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与训练适应

适应是指有机体内外环境不断取得平衡的过程,亦即有机体随着内外条件变化而产生 相应变化的过程。适应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达尔文进化论“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的思想深刻地揭示了所有生物存在发展活动的基本规律。适应是生命有机 体的一种本能。人作为有生命的存在,本来就具有一种随着外界条件变化而产生变化 的能力。但是,作为有意识存在的人的适应与自然界其他生物的适应是有本质不同 的。自然界其他生命存在的适应过程是自然的、被动的,而人的适应是有目的、有意 识的,主动的。

柔道运动训练适应是指在柔道运动训练中,运动员有机体对于训练刺激产生反应并 不断取得平衡的过程。柔道运动员运动能力、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的过程就是对训练刺激 不断产生适应性变化的过程。柔道运动训练中要根据训练适应规律,有目的、有意识地 通过不同性质、不同大小的刺激作用于运动员的有机体,使其产生相应的适应变化。科 学训练的核心是根据运动员的实际,科学地决定刺激的性质、时间、强度、部位等,使 运动员产生理想的适应性变化。

2.柔道运动训练适应的特性

(1)柔道运动训练适应的普遍性

训练适应的普遍性告诉我们,运动员形态的改变、机能能力的提高,运动素质的发 展和技术、战术的掌握与提高、心理素质的养成都是一种适应过程。柔道运动训练中必 须采用多种刺激,全面作用于运动员的有机体,以改善运动员的形态,提高各器官系统 的机能,发展运动素质,掌握柔道运动的技术和战术,培养提高心理素质。这些方面的 全面、均衡和协调发展是作为一名优秀柔道运动员所必须具备的,也就是说,仅有某一 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发展是不够的。

(2 )柔道运动训练适应的特殊性

训练适应的特殊性告诉我们,不同性质的训练刺激产生不同的适应变化,不同部 位的训练刺激会使身体不同部位发生变化,不同负荷的训练剌激产生变化的大小也不 同。柔道运动训练中,要发展哪种能力就必须采用哪种刺激,要使哪个部位发生适应 变化就要刺激哪个部位;要变化大剌激就要大,要变化小刺激就要小。柔道运动训练 中必须把柔道运动竞技能力的提高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也就是说必须在系统论和整 体观指导下发展各种能力。柔道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既不是各种能力的简单相加,也 不是只有哪种能力或哪个方面能力的提高就可实现的。在发展各种能力的同时,既要 考虑柔道运动本身对某种能力的特殊要求,又要考虑到各种能力之间的有机联系。要 把通过各种特殊刺激提高的各种特殊能力,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 忽视各种能力的有机联系,不仅是柔道运动训练之大忌,也是各运动项目训练之大 忌。很多运动项目运动员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可是参加比赛时其成绩却不尽如人意,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训练中忽视了各种能力联系造成的。柔道运动训练中始终把柔 道竞技能力的提高作为一个整体,任何能力的发展都要和整体联系起来,纳入到整体 之中。

(3 )柔道训练适应的差异性

差异性是客观世界的共性。也就是说客观世界的一切存在都是有差异的,忽视了这 种客观世界的差异性,不敢面对这种差异性是人类行为方式错误的根源。每位柔道运动 员都是不同的,其能力都不同于他人。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形态、机能、素质、性格和 个性等方面,也表现在接受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方面。在柔道运动训练中,我们首先要敢 于正视这种差异,而且要敢于面对这种差异。差异性不仅存在于运动员个体之间,也存 在于个体不同状态之中。柔道运动训练中既要根据不同人施以不同刺激,又要根据个体 的不同状况施以不同刺激。切不可不分对象、不分状况地施加训练刺激,发现差异、变 化训练刺激是教练员最重要的能力o


  • 柔道运动训练适应的连续性


柔道运动竞技能力提高的过程,从本质上讲是柔道运动员对训练刺激的适应的过 程。刺激的积累导致了适应能力的积累,适应能力的积累导致了柔道运动员运动技术水 平的提高。要使柔道运动员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必然要通过训练刺激的积累。如果训练 刺激中断,非但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不能得到提高,而且已经提高了的运动能力也会因训 练刺激的中断而消退。因此,柔道运动训练中,为了保证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不断提高, 就必须进行长期、系统、科学和持续不断的刺激。

(5 )柔道运动训练适应的主动性

在柔道运动训练中,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运动员对训练的刺激的适应不是被动的过 程,而是主动适应的过程。这也是柔道运动训练适应与自然界适应过程的根本不同。柔 道运动训练的主动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练员施加训练刺激的主动性,亦即根 据运动员的实际训练水平,有目的、有意识地科学安排训练刺激的性质和大小,使运动 员的适应向理想方向发展。二是运动员要积极主动地接受训练刺激,并积极做出反应。 同时教练员和运动员要经常交流与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这是由教 练员和运动员在柔道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 柔道运动训练的负荷、疲劳和恢复原理


柔道运动员运动能力提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对训练刺激产生反应并不断取得平衡 的过程。从柔道运动训练角度看,适应过程实质上是运动员的机体承受负荷达到一定程 度后必然产生运动疲劳,疲劳后就要恢复,然后再承受负荷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从某 种意义上可以说,负荷、疲劳、恢复是柔道运动训练中一个最为重要、最活跃,也是最 难解决的问题。

1.柔道运动训练负荷原理

  • 柔道运动训练负荷的概念


柔道运动训练负荷是指柔道运动训练中运动员有机体对于训练刺激产生反应的大 小,这种反应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生理机能方面产生反应的大小称之为生理负 荷,心理方面产生反应的大小称之为心理负荷。训练刺激作用于运动员,运动员机体反 应大负荷就大,反应小负荷就小。

  • 柔道运动训练的内部负荷与外部负荷


柔道运动训练中,教练员安排某一练习、某一节课、某一阶段负荷的大小称之为柔 道运动训练的外部负荷,亦即施加于运动员有机体刺激的大小。运动员有机体对训练刺 激产生反应的大小称之为内部负荷。柔道运动训练中,运动负荷大小的安排是否合理, 主要看运动员产生反应的大小是否合理,这是衡量柔道运动训练中运动负荷的安排是否 科学的惟一依据。外部负荷和内部负荷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同一人同一时期,外部负荷 大内部负荷大,外部负荷小内部负荷小。同一外部负荷作用于不同运动员、同一运动员 的不同时期,运动员内部产生反应的大小也不同。教练员在训练中一定要清楚认识内部 负荷和外部负荷的关系,不要只看自己安排了多大负荷,而要看运动员承受了多大负 荷,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是柔道运动训练中安排运动负荷大小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的问题。施加负荷刺激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运动员有机体承受负荷,产生理想变化才 是目的。

(3 )柔道运动训练负荷的要素

  • 负荷的性质。负荷的性质也可称为负荷的方向,亦即要使运动员有机体产生什么 样的变化,这是柔道运动训练中科学安排运动负荷时首先必须考虑的重要前提。没有方 向则既无法安排负荷的大小,也无法衡量负荷大小的安排是否科学。负荷量和强度的大 小、间歇时间的长短安排是由负荷的性质决定的。同一负荷发展某种能力时可能是合理 的、科学的,发展另外一种能力时可能就是不合理的、不科学的。要科学安排好柔道运 动训练负荷的大小,首先要清楚是发展何种能力,使运动员有机体产生什么样的变化。 柔道运动训练中负荷的性质是由柔道运动员必须具备的各种能力之间的关系和运动员实 际决定的。

  • 负荷量。柔道运动训练中的负荷量是指练习的数量,包括练习的时间、次数、组 数、距离、重量等等。柔道运动训练中必须做各种练习,只要做练习就必有一定数量。 负荷量亦称运动量,是构成运动负荷的重要因素之一,没有负荷量也就没有运动负荷。 柔道运动训练中要根据负荷的性质、方向以及强度,安排好练习的数量,即负荷量。

  • 负荷强度。负荷强度一般也称做运动强度。柔道运动训练中的负荷强度是指练习 紧张的程度,亦即做练习时用力的程度。做某一练习时用力程度越大则强度越大,反之 则越小。强度一般可分为物理强度和生理强度,柔道运动中一般常用生理强度。做某一 练习时消耗的能源物质越多,强度越大。负荷强度一般可划分为极限强度(最大力量的 100%)、次极限强度(最大力量的99%~90%)、大强度(最大力量的89%~70%)、中等 强度(最大力量的69%~50%)和小强度(最大力量的50%以下)。负荷的强度是柔道运 动训练中对有机体适应起主导作用的因素。负荷强度不同,有机体内部产生的适应性变 化也不同(表2—6—1 )0

  • 间歇时间。间歇时间是指柔道运动训练中练习之间的休息时间。间歇时间也 是构成运动负荷的要素之一。要科学安排柔道运动训练负荷,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 是要根据负荷的性质和方向安排好间歇时间。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间歇时间的长短 是否合理,决定运动负荷的大小以及运动员有机体产生适应性变化的方向。因此, 柔道运动训练中要根据训练的需要、运动员机体的状况,科学地安排好练习之间间 歇时间的长短。

浏览75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