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技击要领
右脚向敌裆中上步时要快,并相机用脚尖勾封住敌右脚 跟,以防敌逃脱;右掌切砍敌脖颈时要狠,要尤如快刀削泥一 般,所到之处无不披靡;反手扼喉要快速、连贯、准确、凶狠,以 求能制敌于死地;最后一脚的出击要与右手卡喉回收同时进 行,即利用上下肢的合力将对手制服。欲有效运用本绝招性腿 法,需掌握好“手欲上腿自随,脚欲上手先领,手脚齐上腰自 催”之诀。也就是手欲攻击,下面支撑的脚就应自然地跟随前 进,而且这种跟进要象各种条件反射一样,只要手想向前,脚 就应作好随时前进的准备,这种由意念加强的条件刺激所产 生的条件反射,是为了使身体前进时所造成的重心超出支撑 面的不稳而迅速得到调整。把重心的作用点控制在支撑面以 内,使自身保持稳定。至于脚欲上手先领,是为了使脚上的进 步自然快速所提出来的。由于手先领进就造成了重心的前倾 稳定角度小,自身的重力加速度增大,从而形成了身体向前运 动的初速度,紧接此力出脚的攻击就可以使技法产生加速度, 如此挥手踢脚才能收到自然快速的结果。
所谓手脚齐上腰自催,就是由于手和脚的同时前进,使重 心迅速超出单脚支撑面而移向另一只脚。此时,自身产生的整 体爆发力只有通过腰部催发才能产生。这种来自腰部的劲力 催发一方面是对支撑脚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对前进中手和脚 的作用。人体的腰就象拉弯的弓背,而手和脚就象弓弦,所以, 弓背催劲越大,则弓弦的弹力也就越大,而本招法中的掌砍、 锁喉、踹击等动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进行运用的。而且正踹腿 攻击要快,要有穿透力和渗透力,从而力求一招制敌。
(四)岳霆绝技
1 .运用方法
双方由技击预备式开始(图185),我先佯攻对手上盘(图 186),如对手无防备时则可将佯攻变为实攻去重击对手,将其 防线打穿;紧接着,以右肘为轴,随后使右拳变爪去反手攻击 对手的裆部致命处(图187),攻其以措手不及;然后,可不待 对手退出我方的有效打击距离便又在右手猛力拽拉回收的同 时,迅速抬起右脚并用一记强劲有力的勾踢腿重创对手前腿 踝关节(图188),在对手意料之外得手;如此自能使对手跌翻 在地(图189)。
2.技击要领
技击实战中,右拳攻击要快、要突然,同时上体左转90 度;反手抓裆要连贯、凶狠;勾踢腿重击要有力、准确、及时,整 套动作一气呵成,以免因疏漏而出现空当。欲有效地运用本绝 招性腿击法,需掌握好:“松快出击,着人发力"之要诀。也就是 在实战中要求攻击者在进身出手时,应尽量使身体肌肉放松, 以提高攻击速度。并在即将触到对手的瞬间,使身体各部位肌 肉迅速收缩,也就是使力量集中在着力点上。
(五)张飞挎篮
1.运用方法
双方由技击预备式开始(图190),我先引诱对手出拳,当 对手果真挥右拳攻来时,我在将左脚踢入对手中门,以充分迫 近对手的同时,迅速将双臂略屈,并用双手迅速抓握对手的拳 腕(图191),从而有效地阻截敌之攻势;待我反击时,在向右后方猛力牵带敌臂的同时,提起右脚用一记截击腿出其不意 的打击对手的前腿膝关节(图192),随后,不待对手退出有效 打击距离或反击、闪避,便又在右脚迅速落地为支撑脚的同 时,用右掌打向对手心脏处(图193),右手猛挥后再重重拍向 对手的后脑部(图194),在对手的意料之外得手,并将其击昏 或击瘫在地。
2.技击要领
实战中,双手抓敌腕要快速、准确、及时;向后牵带应与右 脚前踹同时进行,利用上下肢的合力去打击对手;而且右脚落 地要快,要稳;右掌打击要狠、要连贯,并与下一动下拍掌协调 配合好,从而给敌一连串的致命打击。欲在实战中有效运用本 绝招性腿法,还需掌握好“进步低,长身出”之诀。所谓进步低 是指自己向前进步时重心要比原定位置低,当然进步低是有 一定限度的,是在能够快速进行的前提下适当降低重心,而且 在降低重心的同时,身体要有一种提头上领的意识,使身体并 不因下降而变得软塌,这就是意念中的力量相逆的原理,只有 在这种情况下进步才能使自己的腿掌攻击即稳固又有力。同 时,拳手在进步攻击时,还要求做到“束身进”,在岳家拳的技 击中,束身进者,就是人体在降低重心的前进过程中,紧收身 体各部分肌肉,并使之朝向自己的重心。因这种做法免除了自 身前进过程中出腿时的摇摆和虚晃,还加强了自己击掌时全 身力量的集中,使打击时的力量能充分地从丹田处向外猛烈 地迸发出来,去重创对手;另外,这种击法还克服了自身发力 时力的偏移,从而使身体始终保持在重心稳固的情况下前进。 在实战中,所谓长身出,是指自己在最后的打击时,身体各部 关节及骨架突然撑开,使打击的力量就象是以丹田为中心的 圆形爆炸一样,由丹田处向腰、胯、肩、手、掌、脚等处同时迸发 而出,而且岳家拳的这种力量不会偏出,只集中在着力点上。 由于自身攻击时爆发力中的反作用,而使截击腿与向心掌的 爆发力量更加突然和强烈。但同时一定要注意在力量发出的 最后一瞬间,要使展开的关节、肌肉作急速的收缩,使全身的 力量能全部涌向攻出的脚部和打击的部位,以便收到最大最 好的惯性传递效果,并消除身体因发力时而造成的重心偏离。 此外,我方攻击时的速度越快越好,消耗的时间越短越好,如 此将使对手无暇闪避或反攻而为我所制。
(六)狸猫上树
1.运用方法
双方由技击预备式开始(图195),我先引诱对手出拳,当 对手果真挥双拳向我上盘打来时(图196),我在左脚踏入敌 中门充分接近对手和阻碍敌连续发招的同时,迅速将双手从 敌两小臂间穿过并控制其两腕;随后,两手向两边分拨、牵带 敌腕关节的同时(图197),迅速抬起右脚,并用一记具有毁灭 性和穿透力的直踹腿去打击对手的中盘要害处(图198),且 在对手的意料之外得手,并能将其踢昏或击翻在地。
2.技击要领
实战中,双手于敌双小臂内向两边分拨后应略向后拉,这 样将使对于形成一种向后回缩的力,而当我方右脚踹出时再 松手,这样就可借力打人,并给敌以重创。为了增强打击的效 果,应使右脚踹击与两掌外分敌小臂同时进行,以防敌逃脱而 使反击落空。欲在实战中有效地运用本绝招性腿法,还需掌握好本门中“闪进”之诀。在实战中,所谓闪进,就是在躲闪或防 守的同时进入,如果单单为了闪是比较容易的,但闪是能在积 极进攻的前提下来防范的。如果闪或防御的动作过大,则身体 的运动幅度就大,如此,自身发腿的重心稳定性就小,同时运 动时间也相应长了,就不能迅速起腿还击对手。所以拳手要想 改变闪中容易出现的被动局面,就必须在对手打来之拳、或攻 来之脚要触到身体之际,迅速避开其拳锋,并贴其来势而急速 迎进。这样做首先要使对手前击之拳失效并无法变换动作。同 时由于我方的运动方向与对手的运动方向是相对前进,这样 就提高了己方接敌速度,并加大了直踹的打击力量,使对手无 法变化,即由主动进攻变为被动防守,而反被我方控制和摆 布。如有必要的话,我可再在右脚落地的同时,用双手去连续 重击对手或换脚予以致命的连续打击。
(七)五虎上山
运用方法
双方由技击预备式开始(图199),我先诱使对手出拳,当 对手果真猛力挥右拳攻来时,我将左脚迅速踏入对手中门,逼 近对手,同时,左臂屈肘,并将左掌由上向下格压敌左小臂(图
200) ,将攻击消解;随后,我不待对手将左手回抽或发起连环 攻势,便早在左掌下格敌臂的同时将右爪打向对手的面门(图
201) ;然后,不待对手退出有效打击距离,我又抬起右腿用一 记右侧踹腿准确地打中了对手的肋部要害处(图202、图 203),并将其踢伤或击下擂台,最低限度也可使敌面部疼痛难 忍或视线模糊,不敢过份紧逼。
技击要领
在岳家拳实战中,右爪抓敌面部应与左掌格压敌前臂同 时进行;右侧踹攻击要连贯、紧凑、有力,力求一脚制敌,不给 敌以反手之际。欲有效地运用本绝招性腿法,需掌握好转体之 诀,所谓转体就是利用身体的旋转来达到打击对手的有效方 法。而且在转体的要求上一定要做到快速、稳健,那么,如何做 到快和稳呢?这就要求拳手身体在开始转动时降低重心,使稳 定性加强,同时要在向左转体一开始就要尽可能缩小手脚展 出的距离。另外,根据转动惯量力学,质量越是集中在转动轴 上,则转动惯量越小,转速越快,如此,右脚踢出时亦越敏捷而 具有穿透力。而且转体首先要扣脚,使重心移向支撑脚的脚掌 前部,这时再迅速转头、摆臂、续以转身,然后出腿。根据转动 的定向作用,力对转动轴的作用越小,本身的转动就越顺利而 平稳,则右腿攻击就越强劲有力。在实战对抗中,本招法之爪- 势如风排落叶,右足一脚亦令敌防不胜防,故极具实用价值。 但其式要稳,并须使全身放松。这样,踹出之劲便如弹簧,其打 击之势可令墙为之摧。而且右足攻入时,可将胸中真气沉下即 可。此式颇难练习,尤其右脚攻击不可间断。前手方歇,后腿 甫发,和身转进如龙卷之风。若要转得快亦稳,则劲需蓄得足, 且两足落地生根,无丝毫散乱之势。
(八)毒龙斩腰
运用方法
双方由技击预备式开始(图204),当对手用右拳猛力打 来时,我将左脚迅速踏入对手中门接近对手,同时,右臂略曲, 从左向右经敌臂上勾格其手腕(图205、图206),从而有效地 阻截敌之攻势;待我方发起反击时可抓住瞬间的有利时机,并 在向右后方猛力牵带敌右臂的同时,迅速抬起右脚用外摆腿 重击对手的腰肋关节或头、颈部等要害处(图207),在敌意料 之外得手。腿击时机得当,可将敌踢伤或倒在地。
左脚上步、右小臂勾挡敌腕部、右脚外摆反攻敌要害之三 动应同时进行,从而不给敌以喘息,闪避或反攻之机。在实战 中,此招式原名“风轮摆腿”,即右腿攻击似风轮旋转,势道极 猛。练习腰胯须放松,并以腰之势带动,切不可蛮猛之劲。因 岳家拳劲力不刚不柔,亦刚亦柔,只要一气呵成即可。而且右 腿横扫千军,其关键在于领掌时劲要蓄足,即顶劲领起。并使 右足蹬地,长身而起,切不可过高,当右足落下时,内气需沉 下。不过,这一式颇难领会须反复练习,仔细揣摩,方能在搏斗 中出神入化,随心所欲。运用此绝招性腿法,还需掌握好岳家 拳中“九要”秘诀L要展腰,如此可使尾闾上提,阳气上升,此 督脉之理也。二要缩,即两肩、两胯向回抽劲也。三要扣胸,如 此可使开胸顺气,阴气下降,此任脉之理也。四要顶,即头往上 顶,舌顶上腭,手朝前顶是也。五要提,即谷道内提。六要垂, 即指右手外牵之时,两手应极力往下垂劲。七要松,即松开膝 关节,使自身如拉弓然,而且需不使膝尖外露。八要裹,即指两 肘往里裹劲,泛指防护。九要横顺知清、起摆翻落分明,起为 摆,落为翻;起为横,落为顺;起是去,落是打,并且起亦打,落 亦打,打起落,如水翻浪,是起落也。上述均为前辈经验之谈, 故习者不可轻视。
(九)金剪绞龙
L运用方法
双方由技击预备式开始(图208),我先用双手佯攻(也可 实打)对手上盘,以充分吸引对手注意力(图209);紧接着,迅 速抬起右脚用一记后撩腿打击对手的裆部致命处(图210), 不待对手退出有效打击距离',便在迅速落稳右脚为支撑脚的 同时(图211),向左后方转体并捕捉住所欲攻击的目标;最 后,用右后踹腿突然重创对手的中盘或颈部要害处(图212) 将其击昏或击倒在地。
2.技击要领
手部攻击应与右腿后撩打击同时进行,且踢击要连贯、有 力;右脚落地快而稳;左后踹腿应出奇制胜。在本招法的运用 过程中,踢击的速度是攻击取胜的关键之一,所以,本门拳手 只要在速度上占据较大的优势,那么他在其它方面亦会占有 优势。同时,出腿时如眼光锐利,可使对手迷惑或使对手动作 ・253・ 缓慢。此外,拳手踢腿的动作、姿势如精简及肌肉充分放松,都 可以增加施招的速度。同时,自身的动作弧度越小,则技击速 度越快。而且如果能加快出拳踢腿的速度,则必可使踢腿的劲 力增加。另外,本腿法还是一种出其不意地突然袭击战术,对 于一个防守很有经验的对手,往往也只有这种打击才能够巧 妙地打乱其防御。然而这种武技需要经常练习才能掌握好,所 以,本门拳手应尽可能多地练习此腿法,并需练至“意到腿到” 随心所欲的境界为止。
在本招法的运用过程中,有两种劲力得到了发挥,一种是 后撩腿时的短劲,一种是左高后踹腿的长劲。所谓短劲,即快 速的弹力,就好象压缩的弹簧突然弹出一般,由于发出时间 短、速度快,所以,会产生出极大的压力与震撼力,能入里透 内,使对手惊慌失措,从而为以后的左后踹腿长劲攻击创造良 好的条件。所谓长劲,就是整体的劲力。它是以腰、腿、胯、为 主的劲力之运用,并按照节节相贯穿、节节相推,由前至后而 顺势涌出。由于它发力的时间相对较长,而且份量很重,所以 称为长劲。•长劲虽然运用较少,但如得逞,则很容易将对手摧 垮,因为长劲不象爆发力那样一触即发,一触即完;相反,其劲 力绵长,后劲较大,故能将对手击倒或击出很远。
第五节岳家拳防腿四绝技
所谓绝招都是相对的,在人与人交手时,熟手打生手,打 巧是绝;熟手打熟手,打快也是绝。而且绝招来自于功夫精纯, 技术熟练和快速灵活的有效运用。现在,不少武术初学者都非 常相信“绝招”技击法,幻想自己有朝一日,能学得某手绝招而。
无敌于天卞。事实上,任何称之为高级、绝门的招式,都有相应 的方法可以化解,而没有绝对致胜的法宝。因此,拳谚又云: “有妙着而无绝招”。但是,近代功夫影片和武侠小说,已将武 术演化得扑朔迷离,令人虚实莫辩,真假难分。那么,有人会 问,本文中的绝是什么意义呢?回答是:所谓绝是指难度较高 而致命的招术,而不是绝对致胜的招术。所以,任何高妙的腿 击技术,如没有经过学习者的消化、吸收和融汇贯通,都只是 纸上谈兵。本节所论之防腿击法,均系本门中的最凶狠招法, 如运用得法,适时应变,拳手在临战时可以借此占得占动,使 反击动作神出鬼没,这就是没有绝招之中有“绝招”。
在技击中称之为“绝招”者,一说为“拳打不知”。即我方所 用的招法对手没有见识过,因此未知我招法的厉害处和缺陷 处。所以既不能对我的进攻作有效的防守,也不能对我的招法 作有效的反击。而使攻打者攻无所施,防无所依,而处处被动。 总之,对方不识我招,而使我转弱为强,化险为夷的各类方法, 习惯上都可以称为“绝招”,当然,即称之为绝,则应使动作变 化的巧,角度施放得刁,攻其不备,如此,也应是绝招的特点。 在岳家拳中,关于绝招,另有一说,即古人所称之“点穴闭气” 法,这实际上是利用人体络脉系统和其它各循环系统联络大 脑指挥中枢或心脏动力中枢,以及神经串连的各枢纽所在的 穴道,因此,重则当场毙命,轻击则瘫痪麻木,中度者也可使敌 五脏迸裂、晕厥休克。所以说,点穴闭气法是本门较高级而素 为隐秘之技击法。如能巧妙用于防御反击,则更可制敌于瞬 间,而使敌无还手之余地。
岳家拳在实战运用中,攻防进取多手法而少腿法,故有: “肘不露,腿不起,肘露被人擒,腿起被人跌”之说。但在对付攻 势凌厉的腿法时,它的防守又有它独特的技艺特点;防上三路 攻击之腿应以肘、肩和身体的闪、吞为主;防下三路攻击腿则 以小腿的截、堵、封、踹见长。在岳家拳的技击中,防御反击是 一种妙策,它运用起来相当安全,而对于对手来说却具有极大 的破坏力,因为它在逼近时极易遭到猛烈而致命的反击。其 次,如果和一个与你的技艺差不多的对手交手时,可能会因为 对手在发起攻击时而处于暴露状态,从而使你占据优势。另 外,防守反击法在具体运用时,还要配合步法、身法及眼法去 整体的进行,并且在防守的同时就要不失时机地去猛烈还击 对手,以便由防守迅速转入进攻,即由被动变为主动。
在岳家拳的技击实战中,最常用而凶狠、有效地防腿反击技法有:
(一)截击追命腿
L运用方法
双方由技击预备式开始(图213),当对手先发起攻击时, 我注意观察对手的面部表情,并等他做动作,一旦对手开始攻 击,我便迅速抬起前脚对准其踝关节猛力一击(图214),然 后,不待对手将右脚收回,便在上体略后倾的同时,将左脚略 回收以蓄势运劲后,再由屈到伸去连续打击对手的膝关节(图 215),将其阵脚彻底打乱;紧接着,不待对手退出有效打击距 离,迅速落稳左脚为支撑脚(图216),不失时机地连续攻出右 脚,用一记中盘侧踹腿重创对手胸部膻中穴等要害处(图 217),在对手的意料之外得手,将对手击昏或击瘫在地。
2.技击要领
我左腿提膝前截后,要有连续出击的意识。身体略后倾是 为了避开对手的打击和使踢击更加顺畅有力。截击的战术,主 要运用于对手开始发动进攻的一瞬间。而且这种防御动作可 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截击,对于那些不采取防御措 施,而一味猛冲击或站得过于近的对手,将是最好的防御手 段,而且有时必须调整身体的角度,以便及时发现破绽并乘机 连续反攻对手。右侧踹腿连击时,要掌握好时机,踢击要准确、 有力,由于其打击力量大,后助力较强,因此踹中对手后往往 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搏斗中当你面对一个有经验的老才 时,简单的一拳一脚将很难冲破其防线,而此截击追命腿则是 一种较为巧妙的突破对手严密防守的有效技法。故岳家拳的 反击技击一般可使人防不胜防,并适用中、远距离作战,且主 要用来攻击对手的膝关节、及腹部、胸部或面部等要害部位。 并由于此绝招在打斗中经常出现、且实用价值亦极高,因此特 别受人注目,深受本门拳手的推崇。
(二)断魂追命腿
1.运用方法
双方由技击预备式开始(图218),我注意观察对手表情, 并等其做动作,当对手用右脚猛力攻来时,便迅速贴进对手, 同时迅速挥左臂将敌攻击之腿格开(图219);迅速抬起右脚 并用一记凶狠、有力的勾踢腿顺势打击对手的裆部(或海底 穴)(图220),攻其以措手不及;在落稳右脚为支撑脚的同时, 右肘不失时机的重重撞向敌上盘之面门或太阳穴等致命处 (图221),在对手的意料之外得手(图222)。在技击中,由于本 反击招法招狠力猛,因此,能有效的将对手击昏或击瘫在地。
2.技击要领
对抗中,右臂向下格挡通常是近身的轻巧而自然的动作, 而不仅是依靠蛮力,倘若右臂防御的动作过大,则此时可能立 刻会遭到对手乘虚而入的打击。因此,我方格挡要快,反击要 连贯、凶狠,整套动作需一气呵成。勾踢反击要及时,它虽并非 十分有力,但其动作巧而刁,故很容易击伤对手,因为它所攻 击的均为对手的薄弱环节和要害部位,如大腿内侧与裆部等,因而象勾踢这样的快速踢打可以一举使对手丧失战斗力。肘 法连击要有力,要充分借助腰胯的扭转劲力去重击对手。所以 说防御反击实际上是一种更高形式的攻击。而且在岳家拳的 许多战术中,都要求拳手须先避开或防开对手的凶猛进攻,然 后再寻找有利战机去打击对手。在实战对抗中,优秀的岳家拳 手不仅善以假动作攻击诱使对手的强击猛攻落空,而且还能 于对手拳脚落空失去平衡之际以闪电般的敏锐攻击重创对 手。如拳手自己多次进攻都难以奏效,则表明对手防守技术较 好,可采用诱故之策破之。诱敌的动作常包含策略方法的运 用,以迫敌进攻,而待敌将要触及自己时突然反击敌空当或要 害之处,扳回劣势,转守为攻,转败为胜。在岳家拳中,诱敌先 进攻的方法很多,要想使用得心应手,则每招需反复练习,并 在实践中大胆使用,使用时要掌握好两人间的距离,反击的时 机及反击的位置。在激烈的搏斗中,头脑要清醒,反应要快,变 化要多,即一招不成马上变二招,变换招法时动作亦要快。注 意防守,有备无患。
(三)顺风阴阳掌
1.运用方法
双方由技击预备式开始(图223),当对手先发起攻击时, 我注意观察对手的面部表情,并等待着他先做动作以便寻找 其破绽,当对手用右脚猛力攻来时,便迅速贴进对手,右手将 敌攻击之腿格开(图224),身体迅速下蹲并用双臂向前搂抱 敌支撑腿(图225),右肩亦同时顶撞敌大腿、随后,我方可用 双手将敌腿向后猛拖,以求将敌摔翻在地(图226),在技击 中,由于此技颇为巧妙,故可使对手防不胜防而被击倒。
2.技击要领
技击实战中,右臂防守要快,发力部位准确,格挡及时,而 且在右手拦截后,便进行迅速、猛烈的反击,以防备对手可能 发起的第二次攻击或进行致命的连续反击。右臂的防守是以 自己的手臂与身体阻挡对手的打击或拦截对手的打击,因此, 实施时须使肌肉适当收缩以增加抵抗力量。另外,下蹲抱腿要快,出其不意,此动作是一种避免攻击的有效战术,因它还能
改进防御措施,并以比较有利的动作进行回击。在这个过程 中,拳手要特别注意躲闪对手可能向自己头部击来的右拳。不 过,下蹲这种技法比较难掌握,这就要求自己必须有较好的防 御基本功,才能在防守中运用自如。下蹲的关键就在于掌握腰 部肌肉放松的技巧。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精确的计算时间、距 离。并要求抱腿后拉与手臂格挡要衔接绵密,不致有疏漏而出现空当,反被敌所利用。
当你在擂台上与对手进行搏斗时,尤其是到了擂台边缘 时,要给对手创造起腿的距离和其它有利的条件,并暗中做好 反击准备。如对手起腿,则其一腿支撑身体,平衡保持不好,向前抵抗力自然减少,此时你如抓住对手的脚并猛力后拉的话, 对手是无法防御的,如没有抓住对手的脚,则可趁对手收腿还 未站稳时,突然进步击打其中、上盘,你凶猛的向前冲之惯力, 再加上对手重心稍向后和向后收腿的力,是很容易将对手打、 撞、击下擂台的。
(四)降龙伏虎
1.运用方法
双方由技击预备式开始(图227),我注意观察对手的表 情,并等待着他做出动作以便寻找其破绽,当对手用右脚猛力 攻来时,便迅速贴进对手,同时迅速用左臂将敌腿控制住,以 防其发起连续攻击(图228),接着可在进右步以充分接近对 手的同时,将右肘重重砸向敌膝关节或胫骨侧面等薄弱环节 处(图229),即力求彻底损坏敌攻击之“武器”,从而使其失去 抗衡能力;为了最终击败或击倒对手,我可在右脚进步以制造前冲势头的同时,不失时机的将双掌重重击向对手的上盘或
中盘要害处(图230),即用右掌打击敌面门或下巴、用左掌打 击敌心窝或肋部,如此将令对手中招倒地(图231)。
2.技击要领
实战中,左臂格挡要快,而且左手用以格挡时的力度,要 恰好使对手的来腿滑过即可,左手格挡时要快速、敏捷、有效; 右肘砸击要连贯、凶猛、有力;双掌推击要准确、凶狠,整套动 作一气呵成,不给对手反击之机。尤其是用肘打击时,需以腰 带劲,而且由于此时敌支撑腿所承受的重量较大,因此其右膝 关节所受到的损害也较大。在此技法之中,本门拳手运用了: “敌不动,我不动,敌一动我就先发制人”的技击原理。由于岳' 家拳因在实战中很少采用被动之闪躲防守,因此格档与反攻 对手在实践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在实施用手格挡后的 反击法时,要正确判断与对手间的距离及对手击打的速度和 使用的方法,并根据对手的攻击动作,采用相应的反攻行动, 但须掌握好防御的时机,因为过早过晚都将失去意义。再者, 防御不是目的,而是应急手段。因此,格挡后要立即进行反击, 以便由被动变为主动。
在本招法的运用过程中,步法的灵活性亦很重要,即应步法灵活,进出自如。而且步法是一切攻防的先导,没有灵活的步法是很难用肘击中对手和躲闪对手的击打的。在技击中,要想接近击打对手,必须远离对手,躲闪对手的打击,不过此当 中有个距离缩短与拉长的变化。如:你进攻,你的步法较慢,对 手在你进攻前已远离你,当你回守时,对手又突然来到你面前,使你措手不及;这说明你的步法远不如对手,自然很难取 胜于对手。另外,在防守或还击时,神亦要清,即在激烈的搏斗 中要头脑清醒,精神集中,意念坚定,且情绪镇静。而且武功高 强者,其目光必然神采奕奕,锐利非常。
第五章
螳螂拳腿法
第一节螳蛹拳简介
螳螂拳是我国武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属象形拳,较早流 行于山东半岛的登、莱两州,后来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究其 创始人,一般认为系王郎所创,至于王郎是何朝何代人,则说 法不一,一说生于宋朝,一说生于明朝,亦有说王郎生于明末 清初。不过在马王堆出土的导引图中,已经有螳螂手的描绘, 可见早在汉朝,螳螂拳便已在民间流传。螳螂拳究竟是何朝何 代何人所创,至今尚无准确的历史考证,但可以断定,这一中 华技击精华,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由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华民 族,经过长期实践,不断积累而成。螳螂拳分梅花太极螳螂、七 星螳螂、光板螳螂三大派别,另外,还有甩手螳螂、罗汉螳螂及 地螳螂等流派。而且各派对其渊源及发展,均众说纷纭,这给 螳螂历史的考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关于螳螂拳的来历,在武术界有两个说法。传说一是:西 汉文帝年间,有位姓王名郎的武士,此人武艺高强,但一不爱 做官,二不尚奢华,专好四方云游访友求艺。某日行至深山老 林,忽闻钟声悠扬,抬头见一山寺,待进得寺内,见众僧都在习武。僧人们对这位不速之客,均毫不理睬,双方遂话不投机而 大动干戈,结果众僧都不是他的对手。寺内老僧闻报后便急奔 前院,此时王郎早自以为天下无敌,根本没把这个老僧放在眼 里,谁知行手飞脚间,自已早已被老僧赶出寺门王郎败于山 下后,仰卧在一棵槐树下,正羞愧难耐。此时见树上有两只螳 螂,正为夺一小虫在进行撕杀格斗,它们纷纷使出了勾、拉、 蹦、跳、翻、提、挡、拿、封、逼等本能的动作,这不禁使王郎茅塞 顿开,马上重返山寺与老僧交手。这一新颖招式,竟使老僧无 法招架,以后两者成为好友,并共磋武技而使螳螂拳日臻完 美。传说二是:明末清初有一道人,云游四方。一日,孝到山东 莱州府,见一庭院内有数人练拳,观后讥笑曰:“技艺差矣,”众 人上前质问,三言两语不和而拳脚相见,结果武士皆败。其师 在旁早已看清,知道这人拳路变化莫测,手法奇异,遂请其人 入内叩拜为师,方知此拳为西汉王郎所创。
按较为一致的看法螳螂拳起源于胶东,时在明末,到了清 朝,流传于华北各省。并随着出关屯垦的山东人士,而传习东 北。民国以后,螳螂拳家南来,并设帐于上海“精武体育会",又 因该组织的分会遍布南洋,因此螳螂拳技借此为跳板,遂成为 东南亚诸国习练中华武术之重要门派。并广受欢迎,而且声威 日甚。再后,更因华侨的迁移,而将螳螂拳进一步地带到了欧 洲诸国与南北美洲,从而遍及世界各地。所以,今天无论走到 世界各地,都有机会邂逅修习螳螂拳的“螳兄螳弟”们,这实在 是一件令人欣喜振奋的快事。
浏览80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