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太极拳经谱
太极两仪,天地阴阳,阖辟动静,柔之与刚。屈伸往来, 进退存亡,一开一合,有变有常。虚实兼到,忽见忽藏,健顺 参半,引进精详。或收或放,忽•弛忽张,错综变化,欲抑先 扬。必先有事,勿助勿忘,真积力久,质而弥光。
盈虚有象,出入无方,神以知来,智以藏往。宾主分明, 中道皇皇,经权互用,补短截长。神龙变化,储测汪洋?沿路 缠绵,静运无慌。肌肤骨节,处处开张,不先不后,迎送相 当。前后左右,上下四方,转接灵敏,绕急相将。高擎低取, 如愿相偿,不滞于迎,不涉于虚。至诚运动,擒纵由余,天机 活泼,浩气流行。佯输诈败,制胜权衡,顺来逆往,令彼莫 测。因时制宜,中藏妙诀,上行下打,断•不可偏。声东击西, 左右威宣,寒往暑来,谁识其端?千古一日,至理循环,上下 相随,不可空谈。循序渐进,仔细研究,人能受苦,终跻浑 然。
至疾至迅,缠绕回旋,离形得似,何非月圆。精练已极, 极小亦圈,日中则反,月满则亏。敌如诈诱,不可紧追,若界 限,势难转回。况一失势,虽悔何追?
我守我疆,不卑不亢,九折羊肠,不可稍让;如让他人, 人立我跌,急与争锋,能上莫下;多占一分,我据形胜,一夫 当关,万人失勇。沾连粘随,会神聚精,运我虚灵,弥加整 重。细腻熨帖,中权后劲,虚笼诈诱,只为一转;来脉得势, 转关何难?宜中有虚,人己相参;虚中有实,孰测机关?不遮 不架,不顶不延(迟也),不软不硬,不脱不沾,突如其来, 人莫知其所以然,只觉如风摧倒,跌翻绝妙,灵境难以言传。 试一形容:手中有权,宜轻则弩,斟酌无偏;宜重则重,如虎 下山。引视彼来,进由我去;重宜听真,去贵神速。一簸;其 势,一觇其隙,有隙可乘,不敢不入,失此机会,恐难再得! 一点灵境,为君指出。
至于身法,原无一定,无定有定,在人自用。横竖颠倒, 立坐卧挺,前俯后仰,奇正相生。回旋倚侧,攒跃皆中(皆 有中气放收,宰乎其中。)午变万化,难绘其形。气不离理, 一言可罄,开合虚实,即为拳经。用力日久,豁然贯通,日新 不已,自臻神圣。浑然无迹,妙手空空,若有鬼神,助我虚 灵,岂知我心,只守一敬。
十、太极拳缠丝劲论
太极拳,缠法也。缠法如螺丝形运于肌肤之上,平时运动 恒用此劲,故与人交手,自然此劲行乎肌肤之上,而不自知, 非久于其道不能也。其法有:进缠,退缠;左缠,右缠,上缠,下缠;里缠,外缠;顺缠,逆缠;大缠,小缠。.而要莫非 以中气行乎其间,即引即进,皆.阴阳互为其才艮之理也。或以为 软手;手软何能接物应事?若但以迹象视之,似乎不失于硬, 故以为软手。其周身规矩:顶劲上领,档劲下去(要撑圆, 要合住):两肩松下,两肘沉下,两手合住,胸向前合;目勿 旁视,以手在前者为的;顶不可倒塌,胸中沉心静气;两膝合住劲,腰劲下去;两足常用钩劲,须前后含住劲,外面之形, 秀若处女,不可带张狂气,一片幽闲之神,都是大雅风规。至于手中,其权衡皆本于心,物来顺应,自然合进退、缓急、轻重之宜。此太极之阴阳相反,无少偏倚,而为开合之妙用也。 其为道岂浅鲜哉!
十一、太极拳推原解
太极拳者,权也,所以权物而知其轻重者也。然其理实根 乎太极,而其用不遗乎两拳。且人之一身,浑身上下都是太 极,即浑身上下都是拳,不得以一拳目拳也。其枢在一心,心 主乎敬,又主平静;能敬而静,自葆虚灵;天君有宰,百骸听 命。动则生阳,静则生阴,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清气上升, 浊气下降,百会、中极,一体管键。初学用功,先求伏应,来 脉转关,一气相生,手眼为活,不可妄动。其为气也,至大至 刚,直养无害,充塞天地,配义与道,端由集义,浑濒流行, 自然一气。轻如杨花,坚如金石,虎威比猛,鹰扬比疾。行同 乎水流,止伴乎山立。进为人所不及知,退亦人所莫名速。理 精法密,条理缕析。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大无 外,其小无内。中和元气,随意所之,意之所向,全神贯注。 变化犹龙,人莫能测,运用在心,此是真诀。
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内以修身,外以制敌。临时制宜, 只因素裕。不即不离,不沾不脱,接骨斗笋,细心揣摩,真积力久,升堂入室。
十二、太极拳总论
纯阴无阳是软手,纯阳无阴是硬手,一阴九阳根头棍,二阴八阳是散手, 三阴七阳犹觉硬,四阴六阳显好手,惟有五阴并五阳,阴阳无偏称妙手。 妙手一看一太极,空空迎化归乌有。
十三、用武要言
要诀云:捶自心出。拳随意发,总要知己知彼,随机应 变。心气一发,四肢皆动,足起有地,动转有位,或粘而游, 或连而随,或腾而闪,或折而空,或挤而捺。
拳打五尺以内,三尺以外,远不发肘,近不发手,无论前 后左右,一步一捶,遇敌以得人为准,以不见形为妙。
拳术如战术,击其无备,袭其不意,乘击而袭,乘袭而 击,虚而实之,实而虚之,避实击虚,取本求末。出遇众围, 如生龙活虎之状,逢击单敌,以巨炮直轰之势。
上中下一气把定,身手足规矩绳束,手不向空起,亦不向 空落,精敏神巧全在活。古人云:能去,能就,能刚,能柔, 能进,能退,不动.如山岳,难知如阴阳,无穷如天地"充实如 太仓,浩渺如四海,炫耀如三光,察来势之机会,
揣敌人之短长,静以待动,动以处静,然后可言拳术也。
要诀云:借法容易,上法难,还是上法最为先。
战斗篇云:击手勇猛,不当击梢,迎面取中堂,抢上抢下 势如虎,类似鹰鹤下鸡场;翻江拨海不需忙,单凤朝阳最为 强;云背日月天交地,武艺相争见短长。
要诀云:发步进入须进身,身手齐到是为真,法中有诀从 何取,解开其理妙如神。 ~
古有闪进打顾之法:何为闪,何为进,进即闪,闪即进,
不必远求。何为打,何为顾,顾即打,打即顾,发手便是。
古人云:
心如火药,手如弹,灵机一动,鸟难逃。
身似弓弦,手似箭,弦响鸟落显奇神。
起手如闪电,电闪不及合眸。袭敌如迅雷,雷发不及掩 耳。
左过右来,右过左来;手从心内发,落向前落。
力从足上起,足起犹火作。上左须进右,上右须进左,发 步时足根先着地,十指要爬地,步要稳当,身要庄重,去时撒 手,著人成拳,
上下气要均停,出入以身为主宰;不贪,不歉,不即,不 离。
拳由心发,以身催手,一肢动百骸皆随;一屈,统身皆 屈;一伸,统身皆伸;伸要伸得尽,屈要屈得紧。如卷炮卷得 紧,崩得有力。
战斗篇云:不拘提打,按打、击打、冲打、膊打、肘打胯 打、腿打、头打、手打、高打、低打、顺打、横打、进步打、 退步打、截气打、借气打及上下百般打法,总要一气相贯。出 身先占巧地,是为战斗要诀。
骨节要对,不对则无力,手把要灵,不灵则生变。发手要 快,不快则迟误。
打手要狠,不狠则不济。脚手要活,不活则担险。
存心要精,不精则受愚。发身:要鹰扬猛勇,泼皮胆大, 机智连环。
勿畏惧迟疑;如关临白马,赵临长板,神威凛凛,波开浪 裂,静如山岳,动如雷发。
要诀云:人之来势,务要审察,足踢头前,拳打膊乍,侧 身进步,伏身起发。
足来提膝,拳来肘发,顺来横击,横来棒压,左来右接, 右来左迎,远便上手,近便用肘,远便足踢,近便加膝。
拳打上风,审顾地形,手要急,足要轻,察势如,猫行。
心要正,目要清,身手齐到始成功。
手到身不到,’击敌不得妙。手到身亦到,破敌如摧草。
战斗篇云:善击者,先看步位,后下手势。
上打咽喉,下打阴,左右两肋并中心。前打一丈不为远, 近打只在一寸间。
要诀云:操演时面前如有人,对敌时有人如无人。
面前手来不见手,胸前肘来不见肘。手起足要落,足落手 要起。
心要占先,意要胜人,身要攻入,步要过人,头须仰起, 胸须现起,腰须坚起,丹田须运起,自顶至足,一气相贯。
战斗篇云:胆战心寒者,必不能取胜。不能察形势者,必 不能防人。
先动为师,后动为弟,能教一思进,莫教一思退。
胆愈大而心愈小,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而已。
一而运乎二气,行乎三节,现乎四梢,统乎五行。
时时操演,朝朝运化,始而勉强,久而自然。
拳术之道学,终于此而已矣。
【按语:此论原为形意拳谱,经陈鑫以太极拳理法加以修 订约十之二、三。定名为《三三拳谱》。
1935年,陈照丕编著《陈氏太极拳汇宗》,收入此论,但 标为陈长兴所著。又对陈玉廷《拳经总歌》及长拳一百八势 谱,俱标为陈长兴所著,谬矣。
按,炮捶练至刚快发劲阶段,近似形意拳、心意拳,其理 法亦颇多相通处,故为编入,供练习炮捶者参考。1981年8 月顾留馨记】
十四、太极拳十大要论
- 三节
夫气本诸身,而身节部甚繁,若逐节论之,则有远乎拳术 ;之宗旨,惟分为三节而论,可谓得其截法:三节上、中、下, >或根、中、梢也。以一身言之;头为上节,胸为中节,腿为下 '节。以头面言之,额为上节,鼻为中节,口为下节以中身言 '之,胸为上节,腹为中节,丹田为下节。以腿言之,膀为恨 ,节,膝为中节,足为梢节。以臂言之,膊为根节,肘为中节, 手为梢节。以手言之,腕为根节,掌为中节,指为梢节。观于 此,而足不必论矣。然则自顶至足,莫不各有三节也,要之, 既莫非三节之所,即莫非著意之处,盖上节不明,无依无宗, 中节不明,满腔是空,下节不明,颠覆必生。由此观之,身三 节部,岂可忽也?至于气之发动,要从梢节起,中节随,根节 催之而已。此固分而言之;若合而言之,则上自头顶,下至足 底,四肢百骸,总为一节,夫何为三节之有哉!又何三节中之 各有三节云乎哉!
- 理
夫物,散必有统,分必有合,天地间四面八方,纷纷者各 有所属,千头万绪,攘攘者自有其源。盖一本可散为万殊,而 万殊咸归于一本,拳术之学,亦不外此公例。夫太极拳者,千 变万化,无往非劲,势虽不侔,而劲归于一,夫所谓一者,自 顶至足,内有脏俯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连而为一 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 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 连,前后相需,所谓一以贯之者,其斯之谓欤!而要非勉强以 致之,袭焉而为之也。当时而动,如龙如虎,出乎而尔,急加 卜电闪。当时而静,寂然湛然,居其所而稳如山岳。且静无不静,表里上下全无参差牵挂之意,动无不动,前后左右均无游 疑抽扯之形,洵乎若水之就下,沛然莫能御之也。若火机之内 攻,发之而不及掩耳。不假思索,不烦拟议,诚不期然而已 然。盖劲以积日而有益,工以久练而后成,观圣门一贯之学, 必俟多闻强识,格物致知,力能有功,是知事无难易,功惟自 进,不可踱等,不可急就,按步就绪,循次渐进,夫而后百骸 筋节,自相贯通,上下表里,不难联络,庶乎散者统之,分者 合之,四肢百骸总归于一气矣。
- 气
天地间未有一往而不返者,亦未常有直而无曲者矣;盖物 有对待,势有回还,古今不易之理也。常有世之论捶者,而兼 论气者矣。夫主于一,何分为二?所谓二者,即呼吸也,呼吸 即阴阳也。捶不能无动静,气不能无呼吸。呼则为阳,吸则为 阴,上升为阳,下降为阴,阳气上升而为阳,阳气下行而为 阴,阴气上升即为阳,阴气下行仍为阴,此阴阳之所以分也。 何谓清浊?升而上者为清,降而下者为浊,清者为阳,浊者为 阴,然分而言之为阴阳,浑而言之统为气。
气不能无阴阳,即所谓人不能无动静,鼻不能无呼吸,口 不能无出入,而所以为对待迥还之理也。然则气分为二,而贯 于一,有志于是途者,甚勿以是为拘拘焉耳。
- 四梢
试于论身之外,而进论四梢。夫四梢者,身之余褚也;言 身者初不及此,言气者亦所罕闻,然捶以由内而发外,气本诸 身而发梢,气之为用,不本诸身,则虚而不实;不行于梢,则 实而仍虚?梢亦可弗讲乎!若手指足特论身之梢耳!而未及梢 之梢也。四梢惟何?发其一也,夫发之所系,不列于五行,无 关于四体,是无足论矣,然发为血之梢,血为气之海,纵不本 诸发而论气,要不可虽乎血以生气;不虽乎血,即不得不兼乎 :发,发欲冲冠,血梢足矣。抑舌为肉之梢,而肉为气之仁,气 :不能行诸肉之梢,即气无以充其气之量,故必舌欲催齿,而肉 :梢足矣。至于骨梢者,齿也,筋梢者,指甲也,气生于骨而联 1 于筋,不及乎齿,即不及乎骨之梢,不及乎指甲,即不及乎筋 之梢,而欲足尔者,要非齿欲斯筋,甲欲透骨不能也。果能如 此,则四梢足矣。四梢足,而气自足矣,岂复有虚而不宜,实而仍虚之弊乎!
- 五脏
夫捶以言势,势以言气,人得五脏以成形,即由五脏而生 气,五脏实为性命之源,生气之本,而名为心,肝、脾、肺、 肾也。心属火,而有炎上之象。肝属木,而有曲直之形。脾属 ±,而有敦厚之势,肺属金,而有从革之能。肾属水,而有润 下之功。此及五脏之义而犹准之于气,皆有所配合焉。凡世之 讲拳术者,要不能离乎斯也。其在于内胸廊为肺经之位,而肺 为五脏之华;盖故肺经动,而诸脏不能不动也。两乳之中为 心,而肺抱护之。肺之下膈之上,心经之位也。心为君,心火 动,而相火无不奉命焉;而两乳之下,右为肝,左为脾,背之 十四骨节为肾,至于腰为两背之本位,而为先天之第一,又为 诸脏之根源;故肾足,则金木,水,火,土,无不各显生机 焉。此论五脏之部位也。
然五脏之存乎内者,各有定位,而见于身者,亦有专属, 但地位甚多,难以尽述,大约身之所系,中者属心,窝者属 肺,骨之露处属肾,筋之联处属肝,肉之厚处属碑,想其意, 心如猛,肝如箭,脾之力大甚无穷,肺经之位最灵变,肾气之 动快如风,是在当局者自为体验,而非笔墨所能尽罄者也。
- 身法
夫发手击敌,全赖身法之助,身法为何?
纵,横,高,低,进,退,反,侧而已。
纵,则放其势,一往而不返。
横,则理其力,开拓而莫阻。
高,则扬其身,而身有增长之意。
低,则抑其身,而身有攒促之形。
当进则进,弹其力而勇往直前。
当退则退,速其气而回转扶势。
至于反身顾后,后即前也。
侧顾左右,左右恶敢当我哉。
而要非拘拘焉而为之也。

察夫人之强弱,运乎己之机关,有忽纵而忽横,纵横因势 而变迁,不可一概而推。有忽高而忽底,高底随时以转移,岂 可执一而论。时而宜进不可退,退以馁其气。时而宜退,即以 退,退以鼓其进。是进固进也,即退亦实以助其进。若反身顾 后。而后不觉其为后。侧顾左右,而左右不觉其为左右。总 之:现在眼,变化在心,而握其要者,则本诸身。身而前,则 四体不命而行矣。身而怯,则百骸莫不冥然而处矣。身法顾可置而不论乎。
- 六进
既知三合,犹有六进。夫六进者何也?头为六阳之首,而 为周身之主,五官百骸莫不体此为向背,头不可不进也。手为 先锋,根基在膊,膊不进,则手却不前矣;是膊亦不可不进 也。气聚于腕,机关在腰,腰不进则气馁,而不实矣;此所以 腰贵于进者也。意贯周身,运动在步,步不进而意则索然无能 为矣;此所以必取其进也。以及上左必进右。上右必进左。共 为六进,此六进者,孰非着力之地欺!要之:未及其进,合周 身毫无关动之意,一言其进,统全体全无抽扯之形,六进之道 如是而已。
- 步法
今夫四肢百骸主于动,而实运以步;步者乃一身之根基, 运动之枢纽也。
以故应战,对战,本诸身。而所以为身之砥柱者,莫非 步。随机应变在于手。
而所以为手之转移者,又在于步。进退反侧,非步何以作 鼓动之机,抑扬伸缩,非步何以示变化之妙。即谓观察在眼, ,变化在心,而转弯抹角,千变万化,不至穷迫者,何莫非步之 '司命,而要非勉强可致之也。动做出于无心,鼓舞出于不觉, 身欲动而步以为之周旋,手将动而步亦早为之催迫,不期然而 已然,莫之驱而若驱,所谓上欲动而下自随之,其斯之谓欤! 且步分前后,有定位者,步也。无定位者,亦步也。如前步 进,而后步亦随之,前后自有定位也。若前步作后步,后步作 前步,更以前步作后步之前步,后步作前步之后步,前后亦自 有定位矣。总之:捶以论势而握要者步也。活与不活,在于 步,灵与不灵亦在于步。步之为用大矣哉!
- 三合
五脏既明,再论三合,夫所谓三合者,心与意合,气与力 合,筋与骨合,内三合也。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膀合, 外三合也。若以左手与右足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左肩与右 膀相合,右肩与左亦然。以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与步合, 孰非外合。心与目合,肝与筋合,脾与肉合,肺与身合,肾与 骨合,执非内合。然此特从变而言之也。总之。一动而无不 动,一合而无不合,五脏百骸悉在其中矣。
- 刚柔
夫拳术之为用,气与势而已矣。然而气有强弱,势分刚 柔,气强者取乎势之刚,气弱者取乎势之柔,刚者以千钧之力 而扼百钧,柔者以百钧之力而破千钧,尚力尚巧,刚柔之所以 分也。然刚柔既分,而发用亦自有别,四肢发动,气行谙外,而内持静重,刚势也。气屯于内,而外现轻和,柔势也。用刚 不可无柔,无柔则还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催逼不捷, 刚柔相济,则粘,游,连,随,腾,闪,折,空,挤,捺。无 不得其自然矣。刚柔不可偏用,用武岂可忽耶。
第二部跆奉道
第一章跆拳道——跆拳道历史
跆拳道起源于朝鲜,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什么是跆拳道 呢?跆,其意为脚踢,摔撞;拳,是力量的象征,表示以拳头 击打,以武斗智斗勇;道,指道义,’是一种艺术方法,这是跆 拳道追求的最高境界。跆拳道是一项运用手脚技术进行搏击的 方法。它重技术,轻力量,是一门充分展现腿技的精美艺术。
1955年4月11日,由韩国各界著名人士组成的名称制定 委员会,包括崔泓熙少将(韩国第三军管区司令员),李享根 陆军大将(国军联合参谋总长),国会副议长,国会议员,著 名企业家,著名武馆馆林等提出了各自的名称。通过无记名的 投票,一致通过了崔泓熙将军提出的“跆拳”二字。由此, 产生了跆拳道。从此,结束了唐手、空手及各种朝鲜古典武道 等名称混杂的局面,朝鲜的武道开创了新天地,跆拳道开始了 它的历史创造。
跆拳道与其他武术不同,是因为它科学、逻辑地将许多攻- 防的基本动作顺畅地组织起来,按照历史、哲学的理念完成了 24个基本特尔(PATTERN)。而且,跆拳道的名称充分体现 了赤脚空拳的力量和精神的道德修养。它是一个年轻而现代化 的武道。如果把任何防卫和攻击的动作都称作跆拳道的话,这 个世界将会存在无数个跆拳道
。1959年3月,朝鲜民族的武道跆拳道第一次走出国门,
向国外介绍了跆拳道。跆拳道创始人崔泓熙将军率领韩国军队 中最优秀的19名成员,以国军跆拳道代表团访问了越南和台 湾。
那年崔泓熙将军也是有生以来最有意义的一年。崔将军小 时候,在跟随朝鲜著名书法家学习书法同时,熟悉了朝鲜的古 典武道。青年时代留学日本,在完成学业同时,还学炼了空手 道,并获得了二段。1945年8月15日随着朝鲜解放,崔将军 在汉城与其他人组织和创建了韩国军队。同时他开始了新的武 道研究,即今日的跆拳道。经过他的潜心研究和不断地实践, 尤其是在韩国军队中的教授和普及,使他有机会反复实践。在 跆拳道命名之前,基本上完成了今日的跆拳道。
1959年9月3日他成立了大韩跆拳道协会,并担任会长。
1960年,崔将军在美国导弹学校学习期间也热心传授跆 拳道,并劝他的弟子JHOON RHEE在美国教授跆拳道。由此 JHOON RHEE被公认为在美国大陆传播跆拳道的第一人。第 二年身为韩国第六军军团长的崔将军不仅在韩国师团内,而且 在管辖内的美军第七师团内掀起了跆拳道的热潮。同年朴正熙 将军等少壮派发动了军事政变。
1962年崔将军被任命为第一任驻马来西亚的大使。在这 期间,崔泓熙大使往来于东南亚各国传播了跆拳道。他所作的 努力,为日后在这些国家成立跆拳道协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63年马来西亚首相邀请了韩国跆拳道代表团,并在马来西 亚国庆节表演了跆拳道。
1964年末,崔将军任满大使职务归国。由于韩国国内长 期动乱,包括I960年4月19日的民主革命运动以及1961年5 月16日的军事政变。唐手道、空手道及各种朝鲜武道的领头 人各自组织了大韩跆手道协会,跆拳道几乎名存实亡。崔泓熙 将军为此力挽狂澜,与各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965年通过崔将军不懈努力,大韩跆拳道协会终于恢复 了名义。崔将军就任了大韩跆拳道协会会长。随后升为二星将 军的崔泓熙率领韩国政府的跆拳道代表团,访问了德国、埃 及、意大利、土耳其、新加坡和马来自亚。他们的精彩演技为 各国成立跆拳道协会打下了基础。
1966年,国际跆拳道联盟协会在汉城成立,由韩国、越 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德国、美国、土耳其、意大利和埃及 等九个国家组成。这是韩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际性机构。崔泓 熙将军被选为总裁,跆拳道由此正式进入了国际社会。1967 年越南政府授予了崔泓熙总裁国家一级勋章。同年香港成立了 跆拳道协会。
1968年崔总裁率领政府代表团参加了在巴黎召开的国际 军人体育大会。在学术会议中他作了跆拳道的学术报告,之后 代表团成员作了跆拳道的表演,得到了 32个国家代表的热烈 欢迎。
1971年,在马来西亚举办了第二届亚洲跆拳道锦标赛。 同年韩国政府派遣了两名跆拳道教练,到伊朗教授跆拳道。 1972年国际跆拳道联盟的总部移到了加拿大的多伦多市。 1973年5月28日韩国在汉城成立了世界跆拳道联盟,金云龙 任总裁。1974年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举办了第一届国际跆拳 道锦标赛。同年崔总裁率领国际跆拳道联盟的高段所有者10 名访问了多米尼加,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等国,在这些国家表 演和教授了跆拳道。
1978年在美国举办了第二届国际跆拳道锦标赛。由27个 国家代表团参加。
1979年成立了统一欧洲跆拳道联盟。
1980年崔总裁率领15名国际跆拳道联盟代表团成功地访 问了朝鲜。同年在英国举办了 18个国家参加的第一届统一欧洲跆拳道锦标赛。1980年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世界跆拳道联盟。
1981年成立了南太平洋跆拳道联盟和澳大利亚跆拳道协 会。同年在澳大利亚举办了第一届南太平洋地区跆拳道锦标 赛。6月,崔总裁率代表团在日本成功地展示了跆拳道的威 力。8月,在阿根廷举办了第三届国际跆拳道锦标赛。
1985年崔泓熙总裁出版了用一生心血研究的著作,跆拳 道百科大辞典。同年国际跆拳道联盟的总部移到了奥地利的首 都维也纳,为了在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各国普及跆拳道打 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6年崔总裁率领30名国际跆拳道联盟代表团成功地访 问了中国。访问期间,24名朝鲜选手在几个城市进行了精彩 的表演,获得了巨大的反响。这是跆拳道第一次在中国内地进 行的表演,也是国际跆拳道联盟为中国人学习跆拳道表达的热 切希望。
1987年韩国政府阻挠和破坏国际跆拳道联盟的活动达到 了疯狂程度。崔总裁和各国协会成员顶着压力和困难,成功地 在希腊举办了第五届国际跆拳道锦标赛。1988年跆拳道在汉 城奥运会亮相。
至今,跆拳道已成为比较普及的武道。国际跆拳道联盟作 为不依赖任何政府的独立的民间组织,在崔泓熙总裁和世界各 国的广大跆拳道爱好者的不断地努力下,它已发展成具有140 多个会员国的国际组织。尽管韩国军事独裁政府为了抵抗国际 跆拳道联盟的发展,1973年成立了世界跆拳道联盟,并用外 交手段不断施压和破坏国际跆拳道联盟的发展。自从1980年 崔总裁率领国际跆拳道联盟代表团访问朝鲜之后,韩国政府硬 说国际跆拳道联盟是朝鲜的体育机构,并以反共的借口诬蔑和打击国际跆拳道联盟。但是,这种压力不但没有击垮国际跆拳道联盟,反而为国际跆拳道联盟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
浏览38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