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因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与外界不通消息,故合气道传入大 陆极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陆续接触到这门武术;一九八六年 才有第一本合气道书籍一一《日本合气道》,九十年代末才逐渐 有一些合气道馆,迄今不过几年光景。

台湾则早得多。一九六八年李清楠即在台北市成立合气道委 员会,推广合气道。李清楠原习柔道,曾获亚洲体育比赛金牌, 兼习合气道之后发现合气道有更深邃的精神层次,强调驭气、率 气,且不太受年龄限制,因此后来便以推广合气道为主。

李清楠在台湾之地位,类似植芝盛平,为台湾合气道之始 祖,主要合气道师资,均出其门下。而且他也与植芝吉祥丸一 样,重视编教材、广授生徒。我十几岁时读他编著的合气道教本 及大山倍达的空手道教材等,便深为慨叹。我们中国人写的刀经图片22 图片23拳谱,都语焉不详、含糊笼统,远不及日本之清晰明确,方法步 骤一目了然,无怪我国武术教育及武术产业发展滞后。李清楠虽 是台湾人,但其教材及教学法原本于日本,故亦简饬明白,无怪 乎不数载而合气道亦在台湾大行其道矣!

台湾合气道后来之所以发展停滞,是因人谋不臧所致。这就 涉及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日本文化虽多本于中国,但日本自有 其特点。例如家族制的体系就比中国强韧得多。研究企业管理者 都知道,日本企业即如大家族,企业员工与企业间即保有家族成 员般的忠诚,中国企业却不是的。我们一般都说中国社会为家族 制,有家父长威权统治,但与日本相比,实乃小巫见大巫。

合气道本身就是一个家族企业,一代始祖植芝盛平,二代道 主植芝吉祥丸,目前是三代道主植芝守央。在中国,若是家传武 术,必然做不成企业。因父子相传,便只能是比植芝盛平更狭隘 的秘传,例如我们都知道的那些传子不传女、传媳不传女,或掌 门人单传的绝招、镇山秘技,以及教徒时要留一手等陋习。为何 如此?非中国人特别狭隘不愿传授,而是门徒承教者并没有家族 式忠诚,只有学会了本事后,自己去开店当老板的心情与愿望, 以致教的人为了怕你学全了本领,反而去另行开铺子竞争抢生 意,均想留一手。反观合气道便不然,道主是父子相传,门下士 则如幕府时期的家臣,分赴各地广设道场分支,而皆仍奉道主为 其领袖。此等关系与气氛,在中国人社会中要保持便难。

李清楠是去日本学合气道的,他在台湾或许也期待其门下 士能如日本合气道界对待植芝盛平那般对待他。可是毕竟社会不 同,弟子们也许觉得老师太有辈分尊长的架子,不免刚愎自用, 渐渐就有了裂痕。终于演变成弟子出走、自立门户另设中华民国 合气道推广协进会的局面。

目前,“中华民国合气道推广协进会”是台湾最大的合气道团 体,团体负责的人士,大抵均为李清楠弟子,形式上遥尊李清楠, 但活动各行其是。如此,自然就令合气道发展不畅旺,而使台湾丧 失了如植芝盛平那般宗主地位的人物典型,这是极为可惜的事。

五、振兴合气道

陈达弘也出自李清楠门下,对门派中师生关系如此,不好说 什么,只能自己干自己的。因此他成立“合气道振兴会”,想对 已渐停滞的合气道振兴一番。

此会成立已十三年,原由吴金龙主持,陈任秘书长。吴氏技 艺平平,但长于行政,与日韩合气道界极为熟稔,故此会过去以 推动台、日、韩交流为主。这当然也是不得已的,岛内两大系统 不合,它只能朝外发展。

去年我陪陈达弘参观北京武源合气道道场,令他感触良深。 他觉得北京合气道之发展不过四五年,台湾则已四十年。可是 四十年下来,成果不过如此,北京四五年却已形成很像样的规 模。因此台湾不能不再振作。

恰好此时吴金龙已逝,他接任会长,乃筹思了一个“合气道 再出发”的大计划:一是配合台湾合气道四十周年,举办一系列 活动,包括出版年鉴、高峰论坛、大师示范、国际大会考、卓越 人士颁奖、代言人选拔等;二是组织全国道馆策略联盟,举行研 讨会、论坛、年度金奖、道馆经营辅导、联合推广等活动;三是 建立合气道平台,如网站、杂志、影视、多媒体等;四是准备筹 办文武学校,或与各机关学校合作,辅导成立社团及师资养成; 五是社会推广,主要做全民防身术教习。

此等大计划若要成功,首先得整合台湾内部资源,其次还要 从目前社团形态的运作模式转变为企业型,否则以上这些项目过 去也都做过,为何成效不彰呢?可见武术文化产业本身也是有赖

经营管理之才具的。

六、中华合气道

这当然不是容易的事,未必做得成。且就算是做成了,也不 过就是日本武术的推广而已。

推广外国武术自然也是极有价值的,就如我们的选手如果 练拳击、练柔道、练跆拳,出国去比赛得了奖,我们岂有不高兴 之理?何况武术一道,本不必要张扬民族主义。达摩东来,开创 中华武学,虽非史实,但武林人士从不以达摩为胡僧来排斥这类 说法。技击之学,取精用宏,原就要有容乃大,有时也不妨师夷 长技以制夷,故研练外国武术并没什么不妥。只不过,若能在吸 收、学习外国武术时再加以融会变化,成为自己的东西,那可就 更好了。

我替陈达弘武馆题额时,之所以会写成“中华合气道”,大 抵即本于这个意思。陈达弘欣然愿挂这样的招牌,也表示他亦有 此蓄志,准备做点属于自己的东西出来。

他摸索新路,其术大约有以下各项:

一是前文说过,日本武术中“体术”主要指以身体的徒手技 术搏斗,与刀棍弓矢之类用器械的,别为两类。故凡体术部门的 武技,都不注重器械,如空手道、柔道皆是如此。合气道是有器 械的,主要是杖,也用剑。但整体看,剑杖并不特别受重视,仍 以体术为要,有些道场甚至根本不教剑杖。而且用剑皆用木剑。 木剑演练,比画比画而已,因为无“纳刀”,也就是收剑入鞘的 动作,同理,也就没有拔剑的讲究。木剑在重量和速度上,更与 真刀截然不同。这是日本合气道本身的局限。可是陈达弘认为合 气道许多技术其实是从剑术中化出(这是他的体会,当时可能是

如此,也可能未必)。所以他主张应 把合气道与剑道结合起来。他除修习 合气道以外,也精研剑道和一种强调 拔剑术的“居合道”,又称居合剑。 故主张学生应主修合气道,附修剑道 居合道,以收相辅相成之效。

这种想法,我好有一比:太极拳 本来也是有器械的,如太极刀、太极 剑、太极枪等。拳法与器械,本来合 成一个体系,但后来练太极的人大多 光只练拳,少部分耍点太极剑,刀枪 则罕人问津,许多名家甚或根本不会 器械。太极所讲的松、柔、发劲等道 理,如何透过器械来表现,自然也就 更乏人思考了。故若于今,有人拟于 现有太极拳中再创新局,一个可能性, 就是重新回到太极拳这门武术最早期 的状态中去,把拳和器械再综合研练 出一番新内容来。陈达弘之想法,毋 乃类此。

这是从技术上做改造。再则就是 教学方法上的改进。

他认为现代人时间匆忙,练功时 间少,故教学法应以简捷为要。简捷,不是令其速成之意,而是 过去教学是分解式的,一招一法,让人不断演练;现在则应由这 些分解式技法中提炼其原理,综合地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基本 原理,自然容易学成。

合气道手法繁复,尤其是它的擒拿,千变万化,若看它的

表演,翻翻滚滚,一定摸不 着头绪。但归纳其要,其实 十分简易,一共只有三个 要点:一、圆;二、平衡; 三、功法。

圆,指它的基本原理。 入身、转身、间距均采圆 形、球体式运动,讲究入身 走圆,闪身若空,如水流 动,合气同化。此为整个合 气道之精髓。平衡,即由圆 发展出来。自己要平衡,对 敌则要破坏其平衡。圆本来 就有阴阳对称、平衡和谐、 旋转或圆融之意,因此练习者必要使自己身心平衡,而一切攻击 或防卫则以破坏对方的平衡为原则。功法,所有技法,归纳为三 大基本功,一为转身法,二为划船运动,三为一教运动,要旨均 在练习重心移动。

另外,针对现代人耐力不足的问题,他强调基本功,即走 路(包括运步法、八方运步、米形运步)、护身滚翻、跪坐等。 认为耐力不足,也就没有速度,且跪坐等,也是一种修炼心性 的好方法。

由此便涉及第三个层面的问题,即精神性修养部分。

合气道,前文已提过,不只是一套技术,而是讲气、讲身 心合一的。这门武术不似许多门派一般,以竞赛、搏击、夺冠为 追求目标,它是不比赛的。既不参加各类比武竞赛,也不办内 部的竞技。其理论是:始于礼、终于礼,武技乃是对人身心的 修炼,是磨炼人格的一种修行,故应避免争胜。重点不是打倒 对方,而是面对自己。真正的敌人即是自己,所以修行之目的乃 是要不断超越自己,是对自己不断的修炼。由于不争,因此其技 术也强调借力使力、四两拨千斤、不争不斗、身心统一。在二次 大战之后,合气道本此原理,呼应战后之气氛,还揭蕖“武即是 爱” “武即和平”的口号。

陈达弘对这些,当然也都是服膺的,但他觉得还可以加强。 例如身心修炼不只是在武术的技艺中去做,武者还应该加强其人 文意识。武即是爱,涉及人对生命的尊重;身心统合、合气同化 之境界,更须对哲理有所悟会。是以他想把合气道的修炼跟禅结 合起来,让它更具有深邃的内涵。

本来早在李清楠第一本合气道教材的序文中,蒋纬国将军就 曾把合气道称为“武太极”,陈达弘则尝试将之称为动禅或武禅。 这个禅,当然是泛说一切智慧,而不专指佛教的禅宗。

但将合气道比拟为禅,却恰好与禅宗的历史及性质相呼应。 因为禅由中国人创立,东传日本,影响深远,禅宗本身便是中日 共有共通的一种文化内涵与符号。陈达弘把源于日本的合气道, 比拟于禅,似乎也就在禅武合一的情况感知中,让人领会到这种 日本武术也有“中国性”。

他对合气道的改进或改造,走到这一步,若再往下走,便应 脱离合气道,由中华合气道的中华两字上再做文章,发展为“禅武 门”,另立一宗。这也是我对他的建议。但他对此,仍意存犹豫, 目前还是以振兴台湾合气道、加强与大陆合气道合作为主。除非将 来有机会办达摩武术学院,否则另创禅武门,看来也不实际。

道家型武术

这是合气道的历史、台湾合气道的故事以及中华合气道的 大体内涵。讲完这些故事后,我要说说为何合气道可视为道家 型武术?

如上所云,合气道讲圆、讲合气同化、讲借力使力、讲不 争,这都很容易让人想起太极拳一类武术。太极也强调圆。平常 人总爱拿太极开玩笑,说那拳是“一个大西瓜,用刀劈两半,这 一半给你,那一半给我”。大西瓜,讲的就是太极两手虚涵圆势 的动作,这是太极最明显的特征。可是太极之圆又分形与意。由 形上说,其实不尽为圆,有许多直拳伸展的动作,脚尤其不圆, 因为它乃是天圆地方的结构,弓马方正,形成四方四隅的状态。 由意上说,则不论方直圆斜,意均在圆,以此说圆劲。

合气道没有属意的这部分,其圆只在形上,圆也不表现为两手 虚涵之类的圆势,而是以身体整个地构成圆,如转球、旋陀螺。

要达成这种效果,要旨在于步法、身法。从搏击上看,为 什么需要转圆呢?因为敌人从正面攻来,我一旋身,便可闪入他 的侧面,消解其攻击,而对他自然形成攻击。八卦掌的走位便是 此理。故八卦不唯脚步走圆,手也采圆势,基本上无直捶硬打之 手。此手圆脚圆之理,最与合气道相通。故与合气道在技法上最 类似的并不是太极,而是八卦。

不过,合气道的圆,是身体整个转动,并不只是八卦式的走 位。这便又不同。其次,合气道大抵是在一条线上转圆圈,八卦 是绕着一个大圆圈走。另外,八卦走圆,身体基本是平的,合气 道则上下起伏,是一圈高一圈低地转。

因此合气道可说只有一招,就是转圆,没有其他具体的招 式,也没有套路。练的人练好了运步法转身法之后,就是在对练 中反复练习如何以此法应付正面、背面,打你、抓你、抱你、拿 刀砍你等攻击。其摔法(投技)、控制法(固技)、夺武器法(气 流技)均是利用对方攻击,相应地做出来,故虽千变万化,实无 一定之招、必用之法。此所谓无招,是因每招皆因人之攻击而相应地生出,故亦无争,若对方不攻,也就不用出手。

这些地方,都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道家“因而应之” “上善若 水” “大方无隅”等哲理。其压制,主要靠擒拿,这恰好靠的也 是巧劲,而非蛮力,所以才能达到庄子形容庖丁解牛“以无厚入 有间”的效果,使其刃本身不受损。太极拳经或内家拳理都强调 一般武术皆靠气力,故壮打弱、少打老、有力打无力,内家则反 是,以不用力或很少的力来打败强力者,才称得上是好技艺。合 气道也是如此,所以老人小孩妇女均适合练。

可是合气道也很难称为内家拳,因为它并不讲内劲那一套, 也没什么意守丹田之类源出道教内丹学的说法。其合气云云,亦 无阴阳、刚柔、内外之说。合气之合,究竟是驭气或集合各气, 或令自己与气相合,也没有辨析清楚。我觉得这都是它的理论仍 可再予深入之处。未来若有贤达,能由此进而比较它与我国各派 内家武术之异同,而更调适上遂之,以达于道,则甚善矣!我道 家武术各派,能参考其技,融会于太极八卦形意等中,更创新 猷,则尤善矣!

我国武术于十五世纪后传入琉球,发展为“唐手” O

唐手基本上即是徒手拳腿,琉球本身的古武术则是运用器械 的,如棒、杖、镰、锹、钗、四节棍、三节棍、双节棍、铁柱、 铁甲、手里剑、蘸刀、磨石、山刀、蛮刀(又称青龙刀,二尺二 寸五分)、两刀(二尺三十五分)、剑(二尺八寸)等。

一般都说琉球古武术以八种武器为限,其实不止,因为当时 人采用的即是生活周遭所能用得到的农渔具,甚至草木石块,自 不能以几种为限。既如此,若 无器物可资利用时,难道赤手 空拳就不能应敌了吗?因此依 理推测,琉球古武术也应有空 手技法。今存本部御殿手古武 术,除运用上述各种武器之 外,就也有“取手”,秘传九 种基本斩法,包括袈裟斩、横 斩、首斩等。正可证明我上述 推论不谬。这一派,相传是尚 质王第六子尚弘信本部王子朝
平所传,故名御殿手。

除御殿手之外,琉 球另有"琉球古武术保存 振兴会”,整理了八种武 器使用法、基本组手、分 解组手等,对于古来相传 四十二型,也系统体系化 了。依其整理,可大体推 测琉球武器之兴盛是在它 南山、北山、中山三山并峙 的时期。战争对抗的环境促 使它的武术发达,在十八、 十九世纪还有添石、佐久川、北谷屋良等名家,其后则渐衰了。

至于唐手,可分三系。一叫泊手,是我国水手传去的,其后 传承不显。

二叫首里手,十五世纪时由我国传入,首里王朝的武士传 习此技,故名。船越义珍(一八六八~一九五七)在其师系洲安 恒过世后,于一九二二年将其传入日本本土,并以佛教“色即是 空”之义,改称唐手为空手。又因船越号“松涛”,所以其技名 为松涛馆空手(或松涛馆流空手)o

它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空手道流派。共有二十六个规定型 (套路)。大开大阖,拳打一条线,多用弓步大马,并注重腿法运 用,类似中国武术中的北派长拳。

该流派并援用柔道的色带系统,以建立其段位制度。代表团 体有日本空手道协会(JKA),国际松涛馆空手道联盟(SKI), 国际松涛会(ISKF)及松涛会、松涛同盟会、松涛馆、松涛联合 会、三田会、稻门会、拓空会等。其中JKA是日本最大也是世界 上最具规模的空手道流派团体。

三叫那霸手。那霸手起源甚早,但现今多只推源于东恩纳 宽量。此君母亲是福州人,故他二十二岁即从琉球到福州市,拜 得鹤拳拳师谢宗祥(名如如,一八五二年~一九三O年)为师, 学习鹤拳。福州鹤拳与永春白鹤、台湾白鹤并不相同,分为飞、 鸣、食、宿四种。东恩纳宽量学的是鸣鹤拳,十五年后才返回琉 球,谢氏并将抄本《古白鹤拳论》传给他。其技法主要在那霸市 传习,故称那霸手。

一九一五年,东恩纳逝世,那霸手宗家为其弟子宫城长顺。 他为了在日本发展方便,于一九三。年,才以鹤拳“三战”型为 刚之型、“转掌”型为柔之型,合起来称为“刚柔流空手道”。也 有人说宫城亦曾来福建学习拳法,故其流派的名称来自白鹤门流 传拳谱中“法刚柔吞吐身随时应变” 一语。

这派空手道有明显的南拳特色,以小架三战步、猫足立为 主。在修行时注重“气” “息” “体”的锻炼。共有十三个规定 型。代表团体有全日本空手道联盟刚柔会、世界刚柔流空手道联 盟、正刚馆等,在东南亚地区有相当大的影响,也是最早传回大 陆的空手道流派。

除松涛流、刚柔流以外,摩文仁贤和(一八八九~一九五二 年)于一九二九年在日本大阪以其两位恩师之名,系洲安恒之 “系”与东恩纳宽量之“东”命名,称“系东流空手道”。推尊 首里手松村宗棍(一七九七~ 一八九。)为宗祖,下传系洲安 恒,再传摩文仁贤和。这是那霸手与首里手的合流,虽不在琉球 创生,也不能不说是琉球武术的发展。而且摩文仁贤和生于首里 市,为日本古代名将鬼大城之后,其先人因有战功,德川家康将 琉球其中一岛叫“摩文仁”岛赐封,因而易姓为“摩文仁”。摩 文仁之后传坂上隆祥,再传坂上节明。

系东流空手道一共有四十七个规定型,是规定型最多的。代 表团体有全日本空手道联盟系东会,世界系东流空手道联盟,林 派系东流、正气会、修交会、修道会、圣心会、明武会等。

此派不但融会首里手和那霸手,还加上了日本古代的擒拿 术、居合剑术和多田派的钗术、棒术及双节棍术。其特点可以 “守、破、离”三字来概括,守谓对型要忠实遵守,然后破,最 后离开独立,以此方法来修行。极其重视精神修养,所以摩文仁 贤和说空手道为“君子拳”。

空手道在日本本土流传极盛,且依上文所述,可知它与日本 古武术且颇有结合。除了上面讲的以外,和道流空手道柔术拳法 更值得注意。那是本体杨心流柔术、天神真杨流柔术与唐手之结 合,再加上天地人和谐之理论而成,可说是古武术翻新的版本, 如今才传了二代。

这一派创始人为大冢博纪。大冢博纪出生于明治二十五年, 曾到船越义珍的明正塾学习空手道,并自创“唐手术乱取形” (现代空手道中的约束对打)等。于昭和八年创设和道流。其中 “别” “流” “押” “引”“入身” “转身”等即是柔术的技法特征, 但在套路上深受松涛馆流的影响。其势力主要在日本的大学中。

仍保持并沿用唐手之名的流派也不是没有,金硬流唐手即其 中之一。此派元祖为琉球王朝的武官大宗真武,传到十八世纪时 的真得、真珍几代,受到南少林的影响,而创成金硬流唐手,目 前也在全世界传播着。我读台湾淡江大学时,学校里的唐手道社 就十分活跃。图片24

日本剑术,起源当然甚古,今存正仓院剑器残片,大抵可见 其遗制。但剑术而有流派,则是室町幕府中期以后的事。到了江 户幕府时期,据云流派已多达七百余个,至今传承有绪、渊源可 考的,也还有几十个,可谓漪欤盛哉! 一般人看见这么多流派, 不免眼花缭乱,实则统之有宗、会之有元,它们大约可以归为三 个大系统:神道流系、阴流系、中条流系。

神道流,又称天真正传香取神道流,是由饭筱长威斋家直所 创。阴流为上泉伊势守秀纲所创,之后发展出新阴流,其中柳生但 马守宗严因任德川将军剑术师范,故又称生新阴流。中条流为中 条兵库助长秀所创,下又分富田流与一刀流等。这三系各有传承, 但也不乏相互影响之迹,今存各流派,均依违于三大系之间。

这是就系统说。若以时间来分,则德川幕府以前就有的,有 鹿岛新当流、天真正传香取神道流、鞍马派、卜传流、示现流、 马庭念流等。德川时期成立的,有柳生新阴流、兵法二天一流、 小野派一刀流、心形刀流、直心影流、甲源一刀流、一刀流沟口派、北辰一刀流、天然理心流、神道无念流等。

这些流派,多在幕府的武道场中传授,但各地诸藩也各有其 特别的武术传统。如神道梦想流的杖法,流行于黑田藩;示现流 剑术,流传于萨摩藩。另外各地也还有些农民自卫武术,如无比 无敌流的杖术、北水流的剑术棒术之类。

因此,若以地域来分,我们也可说日本武术发源地竟是在鹿 岛,以鹿岛神宫、香取神宫为中心,发展出鹿岛新当流和香取神 道流等。德川中期以降,藩制正式确立,诸国的大名、小名及各 武师竞技角胜,遂形成各种独特的传承,有名的流派各有其祖庭 或根据地。如鹿岛新当流在鹿岛,香取神道流在香取,示现流在 鹿儿岛,竹内流在冈山,马庭念流在马庭,尾张柳生新阴流在名 古屋。情况犹如我国少林派在河南嵩山,武当派在湖北武当山, 而螳螂拳盛于山东,形意拳盛于山西那般。

但我国一般只说派,不说流,或称为某某门。日本则兼用 “流”与“派”,流的概念又略大于派,如一刀流沟口派,就是指
一刀流底下的分支。可是一刀流另一些分支或许不称自己为某派, 只在一刀流上面加限定词,如北辰一刀流、甲源一刀流等等。

流与派,都取义于水流之分,有源流的意味。故每派都有 明确的授受统绪,系谱俨然,比我国的各门各派还要清楚。始祖 以下,一代一代的掌门,称为“宗家”。宗家的传承,规矩十分 严格。基本上是为了维护这个门派的权威,故正统所系,唯授一 人。如禅家传法那样,有授证,有相传的古文书、秘谱、刀剑, 以及特殊的授证仪式。证书上亦会载明本宗历代祖师名氏及传承 关系,与我国族谱宗支图一模一样。宗家之继承,一般也是以血 缘来定,在本宗始祖家族中挑选技术、精神、人格俱优者担任。 本宗无子,或子不足以继承,才收养子来继承,又或者在门弟子 中择优担任。一旦成为宗家,就拥有该流派最高的权威,比真正 的家族宗长还要尊隆。

明治以后,传统的门派观念打破了,出现了全国性武术社日本剑术五十流派分布图

 

团,变成流派与社团并行制。但宗家权威仍不稍堕,因为底下还 有明确的等级制在撑托着这个权威体系。

这种等级制,除了一般我们较为熟悉的九段十级之外,亦分 为入门、切纸、目录、免许、皆传诸等级。

入门,不必解释,属初级阶位。以上则代表初传、中传、奥 传。到了免许,即意味可以出师,许可免受本宗管辖,其有独立 自开门户的资格了。免许以上称为“至极”或“皆传”,有广大 教化主,可去普传四方之意。也有些宗派对于具此资格者颁发印 可状,模仿禅宗对开悟者的印可。

唯各流派之等级制度又不尽相同。例如兵法二天一流分为:入 门、目录、免许,免许皆传。鹿岛新当流分为:目录、印可、免许、 皆传。神道无念流分为:切纸、目录、顺免许、免许、皆传。北辰 一刀流分为:初目录、中目录免许、大目录皆传。柳生新阴流分为: 表、大耘、小耘、天狗抄、天狗抄奥、目录、印可。

各等级所需具备的条件自然不同,规定也十分明确。看看下面 这张表,也许我们就能体会为什么有个中级段位叫作“目录” 了, 要达到目录这个等级,就必须学会这张目录上所规定的技术:

















































































武备志所载 影流目录断 片(永禄四 年)秀纲西一顿 新阴流目录秀纲又.田丰五郎新阴 流目录秀纲柳生宗严与新阴 流目录(永禄九年)秀纲(信 纲)丸目 藏人佐与 新影流目 录
影流之目录燕飞新阴之流猿菱目录。三学新影流
猿飞前书略前书略一刀两断杀人刀
说明略猿回一、猿飞一、猿回斩钉截铁活人剑
虎龙(乱)山阴一、山阴一、月影半升半合燕飞
青眼月影一、浮舟一、浦波右转左转猿回
阴见浦波新阴三学之卷左(右)旋右(左)虎乱
三行略浮船前书略十手
猿剑山霞一、览行一、松风长短一味山阴
第三山阴狮子奋迅一、花车一、长短。九个 
 三学一味必胜、逆逆风 

续表
























































































































































































































































以下图略一刀两断一、彻底一、矶波十太刀、和卜 
 斩钉截铁新阴位诘之目录快捷方式、小诘 
 半开半合前书略大诘、八重垣 
 右转左转一、高波一、逆风村云 
 长短一味一、岩碎一、残心O天狗抄 
 九个一、清月一、眼胜太刀数构八 
 必胜天狗书秘传卷高林坊 
 逆风前书略风眼房 
 十太刀一、乱胜太郎房 
 花木一、O极荣意坊 
 快捷方式一、云截智罗天 
 大诘一、电光火乱房 
 小诘手留修德房 
 八重顷曲胜曲势金比罗房 
 村云手缚乱胜添截乱截 
 禁剑新阴流灌顶无二剑 
 (五条)极意之卷活人剑 
 天狗书前书略高上 
 心妙剑三光之利剑极意 
 光明剑新阴流红叶神妙剑 
 杀人刀观念之卷八个必胜 
 活人剑。二十七条截相序 
 当流基本八所之目付并二上段三、中段三 
  先持后拍子之事下段三 
   
 口传次第之外之物谋略之卷折甲二、刀捧三 
 二十三条打合四 
 道场庄严仪 
   十段三、中段三 
   下段三 
   燕飞 
   燕飞、猿回 
   月影、山阴 
   浦波、浮舟 
   狮子奋迅、山霞 

 

二、分叙

(一)鹿岛新当流

此派传承宗谱大略为:国摩真人一六代邦丸一九代常伯一 十五代亲贞一十九代常足一廿六代常乡一三十代庆澄一三十四代 长庆一四十代秀庆一四十代呼秀一四十八代秀室一四十九代呼 常一五十代觉贤一五十一代常贤-高干一五十二代晴家一五十三 代晴次一五十四代直常一五十六代常明一五十八代常亮一六十代 常香一六十二代常淑一六十三代规一郎一六十四代浩一郎。

相传此派是鹿岛神宫国摩真人所创。真人在神宫内筑坛拜 祭,得神灵付托,铸成武瓮槌神之“师灵剑”,后遂以“鹿岛 太刀”之名大行事座主职,并以吉川家为中心代代相传。此派 在十五、十六世纪很盛,因此也有人把它和京八流相对称呼 为“关东七流”或“鹿岛七流”,因那时该派本身就有许多分支 之故。

此派剑法之特征,在于针对古代作战时武士都着铠甲,所以 攻击时主要攻其小手、颈动脉、咽喉等处,是非常具有实战性的 剑术。鹿岛市还将它指定为该市无形文化财。

(-)天真正传香取神道流

此派谱系略为:饭筱长威斋家直——盛近——盛信——盛 贞 盛茂 快贞。据云家直六十岁时,斋戒沐浴,向香取大 神发大愿,神乃授神书一卷,其剑法亦因此在饭筱家中流传,已 有宗家二十余代。派中健者冢原土佐守、松元备前守、诸冈一羽 斋,均在丰臣秀吉军中,其后又有片仓小十郎村典、黑泽源七 郎、中台信太郎、松元直一郎等担任各藩的教师,因此流传甚 广。其“神道流平法”于昭和三十五年被指定为全日本武道最早 的无形文化财,可见其地位。

此派托始于神道,不免神秘色彩,其实是古代作战时的综 合技艺。故除剑法外,尚含有柔术、居合、棒、枪、蘸刀、手里 剑、忍术、军配法、筑城法、天文地理风水阴阳、气学,以及 神道、佛教密宗的修行法等。其术以夜战、低姿势、瞬间发刀为

著,也最擅长在狭窄的屋内 应付突如其来的袭击。

 

 

浏览2,51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