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完整和分解
一个完整的武术套路其中包括起势、收势、分段、分节、分组、单动 和成套等部分,这些既是完成套路的组成部分,乂是由套路中划分出来独 立部分,训练中的分段、分节、分组、单动,对整个套路来讲是分解的, 而对分段、分节、分组、单动来讲则又是完整的,有的动作可一气完成, 有的则需要经过先分解再组合以致最后完成,因此完整与分解的教法运用 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可以二者并用或选择其一。
每次训练课的任务,可通过动作积累式的教学方法,当新学的动作积 累到一定程度时可进行组合的完整练习,以形成完整的概念,分解是手段, 而不是目的,但分解又是形成完整动作的必要手段。
在传授结构简单、难度不大的动作或教授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时,可多 采用完整的教法。
三、熟练动作的办法
练习是学会和熟练动作的必由之路,一般分领做练习、集体练习、分 组练习和独自试做等方式,学生在学习新动作时,往往承担的活动量较大, 实践次数多,注意力和记忆力的负担量也较大,因此练习形式应多种多样, 以调节学生承受任务的各种负担量,不要采用过多的大排操练和单调的练 习形式,防止学生的积极性被损伤,因此各种形式的训练是提高学习质量 的重要方法之一。
四、怎样领做?
领做是在学生学习新动作时必不可少的手段,对初学者尤显重要,必 须通过教练员的领做和学生随做,方能初步掌握新动作,正确领做,首先 要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有步骤地进行,方能做到预期效果,其要求为:
1.领做为教练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技术上要求教练员必须是典范, 一拳一脚、一招一式、必须符合规范要求,这样领做时才能直观地影响学生。
2.多次领做往往需要教练员付出较大的体力,这就要求教练员必须要 有吃苦耐劳的劳动态度和顽强的事业精神。
3.领做的次数要适宜,过多领做容易养成学生懒于开动脑筋、独立思 芩和独立记忆的毛病,过少则学生无深刻印象,不易掌握新动作。
五、怎样喊口令?
在进行分段、分节、分组完成套路的训练,或进行基础动作训练时, n令是必不可少的教练方法之一,它起着提示动作顺序、方便同一集体试 做和使学生初学极端便于掌握动作的作用。
在初学掌握动作时的练习过程中,口令起着积极作用。当然熟练掌握 了动作、进而体会的轻重缓急、起伏转折、阴阳顿挫和节奏韵律时,它的 积极作用也就随之消失了。否则会损伤套路动作的A然节奏,使动作易于 机械、呆板、僵化,W而在学生完成掌握套路后要逐步取消口令。
六、怎样纠正错误?
熟练动作和随时纠正错误动作是两个紧密联系的环节,只有不断纠正 学也在练习时所出现的动作错误,才能达到正确动作形成,其要点如下:
1.在训练中,教练员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动作上的错误和分析错误 动作的形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尽快纠正错误动作,以免形成错误 动作定型。
2.学生在练习时所出现的错误动作和不正确的运动方法,一般是由于 动作概念不清所致,教练员应及时停止其练习,并讲清动作要领和要求, 已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按正确动作重新练习。
3.纠正动作错误和不正确的运动方法时,也可通过正确和错误动作的 对比,进行讲解和示范,以加深对正确动作和运动方法的理解。但在进行正、 误动作对比时,对错误动作不要过于夸大和丑化,以免影响学生积极性。
4.对教练自身的要求:一个优秀的教练在课堂上应该做到:吐字清楚、 交代任务明确。要做到四不:一不能打哈欠,二不能抽烟,三不能坐板凳, 四不能与外人说闲话,怎样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这一节课的任务,这也是 我多年搞训练工作的宗旨。
第二十八篇
太极拳初学者应掌握和注意的事项
太极拳是我国武术遗产中主要拳种之一,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 活和斗争实践中,创造并发展起来的民族文化之一。其在内是意志运动, 在外是螺旋缠丝运动。它强调在意识主导下,头顶气沉、放长身肢通过旋 腰转膝带动上肢;旋膀转臀带动下肢;旋胯转踝使肢体在顺逆缠丝中促成 内外相结合、节节贯串,它具有较好的健身和医疗价值,它不受年龄场地 限制,因此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是全民健身的一个重要项目。虽然太极 拳非常普及,但我仍是不断地遇到初学者提及如何练习太极拳的问题,现 将初学者如何练习太极拳简述如下以供参考。
一、学习太极拳首先要了解它的特点
练太极拳要轻松柔和、连贯均匀、圆活自然、协调完整。它运动如抽丝, 迈步如猫行,绵绵不断、势如流水,内固精神外亦安逸。
掌握太极拳四十字要点:
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松胯,沉肩坠肘,气沉丹田,虚实分明, 上下相随,内外结合,精神贯注,呼吸自然。
二、学习太极拳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应该在姿势上、动作上打好基础,初学太极拳时要把拳术
套路中的手型、手法、身法、步法、腿法、眼法等基本技术领悟清楚,做 到姿势正确、舒展,动作稳定柔和。
第二阶段:注意掌握动作变化规律和运动特点,做到连贯圆活、上下 相随、协调肖然。
第三阶段:着重劲力的运动和意念呼吸与动作的结合,做到轻灵沉着, 刚柔相济,意、气、力内外合一,特别注意动作要求。
(一) 意识领导动作
练习太极拳从“起势”到“收势”所有动作都要注意用意识去支配, 过去练拳人所说的神为主帅,身为驱使、意动相随,就是这个意思。为了 掌握这个要领必须注意以下两点C
第一要安静,练拳时从准备姿势开始,首先要从心理上安静下来,不 再思考别的问题,然后按动作的要求检查,这种安静的心情应贯彻到练习 拳套的全部动作中去。
第二要集中注意力,在心里安静的前提下,还要把注意力放在引导动 作和考虑要领上,专心致志的练拳。
(二) 注意放松,不用拙力
放松就是在身体自然活动或稳立情况下,使某些可能放松的肌肉和关 节做到最大限度的放松,做动作时避免使用拙力和僵硬。太极拳所用的力 是维持姿势的正确与稳定自然的力,又称它为“劲”,除按照要求所用的 力量外,其他部位的肌肉要尽量放松,当然初学时比较难掌握“力”的界 限,所以首先要注意放松,使身体各个关节都舒展开,避免紧张,力求圆活。 然后由“松”再慢慢地使力量集中起来,达到式式连贯、处处圆活、不僵 不拘、周身协调的要求。
(三) 上下相随,周身协调
初学太极拳的人,虽然在理论上知道要求,但因为意念与肢体运动还不能 密切配合,想做到周身协调也是有困难的,所以最好先通过单式练习,如单练“起 势”“云手”等动作,以求得身体与四肢的协调,同时也要练习步法,以锻炼 下肢的支撑力量和熟练地掌握步法要领,然后再通过全部动作连贯练习,逐 渐地达到全身既协调又完整,从而使身体各部位都得到均衡的锻炼和发展。
(四) 虚实分明,重心稳定
初步了解了太极拳的姿势动作要领后,就要进一步注意动作的虚实和 身体重心问题。因为一个姿势与另一个姿势连接,位置和方向的改变,处 处都贯穿着步法的变换和转移重心的活动。在锻炼时要注意身法和步法的 运用,由虚到实或由实到虚既要分明,又要连贯不停,做到势断意不断、 一气呵成。如果虚实变化不清,进退变化一定不灵,就容易发生动作呆滞 重心不稳和左右歪斜的毛病。过去有人说:“迈步如猫行,运动如抽丝”, 就是形容太极拳应当注意脚步轻灵和动作均匀。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注 意动作虚实变换得当,使肢体各部分在运动中没有不稳定的现象,假如不 能维持身体的平衡稳定,那就根本谈不到动作的轻灵,均匀。太极拳的动 作无论怎样复杂,首先要把自己安排得舒适,这是太极拳“中正安舒”的 基本要求。凡是旋转的动作,应先把身体稳住再提腿换步。进退的动作先 要落脚而后再慢慢改变重心,同时躯体做到沉肩、松腰、松胯以及手法上 的虚实,也会帮助重心的稳定,这样练习日久无论动作快慢,也不会产生 左右摇摆、上重下轻和稳定不住的毛病。
在武术练习中,常常把矛盾转换称作虚实变化。太极拳从整体动作来 分,除个別情况外,动作达到终点定势为“实”,动作变换过程为“虚”; 从局部动作来分,主要支持体重的腿为“实”,辅助支持或移动转换腿为 “虚”;体现动作主要内容的手臂为“实”,换步腿为“实”,辅助配合的手 臂为“虚”。分清了动作的虚实,用力的时候就要有张有弛、区別对待。 实的动作和部位用力要求轻灵含蓄,例如动作达到定势或趋于完成时,腰 膝和关节要松沉稳定。动作变换运动时,全身各关节要舒松、活泼。上肢 运动由虚而实时,前臂要沉着,手掌要逐渐舒指展掌、塌腕,握拳要由松 而紧。由虚而实时,前臂运转要轻灵,手掌略微含蓄,握拳要由紧而松, 这样结合动作虚实变化,劲力有柔有刚,张弛交替打起拳来就可轻灵、沉着, 避免不分主次、平均用力和双重、呆滞的毛病。

浏览41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