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人类的使命在于自强不 息地追求完美。”
完美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对细节苛求的不懈努力。追求完美 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追求完美,是人类自身在渐渐成长过程 中的一种心理特点或者说一种天性。如果一个人只满足于现状, 而失去了这种对完美的追求,可能生活就没有那么多的精彩。追 求完美的性格会使一个人活出一份精彩,活出一段辉煌,活出一 种极致的美丽。在人生的旅途中,抓住细节,做好每一件事,追 求尽善尽美,追求善始善终,生活将变得五彩缤纷,成功将变得 不再遥远。
一个人成就辉煌的最好方法,就是把任何事都做得精益求 精,尽善尽美,要做就做到最好。因此,具有这种精神的人就容 易减少失误,获得人生的辉煌。
李小龙是一个十分自信的人,自信得几乎接近于狂妄,已经 是狂妄的人了。他的狂妄来自他的实力,他的人格魅力吸引了无 数人追随他。他的性格倔强、好强,要做就做到最好,要拿就拿 第一,而且相当的自信,我就是这个比赛的冠军!李小龙强烈的 自尊心让他一步步登峰造极,他从来不屈服于命运,接受一个又 一个挑战,他创造了奇迹,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让世界各国武术 大师对他刮目相看。
李小龙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注重细节,要使出全 部精力,要做就做到最好,否则还不如不做。一个人如能从小养 成这样的好性格,他的生活将一定过得满足愉快,充实完美。
要做就做到最好,在细节上追求完美,不但可以使一个人的 身心得到极大的愉悦,还可以使他的能力得到迅速提升,才学日 渐充实,从而有更强的能力胜任其他更重大的工作。所以,不要 管别人做得怎么样,只要事情一到了自己的手里,就非将它做得 完美无缺不可。
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更上一层楼,就需要做事精益求精,力 求完美。当一个人把事情处理得妥妥当当、无牵无挂的时候,他 的内心满足感是言语所无法表达的。
在美国的金融界曾流传这样一句话:“竭力养成追求完美的 个性!”如果一个人认同这句话,那他的胸怀一定会开阔不少, 他的人性一定将受到极大的感化。世上再没有其他好办法能使一 个人在性格上获得这样大的益处。
有许多人往往不肯把事情做到最好,只用“足够了”、“差 不多了”来搪塞了事。结果由于他们没有把根基打牢,因此不多 时便像一所根基不稳定的房屋一样倒塌了。有无数人因为养成了 轻视工作、得过且过的习惯,以及对手头工作敷衍了事的态度, 导致一生处于社会底层,不能出人头地。这种缺乏精益求精、追 求完美个性的人,只能是一个失败者。他们不是被别人打败了, 而是被自己所具有的性格打败了。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每一个人都面临着相同的机会和相同 的风险,谁把握住了机会谁就发展,谁避不开风险谁就失败。根 据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我们可以发现能否把握住机会 避开风险,不是个人本身的问题,而是个人通过主观的努力,不 断加强自身素质修养,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所取得的。其中需要做 到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论事情大小,从点滴细节抓起,培养 自己严谨、细致、务实、高效、追求完美的做事风格。
希尔顿饭店的创始人康•尼•希尔顿就是一个在“细”上 求完美的人。他要求他的员工:“大家牢记,万万不要把忧愁摆 在脸上!无论饭店本身遭到何等的困难,大家都必须从这件小事 做起,让自己的脸上永远充满微笑。这样,才会受到顾客的青 睐!”正是这小小的微笑,让希尔顿饭店遍布世界各地。
在希尔顿饭店,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家企业的副总裁凯 普曾入住过希尔顿饭店。那天早上刚一打开门,走廊尽头站着的 服务员就走过来向凯普先生间好。让凯普先生奇怪的并不是服务 员的礼貌举动,而是服务员竟然喊出了自己的名字,因为在凯普 先生多年的出差生涯中,在其他饭店住宿时从没有服务员能叫出 客人的名字。
原来,希尔顿要求楼层服务员要时刻记住自己所服务的每个房 间客人的名字,以便提供更细致周到的服务。当凯普坐电梯到一楼 的时候,一楼的服务员同样也能够叫出他的名字,这让凯普先生很 纳闷。服务员于是解释:“因为上面有电话过来,说您下来了。”
在吃早餐的时候,饭店服务员送来了一个点心。凯普问:“这 道菜中间红的是什么?”服务员看了一眼,然后后退一步做了回 答。凯普又问旁边那个黑黑的是什么。服务员上前看了一眼,随 即又后退一步做了回答。凯普询问服务员为什么每次都要后退一 步。服务员回答说是为了避免自己的唾沫落到客人的早点上。
由此可见,一个人在对待工作上,细致是万万不可缺少的。 毛泽东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作为员工,只有 将细节、小节、小事做到极致,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做好 自己的本职工作,时刻与现今社会和企业的发展节奏相一致。因 此,每一个人都应当提倡细致认真的工作作风。
由此可见,任何想成大事者,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性格是 必不可少的。如果每个人凡事都能做到最好,以求得尽善尽美的 结果,那么他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靠实力证实自己
常有人说:只要给我机会,我就能成功,关键是机会不垂青 于我。其实,成功很多时候是靠自己的实力取得的,而不是完全 取决于机会。
在很多时候,许多人受以重任却无能胜任,当然也就与成功 无缘了。要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技术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分汗
水有一分收获。本杰明•「斯坦说过:“人生的全部报酬或随金 融资本或随人类资本而自然增长。金融资本常常是继承下来的, 你对此无法控制。而人类资本——也就是市场所需技术——只有 通过培训和个人努力而获得。失败者一生都在回避这个真理。”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一个人披着狮皮走到野地里,有一只老虎看见了, 以为是一头狮子,吓得转身就跑。’这个人以为是老虎怕 自己,心里非常得意,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居然能把老 虎吓跑,就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了。
第二天,他又穿着狮皮去了野外,又见到了那只老 虎,奇怪的是他发现老虎并不像初次见自己时那么畏 缩,而是死死盯着他。这个人非常恼火,大声训斥老 虎,结果老虎猛地扑了过来,把这个人吃掉■了。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人只有靠自己的实力,才有 可能成为强者,并获得伙伴的尊重。即使再会伪装的物种,迟早 有一天也会露了马脚,而那一天也就是他的厄运来临之日。
李小龙的师父叶问经常教导他的弟子们说,一个人,一个流 派想要生存下去,靠的不是名气、面子和私藏绝活,而是要看实 力。一个人只有在实战中,只有在不断的切磋较量中获胜,才能 赢得对手的尊重,换来应有的地位。因此,叶问既不反对李小龙 继续练习太极拳,也不反对弟子与别派过招,甚至还鼓励弟子们 多走出去,多看,多学,把别家好的东西吸收进来壮大自己。叶 问的这些观点,都对李小龙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后来,李小龙来到美国的唐人街,常听到老辈人叙述早期华 工的悲惨故事。那时美国为了开发中、西部,决定修筑一条贯穿 东西的铁路,由于劳力缺乏而去中国招募劳工,早期的华工就像 “猪仔” 一样被卖到美国,他们干最苦、最累、最危险的活,拿 最低的报酬。铁路修完了,美国不再需要华工,开始了惨无人道 的排华。早期华工作为第一代移民虽在美国生存下来,却毫无地 位和声望。真正使美国人改变偏见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新 移民,他们大都进入美国的中产知识界,出了李政道、杨振宁这 样的令全世界瞩目的人物。他们是旅美华人的骄傲。
“中国人必须靠实力证实自己!”这个顽强的概念始终激荡 于李小龙的心中。
正因为如此,促使他毅然参加全美空手道大赛。
当时李小龙正在中部城市芝加哥作功夫表演。效果不如他设 想的那么成功,观看其表演并产生浓厚兴趣的仍是亚裔移民(尤 其是东亚等国的移民),而真正的美国人却很少问津。在表演的 过程中,他不时受到挑战,并且大多是一样肤色的中国功夫师。 李小龙虽然轻而易举地将他们击败,但是,他却有股难言的悲 哀。他觉得旅美华人特别喜欢内耗,喜欢在同胞之中充好汉。而 不像日本人那样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以证实整个日本民族的力 量。所以,旅美的日本武师在公开场合表演,几乎从来就没听说 过有日本武师上台去挑战。即便有,也是抱着弘扬日本武术的目 的,使它影响进一步扩大。
李小龙时刻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功夫师,却不抱狭隘的民族 观念,所以他交的功夫朋友是多民族、多肤色的。李小龙在表演 的过程中,结交了一位从事记者职业的法裔美籍武术爱好者西
蒙,他年轻时曾在法国殖民地越南待过,对中国武术产生了极其 浓厚的兴趣(中国武术在越南非常流行)。西蒙在与李小龙的交 谈中突然问道:“你功夫这么高强,怎么不去全美空手道大赛显 显自己的实力?”
一般来说,成功并不是一个时间的偶然,而在于你是否具备 一定的实力。短期的专注投入对你的人生而言如同风过水面,留 不住任何痕迹,只是在浪费精力;只有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够 具备一定的实力,最终带你跨越一个又一个标杆,引领你向心中 理想快步迈进。一个怠情而没有实力的人,即使命运赋予他再多 的天赋和机遇,他那无力的双手也终究难以准确把握,当然,更 别指望能够创造精彩人生了。
与此同时,我们也非常愿意看到大家能够成为一位聪明的有 实力的人。在通往成功道路上,实力不是靠一味苦干蛮干而得来 的。如果说实力是你为自己注入的源源不断的动力的话,那么聪 明就是你前行车轮的润滑剂。所以,在获得实力的同时,你的大 脑也需要积极参与进来,寻找更高效、更优质的方法。
成功和荣耀不愿做懒汉的客人,也不会造访不动脑筋的赶路 者。它们愿意亲近的,只是那些勤于付出又具备实力的人。
上天给每个人的道路是不同的:假如给你的是辛苦的路,就 会给你更强的动力和潜能,让你具备一定的实力;可如果是没有 给你很强的实力,就会给你机运,总之都可以使你走向成功,成 就辉煌。
李小龙的人生道路是属于比较辛苦的一条路,所以他懂得, 若想能有所成就,就必须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提高自己 的实力,只有自己强了才能争取到成功的机会!
浏览38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