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咏春黐手
第一章黐手对练概述
黐手对练,是中华(佛山)咏春拳走向实战技击的精髓训练内容,它的重要性无法用语言 描述。黐手可使练习者学习并懂得用力,并且学习训练期间没有受伤的危险。黐手可令练习者 矫正套路拳法招式的位置,明白手肘的重要性,明白招式中用力的变化。要明白真正的搏击打 斗就要理论实践并重,而黐手就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梯子。黐手没有固定的动作组合,可用小念 头、标指、寻桥中的任意招式组合训练,尤其是高级黐手。黐手应在受控制的情况下练习,即 黐手练习只要求控制自己的对手。黐手对练内容适用于截拳道以及其他南拳术中。
第一节黐手对练槪念
黐手对练,即以两人用手臂相交黏黐的形式进行,故名黐手对练,亦可称为黐手。黐手对 练中,配合的两人互相接触之后,运用咏春拳三套拳(小念头、标指、寻桥)中的摊手、膀手、 脱手、杀手、獵手、肘法、脚法等动作进行攻击和防守练习。黐手对练内容可随机应变,变化 无穷,经过锻炼日久功深,熟习运用,以适应散打搏击的形式。黐手对练可使练习者得到柔劲、 刚劲、听劲等劲力的训练,甚至达到闭目黐手的程度,得心应手、随意地应付对手。
一、黐手对练概念
黐手对练,即黐手。在佛山咏春拳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并随佛山咏春拳流传至香港以及世 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并在流传中形成了不同的黐手内容。
传统的黐手对练内容,包括碌手和黐手两大类。
碌手,也称为盘手。即两人以较为固定的一种双手搭手对练的形式。碌手对练时,两人以 几种主要的咏春拳手法,例如摊手、拦手、耕手、伏手、膀手、冲捶等手法,通过手部的攻防 运动互相锻炼手的知觉和反应能力,训练桥手的知觉。这种较为固定的碌手训练多被视为上肢
知觉训练的初级内容。
黐手,即黐手对练。又分为定步黐手对练和活步黐手对练,根据具体内容,又分为单黐手 对练和双黐手对练(或有黐脚对练h縝手多是认为比碌手更接近实战的一种双人训练知觉的 方法。黐手对练时,多是以咏春拳拳法中的一些主要手法为主,训练两人的攻防意识和接手知 觉、反应能力。同时也能使练习者锻炼肘底力的技巧。
有关碌手和黐手的介绍在这里仅是对佛山咏春拳的概述,且本书中的咏春拳是佛山咏春拳 的代表性内容,在佛山仍有其他传人在传承中出现不同形式的碌手、黐手内容,多为个人练习 方法。
二、佛山咏春拳黐手
佛山咏春拳黐手流传至今,因方言及传承人对咏春拳的体悟和概念理解的不同,而使黐手内容和形式稍有区别。
黐手和咏春拳在佛山的流传,多是以口传心授的形式传承的,因此,今日对于佛山咏春拳的窥视会发现相同的动作招式甚至有多个不同的名称以及具体的练习方法。本书的黐手对练以 传统佛山咏春拳的代表性拳法以及黐手内容为主,即使有演化的咏春拳黐手,其内容实质基本 是相rt的。
第二节黐手对练的特点
佛山咏春拳三套拳中教如何发拳、出掌、踢击以及发拳、出掌、踢击的路线、位置等,让练习者能清楚了解咏春拳的目的及意义,为咏春拳实战技击打下基础。黐手中,种种练习方式 及要求都是根据咏春拳三套拳的理论要求及方法形成的。
可能会有人误会黐手是专门将对方的手黏住或咏春拳实战形式就是黐手般的模样,未学过 咏春的人会误认为只要自己的手不跟对手的手接触,不让对手黐,所谓黐手便没有作用或不能 发挥。还有人误会咏春拳只适宜作近距离搏击,即只能作所谓埋身短打,距离稍远就不适用。请大家不要忘记搏击是相对的,自己击中对手时对手亦有相同条件可击中自己。要击中对方, 必须进人攻击范围内,而这个范围是双方同时共同拥有的。
黐手对练,实际上只是咏春拳训练系统的一个名称,亦没有什么招式,完全是将咏春拳三套拳(小念头、标指、寻桥)中的攻守技术互相任意组合。经科学训练及有深人体会的咏春门 人一般是不会将咏春手法称为招式的。黐手只是锻炼练习者的一种反应,练习者经常练习一些 经过百年传承、精密计算的有效的攻守动作,久而久之形成一种自然的本能动作,就像眼睛受袭便会自动眨眼一样,变成一种条件反射。黐手对练便是走最直接、最有利的路径,遇到要使 用武力时便能自动有所反应,争取有利的条件,无须思索。并可从中训练怎样在短距离爆发力 量(或称长桥发力,或称寸劲)。还有如何感受对方的力向、力感,自己的动力,位置方向,时间节奏等。事实上,勤练黐手,当万一遇上需要保护自己或要与人搏斗时可因銕手锻炼所获得 的能力使自己保持较为镇定的状态。
黐手与咏春拳三套拳法密切相关,并具有显著的特点:
一、 具有鲜明的咏春拳特色
黐手对练,是以咏春拳三套拳为基础形成的,黐手,是咏春拳独特的练习方式。它以温和 的方式,让练习者经常面对模拟的对打场面,令练习者在安全的情况下累积实战格斗经验,由 被打到足以自保,由笨拙练到机灵。黐手不等同于三套拳法,因为拳套有固定的形式,无论练 习多少次,形式都是一样的。黐手则不管练习多少次,每次都有不同的变化。但是,黐手也不 等于自由搏击,因为后者的结果一定会分出胜负,而黐手是同门之间的互相学习,目的是为了 彼此技术上的提高。
二、 锻炼咏春拳攻防的本质特点
咏春拳的动作是以攻防性为本质。通过黐手锻炼咏春拳三套拳中的攻守动作的效用,逐步 使黐手训练的攻守动作走向实战。黐手攻守动作如对弈,招招新奇,招招有趣。但在真实战斗 中,不能完全以黐手的思路去作战。黐手练习锻炼了手法、知觉反应、用力和位置,这些基本 要求都是攻防实战所必备的基本技巧和能力。
三、 多样统一的运动形式
黐手对练,可由咏春拳三套拳法中任意组合出丰富的内容和运动形式。可相互联系,相互 为用,统一于一定的实战目的之下。通过多样的黐手对练运动,能获得运用咏春拳实战的基本 能力,提高实战时人的体能、反应、知觉等能力。通过多样的黐手对练运动,有助于体会咏春 拳意识和动作的攻防含义,并能展示出练习者咏春拳功法训练水平的高低。
四、 黐手和黐脚兼顾
由于咏春门人多做黐手练习,外界于是认为咏春拳没有脚法,用手不用脚。这种看法是错 误的。实际上,咏春拳的脚法以低脚为主,方位有直出、侧出两种。咏春拳真正搏击时,双手 双脚都要用上,单脚的站立和重心的左右变换是重要的,因为使用双手单脚做攻防时,全身就
只靠另一只脚去支撑佛山咏春拳更是指出练脚必须先练好重心脚。因此,咏春门人都要进行 脚法的人门训练,其他上马、退马、转马的练习,都可以帮助掌握重心。咏春拳作为南派功夫, 同样注重以脚消脚的黐脚练习方式,可采取扫、钩、弹等几个基本招式进行黐脚对练。
第三节黐手对练基本要求
佛山咏春拳黐手对练,是两人配合完成的攻防练习,因此,练习时要注意首先检查场地是 否平整,避免磕泮或滑倒,注意灯光是否剌眼,避免眼花失手。准备练习时,可做些适当的准 备活动,以保证黐手对练时身手敏捷等。
黐手对练欲收到较好的练习效果,必须遵循基本要求,进行正确、科学的训练才能收到效果。黐手对练基本要求:
一、 攻守招法正确
黐手对练时,要循规蹈矩地按照预先固定的招法进行攻守进退。练习中,如果一方动作不准确,攻防的部位不对,就会影响到对方完成黐手动作,破坏了黐手对练的攻防结构。因此, 练习时可以先反复单练自己的攻防招式,在熟练掌握黐手的基本动作基础上,再相互配合进行黐手对练。
二、 黐手距离适宜
黐手对练时,两方配合一进一退的移步距离,应保持大致相同,架势的高低应随势随时调 整„如果出现距离太近和距离太远的情况时,要及时变换步幅。假如两方相距太近,可以通过 进攻一方减小前进步幅,防守一方增大后退步幅来调整双方的距离;如果距离太远则相反。
三、 动作时机准确
黐手对练时,切忌对方还未做出进攻动作,就对对方防守或反击。应与对方的进攻或防守 动作协调配合,达到黐手对练的效果。即掌握好对对方的进攻和防守的触觉,及时抓住时机进 行黐手。
浏览96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