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一切事物都相对地存在着, 因为经历了痛苦才能体现到欢乐。 人世间并没有虚无缥缈的桃花源, 有酸辣苦甜才是人间真正的生活。
电影《武当》在全国上映了。
果然没出导演孙沙的预料,像燃烧的山林又巧遇一场暴风,火卷着风, 风卷着火,把中国观众对武打片的狂热再次推向了高潮。《武当》共发行 了近500个拷贝,不仅全国各省市的影院同时排队放映,而且发行到世界 30多个国家。在《武当》放映期间,各影院门前人流如潮,千千万万个影 迷总想先睹为快。人们看《武当》,说《武当》,评《武当》。《体育世界》 杂志1983年第4期推出“《武当》专辑”,记者、作家著文介绍《武当》拍 摄的经过及导演演员的情况,作家刘仙洲、和谷、王改明的报告文学《武 林奇珠》和《寸草心》,以翔实的史实、生动的笔触、诚挚的感情,描写 了赵长军成长的过程和马振邦坎坷的经历。《体育世界》此期发行了 40万册, 国内不少报刊不甘落后,纷纷转载或摘编有关赵长军和马振邦的业绩与轶 事,广播、电视也利用自己的优势,宣传、报道赵长军、马振邦等人的生 活,学习、工作情况等,经过新闻媒介配合《武当》上映一阵紧锣密鼓的 鼓噪,赵长军和马振邦这两个过去鲜为人知的武术运动员和教练员,给人
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成了人们街谈巷议的传 奇人物了。
《武当》到底如何呢?
对一般观众来说,都 是追求故事情节的曲折、 演员的表演技巧、武打 的紧张热闹,但对一些 拍摄武打片的编导和武 术专家来说,却不注重 这些。他们要看《武当》 到底是不是货真价实的 “功夫片”,他们要看编导和演员怎么把武打和故事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他 们要看名为《武当》是否把内家拳的精华荟萃在一起。
应该公正地说,《武当》没有让广大观众失望,更没有让那些拍摄武 打片的编导们和许多武打专家们失望。
听听他们的评论吧!
1983年出版的《体育世界•武当专辑》
——《武当》是一部成功的武打片,它最可贵之处是真实,它一 扫港、台武打片中虚、假的庸套,很少利用特技去拍摄,那惊险、奇 特的镜头,演员在表演中展现出的功夫是实实在在的,总之,它是一 部名副其实的武打片。
——《武当》很巧妙地把故事情节和武打融合在一起,比较成功 地塑造了陈雪娇、司马剑、武云龙、南山道长这些武林精英坚强、勇敢、 刚毅的性格,表现了他们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和爱国精神。
——《武当》以内家拳为主,它不仅集内家拳之精粹,而且还适 当地运用了 一些外家拳,由于导演和武打设计的精心安排,拳、棍、 刀、枪、剑无不精妙,尤以拳为最,观赏其拳技,闪展腾挪,抑扬顿挫, 快速有力,变化多端,伸之似龙,屈之如猬,宛如猿猴戏林梢,奇态 百出,灵活自然,更使人赏心悦目的是剧中巧妙地安排了太极球,它 可以说是内家拳的标志,在剧中的确有画龙点睛之妙。
《武当》不仅在国内引起轰 动,而且在国外也引起强烈的反 响。据悉,东南亚一些国家诸如 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 尼西亚等,视《武当》为珍品, 广大观众已看腻了港、台那种俗 套的武打片,《武当》使他们感 到新鲜、别致、独特、不同凡响, 完全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艺术是 没有国界的,真正好的艺术品, 能引起世界各国人民感情的升华,心灵的共鸣。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的一位官员写信给中国外交部、文化部和中国电影 发行公司谈到《武当》在美国上映的盛况——
《武当》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几家影院上映了,开始两场我没有去看, 因为我们国家过去一些影片在这里上映时,效果并不十分好,要么是 观众稀稀落落,要么是影片放映没一半人就走了大半,要么是观众摇 头叹息,不可思议,要么是因为情节的虚假或政治色彩太浓而引起轻 蔑的哄笑……(这里,这位官员列举了国产一些影片在美国上映的情 况,略去)我总以为《武当》和我国过去一些影片差不多,与港、台 的武打片大同小异,所以就没去看。可是大使馆一些同志看后赞不绝 口,并说美国的观众如何如何喜欢这部影片,我抱着一种猎奇的心情 前去观看。
当我走到电影院门前,出现了过去中国影片放映时很少出现的情 景。影院门外悬挂着非常醒目的宣传广告,门外的观众拥挤着,喧嚣 着,焦急等待着影片的开映。我在门外等了片刻,上场结束了,观众 走出影院大门,个个兴致勃勃地谈论着,从他们的言语和表情我能看 出,他们是非常喜欢这部影片。门外,我还碰见几位华人,他们一边 走一边用手比划着,给美国的观众讲解影片的情节和中国武术的奥秘, 那些美国观众跷起拇指赞扬说:“太妙了,太妙了,了不起,了不起!” 《武当》开映了,场里座无虚席,鸦雀无声,这在美国来说,是 十分罕见的。美国人到电影院看电影的兴趣并不像中国人兴趣那么浓, 除非非常好的影片才去,所以影院经常不能全满;况且美国人热情、 爽朗,喜欢率直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在影片放映时,指指点点,窃 窃私语,甚至有时竟狂喊大叫,但是,这一次不同,场里秩序井然。 影
《武当》剧照中马振邦扮演"南山道长"
片一开始,就把人吸引住了,观众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时而叹息, 时而欢笑,时而惊呼,时而雀跃,可以说观众完全陶醉在艺术的享受 之中。尤其是影片中的武打,真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连我这个 中国人都看得入迷,那对中国武术充满神秘感的美国人来说,更使他 们欢喜若狂。那精彩的对打,那精湛的拳术,那磅礴的气势,那惊险 的场面,简直令美国的观众如痴如呆,他们简直不明白中国的武术高 手,莫非都是天兵天将,莫非都是孙悟空变的,怎么能有那么高超的 武艺?
影片快要结束了,五龙镭金的大铜钟声震群山,回荡在神州大地, 武当的英雄陈雪娇、武菁菁等用小树枝编成担架,抬着受伤的司马剑 向雾海蒙蒙,一望无际的平原走去……当英雄们的身影愈走愈远,影 片已经推出“完”时,这时观众方醒悟过来,随即是一阵暴风骤雨般 的掌声(这也是在美国观众中很罕见的)。
美国观众对这部影片喜爱的感情深深感动了我。应该说,《武当》 在美国上映前,一些准备工作并未做得尽善尽美,比方说,影片中没 有道白字幕(别说英文的,中文的也没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了外国观众对故事情书和人物的了解,影响了影片的艺术效果。我相 信,若加上英文字幕,那将会引起更大的轰动。
还有一件事,令人感到遗憾。像《武当》这样既有一定的思想性, 又具有较高的艺术性的影片,为什么未评上百花奖和金鸡奖?
据悉,美国准备邀请《武当》剧组访问美国。
这位官员的信从一个侧面可以反映出《武当》在外国上映后的情况。 至于《武当》为何没有评上电影界两个大奖,那是因为国家电影局规定, 武打片不参加百花奖和金鸡奖的评选。评上未评上无关紧要,评上奖的影 片未必都好,而未评上奖的影片未必都差。不仅电影是这样,其他文艺作 品也如此,这不必太遗憾,真正值得遗憾的是,后来美国方面的确邀请过《武 当》剧组访美,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未能实现,这使中国的电影工作者失了一次学习、交流的机会。
中国人有句俗话:“人怕 出名猪怕壮。”出不了名难, 出了名,亦难。对马振邦来 说,他走上银幕,纯属偶然, 并没有想到要出名。可是,《武 当》的成功竟把国人的视线 引到这位隐居在武当山上的 “南山道长”身上,“一石激 起浪千层”,引起了一系列“连 锁反应”。
首先,是信件像雪片似的飞向陕西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家属楼一层南角 那一套三室的住宅里。信中有请教武术方面问题的,有打听他的近况的, 但更多的是要拜他为师学武的,请他去辅导讲学的。马振邦是个感情深厚 的人,他深知每一封信都跳动着一颗热忱而赤诚的心。一开始,他来信必复, 一回到家,就写呀写,后来实在写不过来,就让铁玉芳也帮助写,夫妻俩 写得臂酸手疼,但来信反而越叠越高。实在没有办法,就只好起草打印了 一封公开信,只签个名就寄走,就这样还解不了围。如果一旦两人外出数 天回来,信就可以积攒下好大一堆。有时马振邦想,干脆放在一旁不管了, 等以后有时间再处理,但认真一想不行,因为往往有些重要的信件夹在里 边,有一次,有几位日本朋友要到西安拜访他,提前来了封信,这信就夹 在那些信件中放了好几天。若不是细心的铁玉芳整理信件时发现的话,险 些误了事,因为再隔两天日本的朋友就要来了。
其次,来访的人接连不断,简直不得安宁,每天从早到晚,总有人进 进出出,自然,在来往的人中西安的居多,但也有不少外地的。有的是来 求教的,有的是来拜访的,有的是来诡闲传(聊天)的。铁玉芳担任着省 女篮教练,每天训练、比赛,忙得王朝马汉似的,马振邦每天也有干不完 的事,人来了,总不能赶出去,但这没完没了的,谁又能支持得住?这宝 贵的时光,谁又能浪费的起?铁玉芳生气地说:“倔老头,你一天闲事太多 了,把人都烦死啦,照这样下去,你能撑得住,我却受不了,我看咱干脆 分家吧,你在外边另找间房子住,即使你一天二十四小时不休息,陪人在 那里说闲话我都不管!“马振邦苦笑着说:“好玉芳哩,难道我愿意这样吗,
别人来了,咱总不能将人拒之门外,即使再忙,也得招呼人家喝口水、吸 支烟吧!除了这,你能想出什么高招来? ”铁玉芳听后,只好无可奈何地 摇摇头,说:“我这辈子跟了你,算倒了八辈子霉!”
最使马振邦和铁玉芳头痛的,是外地一些青年男女,千里迢迢赶来投 师。有湖南的,广东的,福建的,四川的,云南的,山东的,河南的,甘肃的…… 他们多是背着父母偷着来的。这些人到西安人生地不熟,马振邦得招呼他 们吃,招呼他们住。吃饭问题不大,就让在家里吃吧,但住宿却成了大问 题,一家老小好几口,就只有那五十多平方米,该让他们在何处歇身?没 有办法,只有让住招待所、住旅社。这些青年离家时,就暗暗下了决心,“南 山道长”不收决不回去,武功练不成决不回去!马振邦和铁玉芳好说歹说, 嘴皮都快磨破了,可他们就是不听。最后,好容易说通了,马振邦知他们 来时仓促,带的钱不多,只好给他们买好车票,让人照看送上车……
1983年深秋的一天傍晚,忽然传来一阵急骤的敲门声。马振邦开开门, 见一位十七八岁的姑娘,肩上背了个铺盖卷,腰上挂了一把剑,直挺挺地 站在门外。
马振邦问:“你找谁? ”
姑娘说:“我找马振邦。”
马振邦说:“我就是。”
姑娘放下铺盖卷,盯了马振邦一会,惊喜地说:“啊,您就是’南山道 长',你咋把胡子剃了,差点让人认不出来了!”
马振邦问:“你找我有什么事? ”
姑娘打了打身上的尘土,拱手道:“师傅在上,受弟子一拜!”说罢, 双膝跪在马振邦面前。
马振邦急忙上前,对姑娘说:“你下跪干什么?有什么话站起来说。”
姑娘说:“我是从山东来拜见'南山道长'的,请师傅收我为徒。”
马振邦说:“我是陕西省武术队的教练员,又不是开私人武术馆,怎么 能随便收徒弟呢? “
那姑娘说:“师傅若不收下我,我就跪在这里不起来!”
铁玉芳和马振邦的子女劝了好长时间,姑娘才站起来,深深地鞠身作 了个揖,走进屋子里。
这姑娘家住在山东某县一个偏僻的山村,村子有30多户人,她父母都 是一字不识的农民。在她5岁的时候,父母亲就把她许配给邻村一户人家, 她的未婚夫比她大4岁,从小不学好,尽干些偷鸡摸狗没名堂的事,曾因 合伙偷宰了别人家几条耕牛,被公安局逮捕,被法院判了两年刑。刑满后, 小伙要结婚,姑娘不愿意,她跑到乡政府,乡政府的干部告诉她,订婚不 受法律保护,不愿意就可退亲。她要退亲,她家不愿意,男方家也不愿意。 后来,通过村里一些人劝说,她父母勉强同意了。男方知道后,恼羞成怒, 带了一伙人,把她家的东西抢走了,还把她父母打伤了。她害怕让人抓走, 逃到县城,在城里看了《武当》,便决心投师“南山道长”,她在电影院门 口买了本《体育世界》,从上边查到“南山道长”的名字和地址,从一个 亲戚家里借了50块钱、一床被子、一把剑,便搭车来到西安……
她哭着对马振邦说:“师傅,陈雪娇有家仇国恨,我也有家仇国恨,我 这次下定决心,武艺学不成不回家,等我练好了武艺,好回家报仇雪恨!”
马振邦和铁玉芳只好苦口婆心地解释、安慰、劝导这位从黄海边来的 姑娘。
马振邦说:“姑娘,《武当》是武打片,那里边的故事和人物都是假 的……"
姑娘睁大眼睛说:“怎么是假的?不,你哄我哩?武当山不是在湖北省 吗?我听人说,那司马剑和陈雪娇都出国了……”
马振邦说:“你的家仇和陈雪娇的家仇根本不同,你回去把情况反映给 乡政府,让他们帮助解决。”
姑娘说:“怎么不同?陈雪娇的父母亲被人害了,我父母被人打了。找 乡政府没有用,只有我练好武术,把他们家里人打败,他们家就服了。”
马振邦说:“你要学武术,何必到西安来,你们县就有武术队,就可以 参加业余训练……“
姑娘说:“我们县的武术队不行,他们没有一个人敢从城楼上往下翻, 没有一个人能把那么大的石球推出几丈高!”
面对着这样的姑娘,马振邦又该说什么呢?
姑娘在马振邦家里住了三天,好容易才做通了工作。铁玉芳准备了干 粮,马振邦给买了车票,又给了30元路费,还给姑娘的父母写了封信。马 振邦和三女儿把姑娘送上火车,他还不放心,特地找到列车长,要他在路 上多加关照!
使马振邦感到烦躁和头痛的还不止这些……
一次,马振邦从外地拍电影回来,一位朋友来到家里说:“老兄,那天 你的小儿子到我家里来,说你出去拍电影,家里有急事,需要点钱,当时 我手头不便;只给了 100元,钱太少了,老兄可别见怪……”
马振邦一听感到很惊奇,他回到家就没听铁玉芳谈跟人借钱的事。
那位朋友又说:“你小儿子还拿了你一张照片,他说他跟你一块在外边 拍电影,他的戏拍完了,先回来。”
马振邦说:“我有六个孩子,三男三女。前五个是前房生的,都已长大 成人,结了婚,有了家,最小的儿子是和玉芳生的,正上学。”
正说着,马振邦的小儿子马林进来了。马振邦说:“这是我的小儿子, 你看是不是? ”
那位朋友说:“不是,不是,那个比你儿子年龄大,个子低,走起路来 一摆一摆的……“
这时,马振邦的这位朋友才知上当受骗了。
怎么办?马振邦只好取出100块钱还给这位朋友,这位朋友不要,马 振邦说:“好伙计,既然是打着我的名义借的,那我就得认账,你收下吧, 我把这情况反映给派出所,让他们调查一下。”
据统计,在《武当》上映的 半年里发生了五六起利用马振邦 的名义进行诈骗的案件,其中有 一个案破了,是同他熟识的一位 同志的儿子作的案。
在《武当》上映半年后,马 振邦接到了从东北某省寄来的一 封挂号信。
写信的人说他叫马振国,今 年60多岁了,民国24年(1935年) 他跟父母到陕西逃荒,因生活困 难,父亲把他的小兄弟马振邦卖 给别人了,看了《武当》后,他 方知弟弟现在在西安市,成了武 术名将,电影明星。信最后说:“振 邦兄弟,看了《武当》后,我和 全家人都高兴极了,我取出咱家 过去的照片和电影院前的剧照反 复对照,越看越像!你就是我那个小兄弟,现在好了,咱们全家要团圆了, 咱父母虽然已经离世,但几个弟兄都健在,大家都想早些见到你。这几天, 咱家可热闹了,村里人听说找到你的下落,都前来祝贺,我们弟兄几个没 出息,但出了你这个名将、明星。全家人都感到光彩。你若有时间,赶快 回来,若忙得抽不出时间,请速来封信,我和你嫂子带几个孩子到西安去 看你。顺便再说一下,你的几个侄儿侄女,也想学武术,拍电影,你能不 能把他们带上……”
马振邦接到信后,立即回了封信,谈了自己的情况。他在信中说:“振 国同志,我生在西安,兄弟姊妹八人,我不是你的弟弟,不过,我一定留 心你的事情,如果在西安发现线索,马上就会写信告诉你……”
马振邦满以为这场误会可以结束了,谁知不久又接到马振国一封信, 这封信,就不像上封信那样亲切了,信中说:“你现在成名了,有钱了,当 官了,便不认骨肉同胞了。读了你的信,全家都很气愤,忘记了父母养育 之恩,忘记了兄弟手足之情,真乃不如禽兽也!”
在马振邦力推下,陕西红拳获得国家非物质文化 遗产,他也获得了表彰有限的生命却孕育着创造的无限, 人生真正的价值在于无私的奉献。 只有勇于攀登的人生命之树常绿, 才能把生命的春天永远留在人间。
《武当》是马振邦走向影坛的“实习作”,《武当》的成功揭开了他银 幕生涯的序幕,为他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新天地。
当“南山道长”脱下他的蓝袍长靴离开武当山不久,西安电影制片厂 的导演于连起就走进马振邦的家门,邀请他担任武打片《大刀王五》的武 术指导和武打设计,并扮演大刀王五的师傅马芬。
《大刀王五》取材于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以王五为首的武林豪 杰营救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的故事,是一部紧扣时代脉搏的影片。王五, 历史上确有其人,真名王正谊( 1844—1900),字子斌,回族,排行第五。 魁伟有力,善使双钩,能左右进发,人称“双钩王五”。后又从山西董某 学单刀,得其刀法,又称“大刀王五”。他以护镖为业,于北京设源顺镖局, 为人慷慨,行侠仗义,与谭嗣同交往甚厚,同情维新变法。光绪二十六年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捕杀拳勇,被德军所杀。
1984年5月,《大刀王五》在西安开拍。剧中,除女主角由戈春燕(北京) 和谭嗣同由姬麒麟(北京)扮演外,其余角色,多由陕西省武术队队员扮
演。王晓忠扮大刀王五,赵 长军扮猴侠,王发元扮铁拐 李。此外,还有马平、寻峰、 张仙萍、马金台等强手。可 以说,《大刀王五》是陕西 省武术队又一次集体亮相。
这么多武林高手云集一 堂,给武打总指挥和武打设 计马振邦创造了良好的条 件。戊戌六君子血染菜市口《大刀王五》剧照(左二为马振邦饰演的马芬) 是历史上一场悲剧,如果一
般化地冲进法场去解救谭嗣同等人,既不能充分暴露反动腐朽势力的凶残 狰狞面目,更表现不出以大刀王五为首的武林豪杰、侠客义士的英雄气质 和高超的武功,原脚本没有考到这一点,拍片中才提出这个问题。
怎么办呢?根据导演的设想和要求,马振邦经过了几夜的琢磨,设计 出了一个八卦阵。他想:“武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遗产,武打片通过银幕来 宣传中华武术的真功夫。因此,武打设计必须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为主 题服务,为表现人物不同的性格、气质服务,绝不能为武打而武打。”根 据马振邦的设计,清朝反动统治阶级用八卦阵保护法场,而武林豪杰要劫 法场救人,就必须先破此阵。一方要保护法场,一方要劫法场,双方必须 投入全部的强将高手,使出全身解数,进行殊死搏斗。两种截然不同的人 物形象和气质,就紧围绕着一个“杀”字,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不仅 使影片的主题思想更加突出,并把剧情推向最高潮,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马振邦设计好八卦阵,但要把这一宏伟、壮观的场面再现出来,确非 易事。这八卦阵分外圈、内圈、阴阳线,外加八个阵脚。外圈由200人组 成,手持腰刀,身着浅蓝色御林军服,逆时针跑龙形虎步。内圈距外圈5米, 由150人组成,身穿黑色校尉服,手持大枪,顺时针跑龙形虎步。中间阴 阳线由100人组成,且都得和镖局侠客义士进行对打。如此气势宏大的场 面,要演练起来,十分困难。御林军、校尉的扮演者都是从部队请来的解 放军战士,他们不会武术,马振邦只好一遍又一遍地教基本动作和简单功 法。天气炎热,稍一运动,就满身大汗。经过了一个多星期的训练,马教 头才把巧设的八卦阵练好。
《大刀王五》中,马振邦还根据剧情,为其他角色设计了跑板、踩菊花、 踢梅花桩等功法,并亲自指导练功。用于连起导演的话说:“马老师设计的 武打合情合理,别具一格,使《刀》片以独特的风采展现在银幕。”
云遮雾障的山峰,山峦叠翠,白云缭绕。一位生得虎头虎脑充满生机 的少年,发现草丛中卧着一只虎崽,他小心翼翼地扑过去,把虎崽抱在怀 里爱抚地抚摸着。这时,母虎咆哮着扑向少年,突然从大树上跳下一个汉子, 闪电般的一掌,打碎了母虎的天门盖,救下了少年,然后跌跌撞撞地向森 林深处走去……
这是长春电影制片厂1987年摄制的武打片《八卦莲花掌》的序幕。
这是部历史悲剧。影片以某体委武术处长王兰寻找用八卦莲花掌打死 老虎的陈老大为线索,回忆了新中国成立前王立峰一家与地主张同仁一家 的斗争,通过了对莲花掌这一绝技的“保”与“夺”的冲突,描写了王立 峰一家三代人的命运。
担任该片导演的是老导演刘忠明与马世达。根据导演的艺术构思,《八 卦莲花掌》说是武打片,但不以 武打为主,它着重塑造人物形象, 把镜头对准人物的内心世界,多 侧面去刻画有血有肉的丰满的艺 术形象,以满足当代观众的审美 要求。这就要求演员很好地表达 人物内在的感情,克服人物脱离 时代和程式化的表演代替真实的 内心体验的倾向。对于武打,要 突出莲花掌的特点,在莲花掌的 魔力上做文章,突出莲花掌的新 颖与奇特,打得幽默风趣,打得 真实逼真,给观众以新的感召力。 力求做到:人家没有的我有,人 家有的我新,人家新的我奇,人 家奇的我绝。
导演为了实现自己的艺术追 求,在挑选演员时费了心思。担 任男主角麦耿的是四川省人民艺术剧院的张国立。在拍此片前,张曾参加 过《嫌疑犯》、《草莽英雄》等5部影片和《弯弯的石径》、《禁忌的白歌》 等20余部电视剧的拍摄。在1986年全国戏剧汇演中,他扮演《朱丽小姐》 中的男仆,荣获“梅花奖”。扮演女主角王兰的董慧,
电影《八卦莲花掌》剧照:马振邦指导张国 立练拳
是济南军区前卫话 剧团的演员,曾在影片《生活从这里开始》、《当代火种》和电视剧《大道 朝东》中扮演女主角。扮演一号反面人物张同仁的是江苏省话剧团的演员 张毅然,他曾在《峥峡岁月》中扮演造反派司令袁占彪,在《华佗与曹操》 中扮演许褚,在13集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中扮演葛明礼。
马振邦担任该片的武术指导,并扮演了八卦莲花掌的传艺人王立峰。 担任武术设计的是北京市总工会武术队教练董世明,他是中国查拳专家常 振芳的得意门生,曾在14集电视连续剧《海灯传奇》中扮演振川武术馆馆 长龙振番,在中国新闻社和香港合拍的《蜀山行》中扮演大刀李。
马振邦和董世明为《八卦莲花掌》精心地设计了许多套路和精彩的武 打场面,但使他们感到最棘手的是,尽管剧组里有路峻(扮演陈剑)、胡 益林(扮演大眼冬)、洪明(扮演吴高)等曾在全国武术比赛中获得优异 成绩的强手,但男女主角和一号反面人物的扮演者都是文戏演员,在拍《八 卦莲花掌》前,从未接触过武术,这给影片的拍摄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影 片的武打动作难度大,要求高,即使扮演男女主角和一号反面人物的演员 费再大的劲也无法在那么短的时间里练出真功。无奈之下,只有找替身。马、 董二位武打指导和武打设计,让曾在《少林俗家弟子》中扮演一恶少、在 《新方世玉续集》中扮演八大金刚之一、在《格萨尔王》中扮演甲察、在 《阮氏三雄》中扮演职业杀手的陈开明当了男主角的替身;让曾在《南拳 王》中扮演军仔、在《玩命小子》中扮演阿明、在《武林虎子》中扮演虎 子的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舞蹈演员洪明,男扮女装,当了女主角王兰的替 身;让曾在《武当》中扮演日本武士、在《南北少林》中扮演棍僧的孟祥泰, 当一号反面人物张同仁的替身。
马振邦一身二职,既要同董世明一起训练演员,又要细心琢磨王立峰 这一艺术形象的塑造,为了使影片达到情武共茂,他通宵达旦地工作着。 尤其拍摄替身演员的戏时,他与董两人更忙得连吃饭、休息的空儿都没有。 真的格斗,假的厮杀,真与假的衔接,假与真的配合,要处理得十分巧妙, 做到天衣无缝,这才能使影片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难以分辨,达到以假替 真的妙境。如果稍一疏忽大意,露出破绽,那就会弄巧成拙,前功尽弃。 那三位替身演员,在马、董二位专家的训练下,心领神会,不负所望,他 们甘当无名英雄。尽管陈开明练打时打伤了腿,洪明从5米高的逍遥楼跳 下扭伤了脚,孟祥泰在混战时胸部被刺伤缝了几针,但他们一不喊苦,二 不叫冤,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八卦莲花掌》从1987年3月开拍到1987年7月停机,4个多月,马振 邦瘦了 5公斤。
《八卦莲花掌》刚刚摄制完毕,马振邦未来得及喘口气,就又参加了 长春电影制片厂《东厂喋血》的拍摄。
《东厂喋血》是一部历史性很强的惊险武打片。影片反映的是明朝天 启年间,中国历史舞台上发生的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与以杨涟为首的东林 党之间激烈斗争的史实,歌颂了为民除害不惜献身的杨涟等忠良,揭露贬 斥了阴谋篡权祸国殃民的魏忠贤一伙,影片的主题是表现忠奸之争,善恶 之争。
《东厂喋血》的导演可人、豫梅想要拍出一部有明代历史感的、有故 事情节的惊险武打片。既要有艺术欣赏性,又要有群众喜闻乐见的观赏性; 既要有教育性,又要有娱乐性,达到雅俗共赏的目的。
马振邦担任影片的武打总设计,并扮演了老义士。老义士是一位家境 贫寒、出身凄苦,而为人正直、善良,渴求高尚武德,练就一身纯熟、精 湛武功的武林老人。老义士在剧中的戏并不多,但他却十分喜欢这个艺术 形象,他感到自己的出身、经历、遭遇都和老义士极为相似,有时他甚至 感到,他不是在演老义士,而是在真实地再现自己。在拍摄时,他常常沉 浸在塑造人物的激情中。
对于剧中的武打,他着眼于创新,绝不落于俗套。对于武打片来说, 要达到文武并重,武戏的摄影表现是成败的关键一环。他经常和导演及摄 影一起研究,精心地安排每个镜头的拍摄。为了突出武打的精彩场面,摄 影丹森尼玛适当地运用了升格、降格的拍摄技巧;为了表现武打镜头的真 实而灵活的多变性,拍摄时多采用手提跟拍的手法,强调摄影师的主观感, 力求将套路镜头完整地跟拍下来;为了符合节奏和剧情的需要,插拍了一 些必要的特写镜头,突出其精彩点。
马振邦对武打演员要求特别严格。武打演员中,不少人和他多次配合, 是他的老熟人、学生,他们非常敬重他。但马振邦并不以权威自居,倚老 卖老,他仍率先垂范,终日里身先士卒坚持练功。扮演黑猴的孟祥泰,早
在《武当》、《八卦莲花掌》等片中与他合作过,但马振邦知道,孟祥泰已 离开武术队多年,他现在在沈阳体育学院担任教师,长期的教学工作,使 孟练起来困难,打起来吃力。而黑猴这个角色,在剧中至关重要,有多次 惊险的武打,如果不加紧训练,很难完成黑猴这一艺术形象的塑造。马振 邦和孟祥泰一起研究剧情,分析人物性格,设计武打镜头。每天早上迎着 晨风去操场,晚上披着月光回招待所,使孟祥泰把已丢失的武功又找了回 来。在拍摄“救胞妹剑梅脱险” 一场戏时,为了突出武打的精彩场面,导 演特地给了几个长镜头,让黑猴打得轻松自如。
洪明在《八卦莲花掌》中跟马振邦配合得得心应手,这次,他在剧中 扮演了二号武打人物周彦景。马振邦对他这个学生取得的优异成绩十分满 意,但拍戏时却一点也不马虎。在拍摄“刺杀奸臣魏忠贤” 一场戏中,根 据导演原来的设计,厮杀中将几位家丁打落到水中。当时正值严冬,天寒 地冷,导演考虑到池水太凉,准备将这几个镜头删掉不拍。武打设计组得 知后,马振邦带领小组的同志反复研究,觉得这几个镜头不但不能删掉, 而且要拍得特别精彩。他们多次下池,清理水中石块,并要家丁在空中旋 转720度落水。谁来扮演家丁?马振邦选中了洪明。实拍时,马振邦多次 叮咛,要洪明胆大沉着,不要紧张。在那浓密的剑眉横贯下的一双燃烧着 奇异威力的眼睛中,充满了对这位学生无限信任的目光。只见洪明从5米 高处腾空旋转720度,“叭”的一声落入水中,四周顿时响起了喝彩声,马 振邦那紧张的心情才平静下来。他急忙把洪明从水池里扶上来,帮助洪明 脱下衣服,当他看到洪明的胸口全被水拍打红了,心疼地问:“疼吗?"洪 明说:“不疼。”导演说:“早知道洪明会被水拍打成这个样子,马老师说什 么我也不干。”马振邦说:“不吃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我了解洪明, 他酷爱电影艺术,为拍摄《东厂喋血》,推迟了出国日期。这个镜头虽然 很危险,但我相信他能完成得很好。”洪明笑着说:“马老师真是一眼看到 我的心里去了!”
1988年4月,应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的邀请,马振邦参加了武打片《奇 情侠侣》的拍摄,他担任该片武打总设计,并扮演雪峰老人。
明朝灭亡,大清帝国建立。清朝廷因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有功,封其为 平西王。吴三桂受封后,却企图背叛朝廷,自立为王,清政府察觉后,皇 帝派侠士白剑青赴云南刺杀吴三桂。《奇情侠侣》描写的是围绕着刺杀吴 三桂而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
《奇情侠侣》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影片,尤其是影片从始至终,以 白剑青与吴三桂的女儿吴奇的爱情为线索,更使故事跌宕起伏、曲折动人。 马振邦考虑到这场尖锐、复杂的斗争发生在边关少数民族地区,所以在武 打设计中,考虑了民族的特点。在石虎领清兵“追杀段理明”那场戏中, 一开始,在白、彝、回、汉、苗、保像、纳西、藏等民族百姓进行骡马、 药材、丝棉、铜、铁器、大理石交易中,安排了身着盛装艳服、载歌载舞 的白族人跳“绕三灵”。领头的一位年长的白族老歌手挥着耗牛尾主唱《大 帛曲》,10多个吹树叶子、笛子、顿呐和弹三弦、月琴以及摇扇子的歌手, 边唱、边奏、边舞,接着有几十对打霸王鞭、金钱鼓、双飞燕的白族青年 边唱边舞。这一宏大的场面,从一个侧面表现出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生活。 当追杀段理明的清兵横冲直撞追来,白族青年摆开“绕三灵”阵。霸王鞭 扬手臂承、扬足踵承、扬头颈承、扬腰股承,队形不断地变幻。看起来打 着霸王鞭、金钱鼓和双飞燕的白族青年男女,肩、臂、脚、腿、膝主动送击, 明舞暗武,和清兵对抗。队形交错变幻,鞭和鼓打着“五梅花”、“一条街”、 “龙吐水”……为了拍好这场戏,马振邦和导演王文智多次磋商,精心编排。 对马振邦来说,他对白族人这种传统的舞、武技艺并不熟悉,他虚心拜当 地的少数民族武术教练为师,反复排练,使这场别具特色的武打十分精彩, 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拍“劫狱救白” 一场戏时,监狱场景选在一座古老的土木结构的二 层三间楼,原来安排,宁宁(吴奇化名)冲进牢房,打败狱卒,救白剑青 出狱。可马振邦觉得这样戏平淡无奇。他作了这样的设计——大高牢墙, 两个狱卒提灯在牢狱中巡弋,白剑青靠墙壁酣睡,两个牢狱打着哈欠朝狱 廊走去。白剑青睁开眼,坐起身默用内功,“嘿”的一声,身上绑缚的绳 索顿时绷断脱落。白用拳击木栏,对面几名少数民族的囚犯凭栏张望。这时, 宁宁手持青芝刀,打翻狱卒,直奔牢狱。几名持刀械的狱卒追击而上,宁 宁出拳、挥刀、飞脚,把狱卒打得连滚带爬,哭爹喊娘。她冲入牢院,这时, 石虎领着清兵追来,蒙面的宁宁先在院中与石虎清兵格斗,十多个清兵冲 上二楼(白剑青被囚在二楼),宁宁放了一把火,火光冲天,清兵在火中 与白等激战。突然牢房倒塌,混乱一团,监牢中的犯人冲出,白剑青和宁 宁打败石虎及清兵,越狱逃走……
浏览2,40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