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然,竞艺性也是一种竞争的表现形式。在奥林匹克总体 精神倡导下,随着历史的发展,奥运会的运动项目也在不断地充实, 更体现了奥林匹克大家庭的世界性。所谓竞艺性的体育项目在现代 奥运会中也有一些,比如花样游泳、花样滑冰、艺术体操。武术套路 类同于这些项目,在竞艺的同时也进行着竞技,体能与艺术的完美结 合是这些项目的共同难度与竞争焦点。这种双重的竞赛较量形式充 实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以搏斗技术为本原的武术套路应该努力 走向奥运会,正如列宁所说:“国际的文化不是无民族的,谁也不曾要 求纯粹的,不是波兰人的,也不是犹太人的,也不是俄罗斯人的文化。"


  1. 武术套路的教育价值与奥林匹克精神遥相呼应


分别起源于东西方的中国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尽管由于不同 的生存环境,在具体的精神内涵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别,但却都具备 教育与文化的价值,而表现出某种相似。古希腊的教育制度和人生 价值观对古希腊奥运会的产生以及传统和精神的形成,有重要的影 响,它是古奥运会产生的文化心理动因。而且古奥运会的比赛项目 大多来自希腊教育制度的体育内容(赛跑、跳跃、掷标枪等)。奥林匹 克的教育价值主要在于培养身心完备、能文能武,具有健康的身体、 丰富的知识和能力以及具有开拓、进取、务实精神的青年。在奥林匹 克主义中,文化被置于与教育同等重要地位,加强了竞技运动的精神 价值,激励着人们为实现美好的理想,不断地自我更新、自我完善,从 而提高自己的境界。

武术套路也讲究“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尚武重德”。古代商 周学校的“射、御”均为武士教育的内容,是培养奴隶主贵族子弟健全 人格的重要手段。在传统文化的总体氛围中,武术套路不仅有丰富 的哲理,在技术的传授中也充满着东方伦理的道德观,武德成为武术 教育的重要内容,如“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等,通 过武德的学习,规范习武者的行为举止,以达到教育的目的,据墨西 哥的安东尼奥•佛格雷泽的研究,武术在世界各国人民的价值观念 中,“教育和文化”的价值高居首位。一种近似残酷的技击术,却成了 人们修身养性冶德的良好途径,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这说明蕴涵有 丰富内涵和人文精神的武术套路有着独特的文化与教育价值,它与 倡导和平、友谊的奥林匹克精神遥相呼应。

(二)武术套路走向奥运会的几点思考

张岱年先生指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如果不与较高的不同的文 化相接触,便易走入衰途。然而虽衰,却因没有较高的文化来征服, 亦不易即趋灭亡。一个民族的文化与较高的文化相接触,固然可以 因受刺而大进,但若缺乏独立自主精神,也有被征服被消灭的危险。” (1996)这是多么精辟的论述,言简意赅地说明了民族文化的继承与 发展之辩证关系。武术套路在即将走向奥运会的同时,也面临着既 要有发展,要有与奥林匹克相适应的自身改进,又要继承与保持民族 特点和风格的独立性。为此对以下几点作出讨论。

  1. 武术套路的竞技性


源于古代搏斗术的武术套路,其技术渊源和文化心态,皆反映了 它本来就有竞争性的一面。

竞赛活动的可比性是任何体育项目进入奥运必备的因素之 -0竞技武术套路发展到今天,高水平武术套路选手在竞技场上 的演练水平已难分上下,针对这一现象,1996年武术套路竞赛规 则增设了指定难度动作,但是通过近年武术套路比赛的实际操作, 已发现其优点与不足共存。其优点在于难度指定动作增加了武术 套路竞赛的可比性、可区分性,不足之处表现在指定动作的完成,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最终成绩。由于指定动作在竞赛中的重要地 位,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因而忽略了对动作节奏、风格、布 局运用上的精雕细刻,造成了套路演练水平总体下降,影响了比赛 的可观赏性;再者指定难度扣分点多,由于评判的困难,错判、漏判 现象明显存在。

在新近由国际武术联合会制定的国际武术规则(讨论稿)中,将 武术指定难度改为“难度分”,对运动员在套路演练中各级难度动作 分值之和给予加分,使评判的可操作性、简易性有了明显的改善。造 成将难度动作编排在套路中,影响整体演练水平的现象仍未解决,这 是难度动作对武术技术产生影响的主要弊病之一。就这一问题拓宽 思路,我们试提出将难度动作以组合动作形式演练,独立于套路之外 进行竞赛和评判,其得分与套路得分相加为最后得分。可供借鉴的 项目如:在竞技体操比赛中,自由体操与跳马、单杠、双杠,在结构上 类似于这样的整体与组合关系。这样将有益于武术演练技术的发 展,为动作的编排,布局的运用,精、气、神的体现,整套节奏的一气呵 成,自如地展现武术风貌,提供了更有利的发展空间,既可提高套路 竞赛活动的可观赏性,又可增强其可比性。

  1. 武术套路的艺术性


武术的艺术性表现在意境、神采、气韵和对比度衬托。在套路的 演练中,必须是动迅静定,起伏转折,轻如叶,重如铁,快如风。艺术 性作为武术特质是构成整体性的一部分,但又不可过于追求艺术性, 否则竞技性就向竞艺性发展,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形式多 样的套路艺术化的尺度,即套路编排内容与结构的处理,在内容的选 择上,应该舍“花架子”而取“神采气韵”,保持武术以攻防技击性为要 旨的本质特征。涉及对武术套路的艺术得分的评判,是难点之一。 新规则讨论稿中,关于对编排艺术性评分要求方面未有较客观的评 定标准,因此有必要对武术套路艺术性技术做范围界定,例如,套路 编排的内容必须有技击意义。武术艺术表演水平评定标准应更进一 步深入研究,以便统一尺度。图片14

  1. 武术套路的内倾性艺术与评判的主观性


由于武术套路内倾性艺术表现的多样性、灵活性和不拘一格,加 上各自理解程度不一,使观众、演练者、裁判常常处于不易沟通的状 态。而且在武术竞赛中,对精神、协调、风格等方面的评判,多以主观 意向、经验判断为主。因此对套路的演练技术评定的量化,是需要深 入讨论的课题现代武术运动的发展,从形式逐渐向奥林匹克靠拢, 尤其在竞赛评判的操作上已趋于规范化,但受传统武术套路内倾性 因素的制约,在演练水平的评分习惯上,仍以“估分”为主,另外精神、 节奏、风格等方面表现力的评分本身比较复杂,因此也需要在这一方 面进一步研究具体划分层次,把握尺度,仔细推敲,力求使演练水 平的评分量化,使评判中有据可依,有法执行,进而提高科学规范性。

  1. 武术套路的庞杂性与竞赛制度的完善


凭借北京申奥成功之契机,将竞技武术套路推进世界体育之林, 使中华武术的文明财富与全人类共享,是当代武术工作者的使命。 然而几千年来,武术众多流派衍生出的不同形式技术风格,训练目 标、功能的多样性,蕴涵传统文化的特性,使武术的发展与外推受到 极大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精选武术套路进入奥运显然是毋庸置疑的,关键是如何取舍。 理性与武术广博的整体内容,是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对立在 于局部与整体不可两全,我们在迈进奥林匹克之途中,必须转化许多 我们原已形成的技术与传统;统一在于局部与整体是有机联系的,整 体是部分的生命基础,部分必须依托整体而存在,而整体存在的价值 可以通过部分来体现。由此可以进一步认识到,武术进入奥运会深 远的意义在于“以点带面”,武术套路庞大的技术与理论系统中那些 无法进入奥运会的部分,始终是竞技武术套路的根本源泉,是任何一 个体育项目都无法比拟的深厚有力的底蕴,因而我们要在发展竞技 武术套路的同时,做好继承保护工作。具体实践中必须进一步完善 竞赛制度,建立多形式、较高层次的武术传统项目竞赛的体制,开展 民间传统武术文体交流活动和锦标赛制形式的传统项目比赛。前者 的目的在于交流普及,后者的目的在于规范提高,并与高水平竞技专 业赛制适度结合,使竞赛与传统项目互为促进。例如,设置武术套路 优秀运动员年度排行榜,将全国武术传统套路项目锦标赛列为正式 比赛的积分项目,在世界性竞赛中发展“世界武术传统项目锦标赛”, “国际武术传统单项赛”等。

如前所述,在当代,武术套路运动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是一种升 华、扬弃的过程。武术套路在发展过程中,既要保留自己的风格,保 持自己文化上的独特性,但又不可避免地需要吸收、融合现代文化的 有益成分。中华武术,尤其是竞技武术套路即将进入奥运会,既是武 术套路自身改革,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结果,也是东西方体育文 化走向融合的必然,又是武术套路原有传统特征在现代历史时期的 发扬与升华,是延续武术套路生命活力的必然途径。

从科学和人文精神看武术的生存与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王晓明等在《上海文学》发表的《旷野上的废 墟一一文学与人文精神的危机》为发端,掀起了我国学界对科学精 神、人文精神讨论的高潮。这是基于当今功利主义和社会巨大压力 的影响,人们内心深处的思想观念及意识根源发生了极度震颤的结 果。也就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社会重新开始呼唤科学精神、重塑人 文精神,人们对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本质与现实意义的理解得到了 进一步的升华。然而,由于武术界的思想认识严重滞后于整体学界 的理解升华,实践与时代特征脱离,武术已进入了让人难以琢磨的尴 尬局面。如何才能走出这种尴尬,使武术重新获得它在人们心目中 的光辉形象,正是本文探讨的,也是武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数字化 时代中寻求生存发展的棘手问题。

(一)

科学并非万能,但科学精神会使我们用一种比较合理的思维方 式来审视事物的各个方面。科学精神是“在认识一切客观存在的过 程中,对人、对己、对事物都能善于辨误识伪,勇于去伪存真的那种执 着的求真、求实、求真知的精神”(王大玲等《论科学精粳》)。因此,

“科学精神的灵魂是实事求是,最基本的要求是务实求真”(陈金龙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实事求是就是要将所求之问题建 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而不是进行空中楼阁的建筑。这就约定了 科学精神必须尊重客观事实,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面对我们的一切 问题,依据客观规律去创造未来,而不是单独凭借我们的“意志”去左 右事物的发展。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来的 历史沧桑,时至今日,武术的诸多方面已经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 求。尤其当前,武术正处于非常尴尬的时期,这种尴尬又随着武术不 断调整姿态越发凸显出来。把握武术发展的脉络,更需要我们在科 学精神的感召下,以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视角来审视,按照实事求 是的要求,从武术的现实出发进行再认识,只有这样,武术发展的历 史经络才会在真实的背景衬托下隐现出来,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理 清武术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最终寻找到一个适合于市场经 济条件下的数字化时代武术发展的新航标。

(二)

综观武术近几十年来的演化,武术依存的实体主要分为两种形 式,即武术套路与武术散打。数字化时代的今天,武术在人们心目中 的价值与功能可以简约归纳为健身益寿、娱乐欣赏以及攻防技击三 方面内容。火器时代的到来以及文明时代的进步对武术的三个核心 价值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冷兵器时代比较,先前不受世人重视 的武术健身和娱乐欣赏价值越发闪烁出耀眼光芒,而一贯被世人奉 为武术精髓的攻防技击价值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然而,武术 发展的前进车轮并没有迎合时代发展的道路,尽管在宏观层面上武 术专家视武术为一种文化现象,但事实仍将武术禁锢在一个微小的 体育范畴之中,将武术仅仅局限于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华夏民 族文化瑰宝的表达方式在事实面前已显露凄凉。因此,国人对武术 的失望也就不言而喻了。

  1. 武术具有健身益寿价值,但适合范围较窄,且缺乏理论支撑


武术作为一项体育运动项目,有益于人体健康是毫无疑问的。 《吕氏春秋•尽数》中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之说,适宜的运动而不 挑战极限自然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武术也极为是然。国人对武术 的健身价值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倾向,试图通过修炼武功达到强壮筋 骨之效,尤其中老年人对太极拳的健身价值情有独钟,他们将太极拳 视为神丹妙药,爱不释手。太极拳的健身益寿价值已在世界范围内 站稳脚跟,但稍稍细心观察,我们便可发现,太极拳作为健身手段具 有人群的局限性,它受到了年龄限制,仅仅适合于中老年人习练,对 于青少年而言,武术在挖掘其潜在的健康价值中却寥寥无几。这并 不令我们诧异,武术套路有一百多个拳种,太极拳只是其中的一隅而 已,但就这一隅却让我们迷茫,偌大的武术套路竟找不出与时代接轨 的、适合青少年用于健身的,像太极拳一样得到世界认可的其他拳 种。在学校的业余锻炼中、在社区的晨练中、在体育娱乐场所中,青 少年的习武身影已经难寻了,唯一能够在武术馆、校中寻找的,却显 示出了另类景象。“武术学校多以传授传统武术为主,理应为传统武 术的发展做出贡献,但其现状决定它很难做到这一点。”(栗胜夫等 《我国武术学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在健身理论方面,它在人们心 中是神秘的,然神秘来源于无知,但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武术专家和 学者缺乏深入挖掘其蕴涵丰富的健身机理,在图书商场里,我们看到 的多数有关武术的书籍都是从技术或技击理论来阐述,很少见于从 健康的视角来撰写。

  1. 武术具有娱乐欣赏价值,但在套路竞技比赛中,观众寥若晨星


“原始社会,我国先民的战舞不仅是武术击刺的演练,也还有武艺 表演而达到宣扬武威的作用。”(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武术史》)随着 文明的进步,人们将武术套路用于娱乐欣赏的媒介逐渐增加起来,对 娱乐的内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人不仅要求武术套路要有感 官的形式美,而且还要有内容的意蕴美,人们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下,在

感悟武术独特的表现技击性的意境美的同时,达到娱乐欣赏之目的。 在大型娱乐表演中,武术套路正是满足了现代人的需求,在舞台中占 据了一席之地。但由于它超出了体育的范畴,此娱乐价值似乎被行内 人忽略在武术范围之外。用于竞技比赛的武术套路占据武术的龙头 地位,然而竞技比赛并没有充分展现武术的艺术价值和娱乐价值,它 的直接目标是比赛而不是娱乐。数字化时代并没有迎来武术套路娱 乐表演形式的几多变化,武术的尴尬也就越发凸显出来,综观各种武 术套路比赛现场,有比赛无观众已经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尽管如此, 比赛依然在为评判而比赛,人们仍然在难度动作中寻求武术套路的出 路,投在观众视野中的依然是“断裂”的武术套路,生硬的难度动作。 不仅观众看之无味,且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也不免有乏味、生硬、“断 裂"之感。遗憾之中的遗憾,在武术套路竞技赛场中,独放异彩,博得众 多观众欣赏与喜爱的“武打式”的对练项目并没有成为主流项目o具有 强大市场潜力的“武打式”对练项目遭受如此冷落的境遇,就武术而言, 无论对于竞技比赛,还是对于娱乐表演都是一种巨大的无形损失。

  1. 武术具有技击价值,在竞赛场中缺乏“章法”,在实际搏斗中缺乏 应用性


当今武术的攻防格斗体现的并非是你死我活的境地,它应该是 一种经过加工过的“艺术化”的搏打。然而,人们心目中的武术价值 与现实中武术自身的形象产生了强大的落差,武术神秘变幻的绝技 几乎无人亲眼所见,而多是来自于道听途说。在人们心目中,武术内 在真正魅力模型(影视中的经过艺术夸张的武打格斗形象)一直没有 与现实中亲眼所见的真实存在相吻合。现实中,竞技比赛的散打仍 然不能满足人们对格斗技击的心理需求,在散打比赛中,我们所看到 的恰是与其他各民族别无两样的,人类共有的格斗技能对抗,并没有 真正用上中国传统武术的拳法。在实际的搏斗中,人们也很少运用 “武术招式”来击打对方,这就不得不使人们对当今武术的“能力”提 出了强烈的质疑。到目前为止,从全国大范围的挖掘整理工作以及 当今武术界德高望重的老武术家的亲身经历都没有证实武术那种 “神秘”的存在。我国著名的武术家蔡龙云教授,在上海体育学院作 的关于《我的体育人生》的报告中指出,他在上海打擂台时,用拳击倒 对手的瞬间,他并没有意识要用哪个门派的拳法来击打对方,只不过 是根据时机和特殊的情景无意识支配肢体的一种本能反应。此外, 《中国体育报》撰文报道:“为充分提高实战技能,柔道首次成为北京 市公安局警务技能大比武的比赛项目。”(曹或《柔道进入警务大比 武》)大比武办公室主任认为:“柔道进入大比武是增强干警体质的需 要,更是实战的需要。”(曹或《北京警察为何学柔道》)在现实面前,武 术的实用价值值得我们警醒,这不得不令武术界人士深思。

(三)

矛盾必然是各个事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出现的一种不和谐状态。 武术遇到的尴尬正是主体的世人与客体的武术的真实功能在互动过 程中发生变化,并受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数字化时代浪潮冲击而出 现的一种彷徨。透视尴尬的情景,值得反思的是,人们对武术的本质 及其发展由于没有深入了解,缺乏对武术原本的认识,以至于造成对 当今武术的“误解现实中的残酷与理想中的完美并没有打破国人 的思维定式,在国人的内心深处武术依然是盖世绝技、博大精深,但 客观的现实却在诉说武林中所谓的“绝世武功"应当受到质疑。人们 在遗憾中依然在企盼武功盖世的高人出现,却又感触到了武术面临 着巨大的挑战——武术并非万能,万能意味着失去精益求精,没有精 益求精也就意味着什么也不能。

(四)

目前,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论题,但不管是传 统还是现代,武术都应当遵循发展规律,通过形式与内容的渐进演

变,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只有这样,武术才能得以生存发展,否则, 必然被社会遗忘,甚至被社会遗弃。“不复存在的事物之所以不复存 在,因为它存在的合理性不复存在,不复存在符合自身内在结构与外 界条件的要求。”(鲍宗豪《数字化与人文精神》)武术若在当今的时代 生存繁衍下去,它必须要符合时代的潮流,符合时代对武术的要求。 因此,武术的生存发展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它需要与时代变化的韵 律合拍,只有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以及价值取向,才能适应社会的发 展要求。当今时代的特征是经济化、数字化,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和数 字化时代的冲击,社会似乎缺乏对“人本”的追求,人类社会似乎也正 在走向“物化”的方向洞时也就意味着失去“人性”的自我,因此,社 会重新开始弘扬人文精神,以寻找人类真正存在的自我价值。武术 的发展不能仅仅考虑到武术个体的发展状态,同时还要依托整个社 会的大背景、大环境。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朵奇葩,它象征 着华夏民族,同时也象征着饱育儒、道、释思想的东方文化,它属于体 育:但又高于体育,它是一项运动,但更是一种文化。武术较之其他 体育运动项目,更具有一种民族风格,更具有一种文化气息。“中国 武术区别于其他民族类似项目的民族特色,乃是其本身已经寓含的 人文追求”(乔凤杰《对儒道释思想的武术人文考察》)为此,武术必须 从人文精神的考察中才能找到自己的最佳角色——武术必须牢牢抓 住伴随与时俱进的社会所体现出的三个核心价值,即健身、娱乐欣赏 以及攻防技击。只有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内容与形式,武术才能把握 住时代的脉搏,使自身呈现出蕴涵丰富的华夏民族传统文化色彩,同 时又具有数字化时代的印痕。如果紧紧抓住武术的传统技艺,一味 地追求传统思想下的所谓武术的正宗技击之绝技,那么,武术将会在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中消逝。武术的传统技艺是冷兵器时代中 具有强烈威慑力的武器,但在现代数字化时代,武术更是人自身外在 体魄与内在意志的体现。武术的生存发展必须保持一种动态的平 衡,将自身的形式与内容不断的提炼与升华,使之不断地焕发出现代 精神,将其三大核心价值充分体现出人文精神的内在气质,只有这样图片113

武术才能真正称得上自立于民族之林,而长盛不衰

(五)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人类从野蛮进化到文明,从低级走向高级 的一个过程。武术的兴盛也必然是由低级走向高级,由粗糙转为细 腻,由外在到内化。武术的内在本质是蕴涵技击性,而技击性并不针 对实用技击术。但在人们心目中,武术的重心应当是实际应用的技 击术,武术套路被认为是花拳绣腿,不实用。词语在不同的时代中, 不同的语境下,会有不同的内涵与意义。“实用"一词在数字化时代 的武术语境中,强调的不仅是武术的技击性,更重要的是体现人文精 神。它体现的是“儒、道、释”思想影响下的一种向往天人合一的境 界。火器时代,交战双方的肉搏战已经不是主流战场。武术的本质 如果一味强调实用格斗的特性,那么在文明社会中,我们将看不到它 的存在市场(至少没有竞争力)。数字化时代,人们追求人文精神是 在寻找人的真正本性,它是一种回归自然的最为“纯朴”的感悟。这 种感悟体现在武术中庄是来自于对人体本体能力的一种玩味,劲法 的运用与自我体验的一种艺术升华,而并非是那种野蛮象征的搏打 厮杀。这种自然的“纯朴”正是当今人们追求人文精神的表征,也是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数字化时代,武术存在的本质,更是武术得以生存 繁衍的支柱。

在饱受文明的“禁锢”和激烈的竞争中,摆脱一切束缚,亲近自 然,摆脱原始野性,是文明人类的向往与追求。这种摆脱应是在文明 规范之下的一种社会行为,体育正是满足了文明与野蛮交织在一起 的社会需求,它将“野蛮”文明化。武术的那种战争式的搏打厮杀,是 野蛮的原始形象的再现,它必须转化自身的形式,将搏打厮杀进行 “艺术化”的包装,使其在满足文明人类的野性需求之时,体现武术文 明的文化艺术价值。这也正是儒、道、释思想影响下的华夏民族对自 身存在追求的一种境地,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尚武崇德的“儒雅"风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数字化时代,武术发展的市场就在这里。大力 发展武术的艺术性,使武术的艺术特性通过其表现技击性体现出东 方文化的艺术魅力,将武术打造成富有健身益寿、娱乐欣赏、攻防技 击价值的文化精品。其具体操作路径有三:第一,武术以艺术化的形 式体现适合于各类人群的健身益寿之价值,使人们将武术当作一种 文化,在有兴致的体练与对抗的玩味中体验到武术的延年益寿之功 效。第二,通过武术的艺术化包装,强化其娱乐欣赏价值,将武术套 路打造成东方文化艺术精品。加大对武术竞赛套路中最为吸引观众 的“武打式”对练项目的研发,将其栩栩如生,活泼而又逼真的武打形 象塑造成为武术套路代表作品。同时,进一步开发非武术竞赛套路 的娱乐性表演活动。由于它不拘泥于规则的限制,而且又具有独特 的中华民族风格,较之竞赛套路更受国人乃至世界人民的喜爱。通 过多种媒介进一步拓展散打比赛的立体式卖点(醉翁之意),使散打 比赛成为人们娱乐的另一交织点。第三,通过对武术技击的抽象与 概括,使武术的技击方法能够在体育的舞台中,艺术性地展现具有武 术特色的人类技击原本能力。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数字化社会 中,人类文明对武术提出的主流要求。将武术从一般的角斗引入到 高雅的“艺术”殿堂,才是武术提升自身地位与完善自身发展的康庄 大道。如果仅仅停留在一般的角斗上,仅仅局限于搏打厮杀,那么, 武术依然不可能成为一种能够登上大雅之堂的具有典雅性的、饱含 人文精神的文化艺术精品,武术将永远都是野蛮的再现,而不能步入 文明的行列。若要将武术打造成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品,武术走“儒 雅”之路,实为必然。

从文化好奇到文化战略

2004年3月14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二 次会议闭幕后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透露,前不久,他收到一封来自美 国堪萨斯州托尼科市30多名中学生写给他的信。在信中,美国中学 生向他提了 54个问题。其中“温总理,你会不会武术”引发了我们对 文化交流中好奇心理的反思。

美国中学生“温总理,你会不会武术”之问,是不同文化交往中的 常态,是一个文化社群对另一种文化现象的好奇心和想象使然。自 鸦片战争以来,我们对西方即萌发过此类好奇,产生过这样和那样的 想象,如从对西方坚船利炮和新型工业的想象,到西方民主制度和西 方式现代化的向往。同样,17世纪以前,中国也是西方人神往的异 邦;18世纪,中国则成为西方启蒙运动思想家的灵感源泉和赞美的 楷模。在后现代社会,中国天人和谐、人际和谐的悠然自得的生活样 态又成为西方心仪的境界。

美国中学生,,温总理,你会不会武术,,之问,似乎提醒我们应考虑 这些问题:是什么引发外国人尤其是青少年对武术的好奇?武术中 有着什么区别于西方体育的文化内核?武术,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 文化现象,是中国人对原始格斗搏击行为的“人文化成”。在原始形 态的文化历程中,武术融入了中国人对人的身体、对人体运动、对天 地自然运动的独特理解,也逐渐形成了以“天人合一”为原则,以太 极、阴阳、五行、六合、八卦为理论,以“神形兼备”和“身心双修”为追 求,以自然万物为启迪,以体认体悟为途径等的锻炼体系,衍生了千 姿百态的运动样式和锻炼方法o正如政协委员陈思坦所言:“武术不 仅是体育,更是一种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现。”它体现了中国人对人际 关系的独特领悟,形成了与西方竞技运动“对抗”法则的不同理解。 在西方体育中竞技运动形成了强调以攻为主、巧争强夺、以我为主的 “力量型交手对抗”项目;在中国武术运动中则形成了以“引进落空”、 “顺手牵羊”、“舍己从人”为特点的“技艺型交手对抗”游戏。它体现 了中国人对攻击行为的独特认识和文化处理,原先外向性的作用他 人的暴力行为,被文化成内向的作用于自己心灵的行为规范和道德 约束。这种将残忍血腥的行为演化成道德涵养的手段,构成了人类 体育文化园中的一大景观,也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体育娱乐方式和 独特的体育健身观念及价值取向。它既展示着一种格斗方法,又透 射出中国人的文化想象力:既是身体的锻炼,又是心灵的净化;既有 外在动作的规范,又有内在精气神的要求;既是与虚拟对手(或非真 正对手)的互动,也是对自然与动物之动的感悟。除了独特的健身效 果和文化价值以外,武术还以其传奇的故事、传奇的功夫等,作用着 外国人的好奇。

美国中学生“温总理,你会不会武术"之问,反映出在西方文化环 境中成长的青少年对武术的普遍性认知:在他们眼中武术已经泛化 为中国人的一种生存方式,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那么,利用西方对 武术的好奇和神秘心态,从我国文化战略和国家利益的角度,规划武 术文化的当代生产,就可能成为我们反对文化帝国主义和抵制西方 和平演变的途径之一。因为,早在1993年美国哈佛大学亨廷顿教授 就在《外交》季刊发表了《文明冲突论》。他认为不同文化传统的文明 冲突将左右着冷战后的国际政治。1998年英国《经济学家》周刊就 以“文化大战"评论了加拿大对美国以自由贸易为名实施文化统治的 抵抗。所以,现实迫使我们必须解答这样的问题:在以西方话语为主 流的全球化语境中怎样才能有所作为,表达我们的思想,展示我们的 文化,发出我们的声音?或者说,在借鉴人类一切先进文化的同时, 怎样才能使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由单向变为双向,由彼此间的仰、俯 之视变成平视,由“一言堂"的“单声道”变为“群英会”的“立体声”,并 为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兼容、共处做出我们的努力?

一方面,我们应认识到,发展民族文化、发展武术文化的紧迫性 和重要性。另一方面,我们应以扎实的工作努力实现从武术好奇到 文化战略的转变。

第一,要从文化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武术的发展。从人类历史的 发展角度而言,文化竞争是一切竞争的根本。从深层意义上说,任何 行为都是文化行为。大力发展文化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力量也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 要组成部分。近代对武术的体育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

浏览37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