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素质是人体运动的最基本素质,力量素质的好坏在一 定程度上影响着其他素质的发展。力量素质可分为最大力量、 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三种。在柔道训练中,三种力量素质在训 练中互相促进、互相影响。而快速力量则是主要的练习内容。
q进行力量训练,能够使支配肌肉的神经中枢的机能得到改善, '提高神经过程的强度,增强神经冲动的传递,从而改善神经系
统的调节机能。发展力量素质的练习手段有克服外部阻力和克 服自身重量的练习,又分为动力性练习和静力性练习。柔道运 动中的大部分动作均要求快速反应、爆发式完成,还要求高度 的机动性和灵活性,更多的应是采用动力性练习方式。
- 4.1. 1 上肢
(1)卧推杠铃、壶铃、哑铃等(图4.1)。

(2)颈后推杠铃(片)(图4.2、图4.3)。
(3) 仰卧扩胸(图4.4)。
(4) 平推杠铃(图4.5)。
(5) (负重)引体向上、爬绳杆(图4.6)。
(6) 各种俯卧撑(倒立、波浪等)(图4.7)。

各种俯卧撑(倒立、波浪等)(图4.7)。


各种俯卧撑(倒立、波浪等)(图4.7)。
- 弯举杠铃、哑铃、壶铃(图12、图4. 13)o
- 腕屈伸、拧千斤棒(图14、图4.15)。
- 颈后弯举(图 16)o
俯卧拉(图4. 17)
o

- 正抱人走(图64)0
- 反抱人走(图65)。
- 扛人走(图66)。
在柔道力量训练中,主要是发展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发 展最大力量的两个途径是:一是依靠肌肉内协调能力的改善, 二是通过增大肌肉体积以增大肌肉的收缩力。练习强度从本人
弋,最大负重的50% - 100% ,练习次数随着强度的增加而减少。
'在柔道训练中,常采用金字塔形的训练方法,具体形式一般有 正三角形、倒三角形、双三角形。快速力量的练习则一般采用 中等重量(70% -90%),组数为4 ~6组、次数为4 ~6次、 以最快速度进行的练习方法。练习的方法手段应和专项动作特 点紧密结合,着重从动作结构、动作速度、肌肉收缩形式、肌 肉用力的顺序等方面来进行。同时注意大小肌肉群的平衡发 展,突出快速力量的训练,将不同性质的力量交叉安排,避免 局部负荷过大。并且要注意考虑运动员特点、性别、年龄和训 练程度等,做到有针对性地合理安排。一般在每周安排2 ~3 次集中力量练习,也可以将局部的力量练习分散在每天中进行 练习,如周一练腿部力量,周二练腰腹肌力量,周三再练腿部 力量等。力量训练后注意放松,以消除肌肉疲劳,防止肌肉 僵硬。

- 4. 2速度素质训练
速度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可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 度和位移速度三种表现形式。在柔道运动中,反应速度和动作
速度占重要位置。反应速度主要是运动员根据比赛中对手的情V 况而作出快速应答的能力。反应速度受遗传因素影响很大,训• >
练在很大程度上是使运动员遗传潜在的反应速度表现出来。反 应速度的提高主要取决于运动员对对手做出的动作的应答动作 的熟练程度。运动员主要依赖本体感觉进行反应,因此,应着 重提高他们的本体感觉反应能力。动作速度是指运动员完成单 个动作或组合动作的能力。动作速度与准备姿势、动作熟练程 度、灵活性、协调性、快速力量等有关。
发展速度素质的练习手段:
- 利用突然的信号刺激,主要是让同伴作出准备进攻 的动作,令运动员快速作出柔道动作的应答反应。在柔道训练 中,如让配合者作出大外刈举腿动作时,练习者则立即作出防 守动作,如迅速反方向转髓转腿等动作。
- 短距离(10m~30m)的最快速跑。
- 结合技术的专门练习:听口令做出各种动作、双腿 连续高抬腿、单腿连续高抬腿、左右侧交叉步跑等。
- 不同距离的折回跑、接力跑。
- 上下坡跑、牵引跑、上下跑台阶。
- 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完成规定的动作次数或逐步缩短
技 完成动作的时间。
2度,如配对互相投技时,同伴可穿沙衣或由第三个同伴在后面
拉着对抗用力,然后减少阻力用以提高动作速度。
速度素质训练应在运动员精力充沛、兴奋性高的情况下进 行。在训练动作速度时,要使所采用的动作尽可能地与柔道比 赛动作结构相似。目的在于把所获得的动作速度直接转移到柔 道比赛的动作上去。在进行动作速度训练时,所采用的练习, 一般应是运动员已熟练掌握的。目的在于使运动员的主要精力
集中在完成动作的速度上。
- 4. 3 耐力素质训练.
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工作的能力。柔道比赛时间长,对柔 道运动员的耐力水平要求比较高。在柔道训练中,一般将耐力 素质分为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
一般耐力又称为有氧耐力。训练有氧耐力的目的在于提高 运动员促进有机体的新陈代谢,为训练负荷量的增加准备 条件。
专项耐力是指在柔道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克服专项运动 过程中所产生的疲劳的能力。一般来说,柔道运动员的专项耐 力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运动员机体在承受长时间供氧不足的情 况下坚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
发展耐力素质的练习手段:
- 各种形式的长时间跑,如越野跑、持续跑、变速 跑等;
- 球类运动,如足球、篮球等;
- 各种长时间的游戏、游泳、跳绳、循环练习;
- 连续进行较长时间的各种攻守练习;
- 结合技术进行单个动作的多组次练习,逐步增加练 习的密度和强度。
在耐力训练中应重视运动员意志品质所起的作用,尤其在 体力大量消耗的阶段,意志坚强者在耐力表现上一般优于意志 薄弱者。因此,在耐力训练中应与运动员的意志品质、思想作 风的培养和心理素质方面的训练与调控结合起来。
- 4. 4 柔韧素质训练
柔韧是指人体各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和肌肉、韧带的伸展 能力。它是柔道运动员的重要素质之一,直接影响完成柔道动 作的质量和对高难技术的掌握。良好的柔韧性可使动作更加到 位,并减少运动员损伤的发生。发展柔韧素质的训练方法基本 有两种,即动力拉伸和静力拉伸。在使用这两种拉伸方法的过 程中又都有主动拉伸和被动拉伸两种不同的训练方式。动力拉 伸是指有一定节奏的多次重复同一动作的拉伸练习。静力拉伸 是指通过缓慢的拉伸将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拉长,拉到一定程度 时就静止不动,从而使其得到持续被拉长的刺激。主动拉伸是 指运动员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肌肉等软组织拉长;被动拉伸是指 依靠外力的作用,使运动员的肌肉等软组织拉长。在柔道训练 中,一般将这几种拉伸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主要发展腿部的 前、后、侧肌群的伸展性和骼、踝关节的灵活性。需经常采用 前、侧、后等不同方向的压、扳、控、踢等方式进行训练。
发展腿部柔韧素质的练习手段:
- 身体直立或坐下,膝部伸直,上体前屈靠腿,可向 前、侧方向拉伸。也可将一条腿放在横杆、肋木或类似的器械 上进行。
- 被动拉伸的扳腿,运动员仰卧上举一腿,膝部伸直, 由其同伴或教练抓其上举腿的踝部向练习者的胸前按压。运动 员背对墙或肋木,一腿站立,另一腿前上举,膝部伸直,由其 同伴或教练助力按压。
- 各种方式和方向的踢腿,可行进间踢,也可手扶支 撑物踢,可向前踢,也可向后、侧踢,由于多是爆发式地进行 踢腿,一般练习次数不要太多,可适当增加组数。
- 跪坐压脚面,两腿并拢,上体后仰,使臀部向后坐 压踝部,同时也使大腿前肌群得到拉伸。
在进行腿部柔韧训练的同时,也要适当发展肩、髓等部位 的柔韧性。应从少年儿童抓起,逐步增大动作幅度,动作要求 到位,若是外力帮助则要循序渐进地用力,一定要避免使肌纤 维拉伤。在练习间歇时,可安排一些肌肉放松的练习、放松摆
弋,腿或进行一些按摩等。柔韧练习一般安排在早操和课的准备部 分及结束部分。练习时要做好准备活动,注意练习时的气温, 气温低时准备活动时间要适当延长,也可预先对相应的肌肉进 行按摩。柔韧素质很容易消退,因此要坚持经常练习,巩固和 发展已取得的练习效果。
- 4. 5 灵敏素质训练
灵敏是指运动员在各种复杂条件下,迅速、协调、准确、 灵活地完成动作的能力。柔道要求运动员经常改变身体的位置 和方向,如横踢接后旋踢,或者连续横踢等复杂动作,都要求 运动员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良好的判断力、较快的反应速度和 根据比赛中的实际情况调整身体方向和位置的能力。
发展灵敏素质的练习手段:
- 在两人配合练习时,根据同伴的身体移动情况,进 行各种躲闪、突然进攻、迅速转体等练习。
- 各种变换方向追逐性的游戏(如贴人游戏等)。
- 根据教练员发出的不同手势迅速改变动作或向各个 方向移动脚步。
- 在迅速转体后完成反向动作。训练灵敏的方法应经 常变换,在训练中要多采用与专项要求相一致的练习手段,并 要结合各种手势来提高运动员的判断能力、灵活性、反应能力 和控制身体平衡的能力。一般将灵敏素质训练安排在训练课主 要部分的开始阶段,在运动员体力充沛的状态下进行,练习时 间不宜过长,身体疲劳时不宜进行灵敏素质的训练。柔道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
- 1柔道训练理论概述
柔道运动训练是指在教练员的指导和运动员的参与下,为 不断地提高和保持运动员的柔道运动技术水平而专门组织的教 育过程。教练员要根据柔道运动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遵循柔 道运动训练原则,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对运动员进行 身体素质、技战术、心理、智力和恢复等方面的训练。因此可 以说,柔道运动训练是教学的继续和深入。
- 1. 1训练任务
柔道运动训练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在身体素质、技战术、心 理等方面的训练,从而不断地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创造优异的 成绩,为国争光。其具体任务是:
- 增进健康,改善身体形态,提高身体机能,发展一 般和专项身体素质。
- 掌握和提高柔道运动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培养 战术意识,掌握各种战术手段和方法,并能在比赛中运用和 发挥。
- 改善运动员的心理品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 运动员为国争光的自觉性,培养其勇敢顽强、敢于拼搏、谦虚 重礼的个性特征。
- 掌握柔道比赛的组织、竞赛规则和裁判法,培养训
R练能力。
上述四条训练任务是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在柔道训练 中应全面贯彻执行。同时由于训练对象、阶段、时期的不同, 在训练中可以有所侧重。
- 1. 2训练原则
柔道运动的训练原则是柔道训练过程的客观规律的科学概 括与总结,是进行柔道运动训练必须遵循的准则。运动训练实 践证明,它对柔道训练工作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训练实 践的不断发展,训练原则也在不断地得到完善,现阶段我国柔 道运动训练一般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 1. 2. 1周期性原则
周期性原则是指整个训练过程循环往复周期性的进行,而 每一个周期都应在前一周期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 平,从而创造优异成绩。
周期性原则的主要依据是竞技状态形成的客观规律。而竞 技状态的形成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训练才能获得。竞技状态 的发展过程一般有三个阶段,即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和暂时消 失阶段。专家们则根据竞技状态形成的规律把一个竞赛周期划 分为三个周期,即准备期(逐渐形成竞技状态)、竞赛期(提 高和巩固竞技状态)和休整期(调整、恢复身体机能)。而每 个时期都有各自的主要任务、训练内容、训练手段、训练方法 等。贯彻周期性原则主要是根据全年重大比赛时间及柔道运动 的特点来安排周期,国内柔道训练一般安排两个周期,准备期 训练时间的长短应以能否保证柔道运动员出现竞技状态为准, 如果比赛机会较多,则可相应安排三个周期或更多的周期,总 之应保证在重大比赛时出现最佳的竞技状态。
- 1. 2. 2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指运动员从初期训练至出现优异运动成绩, 以保持高水平运动成绩,直至运动寿命终结的长期训练过程彦 中,都必须进行多年系统的不间断的训练。
运动员训练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通过持续 不断的训练才能逐步提高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有机体在身体形 态、生理、生化机能和最大限度地发展运动素质,使心理方面 产生一系列适应性的良好变化,从而获得最佳运动成绩。要根 据柔道运动员的自身特点有计划地逐步增加运动负荷,在训练 内容和训练手段的选择上,尽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坚持多 年、全年的不间断训练。要把课时与课时之间、月计划与月计 划之间、周期与周期之间有机地联系起来,使之在原有的基础 上不断提高。
- 1.2.3 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
柔道一般训练是指在柔道训练中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与手 段,增进运动员健康,提高运动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全面发 展运动素质。可分为一般身体素质训练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 一般训练是专项技战术训练的物质基础,能为运动员专项化创 造有利条件。良好的身体素质,能促使运动员更快更好地掌握 复杂、先进的专项技术,承受更大的运动负荷,有效地防止伤 病的发生。而专项训练则能保证发展柔道专项训练所需要的技 战术,发展专项所需要的机体机能和专项运动素质,运动训练 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专项运动技术水平,在柔道比赛中获得优异 成绩。因此,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的关系是紧密结合的。在柔 道训练中,只有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 果。一方面要打好一般训练的基础,另一方面又要使一般训练 尽量结合柔道专项训练特点来进行,即要在柔道训练中按照不 同水平和层次的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在训练过程的不同时期和 阶段,恰当地安排好两者的训练比重。
- 1.2.4区别对待原则
柔道运动员之间总是存在着性别、年龄、运动素质、技战 术、承担负荷的能力、个性心理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就要求在 训练中区别不同情况,分别对待,也就是贯彻区别对待原则, 即是指在训练过程中,要根据运动员的个人特点,有针对性地 确定训练任务,选择方法、手段和安排运动负荷。我国柔道运 动训练一般是以运动队的形式集体进行的,这就要求在制订训 练计划时既要有针对全队的,又要有针对个人的,不要不加区 别地采用统一的训练计划,尽量避免训练的“一刀切”,尤其 运动员水平越高,个人的训练计划越突出。当然这要建立在对 运动员的情况深入调查,全面了解全队和每个队员的基础上, 根据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安排一定程度上的不同训练。如训练个 人绝招技术时,有的队员擅长内股,有的队员擅长双手背负 投,在训练中就可以单独留出一些时间让队员练习他们个人擅 长的这些绝招技术。
5.2柔道运动员的技术训练
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柔道技术的训练目标要求不同:对 于普通学员而言,使他们学习并掌握完整的柔道技术,形成一 定的柔道运动技能,并且通过技术训练不断提高他们的身体机 能,学习和掌握柔道理论知识,增强自身的自信心;而柔道运 动员则要通过技术训练,不断提高技术运用水平,培养良好的 训练与比赛作风,为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行 柔道技术训练必须遵循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任何一个柔道动 作的掌握,都要经历由开始学习时粗略形成技术阶段,到改进 提高技术阶段,直至巩固运用技术阶段。柔道基本姿势和步法 的训练属于基础训练,在运动员刚开始训练时要对动作的规格
有明确的要求,身体的姿势,重心的高低,手臂的位置,步法27 V 的移动都要严格要求到位。这些基础训练质量的好坏,将直接 >
影响以后对其他技术的掌握。
- 2. 1掌握技术的基础训练
- 先练习平行站立姿势,然后练习右式站立、左式 站立。
- 练习高站立和低站立。
- 练习寝技姿势和从寝技姿势迅速站起来成站立姿势 或从寝技姿势迅速摆脱对方的控制。
- 练习抓握方式。介绍两手手指相交错的联合,并提 示应该注意避免的方面。
- 练习向前、后、左、右的移动。
- 站好站立姿势,进行前后左右的移动。
- 从站立姿势转成跪撑姿势,再从跪撑姿势转成站立 姿势。
- 练习上步、撤步、背步。
- 通过教练的手势迅速向各个方向移动、跪撑与站立 交替。
- 两人配对练习上步、撤步、背步。
由于柔道的动作很多,在柔道技术训练中,不可能将所有 3
13匕 的动作技术全都掌握,优秀的柔道运动员大都根据自己的实际 篇
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几种摔法,如身高占优势的运动员一 般选择内股、大外刈等;身高较矮的运动员则喜爱选择背负 投、小内刈等技术。
由于柔道规则的限制,并不是很多能够摔倒对手并能有效 得分的技术动作,双方运动员经过专业训练,一般的技术动作 对他们是不起作用的,因此柔道运动员要在全面掌握多种有效 并能得分的摔法之外,主要的技术练习还是要放在适合自己特
点的个别技术上,在训练中,反复练习这些个别的技术,将其 练就成为自己的“绝招”。
一般来说,在柔道比赛中,往往还是靠绝招来获取胜利。 因此,一名柔道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中,在掌握了基本的柔道 技术后,常练的还是自己的绝招技术。
由于柔道是两个人的直接接触对抗,即使自己的技术非常 好,也只是相对来说的,因为自己的进攻技术是否得分,还要 看对手是否能防守住自己的进攻技术。毕竟柔道比赛情况瞬息 万变,因此柔道运动员在学会了基本的柔道动作后,主要的技 术训练内容就是按照比赛的规则进行模拟训练,即平常所说的 实战。
- 2. 2 熟练技术的提高训练
学习并掌握基本的柔道动作,进一步熟练并成为有效的柔 道技术。练习步骤一般为:
- 个人学习单个动作并反复练习。如练习背负投动作, 拉手、上步、背步,同时转身、发力投出,运动员要按照技术 要领的要求一遍遍反复做,要设想对手就在前面。
- 对此动作有了基本的概念和多次重复后,则由两人配 对互相配合练习。此时一方要全力配合另一方,要求动作一定 要到位。一人可连续摔对手4 ~7次,然后由对手再摔自己 4~7次,这样摔8~12组,每两组之间可休息两分钟左右。在 休息中,两人可以互相指出对方的优缺点,以便下一组摔时进 行动作的改进,另外也可找其他的队友或教练在一边观看,并 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 若两人经过多次配合,并对此动作比较熟练后,则可 让一方配合另一方做动作时有一些抵抗,若使用动作的一方还 能将动作完成得很好,则可逐步让其同伴增加抵抗力,直至全 力抵抗,这种训练方法则称为条件实战。在这些练习中,教练
员一定要及时发现并指出运动员的不足之处,使运动员能够形 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在柔道练习中,条件实战是重要的训练手 段之一,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同伴配合,但不抵抗,并创造时机和姿势以便进攻 者完成技术。
- 同伴配合,但不抵抗,不创造时机和完成技术的便 利姿势,进攻者用自己的行动创造机会完成技术。
- 同伴配合,同时积极地防守,但不全力防守,进攻 者全力完成技术。
- 双方运动员进行实战,一方进攻,一方反攻,但都 不十分用力。
(5)
(6)
(7)
(8)
(9)
/q个主要的动作,再组合起来练习,如后倒背转移,就可先练习 后倒背,熟练后再练习完整的动作。又如自由式柔道运动员在 练习抱单腿转移时应先练习抱单腿动作,等动作熟练后再练习 抱单腿转移。
有些柔道动作幅度比较大,如过胸摔、夹颈背等,在练习 时,尤其是在复习动作不抵抗的情况下,可垫一块垫子,尽量 避免同伴被摔得过分难受。
5.3柔道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 3. 1心理训练概述
柔道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就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对柔道运动 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培养和完善柔道运动员完 成专项训练及竞赛任务所必须具备的各种心理素质和个性心理 品质,并学会调节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的有目的训练过程。
一般将心理训练分为长期心理训练和赛前心理训练两种 类型。
- 3. 1. 1长期心理训练
柔 长期心理训练又称一般心理训练,是指在整个长期运动训
道 练过程中所进行的心理训练。长期心理训练的作用,主要在于
技 促进运动员心理过程的不断完善,形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良好
巧 个性心理特征,提高运动员的自控能力,从而形成运动员参加
柔道训练和比赛的适宜心理状态,为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和战 术效果及获得最佳竞技状态和创造优异成绩,奠定良好心理 基础。
在长期心理训练中,要注意培养柔道运动员的良好心理动 机,能够坚持大运动量训练和正确对待胜负的适合柔道专项所 需要的心理品质。
由于柔道的直接接触对抗,竞争异常激烈,优秀的柔道运 彦 动员必须具备勇敢、顽强、果断、决不服输而夺取胜利的良好■ 意志品质,这些心理素质必须通过长期的心理训练才能获得。
在长期心理训练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 要把心理训练同柔道的身体训练、技战术训练及思 想教育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柔道训练中全面渗透着心理训练 的内容。如在实战训练中,被同伴用绞技绞住时,教练员要及 时教育被绞者一定要坚持抵抗,争取获得反攻机会,以此培养 运动员逆境中坚持抵抗,决不认输的顽强的意志品质。
- 使运动员自觉参与到心理训练中去,使他们认识到 要获得优异的成绩,只是靠平时的技战术、身体素质训练还是 不够的,心理训练也是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使运动员 深刻了解心理训练的目的、任务和作用,充分发挥运动员的自 觉积极性,教练员应熟悉运动员的个性特点,帮助运动员分析 自己的心理品质发展的特点,使其逐步学会进行自我剖析和自 我调节的方法。
- 对运动员提出的心理训练的任务和要求,要坚持长 期、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应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并且针 对每个运动员要做到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由于教练员的 态度往往会影响运动员的情绪变化,因此教练首先要学会控制 住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发脾气,遇事要沉着冷静,处理事情 果断、细致,使运动员潜移默化地受到良好的心理影响。
5.3. 1. 2赛前心理训练
赛前心理训练,一般在比赛前三周左右开始,针对既定的 比赛任务进行的短期心理训练。其目的在于使运动员能在较短 时间内学会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以便形成最佳的竞技状 态。在赛前心理训练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4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明确了比赛任务后,适时地激发运动员 '的比赛动机,使队员有参加比赛的强烈欲望。
- 提出运动员经过努力能达到的比赛目标,使运动员 对比赛充满信心。不要将目标定得太高,这样会造成运动员过 分紧张和行动失常。
- 教练员应尽可能地帮助运动员了解主要对手的情况, 这也要求教练员在比赛时,不但要看自己队员的比赛,还要观 察其他队运动员的比赛,否则在下次比赛前就不能很好地和自 己队员一起分析并共同制订比赛的战术。
- 3. 2 柔道中常用的,N理训练方法
- 3. 2. 1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是用接近比赛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战练习,以提高 运动员对比赛的适应能力的心理训练方法。模拟训练可预防运 动员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发生,提高心理稳定性和应变能力o 接近比赛的实际情况主要是适应比赛的环境,包括适应裁判、 对手、观众、场地、灯光、比赛时间等方面。
由于在平时训练中,对自己的训练条件比较熟悉,一旦参 加比赛,有许多因素都会给运动员造成心理影响,模拟训练的 目的就是在这些方面使运动员得以适应。方法有:
- 按比赛要求进行实战:平时训练除非被压成双肩, 一般都不记分,而模拟训练就要记分,使运动员增强比赛得分 的意识。
- 模拟裁判偏袒对手:裁判有意错判或反判,该给自 己得分的不给分,用以培养运动员不被激怒、不受影响的心理 素质。
- 模拟出现比赛场地的不适应:垫子或硬或软。
- 模拟比赛时间:平时训练一般在上下午,而比赛可 能还有晚上的安排,这又要有一个适应比赛时间和适应灯光强
弱的问题。
- 模拟赛前准备活动:在平时训练中,全队一般是集 体做准备活动,而在比赛时,大都是自己独立做准备活动,并 且马上就要在一起比赛的对手很有可能和自己在同一块垫子上 活动,对手可能会用语言刺激或在行动上给自己造成心理上的 不良影响,如对手故意在一旁大声说“跟我比赛的那个根本 就不行”,或是在自己面前显示出很有实力的样子等,以此使 运动员适应比赛环境,排除运动员参加比赛时可能产生的不良 心理反应。
- 3. 2. 2意志训练
柔道的意志训练主要是指勇敢、顽强、不服输等方面的培 养,使运动员在克服各种困难时能够表现出这些良好的意志品 质。训练方法主要有:
- 加强良好动机和态度的培养。要通过长期的系统的 正面思想教育,使运动员相信只有通过自己艰苦的训练,在训 练中承受大运动量,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这是运动员能 够培养适合专项的意志品质的原动力。另外要经常运用鼓励 法,如表扬本队意志坚强的运动员等。
- 与实力强或体重级别高一级的队员配对互摔。在实 战中,与实力强或高于自己体重级别的队员配对,自己虽然摔 不过他,但却要有信心与其角斗并决不服输,以此培养队员敢 拼敢斗,勇猛顽强,并一定能战胜对手的良好心理品质。
- 通过大运动量训练培养运动员适合专项的意志品质。 在平时的技术和各项身体素质的训练中,应严格要求运动员对 待每一次练习,如被对手压成桥时绝不认输。在训练课的主要 部分快结束时,运动员大都感觉非常疲劳,这时就是培养运动 员顽强意志品质的较好时机。
- 使运动员正确对待伤痛情况。由于柔道是两人直接
柔 道 技 巧
4 接触的激烈对抗,伤痛情况会经常发生,如手指、肩、肘、 膝、脚踝等关节被挫伤、撞伤和扭伤,肌肉韧带被拉伤,耳部 被夹挤等。教练员要针对运动员的受伤情况,一方面要安排其 及时治疗,另一方面要激发运动员克服伤痛的勇气和信心,安 排好伤后训练,上肢受伤,就练下肢;左臂不能动,就练右 臂,使运动员能够在这些训练中得到良好意志品质的锻炼。
(5)教练员要教会运动员学会自我培养意志的方法,使 运动员学会自我暗示、自我鼓励和调节情绪状态,以及主动克 服困难的方法。这样遇到困难时,运动员就会及时进行自我调 整,从而在训练和比赛中需要发挥意志品质时能够表现出来。
浏览1,97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