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后见到马振邦,他表示想好好睡一觉。

大概由于近几个月的过度劳累,他显得有些倦意。但是,一谈到这次 观摩赛,立即神采奕奕。他说:“我的确没有想到这次观摩赛举办得这么好, 也没有想到影响这么深远。近几天,又收到一些兄弟省同仁们的来信,说 他们也准备举办'地方传统拳观摩赛',还邀请我去他们那里指导哩!”

问到以后有何打算,他说:“除了武术院的正常工作外,日前有三件事 需抓紧办理:一是这次观摩赛上,大家决定成立’陕西地方传统拳研究会’, 并推选我为会长,目前得筹备研究会的成立;二是我想编一部《陕西地方 传统拳大成》,将我省的地方拳全部入册,介绍每个拳种的历史演变,配上 动作图解和说明,这虽是一部研究我省地方传统拳的宝贵资料,也是热爱 陕西地方传统拳者学习的范本,这个工程很大,任务繁重,不仅需要组织 一个编辑班子,而且需要调动各地区的积极性,上下密切配合,争取早日 竣工;第三,这次观摩赛是首届,大家想趁热打铁,在今年下半年举办第 二届,若举办,又得忙个不亦乐乎。

同时,在他的带领下,赵长军武术学院先后代表陕西省参加了第五届、 第六届、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连续三届获得表演项目一 等奖,并获得流星锤和刀加鞭项目的金牌;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 运动员范强获得棍术、剑术及全能三枚金牌;在第四届全国农运会上,选 手王亚莉夺得武术比赛剑术冠军。截至2008年,在各级各类武术比赛中, 赵长军武术学院获得的奖牌数达1000余枚。这些成绩饱含着每一位运动员 的汗水,也有教练员和马振邦的心血。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2005年,78岁的马振邦收下了自己的关门弟子 黄大鹏。

这个来自河南南阳的回民小伙,起初在赵长军武术学院训练,有一天 他在做踢腿动作时不规范,被马振邦看到后严厉地批了一顿,当得知这就 是大名鼎鼎的“南山道长”时,他产生了一个念头,一定要拜马振邦为师。

可惜,一开始马振邦不了解这个学员,严词拒绝了黄大鹏的请求。后 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现黄大鹏肯吃苦,也很勤奋,身体素质也很好, 而且特别适合练习形意拳。这让他想起了曾经传授自己形意拳的恩师王青 山对他说的:你要好好发扬我们中国的形意拳,一定要在你的带领下,让 河北派这一支形意拳在陕西遍地开花。但是自从进了武术队当教练以来,一 直忙于训练工作,发展竞技武术,传统武术在自己手里一直没有继续下去, 他觉得愧对王青山老师,而黄大鹏也是河南人,并且也和自己一样是回民, 这种感情拉近了他和黄大鹏的距离,他觉得黄大鹏和自己有缘,觉得自己图片28

黄大鹏获武林大会形意拳年度总冠军的现场照片

应该收下这个热爱武术勤 奋吃苦的少年。

和自己的恩师王青山 对自己的要求一样,练习 形意拳要先站半年桩。这 对于习惯了竞技武术的黄 大鹏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 挑战。一脚前踏,距后脚 两脚掌左右,两腿微屈 120度。前手劈掌,高度 与膻中相平,后手曲肘胸 前,沉肩坠肘、虚领顶劲,目视前方、意存极远,舌抵上腭、顺式呼吸。 这种独特的桩法正是形意拳的三体式。初学者练下去往往气喘腿抖,五分 钟都难坚持下来。黄大鹏素有一股倔劲,以顽强的精神和对武术的热忱 坚持了下来。往往半小时三体式站下来,满身的汗水和浑身的酸痛感让 他叫苦不迭。但是大鹏毕竟是大鹏,他本来就有一个武术梦,现在遇到马 振邦这样的严师,他告诉自己一定不辜负恩师对自己的期望,一定要虚心 练成形意拳,系统完全地掌握下来,并将它传承下去。

马振邦的心血没有白费,黄大鹏的汗水也没有白流,他在中央电视台 2007年《武林大会》节目中一战成名,获得年度形意拳总冠军。黄大鹏在 北京比赛,很少有人知道马振邦坐镇西安,电话遥控、点拨徒弟的故事。

在武林大会上,黄大鹏面对的是来自全国的16位形意拳高手。第一场, 对手比他强壮很多,马振邦在赛前打电话提醒黄大鹏,身法、步法是武术的 精华,面对这样的对手,必须发挥身法、步法的灵活优势才能战胜对方。黄 大鹏按照师傅的提醒,闪躲和进攻都非常迅速,漂亮地打赢了第一战。第二场, 对手是哈尔滨武协一个副主席,身体强壮,实战经验丰富。马振邦提示:拳 打不动他,就依靠肘法、肩法取胜。这一场,黄大鹏按照马振邦的提示,巧 妙地战胜了对手。第三场比赛,几乎成了黄大鹏个人的技击表演,充分利用 形意拳的借势打势,轻松战胜了对手。

最后一场是和徐州的一个选手争夺总擂主。马振邦提醒徒弟:“武术里 讲一胆、二力、三功夫,没有胆量,不冷静就出不来动作。遇到功力型选手, 不能直接交锋,要走边门。”黄大鹏在赛场上剑走偏锋,战胜对手,夺得总擂主。

现在,黄大鹏在西安 成立了自己的武术馆(陕 西民族远鹏武术馆),并 开始教授形意拳。他发誓 要像自己的恩师一样将形 意拳的种子播撒下去。

2012年,马振邦已经 84岁高龄,但他依然发挥 余热,在指导黄大鹏的功 法和技击技巧之外,还兼 任着赵长军武术学院的名 誉院长,每周定期去查看一次,有时间还参加社会武术活动。他说自己因 体质差而和武术结缘,从那以后他就深深痴迷上了武术,他的一生是为武 术奋斗的一生,武术就是他的家,虽然自己已经是耄耋之年,按照武林中 的说法:有一口气,点一盏灯。
图片29我时常想,人生如果像马振邦这样,充实而忙碌一生,既充满了坎坎 坷坷又经历了人生中的辛酸苦辣;既走过了旧社会的黑暗又迎来了新社会 的春风,并将我中华武术的种子播撒遍地并开花结果。这样的人生是如此 的厚重,犹如一部记录着两个时代洪流的大书,他的一生必将成为时代的

 

马振邦85岁大寿时,关门弟子黄大鹏赠的书法作品

见证,他这样德高望重、德艺双馨的 武术家,理当成为现代习武者乃至追 梦者的楷模。

正如他在《武当》中所扮演的 南山道长那样,气定神闲中发出雷 霆之力,坚如磐石的志气,上善若 水的情义——这便是马振邦先生的 武学人生!

20131月,在"《中华武术》三十年颁 奖盛典"中,马振邦荣获的“最具武术影 响力人物”奖杯受访人:马振邦(下文简称"马") 访问人:张力(下文简称"张") 访问时间:2009年 访问地点:陕西西安

一开始学武术,就是为治病

张:19284月,您出生在西安一个回民家庭里,由于生活艰难,只 念了四年书。在这种家 庭背景与经历之下,您 是怎样与武术结缘的?

马:那是我小的时 候,我得了一个病,叫 疟疾。每天上午11点就 发病,特别冷,盖三个 被子也不行,一过12点 就慢慢好了,每天就是 这样。各种药都吃遍了, 没作用,父亲就说,让 他练武术吧。当时大概

图片30

作者张力2008年采访时与马振邦合影

是七八岁,我的启蒙老师叫白云祥,主要练的是功架、力量等基本功。从 那开始练了以后,11点犯病,我就从1。点开始练,练得一身汗,先开始还 是犯,但后来有半年,慢慢地到11点就不犯了。从那时候我就爱上武术了, 我就丢不下了。

张:当时您具体是怎样结识白云祥师父的,您父亲也练武术吗,当时 对武术有什么印象?

马:我父亲不练武术,但他爱看。白云祥老师爱斗蛾蛾,我父亲也爱 斗蜘I蜘,俩人认识,我父亲就说,我就把孩子交给你,我娃有病了,看练 武术能不能治好。最开始,我是晚上练,但不起作用,我父亲就让我改到 上午10点练,看咋样,后来过了半年,病就好了。所以一开始学武术,就 是为治病,没办法。但是练着练着我就爱上武术了,就放不下了。

张:资料显示,您后来还跟马恩臣师父学过,当时主要学的是什么武术?

马:一开始练的是七式门,是回族的武术,河南开封一带都知道。有 的也叫添功夫,主要是力量、速度等打基础的功夫。练得好些以后,由白 云祥把我介绍给马恩臣。跟着马师父,每天晚上,我们几个师兄弟,在 马老师家的后院,从8点练到9点半,那个时候练的就是十路弹腿、查拳, 也开始练一些形意拳。

1982年,我出版了一本中英对照的《十路弹腿》,就是我当年练的没 有改造过的十路弹腿。在这之前,我出过一本根据专业队比赛,做过改革 的《十路弹腿》,发行以后,香港有人看了后就写信给国家体委,问马振 邦有没有没有改造过的十路弹腿,后来国家体委打电话给我,我就让赵长 军做示范,把原汁原味的十路弹腿出版了,外国人很喜欢。

张:您最早是跟哪位师父学的八卦、太极?

马:1944年经马恩臣师父介绍,跟王青山老师学形意拳、八卦、太极, 当时主要还是学形意。1950年他就回河南新乡去了。在这期间,他的一个 老婆和三个女儿吃喝穿戴都是由我管着的。我父亲爱,就让他开饭馆。当 时王师父脾气不好,要求非常严。

张:当时训练条件与现在的专业队相比,应该艰苦很多,而且训练方 法也很不一样,您当时具体是怎样进行这些传统武术训练的?

马:当时,一天最少得练两小时,有时中午还加班一小时。那时我爱

练武术,不练都不行。 那时候,有时在清真 寺练,有时在北城墙 角下练,跟徐润存几 个师兄弟一起练。当 时练五行拳,打一趟 100米,第一个劈拳打 五趟,劈、棚、攥、炮、 横五种拳各打500米, 然后练十二形,再练 套路,最后两人交手。 不像现在竞技套路比 赛又蹦又跳,那会不让跳,跳得高不稳当,一吨重的东西放这,你推不动, —悬在空中,一推就走。

张:您有哪些独特的教育方法和宝贵经验?

马:要培养一个运动员,把人家的儿女当做自己的儿女看待,你这个 教练就当成了,这是我的绝招。你再给他下任务也罢,他不反感,你再批 评他,他离不开你。你比如说,我的运动员生病了,要吃酸汤面,灶上关 门了,我就回家做好端给他,送过去给他吃,他吃得流眼泪。你光在训练 上要求严,不关心生活,他就起反感。要叫他害怕你,又离不开你,这样 你再下大工夫练,他愿意,他觉得你爱他,做到这一点,你才能做个好教练。

再一个,训练场上,三个小时训练我不坐,我要求一个教练要精神饱满、 声音洪亮、任务明确。我一到训练场就宣布教案,征求大家意见,没意见 就执行,在现场我教你练,没有还价必要。从头到尾,我的精神一点都不 敢涣散。

管你拍哪种拳,要把实实在在的特点拍出来

张:中国大多数观众,对您的了解很多都是从武打片开始的,在80年 代,您先后参与了《武当》、《八卦莲花掌》、《大刀王五》等武打影视的拍摄, 做过武术指导和演员,尤其是《武当》里您扮演的“南山道长",至今让 人记忆犹新。

马:拍《武当》时,是我第一部电影,开始拍得很难,我从没接触过电影。 第一次导演把动作一说,让大家排练一下,他对我说:陈雪娇(角色)走过来, 向你一拜,你就让她起来。当时我在地上刨菜,陈雪娇给我一行礼,我就 把词忘了。当时要我说普通话,我不会,就急得说“俺娃起来,俺娃起来”, 全场都笑了,把我急坏了,弄了一身汗。

最后我学说普通话,这样才能把戏的感情演出来。有一场戏,陈雪娇 跪下来,说她母亲被人杀了,我要把她母亲的一把剑交给她,我给她讲她 母亲当年怎么受侮辱,讲着讲着我都流泪了。导演问我咋这么入戏呢,咋

图片31

晚年马振邦讲起武术依然精神抖擞

真哭了,我说我在这儿拍 戏,我心里想起我女儿当 年的辛酸了。后来陈雪娇 反倒流不出眼泪,导演急 得直跳,最后拿甘油点了 眼睛,才有了眼泪。

张:在电影《武当》里, 您担任武打设计,特别是 您在山上舞动的太极球, 给很多观众乃至武术同行 都留下很深的印象。

马:太极球是我设计的,《武当》的动作基本都是我设计的。有个武术 老前辈叫万赖声,他的《武术汇宗》里面讲到过太极球,我就把它借鉴到 电影里面,设计成直径40公分的球,再设计一个60公分宽的石槽,就把 球放在里面,来来回回地摇转。

张:我们看到,影片中几个运动员出身的演员似乎都会打形意拳,他 们之前真的都学过吗?

马:当时来自湖北等省的运动员,都是练长拳的,不会形意拳,都是 我在现场教的,包括赵长军自己也不会形意拳。

张:当时电影《武当》公映后,全国各地反响很好,您作为武打设计, 有什么心得和经验?

马:那时候,香港拍了个《少林寺》,国内拍了个《武当》,武当和少 林是并立的,我们如果没有《武当》的特点,就把人家《少林寺》的气势 压不下去。人家说香港拍电影,可以把假的拍成真的,咱们就不能把真的 拍成假的。《武当》里面的武云龙打的就是形意拳,在擂台上以静制动, 后发制人,显示内家拳的特点。

张:中国武侠动作电影有80多年历史,而中国武术始终是其影像内容 的重要组成部分,您怎么看待中国武术与武打片的关系?

马:拍武打电影、电视剧,第一个要把中国武术的特点,以及传统武术实实在在地表现出来, 才能证明中国是武术的祖 先,跟别人不一样。空来 舞去的,倒把一些假的武 术表现出来,外国人反而 不相信真的武术了。不管 你拍哪种拳,要把实实在 在的特点拍出来,适当地 夸张为了让观众看,是可 以的。但你必须把传统的 基本功,在电视电影里面 展示一下,咋练成的要让人知道,不知道咋练,就可能把人带到邪路上去。

内行看门道,那些空来舞去的,简直就是糟蹋中国武术。我常说羊肉 泡就是羊肉泡,绝对不是狗肉泡。前些年,竟然有外国人来,叫我给他教 轻功,太可笑了。练武术没有攻防含义,是闹着玩的

张:大极、八卦、形意被称为中国三大内家拳,根据您多年的习武和 教学经验,您认为这三大内家拳的根本区别在哪?

马:不一样,这三个完全不一样。太极拳就是引进空灵。空灵,内行 话就是懂劲,所谓懂劲,就是一搭手,就知道你劲力怎么走,看着你来了, 就到你后面,引进落空再打你。还有就是以柔克刚,是灵劲。八卦就不一 样,走的是两翼、左右,你从前走,他从左进。形意就是直通直打无遮拦。 任何传统功夫要想练好,就必须经过实战。

图片32

马振邦指导演员张国立练习八卦掌

术实实在在地表现出来, 才能证明中国是武术的祖 先,跟别人不一样。空来 舞去的,倒把一些假的武 术表现出来,外国人反而 不相信真的武术了。不管 你拍哪种拳,要把实实在 在的特点拍出来,适当地 夸张为了让观众看,是可 以的。但你必须把传统的 基本功,在电视电影里面 展示一下,咋练成的要让人知道,不知道咋练,就可能把人带到邪路上去。

内行看门道,那些空来舞去的,简直就是糟蹋中国武术。我常说羊肉 泡就是羊肉泡,绝对不是狗肉泡。前些年,竟然有外国人来,叫我给他教 轻功,太可笑了。

练武术没有攻防含义,是闹着玩的

张:大极、八卦、形意被称为中国三大内家拳,根据您多年的习武和 教学经验,您认为这三大内家拳的根本区别在哪?

马:不一样,这三个完全不一样。太极拳就是引进空灵。空灵,内行 话就是懂劲,所谓懂劲,就是一搭手,就知道你劲力怎么走,看着你来了, 就到你后面,引进落空再打你。还有就是以柔克刚,是灵劲。八卦就不一 样,走的是两翼、左右,你从前走,他从左进。形意就是直通直打无遮拦。 任何传统功夫要想练好,就必须经过实战。

张:前不久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武林大会》有过陕西红拳的比赛, 我以前也练过小红拳和炮捶。

马:小红拳属于陕西红拳的一种,需要高度的柔韧性,过去人们把它 叫软拳,要练十大盘,软化关节的柔韧性。陕西红拳中的炮捶比较好,更 接近实战的东西多一些。

张:200711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九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上,太极剑的比 赛中我看到原地腾空二起脚,加单腿落地平衡的高难动作,您怎么看?

马:我不同意这个。太极拳,不管你是形意太极、八卦、劈挂、翻子、 通备,你都要有原味、正味,不管是节奏、神态合一、竞技速度,各个方 面要一口气下去,就像吃东西一样,要有味。他现在原地这么一晃,把原 来的味道就破坏了。现在这种动作,外国人很难学得到。而且很多运动员 为了追求这些动作,受伤的很多。

张:以前练习传统武术时,是不是挺注重安全和实用的?

马:以前传统武术练习很注重安全的,另一个才是实用。关键是人家 把娃娃交给你,是锻炼身体的,你咋能把人家练得残废了。

张:那是否说明某些传统武术比现代竞技武术更容易被人接受?

马:过去叫拳打卧牛之地,赵长军是十连冠,武坛王子,你现在让他 练当年比赛的那些套路,他也练不动了,那他学的那些东西也就传不下去图片33

了。可是中国古代那些传统的武术,到现在人还练。赵长军当年比赛的那 些竞技武术,就是适合20多岁人练的,年龄大的、小的都练不动。

张:大年初四晚上中央三套,播放了一个“少林武功印证大会”的节目, 许多像独臂刀、柔功、罗汉拳等传统武功,一一进行了展示。在少林僧人 演练时,我发现,传统武功每招每式有明显的攻防意识。总的看,似乎传 统武术是一种“向内”格斗展示,它的演练是无敌似有敌的;而现代竞技 套路,似乎是一种“向外”的肢体展示,是一种为美观而进行的基本功表演。 您对此有何看法。

马:传统武术就是“有当无、无当有”。打的时候就是无,有敌人也当 没敌人;练的时候就是有,没敌人也当有敌人。我现在都不敢看运动员训练, 练武术没有攻防含义,是闹着玩的。

张:这从运动员演练时的眼神最能看出来。

马:所谓神态合一,眼神代表你内在的东西,有没有攻防含义,从眼 神就能看出来。你的动作要和眼神配合起来就是神态合一。亮相是观察敌 人的动向,而不是为了让人看得漂亮。

不管怎样改革,每一种拳的本质特点都要保持

张:目前,无论是中国社会还是中国文化都处在一个巨大转型期,对 于中国武术来说,改革的步伐也从未停.止。如果说中国武术正随着时代的 变化而变化,那么您怎么看待这种改革和转型?

马:我不反对改革,但不管怎么样发展,都不要忘了中国武术的本质, 因为本质就是传统的原汁原味,把这个忘了,传统武术根就没了,中国武 术也就完了。不管怎样改革,每一种拳的本质特点都要保持。如果把本来 的特点丢掉了,将来的中国武术在国际上就成外国人的了。

张:就是说形式可以不断翻新变化,但本质不变?

马:什么东西都在前进,但本质不能变,你比如原来的太极拳在陈家沟, 杨露禅学了就开创杨氏太极,孙禄堂学了又开创了孙氏太极。青出于蓝而 胜于蓝,一代一代都要有所创新,但原汁原味不变。

张:一直以来,中国武术面临着国外跆拳道、空手道等的竞争,相对 这些简单直接的外国拳术,中国武术似乎显得有些复杂、混乱。根据您的 经验,是不是我们也需要简化一些像“五步拳”这样的技术形式,才便于 中国武术在民间进一步普及?

马:任何东西开始练,都是很简单的,有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我觉得 最好的是十路弹腿,是基本技术,手法、眼法、身法、腿法、步法都在里边, 所以过去我说,陕西武术队就是以十路弹腿起家的,赵长军就是靠十路弹 腿练出来的。后来我写《十路弹腿》,说练了十路弹腿,什么腿法都能练, 我把他称为基本技术,而不是基本功。五步拳就是一个马步、虚步、歇步、 弓步、仆步,很简单,在这个基础上再练十路弹腿最好。这是我搞30多年 专业队训练的经验,十路弹腿好普及又简练,还起大作用。

中国武术的根本精神就是自强不息,坚韧不拔

张:2008年是中国的奥运年,更快更高更强,是西方的奥运精神;在 这种西方体育精神的背景下,您认为中国武术的精神实质究竟是什么?图片34

了。可是中国古代那些传统的武术,到现在人还练。赵长军当年比赛的那 些竞技武术,就是适合20多岁人练的,年龄大的、小的都练不动。

张:大年初四晚上中央三套,播放了一个“少林武功印证大会”的节目, 许多像独臂刀、柔功、罗汉拳等传统武功,一一进行了展示。在少林僧人 演练时,我发现,传统武功每招每式有明显的攻防意识。总的看,似乎传 统武术是一种“向内”格斗展示,它的演练是无敌似有敌的;而现代竞技 套路,似乎是一种“向外”的肢体展示,是一种为美观而进行的基本功表演。 您对此有何看法。

马:传统武术就是“有当无、无当有”。打的时候就是无,有敌人也当 没敌人;练的时候就是有,没敌人也当有敌人。我现在都不敢看运动员训练, 练武术没有攻防含义,是闹着玩的。

张:这从运动员演练时的眼神最能看出来。

马:所谓神态合一,眼神代表你内在的东西,有没有攻防含义,从眼 神就能看出来。你的动作要和眼神配合起来就是神态合一。亮相是观察敌 人的动向,而不是为了让人看得漂亮。

不管怎样改革,每一种拳的本质特点都要保持

张:目前,无论是中国社会还是中国文化都处在一个巨大转型期,对 于中国武术来说,改革的步伐也从未停.止。如果说中国武术正随着时代的 变化而变化,那么您怎么看待这种改革和转型?

马:我不反对改革,但不管怎么样发展,都不要忘了中国武术的本质, 因为本质就是传统的原汁原味,把这个忘了,传统武术根就没了,中国武 术也就完了。不管怎样改革,每一种拳的本质特点都要保持。如果把本来 的特点丢掉了,将来的中国武术在国际上就成外国人的了。

张:就是说形式可以不断翻新变化,但本质不变?

马:什么东西都在前进,但本质不能变,你比如原来的太极拳在陈家沟, 杨露禅学了就开创杨氏太极,孙禄堂学了又开创了孙氏太极。青出于蓝而 胜于蓝,一代一代都要有所创新,但原汁原味不变。

张:一直以来,中国武术面临着国外跆拳道、空手道等的竞争,相对 这些简单直接的外国拳术,中国武术似乎显得有些复杂、混乱。根据您的 经验,是不是我们也需要简化一些像“五步拳”这样的技术形式,才便于 中国武术在民间进一步普及?

马:任何东西开始练,都是很简单的,有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我觉得 最好的是十路弹腿,是基本技术,手法、眼法、身法、腿法、步法都在里边, 所以过去我说,陕西武术队就是以十路弹腿起家的,赵长军就是靠十路弹 腿练出来的。后来我写《十路弹腿》,说练了十路弹腿,什么腿法都能练, 我把他称为基本技术,而不是基本功。五步拳就是一个马步、虚步、歇步、 弓步、仆步,很简单,在这个基础上再练十路弹腿最好。这是我搞30多年 专业队训练的经验,十路弹腿好普及又简练,还起大作用。

中国武术的根本精神就是自强不息,坚韧不拔

张:2008年是中国的奥运年,更快更高更强,是西方的奥运精神;在 这种西方体育精神的背景下,您认为中国武术的精神实质究竟是什么?

马: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武术不是正式比赛项目,什么原因呢, 我觉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在的竞技套路人家外国人接受不了,接受不 了,人家就不参与;还有就是这个竞赛套路的规则太复杂,裁判没法学, 外国人也没法学,所以中国武术要打进奥运会就很难。韩国的跆拳道、日 本的空手道,都是奥运项目,动作都简单易学,好普及,容易接受,咱的 规则太复杂了。

所以这次没能把武术正式加入到奥运会之中,确实很遗憾。早知道 2008年在北京举行,就早应该改变一下国家竞赛套路的政策,不敢再闭门 造车。

马振邦武术生涯大事记

1928

45日出生出生于西安市大皮院街一个穆斯林家庭。

1937

拜入启蒙老师西安民间拳师白云祥门下练习武术基本功以及十路弹腿 和七式门。

1939

拜西安市回族武术家马恩臣为师,练习十路弹腿和查拳拳术器械。

1941

正式拜形意拳大家王青山为递帖师父,专攻形意拳拳械,练习八年有 余,成为形意拳河北派在陕西的正宗传人C

1950

投师张志坤学习“三才剑”等形意门的各种剑术。

1953

投师申子荣练习“混元益气功”。

结识了曾拜神枪李树文等名家为师的陕西省著名的武术家徐雨辰,学 习功力拳、青萍剑、劈挂拳。

西北五省在西安举行了 “民族形式体育表演赛运动会”,荣获二等奖。并 在会场结识了中国通背拳专家马凤图的儿子马颖达,并向其学习了通背

参加全国武术比赛,获二等奖。并在会场结识了著名武术家吴秀峰, 得其传授劈挂拳和青龙剑

在全国武术观摩大赛上荣获金牌。

在全国武术比赛中蝉联一等奖。

陕西省省武术队成立,邀请马振邦担任主教练。同年9月参加了在北 京举行的“第一届全运会”获得武术团体总分第6名。

赴上海,拜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著名的武术家王子平老先生为师。 主要从功架、劲力、运气、技法上做了耐心精湛的指点,并先后将武术中 的攻防招法传授于马振邦。

时任陕西武术队主教练的马振邦带领陕西省武术队拜红拳名家杨杰习 练陕西红拳。

1963

受兰州市体委邀请带队表演期间,拜访了中国的劈挂拳专家、著名的 武术家马凤图老先生。学习了劈挂拳技法,并掌握了劈挂拳的要旨。

1971

3月收下赵长军为徒。

5月,振邦重返省武术队任主教练,并为赵长军制定了特殊的训练。

8月,“全国武术比赛”在西安举行,队员荣获长拳冠军两项,自选剑 冠军一项,刀术一项,团体总分获成年组第二名,少年组第四名。

1974—1984年中,共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两次,第四名两次,第五名 两次,第六名一次。

荣立省体委系统三等功。

在《陕西体育杂志》第四期发表《浅谈拳械套路中的武术意识和神态 合一》一文。

1222日在体育报上发表《还武术的本来面目》一文。

荣立省体委系统一等功。

随从中国武术团出访罗马尼亚、马耳他,任教练。

荣立省体委系统二等功。

撰写《十路弹腿》一书,经陕西省武术协会审阅,先在内部发行,后 经国家体委介绍,在香港海峰出版社出版,在海内外因起了很大的反应。

受导演孙沙邀请,为武术电影《武当》担任武术指导,并饰演了南山 道长-角。

3—11月,筹建陕西省散打和太极拳推手集训队并担任教练,同年11 月参加全国散打和太极拳推手比赛,运动员马志良获60公斤级散打冠军, 郭大祥获65公斤级散打第二名,文子强获太极推手第二名。

12月随中国武术团出访新加坡,担任该团教练。

5月任打片《大刀王五》的武术指导和武打设计,并扮演大刀王五 的师傅马芬。

10月,受国家体委委派,赴日本的东京等五个城市讲学。

荣获“新中国体育开拓荣誉奖”。

9月受邀担任电视连续剧《岳飞》的武打总设计和武术指导并扮演岳 飞的师傅周侗。

与妻子铁玉芳一起撰写了《武术初学二十六讲》,并成为当年未来出 版社十大畅销书之一

受邀担任了武打片《八卦莲花掌》的武术指导,并扮演了八卦莲花掌 的传艺人王立峰。

被选为陕西省第六届政协委员。

荣获中国国际武术节“武术贡献奖”。

9月担任电视剧《追杀龙图》一剧的武打设计,并扮演清朝大官刘怀青。

1991

9月被省体委任命为赵长军武术学院副院长,主管训练工作。

被聘为陕西省武术院名誉院长兼管训练工作。

1230日,与邵智勇、高文、范长江会同陕西红拳传人成功举办了陕 西首届地方拳种(红拳)观摩赛。

1月成立“陕西地方拳研究会”,被推选为会长。

2006

参与《陕西红拳十年》的编辑工作。

2010

3月被选为中国武术协会会员。

4月被中国武术协会授予中国武术九段段位。

2012

参加第十届红拳传承人展演交流大会。

被中国武术协会、《中华武术》杂志社评为创刊30年最具影响力武术 人物。

附录三

马振邦形意拳传承宗谱

岳武穆

姬隆峰

曹继武

戴文良 戴文雄 李洛能 郭维汉 马三元 马兴 张志诚

宋世荣 宋世德 郭云深 刘晓兰 白西园 李 政

刘奇兰李广亭车毅斋车永宏

刘德宽刘凤春刘文华李存义 张占魁 张 聚

耿继善周明泰田静杰

黄柏年 郝恩光 尚云祥 李星阶 傅剑秋 买壮图

薛颠马玉堂陈泮岭田鸿业I I

沈宾章 钱康仪 高童柏 杨剑青 何景森 李春芳 宁大椿 李海深 安大兴 袁凤仪 杨定香范之孝范焕立许大鉴王青山 王之华

王金生李贵文李贵全李思祥 李爱华 黄少华 袁长青 宝显廷 尚学礼卢嵩高

姜复生 姜新生 丁海龙 王金全 马振邦 马俊龙

 

 

 

浏览1,48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