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流星虽然是瞬息即逝, 但却把一道光明洒向了人间。 青春的火花是多么光辉灿烂, 使人把消失的年华格外眷恋。

马振邦这个人,该怎么说呢!别看他老老实实,可是要调皮起来,却 常常弄得人哭笑不得。

人非神仙,都是从穿露裤裆、耍尿泥走过来的,马振邦自然也如此。

1945年春末夏初,已经进入青年期的马振邦和人开了个小玩笑,差点 闯出大祸来。

马振邦家住在大皮院,隔壁住的是羊屠家马云亭。马云亭家雇了几个 工人,这一年春天,不知何故,一个工人因儿子不孝,儿媳骂了他上吊自 杀了,当人们发现时,为时已晚。马振邦和不少人都去围观,只见那人硬 挺挺地悬吊在房梁下,脸黑煞煞的,舌头吐得好长好长,怪怕人的。

自然,事情一发生,人们难免议论纷纷,但过了一个多礼拜,上吊的 人被安葬了,这场风波也就渐渐平息了。可是,那上吊人可怕的样子,却 在人们心里一时难以磨灭。马振邦每晚从马云亭家门前走过,不由自主地 就回想起那天看到的情景,心就“蹦、蹦”地跳起来。

马云亭的家紧挨着清真寺。那时,妥文秀阿笥正任大皮院清真寺教长。

 

妥文秀当年60多岁,大个,长须,他为人忠厚,学问很深,是西北著名的 大阿笥,在回民中有很高的威望。他教阿文非常认真负责,爱生如子,马 振邦和许多回民青年都非常尊敬他。

一天晚上,大约11点钟左右,上完阿文课,大家都回家了,马振邦到 清真寺的厕所解手,他刚蹲下来,一个30多岁的人急火火地进来了。

马振邦蹲在厕所的一个角落里,借着月光,他看得很清楚,进来的是 妥阿匐的二女婿,平时,振邦把妥的二女婿还叫“二师傅”哩!

这二师傅个子不大,人挺老实,就是胆子很小,他正准备解小手,马 振邦突然灵机一动,想开开二师傅的玩笑。

马振邦低着头,捏住鼻子,学了声鬼叫:“呜儿——”

二师傅闻声,头发根“噌”地竖了起来。他一定想到前几天见的那个“吊 死鬼”,因此,手提着裤子,不住地朝月亮地里瞅着。

“呜儿——”又一声惨叫,令二师傅毛骨悚然,他两条腿像筛糠一样 抖动着,他回头向厕所的南墙角一望,天哪,那里正蹲着一个黑乎乎的“吊 死鬼”。

“呜儿——”更尖利的一声,吓得二师傅魂不附体,他疯了般地冲出 厕所,爬到妥阿匐的窗上哭喊道:“老人家,快救我吧,快救我吧!”

马振邦怕把二师傅吓坏了,急忙追上前去,拍了拍二师傅的肩膀说:“二 师傅,别怕,我和你闹着玩哩!”

他这一拍不要紧,二师傅口里只喊“鬼、鬼、鬼……"“哇”的一声, 倒在地上不省人事了。

这样,二师傅害了一场大病。

1946年秋,古城西安发生了一次殴打警察的事件,导演这场戏的就是 年方18岁的马振邦。

新中国成立前酉安的警察,敲诈勒索,无恶不作,人们愤恨地把他 们叫做“黑狗子”。警察里有个傻大个班长,更是手毒心狠,外号叫“野狼”。 这“野狼”经常带着“黑狗子”在大街小巷乱窜。他们到了回民小吃摊上, 见啥吃啥,从不付钱,谁敢稍加怠慢,轻则拳打脚踢,重则拉到警察局, 东西没收钱抢光,还把人打得遍体鳞伤,有时竟把人关押起来,不掏重 金,休想出来。回民们一提起“野狼”和那群“黑狗子”,个个咬牙切齿, 怒火中烧。

马振邦和他的师兄弟们密谋策划,要教训教训“野狼”和那群“黑狗子”。

一日下午,马振邦和他的师兄弟 埋伏在大保吉巷,6时许,“野狼”腰 中挂着盒子枪,带着几十个“黑狗子” 耻高气扬地走过来了。马振邦手一挥, 喊了声“上”,五六个师兄弟如猛虎下 山、蛟龙出海扑了过去,什么外家拳、 内家拳,统统用上,打得这些警察东 来的西倒的,西来的东倒的,一个个 躺在地上哭爹叫娘。只见马振邦箭步 上前,狠狠迎头给了 “野狼” 一击,“野 狼,,,,哎哟,,一声惨叫,像死猪一样, 躺在那里不动了。马振邦一声“揭”(跑 的意思)!师兄弟们像一阵旋风,顿 时飞得无影无踪……围观的群众个个 拍手称快。

当时,警察局拉了一大卡车警察

四处查找,但终找不到一点蛛丝马迹,只好作罢,此后,“野狼”和那些“黑 狗子”

图片5

少年马振邦

老实多了,再不敢横行霸道了。

1948年,马振邦20岁,他已成了一个风华正茂的小伙子。

马振邦要结婚了。

姑娘叫铁莉媛,比马振邦小一岁,人长得端庄秀气。铁莉媛家住在麦 瓦街,和马振邦家是亲戚,马振邦把铁莉媛的母亲叫姨妈哩!铁莉媛15岁 时离开了父亲,母亲含辛茹苦把他们兄妹5个抚养成人。小时候,马振邦 常到她家去,她也常到马振邦家来,兄妹两个经常在一块儿玩,亲热得很!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一堵无形的墙把两人隔开了,他们不仅好长时 间不得见面,即使见了面,也很少说话,大不了就是你偷偷看我一眼,我 偷偷看你一眼。童年,虽然是苦涩的,但也是令人留恋的,两颗天真无邪 的心是那样的纯真,可是,人一长大就变复杂了,别说在一块儿玩,就是 多说几句话也难免引出是非来!

当两家把这门亲事定下的时候,马振邦心里乐滋滋的,当想到那么漂 亮温存的表妹马上就要成自己的媳妇了,心里真像吃了蜂蜜,甜丝丝的, 他天天盼望成亲的那一天。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花烛之夜,马振邦坐在铁莉媛的身旁,喜气洋洋地谈到他俩有趣的童 年,谈到他对她的爱慕,谈到他盼望成亲的急切的心情……马振邦的话, 像高山密林间那日夜流淌的清澈晶亮的泉水,永远都说不完。可是,铁莉 媛呢?盘腿坐在炕上,羞涩地低着头不哼声,有时背过身偷偷抿着嘴儿笑。

马振邦拉住铁莉媛的手问:“莉媛,你爱我吗?你愿意嫁给我吗? ”

铁莉媛还是不言传(说话)。马振邦说:“你再不答声,我就要搔你的 胳肢窝了!”

铁莉媛急忙把两只胳膊挟得紧紧的,长这么大,她还没有和一位男人 坐得这么近说过话,也从来没有人向她提过这样令人难堪的问题,她的脸 红得像熟透的樱桃。

马振邦说:“你说不说?再不说我就真的动手了!”

铁莉媛早就知道她这个姨表兄是在练武,要真的动起手来,她这个身 薄力单的大闺女,岂是他的对手?急忙告饶说:“你坐远点儿我给你说!”

马振邦往后移动了一下身子,说:“你快说,我等得不耐烦了!”

铁莉媛望着英俊的马振邦,喃喃地说:“不知道!“

马振邦说:“不行,你哄谁哩!” 铁莉媛眨了眨那双明亮的眼睛, 说:“我不哄你。我也不知道爱不爱, 我妈说你是个好小伙,以后一定有 出息,我一切都听我妈的,她愿意 我也就愿意了。”

铁莉媛说的是老实话,在过去, 有几个姑娘能主宰自己的终身大 事?她们的命运全靠父母的安排。

马振邦说:“你放心,我一定会 好好照顾你。”

铁莉媛胆怯地说:“听说你们练 武的人厉害得很,你可不敢……”

马振邦笑着说:“你放心,我不 会打你!我要打你,你还能撑得住? 那把你不打成肉泥了。”

铁莉媛说:“你若打我,我就到我娘家不回来了。”

马振邦说:“你咋净讲些傻话,嫁出

图片6

马振邦与铁莉媛合影

的姑娘咋能老住在娘家?那人家笑 话哩!”

铁莉媛说:“我离不开我娘,还有那几个妹妹……”

马振邦安慰说:“过一段时间就好了。不过我得给你说,我正跟师傅学 武,经常不能在家陪你,你生气不生气? ”

铁莉媛说:“我才不生气,你一走,屋里才安宁,也没人欺负我……” 马振邦说:“谁欺负你了?我问你,你反对不反对我练武? ”

铁莉媛说:“我当不了你的家,你爱练就去练吧!我娘说了,练武能强 壮筋骨,延年益寿,还说,只要练出了真功夫,就没人敢欺负咱家了。”

马振邦高兴地说:“妈说得对,我一定要练出真功夫!”

像中国千千万万男男女女一样,马振邦和铁莉媛在父母的做主下,结 成了夫妻,组成了家庭,生儿育儿,传宗接代,共同迎接命运赐予他们的 欢乐和灾难。

1949年,西安解放了,古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马振邦全家和全国人 民一样,沉浸在重见天日的欢乐之中。

历史庄严地翻过一页。

195011月,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西安市开展了群众募捐活动。一 天下午,几支汉、回民民间武术队在东大街青年会篮球场表演。当时,刚 解放不久,回、汉民之间长期形成的矛盾还未解决。当时,汉民的武术队 是青年、成人,而回民的武术队多是少年儿童。汉民武术队表演完后轮到 回民武术队表演,有两个儿童往人搭成的罗汉上跳,跳了几下没跳上去溜 了下来,汉民武术队中有几个人拍手喝倒彩,还喊到:“上,上!咋不上啦? 上你妈的X!"

这话让回民武术队队员听到了,骂道:“上了你妈的炕了!”对方听后, 哪肯罢休!喊了声“打”,冲了过去,双方就打了起来。

两家打得难分难解。马振邦见回民武术队人少吃了亏,顺手提起春秋 刀,朝一个汉民青年砍去。一个脱手刀,正砍在这位青年汉民的肩上,霎 时鲜血直流,这位汉民青年被送到医院……

事后,西安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出面,正确地处理了这件事,汉、回武 术队重归于好。每当马振邦回忆起这件事情时,就痛心地说:“当时刚解放, 我的觉悟不高,还存在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后来经过党的教育,认识到汉、

回民本是一家人,过去的隔阂和矛盾是 由于反动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政策而 造成的。那次我砍的那个武林老大哥, 比我大10岁。1953年,在西北民族形 式体育表演赛运动会上见了面,真是'不 打不相识'呀!他见了我格外亲热。我 向他赔情道歉;他拍着我的肩膀说:’老 弟,也不能全怪你呀!那次矛盾冲突是 由我们汉民武术队引起的,我们思想深 处也是大汉族主义作祟,看不起回民武 术队。不过,老弟虽然砍了我一刀,那 一脱手刀砍的何等漂亮,痛快!至今, 老弟的英姿还留在我的脑海里,兄弟是

个好样的,英雄!豪杰!’以后我担任了省武术队教练,破了汉、回武术 队不来往的常规,虚心向汉民武术高手学习,并毫不保留地把武艺传给了 汉民。我开始这样做,有的回民不理解,他们有的怨我、骂我,甚至恨我、 指责我,我耐心地给他们做工作,中华武术是我们国家的宝贵遗产,不管 是汉民的还是回民的,我们都有责任把它继承下来。”

1951年秋,马振邦到兰州和青海的尖扎县探亲,发生了一件至今想起 仍然令他感到十分懊悔和痛心的事。

马振邦9月到了兰州,住在东关一位朋友家里。离这位朋友家不远住 了户回民人家,家里四口人,老两口和一个女儿,一个儿子。老头儿一天 赶着两辆马车跑运输,家里的事全靠老婆照管,那姑娘已经20岁了,长得 如花似玉,介绍了几个对象,姑娘都看不上,老两口急得心如火燎。马振 邦在朋友家住了一段时间,有时也和老两口聊聊闲话,有时也给街坊邻里 爱好武术的青年教教拳术。他见过姑娘一面,但二人未曾答言。一日饭后, 一位回民老者问马振邦结婚了没有,他顺口说“没有“,谁料到这一下惹 下了麻烦。

这位回民老者是个热心肠的人,他把马振邦还未成亲的事告诉了那位 车夫。赶车的人听后,喜出望外,就恳求这位回民老者从中做媒,要把女 儿许配给马振邦。老者问赶车的人:“你同意,你家里人可同意,你女儿可 愿意? ”那赶车的说:“这小伙在咱这里住了好几个月了,人才出众,品行 端正,我老婆早看上了,我女儿也没意见,烦你老兄费点心,能成全这件事, 也早早了却了一件心事。”

当年的马振邦24岁,英姿勃勃,那红润的面颊,深邃明亮的眸子,都 闪烁着青

图片7

马振邦演示形意龙形式

春的光彩和引人的魅力。那个回民老者当面给马振邦提亲,马振 邦急忙解释说:“老人家,我那天是和你开玩笑,我已经结了婚,有了孩子!” 可那回民老者和赶车人全家都不相信,都说马振邦可能不愿意,是借故推 辞哩!

一天,马振邦见了那位姑娘,把自己家里的情况如实告诉了她,可姑 娘听后,哭着说:“你说实话也好,哄我也好,反正我看上你这个人了,除 了你谁也不嫁!”

那位老者劝马振邦说:“你还犹豫什么?这样好的姑娘你打着灯笼也找 不下,我看你干脆快把喜事办了,省得姑娘和她家的人着急!”

马振邦怎么解释也说不通,那赶车的人已经忙着筹备结婚的事了。无 可奈何,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他便不辞而别,于19524月,去了青海 尖扎县的一家亲戚家里。

马振邦到尖扎县不久,那里发生了反革命暴乱。一天,他坐着羊皮筏 子到黄河北岸的库儿村打醋,被搜捕叛匪的解放军误认为是特务抓了去, 他多次解释,他亲戚也来作证,可是解放军就是不相信。唉,没有办法!

在尖扎县押了几天,上级决定把他这个“特务“押送到化隆县公安局。 押送那天,用绳把他捆起来,系在一个解放军班长的马上。

解放军班长骑在马上,马振邦跟在马后边走,走了一段路,他感到捆 得难受,让那位班长给他解开绳子,那位班长就是不干,班长说:“我一解 开,你跑了咋办?"

马振邦说:“我是好人,不是特务,我跑了干什么? ”

班长说:“你的问题还没调查清楚,是特务不是特务还说不定!”

马振邦微微一笑说:“好我的同志哩」我如果要跑早就跑了,要打的话, 别说你一个,就是再有几个,我也不在话下!”

那班长说:“你再不必磨牙了,说什么我也不会解开你!”那位班长不 理马振邦,骑在马上,挺着胸膛,照马屁股打了一鞭,马儿跑起来,马振 邦也只得跟在马屁股后边跑!

翻过了一个山卵,马振邦累得满头大汗,口干舌燥,难受极了。他对 那年轻的班长说:“你不给我解,我给我解了!”

那班长说:“好,你有本事你就解吧!”

马振邦说:“行! ”只见他吸气缩身,身子一抖,那捆得紧紧的绳就脱 了下来。

那位班长吃惊地跳下马,问:“你的本事怎么这么大?你是玩杂技的还 是耍魔术的? ”

马振邦说:“都不是,我是搞武术的!”

那班长听后,吃惊地问:“你的功夫就这么大? ”

马振邦说:“我的解放军同志哩,我给你说我是好人,不是特务,你还 不信!如果我要跑,你再长两条腿也赶不上,如果你要打,恐怕再有几个 人也招不住收拾,我一不跑,二也不打,我相信政府不会亏待一个好人!” 那位班长也笑了,就这样,他们说说笑笑到了化隆县公安局。

班长先走进大门,跟在后边的马振邦被挡住了。门卫问:“你是干啥 的? ”马振邦指着班长说:“你问他”,班长回头说:“他是犯人”。这时, 正好碰见部队一位首长,首长很生气,批评年轻的班长警惕性不高。他说: “怎么能这样押送犯人?让犯人走在你的后边,跑了咋办? ”班长把路上 的情景说了一遍,那位首长笑了,对马振邦说:“好,你放心,只要是好人, 我们很快就会释放你!“

由于交通不便,去西安调查材料的同志还没有回来,马振邦只好和那 些叛匪押在一起。

一个外号叫“白马将军”的叛匪首领,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杀害 了我军民30多人。被捕后,装聋卖哑,拒不交代自己的罪行。一天晚上, 这伙土匪在“白马将军”的操控策划下,准备杀死我公安干部,越狱逃走。 马振邦知道后,立即把这消息告诉了公安局的干部。晚上,正当这伙匪徒 准备动手时,解放军冲了进来。马振邦朝“白马将军”狠狠一崩拳,一下 把这个壮如牛的“魔王”打倒在墙角,他又朝策划叛乱的另一匪徒马如彪 的筋骨猛踢一腿,这家伙“哎哟” 了一声便躺在地上不动了。

马振邦协助解放军平息了狱中土匪的“暴乱”,不久,从西安调查的 同志回来了,证明他确实不是特务。在他离开化隆县时,公安局的同志对 他说:“马振邦同志,对不起你! “

他笑着说:“这没有什么,我相信共产党不会冤枉一个好人! ”那位押 送他的年轻班长,一定要送送他。他开玩笑说:“今天送我绑不绑? ”那班 长说:“不绑,即使绑,又有什么作用? ”他又问:“怕不怕我跑?"那班长说:

“不怕,即使你跑,我也不追……”

马振邦和那位年轻班长同骑一匹马离开了化隆县公安局,那位班长把 他送了好远好远,一直到太阳快落山了,还不忍分别……

当马振邦重回到兰州时,已是1952年的9月,离他第一次到兰州时, 正好一年。

他又来到关东那位朋友家里,一进门,朋友就告诉他,赶车老头的姑 娘两个多月前死了!朋友告诉他说:“你走后,姑娘像中了魔似的,茶不思, 饭不想,天天念叨着你,经常一个人坐在村口,盼望你回来,后来相思成 疾,卧床不起,请了多少

医生治疗,终不见效。村里人给提亲,她就摇头, 说死也要等你回来。前两个月,她……"

马振邦听后哭了,他感到自己犯了莫大的过错,一句轻言,了结了姑 娘的一生,这个孽罪,该怎样去补救呀! 一个月夜里,他来到姑娘长眠的 地方,他凝视着那堆新土,眼泪簌簌落下,洒在一位纯洁多情的异乡少女 的墓前……

悔恨呀,悔恨!无法挽回的悔恨!过错呀,过错,无法补救的过错…… 真主呀,真主!原谅我吧!

是劲松就经得起暴风骤雨的洗礼, 是腊梅就耐得住冰天雪地的严寒。 有志者何惧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 永远朝着那既定的目标奋力登攀。

马振邦跟王青山学拳八年后,1950年又投师张志坤,学习“三才剑” 等形意门的各种剑术,三年后——1953年,又投师申子荣。

申子荣,山西平遥县人,精通气功。

气功对马振邦来说,简直是个谜。童年时,看西安泰斗铁彦彪大师表 演的“大刀劈头”、“铁通条锹太阳穴”,至今记忆犹新,后来,又听到许 多关于气功大师的传说,看了一些气功大师的表演,都促使马振邦决心涉 足气功这个神秘的领域,探索气功的奥秘。

马振邦去拜访申子荣。

申子荣说:“振邦,你从六岁学拳,经白云祥、马恩臣、王青山、张志 坤等名师的训练,武艺有很大的长进,如果再掌握气功,那就会技高一筹。” 马振邦说:“是的。在我跟几位老师学武时,他们也给我讲了一些气功 方面的知识,但我总觉得很肤浅,不系统,我也未认真学习,今投申老师 门下,想掌握气功,提高造诣。”

申子荣说:“练气功,一要心静、心诚、心专,不能有一点杂念;二要

 

吃苦、耐劳、刚强,不能见难而退;三 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 只要能做到这三点,功可成矣!否则, 前功尽弃,损于一旦。”

马振邦说:“这您放心,我这个人 不聪明,但却有那么股牛劲,我练功 快二十年了,也悟出一个道理,那就 是有志者事竟成,人若无志,那什么 事也干不成。”

申子荣高兴地说:“你说得对,人 与人的天资、条件差不了多少,关键 是有志无志,有志者,成矣,无志者, 败矣!只要你下定决心,排除万难, 就会成功。”

马振邦说:“这些您放心,我是’不 到黄河心不死’! ”

申子荣凝目望着这个血气方刚、英姿勃勃的年轻人,说:“这初练气功 有’三忌’,你可知道? ”

马振邦问:“哪'三忌'? ”

申子荣说:“一忌睡土炕,要睡硬板凳;二忌睡懒觉,要鸡鸣起舞,月 沉练功;三忌——"

马振邦问:“三忌什么? ”

申子荣沉思了一会儿,说:“丑话说在前头,在开始练气功的一百天里, 不能同房。这你可能做得到? ”

马振邦笑着说:“能,能做得到。”

申子荣扫了马振邦一眼说:“振邦,这话丑理端。你想,人的精力是有 限的,要集中精力练气功,那有精力去想那些闲愁事!你们年轻人,身体 强壮,精力旺盛,许多人离不开老婆,我教过不少徒弟,一开始就定了 ’约 法三章’,他们嘴硬得很,好像让去五台山当和尚都行。但是,隔不了多 少时间,就心猿意马、魂不守舍,你想,这些事,全靠自己抑制,师傅总 不能一天看住他。你现在说,你到底能不能做到? ”

马振邦坚定地说:“您放心,没问题!”

申子荣站起来,用手将桌子一拍,大声地说:“好,一言为定!”

俗话说:“要得会,跟师睡。”为了练好气功,马振邦在家里腾出一间 房子,把申师傅接了过去。他给师傅铺了一张床,而在墙角给自己摆了一 条长板凳。

申子荣带徒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和马振邦一起练功的有徐润存、 黄忠仁。每天练功两次,凌晨三点到五点,晚上九点到十一点。这时,夜 深人静,四方俱寂,申子荣正襟危坐,指点马振邦练“混元益气功”。

练“磕碰”时,10个部位——小臂内外侧、大臂内外侧、肩膀、背部、 胯骨、大腿、小腿、迎面骨和外侧得一一练习。一开始,人同树身碰,马 振邦的胳膊肿了,青了,手掌碰得出了血,磨成了厚茧,但申老师说:“人 和树碰,只能练出外劲,因为树木本身无气,练不出内劲,只有双方都有 气,才能以气催力。”为了使马振邦理解“以气催力”的道理,申老师取 出了一条打足气的自行车内胎,让他使劲去砸,马振邦咬紧牙关,用力砸 下,车胎未砸破,反而把自己的筋骨震得生疼。申老师说:“这下你理解开了, 你看你用了那么大劲,如果击木,可以击折,如果击石,可以击碎,如果 击人,可以击伤,但你对着充满气的内胎,却无可奈何,反而将你的手震 得生疼,人如果练好气功,就如这打足气的内胎,要攻击对方,锐不可当, 要防卫对方,坚不可摧,你说是不是? ”马振邦点点头说:“师傅说的对, 这叫以柔克刚。”

马振邦练“磕碰”,别的几个部位好练,唯有小腿胫骨磕碰这关难过。 申老师要他一开始碰10T,以后每天增加一下,一月之后,随日加力,百 天之后,两人相隔一公尺,拉开腿用尽全力去碰,每碰一下,都如钻心般 疼痛,直练到两人碰腿时让门外人听见,如两根木棒相击,“梆梆”响着, 才算成功。

马振邦早晚练功,白天干活,夜里同申老师睡在一个房间里,家里剩 下铁莉媛和两个孩子。日子长了,铁莉媛难免感到孤单和寂寞。但是,她 是一个在传统的封建礼教下熏陶出来的人,总把自己的哀怨和苦痛隐藏在 心灵的深处,从不敢冒昧去追求自己本应得到却未得到的东西。

一天晚上,练完了功,申老师去看一位朋友,马振邦回到家里,两个 孩子都睡了,铁莉媛在灯下给马振邦纳鞋底。铁莉媛见马振邦进屋便惊奇 地问道:“你怎么今晚回来了? ”马振邦说:“申老师到朋友家去了,我回 来看看你和孩子。”铁莉媛白了他一眼,低头说:“看我们娘几个干啥?你 只顾你练功,哪管我们的死活……"

铁莉媛扭过头,泪水情K自禁地流了下来。

马振邦望着泪水盈盈的妾子,心里感到酸楚楚的,他屈指一算,自己 已两个多月没上过这土炕了

马振邦说:“我正跟申老师学'混元益气功’,申老师定了 ’约法三章', 不能……”

“咋?连晚上I可家看看都不行吗? ”

“不……不……”马振邦张口结舌,不知说什么好。

铁莉媛下了炕,从柜子里取了几件衣服递给马振邦,说:“你把衣服换 一换,看你脏的样子,真和叫花子差不多。”

马振邦坐在炕沿上换了衣服,他一脱下长衫和裤子,铁莉媛见他上 上下下青一块、紫一块到处是伤,心痛地抚摸着说:“你怎么搞的,全身 都是伤!”

她难受地哭泣着。

马振邦说:“这怕啥,我又不是泥捏的,练功嘛,不受苦咋行呢!”

铁莉媛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一下子扑到马振邦的怀里,哭泣着说:“你 真是练功把命都豁上了……”

此时的马振邦,心里不知是个啥味。顿时,他只觉浑身热辣,一种无 法控制的冲动使他不能自主。

人毕竟是有感情的高级动物,有时,理智抑制了感情,有时,情感战 胜了理智。马振邦这时,那火般的感情如滔滔大河之水奔腾而来,使他忘 记了,这时候应该躺在那条长板凳上养精蓄锐……

马振邦原以为申老师今晚不会回来了,可是申老师挂念着马振邦练功。 鸡快叫的时候竟赶回到家里。

“哆唆噬”,急骤的敲门声把马振邦从甜蜜的梦中惊醒。

“谁? ”马振邦大声问。

“我,振邦,快开门!”

“瞎了,申老师回来了!”马振邦像触了电似的从炕上翻起身来,此时, 他才醒悟到自己违背了自己的誓言。他急忙穿上衣服,开了门。

申老师没吭声,二人走进那间小屋。

点着灯,申老师望着惊慌失措的马振邦,说:“振邦你的裤子怎么这 么短? ”

马振邦低头一看,呀! 一时急慌,咋把妻子的裤子穿上了。他脸红得 像猴子的屁股,低着头,喃喃地说:“师傅,我急着给你开门,穿……穿…… 穿错了!”

申老师仰头哈哈大笑,说:“振邦,你可犯了咱们订的’规则’了!”

“我……”马振邦不知该说什么。此时此刻,一切解释和辩解都无济 于事,雪里埋不住死人,纸里包不住火,事情清清楚楚,哪能瞒得过?

马振邦低着头,说:“师傅,我愿受罚!”

申老师望着马振邦难堪的劲儿,忍不住又笑了,他说:“算了吧!师傅 也是从年轻人过来的,干柴见烈火,焉有不燃之理?睡吧,停一会儿还要 练功!”

马振邦躺在长凳上,羞愧得用被子把头蒙得实实的。他想,这些天, 几位师兄弟常戏他说:“振邦为练功 把媳妇都不要了! ”他心里充满了一 种难以言喻的自豪,有时自己还戏言 那些师兄弟,说他们“没出息”,七 尺的男子汉竟离不开媳妇,常常像只 猫,偷着吃,而现在,自己不也成了“偷 吃的猫”?想到这里,他狠狠把自己 的脸打了一巴掌,骂了声:“我还有 什么资格笑话人家哩,我也同样没出 息……”

马振邦跟申子荣练了 3年气功, 掌握了 “混元益气功”的奥秘。一个 夏天的早上,他在莲湖公园练功,一 个自称“能把公牛摔倒”的汉子不服, 二人交手,马振邦对打过来的拳不理 不睬,只顺势把腿一伸,正好碰到这 中年汉子的小腿胫骨上,只听“哎哟” 一声,那汉子倒在地上。待他挣扎着 爬起来挽起裤腿一看,胫骨上冒起拳 头大的一个血泡。这中年汉子想输得 明白,便跟马振邦学练了气功。

1952年到1958年,马振邦是在非常困难和紧迫中度过的。除了早、 晚两次练功外,其余时间精心地饲养着3头奶牛、12只奶羊,依靠卖牛羊 奶维持生计。每天锄草、取豆腐渣、挤奶、灌奶、送奶、洗奶瓶,简直忙 得“鬼吹火”(表示人很忙)。

幸亏他从小练武,身骨硬棒,再苦再累他都 撑得住,挺得起。

学无止境。人常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中国是武术的王国,名 家强手如林。马振邦是个虚心好学的人,他从不满足,如饥似渴地向他人 学习。1953年,马振邦认识了陕西省著名的武术家徐雨辰,两人结成了忘 年之交。这徐雨辰,出生于中国武术之乡沧州,青年时期拜武术名家李雨山、 青萍剑大师米连科、神枪李树文、戳脚门名师郝鸣九、劈挂拳名师王怀五 和杨少槐为师,1953年,在上海淞江区比赛会上,以劈挂拳夺得拳术第一名。 马振邦跟徐雨辰学功力拳、青萍剑、劈挂拳。马振邦担任陕西省武术队教 练后,二人来往更为亲密,经常在一起磋商武艺。徐雨辰不仅给马振邦传 授一些训练方法,而且特别强调对运动员意志、武德的培养。他说:“作为 一个教练员,不只要给运动员传授技术,更重要的是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以德教人。”

1953年,西北五省在西安举行了 “民族形式体育表演赛运动会”,当 时马振邦和他的师兄弟马银图等人都参加了比赛。在运动会期间,他俩结 识了中国通背拳专家马凤图的儿子马颖达(马颖达代表甘肃队参加比赛), 并邀请马颖达晚上到马银图家给他们教通背劈挂拳。因为时间紧迫,马颖 达用三个晚上教了通背拳的第一趟、第三趟和脆八翻。马颖达教着,马振 邦的师傅马恩臣在一旁看着。马颖达回兰州后,马振邦和马银图练习时, 有些地方记不清楚了。他俩怎么也料想不到,师傅马恩臣已把三路拳一一 背记在心里,给他俩一招一式打了下来,马恩臣高超的记忆力令这对师兄 弟赞叹不已,他们都佩服师傅过目不忘的好眼力、好记性。马恩臣说:“要 学好武艺,就要做个有心的人,古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武艺派别五 花八门,各有千秋,要成为名将强手,要纳百家之长,万万不敢有点本事, 目中无人,狂妄自大,那就会故步自封,停滞不前,有时还会吃大亏哩! 一定要虚心好学,锲而不舍,这才会成大器!”后来,马振邦为了学习通 背拳,几次赴兰州登门求教,马颖达也多次来西安同马振邦切磋,俩人成 为良师益友。马颖达还不止一次地说:“振邦,你武艺超群,还这样谦虚谨 慎,虚心好学,难怪你有这么高的造诣。”

浏览1,42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