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工程是国家提倡,社会支持,全民参加的跨世纪系 统工程,而健康教育是目前高等体育教育发展的趋势,健康教育 对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全民健身计划 纲要》指出:“推广简便易行的和适合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特 点与体质状况的体育健身方法。”武术运动正好具备以上条件。 根据现代教育观点,健康教育应成为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高校武术应利用自身的特点,对健康教育起到促进作 用,使学生不仅在校期间身心全面发展,而且在走向工作岗位后 也能积极主动地进行锻炼,让武术运动成为其终身体育锻炼的手 段之一。现行的高校武术教学内容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 不能满足学生日益高涨的锻炼热情。武术运动是中华民族优秀的 文化遗产,它不仅在国外蓬勃发展,在国内更是具有广泛的群众 基础,大学生从小对武术的耳濡目染是他们培养终身锻炼兴趣的 基础。由于武术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对器材和场地的要求 不高,是高校制定体育教本课程最有利的项目之一。
单一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模式不适应基础不一和志向不同的学 生。现行的武术教学模式采用大体相同的教学内容,基础差的学 生很难完成规定的内容,而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造成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锐减,教师教的内容学生考完后就基本遗忘,更谈不 上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后利用武术运动来锻炼身体。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满足 学生对知识的不同需求。现行的武术教学模式和方法主要是“以 教师为中心”,而不是围绕学生这个被培养和服务的主体。教师 的教学大多局限于自身的知识技能范围,学生不能根据自身的条 件和志向对知识技能的学习有选择的空间。
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程教学改革的依据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方向
全民健身计划是国家提倡、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跨世纪工 程,在大学生中实施健康教育,是高校体育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目前我国群众体育设施落后,武术运动具有对场地器材要求不 高、形式多样、花费低廉、易普及、男女皆宜等特点。武术运动 的独特特点,决定了它能使学生保持和发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 良好的道德风尚和健康的心理品质及强健学生体魄,从而适合成 为终身体育锻炼的重要手段。高校作为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为 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学校的责任,体育锻炼是培养 学生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素质教育要求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
素质教育是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 本宗旨的教育。围绕着人的素质的培养提高和人才市场的强力竞 争,构成了未来国际社会新的格局和走向。体育是全面提高民族 素质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可以强健学生体魄,陶冶情操,发展优 良个性品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而且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高校教育除传授给学生科 技文化知识之外,还应是一个培养学生作为社会人的平台,面向 21世纪的高等教育目标,就是要造就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宽知 识、原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开拓创新的社会主 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武术教学是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内 容之一,高校武术教学不仅能锻炼学生身体,更能培养学生修身 体育的兴趣,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师主导,充分发 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高校武术教学改革 的重点。
(三) 武术运动的发展要求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 社会的需要,更是未来社会精英的大学生的责任。竞技武术是全 运会、亚运会项目之一,武术世界锦标赛已成功举办了六届,走 进奥运会也指日可待。总之,武术为国人争得了众多荣誉,为社 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在竞技武术蓬勃 发展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注意到武术运动的发展,群众武术是基 础。武术千百年来的发展,已在国人心目中烙下了深深的恋武情 结,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启动,武术 运动又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武术运动老少皆宜,不受时间、场 地、器材的限制,是终身体育锻炼的最佳项目之一。普通高校武 术教学内容的设置,应将武术的传统风格与竞技武术结合起来, 让学生体验竞技武术“高、难、美、新”的同时保持和发扬传统 武术文化,传统武术博大精深,它与中国古典哲学、养生学等结 合形成独特的中国文化特色,这是其他体育项目所不具备的。
(四) 教师和学生的知识体系是教学改革的基础
通过对体育学院和体育专业教材的比较,以及对教学大纲要 求下的教学内容的了解,武术专业学生除竞技武术内容的学习 外,各校都突出了传统武术的教学。为学生毕业后竞技武术与传 统武术的教学结合打下了基础。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媒介之一,对 学生的认知结构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为教学的圆满完成 奠定扎实的业务基础。武术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内容的 丰富性和风格的多样性,形成了以地域、门派等为组成的各种特 色。各高校学生大多来自不同地域,作为武术爱好者,很多学生 对本地群众武术有相当的了解,武术课堂教学也可以提供给学生 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为学生提供 创新的平台,相信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创新模式及其优点
(~)教学内容的设置
各高校武术教研室可根据教师的知识特点,从竞赛套路和优 秀传统套路中选择编排能突出体现该拳种风格的小组合动作和散 打组合动作,并注意难易结合。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将各种器械组 合列入教学内容。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兴趣,又能满足基础不同的 学生。从教学时数来看,现行教学内容的整段套路教学学生遗忘 快,需要反复练习才能熟练,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记忆动作上面, 而小组合动作易于记忆,熟练后不易遗忘,从而能为教师和学生 节约时间,学习新的动作。
从教师和学生角度分析,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共同 提高业务水平。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学习和了解各武术套 路风格,重点掌握自己感兴趣和易掌握的组合动作,勤于练习, 为终身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并避免学生产生学习只为考试及格的错误思想。
(二)考核内容和标准
每学期教师根据教学安排,难易结合,确定动作组合的数 量,尽量体现各拳种的风格。每个动作组合动作数量不限,但要 以体现该拳种风格的动作为主。
教研根据动作组合的难度,确定各动作组合的评分标准。竞 赛套路组合动作满分为10分,太极拳9分,初级长拳8分,五 步拳7分等。学生从所学的组合动作中选取几种参加考核。基础 差的学生可选择简单的套路参加考核,基础好的学生可选择难度 高的组合动作,突出自身优势。
组合动作为主的教学内容既符合武术运动特点,又能充分调 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大学生能 力的培养和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任何武术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武术教学环境中进行的,总 是受到一定的时空限制。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 展,高校物质条件不断改善,社会信息量成倍增加。同时,武术 教学观念和思想的改变和更新,武术教学环境对教学系统运行的 作用也日益突出。这种作用不仅仅是武术教学系统被动地适应现 存武术教学环境,而是积极地利用和创新以适应新的体育教育思 想指导下的武术教学环境。
武术教育环境和武术教学系统的概念
武术教学环境是一种特殊的人类生存环境,是按照发展人的 身心教育要求组织武术教育的活动空间领域,是为了更好地进行 武术教学、武术训练、武术竞赛,主动利用环境、适应环境、改 造环境的产物。总的来说,武术教学环境可分为两个层面,一个 层面是物质环境因素,如武术教学活动场所、各种武术教学设施 等;另一个层面即社会环境因素,如学校中的社会交往、学习气 氛、各种关系、社会信息乃至生活经验等。武术教学系统是一个 复杂的体系,是由教师、学生、武术教材和器材、教学手段和评 价手段等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武术教学系统 从构成的实体要素来看,主要是教师、学生和教学物质条件(武术教材和武术器材)。教师和学生是武术教学系统人的要素,而 教材、器具是物质条件。武术教学系统是由人和物构成的信息传 通和能力发展。
任何系统的运作都处在一定的特定环境中,武术教学系统也 不例外。武术教学环境是武术教学活动中不可少的一个前提条 件,如果说武术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角,那么武术教学环 境就是他们活动的舞台。因为武术教学环境对武术教学系统的正 常运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武术教学系统的依托和支撑 者,是武术教学系统发挥其功能的客观现实条件。而武术教学系 统是一个具有目的性、社会性、开放性、动态性和适应性的体 系,对武术教学环境也进行着积极能动的互动,从而维持二者的 “动态平衡”。
武术教学环境与武术教学体系诸要素都有着密切联系。武术 教学环境,从武术教学设施和设备等物理环境到人际关系等人文 环境,都会对教学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当今以学生为中 心、以学生为本的体育教学的今天,武术教学环境在促进学生 知、情、意全面发展,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将会产生深远影 响。
(-)良好的武术教学环境积极促进体育学习者知识和技能 的发展及提高
现代教学在构建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指导下,提出以学 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和创造性。教师不再 是知识和技能的权威,而是教学环境的创造者,教学活动的设计 者和组织者,学习过程中的导航者、合作伙伴。教学环境对学生 主体性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表现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学 生会充分利用教学环境,学习和构建新知识和新技能。武术教学 更是如此。
武术教学器材和设备的完备,运动场馆空间大小和组合、照 明及光线适宜,搭配恰到好处,空气流畅,以及舒适的地毯,令 人兴奋的音乐等武术教学物质环境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武术技能 的培养,即积极促进技能的训练、形成和提高。教学实践和心理 学的研究表明,整齐清洁、优雅宁静的环境,使人心情舒畅、精 神振奋,而肮脏杂乱的场所,嘈杂恶劣的地方,使人倦怠厌烦。 在多媒体技术风靡全世界校园的今天,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 结合,也是武术教学未来的发展趋势。武术教学更需要多媒体的 结合,因为武术教师的示范动作、演练动作受到年龄、生理等方 面制约,而且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图像、文字等一体,这样能很 大程度上代替教师的示范、讲解,可以刺激学习者各种感官参与 学习活动,这对提高学习效率和激发学习动机具有显著的效果。
(二)良好的武术教学环境可以促进学习者的情感发展,使 之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
从武术教学环境的人文因素来看,良好的武术教学环境中, 课堂教学气氛生动活泼、积极互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易于造 成一种具有感染性、促人上进的武术教育情景,使学生从中受到 感染和熏陶,从而激发学习的无限热情。此外,良好的师生关系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和 尊重,让学生感到自身潜在的价值。他们会由此增强自信心和责 任感,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练习技能的热情,并且向 更高更强的目标不断提高自己。良好的班风、队风等通过集体成 员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近墨则 黑,近朱则赤”,集体成员相互理解、支持和鼓励,每个学生都 会为集体争光,为与集体成员同步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武 术技能。美国心理学家班仑( 1986 )认为:“如果一个集体气氛 是友好的,相互理解的,相互支持的,那么集体对于动机,工作 表现和成就,影响就会是积极的。”
武术教学环境是武术教学系统赖以生存和得以运行的客观条 件和基础。良好的武术教学环境对武术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对 于武术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对于学生认知、技能和情感的 全面、健康发展起着推动作用。然而,武术教学系统对武术教学 环境的依赖并非是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地利用现有的武术教学 环境,并创造一定的教学环境以保证武术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 武术教学系统对武术教学客观环境的有效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导航者、引导者和教学设计者、组织 者。体育教师根据学校现有的武术场馆、设备器材,组织学生进 行武术训练、武术表演、武术比赛,将学习者的主体参与性充分 发挥出来,逐步提高其武术意识和武术技能。这样既丰富了学生 的课余生活,又巩固了教学内容,加强了技能训练,增强了教学 效果。
(二) 武术教学系统对武术教学人文环境的主动创造
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轻松、支持、理解、自由的课 堂气氛,学生在一个没有威胁的环境里,在充满兴趣与快乐、努 力与拼搏、挫折与成功的交替中,不畏艰难险阻,登上成功顶 峰,真正领略和体验武术的全部乐趣。教师在完成基本教材的前 提下,根据社会需要,学生爱好和教师特长,适当增加补充教 材,如对练、擒拿、太极推手等。这不仅拓宽了知识面,还能激 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会更加明显。同时,教师要采用灵活多 样的教学方法,防止句句一个格调,堂堂一个模式,天天老三 样。练习方法新颖多样,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望,如冲拳可采 用单双,定向,变向,变速,上下结合,原地,行进间等多种方 式进行练习,经常采用比赛法,如采用五种步型计时赛,套路分 段赛,小组对抗赛,身体素质达标赛等,调动学生互相激励,奋 起直追的心理。教师要帮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树立自信心,使 学生懂得要以平常心对待胜负,排除思想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 做好每个具体动作上,这样才能发挥自己掌握的技术水平,取得 胜利,体验成功。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一 种没有威胁的、充满希望的课堂氛围,多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 步,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特别是对那些运动能力较差的学 生,应根据他们自身的基础条件,制定适宜的目标。当他们取得 点滴进步时,应及时热情地给予鼓励。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 “闪光点”和特长,给予积极的肯定,以激发学生内心成功的愿 望,树立自信心,最终体验成功。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会以积 极的情感状态投入到认知技能学习中来,从而提高认知技能学习 效果。
武术教学环境与武术教学系统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良好的 武术教学环境是武术教学系统正常高效运动的前提条件和生存土 壤,武术教学系统也可以对武术教学环境作出积极反应。除了充 分利用环境开展教学活动外,还应主动地创造人文环境,如良好 的课堂气氛、师生关系等,改善武术教学环境,推动武术教学系 统向更高层次发展。二者始终保持“互动平衡”,旧平衡打破, 新平衡又开始建立。但这种新平衡不是在原有水平上的平衡,而 是在更高层次上的平衡。这些平衡犹如螺旋一样,不断向更高水 平延伸。
武术是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我国学校体育史上占有 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传统民族体育项目中最具有代表性,以 “德” “技”,,道”互为一体,容竞技、健身、防身、娱乐为一 身,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和特征,蕴涵着深刻的东方哲学思 想。1999年6月国际奥委会109次大会通过决议,正式承认国 际武术联合会为会员资格,这标志着起源于中国的武术运动已步 入奥林匹克运动的殿堂,武术将有望成为2008年奥运会的增设 项目。武术文化博大精深,融汇易学、哲学、中医学、伦理学、 兵学、美学、气功等多种文化于一体,其武术文化理论体系及武 术健身功能的实际研究已远远落后于武术技、战术发展的需要。 这需要多学科、跨专业全方位进行研究,而仅凭武术工作者在一 个领域的研究很难完成这一历史使命,高校学校的发展正好为这 一领域的研究找到一个切入点和人才基础,通过学校武术教育, 吸引有识之士利用所学的专业投身到武术理论的研究中来,对武 术运动的发展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的目的:全面掌 握学校武术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依此为依据,有针对性 地提出开展学校武术的对策,为促进我国学校武术运动的快速发 展和全面开展传统民族体育教育提供参考。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陕西省各地区的40所高等院校。
(二)研究方法
足球 | 篮球 | 网球 游泳 | 排球 | 武术 |
23.3% | 21.6% | 13.7% 12.7% | 11.6% | 9.75% |
女生: | ||||
羽毛球 | 健美操 | 乒乓球 | 篮球 | 网球 |
22.5% | 19.6% | 13.9% | 8.7% | 6.8% |
职称 | ' 学历 | ||||||||
硕士 | 学士 | ||||||||
教授 | 副教授 | 讲师 | 助教 | 体育教 育专业 | 体育教育 专业专修 武术专项 | 民族传统 体育教育 专业 | 体育教 育专业 | 体育教育 专业专修 武术专项 | W教育 专业 |
3.3% | 11.6% | 26% | 31% | 38% | 16% | 2.1% | 29.1% | 19% | 3.8% |
选修武术课的人数 | 15.4% | 对武术文化有深入研究 | 0.68% | 喜爱武术的原因 | |
选修课时160以上 | 9.8% | 完整地掌握某一拳种 | 0.93% | 悠久的武术文化 | 9.3% |
选修课时128以上 | 12.3% | 能完整规范地演练多套拳术、 器械 | 3.5% | 武术的健身功能 | 13.6% |
选修课时96以上 | 21.6% | 能完整规范地演练一套拳械 | 28% | 武术外在美 | 11.4% |
选修课时64以上 | 23.2% | 能完整规范地演练一套拳术 | 33% | 攻防格斗功能 | 42.15 |
选修课时32以上 | 35% | 对散打技战术有深入的研究 | 19.7% | 土笔 | 6.8% |
拳击 | 散打 | 跆拳道 | 摔跤 | 柔道 | 泰拳 | 健身健美 | 女子防身术 | 套路 |
13% | 19% | 22% | 3.1% | 3.9% | 9.6% | 13% | 12% | 9.8% |
浏览62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