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直观性的原则
直观是认识的起始阶段,其最重要的形式是感觉和知觉,它为 思想活动提供了最原始的根据。
直观教学的原则要求具体而明确地把握各种现象,如通过学 习和运动员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系统建立起对技术动作 的表象,获得感性认识,从而提高有关的运动知识、技术、战术,此 为直观性原则。
在制定训练过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所学动作的结构给予正确的想象
学生和运动员,可通过直接感受,补充性的理解•、说明和提问 及用实际练习来加以发展,正确的动作想象是迅速掌握某种技术 的前提,另一方面,借助精确的想象,可以不通过实际练习或大大 减少实际练习来加快学习进程。这种训练方法的效果主要表现在 动作的精确性和协调性。“想象训练”能引起思想活动上的反应, 尤其是在散打比赛的局间指导显得格外重要。
2.运用多种直观教学手段
借助直观教学手段,可以介绍动作过程的全貌、某个动作的重 要细节或空间想象等,使学生和运动员通过听觉、视觉和触觉的直 观感性认识来获得动作的正确概念,一般,采用技术图片、图表和 幻灯、电影、录像等电化教学手段,使他们进一步从不同的技术侧 重点和技术细节去观摩学习,另外,不同的技术风格、特点及战术 在实践中的应用,仅凭教练的讲解是不全面的,还须通过观摩分析 技术录像才能获得正确的、完整概念。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通过观摩练习、正误对比、参观比赛等方 法来分析技术,使学生能分辨动作的正确与错误,长处与短处,以
便帮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断完善正确的技术。
3.用图解法表示训练计划与训练结果
在训练过程中,应让运动员直观地了解教学、训练的任务和要 求,树立师生共同完成任务的信心。与文字叙述、数字和表格相 比,图解法更具有直观性,它可以比较好地提供一个全貌。从中可 以看出各个训练时期、阶段的发展情况,并可以直接进行比较,也 可对未来的训练进行展望。
4.在进行武德教育、心理训练时,也应贯彻直观教育原则
直观的模范行为有利于武德和心理的训练和教育,有利于加
速训练的发展,这方面,教练员本身的武德和心理素质及运动方面 的表率作用和他们的陪练,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鼓舞和示范作用,意 义是巨大的。让运动员带着任务去观摩比赛,让他们多看看优秀 运动员在擂台上的表现,或请著名运动员亲自出马来队里介绍经 验,这些都能激发他们对散打项目的武德规范,同时影响到他们的 行为。
在贯彻执行直观教学原则时,应注意直观教学,虽然它对各个 年龄阶段的运动员具有普遍的意义,但其形式可作相应变化的。 对小运动员的训练,应以五官的感觉为主,对大运动员,可随着年 龄的增长,讲解性的、形象化的语言和文字的重要性愈见突出。由 于观察能力的系统发展、认识的取得以及思想的发展都离不开感 觉,因此,感觉在散打运动中具有普遍而又深刻的意义。
客观世界是通过不同的刺激来感觉的,在散打中主要依靠眼 睛、触觉、肌肉和运动感觉,这就是在散打对抗中常提到的时间感 觉、空间感觉、本体肌肉感觉。教练员在训练时,应根据运动员的 具体情况和教学任务,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地实现直观教学原则。
四、区别对待的原则
区别对待原则是指教学和训练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和运动员 的个人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任务选择方法、手段和安排运动负荷。
在制定训练过程时,应掌握区别对待的原则,彻底分析运动员 的竞技能力及其迄今为止的发展过程。
只有通过彻底的分析,才能解决运动员能力与要求之间的矛 盾,才能够最深入地、因人制宜地安排训练进程,使整个队和每一 个运动员最好的竞技能力能够始终保持。
在区别对待时,对个人起到重大影响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年龄
少年儿童的肌体正处于成长之中,相对来讲还不稳定,与成年 运动员相反,他们的训练原则上必须着眼于全面打好基础。如着 重学习套路基本功和散打基本动作。组合动作,通过教师和队员 的“喂”、“带”,作一些较简单的攻防组合练习。对于功力练习,大 强度的力量练习和实践只能适当进行。这样,既可保证足够的负 荷,又可以避免因在骨骼、关节和肌肉等方面要求过高而影响正常 的生长发育。
2.训练年龄
训练年龄是从对所选择的散打训练开始之日算起,负荷应随 着训练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一般来讲,那些没有经过长时间训练 而取得优异成绩的天才运动员的训练负荷比同水平的运动员要小 得多,二线队员与一线队员训练年龄相同,但训练负荷适当要小。
3.个人竞技能力和负荷能力
在散打运动员中,不是所有比赛名次相同的运动员,都拥有相 同的负荷能力,负荷能力包括骨骼、肌腱肌肉、心脏循环和神经系 统等在内的全部机体承受能力,在制订计划时,都必须考虑到以上 各因素。
4.训练和健康状态
训练状态首先影响到负荷等各方面,即各种单项负荷的数量, 直接影响到训练质量,同水平的运动员在肌肉力量、耐力、速度、技 术、战术应用等方面的水平差异很大。因此,比赛成绩的提高要因
人而异,负荷也要因人而异,这样才能有针对性。
散打训练经常会出现一些伤痛,因此,健康状态和各种器官的 负荷能力以及机体功能系统决定着每个队员的最高负荷界限,确 定这一界限是运动员、教练员和队医之间共同完成的主要任务之一
5.总负荷和恢复可能性
在散打训练的大群体中,由许多小群体组成,他们的文化水 平、职业、学习、家庭、社会活动、工作、时间、场所等都不尽相同。 然而,这些都是安排训练时必须考虑训练以外的负担因素,这些因 素对训练后的恢复速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6. 素质和神经类型
事实证明,散打项目中,同样的技术水平可通过差异很大的负 荷及训练结构而取得,这与运动员的个体素质和神经类型有关。 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可以通过对他们的训练、比赛的长期观察,与他 本人、他的朋友和亲属的谈话以及运动医学检查结果的评定等方 面来掌握。
7.性别差异
随着散打项目的开展和普及,参加训练的女子将越来越多,要 求教练员在判定训练计划时必须注意,散打项目对女子的生理都 有一些特定要求。所有这些,对女子的竞技和负荷能力都有影响, 在她们的学习和训练中,要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加强抗击打 能力和力量性训练,培养她们勇敢顽强的精神,克服惧怕的心理。 女子例假期间,训练则要合理安排。
五、持续性原则
在散打训练中,要求运动员的训练必须使已有的能力、成熟性 和理论知识保持稳定,这就是持续性原则。
稳定的身体能力和技术成熟性是不断提髙成绩的保证,这还 应强调散打的心理要求需不断地巩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重蹈旧习气的覆辙,抵御各种形式的不良影响。
在训练中应掌握下列要求:
1.避免中断训练
在散打训练中,中断训练不仅破坏了所取得的各种适应能力 的持续性,而且还会或多或少地导致身体素质、技术、战术、熟练能 力和心理素质的急剧下降。一般来说,在某一阶段的训练突然中 断,这种下降特别明显。
2.重视已有能力的巩固程度
在散打训练中,一项新技术需要旧技术奠定牢固的基础,才能 掌握新的东西,这就要求过去的基础更扎实。
3.不断观察负荷对运动员的作用
为了不损害运动员的训练能力,教练员必须精确地记录和评 定队员对负荷的反应。
4.注意定期复习和检查
“温故而知新”对散打训练尤其重要,这是因为运动员在复习 过程中可以不断提高水平,从而为实践和理论创造更好的前提。 另一方面通过复习,能够掌握那些原先未曾重视的细节及它们之 间的相互联系,理解更深一层的意义。
即使是最高水平的运动员,也要反复地、广泛地、不断地做相 应的基本功练习,并通过每周固定的实践课来检验,这样经常系统 地巩固和检査训练,是使运动员的能力、熟练性和知识持续发展的 重要前提。
六、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任何项目的训练都由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组成,通过两者的 结合创造出优异的专项运动成绩。两者在训练中的目的是一致 的,不可分割的。
1.散打运动对人体素质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对柔韧、速度、力 量、协调、平衡、反应等都不能含糊。在整个训练过程中,一般性素 —32 —
质训练是不能放松的,这是专项训练的基础,只有搞好了一般性素 质的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扎扎实实地进行专项技术训练, 才能把一般素质与专项素质转化成散打的技术水平。
2.—般素质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提高身体各器官机能, 在身体机能达到一定要求的基础上,再结合专项进行素质训练,有 目的地发展散打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耐力、技巧等。

浏览62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