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它是东方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随着武术运动的普及推广,参加武术运动的人越来越多。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武术运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 活,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而且在促进新中国的外交发展中做 出了卓越贡献。现在,正努力跨出国门,走向世界,造福人类。 另外,武术也是军事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可以提高军人 的体质体能,而且可以培养军人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因此,武 术在军事训练中保持了较好的连续性和普遍性。本文探讨运用军 事交流的方式促进武术的国际推广,是想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 “止、戈”目标贡献一份力量,为武术早日走向世界,提供一点 参考。

武术与军事的渊源

(一)武术与军事

武术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带有鲜明的技击性,这_基本特征使 武术与军事在根本性质上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考查原始时期人类 技击的萌芽,可以发现原始的生产、战斗、教育、祭祀和娱乐等 活动,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技击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徒手

作者:杨晓斌、周明先、吴涤,解放军体育学院格斗教研室,510500 的拳脚运用,二是掌握使用武器的技巧。战争不仅要求有精良的 武器,也要求战士具有尚武蛮健的体质与较高的技击技巧,这就 决定了原始武艺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强健体魄,训练一定的技击 技巧,以适应生产和战争的需要。

武术和军事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并 行发展。首先,它们是同源之水,同木之本。原始武术的出现, 既是一种军事技能,也蕴含了武术的萌芽。其次,当中国古代文 化逐渐进入繁荣与成熟阶段(大致为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 770~前256)时,武术开始从军事的母体中脱胎而出,以具有鲜 明特色的文化形态,以攻防动作为基本素材,并不断从战斗中吸 收营养,丰富和促进着自身的发展。第三,武术从军事中分化出 来以后,并非从此与军事绝缘。特别是冷兵器时代,在发展过程 中反而与军事的联系更紧密,相互的影响和作用更大。因此,一 些研究者甚至认为,武术与军事根本就是一回事,无法分开,而 且许多场合都把二者合在一起论述。在现代高科技战争条件下, 战场上的短兵相接,双方面对面的直接搏杀,已经变得越来越少 了。但是,武术自身具备的本质功能,决定了它仍然是军事训练 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科目。

(二)武术训练能培养军人英勇顽强、坚韧不拔的精神

武术不但能增强官兵体质,促进身心健康,更重要的是技击 性强,有实战意义,能培养指战员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战斗作 风。因此深受官兵喜爱,适合各国军队开展。“战争是由人而不 是由机器进行并取得胜利的,人的因素将在未来战争中起着决定 作用”。因此,在现代战争中要赢得胜利,不仅需要新的武器装 备,先进的军事科技,高超的组织指挥能力,而且需要具有过人 的胆略、作风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否则,在瞬息万变的出生入死 的战场上,作战主体将会时时处于恐惧不安的状态,甚至精神崩 溃,失去战斗力。而武术恰好是补上这一课的最佳途径之一。通 过受训者相互间的对抗练习,培养官兵的敢打敢拼,压倒一切敌 人的勇敢精神。

(三) 武术是培养良好战斗心理的一种训练方法,也是反恐 特种部队必须掌握的一项军事技术

在现代战争中,胆量和勇敢仍然是独特的要素,良好的战斗 心理素质,是发挥战术技术的基本前提。前苏联十分重视近似战 场环境的训练,在战术场内设置火光、尸体,模拟硝烟与血腥气 味等战场实景。英军则通过在渺无人烟的偏僻山区进行夜袭、夜 战训练,以提高部队勇敢顽强精神。有关资料显示:我军士兵经 过一段时间的武术训练;他们的心理素质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 高,普遍克服了恐惧心理,单独夜间走路、站岗不怕了,遇上歹 徒,敢于挺身而出了。为此,各国都非常重视单兵武术训练,提 高单兵和小分队的独立作战本领,以适应现代作战模式的需要。

“9.11”事件以来,反恐作战被纳入了现代战争的组成部分。 因此,各国都十分重视特种部队的建设。如军事强国美国、军事 集团北约、越南、埃及等国,都加强了特种部队的训练。特种部 队的主要任务是潜入对方腹地对其指挥所及阵地内重要目标实施 偷袭,绑架与暗杀对方高级指挥官员。因此,在特种部队近战、 夜战、城市巷战训练和各种擒拿格斗、捕俘技术的单兵训练中, 武术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直接进行身体对抗的武术训练,不 仅是一种很好的心理训练,.而且也是一种很好的军事技能训练。

(四) 武术能全面提高官兵的身体素质,丰富军营文化

武术的对抗训练是强烈的对抗性技术,对人体的素质要求较 高。首先要有很好的力量和爆发力,才能击中或制服对方。其次 要有敏捷的反应和良好的协调性,方能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第 三对柔韧性也有较高要求,放则击远,收则击短。武术套路训练 重视内在“精、气、神”的锻炼,以达到内外兼修、强身健体的 效果。 •

武术早在奴隶社会就进入了军营娱乐文化的领域。它以丰富 多彩的表演内容、精湛无比的技艺、精深广博的内涵,赢得了古 今中外人士的赞誉。千百年来,它以独特鲜明的娱乐性,体现在 军营的文化生活之中。武术的娱乐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军人从 习武中获得身心的愉快,并在广大官兵中得到发展;二是军人从 对武术的观赏中获得艺术的享受,特别是对抗性比赛,均给人留 下深刻的、精彩的印象。因此,武术作为军营娱乐文化的一个种 类,也和其他的体育项目一样,都是社会发展与文化发展的产 物,都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同属于世界体育文化的范畴。

武术国际化推广面临的重要问题

为了让武术走向世界,多年来我国政府和武术人士一直在积 极的努力着,为推广武术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我们也应该看 到,武术在真正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仍有很多困难,存在很多亟待 解决的问题。

(一) 缺乏系统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充分的资金保障

近年来,我国邀请国际武术界的朋友来中国参观大型武术比 赛,还成功地举办了数届国际武术邀请赛。在此影响下,1999 年6月20日在韩国汉城召开的国际奥委会109次全会上通过决 议,承认国际武术联合会为“被承认的联合会”。这表明,武术 已迈入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大家庭。虽然目前国际武联在各大洲 有86个会员协会,但具有完善组成机构的协会并不多,能够得 到充足资金保障的协会就更少了。因此,树立市场理念,组建经 营机构,加强市场开发,拓宽市场规模,将武术服装、器械、影 视、图书、音像和网络等市场发展起来,利用WTO贸易自由的 环境,立足本土市场,输出武术用品和服务,使武术产业成为推 广武术的新增长点。同时,也将为武术文化的发展和将武术传扬 世界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二) 教练的文化素养云待提高

教练是整个武术教学训练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也是推广 武术活动的主体。但目前既懂武术技术,又懂武术文化内涵的教 练太少。而要想早日把武术推广到世界各地,就必须要有一批武 德高,专业素质强,文化涵养好的教练。多年来,我国有计划地 派出了一些武术队和教练组到许多国家表演和传授技术,他们为 武术的推广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虽然现在社会上武术馆、社、校 等教练越来越多,但经过武术专业学历教育的人员较少,具备高 学历(研究生以上)的人员就更少。大部分教练来自运动队,或 退役后参加过一些培训,对武术的认识和理解,大都局限于“师 傅传承”的各种拳术套路、对打格斗、散手技击等技术方面的内 容,因此形成的也是健身防身、锦标主义的“小武术”观。

(三)普及教材和有效措施不足

近年来,出现了不少武术的书籍和报刊杂志,但武术专业理 论性的书不多,大部分书都是技术动作要领的堆集,重复抄编而 已。有部分好书,但外文版本较少。试想,一个不懂英文的俄罗 斯人如何去看英文版的武术书。我院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来院 学习的刚果学生,学习南拳时就因为找不到法文版的南拳教材, 只能跟随教练比划,根本领会不了武术要点,更谈不上武术真谛 To回国后如何教学生,也就可想而知了。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 高速发展,为武术资讯推广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空间,但好的武术 网站屈指可数,使人不得不为武术的发展前景担忧。因此期望通 过有关部门的长远规划,借鉴国外推广运动项目的经验,如跆拳 道等,多出一些好书,满足各个国家、各种不同层次的武术需 求。在编写有关专业资讯工作方面,应发挥专业武术院校、外语 学院和网络专业人才的优势,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专用教材,研制 有关的录像带、VCD光碟和多媒体软件等,推广到世界各地。 进一步加强武术改革力度,健身武术要进一步简化套路,使它便 于学习,便于记忆,便于健身。竞技武术要突出项目特点进行发 展。套路突出竞技特点,提高艺术水平,鼓励发展创新。散打明 确和坚持强化体能,技法全面,突出个性、快、准、狠、巧的方 向。通过竞技比赛、影视广告等媒介宣传,不断包装、造就明 星,推陈出新,提高武术活力,扩大国际影响。

总之,武术在国际推广的过程中必须采取多途径、多方法、 多层次、多文化的价值观来取代中国武术历史上形成的单一性。 或者整体综合性的价值观念,将武术比赛的内容分割,并以单纯 的体育竞技价值和健身、娱乐的生物性价值这种思路去着手工 作,使中国武术不仅成为专业体育竞技项目,拥有世界性的体育 观众,同时更将中国武术投入世界各族人民实用又可行的健身娱 乐中去,这样,必然会使中国武术走出一条通向世界的光明大 道。

以军事交流形式促进武术国际化推广的优势

(一) 坚实的群众基础,为武术的国际化交流创造了条件

武术是军事训练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如我军部队近年来一直 都开展军体拳和擒拿格斗的训练,军体拳是几乎所有军人必须进 行的一项训练内容,而且武术本身也是军人喜欢的一种运动方 式,所以武术训练在军队中拥有坚实的、雄厚的群众基础。

军队是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群体,年龄结构主要集中在18~ 40岁之间,这样的年龄层次本身也比较适合于进行武术训练和 推广。尤其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对武术特别感兴趣,可以说 有大部分军人是散打王比赛、中美武术对抗赛以及中国武术与泰 拳、跆拳道、空手道对抗赛等等赛事的忠实观众。国外军人也很 容易对武术产生兴趣,只要有组织的引导,合理的安排,有教练 规范的传授和严格的训练,武术也能够在各国军队中得到蓬勃发 展。

(二) 军事交流的基本形式,使武术的国际化推广得到了组 织保障

在武术的国际推广方面,军事交流拥有民间交流所没有的优 势,主要表现在资金支持和组织保障方面。军队是一个具有极高 组织性、纪律性的政府团体组织,无论进行什么活动,都会本着 规范化的原则来进行,组织较为严密。例如,解放军体育学院每 次承担的全国武术比赛都很成功,多次受到总局的表彰;再如不 久前在埃及圆满结束的首届非洲武术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就 有赖于身份是军官的埃及武联秘书长拜哈先生,这次培训班在他 的组织指挥下,井井有条,纪律严明,上课前后有专人负责点名 记录,考试那天考场内气氛十分严肃,考官桌上放有鲜花和非洲 武联的旗帜,除了考官,学员全部在体育馆外复习准备,经抽签 后轮流进场参加考试。因此,运用军事交流的形式,能够有效地 促进武术的推广,使之迅速地走向世界。

(三)国际间的频繁军事交流,为武术的国际化推广提供了 平台

随着国际间军事交流的增多,也为武术提供了一个拓展的机 会。每次外国军事代表团到解放军体育学院参观访问,武术是必 看的一个表演项目,先后有六十多个国家的军队代表和驻华武官 观看过表演,受到外军代表们的赞誉。多年以来,解放军体育学 院先后有十几名专家被国防部选派出国执行援外教学训练任务, 帮助马里、扎伊尔、厄瓜多尔、埃及等国开展过中国武术的训 练。近年来,又成立了外军留学生队,主要承担了外国军队留学 生来华留学的培训任务,已培训了博茨瓦纳、塔吉斯坦、莱索 托、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几十个国家的留学生。2001年11月, 国际军体理事会学术研讨会在解放军体育学院召开期间,包括国 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内的35个国家的70余名军事代表观看了解 放军体育学院学员的武术表演,给予了高度评价。表演过后,很 多国家的代表马上向我军发出邀请,希望我军派武术专家到他们 国家执教。随着国际间军事交流的不断增加,武术将会以它独特 的技击内涵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展现在各国军人的面前,武术在 世界各国军队中的影响也将会更进一步的扩大,也会有更多的军 人喜欢武术,并因此而终生受益。从而为增进国际军队间的友 谊,促进国际社会的和平共处,贡献出它的一份力量。

对军事武术内涵的诠释

军事武术是武术大家庭中的一员,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容体 系。它是老一辈军事武术专家经过战争的实践而总结出来的适用 于部队作战需要的简单实用的制敌技术,它的内容包括有倒功、 捕俘、摔打、擒拿、夺刀、夺枪等攻防擒敌技术和对刺、徒手搏 击等对抗性项目;还有军体拳、捕俘拳、擒敌拳、匕首术、短棍 术、刺杀操等套路形式,是全军训练、达标的内容之一。

技击性是武术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一基本特性使军事武术与 地方武术在根本性质上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也有着显著的不 同。首先,从社会功能看,军事武术主要用于战场,杀伤敌人保 护自己是军事武术的惟一功能。而地方武术除具有技击性外,尚 有更多的社会功能,如健身性、艺术性和娱乐性。其次,从技击 特色看,军事武术的技击强调实战性,因而动作较为单一;而地 方武术固然强调实战,但由于其战略战术思想的丰富性,使其实 战的技击变化极其丰富多彩,不同拳种、不同流派的实战技巧千 变万化。军事武术立足于以阵战为主要形式的集体性,而地方武 术的技击技巧全都是以个体对个体为前提的。军事武术充分吸取 了地方武术中的精华,为军队所用,对提高军队的战斗力起到了 很好的作用。

军事武术向外军推广的意义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是属于全人类的,源于中国 的武术自不待言也是属于世界的。把武术献给世界,造福人类, 这是一个神圣的和平的事业,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一个贡献。把 军事武术推广到世界各国军队中去,也是中国军队对世界所做的 一个较大贡献。

随着功夫片在全球的播放,中华武术也随之扩大了在世界的 影响,深受世界各国军人的喜爱。吉尔吉斯斯坦总统的两名保镖 和蒙古国防部的一名军官在接到国防部通知要到中国学习武术 时,不约而同地剃光了头发,他们以为是派他们到少林寺去学习 呢,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军事武术向外军的推广,不仅可使外 军学习到博大精深的中国功夫,领略到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而 且还能增进彼此的友谊,扩大双边的军事交流,提高中华武术在 世界各国军队中的影响力,对国家的军事外交事业也起到较好的 促进作用。

军事武术的国际推广现状

军事武术由于具有非常的功用目的,适合部队开展,因此也 受到外国军界青睐。很多国家曾向我军发出邀请,希望派武术专 家前去执教。2001年国际军体理事会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解 放军体育学院召开期间,包括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内的35个 国家的70余名外军代表观看了军事武术表演,给予了较高评价。 表演过后,很多国家的代表马上向我军发出邀请,希望派武术专 家到他们国家执教。目前,军事武术的国际推广,主要是通过两 种形式,一种是外军邀请我军的武术专家前去他们国家执教,我 军曾先后帮助马里、扎伊尔、厄瓜多尔、埃及等国开展过中国军 事武术的训练(表1);另一种是派出留学生到我国来学习,我 军也接受过吉尔吉斯斯坦、孟加拉、蒙古等国的留学生(表2)。



























































援外国家时间内容
马里1977刺杀
马里1979刺杀
扎伊尔.1981刺杀
扎伊尔1983刺杀
扎伊尔1985刺杀
扎伊尔1987刺杀
厄瓜多尔1992格斗、拳术
埃及1995格斗、拳术
埃及1996格斗、拳术
埃及1998格斗、拳术



























































国家人数(名)时间
吉尔吉斯斯坦122001-2003 年
塔吉克斯坦62002-2003 年
巴基斯坦32001-2003 年
蒙古12002 年
刚果(金)12002 年
孟加拉国22001-2003 年
莱索托12002-2003 年
博茨瓦纳12002-2003 年
柬埔寨22002-2003 年
刚果(布)12003 年

军事武术在国际军队间的推广,不能仅限于现有的两种模 式,要开拓思路,充分利用各种与外军交流的机会宣传推广武 术。如外军军事代表团来参观访问时,安排他们观看武术表演; 派解放军武术队去世界各国军队中进行巡回表演;.派军事武术专 家去外军中讲学等。通过这些方式来不断提高国外军界人士对武 术的认识水平,为武术的推广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在国内外接受我军武术专家培训的外军学员进行调查得 知,喜欢学习中国武术的达100%,这说明,武术的推广与传播 在外军中具有一定的基础,如果我们方法正确、措施得力,可以 进一步扩大推广的规模。我们不妨先由我军牵头,在各个国家的 军队中设立武术协会,充分发挥各武术协会的作用,将军事武术 在各自国家的军队中开展起来,形成一定的规模后,在各自国家 举行军人武术锦标赛,然后在条件较为成熟的时候,举行世界军 人武术锦标赛,继而将武术推向世界军人运动会,这不也是武术 世界发展的一个很好模式吗?目前,在世界上较有影响的世界军 人运动会每届都有几十个国家的军队参加,如在运动会上设立武 术项目,那么可以极大地促进武术在世界各国军队中的开展。

其实,在外军中推广武术,举行武术竞赛活动,影响的不仅 仅是参加武术锻炼的士兵和军官,它影响的是整个军队,甚至是 整个国家。在国外,军人的社会地位很高,很多军界人士在政府 中担任要职,影响着政府的决策,有的国家甚至就是由军人直接 统治着,如巴基斯坦等国家。对军人这样一个群体的影响,从某 种意义上说,其实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首先,军队的性质决定 它易于接受能提高部队战斗力的事物,而像武术这样优秀的技击 项目,对外军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其次,军人的行为喜好和价值 观念也是青少年们的模仿目标,像西方的拳击等技击项目就是先 在军队中开展,进而在整个国家普及开来的。

首先,我们应统一推广的内容,制定军人武术比赛的内容和 规则,并提供适合在国际军队间实行的训练体系。利用现代传播 媒体(如互联网),对军事武术进行大力宣传,尽可能扩大武术 在世界各国军人心目中的影响,使他们建立起牢固的武术意识。

其次,世界上每个国家的军队情况不太一样,不同的特点决 定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军队人员对学习武术的需要和学习武术的选 择也会不同。如吉尔吉斯斯坦的学员回国以后马上就要投入作 战,因此他们就比较喜欢练习对抗性的项目和“一招制敌术”; 而莱索托、博茨瓦纳、孟加拉国的学员回国以后要充当总教官, 用他们在中国所学的技术培训出一批教官,再由这些教官去训练 士兵,因此他们更注重各种套路、格斗技术和理论知识的学习。 还有,吉尔吉斯斯坦总统的两名保镖非常喜欢中国的太极拳和双 节棍,巴基斯坦总统卫队队长对咏春拳比较感兴趣。因此,我们 应当充分考虑到外军武术学习者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 学,而且要不断丰富军事武术的教学内容,在突出军队特色的同 时,还要传授一些传统武术的优秀拳种。

再次,目前军事武术仅是和我们的友邻军队的交流,面不够 广,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加强与世界各国军队的交流,进 一步扩大武术在世界各国军队中的推广与传播,真正地让武术之 花盛开于全球的每一个角落。

“观念”就是人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对客观事物 的理性认识。长期的文化积淀使人们对武术中的许多自身结构的 认识习以为常,即使时代在发展,传统观念依旧。因此要讨论 “武术现代化”就会涉及到“观念”问题。

“武术现代化”是指使武术具有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门。 这是相对于古老的武术文明及其传统观念来 个起点很高 的概念。

本文站在转变观念的视角论述现代条件下武术应有的或必然 的变化。本文再论信息技术⑵,期待人们对“信息化促武术现代 化”的重视。

(一)观念转变之一:都市化武术传播模式的形成

历史上早有“四方之法各异,唯京师为善”⑶的都市现象, 时代越向前发展越是清晰可见。董海川、杨露禅,艺播京城C霍 元甲南下沪上创办精武体操学校,王子平、蔡桂勤等前辈武术家 都曾在近代中国的大都市上海居住、授徒。这说明近代武术已经 由农村传播转为都市传播。现代武术的发展也得益于这种都市名 家效应的持续性。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第一部体育院校武术教

作者:郭志禹,上海体育学院武术系,200438 材奠定了长拳、太极拳、南拳的技术和理论基础,而这部著作的 编著者都是来自各大城市的武术家。他们既是传统拳术的名家, 又是现代竞技武术的奠基人和先驱者。他们的学生从各大城市走 向祖国各地,也将竞技武术运动带向全国。他们的学生的学生, 历经数代传播着在传统武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新武术。这就 是“都市名家”规律及其效应。

另一方面,从第1届全运会至今的9届全运会武术比赛均在 城市举办。1985年竞技武术首先在西安举办第1届武术国际邀 请赛,打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北京、香港、澳门先后举办世界 武术锦标赛和亚运会武术比赛。上海也承办了首届东亚运动会武 术比赛。这些赛事说明“大都市大赛事”具有大的影响力和大的 辐射作用。

竞技武术仰仗都市的优势,首先发展了亚洲武术,使亚洲的 武术运动水平高于其他地区。日本横滨、广岛、中国香港、韩国 汉城、马来西亚吉隆坡、菲律宾马尼拉、泰国曼谷、越南河内都 是以武会友的大都市,它们都先后承办过亚洲武术锦标赛和亚运 会武术比赛。可见国内的都市优势联结着国际都市的优势,是推 动武术走向世界的重要环节。尤其是沿海都市,天津、上海、广 州、澳门、香港等无不在发展武术中发挥作用〔句。

现代条件下,武术都市化的传播模式及其实践活动已由国内 推向国际,因此驻足于国内农村武术实践的传统观念显然应该有 较大的顺应形势发展的转变。

(二)观念转变之二:要使粗糙化转向精品化

武术的拳种流派就如同中国茶叶的品种、花卉的品种、金鱼 的品种、菜肴的品种等等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也有一个 “品位”问题。

武术有的拳种流派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又有不断提炼的经 历,终成艺术上讲的“超品名种”,有的虽然质朴,但缺乏加工, 粗糙无华,难以上品;而有的还必须在实践中合理解决其理论所 导致的神秘主义东西,回归至大众所能理解和需求的价值上去。 凡此种种都说明对待武术应该做科学的具体分析。进行科学的具 体分析就能了解武术的现状,就能理直气壮地推出精品,深入加 工粗品,辨识鹰品,淘汰糟粕。

联想到当下竞争尤盛的都市餐饮业:麦当劳餐厅明亮洁净, 餐饮精品推出,包装品牌鲜艳耀目,既可单卖又有套餐,服务规 范有序,深受接受新潮思想影响的年轻一代的欢迎。而中式早餐 面对开放时代的竞争则有许多令人揪心的地方。麦当劳不仅在中 国的市场获得效益,而且其全球生意兴隆,显示出善于经营管理 的战略眼光和手段。武术也有中式早餐现象,其中不乏够不上 “现代化”的问题,武术也有推向世界的蓝图,难道我们不可以 从麦当劳的“精品”战略中吸取些什么?难道武术中的某些传统 观念不应该改变一下吗?

(三)观念转变之三:武术初级本质的深化

历史上很长时期将“长枪大戟”的拼杀视为“技击”,古代 军事家并不认为拳法是大战中的“真可搏打者”⑶,因为徒搏显 然不如兵器杀戮,但它的“活动手足,惯勤肢体”⑹的作用却受 到了重视。

自先秦的“齐愍以技击强”⑺,“齐人隆技击,得一首者赐 锚金到清代的“以勇力击斩敌者,号为技击”⑴,都是指冷 兵器时代的战争现象。严格的讲,现代武术以“技击”为惟一本 质是不合适的。就是武术的对抗性项目,技击也不是其惟一本 质。套路更是如此。我们说:技击是武术套路运动的本质,但不 是惟一的本质。套路运动的本质是多层次的。人们往往看到它裸 露在浅表层面的攻防技击本质,而没有深入观察其不同层面的健 身本质、竞技本质和艺术本质。由于套路对人体的伤害很小,对 增强体质作用很大,上个世纪遂使它发展为一项体育运动。几十 年的普及使它尽显健身本质,几十年的提高又将它的竞技本质剥 显出来。套路本身具有艺术性,竞技套路这个现代武术竞赛名称 已经规定了它的竞技和竞艺结合的特性,所以竞技套路不能只有 技术的高难化,还需要技术的艺术化。技术高难化主要由竞技的 可比性所决定,而技术艺术化则主要由观赏性所决定。市场经济 背景中的竞技赛事如仅考虑竞技夺标而无人观赏,显然观念上是 不能称之为“现代化”的。于是思考方式也应该有变化,发掘套 路运动的艺术本质成为深化对武术认识的新课题。

(四)观念转变之四:守旧泥古向博法造新转变

创新不是时代风尚或时髦趣味的产物,而是人类文明进步 的永恒主题,也是武术源远流长的根本原因。如果早期人类停 止创造,不继续创新,那么现在见到的也许就只有石刀石斧、 树杈和木棒。然而,青铜器、铁器时代产生了矛、戈、剑、戟 等兵器和使用方法,乃至后人以“十八般兵器”来概括其发展 状况。正因为有了这些发展武术才有今天丰富的器械演练内容。 如果戚继光不博取十六家拳法创造《拳经三十二势》,也许今日 的太极拳就不是这种模样。以近代武术家孙禄堂造拳为例,孙 式太极拳的创新之处就是融武式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的一 些典型技法于一炉。而戳脚有文、武之分,武趟子是其本源, 文趟子则是其推陈出新的创造,后又有戳脚翻子、地功戳脚、 八卦戳脚等创新名目。既有人将戳脚与翻子结合,也有人将劈 挂劲融入翻子,创编成通备翻子拳[10]o凡此种种无不说明历史 早有创新的故事。

武术讲“继承”,因此有“原汁原味” 一说,但是上品的 “原汁原味”恰恰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达到了升华。 并非越原始的越好。倘若以原始为标准,今日之武术就只能欣赏 “一击一刺” 了。然而保留一些精品拳种的品位和流派特色是必 要的,就如大都市的城市建设,需要拆除许多老房子,建造许多 新建筑,而保留部分标志性的历史建筑,则是现代化城市建设必 须规划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怀古而泥古不化,如若那样,今日 中国的大版图上就不可能有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俯瞰大地还是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景象,什么一环四线,什么二环 八射的宏伟蓝图根本不可能实现。正因为这样,武术的现代化就 不能只讲保留不讲创建。

武术发展史提供了许多创新的模式,但是没有可鉴的现代 化的创新模式。古老的武术是在漫长的封建农业经济中发展的, 近代又在工业不发达状况下接受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在工 业化跨入信息化时代,武术每前进一步都会面对难题。戚继光取 法十六家的模式,俞大猷将荆楚长剑移植到棍法的模式,戳脚与 翻子两两结合的模式,一式为主融入诸法加以改造的模式等等曾 经在武术体育化和实现竞技化过程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他们从 守旧与创新的冲突中走过,现在他们面对的是武术入奥的创新问 题和后奥运的创新问题——这都是武术现代化的实际问题。以国 内的模式和经验就能解决技术高难化与技术艺术化而不用参考吸 取国外的模式和经验了吗?竞技武术国际化的实践要求我们必须 联系中西体育文化的实际,创造出奥运武术竞技套路和竞赛规 则。这不仅需要呼唤对泥古守旧的观念进行转变,而且对有过创 新但已不适应新的跃迁的停滞观念也急需进行转变。如果说还大 面积地保留城市老式建筑,现代化城市的形象是建立不起来 的——那么换句话说,武术确实需要大面积的转变观念,以支持 当代武术新的跃变。

浏览68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