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摔跤概述
摔跤在我国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据文字记载,早在四千 年前的原始社会就有了摔跤活动。当时,人们为了求得生存, 在与自然界进行斗争中以及在部落之间的冲突中,利用自己的 力量、技巧取得食物和自卫行为,从而产生了古代的摔跤。
周朝初年,摔跤作为练兵的一项军事科目出现。据《礼 记•月令》中记载:“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 角力。”由于当时兵器差,射箭、驾车、角力都是军队操练的 主要科目。
据南朝人所编著的《述异记》中记载:“奏汉间说,蚩尤 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今 翼州有乐名蚩尤戏,其两两三三,头戴牛角以相抵,汉造角抵 戏,盖其遗制也。”这种“蚩尤戏”•就是我国古代摔跤的雏 形。由此说来,我国古代摔跤始于黄帝时代。
春秋战国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列强 对峙,互相攻伐,战争频繁,作为军事训练的摔较活动也得到 了广泛的开展。《公羊传》中记载,宋闵公手下有一员大将叫 长万,是当时闻名于世的大力士,由于宋闵公揭露长万曾被鲁 师所俘,故“万怒,搏闵公,绝其阪。”结果宋闵公被长万摔 死。
秦汉时期,摔跤不仅作为重要的一种军事训练手段,也是节日和宫廷内表演项目。1975年在湖北江陵县凤凰山一座秦 墓中,出土的木菌曾有古代摔跤的画面。这是迄今发现的年代 最早的有关古代摔跤的史料。图案上有三名男子,他们在进行 摔跤比赛,气氛紧张而热烈。左边立者为裁判。上边悬挂的帷 幕,表示在舞台上进行比赛。一按画面的排场看,似在宫廷内 举行的。由此可见,秦统一六国后,把摔跤列为宫廷的一种娱 乐项目,并在民间也有一定的开展。从秦末到汉景帝的半个世 纪中,摔跤活动曾处于低潮阶段。
汉武帝时,摔跤活动又盛行起来。据《汉书•武帝记》 中记载,规模最大的有两次,一次是元封“三年春,作角抵 戏,三百里皆来观”;一次是元封六年“夏,京师民观角抵戏 于上林平乐馆。”陕西省长安客省庄汉墓出土的铜牌上也刻有 摔跤图,画面上是两位农民打扮的男子在树阴下对摔。河南省 密县打虎亭2号东汉墓中的一幅壁画,描写了当时摔跤表演的 一个场面。由此图说明,汉代摔跤活动已较普遍地开展,田间 地头也成了摔跤的场所。由于汉代重视摔跤活动,摔跤的技术 有了较大的发展。同时,摔胶比赛胜负有裁判员来判决。山东 省临沂地区金雀山汉墓中出土的绢画上有一对健壮的摔跤手, 挽袖对视,准备决一雌雄,并有一名裁判员在旁拱手而言,以判胜负。
三国鼎足之后,曹操曾大力提倡摔跤活动,不仅把摔跤作 为训练士兵的手段外,还列入百戏之内。在河南省南阳市出土 的大块汉砖上刻有角抵戏。
唐朝历经贞观、开元之治,国富民强,太宗皇帝李世民以 隋亡为戒,选贤任能、虚心纳谏,社会经济很快得到发展,而 讲武、习武的风气不懈,故摔跤活动在唐代的历史上蜚噪一时,就连帝王也要上场助威,鼓励士气。据史料记载,唐朝时,每逢元宵节和七月十五的中无节均举行摔跤比赛,帝王们不仅爱看,而且有的还是摔跤能手。唐朝末年,朝廷还建立了官办的相扑棚,收罗和训练摔跤能手,入选者称为相扑人,每 当朝会、宴聚、祭祀之时,相扑人专门进行摔跤表演。秦汉以来,摔跤的主要技术是较力量,并可以拳打脚踢,用擒拿方法扭断手臂、腿脚,直至把对方摔死。
明朝万历年间出版的《万法宝全》一书中,就有古代摔 跤图样。当时把摔跤列为六御之内,作为军队作战训练的重要 手段。据《明史•江彬传》中记载,御史乔白岩和应天府丞 冠天叙还很注重选材和采用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在战术上注意 到以矮制长,这些无疑是对摔胶在选材、训练以及战术运用上 的一大贡献。公元1638年,明朝官员陈元斌,为了复兴明朝 的天下,东渡日本,求援兵于德川幕府,结果求援未遂,留居 日本,这样陈元斌就把中国武术和摔跤传到了日本,后经日本 改革和发展,成为日本现在的相扑和柔道。
清朝用武力起家,入主中原,一直保持着尚武崇战的风 气,加之清朝历代皇帝大力提倡摔跤运动,因而“布库”之 戏得以广泛传播。
总之,摔胶运动由于清代皇帝大力提倡,满族、蒙族和汉 族跤手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使摔跤革术不断提高、不断完 善,最终发展成近代中国式摔胶,所以说,中国式摔跤是我国 各族跤手共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
第二章摔跤基本知识
第一节摔跤基本功
任何一项竞技体育运动都有一套与其项目特点相适应的基 本功与练习方法,摔跤运动也不例外。摔跤的基本功不仅是熟 练地掌握和提高摔跤技术的重要环节,而且是有效地发展专项 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摔跤的技术是千变万化的,只有全面地 掌握摔跤的基本功,练习基本功,才能为掌握摔跤技术打下良 好的基础。
第二节摔跤规则
犯规处罚:运动员在比赛中,无论是技术犯规,还是侵人 犯规,都应根据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劝告、警告、取消该场 比赛或全部比赛资格的处罚。
一、裁判与规则
中国式摔跤根据使用动作的质量和倒地的情况得分标准有 4种,即1分、2分、3分和互不得分。
3 分:
将对方摔成两脚同时离地,有一腾空的过程,并使其躯干 或头着地,而自己仍保持站立姿势。如被摔倒的运动员倒地后 不松手,把对方拉倒,仍可判胜者得3分。
2 分:
将对方摔成两脚同时离地,有一腾空过程,使之躯 干或头着地,自己虽然站立,但用手撑在对方身体上。
将对方摔倒使之躯先着地,但无腾空过程,自己保 持站立。
使用跪腿摔将对方摔倒,并使其躯干着地,自己上 体仍保持平衡,即对方倒地后,自己手不扶地,上体未趴在对 方身上。
1 分:
双方同时倒地,躯干在上者。
一方受到警告,判对方得1分。
将对方摔成手、肘、膝着地。
将对方摔倒,自己也随着倒地。
使用跪腿摔,使其倒地,自己失去平衡。互不得分, 双方倒地后,分不出先后和上下,则判互不得分。
二、进攻有效和无效
在比赛区内使用动作将对方摔倒在保护区,判进攻有 效。
在使用动作的过程中,进攻者在比赛区,对方在保护 区被摔倒,仍判进攻有效。
3.在比赛区内将对方摔倒在地后,自己踏人或跌入保护 区,则进攻有效;对方倒地与进攻者踏入保护区同时发生,仍 判进攻有效;在对方倒地之前,进攻者踏入保护区,则判进攻
裁判员发出“停”的口令后,再进攻无效。
踩脚、抓裤子使用动作将对方摔到,判进攻无效。
将对方摔倒和哨声锣声同时发生,则判进攻有效;如 在倒地之前,鸣哨或鸣锣,则判进攻无效。
三、犯规及处罚
当运动员使用规则上不允许的犯规动作时,裁判员应根据 犯规的程度,给予处罚。犯规在规则规定中,分侵入犯规和技 术犯规两种。
侵人犯规:
使用反关节动作有意伤害对方者。
以手、肘、膝、头撞击对方或抓对方的生殖器者。
用脚尖踢对方或用脚蹬端对方者。
用脚踢、弹对方小腿中部以上者。
按压对方眉口之间的面部、咽喉或抓对方头发者。
两手抱握对方头、颈者。
将对方摔倒后,故意压砸对方者。
将对方扛起后,对方已失去控制能力时,使其头朝 下垂直掉下去,有意伤害对方者。
技术犯规:
场上裁判员发出“开始”的口令前或发出“停”的 口令后,进攻对方者。
比赛进行中,教练员或助手干扰比赛或到场地内指 导运动员
比赛进行中,自行停止比赛者。
比赛进行中,由于处于不利情况而要求暂停者。
抓对方裤子者。
犯规处罚:
运动员在比赛中,无论是技术犯规,还是侵入犯规,都应 根据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劝告、警告、取消比赛资格的处 罚。
比赛进行中,运动员或教练员指责裁判员,则根据 情节轻重给予该运动员劝告、警告、取消该场或全部比赛资格 的处罚。
运动员在比赛中,一方犯规,如果对犯规运动员有 利时,应立即停止比赛,酌情处理;如果对犯规运动员不利, 则不停止比赛,等动作结束后,再中止比赛,如果犯规运动员 把对方摔倒则不得分,如果犯规运动员被对方摔倒,应判对方 得分。并根据犯规情节,酌情处理。
第三章少数民族的摔跤
在我国广阔的疆域里,自古就居住着许多生活习俗不同的 少数民族。由于这些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差异,生活习惯的不 同。所以,各少数民族的摔跤风采各异,摔法不一,并各自具 备较完整的规则和奖励办法。
云南省流行的摔跤是云南省各少数民族喜爱的民间体育活 动。他们利用农闲、节假日进行摔较比赛,特别是每年农历六 月二十四日“火把节”时,摔跤活动达到高潮。电影《阿诗 玛》中有句歌词是“谁要是摔跤摔得赢,绣朵山茶花献给 他”,可见摔跤能手在当地还是姑娘们倾心爱慕的对象。
云南各族人民非常喜爱摔跤运动,传说很阜以前,有两个 勤劳勇敢的彝族兄弟,整日放牧牛羊。一天,兄弟俩看到两只 羊打闹,不分胜负,很有意思,于是就模仿羊的动作,互相摔 起来,并规定以双肩或单肩着地为失败。这样日复一日,年复 一年,摔跤活动就流传开了,流传至今。
现在每次摔跤比赛前,不论是运动员、裁判员还是观众; 都弹奏民族乐器,唱起民族歌曲,跳起民族舞蹈,欢聚在摔跤 场上。裁判员首先进入摔跤场内,号召愿意参加比赛的运动员 入场,运动员入场后在裁判员的指导下,诙谐地绕场一周,对 手入场比赛。对手入场后,双方拥抱,然后双手高举,轻轻下 落,表示在比赛中要高高抱起对方,往下摔时则轻轻放下,以示友谊。
比赛时运动员袒胸露背,穿短裤,腰上系一根带子,全身可以握抱,可以抓腰带,不许抓短裤。把对方摔倒后,可以继 续翻滚,直至使对方单肩或双肩着地才算胜一跤。每场比赛采取三跤两胜制。裁判员在地上滚动一次,表示某方胜一跤。比 赛不受时间限制,胜者留在场内继续比赛,直至败给对方才退出场外,延至最后没人出场比赛时,则由举办单位派一人出 场,与优胜者比赛。云南流行的摔跤类似自由式摔跤,所以, 云南省自由式摔跤在我国跤坛有一定的优势。
第四部搴击
第一章拳击概述
拳击是戴(拳击)手套进行格斗的一种运动项目。它既 是一项业余的,也是一项职业的运动项目。比赛的目标要比对 方获得更多的分以战胜对方或者将对方打倒而结束比赛。与此同时比赛者要力图避开对方的打击。
拳击运动起源于埃及。公元前4世纪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已有拳击护具“皮绷带”的叙述。大约公元前17世纪, 经地中海的克里特岛传播到古希腊。公元前688年被列为第 23届古代奥运会比赛项目。公元1世纪,拳击在罗马帝国十 分盛行。现代拳击始于英国。中世纪英国伦敦盛行有奖拳击赛。
赤手的拳术,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当作一种为自卫而习练的技艺,而且被列入古代奥运会。1867年英国采用了昆斯伯 里拳击规则,比赛者要戴拳击手套进行比赛。1880年业余拳击联合会在英国成立。1946年国际业余拳击联合会成立。
在世界拳击运动中属于领先地位的国家有美国,古巴,英 国和俄国。拳击运动要求运动员具有力量、速度、耐力、凶 猛、灵活、协调、果断和勇敢等素质。
1745年,杰克-布劳顿首次为拳击比赛制定规则。当时的拳击比赛不戴拳击手套。1805年,英国人吉姆-贝尔切在 枣 比赛中将一块白手帕系在拳台的围绳上。自此之后就形成了系孝白毛巾就表示认输的传统。比赛中一方教练将白毛巾投入拳台内就表示认输。
到了 1904年,拳击比赛首次出现在美国圣路易斯奥运会 赛场上。1956年匈牙利拳击手拉斯洛•帕普成为首位夺得三 枚奥运会金牌的拳击手,分别为1948年伦敦奥运会75公斤级;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71公斤级;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 71公斤级。
1980年,古巴拳击手特奥菲洛•史蒂文森成为首位在同 一级别上连续三届蝉联奥运会金牌的运动员,分别为1972年 慕尼黑奥运会91公斤级;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91公斤级; 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91公斤级。
2000年,在悉尼奥运会上,拳击比赛首次实行四回合且 每回合用时两分钟的赛制,在每两个回合的间隔,选手的休息 时间仍然为一分钟。在这之前,奥运会拳击比赛实行三回合且 每回合用时三分钟的赛制。
世界性业余拳击运动管理机构的名称为AIBA国际业余拳 联是世界业余拳击运动管理机构。国际拳击比赛主要的有:美国业余拳击锦标赛和欧洲业余拳击锦标赛。
第二章拳击基本知识
第一节拳击动作要领
拳击运动选手在一个正方形的绳围赛场中,戴着转制的柔软手套,在一定的规则限制下,进行击打和防御的一项对抗性很强的体育运动项目。
右势:左手左脚在前、右手右脚在后的实战姿势。
左势:右手右脚在前、左手左脚在后的实战姿势。俗称 “左撇子”。
进攻型拳击手:意志顽强、主动进攻的运动员。
耐力好的拳击手:意志顽强、体力充沛、不怕猛攻、善于拼搏的运动员。
反攻与反击型拳击手:运动员以守为主,打法沉着稳重, 善于消耗对手体力,抓住时机进行反击,最后反攻。
快速型拳击手:运动员能快速、连续出拳进攻,但拳力不重。
防守与还击型拳击手:动作稳健、以守为攻的运动员。
第二节拳击比赛规则
拳击比赛的基本规则分为业余比赛规则和职业比赛规则。 拳击运动员要戴拳击手套。其他用具包括:头盔、护齿、运动 短裤和护裆。拳击运动员的比赛按体重分级。
一、 业余比赛规则:共3个回合,每一个回合2分钟,1 分钟休息时间,分12个级别。
二、 职业比赛规则:共5个回合,每一个回合3分钟,1 分钟休息时间,分17个级别。
拳击比赛的裁判人员包括一名台上裁判员,若干名台下评 判员和一名计时员。台上裁判员的职责是控制整个比赛。计时 员打铃表示每一局比赛开始和结束。构成犯规的动作包括打腰 部以下部位,击打脑后勺或颈背,和击打已倒地的对手。犯规 要扣掉犯规者的分数,甚至取消比赛资格。击倒(对方)获 胜和技术击倒得胜的区别:击倒获胜是指一名拳击手被击倒在 地,并在裁判数十个数之前站不起来的情况;技术获胜是指裁 判员停止比赛的情况。打分:明显地以拳击手套手指关节 (正前部)部分击中对手时给记分。拳击运动的技术包括攻 击、上下移动、躲闪、扭斗技术和善于反击。攻击技术包括左 刺拳、左直拳、左钩拳、右上钩拳和右交叉拳还有组合拳。
第三节裁判员职责
一、严禁出拳击打对方。开拳击打是犯规动作,有的运动 员打摆拳或直拳时,为了重击对方,用开拳击打对方头部。这时,台上裁判就要根据开拳击打的轻重程度,对犯规运动员提 出警告,甚至取消其比赛资格。
二、 比赛过程中,如果运动员重击对方后脑,则取消犯规 运动员的比赛资格。比赛时利用摆拳进攻,而又掌握不好相互 之间的距离时,容易用远距离摆拳击中对方的反脑,如果用 打,情节不严重,可警告,如果重击,或故意去打对方后脑 的,就要取消犯规运动员的比赛资格。
三、 判定绝对胜利。比赛中,一方运动员被对方用正确的 技术击倒,台上裁判员就要对倒地的运动员数秒,10秒后运 动员不能站起来继续比赛,这时就可以直接判对方获得绝对胜 利。如果一方运动员被对方用犯规方法打倒在地,10秒后不 能站起来继续比赛,这时台上裁判就可以判倒地方获胜,犯规 方为犯规失败。
四、 比赛时消极不战。有两种情形:一种是运动员故意消 极等待、试探,没有充分利用进攻的机会,这时台上裁判就要 示意消极一方主动进攻,否则就要进行警告,甚至取消比赛资 格;另一种情形是有一方运动员实力太差,实力悬殊,因而消 极不战,这时台上裁判员为保护运动员安全,可以直接取消实 .力较差运动员的比赛资格。
五、 判定优势胜利,保护弱方运动员。如果比赛时一方运 动员在体力、战术、技术、体能等各方面都明显好于驻方,这 时,台上裁判员就要停止比赛,为保护弱小一方而宣布对方运 动员优势胜利,结束本场比赛。
第四节拳击级别
级别分为:48公斤级、51公斤级、54公斤级、57公斤 级、60公斤级、63. 5公斤级、67公斤级、71公斤级、75公 斤级、81公斤级、91公斤级、91公斤以上级。
第三章拳击之最
第一节拳击之最
参加拳击赛次数最多的选手。
美国的亚伯拉罕•霍兰德斯基,从1905年到1918年,共 参加比赛1309次。
体重相差最大的拳击赛。
1900年4月30日在美国纽约举行的一次比赛,选手菲茨 西蒙斯体重78公斤,对手邓克霍斯特体重141. 50公斤,相 差63 . 50公斤,但菲却获胜。
3-连续获胜次数最多的拳手。
英国轻量级拳手哈尔•巴哈韦尔,从1938年8月10日至 1948年11月29日参加拳赛183次,连续获胜178次,平5 次。
获同一届奥运会金牌最多的拳手。
美国的柯克,由于当时允许兼项,所以在第三届奥运会上 获最轻量级和次轻量级冠军。
获奥林匹克金奖最多的拳手。
古巴的特•斯蒂文森,在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二届奥运 会上三次获得最重量级冠军。此外,匈牙利的帕普也获得过三 次冠军,但不是同一级别。
第二节拳王绰号
乔•路易斯——褐色轰炸机。
福尔曼——凿岩机。
索尼•利斯顿——大熊。
阿里一一怒吼的雄狮。
赫恩斯——职业杀手。
伦纳德——蜜糖。
哈格勒——秃头魔王。
泰森一一无敌霸王。
拉多克——剃刀。
第三节 拳击运动明星人物
一、苏加•雷•罗宾逊
他的拳击生涯长达25年。从1946年到1951年,罗宾逊 连续蝉联轻中量级世界冠军,之后他又在1951年成为中量级 世界冠军,并在1955年至1958年间连续蝉联中量级世界冠 军。在其拳击生涯的总共199场比赛中,罗宾逊174次获得胜利。
二、洛基•马西亚诺
从1952年至1956年间连续蝉联世界冠军,拳击生涯49 场比赛保持不败,其中43次以击倒对手获得胜利。他是迄今 为止唯一一位保持不败的拳击冠军。
三、 穆哈默德•阿里/卡休斯•克雷
他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拳王。I960年罗马奥运会, 年仅18岁的卡休斯•克雷在81公斤级的比赛中夺得金牌。 1964年,克雷转信伊斯兰教,并改名为穆哈默德•阿里。在 1964年至1967年以及1974年至1978年间,阿里称霸重量级 拳坛无人能敌。其间打了 22场重量级拳王争霸战,在职业生 涯61场拳赛中56次获胜。
四、 达马特
美国著名的拳击教育家达马特,不仅是一个出色的拳击教 练,而且也是优秀的雕塑家。在美国,许多拳击爱好者出自明 暗的黑人贫民窟,由于社会的歧视,使他们沾染上恶习。达马 特凭借自己的言行,把一些不良少年培养成为世界冠军。1979 年,他在一次偶然的谈话中听到关于魔鬼少年泰森的叙述,这 时的泰森不仅被拘押在少年管教所,而且被诊断为大脑发育不 良,属智力低下的弱智儿童。达马特找到有关当局,交付了一 笔保证金,以保人身份将他领出少管所,并收为义子。
五、 波德金纳斯
24岁的波德金纳斯雄心勃勃,因为他在以往的美国职业站拳击赛中,取得了 10胜3负的佳绩。然而一次车祸,使他失 去了右腿。他的朋友和支持者失望地说:可怜他从此以后空有 一双铁拳,却不能站到拳台上。而他的对手中有人却幸灾乐 祸。面对严酷的现实,他没绝望。一位有名的医生为他配了假 肢,并支持他下地学走路。他拄着墙壁,慢慢挪动脚步,汗如雨注,伤口鲜血直流。他以坚忍的毅力学会了走路,并开始步 法练习,磨坏了两副假肢。终于,他可以重返拳台了。
第五部室手道
第一章空手道历史
空手原称唐手,中国拳法。在日本,有人认为空手道是中 国明朝时期由陈元贝传入日本的,也有人认为14世纪闽人36 姓迁入日本的琉球群岛时带去的,还有人认为是几百年前到中 国福建谋生的冲绳人,在福建习得中国拳法后带回日本的。二 十世纪初,日本冲绳的空手道人士出于民族的自尊,将唐手改 成空手。到本世纪年代,这种改法得到较大范围的承认。在日 本,唐字的发音与空字相同,而空的含义恰好与赤手空拳吻 合。加上一个道字,就与剑道、茶道等一样,不是单一一门技 术,而是一种人生修炼之道了。
空手道也是分流派的,在日本有所谓的四大流派分别是刚 柔流、松涛流、和东流以及道流,其它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门 派像神道自然流、少林寺流、千鹤流等,除了传统的空手道以 外另有一种强调以实战为主的空手道(除了脸部及部分要害 外身体各部位均可直接攻击),其中以大山倍达所创的极真会 为首,其余则有大道塾、正道会馆、诚心会馆、士道馆、北斗 旗等,不胜枚举。
日本流派相当复杂,有些人学了空手道之后会自立派别, 造成现今有许许多多不同流派的情形。以松涛派空手道为主的台湾则是由浅井哲彦先生从日本带入台湾,许多老一辈的教练 都曾是浅井的学生,空手道从此在台湾生根茁壮,之后培育了 不少优秀的选手为国争光,不论是在亚洲甚至在世界杯都有优 异的成绩,使得台湾在世界空手道界占有一席之地。
空手道有格斗、健身和人格修养之价值。从事空手道练习 者的原始动机可能不尽相同,但空手道本身就是一个徒手格斗 的技术体系,健身与人格修养是通过磨炼这个技术体系来完 成。
空手道是巧妙应用拳、脚,探究胜负的原理,从而达到超 越胜败的境地,是磨炼精神、体魄、技术,探究真、善、美的 动态的禅道。通过坚持不懈的锻炼、严格的竞技,掌握高级的 护身之技,养成强身健体的精神,用信心和勇气努力实践,从 而为人类社会的正义、和平、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空手道吸取了传统空手道中简捷的击打和防守技术,围绕 简捷有效技术的应用形成训练体系,不练套路或是在掌握了格 斗技术之后再练。在对抗比赛中,格斗空手道突出之点在于采 用直接击打制。有佩带护具的直接击打,有不戴护具的直接击 打。技术以踢、打为主,有的流派还可以用快摔。与我国现行 的散打比赛十分相近。但可用肘撞、膝顶、重击打效果。相对 于我国散手清晰地击中对方即可得分,他们要把对方倒在地或 击得对失防守意识才取得成功。,
第二章空手道基本知识
第一节练习空手道基本要求
有氧搏击操的每组动作实际上是由直拳、勾拳、前踢等基 本动作变幻组合而成。因此,只要掌握了这些基本动作,练习 有氧搏击操便十分轻松了。练习过程中,动作要求迅猛、有爆 发力,出拳时注意腹肌收缩,并大吼一声,这样可以释放情 绪,减轻压力。
—、空手道基本动作
动作要领:摆拳紧贴身体而出,出拳时臂和肩成一弧 形。
目标:脸颊或两肋。
动作要领:直拳双手前后握拳,前手快速冲出,臂和 肩成一条直线。
目标:下腭或腹部。
动作要领:前踢提膝向前,大腿与地平行,小腿垂直, 脚尖始终上翘,伸直腿,身体微后仰,保持脊柱正中,还原。 这一招看似简单,其实练起来很不容易。
目标:腹股沟、躯干,有时会是脸。
动作要领:勾拳两膝微弯,出拳的一侧肩膀降低,该 侧臀部扭转,垂直出拳,拳头反转,拳心向着自己。
目标:肋、鼻部。
二、空手道热身要求
热身运动是必不可少,否则身体得不到足够的伸展。 腿部也应每隔15-20分钟做一次伸展练习;
运动时人体一定要处在有氧代谢状态下简单的人体
反应是呼吸正常、不头晕,也可以通过脉搏测量:每分钟心率 在220减去实际年龄再乘以60% ~ 80%之间为最佳有氧状态。 若感到腿部疲劳或人体局部出现疼痛不适、眩晕、心率过快等 情况,应立刻停止; ・
膝盖切勿僵直,以减轻缓冲;转身时要抬起膝盖,否 则会扭伤韧带;避免肘、膝部用力过猛;避免进行闪躲或猛击 动作时由于动作过大而导致脱臼。
第二节空手道训练比赛的装备
搏击手套:手掌部位有皮质护垫,可防止打滑、皮肤起硬茧,但最主要的作用是增强搏击的“真实感”,同时也可配合 头巾、发带等。
搏击服:可以是普通的健身服,要求上身紧,下身宽松。
第三节练习空手道益处
增强力度、弹性与身体柔韧性。练习过程中动作速度 逐浙加快,加上大幅度的反复练习,使肌纤维伸缩,肌肉力量 与蔚性增强,反应速度变快。另外,各种踢腿对提高下肢的柔 韧性也很有效;
收缩腰腹。搏击操的各种拳法与腿法,要求腰腹发力, 大量的腰部摆动与腹肌的收缩,使锻炼者的腹部变得强健平 坦;
消耗大量热能。长时间处于中低强度的运动状态,消 耗掉体内大量的血糖与脂肪,有利于减脂。
第三章空手道考级
第一节 空手道考级课程内容
初学者入门四个月后才可考试。(有经验者例外。)
一、 课程包括:正统的热身及准备运动。有效的松筋及开 脚运动。
手技攻击法:正拳、裹拳、手刀、背刀、贯手、弧拳、 猿臂、掌底、铁槌等。
手技防御法:上段挡、中段内挡、中段外挡、下段挡、 掌底挡、十字挡、旋臂挡及弧拳挡等。
腿法攻击法:前抬腿、内外摆腿、前踢、旋踢、侧踢、 后踢、关节踢、膝踢、撩阴踢、后回旋踢、舍身后回旋踢及纵 踢等。
腿法防御法:膝挡、脚胫挡、脚底挡及脚跟挡等。
马步:不动立、结立、三战立、骑马立、四股立、平 行立、自然立、前屈立、后屈立、猫足立、鹤足立及组手立 等。
二、 呼吸方法:阴阳呼吸法、息吹呼吸法等。
三、 强化训练。
体能训练:掌上压、指上压、腕上压、蹲腿踢、前腹、侧 腹及背腹仰卧起坐等。
击靶及沙包训练:不同节奏的拳腿组合配以呼吸节奏练 习。
组手训练:三本组手、一本组手、约束组手及自由组手。 组手即对打练习,一般练习组手时,学员需戴上拳套及穿上护 服,避免受伤。
步法重心训练:实战步法移动、仿真对打攻防练习。
距离训练:近距离、中距离及远距离战术运用练习。
自卫术:除练习如何自卫及反击外,并讲解人体要害及弱点位置,令学员意识到如何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
第二节空手道色带级别
空手道色带分为七种,每种色带又对着相应的级别,具体- 内容见下表。
第一章攀岩概述第六部攀君
攀岩技术的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早在1865年,英 国登山家、攀岩运动创始人埃德瓦特首次用简单的钢锥、铁锁 和登山绳索等技术装备,成功地攀登上了险峰。1890年,英国登山家马默里又改进了攀登工具,发明了打楔用的钢锥和钢丝挂梯以及各种登山绳结,把攀岩技术推进到了新的阶段。
攀岩运动是利用人类原始的攀爬本能,借以各种装备作安 .全保护,攀登一些岩石所构成的峭壁、裂缝、大圆石以及人工 岩壁的运动。攀岩运动是从登山运动中衍生出来的竞技项目。 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欧洲。在苏联的军队中作为一项军事训练项目而存在的。由于登高对目前上班族来讲机会很少, 而攀爬悬崖峭壁相对机会较多,且更富有刺激和挑战,所以攀 岩作为一项独立的、被广大青少年所喜爱的运动迅速在全世界 普及开来。20世纪60年代初,前苏联最早倡导这项运动。当 时的评判标准是在同样的条件下,攀登峭壁的速度最快者为优胜。70,年代初,前苏联形成了一年一度定期举行的全国联赛。 1974年9月,前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的登山组织,率先在前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发起举办了首届“国际攀岩锦标赛”。后 由前苏联提议,经国际登山联合会决定,每两年举行一次国际攀岩锦标赛。中国于1987年在北京怀柔登山基地举办了第一 届全国攀岩邀请赛,此后每年一届。
浏览1,76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