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反应能力
拳手反应能力的优劣,直接体现出技击水平的高低,也是 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缅拳中,反应能力苛分为接受能 方和变换能力两种。其中,接受能力就是指在对手进攻时,你能否及时作出反应的能力,例如,当对手一拳打来,你只是在 挨打后才有反应,这说明反应能力中的接受能力差。另外,所 谓变换能力,是拳手能否及时进行自身变换动作的能力。有的 人虽然接受能力强,但变换动作的反击能力却较弱,即没有技 术的反应。在实践中,光有反应而无变换动作的能力或光有变 换能力而无接受能力,都是毫无意义的。
2.抗击打能力
是指在缅拳中拳手需忍受对手打击和击打时对反作用力 的耐受能力。也就是说,用外力不断剌激人体,使人体逐步适 应外力冲击,从而增强抵抗的能力。因为在激烈的搏斗中,再 好的拳手也有可能被击中,如果没有经过承受能力的训练,将 会因一时失手而失败。
在实战中,反应能力与承受能力两者都很重要,所以在训 练中切不可偏废一方。特别是进行承受抗击打能力的训练时, 切不可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并使难度、量度、强度逐渐增 加,尤其是初习缅拳者,要让身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而不可 急于求成。
(五)攻防武器协同作战的能力
对于搏击来说,拳手把握攻防武器协同作战的能力决定 了攻防动作的命中率、力度和花费时间的多少,从而也会对攻 防效果带来影响。所以拳手有必要对协同作战的技击技巧作 深入的研究和练习,因为作为一个想成为缅拳高手的拳手,在 具有与对手足够的抗衡的技术的前提下,研究并掌握有利于 自己一方的微小的动作,正是克制粗枝大叶的对手的最有效 的法宝。在缅拳的实战搏击中所谓协同作战,即总体配合的能力。在搏斗中要想尽快地夺取胜利,不能靠单一打法或技法与 对手抗衡,而且,虽然缅拳界不乏腿功、肘功厉害,并单用腿法 或肘法即能战胜对手的拳手。这些拳手亦非不懂、不擅于总体 协调作战,在许多情形下,不擅协同作战的拳手即使取胜也是 很费周折的。例如连环腿法的攻击力量固然比手法连击为强, 但其欺骗性、速度和灵活性却明显不如手法。而且在搏击中, 拳手欲防止法上的空隙以防对手反攻,许多时候还是要靠 手法或其它技法来协助。这里提的是手与腿的协调配合,实际 上全身其它部位与腿也莫不如此,只有这样,方能使自己的攻 防威力发挥到极限。在缅拳中,拳手的攻防武器协同作战的能力与胜负紧密 相连的。而且在搏击中无论摆出任何一个姿势,都是有破绽 的,尤其对于主动攻击型腿法来说,其击出瞬间的破绽是显而 易见的,但高明的拳手可以通过招式的不断快速的变化来赢 得主动。攻防武器的协同作战能力是建立在视觉、反应、动作 速度和转换技巧上,而且它也受到搏击者个人经验的影响,所 以它是一种综合性水准很高的搏击特备素质。另外,作为一名 优秀的缅拳选手,应当在视觉、反应、动作速度和变化能力上 刻苦磨炼,并且要在平时就积极地投入实战训练,这样方可能 培养出色的协同作战能力,从而在真正的生死斗中稳操胜券。
第三节缅甸拳的功力训练
拳手力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攻防动作的效果,搏击中的 双方如果其它方面相同,那么谁的功力略胜一筹,谁就能占据 优势。缅拳有一句名言:“为了适应激烈的搏斗,功力锻炼必不可少,如果你的身体不够强壮,你便不能适应剧烈的搏击。”如 果一个拳手基本功太差,那么在打斗中就容易气喘吁吁,力不 从心,因而不打自跌。同时,常常可以看到基本功差的拳手在 比赛开始时如猛虎下山,快结束时却绵软无力,致使刚开始时 积累下的成果全功尽弃。鉴于此,现将缅拳中传统和日常的功 力训练方法介绍如下。
(一)耐力训练
这是缅拳训练中首要的程序,缅拳中的实战技术所需要 的专项耐力主要是力量耐力,因为它不仅要求拳手能长时间 地快速发挥拳打、脚踢的动作,而且每一进攻动作都要很有力 量。力量耐力一般要经过无氧耐力训练、肌肉耐力训练以及通 过长跑、变速跑、游泳、爬山等多种全面的耐力训练来提高。无氧耐力训练是指身体处于缺氧的情况下,长时间保持 一定强度的训练。其最佳练习方法是清晨以中速跑完3-5千 米,并全力冲刺最后的几百米,使腿部肌肉健壮,这对拳手在 擂台上进退攻守,均极有裨益。缅拳手皆公认跑步为练习拳艺 的基础,需严格遵行。而肌肉耐力训练则是指肌肉长时间对抗 疲劳能力的训练,发展肌肉耐力多采用负重训练法,而影响肌 肉耐力发展的基本因素是完成练习的重复次数,重复次数越 多,肌肉耐力就会得到发展。另外,无氧耐力训练与肌肉耐力 训练二者均需具备、缺一不可,反之,如果只有无氧耐力训练 而没有肌肉耐力训练,那么,就容易在短时间内连续挨重击以 失势失败而来不及把技能全部发挥出来;如果只有肌肉耐力 训练而没有无氧耐力,那么在连击未中的情况下极易被对手 乘隙而入,如此,也会招致失败。
(二)跳绳训练
在缅拳中,拳手进行跳绳练习是为了锻炼灵敏性。搏斗中 往往在一刹那的时间里出现多种变化,尤其需要动作有一定 的灵活性,才能适应实战的需要,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力量和速 度的潜在能力。在缅拳的功力训练中,发展灵敏性的最佳方法 是跳绳。其实,跳绳是一项最平凡简便的训练,当然,亦是拳手 必须持之以恒的练习项目,其益处是可以提高人体内脏器官 的功能,增加下肢弹跳力、耐久力和落地缓冲性,从而使拳手 移动敏捷,耐力增强。另外,还可以缓解搏击中因呼吸困难而 张口喘气,从而避免导致击打的力量的急剧下降和击打准度 太差。所以,跳绳训练是身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步法训练
在技击运动中,步法是移动身体的运动方法。在缅拳的实战中,运用快速灵活的步法,可使身体所以位置瞬息万变,并 能够及时避开对方的攻击,且使自己的身体处于最佳的反击状态。在实战中,一个较远的目标是十分难以予以攻击的,而 : 以灵巧的步法,逸出攻击范围,可使对手拳脚,肘膝攻击失败并消耗其体力,削弱其信心和战斗意志。而且如善用步法来防' 守,可减少手的防御动作以随时反击。拳手积极的移动也是一
种有效的防御手段,原因是它不仅是欺骗敌之手段,而且是赖 以获得适宜攻击距离的手段,和善于保存体力的手段。所以 说,精步法者当属缅拳高手。另外,动作、步法的灵活变换可使对手更不容易把握攻击 时机或做进攻准备。为使自己的步法更加轻盈,那就需要做一些必要的负重练习训练。负重练习就是把一些有重量的东西, 例如绑腿沙袋之类捆在自己的小腿上进行练习。一段时间后, 当脱掉物件时,就会感到双腿格外轻巧,移动起来也充满了滑 行之感。而条件练习则是叫一个伙伴站在离你一步远的位置 上,你向前移步时,他就往后退步;当他做前进的动作时,你又 向后滑步,使中间永远保持一步之距。在这种练习里,你会逐 渐明白其中最奥妙的东西——“距离感",并会慢慢地掌握这 种看得见摸不着的、最重要的缅拳技术。
(四) 柔韧训练
在训练中、柔韧是指人体各部关节的活动幅度和肌肉、韧 带的弹性与伸展性,要想有高超的实战技击水平,训练柔韧性 是相当重要的。它的好处在于:第一能加大动作的幅度和活动 范围,如腿活动的幅度,好的缅拳手的腿脚和手臂能一样灵 活,因此可以往上击头,又可以做各种防守动作;二是不易受 伤,实战中肢体即使被对手控制住,如柔韧性好,就有周旋的 余地,而不至于被人扭伤。所以说,柔韧性的好坏,是掌握缅拳 技法的重要条件之一。也只有良好的身体柔韧性,才有完善动 作的产生。它亦能将躯体各部位筋肌功能强化,及保证全身的 灵活性。锻炼的方式有:压肩、旋腰、正侧压腿、跪压腿等各种 运动,另外,它亦与拳手的耐打能力有密切的关系。.
(五) 击影训练’
在缅拳的训练中,击影练习,是拳手借以练习身手协调配 合、进退平衡、与出招打空时收势防守的训练方法。而且,击影 练习看起来是一项比较轻松的项目,但是每个拳手都必须集中精力练习,并要想象一个对手在自己的面前。拳手要把教练 员制定的下次比赛的战、策略计划和具体打法运用到击影或 说是空拳中去,并要认真地把想象中的对手当做即将比赛中 的对手。
浏览1,5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