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弓箭的国家之一,山西朔县峙峪遗址发现的石箭镰, 证明中国远古人类在旧石器时代的晚期就已经在使用弓箭。而中国远古的传说中, 也总是把弓箭的使用视为中华文明起始的标志之一。古代中国人在各种目的的射箭 活动中,逐步赋予它教育、体育、游艺、交流等不同功能,不断地扩大它的文化蕴 涵,形成了关于射箭的制度、制作、仪礼、竞技、考试等一系列制度,还有大量相 关的文学艺术创作等,构成了缤纷多彩的射箭文化。这在世界上是不多见的!

从如此丰富的射箭文化遗产中我们都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射箭的核心是人! 人对弓与箭的主导是传统射箭的不变主题,是中国传统射箭文化的真正主旨。不 但如此,中国传统弓自诞生至今,尽管外形随时代更迭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发展 至晚近仍保留着其最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弓体保持棍状主体与弦二者纯粹单一的 完整结构。这在形制上,与社会上流行的现代弓形,如复合弓、反曲弓都存在显 著差异。

复合弓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它采用合金、碳纤维压层等新型材料,借助偏心 轮技术,最大化弓的力学与材料学特性。它附件丰富,使用瞄准器、箭台、稳定 器、撒放器等来辅助射箭。某种意义上,复合弓已超出传统弓箭以人为绝对主导的 定义,成为一件半机械化的工具。反曲弓尽管没有那么丰富的配件,但它的产生很 晚,且弓窗等形态的存在,使其仍然明显有别于中国传统弓的外形。

从制作上,中国传统弓应为筋角弓,既使用动物筋、角、木、竹、骨、皮等复 合制作而成,它制作复杂,成本高昂,是古代手工技艺与自然材料学的高度结合。 当保养得当时,角弓可获得很长的寿命,到今天为止,青海地区仍然有部分人在使 用百年之前制作的弓在比赛。

在今天,绝大多数传统弓射箭爱好者都使用我们称之为“现代传统弓”的弓箭 来练习与竞赛。现代传统弓是使用现代材料制作的传统弓,玻璃纤维、碳纤维等材 料由手工或机械制作而成。尽管在材料上发生了变化,但现代传统弓仍然保持了无 任何配件,弓体无弓窗与箭台,可左、右手共用等传统弓的基本特点。

(2 )再说说箭

竹、木箭是历史传承下来的,不仅在中国,在世界各地几乎都一样,是用天然 的竹、木材料手工加工而成。在古代,做箭的难度并不亚于做弓,难就难在一致性 ±o因为,射手参赛并不是射一支箭,而是一组箭。这些箭在重量、绕度、直径、 中心位置、重心位置等各种指标上均须高度一致才可以,否则,箭的飞行就会出现 差异。所以,传统射箭除弓外,了解自己的竹、木箭特性,进一步强化人对器材的 掌握与主导同样重要。

目前世界上还流行着其他三种箭,包括铝合金箭、碳素箭、铝碳箭。这是三种 高科技机械加工成型的箭,它的质量是手工制作的竹、木箭不能比拟的。因此,如 果竹、木箭和现代材料的箭同场竞技,这是不公平的,而且,会极大抵消民间制作 传统竹、木箭的热情与动力,这对于传统的继承是有害的。

(3)最后说说射法

众所周知,从古至今的各种文献、考古、图画造像等资料均证明,使用拇指勾 弦是中国传统射箭一直以来的主流射法。这一射法直至晚近仍然流行于民间。与其 他射法相较,拇指勾弦法对不同撒放环境的适应性更强,受干扰更小,平均发射质 量更高。这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是中国自古以来众多民族相互交流学 习的结晶。1933年全国运动会的射箭赛上,北京射手周介臣的射姿与清代文献中的 线描图如出一辙。新中国成立后,这种射法仍可见到。1956年7月15—18日在北京先 农坛体育场举行的我国首届全国射箭表演赛上,近代著名武术大家佟忠义先生的女 儿、上海市运动员佟佩云还在使用标准的拇指勾射参加比赛。①1958年4月13—14日 在北京先农坛体育场举行的“全国十五单位射箭锦标赛”上,内蒙古选手敖木拉希 也是如此,②同场比赛的还包括佟佩云、佟佩华姊妹二人。①

上述反复讲到的这三条——传统弓型、竹木箭和拇指勾弦,可以说是中国传统


  • 1956年7月15—18日的全国射箭表演赛,张文广裁判长,共7个单位37名选手,如上海佟佩云、 北京乐秀云、河南海书秀:中国体育年鉴编辑委员会编:《中国体育年鉴( 1949—1962 )》,人民体育 出版社1964年版,第696页

  • 赤峰市巴林右旗自清代起就以出射击手而闻名。5()年代,右旗多次举办射箭训练班,培养新 手,几破全国射箭纪录,并曾代表国家队出访蒙古、波兰等国1952年该旗布和敖其尔、敖木拉希等8 人代表内蒙古参加全国射箭比赛,获团体冠军,布和敖其尔获个人冠军 在1956年、1957年全国射箭比 赛中,布和敖其尔、敖木拉希均获第一名1958年在北京举行的15单位射箭锦标赛中,敖木拉希获第一 名,布和敖其尔第二名。I960年右旗被树为体育先进单位,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被大会授予“射箭之 乡”称号。详见赤峰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赤峰市志》(全三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第2970页。

  • 中国体育年鉴编辑委员会编:《中国体育年鉴(1949—1962)》,人民体育出版社1964年版, 第697页


 

武学——中国传统射箭专辑

射箭复兴在现阶段必须坚守的三条底线。

总是有人劝我把规定放宽一些,建议我用箭可随意些,国产的碳素箭比竹、木 箭又便宜,又好用。我干了一辈子射箭,这个我非常清楚,但是不行。这是底线, 再放就等于把传统射箭放掉。你日常训练使用什么箭都无妨,但参加传统射箭比赛 必须用竹、木箭。假如比赛允许用碳素箭,两年之内中国的竹、木箭就都会消失 了,就算不消失,制作和普及也会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实际上,这几年的坚持 已经见到了显著的效果!中国竹木箭制作发展得甚好!不仅增加了好多专业户,箭 的技术含量也有显著提高,光每年向欧洲出口的数量据说就非常可观。

层压弓发展也是如此,不仅生产厂家增加了,质量也有了明显进步。目前,牛 角弓的发展尚不尽如人意,尽管做弓人数增加不少,但质量还不稳定,价格也相对 偏高,还不能为更多的爱好者所接受。但牛角弓是我们的历史传承,无论如何也是 中国传统射箭的主力军。今后举办传统射箭比赛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牛角弓比赛 仍然应该是大会比赛的第一选项。

射法更毋庸置疑,作为中华民族的传人,用拇指勾弦参加传统射箭比赛这是天 经地义的事情。

我把它们称为复兴传统射艺的三条基本比赛原则。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 内,是不会改变的。这绝不是什么强制性措施,而是沉淀出传统射箭复兴底蕴必 须迈出的一步。为什么这么说? 20世纪50年代末的变革,在形式上是简单地接受 了三指射法;在制度上,却可以说是一次性使我们丢掉了老祖宗千万年积累下来 的射箭传统;再经半个多世纪的潜移默化,我国的绝大多数人已经不再知道什么 是中国的传统射箭方法,甚至有人说三指地中海射法是中国的传统射法,这是非 常悲哀的事情。

中国弓是最具挑战性的弓,它的射箭动作既简单又复杂,说简单谁都可以把箭 射出去;说复杂它的技术难度最大,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弓手,单纯的技巧知识 显然是不够的;从搭箭到拉弦,从开弓到撒放,每一个动作细节都饱含蕴意,一 个射手必须不断地超越技术,超越自我,在无休止的身心自我调整中,寻找人与 弓箭的整合,追求人与弓箭之间的平衡,最大限度地接近“无为”般的状态,这 是传统射箭的最大魅力。因为习射发掘我们的内在潜能,它是内外兼修,术道并 重的锻炼过程。

马明达教授说过:“射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份珍贵的遗产,也是中国民族传 统体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核心部分。从最初作为服务于生存的手 段,到作为战争的武器,再到借以涵养品德的礼仪和愉悦身心的游戏,射箭以不同 形式伴随着中华民族走过了漫长的历史进程,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份无与伦比的 射学遗产。”

 

中国传统射箭是传承中国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及交流工具,我们有责任爱护它, 继承它,学习它,弘扬它。我亲身经历了中国传统射箭消失的过程,一晃就是半个 多世纪,现在我更希望看到中国传统射箭的复兴与繁荣。



最近这几年,传统射箭的竞赛活动与文化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四处涌现,遍地开 花。其中,有代表性的活动有这么几次。

2013年8月上旬,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举办了首届“格斯尔”杯传统弓射箭全 国邀请赛「赛前巴林右旗射箭协会主席苏白格日乐专程来京与我研讨比赛规程。苏 主席曾做过教师,后任旗教育局长,退休后致力于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经商议后,大会组委会在此次比赛上推出极具蒙古族特色的“萨仁靶”,重新修订 了赛制。我建议“萨仁靶”比赛须用牛角弓、墩头箭,这是蒙古族最传统的射箭竞 赛用具!两天比赛进行的特别顺利,既有突出的蒙古族特色,又不乏多民族交流和 睦的大氛围,全国各地的射手在草原上相互交流学习,比射交友,其乐融融。图片19

图12 2()14年中国射箭协会传统弓分会成立大会

2014年4月,由中国射箭协会传统弓分会、巴林右旗人民政府以及巴林右旗射箭 协会在旗政府所在地大板镇举了一次传统角弓研讨会,这是中国传统射箭史上第一 次。参加研讨活动的还有来自北京、重庆、黑龙江、新疆等地以及区内各盟市传统 弓、箭专家,传统弓、箭制作和传承者。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就中国传统筋角弓的 形制及量化标准,蒙古民族弓、箭的历史及蒙古族顽羊角弓的制作,中国传统木箭 的历史及制作工艺,青海传统弓的发展与现状等进行了主题发言。这次会议对促进 中国传统筋角弓的规范化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014年8月19日,经过中国射箭协会批准,中国射箭协会传统弓分会成立大会在

'青海海东市召开。传统弓分会主要负责全国传统射箭运动的规范和指导,宣传、推 广、普及传统射箭项目,弘扬传统射箭文化。这是中国近代以来首个传统弓官方机 构的诞生,标志着中国传统射箭运动的推广、普及、发展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 时期。

2015年9月,在甘肃天水举办了第一届“李广杯”国际传统射箭邀请赛,邀请了 十余支外国队,数十个国内队共300余人参加比赛°这次比赛举办得非常成动,节奏 紧凑,组织严密,是目前为止规范度最高的传统弓射箭比赛。不论赛事流程还是当 地接待都受到了国内外弓友的高度赞扬。天水市是位于甘肃东南部的古城,文化底 蕴深厚,自然风貌秀丽。而李广更是西汉名将,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射手之一,在 他的故乡天水举办射箭比赛,无疑有着非常突出的代表性。

2015年,全国大学生射箭(射艺)邀请赛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举行,参加报名 比赛的有全国30余所大学。这是中国当代第一次大学生传统射箭比赛,比赛取得了 很好成绩。

还有许多比赛,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整体而言,2012—2015年这三年,是中国 传统弓射箭当代发展的一次小高潮,活动此起彼伏,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 和喜爱传统射箭。这对于中国传统弓射箭的复兴而言,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

当然,越是热闹的时候,我们越要谨慎,越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中国传统射箭发展至今,尽管相关组织、参与人群、竞赛数量都显著增长,但 却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竞赛成绩并不理想,大多数参与者热情很高,但技 术水平还很有限,这会影响传统射箭的可持续发展。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传统射箭复 兴始于民间,早期爱好者主要是通过自己的摸索,总结出各自的射箭技术,致使射 箭技术五花八门,这不符合传统射箭规范化发展的要求。许多同好都一再提议须尽 快编写一本教材,让大家有相对规范的技术参考,进而逐步引导传统射箭技术水平 的发展。

经过近两年努力,我终于写出了这本《射艺》教材,这是一个基础读本,还 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但总算有一本可供广大弓友参考的资料。教材的撰写得到许 多人的支持,马明达教授题写书名,彭林教授作序,郭落局长写了后记 从内容上 来说,这个小册子着力于基本技术的规范,顺带就训练过程中应注意的部分问题进 行阐述。其实,在竞技体育中技术和训练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但这次因时间所 限,训练方面的内容没有写,待日后逐步补齐,使之进一步完善。



我记得很清楚,1958年4月13、14日两天在北京举行了 “十五单位射箭锦标 赛”,这次比赛按1957年国家体委制定的《中国步射规则》进行,这应该是中国传 统射箭的最后一次比赛!比赛选手使用传统弓,搭配竹、木箭,比赛射程是女子 20、30米,男子是20、30、40米。

那时,随着新中国体育事业的逐步发展,运动项目已经开始逐步全面西化。 1957年7月,时任国家体总主席的马约翰①先生率领中国青年体育代表团参加在莫斯 科举行的第三届国际青年运动会,运动会有射箭比赛,同往的北大教授林启武②先 生在参观比赛后,将现代竞技射箭介绍入中国。

1958年4月,国家体委在北京先农坛体育场举行了我国第一期国际射箭技术讲 座,林启武教授介绍了当时国际射箭运动开展的状况,以及国际射箭运动场地、设 备、比赛办法、弓箭特点、基本技术要领等。这是我国射箭史上第一次将国际射箭 运动介绍到中国的讲座,为我国从1959年开始采用国际射箭规则打下了一定基础。 从那时开始,为了适应国际比赛,以三指勾弦为特征的地中海射法就占据了中国射 箭运动的技术主流,而中国传统的拇指勾弦法则逐渐淡出了射箭舞台。

1959年,我参加新中国第一届全运会,比赛已采用国际箭联规则,但射具、射 法仍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并没有统一规定,但除个别运动员外,大多数运动员已开 始使用三指勾弦的发射方法。某种意义上,这次比赛可以被视为中国传统射箭的告 别赛。自此以后,中国现代射箭运动就彻底放弃了传统射法,接下来的几年,国家 还专门邀请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的射箭队访华,名为交流竞赛,实则是帮 我们普及和学习地中海射法。而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射箭文化则很快被历史的尘埃 所埋没,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事情。

①马约翰(1882—1966),中国著名体育教育家,福建厦门人,1908年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 1914年应聘到清华学校执教 从此投身体育教育事业 先后参加了第四届、第五届、第八届远东奥运 会 曾任田径赛委员会主席兼足球委员会、运动法委员会委员1936年以中国田径总教练身份参加了在 柏林举行的第十二届奥运会抗日战争中随校南迁长沙、昆明,任西南联大体育部主任新中国成立 后,先后为全国体育总会副主任、主任,国家体委委员等职任第一届、第二届全运会总裁判 从事 体育教育事业5()余年,十分重视体育理论的研究 著有《我对西方体育的十四年经验》《体育的迁移价 值》等 滕星主编:《中外教育名人辞典》,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988版

© 林启武(1907—2011 ),广东惠阳人,中国当代著名体育学者,羽毛球运动的主要奠基人, 1931年北京燕京大学毕业,1936年于燕京大学研究院毕业获社会学硕士,1938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体 育硕士 先后任北京大学体育教研室教授,院务委员会委员,执教五十余年一新中国成立前曾任《体育 月刊;主编,《华北日报》体育周刊主编,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新体育》名誉总编辑1957年带领我国 第一批羽毛球队员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节羽毛球比赛,并为苏联羽毛球队传授技术,先后 获得田径、跳水、羽毛球三项国家级裁判,1985年被授予“全国优秀裁判员”称号。在社会工作中任全 国体育总会委员、全国羽毛球协会副主席、全国体总北京市分会副主席、北京市羽毛球协会主席等职 务 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体育编审,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编委会委 员,兼球类运动(二)主编 见《体育人名辞典》,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版

 

在很多场合我都说过,我最初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射箭的目的,是想从古人训 练射箭的经验中找寻值得借鉴的内容,解决我在任教时遇到的一些困难。在这些年 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我愈发认识到中国传统射箭文化的宽宏精深;它不但追求技 艺的极致,更崇尚学理的深邃。在各种描述身体文化的古代文献中,与射箭相关的 文献数量与质量都无疑是第一位的,这说明中国古代人对射箭的重视。在为数众多 的射箭古籍文献中,有大量有关训练、技术、心理、器材制作与调配的内容,其中 有相当多的内容与现代射箭训练非常相似,这一方面说明了中国古代射箭技艺的高 超,另一方面说明了我们的的确确可以从古代射箭中吸取对我们现代射箭有助益的 内容,特别是许多有关训练理念与心理的内容,都可以为现代射箭运动所借鉴 这 些年我在学习传统射箭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感觉到,现代射箭是一项竞技运动,它 的关注侧重点是竞赛结果;传统射箭则更为宽泛,作为技术时,它同样注重结果, 但作为学理与教化手段时,它更多注重的是过程。而结果与过程是两种非常不同的 关注点,相对应的训练理念也会发生巨大变化。但是这二者并非矛盾,反之二者的 有机结合甚至会迸发出巨大的力量,我就想做这方面的工作,好多人不理解,特别 是一些从事现代射箭的人,他们不了解传统射箭,所以才这样认为.

前几年我请一位精通韩语又与韩国传统射箭界关系很好的弓友,对韩国射箭 做了一次考察,回来后他给我写了一篇文章,题为“’国弓’复兴成就’洋弓’霸 业” O文中指出韩国射箭界认为“洋弓”流淌着“国弓”的血液,而这种传统与现 代的结合,某种意义上推动和维系了韩国射箭在世界上久盛不衰的霸主地位。我推 荐大家读一下这篇稿子,应该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现在世界上射箭的方法有很多,有反曲弓射法、复合弓射法、裸弓射法、艺射 弓射法、传统弓射法、弹弓射法等,各有其技术特点和各不相同的比赛规则和器材 要求。这些方法都属于射箭的范畴,基本原理是相同的,它们其实并不对立,而应 是互补统一的关系。近年来,我常常看到一种观点,认为地中海射法和传统射法是 一山难容二虎的对立关系,这是又一个误区。实际上,不同的射法各有其特点,不 应置放在相同的平台上比较。甚至有弓友认为我只喜欢传统射箭,排斥现代射箭, 这更是令人啼笑皆非的说法。我干了几十年的现代射箭,与之有血浓于水的深厚感 情,我怎么可能不喜欢现代射箭?只不过,现代射箭在竞赛、技术、训练、科研、 器材上都已取得极为丰富的经验积累,而传统射箭方兴未艾,尚未步入正轨,甚至 还处于扫盲和普及的初级阶段,存在大量亟须解决的问题,而我已年入古稀,精力 有限,我想在晚年为中国传统射箭的复兴再多做些事情。

在我学习和研究传统射箭的这20年中一直在反思,我当了那么多年的总教练, 感觉没有当好。回顾我的教练员生涯,在训练上有些地方没处理好,有些问题解决 不了。总感觉是教了一半,而没教的那一半在哪里呢?我至今仍然在寻找。韩国射 箭的整体水平很高,这不是一人一时高,而是长时间的、群体性的高,这说明他们 在训练和整体氛围上有独特的一套,我想这种独到更多应该是源自于他们文化的深 层。

我曾立志要把中国传统射箭的理念推广到现代射箭运动中去,使中国现代射 箭运动更上一层楼,为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将已断代的传统射箭恢复起来。经过 20年的努力,总算是有些起色。前些年我身体还允许的时候,每次给全国现代射箭 教练员培训班讲课的时候,我都会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给他们灌输传统射箭的知 识,为他们介绍各种相关的书籍,鼓励现代射箭运动员与教练员学习中国传统射 箭 但是很可惜,据我所知,我的努力收效甚微,真正学习的人寥寥无几。

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现代射箭爱好者对传统射箭的误解,单 纯地认为传统射箭是射箭的原始形态,技术含量低,适于休闲娱乐,而并非适合于 竞赛。我想,这主要是由于现代人已习惯于依赖设备和科技的发展,对自身能力的 发展与自信都远不如古人。比如复合弓,它安装有若干帮助提高射箭精度的配件, 其实是非常容易射的一张弓。反曲弓从技术含量来说也许复杂过复合弓,但仍然不 可以与传统弓相比较。传统弓则最难掌握,它是一张不允许安装任何附件的裸弓, 发射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弓手的功力与状态!因此,从射准的角度来看,传统弓获取 成就感的比例与频率就明显低于其他弓种,原则上来讲,成才率也相对会低一些。 但是,传统弓在文化享受与文化归属感上所具有的巨大潜力,却又是现代弓所不可 望其项背的。

我经常讲,现在咱们国家有两个射箭群体,一是从事现代反曲弓训练的专业 队.他们现在处在“要我练”的被动阶段,其中一些人甚至对射箭并不感兴趣,更 谈不上喜爱,二是社会上的业余射箭爱好者们,他们虽条件有限,但却处于“我要 练”的主动学习阶段,整天琢磨着如何提高自己的射箭水平。我刚接触这些传统射 箭弓友时,就被他们的积极态度所感动,假如国家队的队员们在训练中也有如此的 主动性和积极性,何愁不出成绩?但事实往往与愿望不同。我在国家队干了这么多 年,国家队条件好,荣誉高,是所有运动员都梦寐以求的地方。但是,在国家队工 作最难的是什么?不是训练,而是“思想工作”!运动队这些年来的政治思想工作 基本上不成功,而单纯的政治思想工作,或者经济刺激也未必就能带来这个项目的 繁荣,这又是为何?我想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想,兴趣主导是很关键的问题,一个弓手只有真正喜爱这个项目,他才会 有发自内心的动力去披荆斩棘,不断进步。第二就是要有担当,要有继承和发展民 族文化精神的担当。孑L、孟二位圣贤曾多次强调“射以观德”,我以为,这是最 可以体现中国传统射箭核心价值观的语句。此处的“德”本意是恪守道德,规范 人的“操守”与“品行” o人用“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用行为来证明自己的

'“德”。表现在射箭上,则要求一个人首先要真心喜欢射箭,他才可以真正做到将 注意力凝聚于射箭的过程上,才可以通过不断的练习使自身达到内外和谐与通达的 极致。特别是人对弓与箭的主导作用,越是不利于射准的,则越要想办法射准。越 是无法从器物通达的,越是要反观身心,由此逆中求顺,曲中求直。如此模式培养 出来的,必定是内外兼修、术道并重的射手,他不需要其他辅助机制的介入,因为 他对自身有明确的认知。

这其实是非常艰难的事情,它要求射手对射箭要有真诚之心,存敬畏之意,全 心全意地射箭,我的理解就是要做有德之人,放无为之箭。射箭难就难在必须靠一 个人的技能去完成射一支箭的全过程,恰如王瑁所说的“矢量其弓,弓量其力,无 动容,无作色,和其支体,调其气息,一其心志,谓之楷式”。说小了是射箭,说 大了就是做人。我想这就是传统射箭最大的魅力所在,这也是我心目中的中国传统 射箭人。

拉拉杂杂,与弓友朋友们共勉。

附录一:《2011年哈尔滨传统弓射箭研讨会会议纪要》

2011年中国哈尔滨传统射艺研讨会纪要

时间:2011年10月2—3日

地点:黑龙江省哈尔滨平山鹿场会议室

主持:徐开才

参加:郎维郭蓿徐开才陈兴龙谢肃方李淑兰罗尖措李二和王刚 高翔张国权李寅伊文阳鲍仁欠本马国强郭奕骚孙玉怀代勇于 乃群王雪涛熊晓辉叶诚德姓吸瞿超凡潘树成张翌陈雁冰

议题:专题研讨建立全国性民族传统射艺组织机构、制订传统民族射箭比赛规 则、开展大专院校传统射箭活动等相关问题。

记录:王雪涛

2011年10月2—3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平山鹿场宾馆会议室召开研讨会,专题 研讨建立全国性民族传统射艺组织机构、制订传统民族射箭比赛规则、开展大专院 校及中小学传统射箭活动等相关问题。国家体育总局射击射箭管理中心、中国射箭 协会、青海省工商局、上海体育局、青海省乐都县政协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中华 弓会、射箭沙龙等传统射箭论坛的管理员,黑龙江省传统射艺队成员以及来自全国 各地的传统弓箭爱好者参加了研讨会。经研讨,形成如下共识:

第一,几年来,青海省乐都县连续成功举办中国青海河涅传统射箭国际邀请 赛,积累了丰富的组织经验,形成了浓厚的民族射箭氛围,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开 展民族射箭活动的典范,必将对推动和发展民族传统射箭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青海河淀邀请赛的成功得益于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得益于射箭文化的挖掘 和推广。

第二,亚洲日韩等国家传统射箭活动不仅开展广泛,而且在世界上具有很大的 影响力,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我们应该增强紧迫感,统一思 想,形成共识,充分挖掘中国传统弓箭文化内涵,搭建交流平台,夯实活动载体, 提升传统弓箭影响力,加快中华射艺的推广与发展。

第三,要以民族文化为根基,政府支持为动力,充分发挥传统射箭的文化特质 属性,注重文化的传承和拓展,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以此来培植传统射箭的强大 生命力,作为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组成和奥运战略基础部分来普及和传播。

第四.要明确指导思想,理清发展思路,建立全国性的民族和传统射箭组织, 作为协调、管理规范民族和传统射箭活动的机构,在规则、竞赛、服装、器材、宣 传、安全等规范化管理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改进、丰富和规范民族和传统射箭活 动和比赛的内容和形式方面积极探索,并严格按国家体育竞赛项目管理规范推进。

第五,充分挖掘和发挥传统射箭的教育功能,在大专院校和中小学,尤其是在 大专院校来开展和普及以传统礼射为主体的传统射箭活动,通过传统射箭活动承载 的自律、自省、礼仪、健身、文化功能来提升大、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以 此来提升全民的素质。

第六,在规范传统射箭技术,统一比赛规则、服装、器材等方面的同时,还 要积极挖掘和开发各民族射箭服装、器材等,保证传统射箭既有一定的统一性,又 体现各地区、各民族的特点,使其更具有包容性、全民性、娱乐性、观赏性、展示 性,成为文化与竞技兼备、教育与健身并重、民族与传统融汇的群众喜闻乐见、广 泛参与的传统文化活动。让中国的传统民族射箭传遍全国,走向世界。

浏览1,19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