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武者的影响

武术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我们习武者的积极参与和坚持,并且在传承过 程中要做到实事求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再加以创新,而不是胡乱一通全盘 接收。郑怀贤之所以能成为一名突出的武术家,与他务实求真的态度、坚 持不懈刻苦训练息息相关。尊师重道是我们习武者最基本的道德素养,拜 师学艺一定要尊重师长、勤奋好学,郑怀贤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值得我们 学习。某日,魏金山患病卧床,郑怀贤悉心照料,有伤者前来取药,让其 安心静养,帮其分忧解难,之后拜孙禄堂为师,跟其走南闯北,苦练多年, 积极继承师傅所传授的技艺,弘扬优良传统美德。郑怀贤自十三岁投奔魏 金山习武起便每天坚持习练武术,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为提高技术水平, 不断增加训练时间、加大训练强度,对武术套路动作的学习严肃认真,绝 不偷懒。在武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摸索,思考动作运行路线、方向、 深切感受动作自身,积极解决习练武术遇到的问题。这些都给予我们这些 处于优越的环境当中的习武者的启示,应珍惜当下,自觉认真习练武术, 对武术技术练习更要精益求精,促使自己武艺的增长。郑怀贤在拜师学艺 过程中始终虚心讨教、仁义为人,爱护师长。郑怀贤在后来的武术教学中 言传身教,将其武德精神传递给自己学生,培养出了大量的优秀武术人才。

2.2对教师的影响

教育不仅仅只是为了传授知识,教化育人才是教育的本质,试想教育 只重知识,轻道德,这样的教育体制培养出来的人没有道德底线的约束, 知识再丰富也不能保证他能“学以致用” “服务于人,服务于社会”⑺。1944 年,郑怀贤于成都体育专科学校任教,成为一名武术教师,投身教育事业。 郑怀贤在教学工作中尽心尽责,在没有武术专业的环境下,郑怀贤一边工 作一边利用课余时间教授学生武术,时时刻刻为教育事业献身,使得武术 之花在成都体育学院盛开,由小到大,由大到强。郑怀贤教学严谨,对待 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对待学生也是无微不至,甚至是在行动不便时也心系 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成长,这体现了郑怀贤的大爱无疆。在教师这个岗 位上的兢兢业业,传授学生技术时反反复复强调要领,耐心指导。在学生 的心目当中,郑怀贤是一位文武兼备、德艺兼修的老师,以孜孜不倦的教 诲为宗旨,对学生和蔼可亲,使学生深受影响,往德艺双馨的方向发展, 逐渐变得优秀。我们当代的教师应向郑怀贤学习,自身坚持习练熟练技艺, 对待教学认真思考,不断钻研;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关心爱护;严格要 求自己坚守师德,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无私奉献于教育事业。

2.3对医者的影响

1956年,由于国家体育主管部门开展“反真功夫”运动,故郑怀贤把 研究重点转移到体育医疗保健方面。1958年,时任国家体委主任的贺龙元 帅莅临成都,因打乒乓球元帅右手手指受伤,郑怀贤给予医治后元帅手指 得以痊愈,因此在贺龙元帅的直接关心下,郑怀贤组织成立了中国第一家 体育医院,任第一任院长并达23年之久。作为一名医者,郑怀贤更加勤奋 地钻研武医武技,医学研究成果显著,郑怀贤提出“少年练筋,中年壮骨, 老年养气”,认为中医学的“精、气、神”的观点,形神合一、内外兼修, 亦为武术修习的真谛”同。他一生编著的医学巨著至今被频繁使用,使得中 华武医得到更大的普及与提高,造福广大人民。郑怀贤医德高尚,几十年 如一日地坚持为病人治疗,只要病人有需要他从不推脱,时常跑到病人家 里为其进行治疗,可见其高尚的医德。行侠仗义是我们习武之人的必备品 德,救死扶伤则是医者必备的品德,郑怀贤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始终坚持 武德与医德相结合,是后人学习的榜样。

3结语

郑怀贤作为我国造诣颇深的武术家、教学成果丰硕的教育家、著名的 骨伤科专家、运动医学的创始、奠基人,他始终坚持自我、不断拼搏,走 完自己光辉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他的武德精神、医学 思想值得后世永远铭记和学习。武德教育关系到传统文化教育思想的继承, 对当代武术传承、文化教导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郑怀贤艰苦学艺、为国 争光、传承武术、开拓创新等精神是当代武德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应大

力挖掘其武德价值,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加以创新继承,培养出更多德 艺兼修的武术传习者。

参考文献

[1 ]旷文楠.武林大家郑怀贤[J].中华武术,1995, 07: 29-30.


  • 丁雪枫.论戚继光的武德思想[J].伦理学研究,2015, 04:58-63 .

  • 郑怀贤技惊希特勒[J].党史博采,1998, 03:

  • 邢照利.郑怀贤武术教育思想的口述史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


2013.

  • 孔春辉.师爱-教育信念•服务精神一试析廖世承先生的教师素养 观[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2, 06:27-32.

  • 张先发,叶守贞.郑怀贤教授学术体系形成的初步探讨[J].成都体育 学院,

  • 赵歆.武术“由拳入道”的传统文化教育思想研究[A].中国体育科 学学会(China Sport Science Society ) . 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论文摘要汇编(二)[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China Sport Science Society ) , 2015 :

  • 张耀红,侯乐荣.郑怀贤“武医结合”伤科学术思想的整理与思 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 02:98-102.


试析郑怀贤武术教学理念

刘金丽应凯杰

【摘 要】郑怀贤教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著名武术家、骨伤 科专家、成都体育学院教授,原国家武术协会主席。是新中国武术运动的 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郑怀贤武术教学理念 进行分析研究。将郑怀贤通过长期教学实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措施, 敢于打破旧的框架,摸索出来的一套武术教育思想理论体系归纳为:严谨 的教学态度、诲人不倦的教学风范、传承创新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郑怀贤;武术教学;武术传承

郑怀贤,河北省安新县人,生于1897年。中国闻名的中医骨伤科专家、 武术家、教授。历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常委、中国武术协会主席、中国体 育科学学会理事、全国运动医学学会委员、四川省政协常委、中华医学会 四川分会副理事长、成都运动医学学会主席、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系主 任、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院长等职。郑怀贤作为中华武术泰斗,先 后师从于“飞叉大王”李洱庆、戳脚门大师魏昌义、孙氏太极拳创始人孙 禄堂等武术大家。并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创建了武术系,并结合自身特 长创办了运动医学系。为成都体育学院增添了两朵金花。2016年4月6日, “郑怀贤武学研究所”在成都体育学院武术系揭牌,这既是对郑怀贤教授呕 心沥血为武术奋斗一生的一种肯定,也表达了大家对郑怀贤教授的敬仰之意。

1郑怀贤武术教学理念的界定

在对一个事物进行研究时,首先需要弄清楚该事物的概念。在论及郑 怀贤武术教学理念时,同样也需要对郑怀贤武术教学理念的概念进行一个界定。在金岳霖先生主编的《形式逻辑》中说道:“概念是一个思维形态, 人们必须先具有关于某事物的概念,然后才能作出关于某事物的判断、推 理与论证。在这个意义上,概念是判断,推理与论证的基础,概念是思维 的起点。⑴” 教学理念是教师从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教学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看法以 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思想和观念体系⑵。郑怀贤武术教学理念是 指郑怀贤从事武术教育事业几十年来运用独特的教学方法,并在此基础上 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思想和观念体系。

2郑怀贤武术教学理念的核心内容

2.1严谨的教学态度

“严谨”形容态度严肃谨慎,不胡乱说话,以此来证明人的行为严谨。 而严谨是指某人对于科研和学术问题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精神,严谨治 学是指教师在求知和传授知识和学问的过程中要做到严密谨慎、严格细致。

“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 向。《心理学大辞典》及通常的心理学教科书都确认:态度具有对象性、评 价性、稳定性和内在性四个特性。弗里德曼(Freedman)将态度构成理解 为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部分,但由于认知还包括外在的、客观的嗅 觉、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深度的社会与自然规律观念与思考等等, 这些都是不可能来源于道德观和价值观这些立场信念的,这与心理学界公 认的态度内在主观特性不符,所以将态度构成中的认知修改为包含道德价 值观的内在感受更为准确。同时,“行为倾向”为非心理学用语,即使《心 理学大辞典》中也未列明、语意不明,一般应是指意图,

浏览1,09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