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双黐手作用
双黐手的训练,正如前面所述,可以锻炼双手的感觉;锻炼肘底力,由双黐手的锻炼中使 练习者过渡到搏击的阶段。
特别是在搏击实战方面,黐手的距离正是实战真正距离的开始,因此它训练了与敌桥手接 触,以第一时间积极反击的能力。
另一方面,即强身健体方面,因黐手是需要用精神控制身体的内在关节、呼吸和肌肉神经, 再配合咏春拳手法、身法、步法和心法,由内而外地发力,阴阳、刚柔并济(意念控制肌肉神 经放松与突发人类潜能爆发力,手法正与负、虚与实的运用),因而达到心神合一的境界。
第二节盘手
盘手,是双黐手训练的基本阶段,为正式的双黐手训练做好准备。
一、盘手的概念
盘手,在咏舂拳中被称为辘手、碌手,其喻义是双黐手动作时,两方的四只手相黐在一起, 以摊、伏、膀等基本的手法相黐进行上下翻滚的动作,这种形式的动作就如同在一个无形的圆
圈之中来回的“碌动”,而这一个无形的圆圈,刚好是处于两者的中间,双黐手的桥手动作就如 同被套在这个圆圈里一样,使练习的两方在碌动桥手时,不使四肢超过这个圆周的范围,来锻 炼双黐手的各种攻守技巧。
进行盘手训练时,实际上和单黐手的训练要求是差不多的,无非是运用了练习者两方的两 双手来进行动作。
盘手作为双黐手训练的初级内容,和单黐手训练的效果基本是相同的,即通过盘手的基本 训练,来锻炼双手手部的感觉和肘底力,获得这种经由训练出来的手部的感觉,再配合训练出 将咏春拳招式用于本能(反射)动作,使咏春拳各攻守动作更好地将其发挥在搏击中。
盘手,相对单黐手来说,其动作相黐形式要复杂些,因为,是两方四只手配合的黐手动作, 并且要想做到正确到位的练习,以及把握位置、角度、力度的恰当也是不容易的,所以,具体 练习时要注意各个动作配合的要领、方法等要求。
实际上,在经过前面的单黐手练习以及单黐手互换练习,已将练习者双手得到较好的反射 锻炼,而在这双黐手中,则更重视双手与身体的配合技巧。因此,在双黐手的盘手训练中,也 就是在两方四只手的运动中间歇性地或不经意地加进单式拳或掌法(手法)的攻击动作,使一 _方在不经意之间,因为感觉到不规则的动作效果,而相对反射出下意识的机械反应动作来应付 ^方突如其来的攻击,当然此时,仍需要一方留意对方的来势,一方面要兼顾到自己的另一只 桥手的活动情形,使另一桥手也能自顾自地防守着对方的另一面随时可能发生的突袭,此就是 盘手训练的过程和目的。
咏春拳的盘手,就是把几个基本的摊、伏、膀 等动作,通过一系列的盘手反应锻炼以便进人正式 复杂些的黐手训练中,有助于更好地做到双手的自 然反射。
二、盘手训练形式
这里介绍最基本的盘手训练形式,为对以后的 复杂的双黐手训练打好基础。
膀手一伏手和伏手一摊手
(―)动作
甲方与乙方各以二字钳阳马相对约一臂间距站 立(图1);然后,甲方以右手前伸成膀手,左手前 伸成伏手;乙方以左手前伸成伏手,右手前伸成摊 手,甲方与乙方四只手相黐(图2);接着,乙方同时将右手摊手化为膀手,而甲方则将右手膀手化为摊
手,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交替变化摊手、膀手动作 (图3)。
左右手如此交替变换动作练习。
或两方练习数次后,按此动作方法两方互换进行 练习。
练习时间2~3分钟为一组
(二)要 领
练习的
两方各要保持正确的二字钳阳马势。
相对站立距离要适合互相盘手。
膀手时,手臂自然落膊内旋,以腕臂内侧为力点, 将手肘臂翻上并同时将前臂推出,屈臂、前臂向外倾 斜,屈腕、掌背向侧,前臂正对胸前中线形成膀手动 3 作。
伏手,屈腕同时配合稍微的肘底力以直线向前逼
迫着,以达相黐效果。
摊手,手臂稍下落同时变掌(落膊),手掌心朝上,手腕微有外旋之意,腕外侧向上挺起, 紧贴胸侧出至胸前、归肘,向前推出。
从桩马开始,到盘手动作时,均要精神集中,头颈自然竖直,面部要自然,口自然合闭, 全身放松。
按照膀手、伏手、摊手要领要求正确地做动作。
精神与技法融合为一地做动作。
(三)说明
膀手、伏手和伏手、摊手相黐形成盘手,主要是以膀手、伏手、摊手相黐时的上下翻滚变 化形成的盘手动作。
因此,将膀手、伏手、摊手变化相黐动作时,要严格按照这些动作要领、要求来进行盘手, 以培养用正确的动作习惯,这对于练习者是非常重要的,也为以后的训练打下基础。
两方练习时,必须保持正确的桩马姿势和间距,精神集中,全身放松。
进行具体练习时,要注意先明确盘手的动作路线、步骤、着力部位。
并先由放松、缓慢地进行,再由慢到快进行练习,力求先掌握正确的动作为前提,在练习 过程中细心体会各盘手动作的感觉。
在这里这是膀手、伏手、摊手的定步练习,有基础 者可以进行移步盘手练习。
具体的练习时间,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最好在 精神状态较好的情况下进行这类精细动作的练习,此也 是为更好地收到练习的效果。
(四)作用
锻炼膀手、伏手和伏手、摊手相黐的盘手能力。
摊手一膀手和伏手一伏手
(一) 动作
甲方与乙方各以二字钳阳马相对约一臂间距站立 (图4);甲方以左手膀手,右手摊手;乙方左右手则均 以伏手与甲方两手相黐(图5),动作不停,甲方左手由 膀手变摊手,同时右手由摊手变膀手,如此循环变化不 断,乙方则两手伏手随势保持不变(图6)。
左右手如此交替变换动作练习。
或两方练习数次后,按此动作方法两方互换进行练 习。
练习时间2~3分钟为一组。
(二) 要领
练习的两方各要保持正确的二字钳阳马势随时准备 盘手动作。
相对站立距离要适合互相盘手动作。
摊手、伏手、膀手动作要领参见前面膀手一伏手和 伏手一摊手中的内容。
精神与技法融合为一地做动作。
(三) 说明
摊手、膀手和伏手形成的相黐盘手动作,练习时, 主要是一方以摊手和膀手变化,另一方则伏手相黐随势 配合动作。
严格按照各个盘手动作要领、方法进行练习,同时 细心体会盘手中手法上下翻滚的感觉反应。
其他诸如练习中的做法可参阅前面膀手一伏手和伏手一摊手中的内容,自行安排练习。
(四)作用
锻炼摊手、膀手和伏手相黐的盘手能力。
三、盘手的作用
练习者除了经由上述两种基本的盘手训练,为了增加盘手训练内容,练习者也可以将咏春 拳三套拳中的其他手法搭配起来进行盘手练习,例如,两方均用摊手、膀手进行互黐盘手练习 等,在佛山咏春拳流传中可以经常看到此类的练习内容。
有兴趣的练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练习经验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同形式组合的盘手训 练,以提高练习兴趣。
盘手训练也主要以摊、膀、伏手法构成圆形旋转滚动,达到卸力、逼力的效果,并包括寻 求化解对方压逼力的方法,感受令对方腰马浮动的技巧,培养肩膀关节在承受重力压逼时仍能 保持完全松弛的状态。而肩关节越松弛,滑动力则越强,才能达到快速旋转、滚动,达到产生 牵引力及冲击力的最佳效果。
盘手以及过手等均是双黐手练习的初级内容,锻炼练习的双方桥手相接后,感觉对方空隙 与失误或予以主动制造,感觉对方动力方向与变化,以利做出相应的正确反应。而且,这些基 本的训练能锻炼练习者改变视觉反应为触觉反应,这些反应能力的获得都是极利于实战的。实 际上,黐手锻炼的感觉反应是走捷径,即黐手神经反应则是由背骨神经而发出,反应较快。
在近体的实战中,视觉的作用较难发挥,近体的搏斗全凭肢体触觉的条件反射。因此, 咏春拳可通过黐手设计的训练内容,来锻炼两手的灵敏触觉反应,来按照运动基本规律固定 几种黐手基本变化方法反复练习。当练习者经由一定的训练,练习者的中枢神经建立复杂的 条件反射时,其两手自然可达到反应敏捷与机动灵活,以便更好地应付各种搏击中不同情况 的发生。
黐手包括盘手或过手训练,练习的两方的四只手臂在范围内,使几种动作循环反复进行相 互黏黐滚翻,这种四肢形成的运动就如同在一个无形的圆弧和直线之中,形成活的劲力流动和 前进的劲力,并同时锻炼双手左右兼顾的能力,且可以锻炼练习者用最快速度进行圆弧运动消 解对方之势,也可以锻炼练习者迅速由圆形转为直线的攻击动作。
总之,盘手训练就是双黐手练习的开始,也是双黐手简单的动作练习,同样也是简单的反 应(反射)练习。
第三节过手
进行了前面的盘手训练,获得了盘手训练中的简单反应动作之后,即可进行过手训练了。
―、过手的概念
过手,其意就是由一方开始咏春拳(包括三套拳)中的攻击动作攻击对方,而对方是按着 一方的攻势用适当的咏春拳中的动作(主要是手法)予以消解并实施反击。
因此,过手内容训练如同拳术中的对拆练习一般。由此,来进一步锻炼练习者练习过手招 式时,从中获得靠反应、思想来控制相黐中的彼攻此守动作,甚至经由一定的练习去获得本能 (自然)的反应能力。
过手训练在内容安排上,具体相黐攻守动作并不是按一定的顺序来排列的,而是一方可以 用咏春拳中的任意招式攻击对方,而对方则同样可以用咏春拳中的任何形式的招式予另一方以 消解,运用的方法只要得当即可。
在前面章节中讲的单黐手、盘手训练内容,主要是安排好的固定形式,在这里进行过手训 练时,则要抛弃固定的形式进行训练了。从咏春拳这种过手训练中,通过不断的正确练习,使 自己一步步达到在双方动作的流动攻守变化中,自己渐渐于每刹那中皆能内外合一地凭借本能 (自然)的动作去对付对方的动作。
二、过手的训练形式
过手的训练形式,主要是由盘手动作开始,接着配合过手的动作训练。
过手训练内容安排在双黐手的开始部分,其内容具体安排上,主要以两方用独立的一个攻 守动作进行训练,例如,由盘手开始,以小念头中的最基本的正掌手法攻击,配合基本的扰手 消解,形成过手训练形式。在能够掌握单个的攻守之过手动作后,练习的两方再用多个不同的 攻守动作进行循环训练。
过手以及双黐手训练内容均是由小念头、寻桥、标指中的攻守动作组成。
三、过手的作用
咏春拳的这种过手训练,也是锻炼练习者面对瞬息万变的搏斗各种情形,达到不拘泥于人 为的机械的招式,而是去如影随形本能地适应对手的招式的能力。
—般初学咏春拳者,只需通过一年的咏春拳训练,即可达到一定的水平,但要掌握黐手所 获得的习惯性本能反应动作,还需要一定的时间锻炼,有基础者再经由半年左右的训练即可达 到较好的水平。无基础的练习者则需要增加训练的时间以提高由黐手所获得的习惯性本能反应 动作的能力。
当然要注意的是,这种获得的习惯性(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本能)反应动作并不是真正意义 上达到了本能的动作,只是练习者在对付对方的动作上能够做到习惯性的反应动作,对于感觉 上反应还不够到家。因为,习惯性的动作只是在无数的过手反复练习下形成的一种习惯,在完成这种习惯性动作时,还需要眼睛(视觉)的配合才能完成。
真正意义的本能感觉动作,而是不需要用眼观察对手(培养不以视觉而用潜意识的反射作 用,成为自然反应,方能体现来留去送,甩手直冲的原意),只需凭借桥手与对方的桥手有稍微 的接触,即刻借着对方桥手的瞬间活动,而感知对方攻守动作的变化,并能于其攻守变化的虚 实瞬间,立即对其做出反应,做到虚则攻击,实则避闪,攻守恰当的境界。然而,要想获得咏 春拳这种黐手训练,能对他人一举一动中细微力量的流动及方向的变化皆了然于胸的水平,能 自由自在地去控制对手;能自由自在地控制对手则对手即成吾手中的玩偶,随我予取予求,这 时想于何时去伤害对手或欲伤害对手何处,皆可随顺我之意了。而这.虽可以通过黐手练习来 达成,但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科学的黐手来完成。
如果练习者能够做到对对方的一举一动中细微力量的流动及方向的变化皆了然于胸的水 平,也就将黐手训练所获得的感觉(反射),做到了 “来留去送,甩手直冲”的境界了。所谓 “来留去送”,其实是咏春的一个基础技法,“来留”者对方向我方击来之手法,我方除了消解 外最好尽可能将其留住,以便利用咏春桥手相接之感觉将其控制;“去送”者,当敌方强力向 我方击来,我方利用手法,把击来之方向改变,令其攻击不能击中我方,若可能我方应当再加 力顺其势向改变后的方向送去,令敌方失势或招式用老。而“甩手直冲”技法也是咏春的一项 基础技法;“甩手”者是当对方突然将与我方相接之桥手撤去(不论向任何方面);每当对方 “甩手”,我方应以第一时间发招冲出直攻敌方为之“直冲”。“来留去送”和“甩手直冲”技 法,都是从黐手练习中锻炼出来的,在近身搏斗中是非常的简单实用,可要真正把这两个技法 练好却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要经过长年累月不间断的黐手练习才有可能发挥出很好的效果。
当练习者练到“来留去送,甩手直冲”的境界时,只要我方的桥手与对方的桥手互相接触 的瞬间,就可由桥手来瞬间感知对方动作的虚实变化。换言之,到此境界时,练习者的桥手已 练至凭借着桥手的感觉对方动作的来力方向及轻重的变化,并可随对方的动作随时做出恰当的 攻守反应(自然本能〉动作,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如影随形的境界。
因此,练习者要明白销手训练,其目的不只是将咏春拳中的招式用于自由搏击之中,还要 能做到将固定的咏春拳攻守招式转变为只需要凭着感觉的驱使,便能够随时顺着对方的攻守方 式的变化而变化,此才为咏春拳黐手的目的。
有关咏春拳中的闭目黐手,就是这种经过黐手训练以凭借感觉的能力来进行。即在闭目黐 手时,相黐的双方均以手帕蒙着眼睛,凭手部感觉来与对方作自由搏击,并如同眼睛睁开一般 地毫无阻滞地黐手搏击。如能达此境界,一个咏春拳者水平已有一定造诣了。
如果练习者到此境界再继续研修咏春拳,其不只是进人了如影随形的境界,更是接近了返 璞归真,即研修了咏春拳并不受制于咏春拳,并将咏春拳融化于心。也就是说,练习者可以做 到了运用咏春拳的任何技巧和方式,以实现其目的。
可以说,随着练习者的咏春拳技艺的日臻成熟,练习者此时会认识到黐手或咏春拳其他的
招式不只是制服对手的工具,还是探索自我、情绪及意识等的工具,随着内心极其放松,外在 的表现就自然成为了工具。
第四节双黐手
黐手,是两方近体攻防搏斗缓冲区域、通道及双方争力的焦点,黐手是“以无胜有”理论 的依据,在实际运用中,事实上并非有人主动施用黐手,但攻击受阻时必借助黐手变化达到目 的,凭灵敏反应、先机去战胜对手。借助黐手训练是锻炼咏春拳招式千变万化,由熟而化,由 化而无,至达动力原型,不假思索本能出手皆法;出手随心,无形无迹,纯似神行,即条件反 射之本能动作的至高境界。
黐手过程中,可随意运用咏春中的攻守招式,即小念头、寻桥、标指三套拳法中的攻守招 式进行练习。例如,运用小念头中的摊手、伏手、膀手手法,去感应对方的攻势,并作出适当 的防守和反击,如摊打、窒打、拍打、按打、一伏二…等手法。其他诸如运用寻桥、标指中的 手法进行黐手攻守,可以具体参阅这三套拳法的攻守招式内容。
实际进行黐手训练时,并不强调各种招式的先后顺序或按三套拳法中出现的顺序来练习, 而是强调对各种攻守招式的圆通运用,即不按三套拳法中固定的招式出现顺序安排,则是根据 练习者的训练水平作自由安排,例如,黐手中可以用小念头中的手法防守,但也可以运用小念 头中的攻击招式进行攻击,亦可配合寻桥或标指中的攻守招式。
为了更好地使练习者经由基本的黐手练习,科学、合理地过渡到较高的黐手水平,在这里 安排的黐手训练内容,则是由盘手开始,并进行由盘手开始配合一些单独的攻守动作,向循环 的黐手动作内容过渡,为练习者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设。
可以说,黐手训练不只是锻炼咏春拳者能对他人一举一动中细微力量的流动及方向的变化 皆了然于胸的感觉能力,更是对咏春拳者关于咏春拳研修的更好检验和实践训练。因此,进行 鎬手训练必须要掌握好咏春拳基本功夫、套路拳法、概念(朝形、追形、中线)等,才能进行 正确的黐手训练。
黐手训练从总体形式上来看,完全具有咏春拳攻守搏击的特点,即两方黐手时,防护时以 短桥相接,连消带打,来留去送,甩手直冲。防护时的手法,以前臂接触对方称为短桥,所用 的手法(摊、伏、膀、拨等)都以钻劲(旋转力)出手,含有连消带打的功效,当对方攻时, 先吞下对方的攻势,化解其力量;当对方退时,则顺势进攻,甩手直冲(攻击的手法同样可使 用咏春拳任一攻击招式)。
双鎬手练习,两方可以作定步(保持二字钳阳马不动)单个动作攻守练习,练习时,可以 先做一方攻击一方防守;然后,再做活步(进、退步等配合)单个动作攻守练习,在此基础上, 可以进行活步多个攻守动作配合的黐手练习,并且可以任意一方进攻或防守,即互相攻守黐手练习。
一、膀手一摊手一伏手循环(盘手)
(―)动作
甲方与乙方各以二字钳阳马相对约一臂间距站立 (图7);甲方左手前伸成伏手伏压在乙方右手膀手腕 上,右手前伸成摊手,被乙方左手伏手伏压着,甲方与 乙方两手四臂相黐。(图8)
动作不停,甲方右摊手内旋成膀手,乙方随即右手 由伏手变摊手。(图9)
随即甲方又将右手膀手转变成摊手,同时,乙方将 右摊手再转变成膀手,甲方与乙方如此变换两手,成膀 手、摊手、伏手 互相循环的过程。
(图10、图11、图12)以下各双黐 手练习均以此循 环动作变式攻守。练习时间2~3分钟为一组。
(二)要领 保持正确的
二字钳阳马势对立姿势,随时准备黐手动作。
膀手时,手臂自然落膊内旋,以腕臂内侧为力点, 将手肘臂翻上并同时将前臂推出,屈臂、前臂向外倾斜, 屈腕、掌背向侧,前臂正对胸前中线形成膀手动作。
伏手,屈腕同时配合稍微的肘底力以直线向前逼迫 着,以达相黐效果。
摊手,手臂稍下落同时成掌(落膊),手掌心朝上, 手腕微有外旋之意,腕外侧向上挺起,紧贴胸侧出至胸 前、归肘,向前推出。
从桩马开始,到盘手动作时,均要精神集中,头颈自然竖直,面部要自然,口自然合闭, 呼吸自然,全身放松。以下均如此要求。
按照膀手、伏手、摊手要领要求正确地做动作。
精神与技法融合为一地做动作。
(二)说明
膀手一摊手一伏手循环动作,是双黐手的开始动作,即盘手动作。
练习时,两方可以按此膀手、摊手、伏手循环动作过程,如此往复循环不停,直至两方中 有一方变化动作时,即可实施双黐手攻守动作。
两方配合练习时,两方身体均要放松,精神集中,并由慢到快进行。
两方配合要注意相黐盘手的动作路线、步骤、着力部位,并从中体会各动作变化两手的感觉反应。
尽可能地在教师的指导下或同伴的配合下进行正确的训练,以收到训练效果。
(四)作用
锻炼膀手、摊手、伏手循环的基本盘手能力,为双黐手攻守动作变化做准备式。
二、盘手一正掌攻击一枕手消解
(一)动作
1.盘手:甲方与乙方按照前面所述的盘手中膀手一摊手一伏手循环动作,进行膀手、摊手、 伏手相黐循环不停。(图13~18)
2.正掌攻击:甲方与乙方互相盘手过程中,甲方突然将右手摊手变成正掌向乙方心窝进攻。 (图 19)作。
注意正掌与 枕手相黐攻守的 动作路线变化以 及着力部位。
保持桩马的 稳定与手法相黐 的灵活变化。 不只是手法 的攻守变化,同时亦要注意腰马与手法的配合。
精神与技法融合为一地做动作。
(三)说明
在盘手一正掌攻击一枕手消解的配合练习以及接下 来的练习,都是以基本的咏春拳三套拳法中的攻守动作 进行的黐手(过手)练习,此也是为循环的黐手练习打 基础,基本的黐手(过手)技术熟练之后,进行循环的 鎬手练习也较容易轻松了。
练习时,严格按照盘手、正掌攻击、 枕手消解的动作要领方法进行。
严格地要求黐手的双方必须依循着正 确的攻防原理,才能从练习中去进行着感 觉对方力量的流动以及方向的变化。然 后,从中去察觉对手力量的流动及方向, 有无存在着错误缺失,有无违反正确攻防 原理,有则直接利用其错误缺失,无则设 法去造成对手的错误缺失。于己则需不断 地训练自己,不论对手以多大的力量压迫我方;切记,练习中绝不可与对方斗力。同时,要不断 地去训练自己放松的能力。
黐手训练中咏春拳者能对他人一举一动中细微力量 的流动及方向的变化皆了然于胸,是必须经由各攻守动 作正确的训练才能达到这一境界。否则,不进行正确的 训练必浪费时间并收不到效果。
咏春拳者要想在黐手中学会如何去控制对手.就需 要在平时的黐手训练中去细心地发展自己的黏黐听劲的 能力,这种感觉此非由亲身体悟难以言明。
黐手训练,是咏春拳的一种极为细致感觉锻炼的技 术,须练习者经由一定的科学合理的训练才能体悟其中 之妙。
(四)作用
锻炼盘手一正掌攻击一枕手消解的配合黐手能力。
三、盘手一内门拍手一冲拳攻击
(一)动作
1.盘手:甲方与乙方按照前面所述的盘手中膀手一 摊手一伏手循环动作,进行膀手、摊手、伏手相黐循环 不停。(图22~图27)
2.内门拍手:甲方与乙方盘手循环动作中,乙方突 然左手由伏手变成拍手拍在甲方右手臂上,右手同时由 膀手变成摊手。(图28~图30)
3.冲拳攻击:乙 方动作不停,随着左 手拍手动作,同时右 手由摊手握拳向甲方 心窝进攻。(图31、图 32)
甲方与乙方如此 交替进行攻守练习。
练习时间2~3分 钟为一组。
第二部分克待叶系咏I本搞牛
(二)要领
由盘手循环动作中可随时随意变式攻守黐 手动作。
内门拍手,即以手腕内侧为力点向内门拍 打出成防守动作。
冲拳时,就是平时所见到的“日”字冲 拳,以肘底发力沿着中线向前打出,拳眼朝上。
在盘手循环过程中实施拍手和冲拳形成的 黐手,不只是手法的运动,同时手法与腰马要上下配合协调。
精神与技法融合为一地做动作。
(三)说明
练习时,要按照盘手一内门拍手一冲拳攻击的动作要领严格黐手训练。
盘手循环运动要轻松、自然,变式向内门拍手配合冲拳攻击时,练习的两方均要掌握好动 作的目的、角度。
在练习中,两方均可细心体会四只手相黐的攻守感觉反应变化。
可以从反复的练习中提高动作上的协调 以及感觉能力。
(四)作用
锻炼盘手一内门拍手一冲拳攻击的配合 黐手能力。
四、盘手一外 拍手一冲拳攻击
(―)动作
1.盘手:甲方与乙方按照前面所述的盘手 中膀手一摊手一伏手循环动作,进行膀手、 摊手、伏手相黐循环不停。(图33~图38)
2.外门拍手:甲方突然右手由摊手变冲拳 向乙方中路进攻;乙方随即左手由伏手成护 手(图39),左手紧接由护手成拍手由外门拍 向甲方右手腕(图40),将甲方右手反压在其左手上,此为一伏二法(图41、图 42)。
3.冲拳:右手同时由膀手落膊变冲 拳进攻甲方中路。(图43~图45)
甲方与乙方如此交替进行攻守练 习。
练习时间2~3分钟为一组。
(二)要领
盘手循环动作时,可随时随意变 式攻守黐手动作。
外门拍手,即以手腕内侧为力点由外门拍打出 成防守动作。
冲拳时,即以肘底发力沿着中线向前打出,拳 眼朝上。
注意内、外门拍手的动作方法是有区别的。
精神与技法融合为一地做动作。
(三)说明
练习时,注意外门拍手动作方法、步骤、目的, 与冲拳配合 要协调。
外门拍 手形成的“一伏二”,是咏春拳中常见的消打方法。
黐手中感觉“一伏二”的变化以及冲拳配合的巧妙。
具伴配合练习时,如果动作不够熟练,可以先放松 稍慢的节奏进行练习,待技术运用熟练后,可逐步提高 黐手的速度和感觉能力的培养。
(四)作用
锻炼盘手一外门拍手一冲拳攻击的配合黐手能力。
五、盘手一冲拳攻击一膀手消拳
(一)动作
1.盘手:甲方与乙方按照前面所述的盘手中膀手一 摊手一伏手循环动作,进行膀手、摊手、伏手相黐循环 不停。(图46~图51)
2.冲拳:乙方突然用左手变势成伏手以“一伏二”
控制甲方双手,同时右手由膀手变拳(图52),用右拳 攻向甲方上路。
3.膀手消拳:甲方感觉乙方反应,随即左手由盘手 循环中的伏手变势成膀手消卸乙方右拳,右手由摊手上 翻成护手,两手配合将乙方攻势消解。(图53、图54)
甲方与乙方如此交替进行攻守练习。
练习时间2~3分钟为一组。
(二)要领
由盘手循环运动中随意变势黐手攻守。 冲拳时,即以肘底发力沿着中线向前打 出,拳眼朝上。
膀手时,手臂自然落膊内旋,以腕臂内 侧为力点,将手肘臂翻上并同时将前臂推出, 屈臂、前臂向外倾斜,屈腕、掌背向侧,前 臂正对胸前中线形成膀手动作,并随着膀消的动作而适当地变化身势成侧身膀手。
冲拳与膀手黐手配合,拳法攻击与膀手消解动作协调、自然。精神与技法融合为一地做动作。
说明练习时,根据自己的掌握水平由盘手随时突然变势攻击或防守。
注意冲拳动作突然、直接,膀手亦随冲拳的攻势感觉及时反应而以膀手消解。
练习中,可先由稍慢的黐手循环攻守变化中体悟动作与拳理的意义,以获得正确的训练方 式。
(四)作用
锻炼盘手一冲拳一膀手消拳的配合黐手能力。
六、盘手一冲拳攻击一躐手消解
(一)动作
1.盘手:甲方与乙方按照前面所述的盘手中膀 手一摊手一伏手循环动作,进行膀手、摊手、伏手相 黐循环不停。(图55~图60)
2.冲拳:乙方由盘手循环中突然右手变势成冲拳 进攻甲方上路,左手伏按甲方左手腕。(图61)
3.躐手消解:甲方反应随即右手摊手,左手膀手 配合(图61),动作不停,甲方右手由摊手成窒手将 乙方右腕下按(图62),乙方反应右手由冲拳变势成手变冲拳随即攻向乙方中路。(图64~67)
甲方与乙方如此交替进行攻守练习。
练习时间2~3分钟为一组。
(二)要领
盘手循环自然、轻松运动着。
冲拳时,即以 肘底发力沿着中线 向前打出,拳眼朝上。
躐手,是由摊 手、窒手或伏手等 动作组成。
摊手,落膊、手掌心朝上,手腕 微有外旋之意,腕 外侧向上挺起,归 肘。
窒手,手掌向 下翻,随着手肘下沉,手掌同时往下沉的防守动作。 由不同的手法攻守形成黐手,动作要上下协调地配合。
精神与技法融合为一地做动作。
(三)说明
练习时,由盘手动作中突然变化冲拳攻击,用躐手手法防守消解要注意不同手法组合运用 的灵巧、快捷。
当然,在初级练习时不必注意速度,掌握正确的各种攻守动作为先,然后,再提高黐手的 速度。
躐手,是由摊手、窒手、标指、揿手、提手等动作组成的,均可称为躐手。躐手,广东话 音“意”,与“攛”意思相同,“持,拿”之意。意思是在这个动作组合中,以持、拿的手法为 主。例如,高摊手变式窒手,就是对付控制对手颈部的拿持手法。这也是在小念头中就开始出 现的手法„
(四)作用
锻炼盘手一冲拳攻击一躐手消解的配合黐手能力。
浏览1,21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