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对运动系统的影响:儿童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运动训练可刺激骨骼生长, 主要是通过刺激骨膜外成骨细胞,增加骨皮质的厚度和密度,并使骨小梁的排列更加符合 应力的作用方向。儿童少年期骨关节的柔韧性较好,适合于早期从事武术等运动项目的训 练,而武术运动对发展机体的柔韧素质也具有良好影响。在武术的基本功训练中,对柔韧 素质的训练就有较高的要求,在一些套路的练习中,如长拳等,动作幅度大,关节活动范围 广,练习时可使肌肉和韧带拉长并要求具有弹性,能有效地提高柔韧素质。我国宋启灿等 对儿童少年柔韧性的调查分析中发现,凡是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特别是参加武术运动的儿 童少年都表现了较好的柔韧素质,即使在柔韧发展的下降停滞年龄也是如此。
(二)心血管系统的特点及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心血管系统的特点:儿童少年心脏的重量和容积比成人小,但占体重的百分比却 大于成人。新生儿的心脏约重20-25克,占体重的0. 8%,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的重量增 加,而占体重的百分比却有所下降(表1-—6)。
儿童少年的心肌纤维较细,心肌收缩力较弱,神经系统对心脏的调节不完善,迷走神 经中枢的紧张性较低,对心脏抑制作用较弱,交感神经对心脏的作用占优势,故心率较快 (表1 -1-7)。同龄女孩的心率较男孩稍快。
每分钟由一侧心室输出的血量称为每分心输出量(心输出量),而一侧心室每次搏动 所输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每搏量)。儿童少年的每搏量和心输出量比成人少,但相对 值(每公斤体重的心输出量)和心指数(空腹、安静状态下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 较大(表1-1-8.图1 - 1 -4和图1 - 1 -5)。这样就保证了儿童少年旺盛的新陈代谢及 生长发育的需要。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的侧压力。由于儿童少年的心肌收缩力较弱, 外周阻力较低,其血压低于成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肌收缩力增强,外周阻力加大,血 压逐渐升高。男子在13~14岁、女子在10-11岁,其年增长值达最高峰,16岁以后增长 速度减慢,18-19岁以后基本趋于稳定(表l-l-9)o
由于儿童少年的心血管系统有上述的这些特点,所以在运动时心血管系统的反应与 成年人也有所不同。在运动开始阶段或过渡到较高水平的运动时,儿童少年的每分心输出 量增加,这一变化与成人的相似,可在几分钟内建立心输出量的新稳定状态,但在任何一 水平的运动时,儿童的每搏输出量都比成人要低得多,并且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的儿童, 其每搏输出量也有所不同,年龄较大的儿童每搏量大于年龄较小的儿童,男孩的每搏量大 于女孩在不同强度运动时,儿童少年的心率明显快于成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时的心 率减少oBOUCHARD等观察了二百多名8-18岁的男孩在定量负荷运动时,8岁的男孩比 18岁的男子运动时心率每分钟快30-40次。从性别来看,在定量负荷运动时,女孩的心率 要比男孩快些,6~7岁的女孩的心率比同龄男孩快10-20次/分。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年 龄较小的儿童与女孩的每搏输出量较少,因此以增加心率来加以代偿,使心输出量适合于 运动的需要。
2.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武术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项目,要求全身各部位都参 与活动,通过各肌肉、关节的剧烈运动,致使其内脏各器官系统发生变化,机能改善。练武 术要求气沉丹田,变胸式呼吸为腹式呼吸,横膈的运动起到按摩内脏的作用,促进了血液 循环。长期从事武术运动的人,心血管功能得到提高,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心 容积增大,血管弹性增强,表现为运动员安静时心动徐缓和低血压现象(表1 - 1 - 10)。我 国张鸿超测定了全国29个省市运动队的225名武术运动员的脉搏和血压,结果表明运 动员的脉搏比一般人慢8.43次/分,收缩压比一般人低0:63kPa(4.7mmHg),舒张压比 一般人低0. 28kPa(2. lmmHg)0据统计,225名运动员,高血压患病率比一般人减少 50% o武术运动可改善心血管系统的机能还表现在完成定量负荷运动后,武术运动员脉 搏和收缩压的增加较一般人为少,恢复时间也短,出现了“节省化”现象。
由于武术的种类和套路多而复杂,动作结构不一,不同的武术练习生理负担也不同, 因而对心血管系统的要求也有所区别,这在武术训练或比赛后运动员脉搏和血压的变化 中能反映出来。据统计,运动员脉搏和血压的增加在器械比赛后最为明显,长拳比赛后的 变化也较大。结果表明,器械练习强度最大,长拳次之,太极拳较小;在器械练习中,长器械 的强度比短器械的强度大。因此,器械和长拳练习对心血管系统的要求较高,影响较深。
(三)呼吸系统的特点及训练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1,呼吸系统的特点: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称为呼吸。呼吸的全过程 要经历外呼吸(指血液在肺部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气体运 输(指血液在经过肺换气后,将氧运输到组织,并与组织细胞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再将二 氧化碳运输到肺)及内呼吸(指血液通过组织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三个环节。
肺容量是进行外呼吸的空间,是动态呼吸生理的基础。肺通气来自容量变化,而肺换 气是以肺通气为前提的。根据呼吸运动的特点,肺容量在肺量计描图上,可划分为若干组 成部分(图1-1-6)0
儿童少年的胸廓狭小,呼吸道短窄,呼吸肌力量较弱,因此呼吸时弹性阻力和气道阻 力都大,呼吸较表浅,肺通气功能较差,各项指标低于成人(表1- 和表1 -1 - 12)。由于儿童代谢旺盛,对氧的需要量相对较多,因而以增加呼吸频率来加以代偿。随着 年龄的增长,呼吸深度增加,呼吸频率逐渐减少
有效气体交换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肺泡通气量和肺循环血量的相互配合和协调。通 气/血流比值,即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和每分钟肺血流量(心输出量)的比值,正常成人为 0. 840文献上儿童通气/血流比值的资料很少,但参照儿童与成人的动脉血氧常数很少差 别的事实,可认为儿童与成人的通气/血流比值的差别是不明显的。何国钧对20名小学生 和幼儿园儿童测得动脉血氧分压为12. 74 ± 0. 95kPa(95. 5 ±7. ImmHg); LEVER测得42 名7 ~ 18岁儿童少年的动脉血氧分压常数为12. 73 ±0. 49kPa(95.48 ± 3.68mmHg)0
有关儿童在运动状态时呼吸系统反应的资料较少。在肺通气量方面,一般认为,人的 肺通气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6岁男孩每分钟最大肺通气量可达30 ~ 40升,青年成人 可达100 ~ 120升。但如果以每公斤体重最大通气量的相对值来比较,儿童少年和成人的 通气量大体相同。而在亚极量运动时,肺通气量的相对值却是儿童最高。随着年龄增加,通 气量呈规律性的减少,6岁儿童比17岁少年高出50%之多,证明了年龄越小的儿童通气 贮备[通气贮备% =(最大肺通气量-每分钟肺通气量)/最大肺通气量x 100%]越低,因 此儿童难以胜任剧烈活动。
在完成定量运动时,儿童的呼吸频率比年长的受试者明显增快,甚至在完成极量运动 时也是年幼的呼吸频率快。儿童在运动时呼吸频率快是与呼吸表浅有关。尽管儿童的呼吸 比较表浅,但儿童的呼吸器官和生理无效腔也比成人小,肺泡通气量足以满足气体交换的 需要。研究也证明了不同强度运动时儿童的肺泡通气量是适度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为 4.4-4. 8kPa(33 ~ 36mmHg),比成年人的还稍低些。
2.训练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呼吸运动与武术运动密切配合是武术运动的重要特点之 一。武术传统训练法中一些呼吸形式对呼吸系统和其他内脏系统的机能有不同程度的影 响。提气是一种腹壁内收、胸腔尽量扩展和肩带肌也参与收缩的胸式深吸气动作,提气时 胸腔的负压增大,一方面能使肺部扩张明显,可加大吸氧量,长期练习可提高肺活量;另一 方面胸腔内腔静脉压力降低,有利于静脉回流。沉气是一种典型的腹式呼气过程,沉气时 要“气沉丹田”。实验证明,沉气后在恢复呼吸时,呼吸中枢的兴奋水平增高,呼吸器官的活 动加强,从而为摄入氧气创造了良好的条件a另外,沉气时膈肌的上下运动和腹肌的波浪 起伏,可使腹腔内脏器官也相应地增强蠕动。
武术运动中要求有规律地进行呼吸,做到呼吸与动作的密切配合。如一些踢腿、伸拳 和下蹲动作,要求同时进行呼气,而一些屈体回收动作则要求同时吸气,并做到呼吸深长 和均匀。许多研究表明,武术运动员的肺活量要明显高于普通人,一般人肺活量平均为 3500毫升,而武术运动员平均可达4200毫升,武术专业的大学生肺活量也比普通大学生 大(男子平均多489. 17毫升,女子平均多496. 16毫升)。所以长期从事武术练习可提高呼 吸系统的机能。
(四)代谢的特点及训练对代谢的影响
代谢的特点:肌肉收缩时直接能源是三磷酸腺昔(ATP)的分解,但在骨骼肌内三磷 酸腺昔的含量是极少的,仅能维持骨骼肌剧烈收缩1〜3秒的能量需要,因此在肌肉收缩 的同时必须有一个能使三磷酸腺昔再合成的供能机构。三磷酸腺昔再合成的途径有磷酸 肌酸(CP)系统、糖酵解系统(乳酸能系统)、糖和脂肪的有氧氧化供能系统(有氧氧化供能 系统)三种。其中前两种称为无氧代谢,后一种称为有氧代谢。从三个供能系统的特征来 看,在儿童少年时期也显示了一些特点,尤其在糖酵解供能系统及有氧氧化供能系统方 面较为显著。
(1)无氧代谢特点:幼小儿童的无氧代谢能力明显低于少年和成人,特别是糖酵解的 能力尤为明显。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儿童骨骼肌中可供无氧代谢利用的废物较少。许多研 究表明,儿童的ATP-CP系统的供能能力与成人相同或稍低于成人,肌肉中ATP和CP 含量与成人相差不明显,运动时的利用率也与成人相似,但儿童肌肉中糖原的含量较低, 尤其是糖无氧酵解的输出功率明显低于成人,这对于儿童进行持续1 ~2分钟的剧烈运 动是不利的
在进行以无氧代谢为主的运动时,体内会产生氧债,机体能够耐受的最大氧债的能力 可反映其糖酵解系统供能的能力,男孩从14岁起急剧增大,至18岁达最高,可为5升左 右;女孩至16岁后增加不明显,约3升左右
由于机体在进行以无氧供能为主的运动时产生了氧债,在血液和肌肉中可出现极高 水平的乳酸,检测血乳酸与肌肉乳酸浓度是推测乳酸能系统的方法之一。SHEPHARD等 报道了 10-13岁儿童在进行不同强度运动时,血乳酸的浓度较成人为低,以100%V02maX 强度运动时,血乳酸最终达9mmol/l(表1-1-15)。运动后的最大肌乳酸浓度常能有效 地反映糖酵解的最大速度。对比青春期男孩和青年男性在自行车功率计上进行不同强度 运动时肌乳酸的浓度,发现在每一同等强度运动时,男孩股四头肌乳酸的浓度均比男性青 年低35%,证明了儿童少年的糖酵解系统供能作用比成人小(图1-1-8),其原因主要为 儿童少年骨骼肌中调节糖酵解作用的一些重要限速酶如磷酸化酶、丙酮酸激酶和磷酸果 糖激酶的活性,尤其是磷酸果糖激酶作为糖酵解过程的主要限速酶的活性,都要明显低于 成年人。
一般认为,儿童少年最大摄氧量的增加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即生长发育和体育锻 炼。从图1 -1-9、图1-1-10中可以看到,不论男女孩,最大摄氧量的增长与一般身体 的发育在时间上是同步的,因此儿童少年的最大摄氧量绝对值要低于成人。但如果从最大 摄氧量的相对值(每分钟每公斤体重的摄氧量)来观察其变化就有所不同。BAR - OR等发 现男孩6 ~8岁期间最大摄氧量相对值稍有增加,但从8 ~ 18岁,其最大摄氧量相对值基 本不变;女孩6〜8岁期间最大摄氧量相对值基本不变,12岁后反而下降(图1—1-11)。 我国黄超文、王步标则报道了 9 ~ 12岁儿童少年的最大摄氧量相对值基本相近,无明显年 龄性别的差异,15岁男孩的最大摄氧量相对值明显增高,而女孩则表现为下降(图1 - 1 - 12)。女孩最大摄氧量相对值的下降可能是因为12岁后女孩逐渐进入青春期、身体内脂肪 比例增大和瘦体重相对下降的缘故。
氧脉搏是指人体心脏每搏动一次输出的血量所摄取的氧量,用每分钟摄氧量除以心 率即可得出。氧脉搏可作为反映心搏出量的定性指标,而心输出量又是决定最大摄氧量的 中枢机制。研究表明,不论男女,氧脉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且氧脉搏增长速度的年龄性 趋向与最大摄氧量增长的年龄趋向基本一致(图1 - 1 - 14),表明在青春发育期中,男女最 大摄氧量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取决于心功能的发展。
在进行定量负荷运动时童少年的有氧代谢贮备能力较小。BAR-OR以不同年龄 组儿童少年的最大摄氧量减去定量负荷运动(每分钟180米的跑速)时的摄氧量,来表示 有氧代谢贮备能力,发现8岁儿童在定量负荷运动时,耗氧量为他们最大摄氧量的90% , 有氧代谢贮备能力只有10%,而16岁组的耗氧量只占最大摄氧量的75% ,有氧贮备能力 还具有25% (图1 - 1 - 15),表明儿童少年在年龄增长的过程中也增大了机体有氧代谢的 贮备能力。
以有氧代谢形式为主的太极拳类的套路运动。在此类套路运动中,机体运动时的 能量主要靠糖和脂肪的有氧氧化分解提供。在太极拳运动中,正常人在方法得当、技术合 理和运动量较大时,除下肢肌群负担较重外,整个人体“出汗而不气喘”,这表明在套路运 动过程中人体的摄氧量和需氧量是一致的,所产生的能量基本满足运动的需要。
以无氧酵解供能形式为主的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长拳、南拳和大部分传统项目的 套路运动。在这些套路中,运动强度较大,人体为保持高强度的运动能力,急需大量能量, 而通过有氧氧化途径则远远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于是通过一系列的调节,来加强糖酵解的 过程。由于糖酵解的过程中产生乳酸,当体内的乳酸达到一定量时,改变了机体的内环境, 迫使人体不得不降低运动强度,从而减缓了无氧酵解的过程,乳酸的产生量下降,但同时 也减少了运动过程中单位时间内获得的能量,降低了人体的运动能力。长拳、南拳及同类 器械和大部分传统项目的套路运动,其运动时间大多在1分到1分20秒,在运动过程中 虽然组合之间有短暂的间歇,优秀运动员还能自如地运用“提”“托”“聚”和“沉”等武术运 动的传统呼吸方法,使运动中能吸入更多的氧,但摄氧量和需氧量之间仍存在着较大的差 异,“氧债”的百分率较高,所以这些项目的套路运动主要以无氧酵解供能为主。
在武术运动中,还有些套路运动的能量供应是介于上述两类之间,有氧氧化和无 氧酵解供能的比例相差不显著。
在武术套路运动的三种类型中,以无氧酵解供能形式为主的运动所占比例为最大,运 动后氧债的完全消除约需6~9分钟才能恢复到相对安静的水平,因此经常在这种“缺氧” 的状态下练习,机体的无氧代谢能力必然会提高。
虽然儿童少年的最大摄氧量和负氧债的能力均低于成年人,但经过系统训练后,机体 在无氧条件下运动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运动后恢复的时间也大大缩短,并且有氧代谢能力 也得到了改善。
神经系统的特点及训练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神经系统的特点:在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既是统 一的,又是不平衡的,神经系统的发育为最早。新生儿的脑重约为350克,约为成人脑重的 20% ,而出生体重仅为成人体重的5% ,6岁时脑的重量已达到成人的90% , 12岁时约重 1400克,已接近成人的脑重(表1-1- 16),所以脑的发育在小儿早期是占领先地位的。与 大脑半球相比,新生儿的丘脑,纹状体的结构是较为完善的。皮质细胞在3岁时基本分化 完成,到8岁时增长最快。小脑在3岁时约重50克,1岁时增长最快,3岁时小脑的发育基 本上达到成人水平,能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动作的准确性。脊髓在新生儿为脑重的9%, 成人时为2% ,除前角运动细胞在数量上随年龄有所增加外,它的构造在两岁时就接近成 人。髓鞘形成的时间,以不同神经而分先后,颅神经的髓鞘在出生后3个月形成,周围神经 则在3岁以后。
由于儿童的神经系统在形态上具有上述的特点,因此在神经生理方面也相应地出现 一些特点。小儿的大脑皮层功能发育较皮层下中枢慢,皮层下中枢的兴奋性较高,因皮层
发育不完善,对皮层下中枢不能控制,所以兴奋和抑制过程容易扩散。另外,当外来刺激作 用于神经通路传入大脑时,由于缺乏髓鞘的隔离作用,兴奋易传于邻近纤维而形成泛化。 年龄越小,皮层抑制过程越弱,越不完善,分化能力越差,其表现主要为:活泼好动,注意力 不集中,动作不协调、不准确,错误的和多余的动作多。建立条件反射快,消退快,重新恢复 也快。一般8岁前分化能力很差,错误动作多;13 ~ 14岁时皮层抑制调节机能达到一定强 度,能较快地建立各种条件反射,但分化能力尚不完善;14~16岁后分化抑制能力的发展 才较显著,能够掌握复杂的高难动作。
儿童时期,第一信号系统占主导地位,对形象具体的信号容易建立条件反射,模仿性 较强,而第二信号系统发展不完善,语言思维能力较差,综合分析能力较弱。在少年期,第 二信号系统机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语言、文字的抽象思维能力不断提高。16~18岁时两 个信号系统间的相互传递更完善,分析综合能力显著提高。
训练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武术运动,柔韧和技巧动作较多,形式多变,容易引起儿童 的兴趣,同时活动量和难度也比较容易调整,较适合儿童少年的解剖生理特点。
武术动作复杂多样,不对称,动作的要求严格、完整而和谐。在武术重要的传统技法 “八法”中,要求“拳如流星,眼似电”“腰如蛇行,步赛粘”“精要充沛,气宜沉”“力要顺达,功 宜纯”。六合拳和形意拳要做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的“内三合”和手与足合、肘 与膝合、肩与胯合的“外三合”。由此可见,武术动作对人体各部分的要求是非常精细的,它 要求主动肌和对抗肌以及各肌群的相应皮层中枢(运动中枢)之间有高度的协调关系,而 且还要求运动中枢和植物神经中枢之间也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共济协调性。由于在练习 武术的过程中各中枢之间的协调关系受到了严格的训练,因此经常练习武术可改善大脑 皮层各中枢之间以及皮质下中枢之间的协调关系。
“精神贯注”是武术的一大要领,在套路练习中如果“神不守舍”,最多只能表现为“形 似”,而达不到“形神兼备”的境地。精神贯注要求的是注意力高度集中,即大脑皮层的兴奋 和抑制过程高度集中,另外,在做武术练习时,动作要快而有力,动作之间转换迅速而轻 松,因此经常进行武术练习,不但可以改善各中枢之间的协调性,而且可以提高大脑皮层 神经过程强度的均衡性和灵活性。
(一)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学特点
青春发育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如前所述,它是从儿童走向成年的过渡时 期。
青春发育期的年龄阶段:青春发育期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前期:也称为生长加速期或者青春期的初期。此期以身体形态发育的突增现象为主, 是人体成熟前的一个迅速生长的阶段。女子一般为9 ~ 12岁,男子约为10 ~ 14岁。
中期:又称性成熟期。此阶段以第二性征发育为主,形态的发育速度减慢。女子为13 ~ 16岁,男子为14〜17岁。
后期:此期身体发育达到完全成熟。
第二性征:出生时由于性染色体的不同,决定了性别的差异,即男女性别,称为第一 性征。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出现男女性征上的继发性特征,称为第二性征。第二性征标志着 已进入青春发育期,性腺逐渐成熟,机能逐渐完善。处于青春期的男女,无论是外观标志还 是生殖器官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女子由于女性激素的作用,第二性征相继出现,如乳头突出,乳晕增大,乳房隆起并日 渐丰满,骨盆变宽,皮下脂肪增厚,阴毛、腋毛相继出现,汗毛较少,嗓音尖细。此时,生殖器 官也发育增大,并出现月经。
青春发育期的男子,从外观上看,喉结明显突出,声调变低变粗,皮下脂肪减少,体毛 增多,肢体粗壮,肌肉发达,肩部增宽,阴毛和腋毛也先后出现。同时生殖器官也发生了显 著的变化。
由于受到遗传、营养、民族、生活环境、运动以及疾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青春发育 期性征发育的顺序在个体上差异很大,最长可相差6~7年,但还是有一定的时间顺序规 律(表1 - 1 - 17)。了解性征发育时间顺序规律,有助于判断生长发育是否正常。
青春发育期身体形态的发育特点:青春期是人体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身体形态 的变化要出现一个高峰。身体形态主要是指身高、体重和体型。
身高和体重是身体发育的基本指标,也是综合评价全身发育状况不可缺少的依据。身 高主要反映骨骼发育情况。体重除了反映骨骼发育情况外,还反映骨骼和内脏器官的情 况。因此,在青春发育期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发育情况,往往与身高和体重有一致的关系。体 型不只是一项指标,而且是人体各部位在发育变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外形概貌。
身高和体重从出生后至青春发育期终止这一阶段内,一直处于变化的过程中。但在青春期前,身高每年平均只增长4-6厘米,体重增长2公斤左右,而进入青春期后,身高每 年平均可增长6~8厘米,多则可达10-12厘米,体重可增长5~6公斤(见表1 -1- 1和 表 1 — 1 - 2) o
在童年期,男女之间身高的差异不显著,男孩稍高于女孩;生长速度也接近。青春期两 性发育的速度和特点各不相同。女子在10〜12岁进入生长发育快速期,在月经初潮前后 (约11岁)增长最快,到16-18岁停止生长,有的可到20岁左右。男子这一过程较女子晚 两年,12 ~ 14岁才进入生长发育快速期,此后一直以较高的速度继续增长,直到21〜24岁 才停止。这样最终形成了男子的身高和体重显著大于女子的特点。
以上所述只是一般规律,当然也有发育较晚的情况。有资料表明,发育较晚者的身体 往往高于发育早者。
决定身高和体重发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身高方面,下肢骨和脊椎骨的生长,对身 高起决定性作用,而决定体重的因素主要是骨骼和肌肉的生长。青春期,骨甑软骨的快速 生长,骨不断长;长和长粗以及全身肌肉的迅猛生长,人体的身高和体重也随之不断增加。
四肢和躯干的比例关系最能反映人体体型。青春期前,男女之间体型无显著差别。青 春期,男子上体的围宽度和女子下肢的围宽度增长较快,形成了男子上体宽粗、下肢窄细, 女子上体窄细、下肢粗短的体型。
影响身高、体重和体型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是遗传和环境。
遗传因素是先天因素,指的是父母与子女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相似。遗传 的物质基础是遗传基因。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遗传基因发挥作用来决定各种遗传性 状,一般情况下,父母个子高,子女也高;父母个子矮,子女也矮。在体型、躯干和四肢比例 上,遗传的影响也较为突出。
环境因素主要指营养、卫生、气候和体育锻炼等。营养是身体发育的物质基础。体育锻 炼对机体生长发育也有很大影响。统计资料表明,同样年龄和性别的青少年,经常参加体 育运动者比很少参加体育运动者要高出4 ~7厘米。其原因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骨组 织的血液供应充分,新陈代谢旺盛,以及运动可刺激下肢骨的甑软骨,使软骨细胞繁殖旺 盛,从而促进骨质不断生长。
青春发育期身体机能变化特点:在青春发育期,随着人体形态发育的变化突起,人 体机能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机体各系统包括呼吸、循环、代谢及神经系统等的机能逐渐岂衡量机体机能状况的指标通常采用血压、脉搏和肺活量等。血压和脉搏反映心血管系 统的机能状况,肺活量可反映呼吸系统的机能状况。随着年龄的增长,脉搏逐渐减慢,血压 逐渐升高,肺活量逐渐增大,大约在18-20岁趋于稳定。有关这方面变化的特点,在前一 部分内容中已作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在性成熟期,14~20岁的青少年,个别人会出现“青春期高血压”。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在 此年龄阶段,心脏发育速度增快,血管相对处于落后状态,加之内分泌功能的影响,血压明 显升高,甚至出现暂时偏高现象。其特点是收缩压升高,但一般不超过150mmHg(20kPa), 并有起伏现象;舒张压则在正常范围内,青春期高血压者,大多没有头晕、头痛等不良感 觉。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分泌腺机能稳定,神经系统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完善,血管进一步 生长发育,这种现象便会自然消失。
青春发育期武术运动员运动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人体在青春发育期所发生的变化可谓一次突变,它最大的特点是身心两方面都在骤 变。这既不同于儿童,又有别于成人。在身体的形态、机能、素质特别是内分泌、性器官和性 功能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全面的和深刻的变化,同时,也伴随着心理过程的变 化。因此,青春发育期是人生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
青春发育期是人生可塑性最大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身体发育转折关头的定型阶 段。因此,教练员应在了解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的基础上,注意青春发育期的身体特点,使 各器官系统的形态机能得到良好的和充分的发展,使训练工作更趋科学化。
根据各系统的特点合理地安排和指导运动训练:根据儿童少年运动系统的特点, 在运动训练中应注意预防“甑软骨病”的发生。器软骨的损伤是儿童少年在体育运动中特 有的一种损伤,主要发生在腰椎、膝关节和肘关节。如在做下腰练习时,如果教练员在练习 中单纯用力去挤压腰部或上提腰部,过多地用静力性练习去发展腰部的柔韧性,而不注意 积极发展腰背肌肉的力量,则可引起椎骨髓软骨损伤。又如某些练习动作常处于半蹲位, 半蹲位时膝关节的韧带松弛,全靠股四头肌和骸骨来稳定膝关节,而青春期的儿童少年股 四头肌力量较弱,稳定膝关节的能力较差,加上谡骨比较早完成骨化,在这种情况下,如膝 关节反复摇晃旋扭或半蹲位突然发力,使旅骨与股骨下端经常发生摩擦撞击,会导致股骨 下端甑软骨病变。因此,教练员在安排半蹲位练习时,不要过于集中,每次时间不宜过长, 平时应采取积极的手段,来发展儿童少年股四头肌的力量,这对预防膝关节损伤有良好的 作用。
儿童少年在进行发展力量的练习时,如果负重过大或采用静力性力量练习过多,则容 易导致脊柱变形,腿形异常,散骨移位等。一般在青春期初期不宜做过大的负重练习,15岁 以后可以增加肌肉力量练习的负重量,但应以动力性力量练习为主。在训练过程中,应注 意身体的全面训练,注意各肌群肌力发展的平衡性。儿童少年关节活动的范围大,柔韧性 好,较适宜早期从事武术运动,但应重视发展关节的坚固性,以防止关节损伤。另外,由于 青春期儿童少年骨骼的骨化未完成,易变形,脊柱的生理弯曲较成人小,缓冲作用较弱,故 不宜在坚硬的场地,如水泥地、沥青地上反复进行跑、跳等练习。长期在这些场地上练习 跑、跳,对足骨、胫骨的骨化点会产生过大而频繁的刺激,易引起过早骨化或甑软骨损伤。
根据儿童少年呼吸和循环的特点,训练中应注意运动负荷的合理安排。由于儿童少年 心肌纤维较细、心肌收缩力较弱、呼吸肌肌力也较弱,以及神经系统对呼吸、循环系统活动 的调节还不够完善,因此,在运动训练中负荷量的安排应注意适宜与合理。对一些长时间 紧张的运动、负荷量过大和对机体消耗过多的练习不宜过多安排,并注意循序渐进和区别 对待。
对有青春期高血压的青少年,首先要对他们进行解释,以消除其思想上的紧张。其次, 主观上无不良感觉者,可以照常参加体育运动,但运动强度和密度要适当降低,并控制参 加比赛的次数和密度;对有头晕、头痛等不良感觉者,应根据其反应程度减小运动负荷,并 注意医务监督。
在运动训练中,还应注意呼吸与运动的配合。教练员在教学训练中,不仅要教会儿童 少年怎样做动作,还应注意教会他们怎样进行呼吸。如什么时候呼气、什么时候吸气、什么 时候进行屏息或憋气、动作与呼吸采取什么样的节奏,以及呼吸形式的变换等。人体的呼 吸运动是受大脑皮层调节的,可以随时调整。教练员应根据武术动作的结构、动作的节奏 和用力的情况,教会儿童少年在运动中掌握适宜的呼吸方法,使儿童少年在运动中不致因 掌握不好呼吸而影响动作的完成,加重体内的缺氧,因而导致气喘、脸色发白等。武术运动 中,有时在完成一个套路练习或表演后,常见有些儿童少年面色发白、气喘、冒虚汗,其原 因之一,便是没有掌握好呼吸与动作的配合。儿童少年的呼吸系统正在生长发育中,特别 是性成熟期开始,呼吸器官发育加速,教练员应采取积极的手段,让儿童少年参加形式多 样的体育活动,以促进其呼吸系统的生长发育,提高呼吸器官的机能。
根据儿童少年神经系统的特点,教练员在教学训练中应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 语言应简单易懂,内容生动活泼多样化,并注意安排短暂休息,使运动员情绪饱满,不易疲 劳。随着年龄的增长,抽象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在青春发育的中后期,应注意加强第二信号 系统的活动,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对运动技术的理性认识。
女子的月经与训练:月经是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女子的月经初潮是青 春发育期的一个重要标志。月经周期是女子的正常生理现象,月经期是这种正常生理现象 中的一个特殊反应。部分女子在月经期有轻度的不舒服感觉,如下腹部及腰熊部有下坠 感,个别可有膀胱剌激症状、轻度的神经系统不稳定症状以及胃肠道症状等。
女运动员的月经初潮一般较非运动员晚。从事体育运动,对月经周期既有良好的影 响,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这是由所采用的身体练习的性质及该练习对女子机体影响的程 度而定的。有学者报道了女运动员月经不调的发生与其年龄和运动项目有一定的关系
浏览47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