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印手一伏手
(一)动作
1.印手,接 上式,动作不 停,甲方左手 由上而下顺势 成印手进攻乙 方中路或心窝,右手握拳置于右胸侧腋下不变。
2.伏手:乙方随即右手从外侧由上而下伏压消解 甲方攻势,左手握拳置于左胸侧腋下不变(图58、图 59)。练习2~3分钟为一组。
(二) 要领
保持正确的二字钳阳马对立姿势以备灵活地衔接上下式。
印手时,以手腕内侧为力点,将手掌向前推击出。
伏手,屈腕同时须微用肘底力以直线向前逼迫着,以达消解效果。
印手与伏手相黐,注意两种攻守手法的动作步骤及路线的变化,了解此类动作的攻守作用。 精神与技法融合为一地做动作。
(三) 说明
在掌握了多种基本的咏春拳黐手技术之后,要在熟练地运用黐手的基础上,将黐手动作达到 快速、直接、精简的境界,尽量避免用动作幅度过大的动作,以黐手理念为主指导具体的训练。
黐手练习的目的,不只是让练习者向本能的攻守动作过渡,也对练习者发挥机动、灵活的 动作有所帮助。
将各种咏春拳法的攻守动作进行黐手练习时,应特别注意集中精神将动作的准确、快速与 反应融合为一,使攻守的黐手动作更加连贯、流畅。
由于任何形式的武技实战的瞬间都是万变的,因此许多原本意料不及的事情随时有可能发 生,这就要求练习黐手练习时,要认真研究、寻找出较为合理的方法和理念,使黐手练习更加 完善。
到这里,练习者已掌握了多种形式的黐手动作组合,即使是黐手技术熟练后,仍需要坚持 练习,并避免身体僵硬、多余的动作、紧张、慌乱等不必要的毛病。且《了以按照此前在每节内 容中所述的具体要领、方法、说明,从中领悟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并可在此基础上参考前文 自行设计黐手训练内容。
(四)作用
锻炼印手、伏手的相黐 攻守运用技巧。
十五、摊手一伏手
(一)动作
摊手一伏手:甲方左臂 外旋做摊手,乙方右腕内屈 随即做伏手,成开始的预备 式(图60、图61)。
注意:以上黐手动作练 习完后,改由甲方右手做内帘手主攻,乙方左手做外帘手主防的练习。
(二) 要领
练习准备结束时的收势姿势。此时,两方全身放松,呼吸自然。
(三) 说明
以上所述各个单黐手动作,是以一方为左手攻,一方为右手防的相黐互换的练习。当做完 这些练习之后,可以做下一节的相对(互相)攻守黐手练习。
(四) 作用
此为单黐手练习结束时,注意还原到开始的预备式中,准备收势结束练习。
第五节相对攻守单黐手
相对攻守单黐手,就是在前面单黐手练习的基础上,练习的两方将单黐手技术进行互相攻 守的练习。
在相对攻守单黐中,增加了活步(进马、退马)等动作,使单黐的练习内容逐步增加,全 面地锻炼单黐手技术技巧。相对攻守单黐手练习,同样是在掌握了基本的单黐手技术练习,将 单黐手动作和理念更加熟练灵活地运用。
一、预备式
(一) 动作
摊手-伏手:甲方与乙方各成二字钳阳 马姿势约一臂间距相对站立,甲乙两方以 两手腕相交,甲方以右手作内帘手摊手,乙方则以左手作外帘手伏手,甲方与乙方 此时两手相黐。(图62)
(二) 要领
按照二字钳阳马姿势严格要求自己站 立的姿势,精神集中,头颈自然竖直,面 部要自然,口要合闭,摊腰,落肩,收胸,放松全身。
两方相黐,互黏黐的手臂轻松、自然。
(三) 说明
相对攻守单黐手中的二字钳阳马对立
姿势,与前面的黐手练习一样,均是作为黐手练习的预备姿势。
练习这些最基本的桩马姿势时,要将身体各部位按照要求处处安排好,在培养桩马的内在 力量的同时,对于调节呼吸和接下来的黐手练习很有帮助。
(四)作用
锻炼基本的二字钳阳马预备式,为以下的相对攻守单黐手练习做好准备。
二、伏手一摊手
(一)动作
1.伏手:接上式,动作不停,乙方左手成伏手的同时,用左手腕背顶击甲方中路心窝,右 手握拳置于右胸侧腋下不变。
2.摊手:甲方随即右腕内侧臂外旋成摊手消解乙方攻势,左手握拳置于左胸侧腋下不变。 (图 63、图 64)练习2~3分钟为一组。
包括此组和以下各形式组合的黐手练习,均可以进行单组或上下各式连续搭配组合的形式 进行黐手。
(二)要领
保持正确的二字钳阳马对立衔接姿势,灵活进行黐手动作。
伏手变式向前,以腕背顶击直接、快速。
摊手,以手掌摊开和腕侧用力消解阻挡由自己的桥手之上而打人的中路手法,或者用于上 路防守。
伏手和摊手相黐要注意攻守瞬间的巧妙变化,感觉相黐动作的反射。
精神与技法融合为一地做动作。
(三)说明
掌握了多种黐手技术之后,再进行增加其他形式的黐手内容练习,同样强调咏春拳所要求 的机动、灵活,且要注意在相对攻守单黐手练习中,适当增加了桩马移动的配合技巧,其也是 为了更好地锻炼黐手以适应实战动态变化的需要。
与所有的黐手练习基本要求一样,在准备进行相黐攻守时应保持应有的警觉心,身体放松, 随时准备机动、灵活、准确、迅速的反应动作,精神与肉体高度协调合一地施展各种黐手动 作,提高黐手练习的效果。
具体练习各黐手动作组合时,要明确各攻守相黐的动作路线、步骤、着力部位,并由慢到 快逐步提高,达成黐手练习所需要达到的要求。
强调黐手中身体、手法、桩马的自然、轻松,不仅有助于提高黐手动作速度,对于提高移 动速度,以及能够灵活、轻巧地凭感觉反射本能的黐手动作都是十分有益的。
各黐手练习的时间可以根据练习者自身情况做适当调印手一伏手
(一)动作
1.印手:甲方右臂内 旋,右手成印手向乙方中 路进攻,左手握拳置于 左胸侧腋下不变。
2.伏手:乙方随即左 腕内旋成伏手消解甲方 的攻势,右手握拳置于印手时,以手腕内侧为力点,将手掌同时向前推击出。
伏手,屈腕同时配合稍微的肘底力以直线向前逼迫着,以达消解效果。
两手相黐注意瞬间感觉变化,攻守动作协调。
精神与技法融合为一地做动作。
(三) 说明
开始进行黐手练习的阶段,练习者可能会感到攻守黐手动作配合笨拙、迟缓,但经由刻苦 的练习,不久情况自会大为改变。在这个练习的过程中,练习者要逐步提高黐手攻守动作的速 度与灵活程度,直至凭感觉本能地实施攻守动作。
练习中,除了精神集中、呼吸自然地实施黐手攻守,还要注意保持自身桩马的稳定与平衡, 以及随时防御各种可能面临的意外。
身体适度放松地动作,不可使身体紧张以影响到黐手练习的效果。
(四) 作用
锻炼印手、伏手的相黐攻守运用技巧。
四、底掌一伏手
(一)动作
1.底掌:接上式,动作不停,乙方左脚上前一步,左腕臂外旋,由上而下成底掌向甲方腹 部进攻,右手握拳置于右胸侧腋下不变。
2.伏手:甲方随即后退一步,右腕顺势向下成伏手,消解乙方攻势,左手握拳置于左胸侧 腋下不变。(图67、图68)练习2~3分钟为一组。
(二) 要领
保持正确的二字钳阳马随时准备变式。
—方进步与底掌进攻上下配合协调。
另一方退步作伏手消解同样要上下协调地动作。
桩马移动与攻守黐手动作时,要保持两脚平稳移动,同时黐手动作要配合协调,在移动中 感觉黐手攻守的瞬间变化反应。
(三) 说明
单黐手配合步法移动的黐手练习,多是在开始的练习阶段倍感不能得心应手,动作与步法 配合上显得不协调、笨拙、迟缓等情况,此需要认真细心的练习,经由一段时间之后会提高移 动黐手攻守的灵活性以及这种练习带来的乐趣。
移动黐手,上下动作协调,同时还要灵活地变式。
(四) 作用
锻炼底掌、伏手的移步相黐攻守运用技巧。
五、横掌一摊手
(一)动作
1.横掌:接上式,动作不停,甲方右脚上前一步成 原来的二字钳阳马桩步,右手同时成横掌向乙方中路进 攻,左手握拳置 于左胸侧腋下不变。
2.摊手:乙 方随即左脚后退 —步成二字钳阳马桩步,左腕臂同时外旋成摊手 消解甲方攻势,右手握拳置于右胸侧腋下不变。(图69、图70)
练习2~3分钟为一组。
(二)要领
黐手双方进退步要灵活、快捷,同时保持身体平衡与动作的协调。
—方横掌要随上步同时动作,以腕外侧为力点,向胸前推击。摊手要随进攻的一方,退步 同时稳定桩马,以摊手顺应对方的攻击而变化,摊手力点在手与腕部的配合上以达消解效果。
移步黐手时,整个动作要灵活、机动,黐手手法随移动瞬间同时动作,在移动中感觉黐手 反应变化。
(三) 说明
移动黐手练习,开始阶段不要只注意手法的相黐变化,注意力还要顾及桩马的移动变化, 并培养在黐手中保持平衡的攻守动作,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逐步提髙移动黐手的正确性、连 贯、流畅等。
当然,移动黐手技术的提高需要大量的练习,以体会练习中的不同感觉和对身体的控制能
力、应变能力。
移动黐手练习,同样讲究相黐手法与桩马移动变化的路线、步骤及黐手攻守动作的着力部 位,具体安排练习时要注意这些要求,以求科学、合理地训练。
(四) 作用
锻炼横掌、摊手的移步相黐攻守运用技巧。
六、铲手一膀手
(―)动作
1.铲手:接上式,动作不停,乙方左腕臂内旋,左手成铲掌由外而内铲击甲方颈部,右手 握拳置于右胸侧腋下不变。
2.膀手:甲方随即右臂内旋,右手臂成高膀手消解乙方攻势,左手握拳置于左胸侧腋下不
变。(图71、图72) 练习2~3分钟 为一组。
(二)要领 保持二字钳阳 马灵活衔接上下式。
铲手,是以掌 外侧为力点铲击形 成的手法。
膀手时,臂上 抬内旋,以腕内侧 为力点,随着手肘
臂的翻转正对胸前中线向上形成膀手消解动作。
铲手与膀手相黐,掌握好攻守动作路线变化、动作的作用。
由定步黐手时,同样精神与技法融合为一地做动作。
(三) 说明
铲手与膀手相黐,与其他形式的黐手练习一样,需要轻松、自然、灵巧地动作。
除了正确地掌握铲手与膀手攻守相黐的变化细节,要尽量过渡到轻快、灵活、快速的黐手 动作练习中,练习者在铲手、膀手黐手具体动作中实践体悟黐手变化的重要意义。
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黐手的作用和意义,有效地发挥黐手本能的动作,并在练 习中不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亦适合实战需要的方法。
(四) 作用
锻炼铲手、膀手的相黐攻守运用技巧。
七、正掌一枕手
(一)动作
1.正掌:接上式,动作不停,甲方右腕由内外旋成正 掌进攻乙方中路,左手握拳置于左胸侧腋下不变。
2.枕手:乙方随左腕臂下沉成扰手消解甲方攻势,右 手握拳置于右胸侧腋下不变。(图73、图74)。
练习2-3分钟为一组。
(二) 要领
保持二字柑阳马随时准备变式。
正掌,是以腕 内侧(掌心)为力 点向胸前直线打出 (印出)
扰手,则是以 手掌外侧发力下压 挡形成的消解动作。
注意正掌与枕手相黐的动作路线变化以及着力部位。 保持桩马的稳定与手法相黐的灵活变化。
(三) 说明
正掌与扰手相黐形成的攻守动作,除了与其他黐手练习一样在注意感觉相黐时攻守的感觉变化时,还需要在不断的练习中摆脱招式的束缚,从实战 的角度考虑较为全面、实用的技术。
练习者经由各种形式的黐手练习所追求的本能反射动作,而本能的黐手动作练习也是让练 习达到最佳攻守效果,即防护时以最佳的本能反应避开对手的攻击,攻击时及时找对对手的薄 弱部位。
实际上,黐手能力水平的高低也同样影响到其实战能力的强弱。
不管进行正掌与枕手,还是其他形式的黐手练习,都要提醒练习者的是,切勿拘泥于黐手 的形式,一味地追求局部的突出,而忽略了整体。
(四)作用
锻炼正掌、扰手的攻守运用技巧0
八、标指一膀手
(一) 动作
1.标指:接上式,动作不停,乙方左手变式成标指向甲方上路进攻,右手握拳置于右胸侧 腋下不变。
2.膀手:甲方随即右臂内旋成膀手消解乙方攻势,左手握拳置于左胸侧腋下不变。(图75、 图76 )
练习2~3分钟为一组。
(二) 要领
保持二字钳阳马灵活衔接上下式变化。
标指,是以掌指为力点,手心朝下,归肘,直接向前标出的手法。
膀手,臂上抬内旋,以腕内侧为力点,随着手肘臂的翻转正对胸前中线向上形成膀手消解 动作。
标指与膀手相黐注意两种攻守动作的路线变化,攻守相黐协调、正确 无论何种形式的黐手动作均要做到精神与技法融合为一。
(三) 说明
标指与膀手形成的黐手练习形式,与其他黐手形式一样,是积极主动地利用相黐的过程感 觉攻守动作的变化,体会反射动作的技巧。
在不同形式的黐手动作时要注意自身的放松,以轻巧、灵活地做动作^
具体练习时,要按照各黐手攻守形式的技术要求,认真迸行训练。
实际上黐手练习所获得的本能反射能力,是需要平时的艰苦训练,在不断的训练中渐渐提 高自身反应灵敏、动作迅速,时机、角度把握正确,黐手动作也就自然上下协调一致了。
(四) 作用
锻炼标指、膀手的相黐攻守运用技巧。
九、抽撞拳一膀手 (一)动作 1.抽撞拳:接上式,动作不停,甲方右肘臂外旋跪压
乙方左臂同时成抽撞拳进攻乙方上路,左手握拳置于左胸
侧腋下不变。
2.膀手:乙 方随即左臂内 旋,成膀手消解 甲方攻势,右手 握拳置于右胸侧 腋下不变。(图 77、图 78)
练习2~3分 钟为一组。
(二)要领
保持二字钳阳马灵活衔接上下式变化。
抽撞拳时,手由膀手握拳以拳面为力点成抽撞拳抽
咏I搞牛对I
打正前方。
膀手,要注意落膊臂内旋,以腕臂内侧为力点,随着手肘臂的翻转正对胸前中线向上形成 膀手消解动作。
抽撞拳与膀手形成相黐,注意攻守动作的路线、角度的变化,攻守协调地动作。
精神与技法融合为一地做动作。
(三)说明
练习时,注意抽撞拳的变化攻击路线,膀手消解 要随着进攻招式的变化而随时变化,相黐时感觉瞬间 攻守动作的易势。
定步或移步黐手攻守动作,均是以练习者直觉把 握,为了体悟到这种直觉,需要进行大量的训练。
黐手的练习必须遵照从实战出发,力求简捷、高 效,并严格要求自己,以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前面以及以后的各种形式的黐手训练,均要注意 练习中是否出现错误或有问题,一旦发现不合理的情 况,要及时纠正,并配合黐手各理念以正确科学的态 度进行训练。
实际上所有形式的黐手对练,在一开始均会使练 习者感到对练配合的黐手动作的笨拙,只要坚持进行 训练,各黐手技术自会迅速得到提高。
(四)作用
锻炼抽撞拳、膀手的相黐攻守运用技巧。
十、膀手一抽撞拳
(一) 动作
1.抽撞拳:接上式,动作不停,乙方左肘臂外旋跪 压甲方左臂同时成抽撞拳进攻甲方上路,右手握拳置 于右胸侧腋下不变。
2.膀手:甲方随即右臂内旋,成膀手消解乙方攻 势,左手握拳置于左胸侧腋下不变。(图79、图80)
练习2~3分钟为一组。
(二) 要领
保持二字钳阳马随时衔接上下式变化。
注意此膀手、抽撞拳相黐与上一式抽撞拳、膀手为互换攻守相黐动作。
抽撞拳时,手直接由膀手握拳以拳面为力点抽打正前方。
膀手时,落膊臂内旋,以腕臂内侧为力点,随着手肘臂的翻转正对胸前中线向上形成膀手 消解动作。
抽撞拳与膀手形成相黐互换攻守动作,同样要注意攻守动作的路线、角度的变化,攻守协 调地动作。
桩马稳定,呼吸自然,精神与技法融合为一地做动作。
(三) 说明
此膀手、抽撞拳相黐可作为互换攻守黐手练习。
练习时,必须要正确掌握黐手对练动作,并注意观察发现练习中错误的出现与纠正,自行 体会动作要领所在。
或者在黐手练习中让同伴配合在一旁边观察边进行提醒,以配合练习者进行正确的练习。 练习中,注意各种黐手攻守动作均应有目的地施用,不可盲目性地动作。
(四) 作用
锻炼抽撞拳、膀手的相黐攻守运用技巧。勾撞拳与上步上下协调一致。
扰手时,以腕外侧为力点屈臂向前成枕手消解动作。
勾撞拳与枕手相黐,掌握好攻守动作的路线、角度变化。
精神与技法融合为一地做动作。
(三)说明
勾撞拳与枕手练习时,除了是增加不同形式的銷手练习内容外,还要注意时刻提醒自己认真 思考,努力改进自己在练习上出现的不足,尽量消除训练与实践间的差距,进行髙效的黐手训 练。
无论是定步或移步黐手练习,均要做到身体上下协调地做动作,精神与肉体协调合一地感 觉相黐攻守的变化反应。
具体安排练习时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制定训练难度与强度。
(四)作用
锻炼勾撞拳、枕手的移位相黐攻守运用技巧。
十二、护手一冲拳
(一)动作
1.冲拳:接上式,动作不停,乙方右脚上前一步,左手握拳向甲方中路进攻,右手握拳置 于右胸侧腋下不变。
2.护手:甲方随即后退一步,右手上抬成护手同时向右上方挺出消解乙方攻势,左手握拳置于左胸侧腋下不变。(图83、图84)
练习2~3分钟为一组。
(二) 要领
保持二字钳阳马随时进退或变式。
冲拳时,拳成“日”字形置于胸前,以肘中发力沿着中线(子午线)全速向前打出,拳眼 朝上。
护手,即变成护手以腕背为力点向一侧弹挺成消解动作。
冲拳与护手相黐注意攻守动作的路线、角度变化。
进退马与黐手动作上下协调,呼吸自然,精神与技法融合为一地做动作。
(三) 说明
桩马进退黐手练习,可由桩马姿势先进行稍慢节奏的黐手动作,然后再逐步加大难度和强 度,直至本能的黐手动作。
练习不同的黐手动作,要注意攻击动作的距离、时机、角度,相黐防守要随势而动,在黐 手中感觉攻守的变化。
(四) 作用
锻炼护手、冲拳的移位相黐攻守运用技巧。
十三、沖拳一拨肘
(一)动作
1.冲拳:接上式,动作不停,甲方右手握拳直接向
乙方中路进攻,
同时左脚上前一 步,左手握拳置 于左胸侧腋下不 变。
2.拨肘:乙
方随即后退一步,左手成拨肘向左拨挡消解甲方攻势, 右手握拳置于右胸侧腋下不变。(图85、图86)练习2〜3分钟为一组。
(二)要领
保持二字钳阳马随时进退或变式。
冲拳时,拳成“日”字形置于胸前,以肘中发力沿 着中线(子午线)直接向前打出,拳眼朝上。
拨肘,是以上下梗手中动作的变式运用,以肘拨挡形成消解的动作。
冲拳与拨肘形成黐手,注意拳法与拨肘攻守路线、角度的变化。
精神与技法融合为一地做动作。
(三)说明
冲拳与拨肘黐手练习,与所有的黐手练习一样,需要集中精神,保持警觉心,身体放松, 不可有斗狠斗勇的心理。
练习时,先要明确动作路线、步骤、着力部位,以便更好地进行黐手攻守招式的变化。
具体练习应由慢到快进行,并力求在掌握正确的黐手技术基础上逐步提高练习要求。
当练习者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各种黐手动作时,特别是能够做到黐手动作的攻守恰到好 处,此时则可更好地体悟感觉到黐手的妙用了。
(四)作用
锻炼冲拳、拨肘的移位相黐攻守运用技巧。
十四、摊手一伏手(二)
(一)动作
摊手一伏手:接上式,动作不停,甲方右脚上前一步,右臂外旋、归肘,用右腕内转成摊 手,左手握拳置于左胸侧腋下不变;乙方左脚后退一步,左臂沉肘转伏手,成开始的预备式, 右手握拳置于右胸侧腋下不变。(图87、图88)
注意:以上黐手动作练习结束后,改为由甲方左手作外帘摊手,乙方右手作内帘伏手,依 此做黐手练习。
(二) 要领
练习准备结束时的收势姿势。此时,两方均可全身放松,呼吸自然。
(三) 说明
以上所述各个互换单黐手动作,是以一方为攻,一方为防的相黐互换的练习。当做完这些 练习之后,可以做下一节的双人攻守黐手练习。
(四) 作用
此为单黐手练习结束时,注意还原到开始的预备式中,准备收势结束练习。
第四章双黐手
单黐手掌握熟练后,即可进人双黐手的训练过程中。双黐手,是组合了身形腰马及双手的〗 配合,是咏春拳整体格斗的雏形,是以进退配合手臂的力度、腰马的支撑来进行攻防实战。
双黐手也是将咏春拳的要求及拳理配合每一个动作不断循环的锻炼。这种方式主要锻炼身 体条件反射,同时也使身体各部位的配合得到锻炼,令每一动作及反作用力尽量利用出来,以 求达到最佳效果。咏春拳认为搏斗时敌我之间迅速打斗攻防的变化,是无暇思考如何出招或变 式,纯粹基于反应,因此为解决这个问题,都经由练习黐手提高咏春拳者向身条件反射。
第一节双黐手概念
黐手,作为咏春拳独特的练习方式。是以温文的方式,让练习者经常面对模拟的对打场面, 令练习者们在安全的情况下累积格斗经验,由被打到足以自保,由笨拙练到机灵,达到本能的 反射动作。实际上黐手不等同于拳套,因为拳套有一个固定的形式,无论练习多少次,形式都 是一样的。黐手则不管练习多少次,每次都有不同的变化。黐手也不等于自由搏击,因为后者 —定会分出胜负,而黐手是同门之间的互相学习,目的是为了彼此双方技术上的提高。
一、双黐手概念
前面单黐手一节内容叙述了关于单黐手相关的概念,在这里主要叙述双黐手有关的概念。
咏春拳黐手均为双人配合对练项目。对练的时候,双方的桥手自始至终都黏縝在一起,并 没有在任何一段时间内分离开来,也正因为这一缘故,黐手之所以取名为黐手,其意义也正是 如此。咏春拳黐手不只是纯粹的手臂黏合,亦有黐脚的练习。黐手时从始到终绝不离开对方手' 臂皮肤,双方抱着的是你欲离,我偏黐;或者不敢离桥的念头(即意识)。
另外,黐手形式上均具备单黐手(单搭手)、双黐手(双搭手〉两种,突出了上盘手部,重 在训练两扇门,练功过程将腿法置于次位,强调身法端正,从中锻炼腰部正确的消解外来力量,
重视了腰轴的主导作用。咏春拳黐手的全部手法在于日字冲拳、桥手、膀手等上,并无身靠肩 撞、肘击的表现,纯以锻炼桥手感觉为主旨;对于马步要求,两人正面对立二字钳阳马,绝不 移动脚板寸步(除非是活步黐手),以此来强铸身正和下盘的稳固。因此,咏春拳黐手的表现形 式可以说是:手法第一,马法第二,神形合一。
黐手的练习实际上极具技击心理内容,又非为技击的绝对致用法,实际是通过备战训练达、 到一种目的一本能反射动作,以此来指导,贯彻在实践技击中。只有达到本能的反射动作,方 能领悟对手攻守的线路方向、角度、力量、意图等,从而及时准确地应变。这也是每一个学武
第二部分发柃叶系咏I冬黐
者极力追求的一种境界。咏春拳正是要求练习者在黐手这种重要的功夫上达到这一境界,咏春 拳的双黐手(黐双手)的锻炼,一是训练双手的感觉,二是锻炼肘底力,三是由黐双手的锻炼 课程中使练习者进人搏击的阶段,可以说这种练习实在是一学多得的训练。因此,有咏春黐手 一说:“凭它锻炼领悟能力及正确的手势,训练触觉上的感受。”在李小龙的截拳道拳术理念中 曾把黐手列为一种心理与生理的训练,称之为活的劲力,实在是心得的升华。如果能掌握这种 本能反射的(懂劲)功夫,便能将日常习惯姿势变成心、意、肌的本能,以肌肤表面的感觉信 息,迅速掌握外来的劲力和流向,灵敏指导各部反射之机能,可谓无异两眼之外,另生两眼, 进而使练习者达到神明的精神修养和外控能力。
黐手,在咏春拳法拳系里强调练习者的手脚摆在十分正确和恰当的位置上。黐手虽按着规 定的动作演练,却非属拳术套路的范畴;虽然双人配合对练,有攻有防,又非完全是下意识的 对打,甚至不能与通常的对练、对拆等同起来比较的。黐手,是一种咏春拳到一定阶段的(中 级)重要的辅助形式训练.是用来连接另一种(或下一种)特别技术(高级)的桥梁D既然是 对练,不容置疑,对练者必须具有咏春拳的初级功夫;如规范的手眼身法步型,熟练顺达的拳 套等,方能允许进入双人对练,并最终过渡到学习咏春搏击(散手)的阶梯。
黐手,是一种定步、活步功夫(活步黐手)。咏春拳要求练习者打好二字钳阳马型以及=套 爭法等套路的基础,从中将摊、伏、膀三种常用的桥型和日字冲拳以及其他基本技术抽出来在 对黐过程中反复地加倍训练,使之在进人更高层次的训练(如器械、手法、木人粧法、盲拳黐 打及器械)或自由搏击前具有从容的心理状态。
如果练习者没有打好基础.是不应过早地进入黐手阶段的教授和训练的,防止其心急反而 误导练习,导致练习有形无意,徒劳返工,也不应允许进人高级阶段训练的门槛。更应注意的 是,只练咏春拳套不与同门一起黐手,咏春拳的摊、伏、膀、勾、漏、割等手法便只知来留守, 不懂去送反攻,不能掌握正确的中线原理和四门原理等概念。更谈不上借力、消力与乘隙反击 了。因此,将黐手项目训练放置于基本功之后和对抗搏击(散打)之前的观点和做法是值得提 倡和重视的。
至于黐手的中线、四门、内帘手原理,以及运动速度、运用力量等方面,练习者在开始黐 手训练时,就要在主观思想上弄清创拳者强调的意旨——其为何与一般的套路对练不同的特点。 这样,既让练习者保持整个学习训练过程中的兴趣,又让练习者引起重视,有针对性地细心揣 摸,不致胡乱蛮干,或者掌握架子后,不知其意,不明其用,影响咏春拳技术的实际发挥。练 习者若能从中悟到个中道理,其拳术研修,定会悟到妙处,取得所长,增长技艺。
二、双賴手内容
双黐手,在咏春拳中也称为攻防练习。它是以单黐手练习之后,进行的训练内容。
双黐手的动作是以两人正面相对站立,各成二字钳阳马,一方以右手搭对方左手,而对方则以右手搭一方的左手,在四条手臂相搭的过程中,两人皆以膀手、摊手、伏手、冲拳等动作 进行相黐攻防的练习。
实际上几乎咏春拳套路中的攻守招式均可由双黐手的训练过程中逐渐灌输进去,使练习者 将这些攻守动作练至两手兼顾(亦有黐脚),出手成招,彼攻此守的境界。
当然,要做到两手兼顾(或黐脚)的水平,是不太容易做到的。换言之,练习者能够做到 双手在同一时间内,各自做着一组不同目的的动作,以配合起来进行攻守,其即可做到两手兼
顾了。
也正是如此,练习者能够做到两手兼顾的境界,是不太容易的事,因此,在双黐手之前, 便要将只有几个简单动作的单黐手训练得熟练之后,才可以训练双黐手,如此才能较好地进入 双黐手训练之中。
双黐手内容大致由盘手、过手构成。
盘手,是双黐手的第一个阶段,亦称为辘手、碌手,其意是取翻滚盘旋之意,以形容双黐 手动作中两人四手相搭,上下翻滚,如同在一个无形的圆圈之中来回的碌动或盘旋。
过手,是经由盘手之后的训练,即经过盘手的简单反应动作以后,接着便是过手训练内容。 过手的意思,是由一方开始以咏春拳中的招式攻击对方,而对方按着攻势用适当的咏春拳手法 予以消解并反攻。
浏览79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