“罗序”所质疑点,值得认真推敲。然而“罗序”亦未就此 书的编撰者为谁的问题作出明确考定。显然,此书成书之源尚不 清楚,仍有深入考证之必要。为此,我们在认真研究了上述两种 不同论点的原由之后,仅依据蟫隐庐印本中所存史料信息及曹焕 斗所作序文,进行了深人的分析与考辨,从而得出了比较符合史 实的全新而明确的结论。

首先必须指出,由“王本”翻印的蟫隐庐印本,没有涉及如 唐豪所引证的此拳法最早传承人陈松泉其名,也没有张鸣鹗所作 序文。因此尚难断定其传承关系就是由“玄机和尚传陈松泉,松 泉传张鸣鹗,鸣鹗传张孔昭”的。我们分析,唐豪所据或为“度 本”的翻印本,虽然我们尚未见到“度本”是否另有所云。从蟫 隐庐印本考察,书中载有唯一的一篇“注张孔昭先生拳经序”, 其作者不是别人,正是乾隆年间最终完成此书的编辑、夹注及配 图者,并且又是此拳法的传承人曹焕斗!由此可见“曹序”所具 有的权威学术价值。唐豪在考其成书年代时亦据此序为证,然而 “曹序”对此书成书之源则另有所云。

乍一看。“曹序”似乎也没有明确记述此书最早的编撰者为 谁,但序文及书中有关注述所含史料信息对此已有交代,只是行 文较为隐讳而已。曹焕斗在序文中叙说他是如何得到前人留下的 《拳经》时刻意说到撰书人。其文日:“余……年十八,得孔昭先 生从余族高伯祖在壶关县任中所撰拳经,藏之馆中,如获异宝。” 这是一句颇为含混不清而又值得认真研究考辨的关键之语,若就 此语简单而论,似乎可以理解为拳经之撰者就是张孔昭,且“曹 序”的标题也表明是为“注张孔昭拳经”而作,但认真推敲就会 发觉问题不少,这里姑且不重复民国年间罗振常为蟫隐庐印本作序所指出的这方面问题。我们分析认为,如果撰者是张孔昭, “曹序”完全可以直书为“得孔昭先生所撰拳经”,勿须绕着弯子 谓“得孔昭先生从余族高伯祖在壶关县任中所撰拳经”,此其一; 那么,可否解释为是张孔昭在随从曹氏先辈官员赴壶关县任中所 撰呢?显然也不是,张孔昭是当时当地的武术大家,“其时从学 者甚众”,随赴县任有何贵干?退而论之,即便如此,作为曹氏 第五代孙而又是百多年后此拳法继承人的曹焕斗,若在序中扬祖 宗为官之尊、抑师祖传艺居次,那是很不符合封建礼教尊师重道 之常理的,此其二;从拳经署名而论,曹焕斗为张孔昭作的署名 是“横秋张孔昭述”,而不署成撰著,这是意味深长的,所谓述, 是传述、讲述之义,而非撰文,这应当是明白无误的,此其三; 再从构成《拳经》第二大部分内容的总标题“张横秋先生传授习 练手法秘要”而论,这样命题就足以说明是“孔昭之法,弟子述 之,非孔昭原著也”。以上分析可以认定,张孔昭作为清代初期 传授此拳法的一代宗师,并不是拳经的撰文人。撰者究竟是谁 呢?我们经过反复研究考辨认为,拳经的最初撰稿人不是旁人, 就是张孔昭之徒——“曹序”作者曹焕斗的“高伯祖”曹某!考 定的根据还是“曹序”中那句含混不清的关键之语,研究此语含 混不清的原因,一是行文绕了个大弯子,二是隐讳了曹氏高伯祖 之真名,三是此抄本在长期的辗转传抄过程中,将这句话语中的 一个字弄错了,句中的“從”字很可能是“徒”字之误!由于繁 写的“從”字与师徒的“徒”字字形相近,这一字之误是造成语 义含混不清的最关键之点。若按从字分析语义,必然导致是非混 淆;若将“从”字还原成“徒”字,这句话就是“得孔昭先生徒 ——余族高伯祖在壶关县任中所撰拳经。藏之馆中”,如是语义 自然通顺,柳暗花明,一切如故。因此说从学于张孔昭的曹某, 即曹焕斗的高伯祖才是拳经最初成文的撰写人。

我们在考定“從”字是“徒”字之误时,并非凭空猜想而 得,而是挖掘书中所存信息找到了考辨依据。曹焕斗在为《拳经》“下盘细密秘诀”所作注文的开头就说:“吾家自张先生相传 至今,百余岁矣。”这已说明,曹氏先祖于百多年前就得到了张 孔昭的直接传授,而受传者为谁呢?当然就是“曹序”所称的 “余族高伯祖”啰!这充分证明了张孔昭为师、曹氏“高伯祖” 为徒的传承关系;同时也证明了“從”字乃“徒”字之误。所谓 “高伯祖”即“高祖”,就是上溯五代的祖先,若按平均25年〜 30年一代计算所距年代由“高祖”至曹焕斗五代约为125〜150 年,这与上文所引“吾家自张先生相传至今百余岁”相吻合。 “曹序”作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由此上溯125或150年, 是为1659年或1634年,也就是清初顺治十六年或明末崇桢七年。 据此推测,张孔昭和曹氏高伯祖都应是明末至清初人,拳经初稿 当撰写于清初顺治或康熙初年。

以上论证了曹氏高伯祖才是最初的拳经撰稿人。那么,曹焕 斗在最终完成拳经的编辑、注释与配图、作序时,为何要隐讳祖 先之真名而又绕着弯子表述其与此书的渊源关系呢?这个有趣问 题也该研究。我们分析认为,简单说来,或许是顾忌其高伯祖为 官之尊,不便在拳书上直署真名,然而曹焕斗的拐弯表述法,既 突出了张孔昭作为一代宗师的至尊地位,以彰师德;同时又显耀 了曹氏祖先著书立说与传承之功。曹焕斗如此安排可说是恰 当的。

唐豪对此书的考证,陈松泉、张鸣鹗是最早的两位传承人。 前已述及,蟫隐庐印本不涉陈松泉其名,不予论析。至于张鸣 鹗,是另有其人抑或就是张孔昭?考证尚缺依据,经分析我们倾 向为后者,即张呜鹗就是张孔昭。因为蟫隐庐印本中只有一处一 次涉及此名,拳经正文开头“引语”中载:“至于张鸣鹗者,生 平极好武艺……”,此外再没有涉及张鸣鹗之名。联系到曹焕斗 作“注张孔昭先生拳经序”的开头所写“吾邑张孔昭先生曾遇异 人传授,其术独臻神妙”句,序的最后所写“于以上追孔昭先生 之真传”句,以及构成《拳经》主体两大部分内容之一的“张横

秋(孔昭)先生传授习练手法秘要”等情分析,可以认定张鸣鹗 就是张孔昭,并非另有其人。至于说唐豪曾见到张鸣鹗为拳经所 写的序,虽然我们尚未看到此序,但是张鸣鹗(孔昭)为弟子撰 成拳经后而作序,当是情理之中的。

唐豪先生对玄机和尚的考证是充分而有说服力的,我们完全 赞同。至于说到此书“内容是少林寺玄机和尚的拳法秘诀”,我 们认为这是不全面的,因为构成拳经内容的第一大部分才是“少 林寺短打身法统宗拳谱”,当然其他部分内容中,也有涉及玄机 和尚的,但从此书全部内容考察,有很多来自民间多种拳法,诚 如拳经正文引言所说:“至于张鸣鹗者,生平极好武艺,于是挟 重资,游海内,遍访名家。或慕其下盘之善而效其下焉;羡其上 架之美而学其上焉。兼而习之,久而化之,遂独成其一家,真所 谓善之善者也。”正因其如此,所以我们认为此书内容是“宗于 少林而融百拳之精”

九、《苌氏武技书》的拳学成就与特点

在对明靖武术典籍所作的拳学系列研究中,继明代唐顺之著 《武编•拳》、戚继光著《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和清代曹焕斗 总成《拳经拳法备要》之后,乾隆时人苌乃周著《苌氏武技书》, 被本课题组列为拳学系列研究的第四部文献。

《苌氏武技书》的主要特点在于,具体论述了拳技与中气内 外兼修、形气合炼之学理与方法,而且源流清楚,学理新奇,论 点有据,皆臻实践。若从武术发展史的角度分析,这是古代武术 典籍中第一部着重讲究并明确记述内炼精气的拳学专著。然而, 由于此书流传环境相对封闭,加之文字晦涩,文意难明,其技理 精义与学术价值,至今尚未得到应有的探究与开发。近70年来,

*注:该文刊于《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

虽然有少数学者偶尔论及苌氏拳学,但都缺乏对其技理成就的深 人探讨,甚至于因缺乏深入研究而对其学理形成的某些方面匆忙 作出了臆断之论,致使《苌氏武技书》中最为宝贵的技理精要, 几被忽略而濒于失传。有鉴于此,本文将侧重于对武术技理精要 进行探讨,以期引起武术学术界对《苌氏武技书》的认真关注与 积极探索。

浏览34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