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技击要领

在实战中运用绝命连环腿法时,侧踹腿攻击凶狠、准确、 及时;腾空旋风腿攻击要紧凑、严密、快速;落地要稳,而且在 空中时眼睛应始终瞄准敌势动态。且攻击何处要有明确认识, 并需在意识上控制住对手的一切态势,如此方能使自己在搏 斗中随机应变,占得主动。再者,拳手还要充分运用身法,从而 在腿击时能够保持良好的重心和使踢击又快、又长、又狠,同 时需选择好时机,因拳手如对踢击的时机选择不当,那么在剧 烈搏击中就会遭到惨重的失败。因为攻击者在腾空跃起攻击 时的失误要比在地面运动时的失误危险得多。如果选择的时 机得当,可做到攻击之前毫无迹象,使对手无从防守和闪避, 命中率高。在传统的武术实战腿法中,此腿法之所以叫“降龙 伏虎”,因其在进击时是在手法的掩护下或完全无掩护的情况 下,直接起腿直奔敌中盘或上盘的要害部位或薄弱环节,故而 获名。另外,在技击对抗中,此腿法极为灵活,如蛇串行,故常 用于突然击敌,或作用于攻击反应较为迟缓之敌。跃起后的攻 击爆发力一定要重,以彻底挫败对手的反击意图。

绝命连环腿法也适用于远距离作战,且多用来攻击对手 的头部、面部、胸部等要害部位。看似繁琐,却很实用,因为它 所发出的攻击均为对手所预料不到的方位和角度,所采用的 技法更是如此,因此有效地运用此技法能使对手防不胜防,连 连中招。另外,在技击中如敌势过强,我方则不要慌张,应沉着 应战,如此纵使敌强,也要发现敌空当予以打击,跃起后的躯 体扭转和两腿连环出击应同时进行。绝命连环腿法动作的突 然性越强,踢击就越容易奏效。在对手只知进行直线攻击,而 未能有效转移,且实战对抗经验差者,可用此腿法,非常有效。 在整个“降龙伏虎”的动作过程中,只是于一瞬间协调完成,并 要求敏捷、果断。本动作难度较大,关键在空中的二次击发,要 求有较高的腿击速度,较好的腹肌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并充分 利用转体的势能去重创对手。再者,跃近、腾空、下地、转体四 者要紧凑、严密,如狂风扫落叶一般。

莆田南少林腿法

第一节南少林拳简介

南少林拳系福建省莆田地区的一支历史较悠久的拳系。 清初莆田南少林寺被清廷镇压烧毁,南少林拳术除部分随少 数外逃和尚传到外地外,幸存在本地民间的被禁止传习。后 来,随着社会变迁及受武术门派和封建保守观念的影响,部分 幸存在本地偏僻山区的南少林拳术逐渐转为秘传拳术而不轻 易外传。而且过去只靠师授口传没有文字记载,故知者不多, 得之不易。

南少林拳术的特点是,桩架适中,步型大都“不七不八”, 腿法不多而且一般不过腰,但却异常刁钻、凶狠,即多施暗腿, 令敌无法防范;出拳屈而不屈,直而不直;手法灵活多变,虚实 相兼;发力有刚有柔,擅使颤劲。所有动作均朴实无华,故技击 实用价值较大,势如虎鹰勇猛。进退转折,直来直往,不失古风。

莆田少林寺武术是南派少林武术的正宗,但有关莆田少 林寺的历史资料流传下来的却极为稀少。据记载,莆田少林寺 首建于唐,宋、元年间寺院两次被焚,明宣德年间重修,成为一座规模宏大的佛刹。明末清初,是莆田少林寺的鼎盛时期,寺 中约有僧众近千人,寺庙占地近一平方公里,据有田园千余 亩。尤其是至善禅师,武功超人,且善交往,因而全国各地不少 爱国人士,不满外族统治,经常云集该寺,主张反清复明,使该 寺成为当时全国反清复明的大本营。这一阶段也是南少林武 术迅猛发展的重要时期。

但是到了清朝康熙年间,由于叛徒告密,清廷以“少林寺 整军经武,图谋不轨”的罪名,派重兵围剿,黑夜重兵包围了莆 田少林寺,传说只有5位高僧突围出来,寺院遂被清兵烧毁。 使南派少林武艺在民间得以流传。

南少林武术是一个独特的拳种,它有自己的体系和一套 完整的练功方法。在练功时取其天上三宝日、月、星,人身三宝 精、气、神,再加上精湛的硬气功和娴熟的中、下盘腿法技巧战 胜对手。关于腿上的功夫,有歌诀曰:

少林拳法腿为冠,四更寂宅把腿展。

足踏老墙三尺阶,疾起旋风遮天地。

足立地时稳如山,悬颠平踏飞自然。

前足稍横后足顺,横顺相扣丁字劲。

趾不仰来跟不拔,足匪抓地如虎爪。

轻灵稳固掌重心,踢蹬踏跺如飞域。

拳捶千次脚如铁,亦可击碎石壁也。

亦名铁腿破石壁,若击敌身溅血河。

南少林拳在演练时,以意为神,要求以意导引动作,心胸 虚静,意念在先,动作随行。以静制动,一静百静,一动百动。静 则以意守气,静养气神;动则快速.、刚劲、勇猛,讲究精、气、神、 手、眼、节的配合。行拳中始终要使拳架达到:“松、柔、圆、匀”

四字。发劲时气从丹田发,以气催力,劲从足跟起。而且腰、腿、 臂要贯穿一气,力求圆滑、顺达,并讲究蓄劲。用劲要绵绵不 断,浮、沉、吞、吐要与呼吸紧密配合。对手、眼、身法、步的要求 是:手法曲而不曲,直而不直,出手滚出滚入,疾如闪电,并讲 究五行变化;眼法上则讲究以目对目,目光敏锐,一眼关七,手 眼相随,手到眼到,眼神专注,快若流星;身法要求虚灵顶劲, 含胸拔背,宽胸实腹,紧裆沉胯,浮沉吞吐,靠崩闪转;步法要 求快捷灵敏,落地生根,并讲究虚虚实实,实中有虚,虚中有 实。总之,南少林拳法不尚华丽,以求实战效果为宗旨。它亦 非常重视内功的修炼,讲究采精、蓄精、蓄气、炼丹以培精气神 为主。并将内功融于每个拳术套路中去,即一招一式都含有内 气的收蓄与奔泻。用于技击,可以起到以柔克刚,以刚制柔,刚 柔相济之妙。也就是说,只有在内功练就之后,方可练习拳腿 功夫。常言道:“打拳容易换劲难,'南少林拳术要从基本功夫 转换练习内家功夫,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民间中知此 少林绝技者颇少,当然,这与南少林择徒苛严以及历代均采用 单传形式授技有密切关系。笔者有幸涉足其门,对其技法理论 精妙略悟一二,为此奉献出所知,供习者参考。

入门南少林拳术之初,最先学习的是三战拳术,而且学习 拳路首先要求必须做到“三正”,即头正、身正、马正。这样才能 使自身的子午中正。在南少林拳中,子午亦称子午归中,是以 鼻脐的联线为基准至重心,这就是子午的所在部位。而初学入 门先要求子午中正,是为使自身能平稳成为一种习惯,并达到 无论任何情况下都能使自身平稳泰然而处之的境界。在实战 中子午更能显现其举足轻重了,因为子线上分布了全身的几 乎所有的重要部位,如两眼、咽喉、心脏、会阴及背后的颈脉、 后心、命门等,这些部位受到攻击则险象环生,所以南少林强 调在实战之中先严守自身要害。虽然初习入门强调子午中正, 但实战时则要求侧身面敌,使自身要害远离对手,并垂肘护肋 使自身无破绽。这是先护自身要害,然后再进取敌手要害的应 用原则。

南少林还有一特殊的防守手法,即习惯地垂肘护肋,攻击 时也都采用引入化开的手法,使自身更加接近敌身,而且在肘 只离肋寸许的情况下也能有效的打击敌方,这样不但是前后子午,就是旁门两肋也守护得非常严实。此外,南少林还善于近战,且出手一般都不很长,因此两肘不离肋南少林中较常见 到。拳诀有言:“有桥过桥,无桥搭桥。”意思是如敌进攻可出手 搭住制伏,敌方如不动则我虚招引蛇出动,然后还是搭住制伏。这种技法的秘诀就在于过桥搭桥。而近身的过桥搭桥,即进身之时就控制了敌方的一只手,脚踏中门控制敌方的起脚优势,同时使敌身法变化和转换失灵。再加上实战中攻防同步,这时只要脚踏中门,过桥搭桥,并同时进击,则对手必惊慌失措,因子午露空无守而受挫。这就是南少林子午说与攻防同 步密切配合的结果。

在南少林的技击中,子午说是技击理论的强调,而攻防同 步则是技击实战的一种招法原则的运用。首先,除了子午说所 强调的之外;它特别要求应在敌手进攻后才攻防同步地出击, 所以是典型的以静制动或以动制动的一种独树一帜的技击 法。因为它的特点是一手作防另一手作攻的动作,没有对手进 击防守就无意义。而两手的攻防同步,连消带打即是“双随”的 意义,即防随攻,消随打的原则。在实战中,攻防同步的好处是 当敌进攻时,我双手攻防同步的出击,不但控制敌手,并且在敌旧力已尽,新力未生,且来不及变化的重要时机,一下子打 到其重要的子午中门,使之不但没有变化的机会,也因受重创 而再无还手之力。此外,即使是闪身也要同时出击,故南少林 的攻防同步还体现了兵法上“兵贵神速”的重要性,以快打慢也是南少林的一种重要原则。

踢法,在南少林拳技击诸法中应用得较少。南少林拳认为 “抬脚半边空”,因此主张在运用腿法时应特别慎重。其实,南 少林拳中的腿法种类并不比北方拳术中的腿法少,但多是用 低腿和暗腿。在南少林拳术中,所谓腿法指的是在技击过程 中,抬脚攻击对手下盘,造成其失重、受伤直至丧失战斗力的 一种方法。据南少林前辈讲,在技击中运用本门腿法时,应特 别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避免自身失重,因抬脚越高,越容易造 成身体失重,因此南少林主张“抬脚不过腰”,这种作法有两个 作用,一是在遇到意料情况时,可迅速将抬起之脚落于地面, 保持身体平衡;二是在必要时迅速改变攻击方法,以避免为敌 方所乘;其次,技击中应多采用明拳暗腿,这指的是以拳法攻 击对手时,应堂堂正正,实实在在,即所谓“硬打硬进无遮拦气 但运用腿法攻击时,则应采用狡诈之术取胜,先以两手动作搅 乱对手视线,造成其判断上的错误,然后出其不意的抬脚攻 击,往往会收到好的效果。也就是说,交手时如单纯运用踢法 进攻,对手易于躲闪,如果先用双手去攻,再突然起脚,或先用 两手控制住对手两臂后再施以踢法,以形成上下齐攻的局面, 易于克敌制胜。

第二节南少林拳的技击要诀

(―)意静心专动作柔巧

南少林拳是动中求静的拳术,与一般外家拳专主于动不 同,技击对抗时,虽全身各部运动不息,但心理上反收宁静之 效,以静观敌变,如此则有充足的反应时间。而初学技击者,不 谙此理,于技击之际心不专一,只求外部刚猛,而意念纷杂,如 此则动作呆滞,不能收效。所以,练拳者必须意念唯一,心不旁 鹫,自觉全体轻灵,举动自然,而心理宁静,暗藏杀机。

一般外家拳以“刚”、“速”为主,刚以刚遇,速以速迎,抗力 维均,力大者胜,或两败俱伤。而南少林则主化入,不尚力,不 求速,而以技巧取胜。也就是以敌之动作作为动作,不自主张, 即探知敌劲的方向、大小后,再以其方向而转移,使敌劲失效, 并蒙受我方攻防同步的重招击打。此即拳经谓之“人刚我柔谓 之走或者在我方黏住彼劲后,再使敌随我吸引而落空。我 方需感觉灵敏,举止轻灵,方能听知对手之劲。此即拳经所谓 “极柔软然极刚强气动作柔软、技巧性强,呼吸深长,气不上浮,血脉不致紧张,此乃南少林打斗取胜之本。

图片57

不用拙力虚实分清

在技击中,拳手需使动作连贯一气,最忌若断若续,以免 使对手逃脱我方的连续重击。同时,演练时务必均匀,其速度 与力量亦应式式相等,每式与下式连接处连为一气,以防动作 脱节而给敌以喘息或逃避之机。不仅要求技击动作是这样,内在精神尤贵贯串,所以呼吸必须均匀,运动后可免气喘之弊。 平时运用自如,对敌时自能不授人以隙。此外,在未习此拳之 前,身体所发出的力量为拙力,动作非常僵硬,故而练功时需 周身放松,只是用意,因为在南少林拳术中,意到处气即随之 而至,如此会使气血畅通,周身灵活,出腿疾劲,运颈自然。

在南少林的实战对抗中,拳手还应分清虚实,拳谱曰:虚 实亦分清,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也就是说,在 南少林中无处不有虚实,唯攻击最显著易见,此即北方拳术中 的假动作。另外,关于虚实还有一说,如全身坐于右腿,重心在 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反之,右腿为虚。我之虚实分清,则举动 灵活,可因敌之变化而转移,而且彼实我虚,彼虚我实,虚可变 实,实忽转虚,使敌不能捉摸,处处落空。如我缺乏变化,重心 一失,则易为敌所牵动。

(三) 内外相合不丢不顶

练南少林拳者,最忌手动而腰腿不动,因腰腿不动,手便 僵硬,攻击就没有破坏力和杀伤力,周身不得灵活而致散乱, 故手(或脚)一动,腰、腿、脚、精神与内力均同时活动,则身节 节贯串,眼神亦随之转动,所以能使攻击完整一气去重创对 手。拳谱云:“其根在脚,发之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少林 拳表面姿势固然重要,但心意之作用尤为重要,每一姿势之开 合心意亦必与之同时开合,使内外联成一气方为尽善。

(四) 守中用中整体发力

在南少林技击法中,守中用中是进攻与防守的一项重要 原则,即不论是攻防都要守住自身中线部位使之不受侵犯。因中线是人体的轴心,故攻击中线可移动对手重心,如果我偏离 中线,对方不但易闪、易躲,而且很容易控制我的力量,造成彼 顺我背之势。

整体发力则是少林拳技击的一个重要特征,即不论何种 形式的发力都是周身各部位相互协调运动的结果,是诸种力 量的综合。所谓拳打,无非是以拳为发力点,实质仍然是周身 整体的冲撞力,而不是手臂的局部收缩运动。故南少林拳打人 威力非常巨大,作用于人体后可给人一种“穿透感'',震彻脏腑 令人无法阻挡。南少林拳整体发力的获得,首先要求做到整体 运动,即“上动下自随,下动上自领”,“手到步不到,打人不为 妙七 发力时形不破体,力不可出尖。而有些初学少林拳者往 往不能做到手脚齐动,拳已发出,脚却不能随拳而动,造成身 体前倾过度,重心不稳,如此发出的力量自然不是整体的,而 只能是手臂的局部力量。再者,周身的整体运动,可以提高身 体大三节与小三节的运动速度,而且速度越快力量必然越大。 况且南少林拳不是定点打人,而是在运动中打击对手,身无定 势,手无定向,脚无定位,发力击人即可借用身体运动时的惯 性,将身体的大三节与小三节的运动速度合而为人,产生出强 大的毁灭力量。

(五)攻守合一控而击之

在南少林拳中,既没有单纯的进攻,也没有单纯的防守, 而是攻守合一。而且正如本派前辈所言:“何为打?何为顾?顾 即是打,打即是顾。何为闪?何为进?进即闪,闪即进,而不必 远求尚美观。”也就是说,在理论上可以把攻击与防守分开,但 在技击中却不能把二者分离,因单纯的防守是一种消极的防 守,其结果是防不胜防,处处挨打。可如果只顾进攻也不行,要 知道进攻时也正是最易受攻击之时,所以说单纯的进攻与单 纯的防守都不足取。另外,南少林拳技击还要求一出招就应具 有攻、防两种意义,而且在时间上攻击与防守必须同时进行, 是防守却又击中了对手,是进攻又闪开了对手的攻击路线,总 之是攻中有防,防中又攻,攻不离防,防不离攻G

南少林拳技击时的攻击速度极为惊人,原因之一是因为 它坚持了攻守合一的打法,大大提高了攻击速度,并在最短的 时间内击中对手。另外,南少林拳技击还特别注重得机得势, 要求及时、准确地抓住时机,坚持攻守合一的原则。

南少林拳的技击方法是建立在对抗的基础上,实战上通 过我与其相接触之点来察觉对方力量的轻重、刚柔、方向,而 后迅速控制住对手的肢体,使对手之力受制于我,而丧失进攻 与防护的能力,然后迅速发力攻击。在这里,所谓控制并不是 指死死的让对方手臂不能动弹,而是以沾、粘、连、随为原则, 柔入对手的力量,造成我顺人背之势。这种控制是刹那间完成 的,同时发力进击与控制几乎要同时进行,二者不可间断。南 少林的这种控制打法据说源于自然界猛兽的搏斗,任何猛兽 在捕捉猎物时,都先用双爪将其扑倒,使其丧失反抗能力后, 才用口吞噬。拳术同样不能违背这个原理,实践证明控制性打 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实战技术。再者,南少林拳有发暗腿之 说,是指首先控制住对方双臂,使其注意力转移到上部,再趁 势发腿击之。

精神威严浩气放纵

南少林拳认为,精神气势、实战技术、实战功力等三大要 素是决定技击胜败的关键因素,而精神气势又是其中最主要 的浜定性因素。常言道,两军对阵勇者胜。技击中只有放开精 神,一往无前,在气势上完全压倒对手,才有可能取德实战的 胜利。反之,如临战怯战,则技巧和力量难以充分发挥出来,如 此打斗必败无疑。所以,在南少林拳的功法训练中特别强调精 神的训练,即不论是基本功,还是对抗练习,都要如临大敌,以 培养大无畏的气势。这种搏大的应敌精神,在心理上没有任何 障碍,其拳技和力量必然能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在这里,眼 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精神气势在目光中能充分表达出来,如 果真的养成了这种浩然正气和清逸大勇的技击精神,实战对 抗时就能眼光暴射,目光逼人,令对手胆战心惊,然后在其心 魂未定之际,我的拳脚已触敌之身,少林拳中所谓的精神笼罩 正是此意

第三节南少林拳的基础训练

(―)内功练习要颌

在南少林拳中,对于内功的作用,名家曾精辟地指出:“阴 阳阖存乎此,呼吸出入系乎此,无火而能令百体皆温,无水而 令五脏皆润。此中一线不绝,则生气一线未亡。”此外,武术家 们还认为:“练成丹田浑元气,走遍天下无人敌,'这丹田之气 由精产生,而气又生神,神又统摄精与气。所以说,精是本源,气是动力,神是主宰。由此可见,内功的强弱是决定人的盛衰 存亡的关键。一旦内功练好之后,内气可收可发,收时内气紧 凝于腹脐之间,发则气随意转,力从气注,五脏六腑,四肢百 骸,内气均无所不至。如用于技击当中,随意运行发放身体所 需要的部位,其威力颇大。因此历代少林高手无不强调和推崇 内功的修炼及其作用,唯有此,方能使其腿法凌厉气劲,根基牢固。

内功练习法是练习少林气功的一种常用方法。而且在初 学气功时,必须循序渐进,守静于虚,使虚中生实,静中生动, 从而达到气功状态的真境。现将少林内功的练习要领介绍如 To

练功前的要求

练内功首当注意心的平和与气的清静,要放下一切思想杂念,宽衣松带,以免出偏差。

练功时的要求

练功时必须端正身体,使心神系于祖窍,意志守于下丹 田。同时,呼吸往来纯任自然,不可有丝毫勉强。另外,还需注 意下列事项:

(1)闭口垂帘

在少林气功中,锻炼气功的关键在于调息之功。练功时要 轻闭口齿,使呼吸呆由口出,使真气得以调匀。对“轻闭"二字 应加以体会且使之自然,若失之过重,则近于强制功夫了。所 谓“垂帘气即是将双上眼睑下垂,眼帘轻合,睫毛相触,两目略 开一线,并非紧闭双目。倘若紧闭双目,容易昏沉欲睡。如眼 太开,会失之外逸,神意易于散乱,不利于入静。所以说,在南 少林内功的练习过程中,以双眼睑自然合拢或微露一丝光线 为佳。

凝神意守

此为练功之要义,即练功时要以心静为首,因心静则气息 随之而静,所以息心静气是凝神最妙的方法。在息心静气之 后,可凝聚精神意守于下丹田,因此处为人体归根复命之窍, 只要似有若无,真意绵绵地意守下丹田,自然会使神气相融。 总之,在南少林内功中,凝神意守的妙诀在于神凝气中,气包 神外,意气相随,两者相融。神志即能凝聚,则精神自得以内守 而专一,如此虚极静笃,时刚之气自然生发,日变月化而周天 气自能上通下彻。周天即蠢,则宿疾即消,可使体健力壮,用于 击人可“穿心透腑气

搭桥止观

在少林内功中,所谓“桥”,是指气功锻炼中人体内之鹊 桥。在南少林中鹊桥又有上、下之分,其中上鹊桥在印堂、鼻窍 处,下鹊桥是在尾闾处。在练功的时候真气一动,必须将舌尖 轻触上齿软腭上,以承接下行之气,同时用收提肛门之法以助 送上升之气。所谓“止观”就是收视,即眼光向内视而不外视的 意思,使双目神光聚于眉心,由此处再向下注视下丹田,使精 神意志与呼吸气息相互贯通,合而为一,此是止观返听之良 法。

返听调息

在少林内功中,“返听”是指不听外界扰乱之声,而轻微地 听气息的呼吸往来,因此此法亦称“听息法”,为本派功夫凝神 意守的要诀。如此还能使习者以神入气,练息归神,使意气相 合,清气上升,浊气自降。所谓“调息”,则是指练功之前应先开 口吐浊,然后闭口纳清采精,如此数次。呼吸时应全任自然,无丝毫滞塞勉强。呼吸时要做到深、长、静、实4个字,这样方能 达到调息要求。但是,这4个字初学者也不宜追求,以后随着 练功时日的推进会逐渐达到,否则会因用意着相太过反易生 偏出差。练功的偏差主要有以下几种现象:丹田内气鼓荡乱 窜,前后阴漏气,大动不已,头部胀痛等等。

练功结束时的要求

在南少林气功中,练功完毕后即行收功。收功的方法是: (DDO齿:把牙齿上下叩合,如此可有坚齿益精作用。

(2) 搅海00津:即用舌头在牙齿的外上、外下,里上、里下, 依次轻轻搅动各9次,但不要勉强用力,然后将练功中出现的 唾液鼓漱10余次,再分3 口慢慢咽下去,这样能滋润肠胃,帮 助消化。

(3) 摩腹:两手相互搓热,相叠,左手心对着肚脐,右手搭 在左手背上,按顺时针方向,以脐眼为中心,从内至外,由上而 下,自左至右绕圈按摩腹部36或72圈,然后又按相反的方法 从外向内摩腹绕圈。

(4) 浴面:即将双手掌相互搓擦至热,再轻轻搓擦头面部, 然后再用两手掌从脑后搓擦起,并依次至头顶、颜面、直至须 下,如此共搓18次。

练功时间、方向的安排

从古至今,凡是气功家练功,无不讲究练功时间的有效 性。不过古代没有钟表,因此只能用时辰来表示时间。即每两 个小时为一个时辰,一天当中共分为子时(即当日23点一次 日凌晨1点)、丑时(即1—3点)、寅时(即3-5点)、卯时(即 5—7点)、辰时(即7—9点)、巳时(即9—11点)、午时(即 11—13点)、未时(即13—15点)、申时(即15—17点)、酉时(即17—19点)、戍时(即19-21-点)、亥时(即21—23点)12 个时辰;其中午、未、申、酉、戍、亥这6个时辰为阴,是阴长阳 消的时间;而子、丑、寅、卯、辰、巳这6个时辰为阳,是阳气上 升的时间。在少林功夫中,练习气功时必须选择在阳气上升的 时辰,即在六阳时练功。那么,在什么时候为练功的最佳时间 呢?对此,各个门派互有异同。南少林选择练功的最佳时间是 子时和寅时这两个时辰。因为子时为六阳时之首,乃“阴极阳 生”阳气始盛之时;而寅时则是人体内气刚好在肺经内萌发的 时候,故此时百脉之气皆汇集于肺,因而,寅时肺经的气血最 为旺盛而又易于导引。故此,如练功者选择在子、寅这两个时 辰内进行练功的话,则内气易生,生而旺盛,经络亦最易疏通, 如此当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这是少林前辈的宝贵经验,而且 又被许多技击高手所证明了的事实。

在练功过程中,南少林气功不仅讲究时间性,而且还有一 个练功时的方向问题。南少林除了极少数的功法之外,绝大多 数的功法均要求“面南背北”练功。从科学的角度看,这是因为 面向南方练功是顺从地球磁场的方向,它有利于人体的生物 场磁化而易产生和聚集内气的缘故。此外,练功时还要有恒 心,持之以恒地进行艰苦的练功。本门气功之所以益于人体, 主要是通过长期的气功锻炼,增强人体的有序化程度,增加精 神对形体的驾驭能力。因为人体内的变化是逐渐完成的,所以只有坚持长期的刻苦锻炼,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二)内功练习方法

在少林内功中,丹田气是一种无形无象,具有能量,载有信息的流动物质。通过内功锻炼,可使“内气”循经络交流运行全身,且内及脏腑,外达肢节,并温养肌肉脏腑,润泽筋骨皮 毛,还能调和发挥人体的潜力。

丹田内气的练习

习者取站、坐、卧三种姿势之一练功均可;练功时,口眼微 闭,舌尖轻抵上腭;头顶要以会阴成一垂直线;全身的肌肉故 松,思想安静,意念轻微地集中在头顶百会穴和丹田穴;呼吸要柔和自然。按上式意守丹田3—5分钟后,用顺呼吸法进行 缓慢、柔和、自然的呼吸。而且鼻呼鼻吸,先呼后吸,吸气时想 象夭上日、月、星辰之精华随着自己的吸气动作从头顶正中处 垂直下行经膻中穴过鸠尾穴至丹田处,并慢慢充润整个下腹 部。吸气的同时,应柔和地收缩肛门;呼气时应松肛,不要作任 何的想象和意守。如此一呼一吸,反复练习。

每次练功半小时至1小时后,即可收功。收功时,两手重 叠『右手搭在左手背上,先按顺时针方向从内向外绕18圈,然后又按逆时针从外向内绕18圈,最后再以双手搓热后擦脸几下,缓行数步,放松全身肌肉,练功乃毕。在练功中,90%的人在练功后15天左右,会觉得在吸气时下腹部有轻微发热感。 发热的部位因人而异,同时腹部出现“咕咕”的肠鸣音,一个月后腹部发热的面积逐渐加大,两个月后小腹内发热似温水流动样,全身有温暖的舒适感,3个月后气力大增,极少数人还可以用意念将腹内的“热流”沿任督二脉行走。而且以上出现的感触现象,均属正常的练功效应,如能持之以恒地练功,则 功夫亦会随之加深。

内壮功法的练习

在以上姿势的基础上,可鼻吸补气一次,气沉丹田,再用意把丹田之气沉坠至两脚涌泉穴,这时意守下丹田。上身放松,两腿微屈,两脚抓地。鼻吸时身体后仰,意念气至两脚。鼻呼气时,身体前倾,两脚意插入地,而且一次比一次地加深。然后把两脚脚心的意念气往上提动,并由两脚跟、两脚后部、腰 部、背部至两肩部。同时,两脚后跟由于意念气上提也跟着向 上抬起,同时配合鼻吸气,这时意念气在两肩,全身意欲飘起。 当两肩意念气提足后,意念气迅速下坠并沉至脚心,这时鼻配 合呼气(此又名“千斤坠底这样反复将意念之气提起坠落共12次。

随后身体自然直立,意念人体重心开始左右转移。即人体 重心左移,意念也随之移动左脚心,右脚自然提起,这时配合 鼻吸气。左脚立地,身体缓缓向右转动至最大极限,再慢慢复原回转。然后再交换右脚,重心转至右脚,意念也随之移动右脚脚心。左脚自然提起,同时配合鼻吸气。右脚立地,身体微 向左转动至最大极限,再慢慢复原回转,同时配合鼻呼气。如此左右重心、意念、转移、转动各12次。最后,身体还原直立, 两脚开始配合呼吸进行蹬踢。踢时足跟蹬地,鼻呼气为主,两 脚各踢12次,接着两腿放松、微屈,两手按膝关节向内转动6 次,向外转动6次,后身体直立,自然放松。久之,两脚自然会 刚劲有力,发力足断石碎。

浏览1,19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