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我国女子柔道能够健康顺利地开展,在国家正式决 定开展女子柔道运动之前,先在西安体院进行了女子柔道运动
的训练试点。经过约5个月(1979年12月至1980年5月) 的冬训和试训后,6名队员经过生理、生化指标的测试,在生 理机能上未发现有任何异常现象,心肺功能、身体素质均有明 显的提高,事实说明了女子从事对抗性的柔道运动是完全可 行的。
1980年7月4日,应中华全国体总台湾体育工作联络处 的邀请,旅美台胞男女柔道队一行19人(其中女队员3人) 来京访问,由双方运动员各自进行表演。为此,女子柔道进行 了四场表演:裘莉萍(西安体院)——明华(西安体院)、李 立红(北京体院)——迟伟(北京体院)、熊蜀蓉(西安体 院)——张西梅(西安体院)、贡克安(旅美台胞)——娄心 怡(旅美台胞)。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女子柔道第一次在首 都与群众见面,由于她们在表演中的飒爽英姿,有礼貌的举 止,勇于拼搏的精神,充分地显示出新中国的妇女勇于攀登世 界体育高峰的巾帼气质,给首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而 受到国家体委领导的亲切关怀和首都广大群众的热情支持,为 促进和推动我国女子柔道运动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 迎访任务结束后,全国首次女子柔道邀请赛于1981年9月8 日至13日顺利地在山西省忻县举行并圆满结束,受到了忻县 广大群众的好评与赞扬。虽然参加的单位为数不多,仅有哈尔 滨市预制构件厂(企业办队)、内蒙古、新疆、西安市、西安 体院、忻县地区6个单位派队参加,但是为推动和促进我国女 子柔道运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我国柔道史上留下了 重要的一页。
关于在我国开展女子柔道运动的问题,国家体委有关领导 都极为重视和关心。1983年11月在合肥市首次举办了全国女 子柔道邀请赛,有15个省市近100名选手参赛。1984年,女 子柔道被首次安排为全国比赛。1985年5月,在浙江省温州 市举办的全国女子柔道比赛时,被正式列为全国第一届女子柔彦 道锦标赛,从而填补了我国体育运动史上的又一项空白。
- 4. 3 我国柔道运动的发展已取得历史性的突破
自1979年我国开展柔道运动以来(女子柔道是1983年集 训),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在改革 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在国家体委的直接领导下,经历了一个从 无到有,从刚开始起步仅有几个重点布局的省市自治区、直辖 市,发展到现在除个别省份外已普及到全国各个省市、地区及 各行业系统;从没有任何成绩到1996年为止,已在参加亚洲 锦标赛、亚运会、世界锦标赛、奥运会的比赛中,为我国共夺 得32枚金牌、32枚银牌和43枚铜牌,并拥有国际运动健将 13人(男4人、女9人),运动健将212人(男110人、女 102人)的辉煌成绩。起步较迟的中国女子柔道队,现已跻身 于世界女子柔坛的先进行列,这是我国柔道运动17年来团结 拼搏、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
1.男子柔道
1980年~ 1983年,我国柔道与日本、科威特、南斯拉夫 等国家的柔道协会开始了友好往来(包括单、双边活动),也 聘请外国专家来华讲学。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学习交流,我国 柔道运动的技术水平也出现了新的飞跃。根据我国柔道运动迅 速发展的情况和开展国际间交往的需要,经过中国柔道协会的 努力与争取,1982年7月,在香港举行的亚柔联特别代表大 会上,通过了我国柔协加入亚柔联的决议。按照国际柔联章程 的规定,进入亚柔联就自动成为国际柔联会员国。从此,我国 柔协就有了享受会员国的一切权利,也有了参加国际上组织的 各种重大比赛的资格,这标志着我国柔道运动在现代化建设新 时期取得的巨大成绩,也意味着我国柔道健儿的技术水平将要 迈向新的里程。
1984年3月28日,我国男子柔道运动员,首次参加了在 科威特举办的第五届亚洲男子柔道锦标赛,经过紧张激烈的拼 搏,在8个级别的角逐中,60公斤级的张国君获得银牌, + 95公斤级和无差级的2枚银牌由徐国清独揽,伊德新(71 公斤级)、刘俊林(78公斤级)、单岩峰(+95公斤级)荣获 铜牌,在科威特的柔道赛场上,先后6次升起了鲜艳的五星红 旗,实现了我国男子柔道冲出亚洲的誓言。但是,自此以后, 在参加1988年叙利亚举办的第六届、1991年在日本大阪举办 的第七届、1993年在澳门举办的第八届、1995年在印度举办 的第九届亚洲锦标赛中,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遗憾的 是总与金牌无缘。
针对我国男子柔道多年来在参加亚洲柔道大赛中未能取得 历史性突破的这一现状,国家体委的主管部门和领导为能尽快 改变我国男柔的现状,在柔道后备力量、训练手段、竞赛制 度、训练器械、队伍管理及教练员岗位培训等方面,采取了一 系列强有力的改革措施,尤其是在柔道管理体制方面,确定了 竞争机制的重大改革,建立了国家队国家组与国家队地方组相 结合的管理体制,采取了 “分散与集中”的训练方式,促进 了教练员之间的竞争意识,提高了教练员的全局观念和责任 感,促使他们在坚持“三从一大”和“两严”方针的科学训 练中,不断地发扬勇于探索、勇于开拓、勇于改革创新的积极 性,突出解决了以体能训练、以个人“得意技”为主要矛盾 方面的薄弱环节,果断地采取了敢于大胆启用新手的决策,使 我国男子柔道在近几年的世界大赛和洲际大赛中取得显著的进 步。为了夺取1996年在亚特兰大举办的第26届奥运会的参赛 资格,我国男柔在1995年12月印度新德里举办的第九届亚洲 柔道锦标赛中,经过激烈顽强的拼搏,参赛的7名选手有6名 取得了参加奥运会的资格,在亚特兰大奥运会男子柔道比赛 中,我国柔坛年轻的后起之秀刘胜刚(辽宁队员),以5战3彦 胜的成绩夺得了 +95公斤级的第五名。这是我国男子柔道项 目,自1984年徐国清(辽宁队员)在第23届奥运会上取得 + 95公斤级的第五名后,在历经了 12年消沉后取得的一次新 的突破。1996年11月在奥运圣火刚熄灭不久,中国男柔又赴 越南胡志明市参加第十届亚洲柔道锦标赛。经过三天的比赛, 我男柔队员刘胜刚获得+95公斤级的冠军,这是我国男子柔 道运动自开展以来在亚洲锦标赛中取得的首枚金牌,实现了我 国男子柔道运动历史性的突破。
2.女子柔道
1983年7月,我国刚开始起步组建的女子柔道队,肩负 着全国人民的重托和希望,于1985年3月赴日本东京参加第 二届亚洲女子柔道锦标赛。这对起步晚、基础差、没有大赛经 验的中国年轻的女柔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和锻炼。在强手如 林的角逐中,我国参赛的7名队员全部获得前三名的优异成 绩,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高凤莲,她以7战全胜的绝对优势 分别获得了 +72公斤级和无差级两个级别的冠军;李忠云、 李春荣也分别获得48公斤级和56公斤级的冠军;柳艳梅、时 艳春分获66公斤级和+72公斤级的亚军;张仙花、王晓东也 分别夺得52公斤级、61公斤级的第三名,她们成为亚洲柔坛 最具有实力的一支队伍,实现了冲出亚洲的夙愿,并且在以后 参加的历届亚洲锦标赛中也一直保持着优势地位。
我国女子柔道在参加世界锦标赛中也为祖国争了光。1984 年我国女子柔道队第一次参加在奥地利维也纳举办的第三届世 界柔道锦标赛,高凤莲夺得+72公斤级的第二名和无差级第 三名。1986年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举办的第四届世界女子柔 道锦标赛中,高凤莲、李忠云分别夺得+72公斤级、48公斤 级的冠军,刘进林夺得无差级的亚军,刘爱香夺得+72公斤
Q级的第三名,为我国女子柔道在世界柔道锦标赛中摘取了具有 历史意义的两枚金牌,实现了我国女子柔道在世界女子柔道史 上金牌“零”的突破。1987年在德国埃森举办的第五届世界 女子柔道锦标赛上,高凤莲又一路过关斩将,在5场比赛总共 只用了不到8分钟的时间,就蝉联+72公斤级的世界冠军, 同时还夺得无差级的冠军。1989年,第六届世界女子柔道锦 标赛在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举行,我国选手高凤莲以5战全胜
的绝对优势再次荣获+72公斤级的世界冠军,成为世界女子 柔道史上第一个在该级别中荣获“三连冠”的东方女杰。在 此次锦标赛上,我国选手吴卫风、张颖也分别夺得+72公斤 级和无差级的第三名。从此,中国女子柔道已跻身世界先进水 平的行列,柔道被列为我国参加奥运会的重点项目。1988年 第24届奥运会女子柔道被列为表演比赛项目,我国女柔派出 3名选手参加,其中李忠云获48公斤级金牌,刘桂珠、高凤 莲分别获得56公斤级和+72公斤级的银牌□ 1990年在我国北 京举办的第11届亚运会上,我国女子柔道队员,为了完成力 争在此次亚运会柔道比赛金牌总数第一的任务,她们通过刻苦 训练,努力拼搏,一举夺得了 5枚金牌、3枚银牌,在亚运会 历史上创造出了最好的成绩,这也是我国柔道队在改革创新中 所取得的丰收硕果。在2006年的多哈亚运会上我国女柔再次 取得5块金牌的好成绩。
1992年第25届奥运会上,国际奥委会第一次把女子柔道 列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我国女柔共夺得1金、2铜的好 成绩。1996年第26届奥运会,我国女柔选手再次夺得+72公 斤级的金牌、66公斤级的铜牌和56公斤级的第5名,圆满地完 成了预定指标。在2000年第27届奥运会柔道比赛中,我国女 柔又取得2枚金牌、1枚银牌、1枚铜牌和两个第5名的优异成 绩,这是我国柔道奥运参赛史上成绩最为辉煌的记载。
浏览1,6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