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比赛应尽快列为国家正式比赛项目
只有成为正式项目,才能引起各界的重视,调动各个方面 的积极性,并从人力、财力、物力多方面加强散打运动的基本, 建设。对此,可从各省的专业武术队中选拔一些具有一定散打 素质的运动员,集中进行散打训练。在此基础上,再组建专业 散打队,并定时进行比赛和交流。实际上,武警体工队散打队 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出色,因为他们的整体水平明显高于其它 队,成绩也名列前茅,而且其中不泛有优秀的腿击高手。这个 新趋向,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中国散打的发展方向。
修订竞赛规则
要使规则有利于发挥散打运动的民族风格和提高竞技水 平,并注重同国外技击术的学习和交流,取长补短。因为无论 是空手道、截拳道、跆拳道,还是自由搏击和泰国拳,没有一样 不是在对抗中走向世界的。而且,他们的腿法在特点上也各有 所长,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强调对抗性训练
散打运动员要向西洋拳手那样,无时不在对抗中训练。原 因是西洋拳击中常有以力量劲道取胜的趋向,因其对不合规 则的方法或不当的战术均有良好的规则限制,故拳手可放手 一搏。至于东方的武术,虽全身皆在许可的攻击范围内,然而 仍属留手的比赛,而受到过份的保护。东方武术此种并不接触 或点到为止的留手攻击,久之会对实际的攻击距离产生一习 惯性的错误判断。此种未充分接触的练习方式,可能对移动的 目标无法产生预期的攻击效果,无法有效地攻击。对此,你可 无须去理会用拳还是用脚,只要能有效地击败对手就是高超 的技术。所以,在散打搏击中,拳手应掌握任何一个机会,并以 任何一种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愿望。要做到这一点,没有它法, 唯有在百次、千次、万次的对抗中去锤炼身手和捕捉战机,从 而渐渐步入自由王国。离开了实践,再好的招法也是空的。
加强各方配合
散打运动员要时刻注意手眼身法步、精气神力功与腿法 的配合,即任何时候都要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是中国 的武术散打功夫,而不是拳击,更不是跆拳道。当运动员基本 上能达到手眼身法步协调一致的要求后,还需辅以战术和招 数训练。因为,一个成熟的散打运动员要逐步做到全面掌握主 动抢攻、防守反击、诱敌伏击、连消带打等配套战术,切忌一味 死拼硬打。并要注意按规则进行针对性训练,在进攻时尽量减 少盲目出击,在防守时要避免自行出界。同时,还要努力挖掘 武术技击'中的精华,例如,铁沙掌、铁腿功等特技,从而一过招 便能轻而易举地击败或击伤对手,可惜这份功夫在今天已经很少见了。
中国武术有着自己独特的长处,这种长处是其它任何对 抗项目所无法匹比的。只要我们切实注重实战训练,并注意发 挥自己的特点,做到扬长避短,就有可能在各种对抗中占据领 先地位。
嵩山少林寺腿法
第一节少林寺与少林武术
武术界素有“天下功夫数少林”之说,海外也有“天下功夫 出少林”之说,少林武术在我国乃至世界都享有赫赫盛名,吸 引着千百万爱好者前往少林寺寻访高师,学习少林真功。
少林武术是我国最早的武术流派之一,始于北魏,距今已 有1400多年的历史,它出自少林寺,可谓史据确凿,武技卓 绝,以武勇闻名天下,海内外皆知。特别是种种神奇传闻和武 林雄杰人物,更是令人敬颂,诱人向往。
少林寺建于北魏太和19年(公元495年),位于河南省登 封县境内。当年,孝文帝时,印度高僧跋陀来中国传教,受到虔 诚佛学的孝文帝的礼敬,于是他在嵩山建寺。跋陀住寺后先后 收慧光、稠等为弟子,成了少林寺的开创者,并任少林寺第一 代方丈。
在秦王李世民讨伐王世充的征战中,少林和尚志坚、昙宗 等13人助战得力,为李世民建立唐王朝立了功勋,受到了朝 廷的高度赞赏。由于朝廷的大力支持,少林寺发展很快,成为 驰名「中外的大佛寺,并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刹”的称号,这一时期为少林寺的兴盛时期。
宋代大方丈福居禅师为了提高众僧的武艺,邀请了全国 18位最出名的武林高手,汇集在少林寺交流武艺,从中吸取 精华,汇成拳谱,广授徒众,为发展少林武术做出了不可磨灭 的贡献。金元时期,觉远和尚为了提高武技,在洛阳找到了当 时全国第一高手白玉峰,且同归少林寺,在白氏的指教下,觉 远和众僧学到了更为实用的技击功夫和气功,并使罗汉18手 增至173手,为完善和提高少林武功起了主导作用。元代的福 欲和尚不仅倡兴禅法,在山东、河北等地建了 9座少林寺,而 且把少林武术也传到了各地分寺,远到日本,他为普及少林武 术起了先躯作用。明代是少林武术典旺发展的时期,寺僧曾发 展到3—4千人,而且寺僧几乎全都习武,这使少林的武技功 夫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况且明朝政府十分重视少林僧兵, 仅在嘉靖和万历年间,就数十次调遣少林僧兵赴边征寇,这充 分显示了少林僧兵超绝的武功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其中 最著名的是小山、月空、月行、悟空等。特别是小山和尚,曾3 次率明军和众僧兵,英勇奋战,屡立战功,传说现在山门前两 侧立的石碑坊和石狮子,就是明皇为少林寺武僧庆功而赠送 的嘉奖品。同时,小山大和尚为了提高寺僧的武艺,特选拔武 技高超的宗擎、普从二弟子,随俞大猷南征,三载后得其剑法 要诀,回山门授技于众僧,从而使少林剑法亦名扬天下。清代, 统治者数次下令禁止习武,特别是顺治皇帝担心少林僧兵谋 反襟止少林寺僧习武,违者杀头。从此少林武僧四散,投奔八 方,余僧也只能在夜深人静时偷偷地练武,使少林武术的发展 受到了很大的阻碍,且练武之人越来越少。
解放后,国家十分重视少林寺和少林武术,多次拨款修建。
1982年春天,日本少林寺拳法联盟会长、嵩山少林寺大 弟子宗道臣,率徒众来少林寺归山拜祖,在碑林立了“日本大 和尚宗道臣归山纪念碑
1985年10月,新加坡国术团也来少林寺拜师学艺,等在 碑林立了“少林南洋弟子归山朝圣纪念碑'
1987年8月,美国华林寺功夫会全体武士来少林寺拜僧 为师学少林拳法,同时在碑林立了“归宗朝圣纪念碑气另外, 还有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几十个国家的国际友人都先后来 少林寺商谈拜师事宜。总之,少林寺和少林武术在国际上的威 望越来越高,它将为增强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和促进全人 类的体育事业放出光辉灿烂的奇彩。
本文所介绍的少林功夫,是我国一个罕见的武术流派,其 技击理论、内外功法均别具一格,而且尤以腿击见长。
第二节少林寺拳法阐宗
为了继承和发扬少林武术的优良传统,把少林功夫推向 世界,必须对少林拳的风格特点和实战技法认真研究探讨,以 便推广。
(―)少林武术的技击风格和特点
朴实无华,刚柔相济
少林武术朴实无华就是讲求实效,不讲花架子。少林武术 中的一招一势,都以刚为主,即出招雄猛健捷,硬如钢,崩如 炮,富有爆发力。但刚中有柔,柔中藏刚,刚柔相济。另外,在本门大多数套路中,从起势至结尾,均在一条线上运动,其优 点是攻则缩短距离宜近战,出招疾打则宜快击,这就象散打运 动中的直拳与侧踹腿一样,直线出击当然要比侧击的招法速 度快。
滚出滚入,非屈非直
少林武术中大多数套路的冲拳均以滚而出,即出手前掌 心或拳心向上,击出后掌心或拳心向下,也叫阳出阴着。在技 击中如钻一般,以螺旋形向前进击,如此可以加强臂力和拳 劲,此为滚出滚入。而所谓冲击后的手臂非直非屈,优点有二: 首先是出击后,若对方疾速还击时宜于收回;二是出击后,一 旦遭到对手的冲击,因屈而可隐筋骨和脉络,防止严重的受伤 或被对手致残。总之,少林武术的特点是“滚出滚入如钢钻,非 直非屈攻防兼,施技进退一条线,卧牛之地威不减,'其实用价 值是出招雄猛敏捷,招招攻防兼备,且出脚或出招变化多奇, 以奇变、多招、疾速和劲猛而制敌。
和麒悦色真刚毅
因少林以禅为宗,以慈悲为怀,故比武过招时,切忌咬牙 瞪眼,五官挪位,而应冷静、潇洒,面带微笑,以不变应万变,只 有持这种态度和表情,才能做到武术技击所要求的一动一静, 刚而不露,否则气盛而浮,骄而必败。同时,拳手还需舌舔上 腭,避免发力时咬牙伤舌,亦可克服以嘴呼吸的弊病,因为以 鼻呼吸是本门练功的基本方法之一。
(二)少林武术的技击要诀
本节的内容在于解说历代少林和尚在打擂交手和云游实 战中积累起来武术技击精华,希望运用时慎之又慎。这里还需强调的是,高尚的品德,是培养和衡量一个武士成长为武林高 手的首要因素,有了高尚的品质,加上精心研悟,苦心修炼,几 十年如一日,才能学成真正的少林武功。
练拳秘诀
少林拳打一条线,屈而不屈,直而不直。开始演练时,脚在 一线,脚齐平肩,双手抱拳,站在中央,气要随手,气发四梢,动 如风,站如钉,重如泰山,轻如鸿毛。抬手打人不见形,见形不 为能,软如棉花,硬如铁。如此练功夫,才能将九牛二虎之力蓄 在身。另外,手随足落,手到步木移,打人不见手,出进不见影, 出手托肩里合肘,击首尾动崩拳勾。
攻击时,握而不伸,握固其指,团聚生气,一齐着力,必定 击之不散,分之不开,方为合窍之妙。出时松而疾,中时准而 狠,收时快如风,防守如铁墙。拳法五行者,乃金木水火土、金 生水、水生木、木生火,发劲生火燃烈,火化为土易生金,金能 克铜克铁亦制钢,如此万夫难挡。
身法旨要
身法者,即起、落、进、退、反、侧、闪、转、收、纵,而且起要 横,落要顺,进攻要低,退步要高,反身便于顾后,侧身便于顾 左右,收如伏猫,放如纵虎。而且,刚含柔,柔蓄刚,刚柔相济。
躯干是人体的主干,上架两臂头颅,下定两腿十趾,中支 体躯,构成巨龙,行之长空宇宙。同时身比喻成弓弩,手比喻为 箭,实表其意。而本门所谓的五气则是指五脏的真气,即练成 后应统归于丹田,且运用自如,用于攻击可穿心透腑,锐不可 挡。此外,胸部要放松,有空洞之感,扁肺部运动自如,呼吸自 然,同时胸部要微微含蓄,也就是前辈们所说的“胸窝微含 蓄”。正是由于胸部的放松,从而有助于脊柱的发力。腹部要充实,腹部的充实是由胸部的放松自然形成的,即所谓的“虚 胸实腹”。在攻击时,要身形中正,不可前俯后仰,左右歪斜,无 论进步退步,身形均为整体运动,正如拳谚所说:“一动而无不 动,一静无处不静。”即“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意。
臂功旨要
肩为上肢枢纽,推手时上肢的运用至为重要,故技击的好 坏与肩关节是否放松有很大关系。肩松则臂活,臂活则力量易 达于梢节,两臂相触之“点”才能紧,触敌之处才能沉。只有做 到“点紧头儿沉”才有可能控制对手,使自己的力量“如棉裹 铁”,含蓄有力。肩不仅要松,而且要横,也就是“肩撑肘横气因 为只有肩撑,才能形成自身的间架,力量才能出得去,否则上 臂贴身则对外力无化解能力,从而变得被动无力,动转不能。 另外,在对抗练习中,对肘的要求也比较高,在向自己方向收 回时,肘要撑,因为只有肘外撑,上身力量才能圆满,才能保持 自身的间架。而在击向敌人时要垂肘,只有垂肘,才能使肩更 好地放松,使力量达到末梢,以求更好地控制对手,进而发放 之。如拳谚曰:“沉臂收肛,意推丹田,上提下压,阴阳交叉,气 贯腰间,势欲推出,臂法制人,仙着难言。"
胯、膝功法旨要
搏斗时要紧胯,只有紧胯才能使上身更好地得以放松,使 全身有松有紧,松紧适宜,在达到“松而不懈,紧而不僵”,使周 身产生一种虚实无定的弹性,这样击人时方能产生完整之劲。
至于膝功,需双膝微曲,前膝似有上提之意,如鸡之行步, 这样才能进退自如,力量含蓄,也就是所谓的“步若鸡行”,“膝 似足兜气而且对抗时,足来提膝,是以腿破腿,以膝击膝之法, 也是护裆护胫骨之法,又是对付踢裆的有效方法。再者,所谓“近使跪膝”是以膝盖致伤对手的方法,一是用膝盖向上撞顶 ,对手的小腹部;二是用膝盖向外挡击对手的膝内侧;三是用膝 盖向前跪撞对手的膝盖部。
头功旨要
头为一身之首,头圆顶天,为诸阳之会,为精髓之海,为督 任交会之处,统领一身之气,阴阳交替全在于此处遇会,故一 身之气归此所领所合。若不合之,则一身之气俱失。头功具体 练法是在出拳或踢腿时,头顶要保持正中,不低不仰,不偏不 斜,转动自然。此劲一失,则四肢皆无灵利,眼目无精神。所以, 始终要保持头的端正,从而摆动灵活,顶、碰、撞、靠发劲疾速, 而且在本门中更有铁头一功。此外,实战中还要做到头顶项 竖,虚灵挺拔,有率领全身之意,也就是所谓的“顶头悬气面部 表情要自然,要气静神恬,忌咬牙瞪眼。目光要含蓄,神宜内 敛,若捕鼠之猫,伺机而动。
面功很重要,因为面为五官之基,因此要保持自然正色, 不能强行作样。行拳挥足时,需藏意不露,抖劲、发声、唤放等 神态要与出收进退、击打弹踢等技击动作协调配合。再者,口 功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练功前要先闭口,使舌顶上腭,气 沉丹田。在狠击震脚时,千斤之力疾刻猛发,这就需开口吐气, 发出雷鸣之声,使对手不战而败。行拳时,闭口要保气以易行 于劲。另外,耳为人声之探,根归于心,所以对于技击十分重 要。而且心静自聪,其练法是,进入夜深人静之时,独进旷野, 探听万物之声,虫鸣蚁语,亦辨其音,判其向,测其物,如此久 而久之,可使“耳顺风声应其变,聪脑灵目应其还七 另一练法 是,立一秋千,使其来回游动,练时背身而立,以听其风声远近 急缓。远者则无声,近者能闻,急来者风大,缓来者风小,久之,便可以耳听八方。
6・步法旨要
俗话说:“步架拳走,步不到功难到家,步不成型难成雄建 特别是初学者,更应该认真学习,刻苦研练。步法者,寸、垫、 过、快、箭。如果与人交手,相距2—3尺远,可以用寸步。所谓 寸步,即一步可以到达;如相距5尺远,可用垫步,垫步即先抬 后脚垫一步,前脚随之离地,向前落一步。若交战中遇身强力 大者,可用此速攻之;所谓过步,就是进前脚急过后脚,要做到 起步在人前,落步过于人;若距敌有一丈或八尺远,则必须用 快步。快步就是起前脚带后脚,跳跃而往,有虎窜马奔之意;若 遇人多,或带有兵器,就需连脚带腿,快如放箭而上。总之,学 武术者,要习之纯熟,用之无心,方显其妙。
眼法旨要
眼法歌诀:
眼似闪电,脑随眼变,耳听四方。
全身尽眼,眼到腿到,以眼注眼。
眼为心之窗,脑之察,全身之灵,手之劲、足之弹,皆有眼 目映于心,报于脑。在本门少林武功中,眼有八法:明、暗、虚、 实、暴、暝、波、眯。在实战对抗中,拳手首先应该在最短的时间 内,完成观察对手的任务,因这是夺取胜利的第一步骤。但这 里所谓的眼法,并不是说你站立不动,仅用眼看,而是通过佯 攻的拳法和腿法进行试探,了解和摸清对手的底细。进而,迅 即制定出战略、战术来,以避实就虚战胜对手。
在实战运用中,所谓“明眼”,即两眼要睁大瞪圆,始终盯 着对手的神色、表情、手足、招技,敏捷其势,疾还击去,灵活机 动,无不胜之;所谓“暗法”,即表其明,使其暗,表面上眼视其明处,而实际上则专找对手不备之处或薄弱环节,突然袭击, 使其措手不及而受我所制;所谓“虚法”,即两眼故意丧神,显 示出害怕欲逃的样子,以麻痹对手,并待机进攻,然后打他个 出其不意;所谓“实法”,即眼神庄严,从容镇静,目盯对手,从 精神上先压倒对手,使敌不敢冒犯;所谓“眯法”,也叫诱法,即 外弱内强,两眼故意失神疲眯,似睁非睁,似闭非闭,使对手产 生错误的判断而盲目进攻。如此,我方可伺机攻取对手薄弱环 节,以巧攻取胜。
至于本门中“眼似闪电”之说,是说观察万物、收集情况要 快,象闪电一样疾速灵敏。而“脑随眼变”,即交战中,脑的决策 完全靠眼耳侦探的情况来定。这样才能做到攻前顾后,打左顾 右,防守严密,攻而胜之。在平时演练中,眼要明亮,以便观清 阵势,看准把位,击中要害。初练时,眼要平视,要与全身各部 动作紧密配合,做到眼到手到,眼到腿到,眼到身到,
手足法旨要
手形是指掌、勾、爪、拳、指等。掌能迎面推,劈面打,反掌 扳击,左右掠;勾可藏虎发力大,左右拐拨后拦抓;爪能迎面 抓,龙爪托,鹰爪把眼挖;拳为护身之道,击打之魁,拳握挤无 隙,出如电,收如闪,标出似飞箭,且擂捶挤拨,变化无穷。所谓 手法是指出、领、起、截等。当胸直出称为出手;筋稍发起而落 谓之领手;顺起顺落格挡谓之截手;总之,肘护心,发手起撩 阴,其扬如虎之扑人,其落如雕之捕物。
足法是指起、翻、落、钻、踢、撩、踩等。盖脚起望膝,膝起望 怀,脚打膝分而出,而其形上翻,如手之撩阴至于落。忌踢者, 脚踢浑身是空,宜踩者,如置物于足下,即足落如鹰捉物,这些 均为足法。手足虽有相同处,而但如用足,亦必如虎行之无声,龙飞之莫测。此外,腿击取法,应敌致用,还应以灵、钻、精、毒 为要。即轻巧灵活,袭敌空当,熟练精纯,凶猛激烈。所谓轻巧 灵活,即技击的一切方法都要求灵活,腿法的灵活还需有稳固 的沉劲,决不能飘浮。而且本门功夫中有许多攻击中、上盘的 腿法,高击腿法,相对来说,较下盘的腿法被反击的危险性大 些。但也有击之有效的优点,因中、上盘腿法如能击中对手头 部、面部、颈部、胸部、胃部等要害区域,则能给对手以重创,甚 至足以使其丧失战斗能力,不过在每一腿击法踢出之前,拳手 都应有“同一腿发,数腿联动”的思想准备和技术准备。即把被 反击的危险减少到最低限度,在这种情况下,腿击灵活而敏捷 的作用极为重要。所谓袭敌空当,拳谚云:“夺气破势钻空隙了 即在瞬息即变的对垒中,先侦知敌方空隙,再以瞬间的决断力 毫不犹豫地突击对手要害,甚至在对手空当将出未出之际便 争取先期预见,而后予以毫不留情的攻击,并争取做到在我方 腿法攻击前不使对手收到预发信号,以求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所谓熟练精纯,即要求运腿之时需做到“令起则发,令止 则稳,得心应手,出神入化七 这是本门腿功熟练的标志,但这 还远不够,尚需进一步精进为随心所欲,无时不发,炉火纯青 的境界。即只要与对手稍有接触,便能发放人于丈外,此即为 前辈所说的“周身无点不弹簧"之意。所谓凶猛激烈,即膝盖、 胫骨、足背、足踢、足前脚、足外缘等部位要有足够的力量和硬 度,从而使自己纵横自在,有感皆应,随时随处可运足踢击对 手,而且力度一触即发,炸力无断续,使对手遭受致命攻击。
明三节,齐四梢,闭五行
所谓“明三节”,举一身而论,手肘为梢节,腰腹为中节,足 腿为下节。再分则三节之中又各有三节,如手为梢节之梢节, 肘为梢节之中节,肩为梢节之根节,此为梢之三节;胸为中节 之梢节,心为中节之中节,丹田为中节之根节,此为中节之三 节;足为根节之梢节,膝为根节之中节,胯为根节之根节,此为 根节之三节。总之,不外于起、随、追而已,盖梢节起中节,随根 节追之,才不至有长短屈直,参差俯仰之弊,这是三节之所以 重要的原因。本门拳谚曰:“身以滚而起,手以滚而出,身进脚 手随,三节自可齐。”如此招招相扣,式式相连的技击功夫,讲 了少林功夫的随机应变,也反映了迅捷的功力。
在少林武术中,所谓“齐四梢”,即发为血梢,甲为筋梢,牙 为骨梢,舌为肉梢。每动必使发法欲冲冠,甲欲断透骨,牙欲断 金,舌欲摧齿,心一颠而四者皆至,则四梢齐,而内筋出。气从 丹田而生,如虎之狠,如龙之惊。气发而为声,随手落,一枝动 而百枝动,则四梢齐,而筋肉无不出。在本门中,四梢之意:筋 梢以长为佳,“宁使筋长一寸,不使肉厚三分”,伸筋拔骨,是练 武之本。筋脉舒展则四肢八节动作灵敏。骨梢以坚为最,正如 前辈所云:“钢筋铁骨,何坚不摧。”且骨为人体之本。血梢以贯 通为源,血乃生命之泉,故血走周身而生阳刚之气。肉梢应充 实而富有弹性,充实即需经得住打击,弹性既是灵活,亦是反弹之力。
所谓“闭五行”,五行者:金、木、水、火、土。内属五脏,外属 五官。如心属火、心动勇力生;肝属木,肝动则火焰冲;脾属土, 脾动大力功;肺属金,肺动沉雷声;肾属水,肾动快如风,此五 行之存于内也。此外,目通于肝,鼻通于肺,耳通于肾,口舌通 于心,人中通于脾,此五行之现于外也。故曰:“五行真如五道 关,无人把守自遮拦。其所当知者,如手心通心属火,鼻尖通肺 属金,余可类推。又曰:“四两可以拨千斤疽'闭己之五行可以克 人之五行,可与四梢相参。在本门中,盖眼为见性,耳为灵性, 心为勇性,此乃术中之妙用也。所以眼中不时常循环,耳中不 时常报应,心中不时常惊省,则精灵之意在我,不至为人所误。
运气用气要诀
拳谚曰:“少林功夫出苦恒,绝无妙诀自成雄。”这是说少 林功夫是经过艰苦磨炼几十年,用血与汗换来的,绝不会凭白 成雄。单凭会背几句口诀,学几套拳架子,是学不到少林真功 夫的。要想学到真正的少林武功,必须学会运气用气法,现将 本门的运气用气法要诀介绍如下。
初习本门武功者,可于每日清晨面向太阳呼气三口,然后 运气沉于丹田,再随招调用,并锐贯四梢,在技击中手之出入, 足之进退,身之旋转,起落开合,炼成一气,习之纯熟,则三节 明、四梢齐、五行闭、身法活、手足之法连,尤是讲明眼位,分清 把位。运气则贵乎缓,用气则贵乎急,取去宜于呼,接来宜于 吸,而且身以滚而动,手以滚而出,捶打不见形,只在一呼吸。 据前辈讲,呼吸者气也,动静者心也。心一动而气吸,则无力而 势虚矣。心一动而气一呼,则有力而势实矣。同时,吸意要专 注,势动要精神,吸必紧急,呼吸怒发,心为元帅,气为先行,目 为旌旗,如目光恍惚,指示不明,则动静失宜,呼吸倒置,则阵 必失。所以通于练气行功和纳气分路之法,才能练就一身好功夫。
(三)少林武术的实战要点
在本门功夫中,实战技击要点,是指“明三前,知六要”。 “三前”即眼前、手前、脚前;“六要”即心要沉、胆要壮、眼要明、 手要快、步要稳、法要变。
观察要细
首先要密切观察对手的眼神。因为按一般的常规,对手的 下一个动作总是能从他的眼神真实地反映出来,我们通过密 切观察对手的眼神,完全有可能预料到对手的进攻目标或战 术企图,从而做好相应的防守和进攻的准备;其次是要密切观 察对方的手和脚,如见对手一有动作,便马上做出判断,并采 取针对性的攻防招式,同时在应变的过程中要防止对手动作 突然有变化,以免处于被动状态。
心要沉
就是在对抗过程中不能心慌,因心慌导致意乱,意乱则导 致失措。所以在实践中要沉着冷静,不要因为情况紧急而为之 变色,更不要因为遇着强硬对手就胆怯。也就是说,在激烈的 对抗中拳手头脑要清醒、精神集中,意志坚定,情绪镇静。而且 应在未交手前就要在精神上压倒对手,在这里,眼睛为五官之 首,心灵的镜子,最能反映自己的精神状态。武功高强者必抱 有不输于任何人的优胜者的坚定信念,也就是唯有不虑不惧 的技击家,才能临敌不畏O
3-胆要壮
所谓胆要壮,就是在对抗中,特别是在真正的生死搏斗 中,一定要有压倒一切敌人的胆略和勇气。而且迈步要猛进, 退步要有章法,不得凌乱。一旦断定了虚实,就应该毫不犹豫 地冲上去制服对手。所以,胆大心细是拳手必备的,同时还要 细心地寻找对手的破绽。所谓胆壮,无非是说与对手实战时要 有胆略,即使是一只老虎也不要怕,在战略上要藐视对手,要 敢于交手,进攻要果断,要有战胜对手的决心。一个临场胆怯之士,是不会取胜对手的,因为胆怯必心慌,这就极难发挥出 平时所掌握的技击技术水平。
眼要明
所谓眼要明,即眼睛需明察秋毫。拳谚曰:“头打眼,二打 胆,三打手脚快与慢。”此言证明眼睛在技击中的作用是极其 主要的。只有目光锐利,善于观察对手的动态,才能及时做出 正确的判断。反之,如对手招法多变,真假相掺,虚实莫测,而 自己动左顾右盼或眼花缭乱,那么眼乱心必乱,挨打是难免 的。另外,眼睛还可以起到领神作用,使对手产生错觉,分散对 手的注意力,声东击西。再者,善于技击的拳手,其眼睛不会放 过对手一丝一毫的蛛丝马迹。
5・手要快
所谓手要快,即眼随手而动,时刻做到眼到手亦到,武术 行家们是很讲究这一点的。在对抗中,出手越快越好,做到出 手不见其去,回手不见其来,这与“打人不见形,见形不为能”, “伸手不见手,见手不为精”的传统说法是完全一致的。而且无 论进攻、击打、防守、格挡,都需要有快速灵活的动作,不仅要 求出手快,回守的速度也要快,因为你击打对手时,防守是最 差的,也很容易被对手击中,所以在打人前要注意对方打你。 另外手要疾,光靠出回手的速度还不够,还要注意拳脚所走的 路线,就是说,出回手要有一个正确的路线,这就要求你的拳 法、脚法的基本功要扎实,只有这样,在乱战中才能保持正确 行走的轨道,以快打慢取胜对手。
6.步要稳
所谓步要稳,就是要求步子稳固。步不稳当会引起拳乱, 步不敏捷会引起拳慢。为此拳手要努力做到重心稳健,落步生根。步随身而行,步法到了身法也应当到。另外,腿脚是身体 的支撑点,故桩法稳,劲就强,十趾抓地不摇晃。脚站得稳,打 人才能有力,即使出招打空了,也能控制住重心。反之,即使不 被对手击倒,也易由于自己在运动过程中控制不住重心,失去 平衡或掌握不住惯性力的作用,而不打自倒。
7.法要变
所谓法要变,就是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技击战术。在交手过 程里,要通过认真过招和细心观察,找出对手的长处和薄弱环节,并避敌之所长,攻敌之所短。见势而变化,作出判断要坚决果断,而且要抓住对手将动未动的一瞬间,先对手而动。如对手不动,就需采取种种诱惑战术引敌而动。总之,技击的战术 要虚实相间,刚柔互用,变化多端,使对手攻无所攻,守无所守。
(四)少林寺镇寺拳技击法秘解
少林武术最大的特点是以刚为主,刚中有柔,刚柔相济。 在战略上沉着果断,内静而猛,虚实兼用,声东击西;在战术 上,变化无常,失局时退而引敌入伏,利局时攻而猛狠,势如破竹,如此才能重创对手。为了弘扬本门功夫,现将“少林镇寺拳 技法秘解”笔录如下,献于武林同好,以期大方之家切磋,指教。
技击中对方拳法突出,应注意其膀尖,因力从肩发,故不 可旁观,肩动则手出,应多加防备,此即兵法所谓“以静观动
技击要先定自心,不可慌乱盲动,任敌手舞足蹈,我唯以 静待之,蹈其隙以乘之。此即拳家所云“以静制动”而后制之。
技击中如敌强我弱,则我方不可与之硬拼,应以柔克刚而后发制人或利用巧妙的步法、身法躲闪,细心观察,耐心寻找 时机反攻对手,攻其措手不及,此即拳家所云“逢强智取如 敌弱我强,也不可掉以轻心,要小心谨慎,不可欺弱,或疏忽大 意,此即拳家所谓“骄兵必败”。
浏览65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