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套路运动赋有美感,具备形、神兼备的和谐美,动作矛盾变化美,运动的 刚、柔韵律美,动作的象形美,拳术、器械的风格美,极具观赏价值。®对练套路动 作形象逼真,引人人胜。对抗搏斗运动中对战双方精湛的攻防技巧,敢拼敢打的斗 志,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激励。武侠小说和影视则紧紧扣住人们心底的侠 客梦想和认同归属感,给观众强烈的视觉震撼和精神的冲击,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精 神文化生活。
除此之外,武术还具有交流技艺,增进友谊的作用。武术历来讲究“以武会 友”,通过习武的共同爱好,切磋技艺、交流心得、扩大交往、增进友谊。随着武术在 世界上的广泛传播,武术爱好者们已经打破语言交流的障碍,通过一招一式有板有 眼的技术动作互相交流、共同提高。通过武术的竞技比赛、世界武术节、演武大会 等活动,除了交流技艺,增进友谊,还可以促进经贸往来,为经济繁荣做贡献。
思考题
1.明清时期的武术特点有哪些?
2.武术的概念、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
3.武术的分类有哪些?
4.武术的特点有哪些?
5.武术的作用有哪些?
①李远伟:《试论武术运动的形式美》,辽宁体育科技,2003(6)。
图示和文字说明结合在一起,成为图解。用图来表示武术动作的姿势、方向、 路线,用文字来说明动作的过程、方法和要点。图解技术是记录武术动作和套路的 主要方式,也是武术技术交流与推广的一种形式。图解又称图谱,在武术的传承过 程中,一种是师徒耳提面命式传承,一种就是武术的图谱传承。武术的“谱”有三 种:第一种是按照套路顺序记录的势名,称拳谱、兵械谱;第二种是记录拳派的世 系;第三种是武术著作辑录。
正确地掌握武术图解方法,对培养自学能力和理解技术动作都有重要意义。 同时还可以运用图解方法记录整理武术套路和实战心得,便于总结和提高。
第一节武术图解知识与识图方法
一武市图解的主要内容
武术图解的主要内容包括:运动方向、动作路线、附加图、往返路线、运动方位、 动作过程说明、动作要求(或要点)和动作术语。
(―)运动方向 ••參
武术图解的运动方向,是以图中人(图2-1-1)的躯干姿势为准,并且随着躯 干姿势所处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图中人的身前为前方(在叙述动作过程时简称 “前”),身后为后,左侧为左,右侧为右;前方向左偏45°称左前,前方向右偏45°称 右前,后方向左偏45°称为左后,后方向右偏45°称为右后。各种套路的预备式,前 后左右的方向是以图中人的躯干姿势为准。转体时,方向随着转后的变化而变化, 即转后的身前还为前,身后还为后,以此类推。武术动作很多,且运动较为复杂,但 始终以躯干姿势确定方向,不受头部、视线以及器械的影响。需要指出的是侧前方 与侧后方虽确定为侧方45°位置,在实际动作演练时只是一个约数,唯表明动作位 置而已。另外,在传统武术图谱中,很少有前后左右的动作方位术语,多有东南西 北方位术语,如起势“面南而立”,手“西南方位”等等。在传统武术读谱学习中一定
图片1
图 2 - 1 - 1
(二)动作路线 ••參
动作路线(图2-1-2、图2-1-3),即完成动作的运动轨迹。武术插图中通 常用虚线“---”和实线“——”表示动作的运行轨迹。在虚线和实线连接上箭头 “―”表示动作的行进方向的止点。通常情况下,左手、左足动作轨迹用虚线表示, 右手、右足动作轨迹用实线表示。需要强调脚步位置时还加用足迹图,足跟位置有 阴影说明要提脚跟,脚掌支撑重心。
图片2
图片3
图 2-1-2 图 2-1-3
(三)附加图 •••
在遇到身体背向的动作时,图中无法表现出前方的手型、手法、武术器械的握
把方法,应附加一幅正面的动作图。当在正面动作时,需要叙述背面的动作,也需 要附加一幅背面的动作图说明背面的动作,如器械的背花动作。在擒拿格斗中,在 整体图中看不清楚细节动作,应附加一幅动作放大图。无论是放大图还是附加图, 文字说明、运动方向和动作路线都应以原图为准,不能与原图冲突
(三) 动作往返路线
武术套路由若干段(趟)构成,各段的往返路线,一般是单数段向左行进,双数 段则转回来向右进。熟悉这一特点,无论转身与否,向后方向如何变化,一定是“从 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样就不会搞错方向。较为复杂的套路,每段又分成若干的小 节,每一节再分成几个组合动作,这样一节节就非常清楚、易学易练。需要指出的 是,在竞技武术比赛中,原来还要求起、收势必须在同一半场、同一方向,随着规则 的改革,这一点已不作要求。为了更清晰地看到动作往返路线,在武术图解的最后 往往还附有动作的往返路线图,在图中标明动作序号,在图注中注明动作编号所代 表的动作名称,这样更加直观、易懂。如图2-1-6:运动员参加全国太极拳锦标 赛动作路线图。
(四) 动作方位
传统武术图解中较少由前后左右等现代体育方位术语,往往以图中人的预备 姿势来确定动作方位。通常设面对方向为南(假设),右手为西,左手为东,背对为 北,还有东南、西南、东北、西北等相应的方位。太极拳运动中又有“四正四隅”,八 卦位置也是指的这八个方位。运动方位不受身体的变化而变化。
(五) 动作过程
插图中的动作过程用虚线和实线表示出动作的起止点和运动轨迹。一般我们

讲的动作过程是对插图进行的文字叙述,主要包括动作的发力方法、顺序,动作的 起止点,手型、手法,步型、步法,以及身体的含展,形神的配合等等。在描述动作过 程时手、眼、身法、步都要兼顾。动作过程一般遵循由低到高、由繁到简的顺序原 则。往往由脚开始描述,再到手,到身法,最后到眼。
(六}动作要求
动作要求指在武术图谱学习以及武术演练过程中,对肢体位置、发力方法、身 法、劲力等方面进行重点强调,也是动作过程重要的补充说明。如“蹬地发力”、“拧 腰转跨顺肩”、“松胯”、“内旋缠丝”等。
(七)术语的运用
为了简练,文字说明中常用术语来表述动作,比如步型中的弓步、马步、虚步、 歇步、仆步。步法中的上步、退步、跟步、盖步、插步、击步等。腿法中的弹腿、正蹬、 侧踹、里合、外摆。术语的运用可以大大简化动作过程的叙述,掌握术语对正确认 知和理解动作是十分重要的。关于武术术语将作为独立章节进行阐述。
(八)常用的叙述词
“以左(右)为例”一词说明武术动作以左右为周期,左右动作相同、方法相同。 “同时”一词说明身体各部位在运动时同时进行,不受文字叙述先后的制约。 “上动不停”、“紧接上动”、“接上动”,说明一个动作的连续性,因需要分解为几
个图解,为表示动作的连贯完整性而采用的,以免看图解时造成分割的理解。
二图自学
识图自学是自学者学习和熟练武术套路和动作最基本的方法,是通过武术图 书、图谱资料和拳谱中的套路进行识别、模仿、理解和熟练的方法。
(_)识图自学方法与步骤
1.个人自学法
通常是在无人帮助下采用的,借助一定的条件自学套路和动作的方法。这种 方法适用于有一定武术技术基础和基本知识的学生,首先要熟悉武术常用的手型、 手法,步型、步法,基本的身形;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字阅读和理解能力,具备基本的 识图方法。
步骤一:识图学练形成初步概念。
看图和动作名称。按动作的先后顺序,先看动作图和动作名称,基本领会动作 路线、动作方法以及动作间的相互连接,接着将这些动作一一模仿、试练,建立初步 的动作概念,形成记忆的泛化阶段。
看文字说明。形成初步的动作概念后,认真阅读和理解文字说明,熟悉动作过 程,动作的要求,特别是动作的发力顺序,劲力方法,一定要慢慢揣摩,比对,提高。 并对动作进行修正,重新形成比较稳固的动作概念。
步骤二:深化提高形成动力定型。
基本掌握技术动作后,应及时参照要领和要点进行深化提高,直到达到要求 后,在进行新动作的学习。同时,注意反复练习,巩固提高,形成动力定型,这样才 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2.互助学习法
互助学习法是与他人结合成学习互助小组共同学习的方法。采用互助学习法 是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和相互帮助,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学习一定的套路 动作,解决个别动作难题,从而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这种方法还能够 充分发挥基本功较好同学的技术优势,发挥小组成员之间的“传帮带”作用,带动整 个学习小组技术水平的提高。在互助学习法中也必须注意在基本功掌握的时候, 要求小组成员要有独立思维和练习的能力,切忌自学中完全依靠别人。
步骤一:分工明确。
将小组成员分成甲乙两组,甲方负责文字说明的慢速讲读;乙方负责按甲方讲 读的顺序和要求进行练习。在乙方慢动作练习过程中,甲方负责校队,检查乙方的 动作路线、方向是否正确,并及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正意见。
待乙方完全掌握动作后,甲方在乙方的慢速讲读提示下,进行慢动作练习,同 时乙方负责纠正动作。
步骤二:互教互学。
完成上述步骤后,甲乙双方互相练习、互相提问。这样既省时,又不易遗忘 动作。
以上两种识图自学方法可根据学生的自学能力、技术水平和环境条件选择使

用,也可以结合起来综合使用,在武术识图教学中也可以采用分组比赛的方法使 用。不论哪种方法,都应把完整、准确、高效掌握动作作为自学的目的。
(二)识图自学应注意的问题
1.把握整体武术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有其一定的特殊性。一是整体性,在掌握技术动作 的同时,一定要明白每一个动作蕴藏着的特殊要求,达到在精神、劲力、风格、节奏 等整体上形神合一、内外兼修。
2.注意连贯性
武术动作具有相互关联的特点,每一个动作都在一个连贯的整体中存在,在练 习动作时必须注意前后动作和整个套路的连贯和变化。在识图自学时应注意以下 几个方面。一是打好基本功、基本动作知识和技能,具备良好的专项素质。二是了 解图解知识,采用灵活的学习方法,互补提高。三是特别要注意武术图示中步法的 转换,以步法带动身法,进而达到形神兼备之境界。四是充分了解图示中拳种的风 格特点,劲力的发放特点。
第二节武术动作术语与谚语
武术动作术语与谚语区别于一般体育项目语言,它是教学中常用的专业用语。 规范的武术术语和形象、生动、有趣的武术谚语是武术知识的重要内容。掌握和使 用好武术术语与谚语,是体现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掌 握和使用好武术术语与谚语对于学生而言,能够便于记忆动作,形成特定的思维模 式,提高学习效率。
一武市动作市语
武术动作术语是描述武术动作的名称、方向、要求、特点的专门性用语。®掌 握好武术动作术语,不仅能够简化文字说明,而且更加形象直接。教师在教学活动 正确地使用武术动作术语,可以在语言上减少繁琐的文字描述过程,简化教学,便 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武术动作,明显提高教学效率。自学者掌握武术动作术语,能够 节省学习时间,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便于学习和掌握武术动作。
武术动作术语可分为专业性术语和非专业性术语两种。
(_)武术专业性术语
武术专业性术语是指武术运动所特有的用来解释武术技术动作的专用术语。
具体可分为静止的型类和运动的法类。
1.静止的型类
手型:拳、掌、勾、单指、剑指、爪等。
步型: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丁步、骑龙步、半马步、坐盘等。
2.运动的法类
手法:冲拳、贯拳、抄拳、栽拳、劈拳;推掌、插掌、挑掌、劈掌;顶肘、盘肘、砸肘; 格挡、排挡、架挡等。
腿法:蹬腿、弹腿、踹腿、鞭腿、扫腿等。
步法:上步、退步、进步、闪步、击步、盖步、插步等。
(二)非专业性术语 •••
非专业性术语是指在习练武术时,所接触的描述动作方位、动作关系、身体部 位等一般性的术语。
1.描述身体部位的术语
头、目、手、腕、肘、肩、胸、髋、跨、膝、踩、脚、臀、腰等。
2.描述动作方位的术语
前、后、左、右、上、下、左前、左后、右前、右后、前下、前上等。
3.描述身体运动方式的术语
拧腰、松胯、切跨、折叠、含展、起伏等。
4.描述呼吸方法的术语
提气、沉气、托气、聚气、呼气、吸气、敛气等。
二武市谚语®
谚语是一种在社会上普遍存在,被社会公众所认同,且有一定的流传历史的习 惯用语,其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武术读语,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 积久成俗,为古今拳家所沿用至今。其比喻形象,立意明确,以通俗语言反应拳理, 可帮助习武者掌握要领,分辨正误,防止偏废。有些武术谚语雅俗共赏,蕴藏着深 刻的哲理,赋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有些武术谚语是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发展起来 的,是人们长期实战经验的总结升华。正是由于大量武术谚语的存在,才使我们能 够了解武术的拳理、技理,才使我们能够通过武术谙语的媒介作用了解武术先贤们 那种谦和、仁厚的武德规范和对最高技艺孜孜追求的坚韧性格。
1.武德、武术礼仪类谚语
“文以评心,武以观德”指文章是作者内心世界的表述,用武是习武者道德精神
①此节内容参照中国武术大辞典编辑委员会:《中国武术大辞典》,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年,第9页。
的展示。因此,通过文章内容的善恶可以评定作者的用心良莠,通过用武的目的和 效果,可以看出习武者道德的尊卑。
“未曾学艺先识礼,未曾习武先明德”指对习武者的道德规范。“礼”指恭谨待 人,尊敬师长,是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德”即尚武崇德的精神,是习武者的伦理道 德。在武术传授时,首教礼德,识理明德后才能授艺。
“不知者不与言,不仁者不与传”指习武者不能到处在人前炫耀武技,不能骄傲 自满;对那些没有武德之人不能传授武术技艺。
“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指练习武术的两个步骤,首先在于师父的传授,使 徒弟能够基本掌握武术的基本动作,掌握基本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学生学会和掌 握了,师父的任务完成,就算领进了门。学生在学会以后,要努力练习提高,真正消 化吸收,做到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功夫。这样才能达到技艺的最高境界。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指练习武术一定要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只有克服恶劣的 训练环境和条件,持之以恒,才能提高技艺。
2.实战类谚语
“直出侧人,斜进竖击”指技击中遇直则避,逢侧则入。斜向进步,纵向打击。
“远腿近膝贴身靠”指实战中三种不同距离的技击动作,相距较远则用腿,近则 用膝进攻,当双方贴近时用背靠的技击方法。
“抬头浑身是路,藏头十面埋伏”指头为一身之帅,抬头必然使身体伸展,暴露 部位增多,容易受到对手进攻;藏头则可缩小受打击面,而且便于隐藏身手,使对手 琢磨不透。
“彼不动,己不动,不占人先;彼微动,己先动,不落人后”指实战中对手不动,则 无须抢先发招。因其有备,动则容易被对手乘机进攻;若察觉对方的意图且已微微 动势时,我当抢先发招,击其变势不及。
“你忙我不忙,两手护胸膛,你慌我不慌,两手护中央”指双方交手时,当对方招 法来势凶猛时,自己不要以快制快,被对方牵着鼻子走,而应在保护自己要害部位 的同时,采取以慢制快,以柔克刚的策略,先避其锋芒,再伺机还击。
“一胆二力三功夫”指武术实战胆量、力气和技术动作三个要素。三者缺一不 可,双方交战胆量(心理素质)占主要作用,然后是身体素质和体能,最后才是攻防 技击方法。“惊慌忘艺,一败涂地”也是这个道理。
“手似两扇门,全凭脚打人”指实战中手主要用于防守、隐蔽、诱敌的作用,真正 制胜的是腿法,这是因为腿法的力量大,打击力强。
“来的高往上挑,来的矮往下斩,不高不矮左右排”指实战中防守格斗的基本方 法。在遇到对手由高往下进攻(如下劈拳),要用上挑(或上架挡)的方法防守;在遇 到对手由下向上的进攻时,用下截、斩的方法防守;当遇到对手击打自己的中盘时,
要用格挡或排挡的方法左右化开。
3.武术技术类谚语
“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指武术运动要“内练”心志和“外练”肢体和谐统一, 达到“形神兼备”的目的。
“教不严,拳必歪;学不专,拳必滥;练不苦,拳必空”阐述的是“教、学、练”三者 的关系。教者要求不严,习者的拳架、招式便不规范;学者心志不专一,学艺必然杂 乱无章;练习武术不刻苦,身上自然空虚。
“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卧如弓”指习武者的坐、立、行、卧日常行为要求。具 体坐要像大钟置于案上一样,端端正正,不偏不倚,使躯干正直,头正颈直;站立要 像松树一样伟岸、挺拔;走路要像风一样极速而过,不拖泥带水;睡觉姿势要求侧卧 向弓一样。这些比喻能够非常形象直观地告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己 的基本行为姿势,从生理学角度讲有利于人的生理健康;从精神层面讲有利于气质 的培养。
“未习拳,休习械”指没有练习拳术,不要练习器械,“拳为械之本”。不学拳法, 身手不变,手脚很难协调,更无法使用器械。
“练武不练腿,一世冒失鬼;练武不练腰,终究艺不高”指练习武术过程中,一定 要注意腿法和腰部力量训练。腿要有力量和速度,这样才有杀伤力,才能落地生 根,步法稳固,不易失去重心。练武要加强腰部力量练习,腰为人体的轴心,力量由 腰身传至稍端,身法动作的基础也在腰。
“枪扎一条线,棍扫一大片”指枪和棍的器械方法与特点。枪主要技法为“扎 枪”,动作要从腰而生,出枪直线向前,讲全身之力通过枪杆贯达与枪尖,这样扎枪 的路线才短,出枪才快,才有力量。“抡、劈、扫”是棍术的主要技法,动作路线往往 一周有余,攻击面较大,既能攻击正面之敌,又能攻击背后之敌,大有横扫千军 之势。
“剑走青,刀走黑”指武术器械剑和刀的技法特点。“青”通“轻”,指剑本身细 薄,不能硬挡硬架,剑法要轻盈、灵活,逢坚避刃,遇隙削钢。“黑”通“狠”,指刀本身 宽而厚,可硬挡硬架,大劈大砍,技法勇猛,气势逼人。
第三节武术自学自练的原则和方法
武术运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练习者必须选择适合自己的拳术套路,在自学 自练过程中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律,讲求练习方法和手段,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
—武市自学自练的原则
(―)适合性原则
适中性原则是指武术拳种必须适合自己。在八十年代的武术挖掘整理活动 中,自称体系的拳种流派129个,拳种套路有5000多个,再加上每个拳种流派对应 的功法方法和实战对抗方法,武术形式不下上万种。有的拳种(长拳)动作舒展、快 速有力,多弹跳,多起伏转折,动作讲快求刚;有的拳种(太极拳)动作轻缓、柔和,运 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有的拳种(南拳)则动作短小精悍,以气催力发声吐气。如 何在这些优秀的传统套路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武术形式,这是我们习练武术首先要 解决的问题。针对“如何选”这一问题有两点仅供参考,一是发挥自身特长选择项 目。认清自己,分析自身的专项身体素质特点,选择和自身相符的拳种套路。如男 生弹跳、速度较好,那就选择长拳类项目。二是选择和自身性格互补的拳种项目。 习练武术最高境界是“性命双修”,选择互补型武术项目,能够磨炼自己的意志和性 格,进而能够达到双修之目的。如性格急躁、脾气火爆之人可以练习太极拳,通过 太极拳的习练,体现太极拳风格,使自己真正静下心来,去浮躁为沉静,去火爆为 忍耐。
(二) 专一性原则一性原则是指在习武的过程中,应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少量的武术内容进 行反复练习,以达到精益求精的程度,而不能贪多求全。“贪多嚼不烂”,求全则消 化不了。
武术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技术风格各不相同。有些拳种风格相差甚远, 甚至是对立的,如果初学者在没有系统训练,完全掌握技术风格的时候练习另外一 种拳种,不但不能提高技术水平,有时会相互干扰,练拳串了味,在技术上互相牵 制,很难提高。再者,武术器械风格差别也比较大,不能盲目的换器械、换项目。因 此,习武在选择适合自己项目的基础上,要专心演练这一项目的基本动作,反复揣 摩,使自身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拳谚“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熟”就是说的这个 道理。
(三) 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指习武者不但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训练方法,还应遵循 武术的训练体系和训练模式。
武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的训练体系和训练模式。如“功法技 术—套路技术—搏斗技术”训练模式。首先要进行功法练习。功法是武术训练体 系的基础,对外能够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够理脏腑、通经略、调精神,对 提高人体基本素质、专项素质以及意念活动都有着重要作用。其次是套路练习。
套路记录了大量的攻防技击动作,通过套路的练习,使习武者掌握一定的攻防实用 技术动作或者动作组合。最后是搏斗练习。搏斗是功法和套路的习练后的实用过 程,它是检验功法和套路学习的重要手段。再如“基本功—单式技法—复式技法— 联式技法—功法—技术实用—套路技术”训练模式。习武如果脱离这种训练模式, 训练就不够系统,也达不到训练的目的。
(四) 持之以恒原则
持之以恒原则是指习武者应有毅力,有恒心,能够长久坚持训练。
拳谚讲“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强调的就是练习武术应持之以恒, 练则进,不练则退,甚至前功尽弃。习练武术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这样才能形 成比较稳定的动力定型,形成自动化动作,进而达到技术娴熟,烂熟于心。否则,两 天打渔三天晒网,只会半途而废。
(五) 平衡发展原则
平衡发展原则是指在习武的过程中,应保持动与静、上与下、开与合、收与放、 内与外、功与守等矛盾的平衡协调发展。
和谐的发展观是武术的重要特色。在习武的开始阶段,要讲究技术,身体的 左、右侧协调配合,下肢的进、退和上肢的出、收的配合,动作的含吞和展吐的配合。 在习武的中级阶段要处理好外练“手眼身法步”与内练“精神气力功”的平衡;要处 理好拳种间优势互补的平衡关系,阳刚之快拳种要有阴柔之慢拳种作为内养互补, 如南拳拳势刚烈勇猛,久练则要求用太极拳作为内养拳种;动作大开大合外放型拳 种要有内收型拳种作为调节,如练习劈挂拳时要兼习八极拳。只有这样才能互为 补充,互相取长补短平衡发展。在习武的最高境界,技艺达到阴阳平衡、刚柔相济 阶段,做到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六) 技理兼学、术道并重原则
技理兼学、术道并重原则是指在习武过程中,除了学习武术的基本技术,也要
学习武术的技击原理,更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学习和提高。做到既要尚武,也要 崇德,德、武并重。
在武术的传承过程中,多少存在着“武人不文”的陋习,造成武术传承鲜见经典 集注。武术一直是师徒的耳提面命式传授。因此,我们在习武过程中首先要熟悉 拳种的技理,劲力风格特点;然后要熟悉拳种的拳理,即拳种的传统哲学基础,它是 武术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
尚武更要崇德,这是因为武术的攻防格斗技术是一种两两对抗、互相较技的技 术。这种较技绝非战场上你死我亡式的直接拼杀,它要求点到为止,要求胜之不 武,更要求“不战而屈人之兵”,因此,重视武德教育,重视个人修养历来是中国武术 的优良传统。练习武术,首先强调应与修身相统一,练武的根本目的不是打倒对手,而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人格修养,练武即修身。其次,习武除了要加强伦理道德 的修养和遵纪守法的观念外,还要通过长期的习练过程培养自身勇于进取、吃苦耐 劳、乐于坚持等优良的意志品质。

浏览1,04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