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采用示范手段、增强示范效果。示范的方向有正 面、镜面、背面、侧面等。亦有完整、分解、慢速、突出重点、 难点、正误对比等不同的示范方法;一切方法的采用都应以学生 便于观察、理解、学习为依据,切忌故意炫耀个人或者敷衍 了事。其三,教法运用能力。教法能力分两种:一是理论课的讲授 能力,二是技术实践课的教学方法。

体育理论课的教法。讲授法:一是讲述法,像讲故事一样,叙述史实或事物过 程,一般不加评析。二是讲解法,即结合讲述内容进行分析、论 证,如从事武术训练的科学方法、武术动作技法介绍等。三是讲 演法,除了讲述、讲解外,还要说理,以情动人,绘声绘色,多 以演说法和报告的形式进行,如讲“青春与健美”等。

谈话法:也称问答法。这是由教师提出问题,有目的地引导 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积极思考问题,从而获得知识的 一种方法。主要用于传授知识,巩固知识和总结知识。

讲练法:这是讲授与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如实践性很强的知 识课:急救、包扎、按摩止血等。

讨论法:这是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集思广益而采取的 以学生为主体,各抒己见、相互交流、探讨乃至辩论的一种教学 形式。这种方法要求教师事前精心设计,一是要慎重选题,讨论 的专题应是大家有兴趣、有争议的主题,如训练对学习的利与 弊;二是确定讨论的重点并组织学生写发言提纲;三是教师对讨 论应有一定的预见,并控制讨论的进程,善于穿针引线,启发分 析,培养对立面,作好归纳总结并控制广度,增加深度。这种方 法也可以采用正反方辩论会的形式进行。

答疑法:这是针对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遇到的各种困惑,集中 解惑的方法。这种方法针对性强,能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如运 动会前对规则答疑。采用这种方法时,一是要事先广泛收集各种图片131

疑题,并作好答题准备;二是在课堂上仍要启发鼓励学生提问; 三是提倡能者为师。

知识竞赛法:就像电视中看到的那样,这是通过竞赛对学生 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扩大、延伸教学形式,可以培养学生快速 敏捷的思维及应答能力,提高学习兴趣。这种方法要事先做好充 分准备,如制定竞赛规程,编写知识参考题、组织观众、物色主 持人等。

电化教学法:这是指利用电视录像、幻灯等媒体并配以讲解, 这种方法生动形象、效果好。

(2)体育技术实践课教法。体育技术实践课的教法,一般有 讲解示范法、完整与分解教学法、思维教学法、保护帮助法,预 防纠正错误法、条件作业法、游戏竞赛法等;根据项目的不同和 教材的特点,又有“注入法”、“教育法”、“心理法"、“交换法"、 “强化法”、“迁移法”、“抗干扰法”及武术中特有的“分解教学 法”、“结合技击特点教学法”、“原理教学法”等。

其四,制订教学文件能力。撰写教学文件是体育教师的基本 业务能力之一,也是反映体育教师文化素质、文字水平高低最直 接的体现,因此提高制订各种教学文件的撰写质量的本身就是一 种非常重要的业务学习。

教学文件包括体育工作计划、多年教学计划、年度教学计 划、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案或(讲稿)及训练竞赛方面的诸 多计划等,各种教学、训练文件均有一定的体例或格式,体育教 师要根据高校教务处的总体要求进行认真的撰写,并在实施中贯 彻和落实。

其五,指挥驾驭能力。这里重点介绍体育教师的口令和哨声。

口令是一种语言指示信号,对学生有很强的威慑力和感染 力,是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

(1) 口令的种类。口令可分为队列口令、体操队形口令和节 奏口令。队列口令按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的规定,用专门的

其六,体育科研能力。体育科研是对体育教师传统思维方法 和工作方法的挑战,是提高体育教师业务能力的有效手段和方 法,对高校体育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提高科研能力首先要改变观念,其次是结合实际,从实际 出发,明确科研的目的,从本职工作中找到课题,以科研促教学 训练,以教学训练的实践体现科研成果的效益;第二步做专项研 究,有计划根据本专项的研究空白或前沿,选择与本校有联系的 内容做较为系统地研究工作;第三步可结合多学科领域的知识主 动申请各类专业课题,把学习、实践、应用、完成课题任务结合 起来,不断提高自身的价值和水平。

其七,组织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是体育教师必备的基本 能力之一,体育教师必须掌握教学大纲要求贯彻执行有关规定, 诸如体育总体教学训练计划的实施和运作、管理、检查、评比; 对教学比赛、裁判、场地的管理;对运动训练目标、计划、运动 员的管理;对校内外体育表演、交流、学习活动等的运作和管 理。体育教师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高校体育教育的成效问题。

其八,突出事件的处理能力。运动中常常出现的外伤、中暑、 溺水、重力休克等伤害事故,现场的体育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急 救知识和技能,如整肢接骨、包扎固定、人工呼吸及常用的推拿 按摩等,对突出事件具有判断处理的能力。

其九,其他。根据时代要求,体育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计算 机、书法、音乐、绘画及其他项目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体育教 学训练最优化、科学化的需求。图片121

(四)结论与建议

结论

体育教师是学校教师队伍中的一支重要的队伍,加强体 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高校培养合格人 才的核心工作之一;随着教育的迅速发展和就业市场变化的新趋 势,加快体育教育和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不断提高体育教 育教养的质量,促进“四有"人才的优质化,已经成为一项十分 重要和迫切的任务。

高校体育教师素质水平的高低,是决定高校体育教育质 量好坏的关键,体育教师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显得特别重要, 亦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

体育教师的基本技能主要表现在语言表述、动作示范、 教法运用、制订教学文件、指挥驾驭、科研、组织管理及突出事 件处理能力等诸方面。

建议

高校党政领导要把体育工作引入学校重要的工作日程, 确立体育教育工作在学校整体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以满腔热情对 待体育教师和体育工作;充分肯定体育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和作用,着力改善体育教师工作、生活条件;重视体育教师的进 修提高工作;摒弃各种传统偏见。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体育教师职业道德与个体道德教 育统一起来,以体育教师自我完善人格修养为基础开展多种形式 的教育活动,是提高体育师资队伍质量的最核心基础工作,各院 校主管体育的负责人要抓实抓出成效。

着力培养学术带头人,规范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建立 合理的考评和聘任合同制度,是优化体育师资队伍,构建竞争机 制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教务、人事及相关部门要有相关政策,以 保证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落到实处。

高校体育教师技能的特殊要求对高校体育师资能力培养 标准和内容具有指导作用。

五、普通高校体育课中的德育教育研究

研究目的

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寓德育于体育教学中是教学质量提 高的核心问题。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指出: “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的灵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特别强调“要重视德育,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德育不仅是专职德育工作者的事,也是各学科教师应承担的 共同使命和责任。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课教 师,如何落实教书育人的总体要求,将德育渗透到体育课教学的 各环节中,真正做到寓德于体、而不流于形式,的确是一个值得 探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寓德于体的内容、观点和方法等 三方面进行了综合论述,对提高高校体育教育教养质量具有一定 的指导价值。图片120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经验总结法和逻辑分析法。

(三)研究结果


  1. 体育教育载体所涵盖的德育教育内容


寓德育教育于体育教育之中是一个历史性问题,也是一个非 常现实的课题。体育教育作为德育教育良好的载体,应首先从理 论上了解其载体的性质、内容范畴,明确真正的界定与内涵要 素。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就是俗称的体育课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即教养任务),也就是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技能、体能学习的实践 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身心实行全面影响,把 一定的思想和道德因素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过程。体育实践课堂是培养社会主义新型人才的重要教育手段? 是学校整体德育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体育教育所涵盖的德育教养内容是多层次、多方位的。用社 会学观点观察,体育教育的内容是综合的。从宏观来议,其主要 的方面有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党的 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等;中观 亦有理想抱负、品德修养、思想作风的教育;联系个人较直接的 是意志品质、艰苦奋斗的教育,文明礼貌、行为规范、团结协 作、群团意识及劳动观念的教育等。

从体育对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议,体育是学校文化建设 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思想建设的重要手段。

体育教育能塑造文明健康的民族形象,体育教育是挖掘人生 命潜能的最好锤炼手段;体育教育中的体育竞赛过程,就是反复 培养不畏强手、勇于拼搏的竞争意识的过程,在商品经济高度发 展的现代社会,这种竞争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的人生价值。

体育竞赛是激发爱校热情、强化集体主义精神的有效手段。 体育竞争具有鲜明的集体观念,这是从未代表任何集体进行比赛 的人很难得到的直接、生动、感性的集体意识;对观众来说,它 是爱校、合群的具体化、感性化,学生在竞技中的成绩和胜利, 就是集体的成功体现,在热烈紧张的竞赛场内外,集体与个人、 代表者与被代表者融为一体,在学生心灵中鲜明的印下集体、班 级甚至学校的观念,从而激发爱校、爱师的热情。

体育教育也对促进大脑发育、增长智力具有重要作用,对族的兴旺和创造将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体育课特殊的教授环境及身体活动、技能学习的任务和要 求,决定了这种课堂对学生全面影响可能性和不可替代性。

其一,有主体的直接亲身体验:体育体能、技能的学习和训 练是学生直接参与的,要完成或达到学习和训练的基本要求,必 须付出体力和智力的相应代价,这种体能和智能的消耗过程必然 对主体(学生)身心产生深刻的影响。各种运动项目,有的要求 快速,有的要求耐力,有的动作又变化惊险,又需要有勇敢的胆 识和顽强持久的毅力,这种心理和生理的体验从客观上为个性修 养的良性发展创造了条件。

其二,有客体营造的环境体验:体育活动有集体和个人协作 的多种组织参与形式,需要练习者与同伴或多人共事,为共同达 到一定目标或共同取得一定成绩做出不懈的努力;体育课堂的这 种环境和活动目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为每一个人的集 体主义、艰苦性、技艺性、创造性开拓进取精神和道德情操的培 养构建了一个磨炼的舞台,提供了最有效的活动场所和形式。

体育课堂独特的功能和效益好坏与体育教师有直接的关系, 每位体育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具体内容、要求,认真研究教学手 段和方法,把握住每次课堂的个性特征,利用好这个载体,寓德 育于体育之中,培养合格人才。

  1. 寓德于体的观念与方法


(1)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观。教育指导思想是直接影响、 规范教师教育行为的根本所在,建立正确的体育教育观是提高体 育课德育教育效果的先导;正确的体育教育观就是建立起“健康 第一”教育理念,摆脱和槟弃传统的健康观和生物教育观对体育 教育的影响,纠正重育体、育技,轻育心、育德的体育教育的偏 差,全面理解当今信息时代赋予健康的新内涵,将全面育人、 “健康第一”的思想深深扎根在体育教师的心灵之中,才能使教 书育人成为体育教师的自觉行动。

(2) 确立以终身体育教育为目标的指导思想。终身体育作为 现代高校体育教育的思潮已受到世界各国高等学府的高度重视。 以终身体育教育为目标的指导思想是深化体育教育改革、促进寓 德于体育教育具有实效性的先决条件。终身体育教育认为:高校 体育教育的最终意义是在于使受教育者具有独立从事社会服务的 健康体质、习惯及与此相适应的思想道德品质,要从以“运动技 能传授为中心”的操作实践内容和方法中解放出来,坚持寓德于 体、身心兼修,把兴趣和培养运动习惯及其所需要的品质统一起 来,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和良好的习练品德,从而获得终 身的效益。

(3) 充分开发体育学科的德育资源。体育教育内容丰富、形 式灵活多样,环境特殊、可变因素较多,具有极其丰富的教育资 源,为寓德于体的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载体优势。

如体育理论教学内容中的体育史、奥运史、亚运史,我国优 秀运动员、教练员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先进事迹等,就是极好的 爱国主义、价值观教育的好教材;中华武术、中国象棋及其他传 统体育项目的学习,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提高民族自尊心、 自豪感的最佳内容;篮球项目是群体协作精神要求极高、对抗性 激烈的拼搏项目,对培养群团意识、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意志 品质、文明礼貌、乐群合群的优良行为美德都具有重要的启迪和 诱导作用;田径项目是单调、艰苦、枯燥的,正是这种特殊的练 习内容以及单一的次数重复,能培养训练者勇敢、顽强、奋发进 取、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等。

许多高校体育项目还蕴藏着丰富的美学因素(如健美操、体 育舞蹈、武术等),体育运动能以自己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形式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使学生对美的姿态、仪表、甚至心灵的美感 等具有一定的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体育还是一项有趣的娱乐活 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调节学生身心的发展,得到高尚 的精神享受。

总之,每项体育项目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天然的德育资源,体 育教师要钻研教材,挖掘德育教育丰厚的资源内涵,因势利导的 进行德育教育工作,使德育教育在体育实践中充满生机,具有实 效性。

  1. 优化教育方法,确保教育效果图片131


优化德育教育的方法是提高德育教育效果的关键所在,其主 要方法有:

其一,目标引导法。设置符合实际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是引 导学生主动学习和自觉地进行品德锤炼的最基本方式。符合实际 的教学任务和目标里包含教育教养任务、即体育目标和育心目 标,如学习武术套路记忆很难,既要在教学实践中教会学生善于 思考及掌握规律的方法,又要培养学生勤学苦练的精神;在中长 跑教学中,既要向学生提出跑的技术要求和呼吸方法的目标任 务,又要向学生提出克服极点之磨炼意志品质的育心要求;项目 不同,目标设置不同,在具体策划过程中要做到对号入座,科 学、具体、针对性强,效果显著。

其二,游戏比赛法。游戏活动是团结协作对抗竞争激烈的集 体活动,如篮球、足球、排球等竞技活动,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 个人与集体关系,锻炼相互协作的精神,锤炼团体奋斗的意志, 通过规范性的竞争,还可培育文明礼貌,服从裁判,尊重他人等 优良品质。

其三,困难设置法。即设置各种困难引导学生想方设法去克 服各种困难,在克服困难中培养各种优秀品质。如篮球一打二, 一打三。素质训练负沙衣、沙袋等等。

其四,保护帮助法。培养互教互学、默契配合的品德和责任 心,如竞技体操和武术中的各种训练,游泳学习中的双人保护练 习等。

其五,评价激励法。即利用课中各种时机进行评价活动,进 行表扬或批评,或者进行典型正误对比表扬或展示,激励竞争意识,倡导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风。

其六,榜样感染法。即教师要为人师表,以其优良的人格魅 力影响和教育学生,如优美的动作示范、朴实的作风、关心的言 语和行动等都能够起到感染作用。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寓德育教育于体育教育之中,是提高体育教育质量的核心问 题。本文从体育教育的载体内容、必然性、观点与方法等诸方面 进行了综合论述,对提高高校体育课的教育教养质量具有一定的 指导价值。

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就是俗称的体育课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即教养任务),体育教育的思想政治内容具有多层次、多方位的 特点;体育课特殊的教授内容、环境和组织形式与要求,决定了 这种课堂对学生全面影响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体育教师只有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观,确立以终生体育 教育为目标的指导思想,积极挖掘体育教育丰富的德育资源,才 能使教书育人成为体育教师的自觉行动,才能使德育教育在体育 实践中充满生机、具有实效性。

优化教育方法,倡导目标引导法、游戏比赛法、困难设置 法、保护帮助法、评价激励法、榜样感染法等,是保证德育教育 落实到实处的良好手段。

从社会学角度讲,长拳运动是以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内 外兼修、术道并重为鲜明特色的项目,在其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 中,摄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其理论基础是多元的,自身理论框 架是传统文化交媾演化的产物,具有传统文化的特殊功能和 价值。

文化学观点认为,长拳运动是传统体育,是传统文化的组成 部分之一,亦是求生存的教育手段;是保存自己、延续后代、创 造未来美好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养成健体经验与习惯、调剂和 充实生活的运动;是与就业生计的适应能力培养息息相关的教育 过程;是倡导爱国热情、传承发展传统文化、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必不可少的教材。综合归纳为:生存教育功能;生命健康功能; 生活调剂功能;就业生计功能;民族精神培养功能。

综上所述,长拳运动的价值和功能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亦存 在着不同的范围和内涵,要全面理解和透析其中的实质和外延, 还需要我们武术理论工作者作深入研究,这是一门涉及多学科门 类的学术问题,要作长期艰苦的准备。因时间关系本文重点对长 拳运动的教育价值和健身特点进行一些综合性论述,从中亦可窥 见长拳运动整体价值功能的全貌。

1.长拳运动是修身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5000年多年的悠久历史, 巍巍的古长城、闪光的紫金宫、独特的民族文化以其古朴的风格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在这片广袤神 奇的土地上,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史诗般的建筑和文化,也 给我们留下了博大精深的健体养生之道——武术;武术对中华文 明史的补遗早已载入了历史绚丽的画卷,传统体育的楷模、以其

奇特的功能对人类社会进步产生的影响,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 永恒的魅力和风采。解放后,武术运动作为文明古国的遗产和健 体手段,更以其壮丽的雄姿展现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国度里。 孙中山先生曾说:“中国之文明,已著于5000年前,此为西方所 不及。”总结和继承这部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指导我国当前的各 项运动和进行民族精神的传统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 价值。

“育人”是一切教育的根本任务,而修身教育是灵魂教育, 体育教育亦如此;作为传统体育项目——武术中的长拳运动,其 修身内涵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值得深入探讨研究。

具有塑造人格价值的重要效用。中华武术作为一个整体 意义上的文化形态,它的思想文化内涵是系统的、经典的和独特 的;中华武术之教理颇有见地、富有哲理,与现代社会对人的要 求存在很大程度的契合;中华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具有 包括和统筹多种活动内容和形式为一体的文化整合力,具有把相 同文化背景的全体国民团结起来的文化凝聚力,中华武术理论的 哲理化,使之超越了一般意义的攻防搏击之术和强身健体之法, 而成为一种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做人之本和处世 之道,也是现代人塑造自我的法宝,现代人试图利用长期的修炼 武术所赋予的人格力量和道德精神追求来实现现代社会竞争的目 标,达到完善自我的目的。

长拳运动作为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体武术文化内核的 缩影,在其漫长的发展传播过程中,已成为人们认识武术深层次 哲理、学理、伦理奥妙的基础教育手段,具有塑造人格、培养竞 争力和文化意识的重要教育功能。

长拳运动具有典型的东方传统文化特色,注重内心世界的深 化,在人格塑造中也偏重于人格的修养,长拳的这些文化思想对 塑造人格可以起到补充的作用。长拳运动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 会、人自身内外的和谐统一,追求人与自然融合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些对当代社会人们塑造全面的人格可以起到潜移默化 的作用。

是爱国情感培养的手段之一。爱国主义是一种主观精神 和行为状态,表现为爱国情感、爱国觉悟、爱国行动三种不同的 层次,爱国情感是一种直接的感受和情绪体现,具有强烈的心理 催动力和冲动力,是一种朴素的情绪化的主体感觉,虽不具备理 性形式,却是第二层次的基础性阶段;爱国情感表现内容十分丰 富,如山水情、乡情、风情、家园情、亲和情、归属情等等,特 别是对文明史的辉煌成就和灿烂民族文化的钦佩和尊崇,是最易 激发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激情的诱发因素。长拳运动作为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哲理奥妙和技术内涵,长期进行习 练,是一种无形的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亦是一种民族爱国感 情的培养和教育过程,青少年倘能从对故土文化的爱扩展到对国 家和民族的爱,从对发展继承的责任感深化到对祖国繁荣富强的 义务感,爱国主义道德情感才会自觉地坚定稳固树立起来,站在 高层次的视角上理解长拳运动的教育性,这个教育功能和方向值 得研究工作者去进一步拓宽和创新,这是时代对武术工作者的要 求和鞭策。

是培养中华精神的教育方式之一。培育中华精神突出表 现在高尚的武德观念上。武德是中国武术伦理道德的核心,主要 包括习武重德、立身正直的拳道观,尊师谦和、忍让勇为的处世 观,化恶扬善和先礼后技的比试观等。长拳训练本身也是道德情 操、伦理哲学的修炼过程,更是人生观、世界观的改造过程,这 种技道双修而以修心为先导的思想观念具有重要的人生指导价 值。康戈武先生在《中国武术实用大全》中写道:长拳运动锻炼 的效果还直接体现在:培养人勤奋刻苦的精神、谨慎谦逊的态 度、坚韧不拔的恒心、质朴干练的作风,以及在练武时所体现的 矫捷气势、应变能力、准确判断、从容胆略、必胜信心等等。这 一系列素质作用于生活之中,与生活融为一体,必将增强人们所从事任何事务的能力和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总之,长拳 运动作为武术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爱国情感、仁爱主义精神为指 导,以实现人际和谐为价值目标,以塑造人格、追求身心健康为 目的,使得其超出了一般体育运动项目的意义,而成为人们德行 修养的一种途径,进行教化的一种方式。

(4)是提高防身御敌技艺的重要内容。武术运动的本质特点 是技击,防身御敌是武术的基本价值之一。长拳运动是攻防技艺 最丰富完整的重要拳种之一,通过长拳训练,既能提高攻防格斗 所必需的体能素质,又能学到基本的攻防技能和方法,是提高自 卫能力、掌握防身御敌技艺的教育内容和手段。

2.长拳运动对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1)长拳运动对人体形态发育具有良好的影响。长拳运动是 迅猛刚健的运动拳种,长期进行习练对人体身体发育具有良好的 影响。据全运会人体测量研究中心对部分武术运动员和普通大、 中、小学生人体测量形态数据证实,武术运动员的身体发育水平 远远高于普通的各层次的学生

1.对练的心理特点与分析图片123

武术中的对练不是真打实摔,而是根据技击动作的攻守进 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的格律,按照规则范围的要求,在特定 时间、距离内所组成的假设性的实战演练;分2~4人的对练、 徒手和器械对练等多种。

集中精力,面对即将开始的练习,用意志控制自己,是对练 中应具备的基本心理品质。对练要求运动员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既表现在注意的强度上适当,即注意中丝毫不受客观影响。也要 求有注意稳定性相对的持续时间,即从开始到结束,均不允许有 间或的注意分散,否则,会前功尽弃,造成演练失败。

集中注意力与对练运动员双方的思想作风、技术、熟练程 度、体力好坏、演练经验等均有紧密的关系,教练员应在训练计 划中有意识安排集中注意力的各种专项练习,掌握排除心理障碍 的有效方法,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对练套路的节奏非常强烈,这种节奏是特定攻防动作本质的 反映。因此,运动员双方在演练中对整套的节奏感应非常清晰, 只要一人稍有疏忽,或慢或快,就要影响全局,造成中断或受 伤,这在武术对练中是屡见不鲜的。

武术对练的“节奏感”包涵外象的动静快慢、起伏转折、刚 柔懂劲、内境的情感韵律等;人类是借助于感觉来感知不同事物 的属性而认识事物的,掌握武术动作也不例外,在教学训练中应 运用合理的指令(包括讲解、示范、指挥的口令、语言的提示、 强化等)和各种限制手段和方法使运动员去感知动作的速率达到 自动化程度,运动员富有节奏的演练,能给人以轻松自如的感 觉,从假设性实践中领略技击的真谛,得到“逼真感”的享受。

对练对运动员动作的幅度、力度、距离及其上下高度等都有 严格的要求,这些均要靠知觉来判断,长期的规格训练,能充分 • 374 •

发展深度知觉的心理品质。

从教学特点看,运动员的反应属于简单反应。简单反应过程 的潜伏期只有感觉、联想、运动三个阶段,反应的刺激物是早已 熟悉的,回答的动作也已规定,根本不需要预先估量对方意图和 可能性。而选择应急的应答反应潜伏期短,反应快。对练中反应 的“动力特点"特别明显,要求运动员对完成该动作用力大小 的能量消耗有个清晰的表象,用尽可能少的能量消耗,完成各种 强度负荷的练习,优秀武术运动员能在保证对练动作质量不变的 情况下最大限度减少能量消耗。对练是双方和多方共同协调进行的演练,需要各方对动作应 答的方向、部位、时间、距离、力量、速度和演练的情感达到高 度的统一,形成稳定的“动力定型",只有配合默契,熟练而准 确的互相协同进行,才能使对练表演逼真感人,具有真正的渲染 效果。

2,散打技能的心理分析记忆动作是一种艰苦、复杂而又紧张的体力和脑力劳动,需 要教育者和练习者付出极大的代价,有意识记的发展又是同良好 的教育和培养分不开的,只有在武术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根据不 同对象的身心发育的特点和记忆的规律,创造有意识记的条件, 才能提高学习效果,把所学的内容长久地保持下来,并运用到实 践中去。

 

浏览59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