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强度和长时间的剧烈运动易引起运动员的月经失调甚至闭经。根据我国学者的调 查,运动员闭经的发生率为17% °运动性闭经的产生与运动负荷、身体成分的变化、应激情 况和饮食改变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激素的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已证明,运动性闭经 的产生与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后的雌二醇、孕酮水平降低有关,并且也与雌二醇、孕酮在一 个月经周期中的变化规律的改变有关。这些变化一方面与下丘脑的功能关系密切,另一方 面也可能与运动时激素代谢的廓清率加快和性腺本身分泌能力的下降存在着一定的关 系。
在正常情况下,月经期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是有益无害的。参加体育活动能改善人体 机能状态,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盆腔内生殖器的血液供应,又由于运动时腹肌、盆底肌收缩 与舒张交替进行,对子宫起到一定的按摩作用,这些都有利于经血的排出。但月经期的女 子,毕竟身体各系统的机能发生了变化,因此要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注意科学地安排 训练量。
对于训练水平较差,尤其是初潮不久、经期反应大、有严重症状或新运动员,在经期不 宜参加训练和比赛,如安排不当,会引起内分泌机能失调,导致月经紊乱、痛经甚至闭经。
对已有一定训练年限的运动员,经期有轻度不适或身体素质较差者,经期宜减量训 练,减少比赛场次。
对有较高训练水平、身体素质较好、经期无明显症状的运动员,经期可照常训练和比 赛,但也要注意个体差异,区别对待。
小结:
儿童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各系统、器官在形态上表现为小、轻、嫩,可塑性大;在机 能上表现为弱、小,对运动负荷的承受能力差。儿童少年不是成人的简单缩影。在运动训练 实践中,必须制定适合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少年的训练计划,在运动持续的时间、运动 训练的密度、营养的补充和恢复的措施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周密的考虑,才能获得良好的 训练效果。
思考题:
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基本规律有哪些?
试述儿童少年骨骼肌的解剖生理特点及运动训练中须注意的问题。
如何根据儿童少年的心血管系统的特点进行运动训练?
儿童少年呼吸系统的特点有哪些?武术运动对呼吸系统有何影响?
武术运动能量代谢的特点有哪些?在训练中如何根据儿童少年的代谢特点安排适 宜的运动量?
如何根据儿童少年的神经系统特点进行体育教学与训练?
试述青春发育期的生理特点以及运动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伤。运动损伤学是运动医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它研究运动损伤的预防、治疗和康复。通过总结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治疗效果和 康复时间等,以改善运动条件,改进训练方法,提高运动成绩。
运动损伤的常见原因及预防
运动损伤的常见原因
缺乏必要的运动损伤知识:运动损伤的发生与教练员及运动员缺乏必要的预防运 动损伤知识有关,由于缺乏基本知识,不善于对运动员进行安全教育,难以采取各种行之 有效的预防措施,在发生损伤后不会分析引起损伤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致使伤害事故 重复发生。
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正确:准备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多种运动练习提高中枢 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对各器官系统的协调能力,克服人体机能惰性,使人体能够有准 备地从相对的静止状态转入紧张的活动状态,从而缩短人体对运动的适应过程,使正式运 动一开始就能发挥最大的工作效率。其次,做准备活动时,身体发热,呼吸和血液循环加 快,减少了肌肉和韧带的粘滞性,增加了弹性和伸展性,使关节活动幅度加大,故能减少或 避免损伤的发生。
因准备活动问题致伤的,一般有下列几种情况:
未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做得不充分,准备活动距正式运动时间太长。前者神经系 统和内脏器官没有充分动员起来,身体缺乏必要的协调性,肌肉温度没有提高,力量、弹性 和伸展性不够;后者在进行正式运动时,准备活动的作用已基本消退,等于缺乏准备活 动。
准备活动的内容和正式运动的基本内容结合得不好或缺乏专项准备活动。正式运 动中负担较重部位的机能没有因准备活动而改善,运动开始后容易受伤。
准备活动的量过大,身体已经疲劳,当进入正式运动时,身体机能不是处于良好状 态,而是有所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必然易引起损伤。
开始做准备活动时,由于用力过猛,速度过快,违反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也容易发生 损伤。
身体素质差或技术上的错误:力量、速度、耐力与灵敏等素质差,表现为肌肉力量 和弹性差,反应迟钝,关节灵活性和稳定性不够,这些都可成为损伤的原因。
运动员对专项技术动作掌握得不熟练,未形成复杂的、巩固的条件反射,技术动作存 在着缺点和错误。错误的技术动作,违反了身体结构与机能的特点以及运动时的力学原 理,所以容易受伤,这是刚参加系统训练或学习新动作时发生损伤的主要原因。
运动量过大:运动量安排不合理,特别是局部负荷量过大。常见于专项训练时由于 操之过急,采用“单打一”的片面训练方法(如有的运动员为了提高下肢力量,在一次训练 课或一周的训练内容中,专门练下肢跳、蛙跳、跨步跳和负重跳等等),使局部负担过重,超 过其承受能力而引起微细损伤,反复积累则成劳损。
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不良:睡眠或休息不好、患病受伤或伤病初愈以及疲劳时,身 体机能都相对下降。实践证明,疲劳或过度疲劳的运动员,其力量、动作的准确度和协调机 能都明显下降,警觉性和注意力减退,机体反应迟钝,篡至运动水平较高的运动员,在疲劳 时进行训练,平时熟练的动作也可能发生错误而引起严重损伤。
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与运动损伤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如运动员心情不舒畅,情绪不 高,对训练或比赛缺乏自觉性和积极性,思想就不集中,也兴奋不起来,在这种情况下运 动,必然容易受伤。
训练和比赛中组织方法上有缺点:在训练或比赛中缺乏严格的医务监督,不遵守 训练原则,组织方法上存在缺点或错误等,都可导致损伤。如有的教练员不重视医生意见, 让运动员带着伤病或在过度疲劳的情况下参加紧张的训练或比赛;在训练中,不遵守循序 渐进和个别对待原则,没有充分认识到不同年龄、性别的人,其解剖、生理特点不同,即使 年龄、性别相同,其身体发育、健康状况、身体素质、运动技术水平和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能 力、心理状态等也有差异。因此,在训练的内容、方式、方法及运动量的安排上,不能千篇一 律,而应从实际出发,个别对待。
场地、设备、服装上有缺点:场地不平,器械年久失修或安装不牢都可引起损伤。此 外,运动时服装不合适,鞋子过大或过小,也易引起损伤。
气候条件不良:高温潮湿容易产生疲劳和中暑;大量出汗,影响体内水盐代谢,容 易发生抽筋和虚脱;低温潮湿,容易引起冻伤,也可因肌肉僵硬,弹性、耐力降低,动作协调 性差而发生肌肉韧带损伤。
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
普及运动损伤知识:通过多种途径宣传运动损伤的知识,使教练员能掌握必要的 运动损伤知识,并在运动损伤发生后能分析损伤的原因,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或减少运动 损伤的发生。
合理安排训练和比赛:训练计划的制定应合乎科学原则。教练员应认真制定训练 计划,充分了解每次训练内容中哪些技术动作不易掌握,哪些技术动作容易发生损伤,做 到心中有数,事先采取预防措施。要合理安排运动量,尤其要注意运动器官的局部负担量 和伤后训练问题,避免“单打一”的训练方法,防止局部负担过重。
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内容和量应根据训练和比赛内容,以及运动员个体情 况和气候条件而定。准备活动要充分,有针对性。做完一般性准备活动后,应做与该训练课 (或比赛)主要内容相似的专门性练习——专项准备活动。
对运动负担较大和易伤部位,要特别做好准备活动。在课中转项时,应补充做专项准 备活动。当运动间歇时间较长时,运动前应再做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后与正式运动的间隔时间,以及准备活动时间长短、强度大小等,直接影响 准备活动的质量。一般认为,对年龄小、训练水平差、专项训练或比赛项目持续时间较长或 夏季,准备活动的强度可小些,时间宜短些。相反,训练水平较高、专项训练或比赛项目持 续时间较短或冬季,准备活动强度可大些,时间可长些。准备活动中应针对易伤肌肉,做适 当的力量练习和伸展练习。前者可提高肌肉温度,改善肌肉功能;后者对预防肌肉拉伤有 一定作用。受伤部位的准备活动应小心谨慎。整套准备活动应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
据研究表明,准备活动结束与正式运动的间隔时间以1-4分钟为宜。准备活动的时 间和量,有人提出以20分钟左右,或身体觉得发热、微微出汗为好。
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加强易伤部位和相对较薄弱部位的训练,提高它们的机能, 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种积极手段。例如为了预防腰部损伤,除加强腰背肌的训练外,还应 加强腹肌的训练。因腰部肌肉受伤,从某种意义讲与其对抗肌——腹肌较弱有关。腹肌力 量不足,易使脊柱过度后伸而致腰部损伤。为预防关节扭伤,应增强其周围肌肉、韧带的力 量、弹性和柔韧性,以加强关节的稳定性°为预防肌肉拉伤,在发展肌肉力量的同时,还应 注意发展肌肉的伸展性。
加强自我保护:随着武术运动的广泛开展,技术动作的难度将有所突破,运动员在 完成高难动作时应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如在训练中当重心不稳快摔倒时,立刻低头、屈 肘、团身,以肩背着地顺势滚翻,切忌直臂撑眦,以防手腕部或前臂骨折、脱位等损伤。
加强医务监督和注意设备卫生要求:选拔运动员时,应进行详细的体检,对不能从 事大运动量训练或有妨碍专项训练的伤病患者,不能吸收入队。对运动员应定期进行体 检,在大型比赛前应进行补充检查,禁止带病或体检不合格者参加比赛。伤病初愈恢复训 练时,应尊重医生意见。
建立和健全自我监督制度。运动员应随时注意自己运动后的身体反应,特别应注意运 动器官的局部反应。对有不良反应者,不宜加大运动量训练或学习难度较高的动作。
建立健全场地器械的定期卫生安全检查制度,对已损坏的场地器械应及时维修,维修 前一律禁止使用。禁止穿不合适的服装、鞋进行运动。
运动损伤的分类
为了分析研究运动损伤,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有必要对运动损伤进行分类。常用 的运动损伤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按受伤的组织结构分:可分为皮肤损伤、肌肉与肌腱损伤、滑囊损伤、骨损伤、神经 损伤、血管损伤和内脏器官损伤等。
按伤后皮肤、粘膜是否完整分:
开放性损伤。伤后皮肤或粘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伤口与外界相通G如擦伤、刺伤 与开放性骨折等C,
闭合性损伤。伤后皮肤和粘膜仍保持完整,伤处无裂口与外界相通。如挫伤、关节 扭伤与闭合性骨折等。
按伤情轻重分:
轻伤。伤后能按原计划进行训练的。
中等伤。伤后不能按训练计划进行训练,需要停止患部练习或减少患部活动的。
重伤。完全不能训练的。
按损伤病程分:
急性损伤。指一瞬间遭受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造成的损伤,一般病程较短’
慢性损伤。包括劳损和陈旧性损伤。前者由于训练安排不合理使局部过劳,或多次 微细损伤积累而成;后者由急性损伤处理不当转变而来。一般病程较长。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原则
软组织损伤的病理变化:软组织包括肌肉、筋膜、腱鞘、滑囊、关节囊、韧带、椎间盘 和关节软骨盘等,这些组织在体育运动中容易发生损伤,其中以闭合性损伤尤为常见。为 了正确处理这些损伤,使之尽早痊愈,应当对它们受伤后的病理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急性损伤:人体组织受到较大强度的力的作用时,可使细胞遭到破坏,引起坏死; 组织发生撕裂或断裂,小血管破裂出血,出现淤血或血肿。随后,出血停止,局部小血管扩 张、充血、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于是血液中的液体、某些蛋白质和白细胞透出血管壁,形 成渗出液。同时由于伤后淋巴管有损伤性阻塞,渗出液不能由淋巴管运走,造成局部水 肿。肿胀对神经产生压迫和牵扯性刺激,使疼痛进一步加剧;由于组织受伤和因疼痛而产 生的保护性反射,局部出现功能障碍。上述病理变化反映在外表上,表现为红、肿、热、痛及 功能障碍等局部症状,称为反应性炎症。
坏死组织被分解后成为很小的碎片或完全液化,液化的坏死组织由淋巴管或小血管 吸收,小碎片则被白细胞吞噬消化。如果坏死组织未被完全吸收,或者出血较多,血肿与渗 出液形成凝块,则由伤处周围长出的肉芽组织(主要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所组 成)伸入其中,将其吸收和取代。随着坏死组织被清除,邻近健康细胞发生分裂,产生新的 细胞和组织来补充、代替那些缺损的细胞和组织,使受到破坏的组织得以修复。这一细胞 增殖和修补缺损的过程称为再生。如果再生的组织在结构和功能上与原来的组织完全相 同,则称为完全性再生;如果缺损的组织不能完全由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组织来修补,而是 由肉芽组织来代替,最后形成瘢痕,则称为不完全性再生。损伤后组织能否完全再生,这与 组织的再生能力和损伤程度有关。
慢性损伤:当组织受到压力、牵拉力或摩擦时可以引起微细损伤,使小部分细胞遭 到破坏,并产生反应性炎症与组织再生。但是因为微细损伤临床征象不明显,仍可继续进 行训练,这时运动负荷对正常组织来说是生理性的,而对已伤尚未修复的组织却是超负荷 的,因而再一次引起微细损伤。如此继续重复下去,微细损伤便不断积累而加重,形成劳 损。
劳损的病理变化主要为退行性改变与增生性改变。受伤组织发生各种变性,出现细胞 增殖与纤维组织增生,小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从外表上检查,可发现组织弹性差,有硬 结,局部发硬、变厚。伤员自感伤部酸胀、疼痛,活动开后症状往往消失,但练完后又出现疼 痛。若小血管损害严重,影响血液循环,造成局部缺血,则组织温度下降。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治疗原则:
急性损伤。根据损伤的病理发展过程,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大致可分为早、中、 后三个时期。
早期:指伤后24或48小时以内,组织出血和局部出现红肿、痛热、功能障碍等征象 的急性炎症期。这一时期的处理原则主要是制动、止血、防肿、镇痛和减轻炎症。
治疗方法有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这套方法使用越早越好c加压包扎就是用适当 厚度的棉花或海绵放于伤部,然后用绷带稍加压力进行包扎。一般是先冷敷,后加压包扎, 但也可二者同时并用。包扎后应经常注意包扎部位的情况,若有过松或过紧的现象,必须 重新正确包扎。加压包扎24小时后即可拆除,再根据伤部情况作进一步处理。
药物:外敷新伤药常可收到迅速消肿止痛、减轻急性炎症的效果G此外,疼痛较重者可 服止痛片,淤血较重者可服跌打丸、七厘散等中成药。
在这一时期,伤部不宜进行按摩,否则会加重出血和组织液渗出,使肿胀加重。
中期:指受伤24或48小时以后。这时出血已经停止,急性炎症逐渐消退,但伤部仍 有淤血和肿胀,肉芽组织形成,并开始吸收,组织正在修复。处理原则主要是改善伤部的血 液和淋巴循环,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使淤血与渗出液迅速吸收,加速再生修复。
治疗方法可采用热疗、按摩、药物等疗法的一种或数种。同时应根据伤情逐步进行功 能锻炼,防止粘连的形成。
按摩和热疗在这一时期很为重要,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修复很有利。这时可直 接按摩伤部,开始用力宜轻,以后可逐渐加重。根据损伤的性质和部位,选用适当的手法。
药物治疗可外敷活血生新药剂或局部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后期:损伤基本修复,肿胀、压痛等局部征象也已消除,但功能尚未完全恢复,锻炼 时仍感疼痛,酸软无力。有些严重病例,由于粘连或瘢痕收缩,出现伤部僵硬、活动受限等 情况。此时期的处理原则是增强和恢复肌肉、关节的功能'如有瘢痕硬结和粘连,应设法 (如加强按摩)使之软化、松懈。
治疗方法以按摩、理疗、功能锻炼为主,适当配以药物疗法。
按摩对硬结和粘连有较好的效果。治疗时,先用一般手法将伤部按摩热,再用指揉、分 筋、理筋等手法对硬结和压痛点进行按摩,最后进行运拉。
药物治疗可用旧伤药外敷,或用海桐熏洗药熏洗。后者有热疗和药物治疗的双重作 用,在损伤后期是一种较好的药物疗法。
慢性损伤。慢性损伤的处理原则主要是改善伤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 合理安排局部负荷量。治疗方法与上述中、后两期大致相同,但功能锻炼要与医疗紧密结 合。在各种疗法中进行按摩和局部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效果较好。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冷热疗法
冷疗法:冷疗法是应用比人体温度低的物理因子(冷水、冰、蒸发冷冻剂)刺激来进 行治疗的一种物理疗法。
作用:冷疗法能使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抑制神经传导,有止 血、退热、镇痛、麻醉和防肿的作用。
方法:
冷敷法。将毛巾浸透冷水后放在伤部,两分钟左右更换一次。或者将冰块装入热水 袋或塑料袋内进行外敷,每次约20分钟。在环境温度适宜时,也可用冰块直接擦摩伤部, 或将伤肢浸泡在冷水中,或用自来水冲淋,但时间应缩短。
蒸发冷冻法。是利用容易蒸发的物质接触体表、吸收热能而使局部温度迅速降低的 方法,常用的为氯乙烷喷射法。喷射时射出的细流应与皮肤垂直,距皮肤30-40厘米,喷 射5 ~ 10秒。有时为了加强治疗作用,在停止喷射20秒后还可再喷射一次。
适应症。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如挫伤、关节韧带扭伤、肌肉拉伤等)的早期。近 年,有人利用局部冷刺激后有反应性血管充血及镇痛解痉的作用,而把冷疗法应用于闭合 性软组织损伤的整个治疗过程。
注意事项。伤后尽快使用,要严格掌握治疗时间,注意局部情况,一般出现皮肤麻 木时应立即停止,防止过冷引起组织冻伤。面部损伤一般不宜用烷类喷射剂。
热疗法:热疗法是应用比人体温度高的物理因子(传导热、辐射热等)刺激来进行治 疗的一种物理疗法。
作用:热疗能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提高组织新陈代谢,缓解肌 肉痉挛,促进淤血和渗出液的吸收,因而具有消肿、散淤、解痉、镇痛、减少粘连和促进损伤 愈合的作用。
方法:
热敷法。将毛巾浸透热水或热醋后放于伤部,无热感时应立即更换,每次敷30分钟 左右,每天1〜2次。也可用热水袋进行热敷。
蒸熏法。用配好的药物加水煮沸,将需治疗部位直接在蒸气上熏。每次治疗20-40 分钟,每日1次。此法能使药物通过温热作用渗入局部而起到治疗作用。有时也可用稀释 的温热药液直接浸泡伤处。
红外线疗法。治疗前先把红外线灯预热2~5分钟,然后将灯移至伤部的斜上方或 侧方(有保护罩的灯垂直照射),灯距一般为30-50厘米。伤部须裸露,体位要舒适。剂量 以伤员有舒适热感、皮肤出现桃红色均匀红斑为合适,若过热应调整灯距。如有汗液应擦 去。每日治疗1~2次,每次15-30分钟。
适应症: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中期和后期、慢性损伤。
注意事项:
热疗时要注意防止烫伤。红外线照射时不要移动体位,以免碰触灯具发生烫伤。如 皮肤出现红紫或灼痛,应停止治疗并在局部涂以凡士林或硼酸软膏,防止起水疱。
红外线治疗时要避免直接辐射眼部。注意治疗中有无头晕、心慌、疲倦等反应,如有 则应停止治疗。
(―)出血和止血
出血的分类:血液从损伤的血管流出称为出血。根据损伤血管的种类,出血可分为 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三种。
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液像喷水样流出不止,时间稍久,就会大量失血而有生命危险。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液像流水样不断地流出,危险性小于动脉出血。
毛细血管出血:血色介于动脉血和静脉血之间,血液从伤口慢慢渗出,常会自行凝 固止住,一般没有危险性。
根据损伤的部位,出血又可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两种。
外出血:身体外表有伤口,血液从伤口流到身体外面。这种出血容易发现,运动损 伤中比较常见。
内出血:身体表面没有伤口,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向组织(皮下或肌肉组织)、体腔 (胸腔、腹腔、关节腔等)和管腔(胃肠道、呼吸道)。这种出血在运动损伤中也有,如闭合性 损伤中的皮下淤血、半月板损伤时的膝关节腔内积血、腹部挫伤肝脾破裂时的腹腔内出血
等。体腔、管腔等内出血,不易发现,容易发展成为大出血,故危险性很大。
止血法:成人体内的总血量约为5000毫升,若骤然失血达总血量的1/4-1/3 时,就有生命危险,所以及时止血非常重要。这里介绍几种外出血的止血法。
抬高伤肢法:用于四肢出血。其方法是将肢体抬高,使出血部位高于心脏,从而使 出血部位的血压降低,减少出血。这种方法用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出血,而在动脉和较大 静脉出血时,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方法。
加压包扎法:用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出血.方法是将消毒的纱布块和棉垫盖在伤 口上面,然后用绷带包扎。也可在伤口涂上红药水、洒些消炎粉后包扎。
加垫屈肢法:用于前臂、手、小腿、足出血。方法是将棉垫放在肘窝或胸窝,把肘关 节或膝关节尽量屈曲起来,再用绷带做“8”字形缠好(图1 -2-l)o
间接指压法:用手指压迫身体浅部的动脉,可暂时止住该动脉供血部位的出血。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如运用正确,可使动脉出血立即停止。现将身体不同部位出血时应压 迫的动脉及方法介绍如下。
额部、额部出血:用拇指在同侧耳屏前方摸到颗浅动脉搏动后,将该动脉压在颗骨 上(图 1 -2-2)c
眼以下面部出血:在受伤侧下颌角前约 5厘米处,用拇指摸到面动脉搏动后,将 该动脉压在下颌骨上(图l-2-3)o
肩部和上臂出血:伤员头转向健侧,在锁骨上缘中点,用拇指摸到锁骨下动脉搏动 后,将该动脉压在第一肋骨上(图1 -2-4)。压时的用力方向为向下向内向后。
前臂和手出血:伤臂微外展外旋,在肱二头肌内缘中点摸到肱动脉搏动后,用拇指 将该动脉压于肱骨上(图1 -2-5)
足部出血:胫前动脉在胫骨远端足背横纹的中点,胫后动脉在内踝后方,足部严重 出血时,应同时将这两条动脉压迫在胫骨上(图1-2-7)大腿和小腿出血:伤员仰卧,伤肢伸直,大腿微外展外旋,在腹股沟中点摸到股动脉 搏动后,将两拇指重叠压迫该动脉于耻骨上(图1-2-6)。
止血带法:常用的止血带有三种,即皮管、皮带及气止血带。急救时如无以上三种 止血带,也可用布带绞绊捆紧止血。止血带应缚在出血部的近端,压力不应少于200毫米 汞柱的压力(结扎远端摸不到动脉搏动),如果压力太小只闭锁了静脉,动脉血还可以继续 通过,则出血不仅不能止住,反而增加。
缚止血带时,首先应将患肢抬高然后再缚止血带,缚后肢端应呈蜡白色,如果呈紫红 色则为不当。缚止血带后应记录时间,并随伤员携带;上肢每半小时、下肢每一小时放松一 次,每次约2〜5分钟,以免肢体坏死。
上肢应尽量避免用皮管止血带,不得已使用时,应多垫棉花或衣服,否则常常引起上肢缚止血带处麻痹。一般除大出血的情况之外,最好不用止血带止血。
绷带包扎法
一般用的绷带为卷带和三角巾。如果当时没有这些材料,可用毛巾、头巾、衣服等代替。
绷带包扎有固定敷料和夹板、保护伤口、压迫止血和支持伤肢的作用。包扎时,动作 应力求熟练、柔和,不要碰到伤口,以免加重损伤。包扎的松紧要合适,过紧则妨碍血液循 环,过松则失去包扎的作用。卷带包扎一般从伤处的远端开始。包扎结束后末端用胶布或 别针固定,或将卷带末端留下一段,纵行剪开,缚结固定。缚结应避开伤处。
卷带包扎法:
环形包扎法。多用于包扎肢体粗细均匀的部位,如额部、手腕和小腿下部。包扎时 张开卷带,把带头斜放在伤肢上,用手压住,将卷带绕肢体包扎一圈后,再将带头的一个小 角反折过来,然后继续绕圈包扎,第二圈盖住第一圈,包扎3〜4圈即可(图1 -2-8)0
螺旋形包扎法。用于包扎肢体粗细差不多的部位,如上臂、大腿下段和手指等处。 包扎时以环形包扎法开始,然后将卷带向上斜行缠绕,后一圈盖住前一圈的1/2 ~ 1/3(图2-9)。
转折形包扎法。用于包扎粗细相差较大的部位,如前臂、大腿和小腿等处。包扎时 以环形包扎法开始,然后用一个拇指压住卷带,将其上缘反折(避开伤处),压住前一圈的 1/2 ~ 1/3,每圈之转折线应互相平行(图1-2-10)。
离心包扎法:从关节部位开始,先用环形包扎法,然后将卷带斜行缠绕,一圈在关节 上方缠绕,一圈在关节下方缠绕,两圈在关节凹面交叉,反复进行,逐渐离开关节,每圈压 住前一圈的1/2 ~ 1/3(图1 - 2 - 11)。最后在关节的上方或下方以环形包扎法结束。
向心包扎法:从关节下方开始,先用环形包扎法,然后由下而上、由上而下地来回做 “8”字形缠绕,逐渐靠拢关节,最后以环形包扎法结束(图1-2-12)。
三角巾包扎法:
(1)大悬臂带。用于上肢损伤,但锁骨骨折和肱骨骨折不能用。将三角巾顶角放在伤 肢肘后,一底角置于健侧肩上,伤臂屈曲90。,放在三角巾中央,下方底角上折,包住前臂在 颈后(或伤侧肩部)与上方底角打结。最后把肘后的顶角折在前面,用别针固定(图1 -2 - 13)o
(2)小悬臂带。用于锁骨骨折和肱骨骨折。先将三角巾叠 成四横指宽的宽带,中央放在伤侧前臂的下1/3处,两端在颈 后打结(图1 -2-14)0
(三)保护支持带使用法
在损伤治疗和伤后训练中,正确使用保护支持带对促进 损伤愈合和避免再损伤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它能保持关节的 稳定性,限制关节、肌肉发生超常范围的活动,使伤部组织得到 适当的休息,因此有利于损伤愈合和训练。对急性闭合性损 伤,可同时进行冷疗,以增强止痛止血的效果。
保护支持带的使用要正确,否则会出现相反的结果。总的原则是,关节能固定于相对 适宜的位置,受伤组织不再受到牵扯,活动时不使疼痛加重。武术运动常用的保护支持带 有以下几种。
膝侧副韧带损伤胶布支持带:先用两条宽约4厘米的胶布交叉地贴于膝关节的伤 侧,再用三条胶布分别横贴旅骨、大腿和小腿中部,将前两条固定(图1 -2 - 15),然后戴上 护膝或缠上弹力绷带。
浏览47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