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武者的影响
武术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我们习武者的积极参与和坚持,并且在传承过 程中要做到实事求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再加以创新,而不是胡乱一通全盘 接收。郑怀贤之所以能成为一名突出的武术家,与他务实求真的态度、坚 持不懈刻苦训练息息相关。尊师重道是我们习武者最基本的道德素养,拜 师学艺一定要尊重师长、勤奋好学,郑怀贤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值得我们 学习。某日,魏金山患病卧床,郑怀贤悉心照料,有伤者前来取药,让其 安心静养,帮其分忧解难,之后拜孙禄堂为师,跟其走南闯北,苦练多年, 积极继承师傅所传授的技艺,弘扬优良传统美德。郑怀贤自十三岁投奔魏 金山习武起便每天坚持习练武术,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为提高技术水平, 不断增加训练时间、加大训练强度,对武术套路动作的学习严肃认真,绝 不偷懒。在武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摸索,思考动作运行路线、方向、 深切感受动作自身,积极解决习练武术遇到的问题。这些都给予我们这些 处于优越的环境当中的习武者的启示,应珍惜当下,自觉认真习练武术, 对武术技术练习更要精益求精,促使自己武艺的增长。郑怀贤在拜师学艺 过程中始终虚心讨教、仁义为人,爱护师长。郑怀贤在后来的武术教学中 言传身教,将其武德精神传递给自己学生,培养出了大量的优秀武术人才。
2.2对教师的影响
教育不仅仅只是为了传授知识,教化育人才是教育的本质,试想教育 只重知识,轻道德,这样的教育体制培养出来的人没有道德底线的约束, 知识再丰富也不能保证他能“学以致用” “服务于人,服务于社会”⑺。1944 年,郑怀贤于成都体育专科学校任教,成为一名武术教师,投身教育事业。 郑怀贤在教学工作中尽心尽责,在没有武术专业的环境下,郑怀贤一边工 作一边利用课余时间教授学生武术,时时刻刻为教育事业献身,使得武术 之花在成都体育学院盛开,由小到大,由大到强。郑怀贤教学严谨,对待 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对待学生也是无微不至,甚至是在行动不便时也心系 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成长,这体现了郑怀贤的大爱无疆。在教师这个岗 位上的兢兢业业,传授学生技术时反反复复强调要领,耐心指导。在学生 的心目当中,郑怀贤是一位文武兼备、德艺兼修的老师,以孜孜不倦的教 诲为宗旨,对学生和蔼可亲,使学生深受影响,往德艺双馨的方向发展, 逐渐变得优秀。我们当代的教师应向郑怀贤学习,自身坚持习练熟练技艺, 对待教学认真思考,不断钻研;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关心爱护;严格要 求自己坚守师德,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无私奉献于教育事业。
2.3对医者的影响
1956年,由于国家体育主管部门开展“反真功夫”运动,故郑怀贤把 研究重点转移到体育医疗保健方面。1958年,时任国家体委主任的贺龙元 帅莅临成都,因打乒乓球元帅右手手指受伤,郑怀贤给予医治后元帅手指 得以痊愈,因此在贺龙元帅的直接关心下,郑怀贤组织成立了中国第一家 体育医院,任第一任院长并达23年之久。作为一名医者,郑怀贤更加勤奋 地钻研武医武技,医学研究成果显著,郑怀贤提出“少年练筋,中年壮骨, 老年养气”,认为中医学的“精、气、神”的观点,形神合一、内外兼修, 亦为武术修习的真谛”同。他一生编著的医学巨著至今被频繁使用,使得中 华武医得到更大的普及与提高,造福广大人民。郑怀贤医德高尚,几十年 如一日地坚持为病人治疗,只要病人有需要他从不推脱,时常跑到病人家 里为其进行治疗,可见其高尚的医德。行侠仗义是我们习武之人的必备品 德,救死扶伤则是医者必备的品德,郑怀贤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始终坚持 武德与医德相结合,是后人学习的榜样。
3结语
郑怀贤作为我国造诣颇深的武术家、教学成果丰硕的教育家、著名的 骨伤科专家、运动医学的创始、奠基人,他始终坚持自我、不断拼搏,走 完自己光辉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他的武德精神、医学 思想值得后世永远铭记和学习。武德教育关系到传统文化教育思想的继承, 对当代武术传承、文化教导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郑怀贤艰苦学艺、为国 争光、传承武术、开拓创新等精神是当代武德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应大
力挖掘其武德价值,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加以创新继承,培养出更多德 艺兼修的武术传习者。
参考文献
[1 ]旷文楠.武林大家郑怀贤[J].中华武术,1995, 07: 29-30.
浏览1,09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