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南拳小引
南拳,流行于我国长江以南的闽、粤、桂、轔、浙、湘、
川、苏等省,门派繁杂。据统计,流传较广的南举拳种即不 下数百种。福建有南少林龙、虎、豹、蛇、鹤五形拳、地术 犬法、五祖拳、白鹤拳(永春拳)、罗汉拳、梅花拳、五枚 拳、狮拳、猴拳、鱼法、鸡法、儒法、安海法、香店手、连 城拳、仿鸟迹等流派。两广有洪拳、刘拳、蔡拳、李拳、莫 拳、侠拳、蔡李佛拳、洪佛拳、客家拳等流派。江西有李 拳、客家等流派。湖南有洪、鱼、孔、风、水、火等派系, 又有麒麟六肘、勾桂六肘、十八罗汉功等。湖北有大洪拳、 小洪拳、孔家、洪家、俞家等派。四川则有练步拳、四平 拳、斩切掌等各种拳法。浙江的南拳则以地界划分门派,温 州、台州等地各有特点。江苏南拳亦有苏州、无锡、上海、 常州等地区之别。如此等等,难以尽述e南拳门派虽多,亦 有其共同之特点。
第二节南拳特点精要
南拳的共同特点是,以形为拳,以意为神,以气催力, 以关发气I动作朴素明朗,拳势激烈,富于阳刚之美;上肢 动作较多,在身法上要求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在手法上讲 短打、擒拿、点击穴位> 在步法上多要求以四平马为基础, 重心较低,步法稳固,并多要求落地生根,除地术和猴拳等 个别拳种外,较少跳跃滚翻动作,讲究蓄劲,要求气沉丹 田,发力时劲由足根起,腿、腰、臂贯串一气,多有发声, 以声助力,气势磅礴。除了共同的特点之外,南拳各支派又各有其独有的特点。
如象形拳中,龙拳以练神为主,特别讲究气沉丹田,两臂沉 静,五心相印,运动起来凶猛迅疾,遍体活泼,如神龙游 空,夭矫不测,与人交手时则常用“龙爪”,外如铁,内如 棉。虎拳以练骨为主,练时须鼓全身之气,臂坚腰实,腋力 充沛,一气相贯,始终不懈,常用“虎掌”,以节发劲,以 气催力,拳势凶猛,颈喉用劲极其强烈,且咬牙切齿,虎视 眈眈,充分体现出猛虎之威。鹤拳以练精为主,取鹤之精足 神静,练时须凝精铸神,舒臂动气,心手相应。鸡拳则讲究 技巧,善用指、爪、顶,练两臂弹抖之“鸡翅劲”,且常用 肘法(“鸡興”)。此外,豹拳、蛇拳、擁拳等也各有特点。
除了象形拳,其他南举流派也各有独到的风格特点。如 “花拳”讲究猫跃蛇行,左闪右趋,浮浮择摇,落地轻盈, 如花摇曳。连城拳风姿古老,善用头、肩、时、胯、膝等部 位撞击对方,有“周身似手”之誉。地术犬法则既有灵活多 变的4:肢动作,又有较多的绊、剪、铰、蹬、踢等倒地动 作,形成“不南不北”的独特风格。梅花拳和猿拳不讲“落 地生根”,在南派拳种中别树一帜。.洪、刘、蔡、李、莫、 侠家、蔡李佛家等门派,除了具有南拳的共同特点之外,也 各有独到之处。
南拳诸门派的共同点和各自的特点,决定了南拳手型、 手法、步型、步法、腿法的庞杂体系。
第兰节南拳的手型、手法部分。所以手型又可包括肘型和鞭(臂〉型》手法则也包括 了肘法、鞭法和肩法。
图片1

图片2

图片3

图片4

图片5

图片6
一、手 型
手型包括拳、掌、钩、指、爪。南拳手型最多。以举论 之,即有小结拳、平拳、犬拳、猴拳、龙舌拳、百合拳、蜈 蚣拳(螃蟹拳)、荔枝拳(橄榄拳、龙珠拳)、虎爪拳、豹爪 拳、姜拳、单珠拳(合凤眼、灵芝拳、单扣枣)、双珠拳、 鹤眼拳、空心拳等。掌有虎掌、豹掌、猴掌、荷叶(八字) 掌、三丁掌、五峰掌、伏掌、龙头掌、困枣掌、柳叶掌、蝴 蝶掌、螃蟹掌、瓢掌等。爪有龙爪、虎爪、鹰爪、鹤爪、螃 蟹爪、鸡爪、佛手(香椽)爪等。钩有鹤嘴钩、千斤钩、镰 刀钩、螃蟹钩、马蹄钩、鹰嘴钩、蛇头钩等。指有单指、双 指(剪刀指、金枪手)、排指、鼎足指、梅花指、蛇头指、 虎牙指、田螺指、兰花指、捻花指、玉兰花指、凤头指、双 龙指等。今择其常用者,介绍如次。
1,拳即小结拳。四指并拢,向手心屈卷握紧,拇指紧 压在中、食指的第二节指骨处。
2.单珠拳俗称单扣枣拳,合凤眼,灵芝拳,单鞭珠。 食指第二节指骨结环凸出拳面外,其余四指紧握,拇指指头 紧压食指的第一节指骨,无名指与小指低于拳面四指略成梯形。
3.姜拳四指第一节指骨内扣约45°,第二、三节指骨屈 曲握紧,各指第一节指骨结环凸出I拇指屈曲,第二节指骨 内侧扣压在中、食、无三指的指甲上。
9.鸡嘴拳食指第二节略屈,拇指指尖和中指第三节内 侧前后夹紧食指第三节两侧,余二指屈曲,小指指尖压在掌 心,中、无、小三指略成梯形。
5.鹤顶拳五指屈握,中指中节凸起成尖,拇指屈靠于 食指末节。
6.掌一般说的掌指柳叶掌。四指并拢伸直,拇指屈靠 于食指根。
7.排指掌腕直掌平,拇指屈靠于食指根,其余各指伸 直,均等分开。虎掌五指的第二、三节指骨必须屈曲均等分开,第 一节指骨肉手背的一面极力伸张,使掌心凸出。
4.豹掌五指并拢、各指第二、三节指骨必须屈紧。
5.猴掌五指微开,自然弯曲,腕关节内扣,手心朝 下,手指下垂。
6.垂掌俗称千斤钩。拇指屈靠于食指根,其余四指 均等开朝下。
12鹤爪掌五指弯屈微握。
13.蛇掌俗称蛇头钩,蛇嘴钩。四指并拢,第一指节 屈曲,拇指伸直,稍里扣于食指下,腕关节大屈,拇指尖与
食指尖距离约半公分。
10.单指也叫单指掌,或单指筷。食指伸直,拇指屈
紧靠于食指根,余三指紧屈。
11.双指也叫双指掌,俗称剪刀指、双指筷、金枪手。 食、中指分开伸直,拇指屈曲,虎口稍闭,无名指、小指自 然弯曲。
12.龙爪五指稍张开,第二、三节指骨稍屈曲,腕关节 略屈。
图片7

图片8

图片9

图片10

图片11
二、肘 型
南拳的肘型有单抱肘、双抱肘、貼身时、.关门肘、編蝠 肘、平肘、迭肘、挎肘和提肘等。无论哪种肘型,总以屈肘 为基础,不过是大、小臂所屈角度和肘尖朝向不同而已。
三、鞭型
鞭即运动中的臂。臂屈肘前捧谓之“挢,*技击双方之 “桥”相触谓之“基”。基有“单基”、“双基”和“长
基”、“短基”之别。
四、手 法
相应于手型的拳、掌、钩、指、爪,手法也分为拳法、 掌法、钩法、指法和爪法。此外,南拳在技击时,还讲究 “五行手法”的相克。
(一)拳法
南拳拳法有冲拳、直拳、横拳、劈拳、点拳、抛拳、撩 拳:剪拳、贯拳、弹拳、滚拳、盖拳、拨拳、•抄拳、连击 拳、砸拳、插拳、压拳、栽拳、勾拳、钻拳、架拳、双抱拳 等。最常见的有冲拳、劈拳、抛拳、撩拳、贯拳、弹拳、横 拳:抄拳、砸拳、插拳和栽拳。
1.冲拳(直臂前冲拳、屈臂前冲拳、直臂上冲箏、直臂 侧冲拳、屈臂侧冲拳、挎肘侧冲拳)拳从腰间快速旋臂猛 力冲出(直臂或屈臂),力达拳面。
2•劈拳(前劈、后劈、斜劈、横劈)拳自上向下直臂 快速猛力劈出,力达拳轮。
3•抛拳(前抛、上抛)拳自下向上呈环形运动,臂略 屆,力达拳眼。
13,撩拳(正撩、反撩)拳自下向前上方弧形直臂撩 击。正撩力达拳眼或举心,反撩力达拳轮或拳背、拳心。
14,赏拳(上贯、下貪、单贯、双贯)拳从侧下方向斜 上方弧形横击,臂略屈,举眼斜向下,力达举面。
6#弹拳(前上弹、侧弹)拳自下翻拳向前上方或侧上 方迅速弹抖,微屈肘,力达拳背I侧弹拳自左向右侧弹击, 略屈肘,力达掌背。
7•横举直臂侧举握拳向前,向后平扫横击,力达前臂及拳背或拳轮、鼙眼。
抄拳略屈肘,拳自下向前上方或左右侧上方抄起击 打,髙不过头,拳背朝前,力达拳面。
1.砸拳拳自上屈肘下砸,力达拳背、拳轮或前臂尺骨侧。 …*
2.插拳用羌子拳向前,或向侧等不同方向快速插出, 力达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第二、三节指骨。
3.栽拳臂由屈到伸,自上而下或向前下栽,速度要 快,臂伸直,力达拳面。
(二)掌法
南拳的掌法有捧掌、压掌、砍掌、分掌,劈掌、切掌V. 拍掌、托掌、排掌、按掌、推掌、扣掌、刁掌、合掌、摇 掌、贴掌、蝙蝠掌、阴阳掌、割掌等。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推掌(前推掌V侧推掌、横推掌、八字手推掌)向 前推出要急促有力,直臂或略屈财,力达#根或掌外沿〇 2•插掌臂由屈到柚,直掌快力达指尖6 3•劈掌(直劈、里斜劈、外斜劈V外樺劈、轮擘掌〉 由上哼下侧事垮出,力达掌外沿。
2.切掌(单切掌、双切掌、下切掌〉俯掌沿呙—臂下 方或臂上方向剪切出,力达掌外沿。
5.穿掌(左穿、右穿、上穿)孪心向上,臂由屑到 伸,沿身体某一部位穿出,力达指尖,:
6.挑掌(直臂上挑、屈臂挑拿)臂由内向外、两下或 向上挑打,力达四指。. :
7.拍掌俯掌直腕下拍,快速有力,力达掌心 8,撩掌手心向前上,直臂向前撩击,速度要快达 掌心。 -
擒掌(单擒掌)右掌以肘为轴,由前向下、向左、 向上、向右弧形绕行,屈肘扣腕后拉,掌心向下,掌指朝 右。
2.托掌(单托掌、双托掌)屈肘快速猛力向前、向 上托出,掌心朝上,力达掌心。
1.压掌(又名坐节掌,分单压掌、双压掌〉两掌由 前插掌屈肘下拉,沉腕下压,两掌心朝前,力达两掌根。
4.抹掌術掌沿另一臂上方向前用柔劲抹出,力达掌 外沿。
①砍掌(前砍、左砍、右砍)仰掌向左砍,俯掌向 右击打,力达掌外沿。
②刁手手腕由伸到屈,向内或向外刁捋,力达掌外 沿。
①抖掌(单抖掌,双抖掌)单掌或两掌自下而上或 由内向外颤膂抖弹,略屈肘,力达掌背。
图片11

图片12

图片13

图片14

图片15
(三)爪法
南举常见的爪法有以卞几种。
1.抓面爪(又名金猫洗脸)用虎爪掌自上向前猛抓, 略屈肘,掌心朝前。
2.撩打爪用库爪掌等自下向前上猛力撩抓,掌心向前 上方,力达五指。
3.反臂撩爪用虎爪掌等由前向后猛力撩抓,掌心朝 后,力达五指。
4.夂横拿爪用右虎爪掌等向右(左V猛力横抓,掌心朝 右,力达五指。
5.仰爪臂由屈到伸,用右虎爪掌等向前上方猛力托 抓> 也可自前上方向后下方猛力抓住,掌心朝上,力达五
(四)勾法
南拳常见的勾法有以下几神。
①鹤勾手(前顶击、侧顶击、上顶击)右腕自下向上 (或由里向外,由后向前)猛力屈腕顶击,力达腕顶。
②勾手(前啄、横啄、撩啄、反臂撩啄)用鸡嘴勾等 由后向前猛力扣腕点击,屈肘,顶高与肩平,称前啄;用鸡 嘴勾等由右向左或由里向外扣腕猛力点击,屈肘,腕高与胸 平,称横啄I用鸡嘴勾等直臂由后向前上方(或自前向后) 猛力屈腕撩啄,勾髙及腹,或与裆平,称前、后撩啄。
③勾搂手(单勾手、双勾手)右手心向下,向斜外侧 划弧扣腕勾手,力达掌外沿。
(五〉指法
南拳的指法有单指插、单指点、双指插、四指插、五捎
插等。常用的有以下两种。
①单指插食指单前插或扣腕下插。
②双指插(俯掌双指,仰掌双指)双指前插,或双指 上插,或双指横插。~
手法要求是《慢要刚健有力I快要迅速淸晰。刚时肌肉 收缩,柔时肌肉放松》快悝相间,刚柔相济,出手要准确。 向上插时指直伸垂直;平出时指与肩平(稍髙或稍低于肩 部),向上斜插髙不过头,低不过胸I向下斜插髙不过腹, 低不过裆> 向下直插要垂直。
(六)五行手法
南拳在技击时多以手法中的五行变化克敌制胜。五行手 法如下I
1,金手逢顶属金。用拳或钩,手腕向上、向外顶开对
方的攻击手。可出单手,也可出双手。
①木手逢枝属木。用掌向上或向外挑开对方的攻击 手,紧接着用直插掌反击对方。单、双手均可。
②水手逢浪属水。拳心朝上迎击敌手。先向外扣腕, 下按对方的手腕,紧接着用弧形手法化敌劲致胜。
金手 木手 水手
③火手逢冲属火。掌向前推(如同双推掌,劲在掌 底)。当与对方玫击手相触时,可用掌底顶开对方的攻势 手,趁势而入,向对方推击。
④土手逢沉属土。用手腕下扣敌方手腕,使之成败势 后趁势攻之。
火手 土手
五行手法的相克,是一种敌我双方互相制约,克敌制胜 的关系。五行手法的相克关系是这样的,金手克木手,木手 克土手,土手克水手水手克火手,火手克金手,从这五种手法相克的关系中,可以看出任何一种手法都 有克我和被我克的手法。以木手为例,克木为金手,被 木手克者为土手。故在技击时有*金手制木而土手则为 木手所制。
练南拳者,必先熟悉这五种手法的相克关系,出手时方可克敌制胜。
五、肘 法
南拳肘法有撞肘、压肘、撬肘、拍肘、挂肘、提肘、展 肘、扣肘、卷肘、并肘、沉肘、挎肘等。最常用的有以下几 种。
①撞肘(横撞、后撞、上瘇、斜撞)也叫顶肘。屈肘 握拳,用肘尖顶击对方,力达肘尖。
②压肘屈臂,抬肘经胸前向异侧后臂下压,力达肘 尖。
3拍肘(平拍肘、下拍肘)右肘向里格,左手向右击 拍右肘尖内侧,为平拍肘;下拍肘,右肘自下向左上方抬 起,左掌下拍右肘。
4.挎肘右臂鹿肘,以尺骨一侧为力点,从右向身前里 磕,拳面朝上,拳心朝里。
六、鞭 法
南拳的鞭法有抖鞭、弹鞭、架鞭、劈鞭、撩鞭、甩鞭、 盖鞭、缠鞭、拉鞭、扫鞭等。
常见的鞭法有抖鞭、弹鞭、劈鞭和甩鞭四种。其义自 明,不再详述。
第四节南拳的步型、步法
南派拳种在技击中,虽然不象长拳那样大多以拳来脚去 见高低,但它也要求上、下肢配合,手为先锋,手足相随,
手变则步变。所以练南拳的人一般要先学站桩走马,即学习 步型和步法。
一、步 型
南拳步型甚多,据统计,各南派拳种所用的步型种类当 不下于五、六十种。其中最基本的步型有以下几种。
1.弓步(弓箭步)两脚前后开立,前后距离约为本人 脚长的四倍。前脚尖微内扣,大腿屈膝半蹲,膝与脚尖在同一 铅直线上。后腿挺膝伸直,脚尖内扣45°。
2.双弓步两脚前后开立,前后距离约等于身高的一 半,前脚的延长线与后脚间隔十至二十公分。两腿均屈膝半 蹲。前脚尖微内扣,小腿垂直于地面> 后脚尖里扣45%
3.马步两脚左右开立,间距约为本人脚长的三倍,脚 尖正对前方,屈膝半蹲,大腿近水平,膝部不得比脚尖超 前I全脚掌着地,身体重心落于两脚之间。
4.虚步两脚前后开立,后脚外展45°,屈膝半蹲,前 脚脚跟离地,略屈膝,脚面绷平,脚尖微里扣,虚点地面, 重心落于后腿上。左脚在前为左虚步,右脚在前为右虚步。
7.丁步并歩站立,两腿屈膝半蹲,左脚全脚掌着地, 右脚脚跟掀起,脚尖里扣并虚点地面,脚面绷直,贴于左脚 脚弓处,重心落于左腿上,此为右丁步。若左脚尖点地,则为 左丁步。
8*交叉步(金叉步)两脚左右交叉站立,重心偏在前 脚,后脚脚内侧离地或不离地均可。
9,丁八步(不丁不八步,三七步,四六步)两脚前后 站立,约与肩同宽,前脚尖微里扣,后脚尖外撇30°,两腿 均屈膝,身体重心落在两脚上的比例为前三后七,或前四后
六。
歇步两腿交叉靠拢全蹲,左脚全脚掌着地,脚尖 外展,右脚前掌着地,膝部贴近左腿外侧,臀部坐于右腿接 近脚跟处。此左脚在前者为左歇步I右脚在前者则为右歇 步。
10.侧虚步两脚左右开立,右脚脚尖略外展,右腿屈膝 半蹲;左脚脚跟离地,略屈膝,以脚拇趾尖虚点地面。重心 落于右腿上。
11.仆步两脚左右大开立,左腿屈膝全蹲,大小腿屈 紧,臀部接近小腿,左脚全脚掌着地,脚尖和膝关节外展| 右腿挺直平仆,脚尖里扣,全脚掌着地。
侧虚步仆步
2.单跪步右腿屈膝全蹲}左腿膝盖跪地靠近左脚内 侧,大小腿屈紧,前脚掌着地。
5.双跪步左腿膝盖前跪地,大小腿屈紧,后脚跟离 地I右腿于左小腿内侧膝盖跪地,前脚尖着地,大小腿约屈 成直角。
6.单蝶步俗称单蝙蝠步。一腿屈膝全蹲,另一腿膝 盖跪地,跪地腿的小腿内侧靠近下蹲之脚,并贴于地面。
7.双蝶步俗称双编蝠步。两膝盖靠拢跪地,大小腿 和脚内侧及臀部均须紧贴地面,两脚脚尖内勾。
二、步 法
南拳的步法有跟步、进步、退步、插步、落步、上步、 盖步、纵步、跨跳步、跃步、拖步、包扣步、磨检步、摆步、
滑步等。
常见的步法有以下几种。
1.踉步两脚前后站立,前脚向前迈步,后脚亦向前踉 一步0
_ 2.退步前脚向后退一步。
③落步(前落、后落、侧落)由独立步开始,提膝脚 向左、右侧或向前、后下落着地称落步。或由跳跃步后脚向 前、后、左、右侧落下,也称落步。
④盖步一脚经另一脚前横迈一步,两腿成交叉姿势。
⑤插步一脚经另一脚后横迈步,两腿成交叉姿势。
⑥纵步(前纵、后纵、侧纵)一脚屈膝提起,另一脚 蹬地前眺落地。
⑦跨跳步后脚蹬地跳起,前脚前摆落地。
8•跃步(前跃、后跃、盖步侧跃〉以前跃步为例,后 脚提起前摆,前脚蹬地起跳,接着后脚向前落地。其余几种 类此。
此外还有蹦步、垫步、猿猴步、鹤步、拐步、拖步等 等。这些步法都要求稳健,灵活,利落。
第五节身法、腿法及其他
南拳对身法、腿法、眼法,以及对发劲、套路节奏等都 有一定的要求。
一、身 法
南派各拳种都有自己的身法,其共同的特点是头正身 直,沉肩坠肘,收腹敛臀,吞吐浮沉,变化自如。要求做到 松腰,“气沉丹田”,重心不浮,下肢沉稳有力,提裆吊 肚,步随身行,身到步到,上下相随。
二、腿 法
南拳腿法要求刚劲有力。踢腿时一般脚高不过胸,南拳 的腿法有勾腿、铲腿、蹬腿、踹腿、虎尾腿、弹腿、摆腿、 白鹤腿、踩腿、蝙蝠腿等。其中常用的腿法有以下几种。
①前蹬腿支撑腿稍屈站稳,蹬脚腿由屈到伸,脚尖翘 起,用脚跟猛力向前蹬出,脚高与不过胸,低不过腰。
②后蹬腿支撑腿直立,后蹬脚由屈到伸,脚尖勾起, 用脚跟向后猛力蹬出,脚高与胯齐,脚尖朝前。
3#踹腿支撑腿直立,另一腿由屈到伸,脚尖勾起内 扣,脚外侧朝上,用脚底猛力踹出。高踹与腰齐I低踹与膝 平I侧踹腿时上体倾斜。
④铲腿要求与踹腿同,唯脚掌朝下,脚尖里扣,脚外 侧用力。
⑤虎尾腿支撑腿直立站稳,另一腿由屈到伸,脚尖勾 起,用脚跟猛力向后蹬出,脚尖朝下,脚高与胯齐,两手扶 地。
⑥弹腿支撑腿直立或微屈,另一腿脚面绷平,由屈到 伸向前猛力弹出,高不过腰,力达脚尖。
7.鹤觴支撑腿直立站稳,另一臈迅速提膝猛力上 撞,力达膝盖。
8.踩腿支撑腿稍屈,另一腿屈膝提起,脚尖外撇,以 脚底向前下方猛力踩出。
除此之外,前踢腿、前扫腿、后扫腿、剪腿、侧摆腿、 后弹腿等也较常用。
三、其 他
南拳在其他方面主要还有以下要求。
眼法:静时要注视手脚或两眼平视;动时要求手眼相 随,协调一致。
发劲:腰、腿、身、手的劲力要贯穿一气。刚不可僵 硬I柔不可松懈。
发声,必须结合发力发声^也可结合象形的动作发声。 发声要求配合吐气,气由丹田发,以气摧力,以声助威。不 允许乱喊乱叫。
精神:要求精神贯注,神态严肃,从始到终气势完整, 不要前紧后松。
套路节奏*动静有序,有起有伏,快慢相间,刚柔相 济,协调完整。
第六节南拳的地位和影响
南拳的特点,及其独有的技击和健身作用,决定了它在 武术运动中所占据的地位和在武坛的影响。
南拳各支派,除了遍及大江以南各省城乡,成为民间盛 行的群众体育运动之外,有不少拳种还传到国外,广受欢迎 和推崇,影响极为深远。
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近邻,中国武术最早也是传到日 本,而后推向世界的。日本的空手道,就是由我国的南拳演 变而成的。空手道在琉球的首里、那霸等地最为盛行。琉球的空手道也以“首里手”和“那霸手”派系最大。这两大派 分别由系州安恒和东恩纳宽量创立。据考证,其源祖拳均为 福建的南拳。如“那霸手”的创始人东恩纳宽量,曾于^73 年到我国福州,跟随当地南拳名师刘良兴(音)学习“白鹤 拳”的“三战”、基手、碎破及一百零八手,回日本后创 “那霸手”。当前在日本冲绳负有盛名的“上地流空手道” 的源祖拳,也是福建南拳的一支一-“虎拳”。现已査清, 1897年,日本学生上地完文从冲绳来到福州,随福州名拳师 周子和习虎拳13年,于1910年回日本后,创“上地流空手 道”,在日本迅速推广。现“上地流空手道”的支部已遍及 世界各大洲。
南拳在东南亚各国尤为盛行。从清末到本世纪的四十年 代,福建的白鹤拳和五祖拳几乎占领了新加坡、马来亚一带 的武术界阵地。1969年在新加坡举行的东南亚国术邀请赛, 十四个参加队中有五队属于五祖拳派,可见南拳在东南亚的 影响之大。
台湾省的武术是从大陆传进的。目前台湾的武术主要还 是福建的鹤拳。
下 编
套路选编
南拳流派甚繁,风格各异,但无不以套路为主要运动形 式。南拳的套路,是各个富有攻防含义的招式的组合。它通 过各种身型、步型、手型、身法、步法、腿法、手法的综合 练习,达到学习武术技艺和锻炼身体的目的。同时,不同拳 种的套路,各以其鲜明的独特风格,起着“传种接代”,不 使本门拳种为异派同化的作用。
南拳拳种很多,每个拳种又有若干套路。本书选取十四 个较有代表性的拳种①,各列一趟套路以飨读者。读者倘能 对图蓽练,对南拳之精要,当有所领悟。关于如何看书学武 术,初学者可以参阅本书附录《怎样看书刊学拳》②。
五祖拳
五祖拳,又叫五祖鹤阳拳,广泛流传于福建闽南地区及 东南亚各国、港澳地区,影响较大。
关于五祖拳的源流,目前有各种说法。一说五祖拳系清 末福建泉州人蔡玉鸣博采太祖拳、达尊拳、罗汉拳、鹤拳、猴拳 五家拳法之精华,创编而成。一说雍正年间,泉州南少林寺 被清兵围剿烧毁,仅有五个武功超卓的和尚突围逃脱。这五 个和尚被称为“少林五祖”,传下五祖拳。蔡玉鸣只是近代 五祖拳发展和推广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此外,还有其他一些 说法。所有这些说法,目前都还没有充分的据,尚难定 论。
五祖拳是技击性较强的一个拳种,以刚猛#称,刚中藏 柔,变化微妙。运动起来形体勇猛慑悍,气势雄伟磅礴,动 作激烈迅捷。发劲时要求做到“摇身骏甲”,讲究发招与运 气的配合,要求发出极强的爆发力。
本书选编的这趟五祖拳套路,由厦门市曾谋尧同志提 供,由翁信辉同志作示范表演。曾谋尧同志是福建少林五 祖拳研究会科研主任。曾参加过一九七九年在南宁举行的全 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并曾在电影《海囚》中担任武打设 计。
•动作名称•
预备式
一、 马步双切掌
(双陵掌)
二、 弓步双抱拳
(双撤)
三、 马步双切掌
(双免掌)
四、 马步双擒手
(白鶴打翼)
五、 马步捧拳
(请拳)
六、 马步双抖掌
(撕开双掌)
七、 马步双沉腕
(坐节)
八、 马步双推掌
(呑吐)
九、 弓步双砸拳
(牵牛过岸〉
—十、丁八步双冲拳
(二龙吐珠)
\ 丁八步连环拳
(左擒双串拳)
一二、左右丁八步单切掌
(扫足开〉
一三、 右丁八步打肘切掌 (檎手打节开)
一四、 退步丁八步左檎手 (退马擒手)
一五、 上步丁八步双推掌
一六、 丁八步左右撩掌 (双开摇)
一七、 横裆步右劈掌 (千字打〉
一八、 丁八步双撞拳 (父子双随〉
一九、 上步丁A步砸弹拳 (叠立拳)
二十、上步丁八步右弹拳 (啄、盖、鞭)
二一、 丁八步下冲專 (挑撞肚)
二二、 叉步前穿掌 (蛇头索)
二三、 马步横切掌 (霸王幵弓)
二四、 转身里合腿 (合面腿)
二i、坐盘议按拿
二六、 擒手右蹬腿 (搭手叩门腿)
二七、 左右弓步格冲拳 (进马三兔虎)
二八、 右丁八步右格拳 (霸王敬酒)
二九、 丁八步双按掌 (仙人撒网)
三十、丁八步击腹 (肥弥献肚)
三一、 丁八步双沉腕 (双坐节〉
三二、 右丁八步双推掌 (双顿掌)
三三、 转身左弓步拨插掌
三四、 马步擒劈掌 (千字打)
三五、 右丁八步挑推掌
三六、 上步丁八步擒插掌
三七、 马步单指插 (单指定中原〉
三八、 马步右沉腕 (坐节〉
三九、 马步单指推
四十、马步下冲拳(双坠拳)
四一、 马步双枓臂 (玉猴担水)
四二、 马步?又格拳 (双掀拳)
四三、 左虚步左勾手 (金鸡卷翅)
四四、 左弓步前顶肘
四五、 转身右虚步右勾手 (金鸡卷翅)
四六、 右弓步前顶肘
四七、 右丁八步双推掌 (双顿胸)
四八、 丁八步左右擒手 (左右搭手)
四九、 双蝶步擒手
五十、跳起倒地右蹬腿
五一、 单碟步左推掌 (太乙脱靴)
五二、 丁八步右弹拳 (状元点笔)
五三、 右虚步前顶掌 (抱牌势)
五四、 左右弓步单切掌
五五、 丁八步双砸拳 (双挡拳)
五六、 丁八步双弹掌 (双顶)
五七、 右丁八步扣插掌 (双腰插)
五八、 左丁八步擒顶肘
五九、 右丁八步右弹拳 (扫脚鞭麥)
六十、前踩腿 (索擒踢)
六一、 左丁八步下冲拳 (三角虎拳)
六二、 右丁八步右挑掌
六三、 跳起右单堞步双拍地 (单扑地)
六五、 左丁八步左挑掌
六六、 跳起左单蝶步双拍地 '(单扑地〉
六七、 左丁八步前穿掌 (白鹤冲天)
六八、 上步马步右挑拳
六九、 左八步双贯拳 (罗汉伏虎)
七十、 左丁八步左挑掌
七一、 右丁八步右劈掌
七二、 右丁八步双推掌
七三、 右弓步双抱拳





•动作塊明•
预备式
①面朝南成立^ 正姿势,两脚并 拢。<图1①)
②脚步不变。 两掌变拳屈肘收抱 于两胸侧,两拳心 均朝上。眼看前 方。(图1②)
图片16

图片17

图片18

图片19

图片20

图片21

图片22

图片23

图片24
马步双切掌(双坠掌)
左脚向左侧出一大步,两脚 屈膝半蹲成马步。同时,两拳变 掌,两臂内旋,两掌里靠使小指 一侧朝下、掌心朝后向裆下猛 切。两眼平视。(图2)
技击要领t此动借左脚侧 步之惯性抖臂,发劲。防可用双掌 下切挡格对方正面踢朱的攻势 脚;攻可用双掌猛切对方腹腰 部。侧步与双切掌须同时完成。 成马步时要求两脚五趾抓地。
二、 弓步双抱拳(双掀)
上体右转90° (朝西),右脚尖外撇;左脚尖内扣,重 心前移;右腿屈膝半蹲,左腿挺 膝伸直成右弓步。同时,两掌变 拳随身体右转猛力屈肘上抱,停 于两肩前,拳高与肩平,两拳心 均朝里。眼看左前方。(图3)
技击要领t借转身拧腰屈啃 发颤劲。巧可用双拳上抱挡避对 方正面‘的拳掌:攻彳抵隹对 方进攻手賓借转身拧》使其倾 趺。转^与双抱拳须同时完%
协调一故。
三、 马步双切掌(双坠掌)
左脚尖外撇、右脚尖里扣,身体左转90° (朝正南)
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同时,两 拳随身转之势左摆至胸前,两臂 内旋,两拳变掌使小指一侧朝 下,掌心朝后向裆下猛切。眼看 前方。(图4)
技击要领:此动须借转身之 势抖臂发劲。防可用双掌下切挡 格开对方向我左侧踢来的攻势 脚,攻可猛切对方腹腰部。马步 与双切掌领同时完成,铼速有力。 图4
四、 马步双擒手(白鹤打翼)
接上动,脚步不变。两前臂
外旋,屈肘向内向上弧形绕,两 掌交叉于胸前;紧接着,两臂内 旋,两掌向上向两侧猛力扣腕勾 手屈肘后拉,肘扁约90°,掌略 高于肩,两掌心均朝下,掌指均朝 前。眼看前方。(图5)
技击要领:防可用两手向上 挑开对方正面攻来的拳掌;攻可 图5 用双手擒住对方的两手腕后拉使
其倾跌。防守与进攻动作须连贯;手法变化要求快速敏 捷。
五、 马步捧拳(请拳)
①右脚尖外撇,左脚尖里扣,身体右转90° (朝正
西)I右腿屈膝半蹲,左腿挺膝伸直成右弓步。同时,两掌 随身体右转之势直臂向身体两侧下按,两掌心均朝下,掌指均朝前。上动不停,右拳屈肘收抱于右腰间,拳心朝上;左 掌屈肘右摆,以掌心托住右拳背,掌指朝右。眼看左前方。 (图6①②)图S① 图6②
②紧接上动。左脚尖外撇,右脚里扣,上体左转90°
(朝正南),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同时,左掌捧拳略屈肘 向前推出,拳髙与胸齐,右拳面与左掌指构朝第[。眼看前 方。(图6③④:T "图B③ 图6④
技击要领:防可用转体下按掌动作挡开对方前后踢脚的 攻势;攻可用拳掌向前猛击对方胸腹部。弓步与双按掌、马 步与前捧拳须同时完成。此动作也称“请拳”,是练拳的礼 貌仪式。不同的南拳都有特定的“请拳”动作,内行人一看 请拳动作便可知道对方所练的拳种。
图片25

图片26

图片27

图片28

图片29

图片30

图片31

图片32

图片33

图片34

图片35

浏览4,10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