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彪先生,号凤池,1903年出生于山东济宁(古称任城) 一个回族武术世家。清宣统元年(1909年),李龙彪先生受家 风习武熏陶,随李氏查拳代表人、清末蓍名武术家、父亲李恩 聚习练李氏查拳及刀、枪、棍、棒,成为李氏查拳第五代正宗 传人。幼年的李龙彪天资聪明伶俐,在父亲李恩聚的严厉教诲下,起 早摸黑在教场上摔打滚爬,斗转星移,积功渐成,将祖传的武艺都 收入囊中0 W13年,10岁的李龙彪随父亲来到上海,进入上海精武 体育会学习深造,师从于吴式太极拳名家吴鉴泉先生,习练吴式太 极拳.并兼习精武会所授武术内容o 1919年,由于勤奋好学,不畏 吃苦,16岁的李龙彪最终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获得精武体育会高级毕 业证书。1921年,李龙彪18岁那年,在精武会任武术教习,帮助父亲 李恩聚打理精武会日常工作,并传授武艺。在此期间,他结识了全 国知名武术大家,如罗光玉、陈维贤、陈子正、赵连和、徐致一、 高凤岭、王子平、刘百川、于振声、何玉山等,使武艺大增° 1928 年他赴长沙、汉口等精武分会任教1931年5月,28岁的李龙彪受 上海精武体育会的委托赴广州精武分会任教。就在这一年,74岁高 的的父亲李恩聚,想要回阔别已久的济宁老家探望一下。虽然李龙 彪已老大不小了,父亲对他还是放心不下,在父亲干言万语的叮嘱 下,父『俩洒泪而别。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别竟是永别,父亲的教 诲,成了他-生刻骨铭心的教诲。李恩聚先生从上海精武会回到济宁后,正赶上为黄河决口救济受灾民众,在济宁四海春大剧院举办 了赈灾义演活动。李恩聚先生不顾旅途劳累和自己的年迈(在众弟 子的陪同下),表演了拳术和器械.另外还表演了 “铁板桥”等硬 气功,他以精湛的功夫轰动了整个济宁,义演一举成功。但由于李 先生年迈和天气炎热,下场后,弟子们轮流为师傅打扇降温.但李 先生由于寒气归内而一病不起.家人多次在病床前督促他说:“先生! 您叫龙彪回来趟吧,他可是您跟前唯一的男丁。”李恩聚始终不同 意,他知道儿子此去广州精武会的重要性。他还嘱咐家人和弟子, 不许把他有病之事告诉龙彪,以免其分心。就这样,李恩聚先生于 1932年农历四月初三.因治疗无效谢世归真,在他临去世前也没能 见上儿子一面。李龙彪没有辜负父亲和上海精武总会的重托,在广州精武分会 一干就是七个年头,受到了众多精武弟子的爱戴“ “九一八事变”后, 一身好武功的李龙彪积极投身于抗日救国运动匚他组织了众多热血 男儿,毅然决然地赴东北参加抗日义勇军,杀敌救国。他曾住国民 革命军卫立煌部独立兀旅任武术教官,在此期间,培养了一大批英 勇杀敌的勇士,在一次突围战斗中,他不怕流血牺牲,带领二十余 名会武功的手枪队员,杀出鬼子的重重包围圈,给大部队撤离争取 了宝贵的时间,受到了部队的通报嘉奖。此后他还参加过中条山战 役。在部队12年中,他凭着胆大心细和精湛的武功,由鱼地完成r 上级交给的任务。由于部队领导的腐败和不和,李龙彪愤然结束了 自己12年腥风血雨的军旅生涯,于1947年但I到上海精武体育会继 续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龙彪先生受到党和政府的器重, 荣任上海市第一届武术联谊会执行委员。195()年上海市体委授予 他一级乒乓球裁判员称号。他还担任了全国第一届运动会武术裁 判员。李龙彪先生于1962年离开了他工作、执教多年的上海精武体育会回到老家济宁。回到济宁后,生活没有保障,59岁的李龙彪老人, 靠干瓦工和拉板车(俗称拉脚)维持生活。有一次,老人拉着满满 -车货物,正在吃加师j慢慢行走着,突然感到车子轻了许多,他 停下车来回头瞧了一眼,原来是自己的大徒弟,不会说话的刘东 海,师徒俩喘着粗气,四目相对都含着无可奈何。刘东海打着手势 比画意思,只有老师知道这个徒弟的心思,老人流下了眼泪。在众 多的弟子和朋友中,没人敢靠近这个“牛鬼蛇神”。师徒俩在路边 休息了一会,把货物送到目的地李龙彪先生不甘寂寞,为了能使李氏查拳发扬光大,他不惜余 力地培养武术下一代,经他培养的有刘东海、蔡清河、闫成民、贺 振水等承前启后的济宁武术界精英,为济宁市武术事业的发展做出 了积极贡献。1982年,李龙彪先生当选为济宁市武术协会副主席.1983年3 月,时年8。岁的李龙彪参加在山东省烟台市举行的“全国武术观 摩交流大会”.他表演的形意八卦掌获得好评。在此期间,他不顾 自己的高龄,与大徒弟刘东海和朱永军积极参加山东省武术挖掘工 作,整理李氏查拳拳谱,把尘封数百年的李氏查拳奉献给国家,使 之被列入中华武术文库o 1984年5月,他被邀请参加在山东青岛沧 口体育馆召开的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大会.1986年,李龙彪先生被山 东省文史馆聘为馆员o 1989年2月,因病治疗无效去世于济宁,享 年«6岁。李龙彪先生的•一生,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举动,可是在当年“国 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抗击外患,这种爱 国精神是值得后人学习的;在武术传承上,他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 武术文化.还以高尚的武德感染若后人,他无愧于“李氏查拳一代 宗师”这一尊称,他的豪侠尚义的浩然之气永远激励着我们。“挥 拳弄棒写春秋,白首吉云乐笑翁。淡泊一生明若镜,照人肝胆仰光 风”,这是李老一生最好的写照“单元四程咬金生平程咬金,字义贞,后更名知节,济州东阿人。曾祖父程兴,北 齐兖州司马。祖父程哲,北齐晋州司马。父亲程娄,济州大中正, 后追赠使持节瀛洲诸军事、瀛洲刺史。据史书记载,程咬金“少骁勇,善用马槊”(《旧唐书•程知节 列传》)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统治残暴,骄奢荒淫,连年大兴土 木,不断对外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芜,民不聊生, 最终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后,义军相继发展到百余支之 多,每支义军少则数百人多至十余万,但规模大都不是很大,同时 也没有政治目标,基本上是流动作战,四处抢掠。为此程咬金聚集 豪杰共保乡中,以备义军 割七个年头战争磨炼,农民起义多巾 小到大、III弱变强,逐渐克服地域观念,散而复聚,走向联合"至 大业十三年(617年)左右,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三支强有力的起义 军,即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窦建德、刘黑阔领导的河北义军 和杜伏威、辅公祐领导的江淮■到r此时,程咬金这耕'地方的自保势力电经无法维持, 最后投奔了瓦岗军李密部瓦岗军原为东郡韦城(今河南浚县东 南)人翟让所创,曾多次粉碎隋王朝的进剿匚大业十二年(616 年),曾参加杨玄感起兵的隋贵族后裔李密来到瓦岗寨,李密长 于谋略,使瓦岗军取得了-•系列胜利,翟让遂上动推奎密为主. 上其号魏公。李密掌握大权之后,政治野心逐II暴露、为保住个 人独揽大权,他拉拢程咬金、秦叔宝等新归附的人,以二人为“内 军”骡骑。“内军”是李密从军巾挑选的8000个“勇士尤异者”,
隶属四位骤骑将,又分为左右两队,主要任务是保护李密。李密 对内军十分满意,常说:“此八千人可当百万。”(《旧唐书•程 知节列传》)。大业十三年(617年)十月,正在瓦岗军新老势 力矛盾逐渐尖锐化之际,李密抢先下手,设计斩杀了翟让,独掌 大权。唐武德元年(618年)九月,隋洛阳守将王世充挑选精锐兵 马2万余人,马20()0余匹,屯兵通济渠(今河南孟州市境内)南, 在渠上架起三座桥,以便与瓦岗军决战。李密在邙山南麓摆阵迎 战王世充,程咬金领内马军,与李密安营在北邙山(今河南洛阳 市北)h,单雄信则领外马军,安营在偃师城(今河南偃师东) 北。王世充部队到达后,立即派出数百骑兵攻打单雄信。李密派 程咬金和裴行俨前去支援。裴行俨率先冲向敌阵,结果中流矢坠 马。程咬金前去营救,立杀数人.王世充军稍退,他乘机抱起裴 行俨撤退。由于载了两个人,程咬金的战马负担过重,被王世充 军追上。程咬金不忍将裴行俨丢下,结果被一槊刺中,程咬金回 身折断其槊,将执槊之敌斩于马下,王世充军不敢追赶,二人这 才返回本军。此战,由于李密指挥不利,瓦岗军包括程咬金和裴 行俨在内,共十余员骁将遭受重创,实力大损。不久,李密战败 降唐,瓦岗义军失败.
浏览1,9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