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随器而圆,人随水则变通。”在人类前进的历史长河中,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实践告诉人们:无论是思想还是行为上的停 滞不前,其最终结果都会是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不断突破旧有思 维才能产生新的思路,才可以带来与众不同的胜利局面。
李小龙很喜欢跟友人谈中国的禅。他说的最多的一则禅学公 案——“茶杯的价值就在于它的空”。
李小龙用一种平缓的语气说:“有一次,一名学者拜访一位 禅师,想请教禅宗的奥秘。当禅师与他讲解时,这名学者频频点 头,说:.’对,是这样的,我也知道。’那位禅师停下讲解,为 学者斟茶。杯子满了,禅师还不停地斟,茶溢了出来。学者叫 道:'不要斟了,茶已经满了。'禅师说:’你如果不先把自己的 茶杯倒空,又怎能品尝我的茶呢?'这名学者不由汗颜。”
李小龙曾说:“禅师的意思再简单不过,说那名学者:你不 将自己固有的观念去掉,如何接受我的禅呢?其实那位禅师讲解 的并非禅,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李小龙在求知方面如这位禅师所喻示的,排除自己旧的观 念,而不断接受新的东西。通常情况下,影迷们只知他是个功夫 大师,而不知他是个渊博的学问杂家。
《龙争虎斗》影片的美方制片人弗烈德•温布杜尔回忆道: “有一天晚上,我与李小龙和加州参议员约翰邓尼在洛杉矶共进 晚餐,席间谈到了中国拳与西洋拳谁优谁劣的问题。李小龙这时 透露他曾读过约翰邓尼父亲格连邓尼所写的两本书。席上的客人 与我,谁也不知道有这些书。约翰邓尼随即充满惊异地对他说, 你是世界上唯一知道我父亲写过那两本书的人。”
这就是李小龙。他能谈禅、伊斯兰教、基督教,诸如此类。 他不信神,但是他的精神上很有禅味。
弗烈德•温布杜尔认为知识对一名演员的作用是无形而且深 远的,季小龙电影为什么这般独具魅力,因为他以深厚的哲学为 底蕴。
他说:“我从来没有看到任何人有李小龙那样巨大的精力和 魄力,这正是他在银幕上使观众大吃一惊,以及即使在他于香港 拍得比较粗糙的电影里,也会使人感到超人力量的原因。这种生 命力是令人惊愕的。”
在很多时候,一个人新的观念、好的主意,往往来自拦腰截 断那些因墨守成规而形成习惯的思维疆界。人的可贵之处在于创 造性的思维。一个有所作为的人只有通过有所创造,为人类作出 自己的贡献,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和真正幸福。
假如一个人盲目地跟随前人,依赖于现成的结论,将永远趋 于落后的地位。只有勇于突破,想别人所没想到的方法,才能走 到别人的前面。
在很多时候,常规一直是被众多人认定的“权威”,然而, 能够赢得精彩人生、创造辉煌事业的人恰恰只是少数违反常规的 人。曾经有一位社会学者调查后得出结论:凡是能够打破常规的 人,几乎最终都赢得了成功。
面对目前激烈的竞争社会,每一个人所面对的世界,已不再 是一个故步自封的世界,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如果一 个人不能不断创新、持续改进,就会逐渐衰退。在社会各个领
域,赢家往往是那些具有创新精神的人;而拒绝改变和创新,就 意味着注定将被淘汰。所以,现代社会必须不断寻求新的经济增 长点和新的发展机遇,才能在竞争中屹立不倒;一个人不但不能 抗拒和阻挠创新,相反还应该成为创新的推动者。只有以变应 变、不断创新,才能使个人不断前进。
当然,在进行创新的时候,一定需要你推翻一些现有的东 西,也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然而,只有突破才会有更好的发 展,你完全没有必要为此感到惧怕,不要把创新认为是与自己无 关的高深莫测的、困难的事情。
其实,能够接受新事物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只看你能 不能更好地运用它。只要你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并认真完 善,勇于创新,你就能比自己想象的做得更好;而且,在创新的 过程中,你还能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也能提升自己的工作技 能,更有助于培养自己不满足于现状、勇于进取的精神,从而更 容易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除此之外,需要每一个人注意的是,在进行积极创新时,千 万不要物极必反——过分的标新立异是令人生厌的事情。有一些 人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往往创意独特,做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表 现,不料“聪明反被聪明误”,反而引来了别人的非议。
事实上,无论创新的想法是否被老板接纳,进行得是否顺 利,走出创新这一步的成败得失并非关键,重要的是自己勇于尝 试的精神。
总而言之,排除旧观念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 的不竭动力。身处于这样的时代,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历史使 命,每一个人都要培养自己创新的精神,在生活和工作之中充分
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打破旧的思维及行为模式,走一条创新之 路。这样,你才能赶上迅速前行的时代列车,使自己成为所在领 域出类拔萃的人。
精武门中踢出的国威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不少为国争光的武术高手,他们用自己精 湛的技艺将国外拳手击退,扬我国威,也宣扬了中华武术。在这 些搏击高手当中,李小龙、霍元甲无疑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人物。
李小龙在电视剧《青蜂侠》里饰演主角的助手,即功夫高 手加藤,属第二主角,而且始终戴着面罩。李小龙因为在《青蜂 侠》中的表演而备受关注,好莱坞通过李小龙对中国的武打观念 也有了一些改变,但是李小龙一直没有进入好莱坞影视的主流。 李小龙曾经费尽心力构思了一个功夫题材的电影剧本《无声 箫》,然而,最终由于各种原因却被搁置起来了,李小龙得知最 终的原因在于:不能让一个中国人当主角!李小龙在对好莱坞绝 望的同时,也暗暗发誓:要发扬中国功夫,终有一天我要成为超 级的国际巨星!
正是由于李小龙有过这种经历,因此他在影片中融入了很强 的民族意识。在《精武门》影片中,李小龙一脚踢碎了 “华人 与狗不得入内”的耻辱牌;并把写有“东亚病夫”的纸塞进日 本人的口中。《猛龙过江》中,李小龙大战西洋拳师,把他们一 个个打得落花流水、一败涂地。有人认为,李小龙的电影似乎总 是跟空手道过不去,这或许和他当初在美国的经历有着很密切的 关系。李小龙在影片中充分展示截拳道的魅力,把中国功夫发扬
光大到了世界瞩目的地步。
李小龙,一个原本非常平凡的小人物,在奋斗了许多年后终 于被全世界人民的认可。他和他所扮演的小人物,用自己的功夫 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自己的不平凡。
在《精武门》一片中,李小龙在激烈的搏击中,还会发出 独特的吼叫声。据武术行家分析,发力吼叫在打斗中的实际作用 是:其一,发力吼叫可以威慑对手;其二,发力吼叫可以使身体 坚实,以至受到意外打击时也不会过度损伤;其三,发力吼叫可 以借此激发体内的“气”,和外在的力相结合,也就是说容易使 力量爆发出来。
“狮吼虎啸”是武侠小说家常常形容武士叫喊的字眼。人们 在观看比武搏斗和体育竞技时,也往往能听到对手和选手气冲霄 汉的高喊咆哮。
然而,银幕中的李小龙,发力之声与众不同,像猫叫,或像 鸟类攻敌时的激啼。这种声音,是邹文怀提议的、李小龙参与设 计的。目的就是要与众不同,显出李小龙带有鲜明个性的银幕形 象。一开始,观众愕然而且有些反感,但是很快就习惯了,并且 欣赏起来。因为在声音的背后,是力量的雷霆爆发以及排山倒海 的攻势。
据李小龙的亲友及弟子后来回忆说,李小龙在比武搏击的过 程中,从来没有发出过类似的鸟啼猫叫。在练功的时候,李小龙 往往是保持平静,偶尔也喊出一些明确具体的字眼。
《精武门》的公映盛况空前。最初两星期的票房收入已达 400万港币,比《唐山大兄》的19天的总收入高出五十多万。 香港盘纸在显著位置用大标题报道这一新闻,有记者称:“这些 影迷们简直是疯了!”
有位评论家分析《精武门》为何造成轰动的原因,说《精 武门》影片迎合了中国人的民族感情,中国在历史上备受日本的 欺辱,而李小龙则为中国的观众宣泄了压抑已久的怨愤。
在美国,《精武门》影片首轮上映就引起轰动。所有的唐人 街影院都上映李小龙的《精武门》,在白人居住区的影院,此片 也颇受欢迎。《精武门》与《唐山大兄》合加一起,取得600万 美元的巨额收入。这是港产影片首次在美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 为今后港产影片走进美国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新加坡,《精武门》门票时时告罄,影院通常挂出“满 座”的告示。炒票的黄牛党大发其财,把15元的票炒到27元。 在首映场过后,反响犹如核爆炸,致使第二天,成千上万的影迷 涌向电影院,造成严重的交通阻塞。当局被迫宣布《精武门》 停映一星期,待重新部署后,影片才刚刚重映。一部影片引起交 通阻塞,这在新加坡历史上唯一的一次。
在菲律宾,《精武门》在影院连续上映了长达6个月,打破 当地所有影片的纪录,使得港产影片声誉陡增,掀起了香港电影 热,发行商竞相购买港产电影的版权。最终,菲律宾颁布了限制 进口影片的政策,以维护本国的民族电影。
然而,最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带有强烈的反日情绪的《精武 门》,竟然在日本反响特别好。日本影迷对李小龙的狂热程度, 并不亚于与李小龙同根的中国影迷。据调查结果表明,在日本放 映的几部李小龙影片中,最受欢迎的竟然是《精武门》。《精武 门》的拍摄,邀请了几位日本空手道高手参加,但是他们无一例 外在片中成为李小龙拳脚下的败将。我们不难发现,李小龙影片
的魅力,已经不是政治和民族的因素所能禁锢。李小龙在《精武 门》中出色的表演,更显出他与其他港台武打影星的不同之处。
台湾著名作家罗龙治著文是这样分析《精武门》的:
“李小龙一身布衣布鞋,土气十足,却一脚把番邦一个公园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恶狗拦路的招牌,踢得碎片纷飞。这一 脚的威力,其他自诩为王牌的武侠明星能够踢得出来吗?李小龙 独自去找日本一个武术馆的馆长,说要还他一份'礼物’。说完 就举起他手上的一块大字招牌,上面赫然写着'东亚病夫'四 个字。这四个字的耻辱,就像火焰般地在中国观众的心中燃起, 接着李小龙就在长啸声中,把日本恶霸打得东倒西歪。这一声长 啸,表现了埋藏已久的悲愤与耻辱,其他武侠明星能够吼得出 来吗?”
后来,甄子丹也曾说说:“李小龙是我的偶像,我酷爱他的 电影与武功,敬佩他以艺扬武、弘扬国威的铮铮民族精神,希望 有朝一日像他那样,通过电影把中国武术发扬光大。我自幼随母 亲习练武术,便是由崇拜李小龙而引发的,后来由美国远渡重洋 到北京武术队受训,乃至在香港拍电影,主演电视连续剧《精武 门》等,无一不是深受李小龙的影响,我会沿着他的足迹奋然 前行。”
培养自己的人脉关系
演绎一场真正的死亡游戏
李小龙随着名气愈来愈响,他的脾气也愈来愈大,他以刀威 胁一名秀才,又在电视屏幕中将节目主持人撞倒,继而又将一名 武教头打得人仰马翻。八方受敌,四面楚歌,是什么原因造成这 种景象?李小龙被送往医院急救,大难不死。在《死亡游戏》 中,李小龙独闯七级佛塔,连克七名高手,最后却发现是“死亡 游戏”。最终未完成“死亡游戏”,却上演了一出真正的“死亡 游戏”!
李小龙拍摄《死亡游戏》是受到了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 《七武士》的启发,加上他本人对佛学有着独到的思考和见解, 因此决定以佛教的七级浮屠为原型,讲述一个武林高手和他的同 伴为了夺宝救人而勇闯高塔的故事。高塔的每一层都有一名代表 不同武术流派的绝顶高手把守,每一位高手都要将闯关者置于死 地。所以,闯关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死亡游戏,闯关者每冲上一 层,就有如经历一次死亡。
李小龙与很多天才导演一样,他也是一个思考者,喜欢富有 激情和挑战的工作,不喜欢按部就班的拍摄流程和打斗场面。他 认为,只有当你投入到影片中的时候,你的身体和大脑才会迸发 出超常的潜力。所以,《死亡游戏》在开机的时候,并没有完整 的剧本,只是一个故事雏形,而影片的细节和镜头则需要李小龙 和他的战友们在拍摄的同时来构思和设计。所以,李小龙在拍摄 《死亡游戏》时没有采取传统的拍摄方式,而是先把已经构思好 的许多激烈的打斗场面拍摄下来,其他情节和镜头则等到故事完 善后再陆续补上。
在李小龙死后的第五天,李小龙的遗孀琳达带着一双儿女来 到香港九龙殡仪馆。当时,殡仪馆外的广场上已经积聚了近两万 闻讯赶来吊唁的龙迷。他们静静地等候着,只为见心中偶像最后 一面。在殡仪馆前,数百名的警察严阵以待,唯恐群众因情绪失 控而发生骚乱。
灵堂里挂着巨大的蓝色挽幢,上面写着“艺海星沉,哲人逝 去”,灵堂正中则摆放着李小龙戴着墨镜的巨幅照片。李小龙平 静地躺在棺材里,身上穿着他在《精武英雄》中穿过的唐装, 面色安详。李小龙的遗孀琳达、儿子李国豪、女儿李香凝、哥哥 李忠琛、嫂子林燕妮、好友小麒麟守护在李小龙的灵柩旁,与至 亲垂泪挥别。参加告别仪式的人们一批一批地来到李小龙的遗体 前,与他做最后的告别。
在琳达的要求下,李小龙的遗体运回美国西雅图安葬,李小 龙的坟墓在公墓的绿色的山坡上,墓碑可俯瞰风景优美的华盛顿 湖,环境十分安静。
1973年7月30日,李小龙的亲友们在西雅图市殡仪馆为他 举行了第二次葬礼,与香港的万人送行相比,这次葬礼显得异常 清冷肃穆,琳达的亲人和李小龙生前的好友木村武之、伊诺山 度、史蒂夫•麦昆、詹姆斯•科本、秦彼得等人纷纷到场。
在落葬的时候,李小龙的妻子琳达向丈夫致了最后的挽辞: “小龙他活着的时候,每天都有所创造,他32岁的一生是充 实的。”
李小龙的挚友依诺山度欷嗽道:“世间再难找到这样伟大的 武术家。”
《龙争虎斗》的导演高洛斯赞也感叹道:“我从未见过有人 工作态度如此认真,每一小节,他都力求尽善尽美。”
《功夫》电视剧制片尹韬略感叹道:“他教的不只是拳术的 要旨,更教我们人生的真义。”
华纳公司总裁泰德艾斯利惋惜道:“这是十分令人遗憾的, 李小龙刚刚意识到自己将要获得最大成功时,却飘然仙逝了。我 在悲哀之余想到,他虽然没有来得及登上天梯,但至少是把脚踏 上去了……”
曾经因“印度之行”与李小龙产生过隔阂的詹姆斯•高宾 激动地道:“永别了,我的兄弟,曾与你友好相处是我一生的荣 幸。作为朋友和老师,你使我的肉体、精神和心灵贯通为一。谢 谢你,愿你得到安息。”
俗称“入土为安”,那么,李小龙是否真的应照詹姆斯•高 宾的愿望,“得到安息” 了呢?
李小龙走了,他的墓碑上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uBRUCE LEE NOV. 27. 1940 JULY. 20. 1973 李振藩
FOUNDER OF JEET KUEN DO”(意思■是:布鲁斯•李
- 11.27—1973.7.20李振藩截拳道创始人。)
怅然离去,死因扑朔迷离
李小龙究竟是怎么死的?邹文怀初说在自己家里,后证实却 是在他情人丁佩的香闺中! 一时之间风生水起,满城风雨。
在生前,李小龙曾说过:“我很喜欢《当我死去》这首歌,
特别是那句'若死时能得平静,啊!那么就让那一刻早来临。' 也许我只有在死时才能得到平静。”
那么,李小龙在死后,是否印证了这句可作为遗言的话呢?
1973年7月21日,香港的所有报纸头条新闻都是李小龙的 猝亡,口径几乎完全一样:“当红功夫巨星,年仅32岁的李小 龙,昨日深夜11时30分,在伊丽莎白医院暴毙。李小龙昨晚在 家中(注意'在家中'三字)突然晕倒,李妻琳达急送伊丽莎 白医院急救,不幸不治而亡。医院方面未能确定死因,其尸已暂 安放殓房,待医官开剖验尸结果……”
香港人民一早醒来,都被“李小龙暴毙”、“一代巨星陨 落”、“猛龙归天”的报道震惊了!
李小龙的死讯很快传遍香港、台湾、东南亚以及整个世界, 影迷们无不为之扼腕、悲伤。但是,有许多影迷认为是为李小龙 拍摄《死亡游戏》制造的宣传噱头。李小龙怎么会死呢?他坚 如铁、壮如牛、跃如虎、.行如龙……李小龙在银幕上的形象太英 雄化了,他的暴毙,人们难以置信!
但是,越来越多的信息证实,李小龙确实是已经死了。
“李小龙是怎么死的?”这一疑问,最后闹得满城风雨,新 闻界深挖李小龙的死因,报纸连篇累牍报道。在当时,数百万香 港人都在谈论李小龙的死因,或悲,或奇,或怨,或恨,众说纷 纭,莫衷一是。一个人的死,造成如此大的轰动,这在香港开埠 以来,还是空前绝后。
董梓光法官引导陪审员判案,解释判案之7种可能性时 指出:
1.谋杀说:
意思是恶意及不合法杀人。对此案来说,由于没有证据证明 李小龙受谋杀,所以无须考虑此点。
- 误杀说:
意思是不合法杀人而无恶意。此点亦无须考虑。
- 合法杀人说:
此案亦无须考虑此一种可能性。
- 自杀说:
根据证供,李小龙在死前,精神未受困扰现象,同时,亦无 厌世情绪,故无须考虑死者是出于自杀。
- 自然死亡说:
香港伊丽莎白医院验尸官黎史特医生在剖验死者之尸体的时 候,试图找出自然死亡因素,但是没有找到,英国伦敦大学迪雅 教授也同意黎史特医生的意见,所以对此案来说,自然死亡也很 难成立。
- 意外死亡或死于非命说:
意外死亡与死于非命情形差不多,只是死于非命比意外死亡 更不幸,此种可能性,对本案来说,最为可能。
- 死因不明:
意思是所有证供都无法指出死者的死因,而陪审员未能从上 述6种可能性中选1种作为本案的判决,最后的选择就是死因 不明。
董梓光法官复述案情及引导陪审员如何判案后,于上午11 时退庭。11时10分,陪审团即把一致的裁定回报法官。
最后,法庭对李小龙死因的裁定是:“死于非命。”
这就是人们翘首以盼李小龙确切死因的最后结果——不痛不
痒,模棱两可。香港响起一片失望扫兴之声。保险公司的代表律 师陈子忠当场就表示不满,他说:这种裁定,过于含糊,仍旧无 法确定李小龙的死因。
然而,李小龙又是死于怎样的“非命”的呢?大多数人都 不信服官方的裁定,同时对官方确定的证据颇表怀疑。在官方作 出裁定之前和之后,新闻界和民众对李小龙的死因有多种说法,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且,并没有因为李小龙逝世渐远而日趋 冷清。
任何一种李小龙死因的说法,都不能最后信服于人。人们最 后又不得不把希望寄托在当事人丁佩与邹文怀的身上,指望他们 能说出死因的真相。然而,事实上又是不可能的。
也许,真相仍如他们在法庭上的证词一样;或许,他们仍因 不便说而隐瞒了什么,甚至一辈子守口如瓶。
1973年7月26日早晨8点,琳达在香港启德机场餐厅内向 各界发表了一封公开信:
“我诚恳地希望香港传媒及大众不要再臆测我丈夫生前死后 的情况,虽然尚未收到最后的验尸报告,但我个人仍深信小龙是 死于自然,也不认为任何人应对他的逝世负责。命运的安排是我 们无法改变的,小龙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在我们记忆及影片中 会继续长存。故各位在怀念小龙时,请想起他的天才、他的艺术 和他的魅力。我知道香港人爱护小龙,并对他扬名世界的成就感 到骄傲。所以谨诚恳请你们让他平静地安息,不要让他的灵魂受 到干扰。这是我和他的至亲的期望,盼求各位垂注,深切致谢。”
至今,李小龙的死因仍旧是千古之谜。
在中外电影史上,一个明星之死如此轰动,疑点如此之多,
大概只有美国艳星玛丽莲•梦露能与其相比了。
命运轮回,两代悲剧千古奇
李小龙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但是,正如他所信奉的超人哲 学,这个悲剧是一个光辉的悲剧。在李小龙逝世几十年后,他的 儿子李国豪长大成人,来香港拍了第一部功夫片《龙在江湖》, 人们惊叹:李小龙复活了!然而,正当李国豪事业如日中天的时 候,突然“死于非命”。
1993年李小龙之子李国豪在美国拍摄《乌鸦》,被人在道具 枪中装入真子弹而一枪毙命,嫌疑人员有三个人:开枪者、枪支 保管者和弹药保管者。但以高科技著称的美国警方却放过了嫌疑 人,以“死于非命”仓促结了案。早有人指出:破案“其实很 简单,任何一个武器专家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些难题。只要 计算一下射程和穿透效果,就可以判断这是不是一颗常规子弹。 只要检验一下枪膛药痕和弹道擦痕,就可以判断枪膛里是不是先 有一颗子弹。只要检测一下弹头旋转系数,就可以判断弹头是不 是从枪口塞进去的。只要对现场枪声进行声纳比较,即可判定这 一枪击发的是真子弹还是空弹。只要校对一下弹头的射入角度, 就可以判断李国豪是不是真的死于持枪者开的那一枪……”李国
豪的死使很多人怀疑警方无意追究事实真相!
《乌鸦》是一部非常邪的电影。片名本身就邪,在很多国家 (尤其是在中国),乌鸦被视为一种不吉利的鸟。而在摄制过程 中,片场连连发生意外事故——好几个工作人员受伤或闯祸。
《乌鸦》这部影片的主要情节是这样的:李国豪所饰的摇摆 乐歌手与他的女友双双被毒枭杀害,李国豪从阴间里还魂而出, 为其女友复仇。这就是说,李国豪在电影中必须死一次,那当然 是假死。谁也没想到:假戏真演,李国豪真的死了!并且永远不 能还魂复生!影片已拍了七八成,还有一周便可封镜。

李国豪生前的一些好友追叙说,李国豪非常容易谈到死亡这 个话题,谈起死亡他似乎总是滔滔不绝。李国豪有一次曾就《乌 鸦》一片发表意见,如果他死后又有机会复活的话,他就会觉得 生活才有真正的意义。想不到一语成谶,只可惜现实中的他不可 能如拍片般复活了。1979年,有人把李小龙拍摄过的一些功夫 片进行剪接,并拼凑成一部名为《死亡游戏》的粗劣影片,在 该片中,李小龙也扮演了一位喋血电影摄制棚的演员,而且也是 被调包后的真子弹击毙的演员。不少李小龙迷在李国豪去世后就 评说,这部《死亡游戏》预示了李国豪的死亡在所难免,又说 明李家传奇几乎全都是“死亡传奇”的祸因。
中国人忌讳在生的时候谈论死,可李小龙和李国豪却偏去触 了这个大忌。于是,宿命论者多了一条证明其学说的佐证:天意 如此。
如果真是如此,老天爷也太不公道了:李小龙只活了 32岁, 李国豪才28岁!
李国豪英年早逝,香港人民与世界影迷扼腕叹息。
李国豪葬在他父亲李小龙的墓旁,面对着两座坟墓,作为妻 子和母亲的琳达,心情是多么的沉重和悲痛!
美国警方关于李国豪死因的确切定论,仍将以极模糊的初步 结论“死于非命”悬之于世。李国豪的死,与他的父亲惊人地 相似,而这,仍旧将是一个千古之谜。
李小龙和李国豪父子都是不甘受命运摆布的强者,而最终逃 不脱命运对他们的主宰——这是为什么?难道真如古代先哲所说 “至刚者折”吗?
李小龙死了,可他的英灵却还活着:他的电影至今还在广为 公映,魅力不减当年!他被誉为中国功夫第一名人!在美国西雅 图,李小龙的儿子李国豪的墓碑上,写着这样一句话:一日未完 人生路,一日错信路漫长。
李小龙父子两代人的悲剧竟如此相近,可称是千古奇事!
龙的精神,龙的传承
李小龙是一代人的精神偶像,他的影响力迄今为止遍布全球。
对年轻一代而言,李小龙的偶像作用并不简单局限于他的个性、功 夫和电影上,他的那种自强不息、勇闯高峰;.敢于挑战自我的品格,才 是他一生之中最为闪光之处。
中国需要李小龙,中国的年轻一代更需要李小龙这样的精神偶像!
让我们记住这个名字一李小龙。
他的身上凝聚着龙的精神和龙的传承。
可以说,李小龙代表的绝不是一个逝去的时代,而是整个中华民族 的精神和气节!
"-亨
4-龙
第八章龙的精神,龙的传承三十功名,一杯尘土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一个人也许只有经 历了世事沧桑,才能体会虚名之与理想、浮躁之与踏实的差别。 遥想岳武穆金戈铁马,精忠报国,如果贪图荣华富贵、功名利 禄,又怎会流芳青史,为后人所敬仰?
李小龙在生前曾以他热爱祖国、渴望祖国强盛的赤子之心及 高超绝伦的武功和演技,受到了港台、东南亚、大陆及全世界华 人的衷心热爱。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这位武术大师和影坛巨星 年仅32岁便猝然暴死,举世轰动,让世人惊诧莫名,人们深表 哀悼和痛惜。
如今,李小龙葬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华盛顿州立大学附 近的一座山丘,那里现已成为世界闻名的游览胜地。这不仅因为 该地风景如画,最主要的是山上有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的墓地。 世界各地的游人,尤其是华人,凡是来到美国西雅图
大多登临凭吊。在李小龙墓前石台上,常年不断有凭吊者献上的 鲜花。人们在凭吊之余,也常常会对他的英年早逝感到惋惜。
“李小龙只活了 32年,但他活得痛快淋漓,傲骨铮铮,是个 真正的汉子!”《李小龙传奇》的导演李文岐曾说:“一直以来, 人们只把李小龙看作拳脚武夫,而实际上,他征服世界的,是他 的人格魅力和强烈的民族自尊。这是他拼了性命去维护、去表达 的东西。因为他,英文词典里因此添了一个新词:'功夫' (Kung Fu)
李小龙是一个不朽的名字,即使再过30年,我们仍然为他 骄傲。是的,即使再过io。年;李小龙的名字仍会不朽。
李小龙,以他坚韧的精神品质和深邃的哲学修养震惊全球, 32岁英年早逝,在李小龙逝世30周年之际,面对这位我们熟悉 而又遥远的龙的传人,众多华人以“三十功名,一杯尘土”为 祭悼念这位英雄人物。
他仍然影响着世界和现在
一个人的离开可以证明他的存在!无论是32年还是320年, 李小龙练就的功夫以及他的精神所能“辐射”给今人留下了一 笔珍贵的财富。
纵观中国对世界的文化输出,武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然而,在武术界里,还有哪个人比得上威震好莱坞的截拳道创始 人李小龙呢?他在各种比武活动中从不以输赢与人结仇,这与建 立在互相尊重基础上的竞技精神不谋而合。
在日本,到处都能找到李小龙的痕迹。日本电视主持人关根
勤、电影明星竹中直人等都是李小龙狂热的追捧者,另一名电视 主持人今田耕司干脆理了醒目的“李小龙头”,而职业拳击手、 WBA世界拳击冠军辰吉丈一郎每次出场都要播放李小龙影片 《死亡游戏》的插曲。
虽然李小龙生前并没有在欧洲长期居住过,但是,他的名字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依然家喻户晓。无论在法国、意大利还是在 德国、英国,都有专门介绍李小龙的网站,法国连锁店Fnac的 书籍区出售十多部关于李小龙的著作,而李小龙所主演的电影至 今仍是不少DVD发行公司的“镇家之宝”。除此之外,在市场上 .还能看到许多电子游戏、T恤衫等以李小龙形象为卖点的产品。
在李小龙逝世的几十年之后,无数人感受到了他走后对这个 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李小龙生前的好友查克•罗利士在李小龙 逝世后,曾经悲哀地对媒体说:“世界上最伟大的功夫大师从天 空滑落了,这是世界武术界的最大损失!”是的,不仅是世界武 术界,还有电影界。好莱坞制片商、曾是华纳副总裁的温特杜尔 也说:“谁能成为第二个李小龙呢?世界上不可能再出现第二个 像李小龙这样的武术大师,他可以糅合任何一种武术,并把它应 用于电影中。他是永远不可代替的。”
在美国,占用任何街道,拍再短的镜头,都需要许可证,而 办证手续复杂,耗时费钱。然而,《李小龙传奇》剧组根本没有 那么多费用来支撑。没办法,导演李文岐就让摄影师把衣服蒙在 摄像机上,在美国街头四处“偷拍”,迅速取景。有一次,在西 雅图拍一场武打戏,开机不久,荷枪实弹的警察就把剧组围了个 严实,翻译人员赶忙上去解释:中国来的剧组在拍李小龙。李文 岐也赶紧把扮演李小龙的演员推到美国警察跟前。警官一看眼前 站着的人,几乎是李小龙再生,不但没有阻止拍摄,还帮忙维持 现场秩序,又不断地替剧组向后续赶来的警员说情。
“现在影星如此之多,为什么人们还要对已经死去35年的李 小龙如此纪念呢?”当记者问一个日本人的时候,他竟然毫不犹 豫地回答:“在你看来,李小龙在35年前就被埋葬了,而在我们 看来,龙是不死的。”
在国内,李小龙对成龙、元彪、洪金宝、李连杰、甄子丹及 周星驰等著名电影人有着莫大的影响。他成为华人乃至日本、韩 国人的偶像,不少华人模仿他的动作及行为,有武馆“赤身、黑 裤”练武。华人地区有不少影视作品都有李小龙的影子,例如中一 国的内陆以及香港、台湾地区所拍摄的功夫片。其电影《精武 门》中的名句“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更为华人世界所传诵。 而且,李小龙的出现,一改“中国人”在外国人眼中“光头、 长辫、满装”的形象,很多西片都把中国人作为武术高手出现, 西方人以为中国人个个会打功夫,甚至到中国学武。
李小龙在西方受到广泛尊崇的重要原因,是他不仅有高超的 武术功力还拥有武术的哲学精神。现在世界上仍然有许多以李小 龙为宗师的会馆,他们一般遵循李小龙的武学思想,把练功夫分 为三个层次,首先是思想,其次是功夫知识,最后才是技巧。有 思想的拳头造就他的不凡人生。这提示我们,一切拥有使用武力 的权力者、官员、军人、警察、法官等,一定要由明智的思想所 控制。没有理智的武力很可能会变成暴力。
李小龙掀起的世界性的中国功夫热,堪称是20世纪的文化 奇观。他被誉为“中国功夫第一名人”。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 百折不挠的精神令世人叹服,是一个罕见的、同时脚踏武学和电
影两座高峰的世纪巨人,他作为唯一入选的华人被美国《时代》 杂志评为“20世纪的英雄与偶像”。李小龙充满生命力的32年 人生,如同一颗彗星划过国际武坛和影坛的上空,虽然短暂却无 比耀眼!随着他主演的功夫片风行海内外,中国功夫也随之闻名 于世界。
的确,“记住他的怪吼,记住他的拳头”,李小龙以他自己 的方式,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心。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李小龙只是一个记忆,但是对于许多他 的崇拜者而言,李小龙已经成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力量,这股力量 激励着他们前行,并最后取得成功。李小龙作为人们心目中的功 夫偶像、文化偶像和精神偶像,他的传奇人生也将再次成为国人 和世界龙迷们关注的一个文化热……
浏览30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