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拳法综述
身正、挺胸、松肩、垂肘、扣膝、活腰。要求拳似流星眼似电, 腰似蛇行步赛钻。同时极注重手、眼、身法、步的配合,要求:手 到眼到、身到步到。兼有“演拳如相搏之说”,即练拳时心中所思即 与对手相搏,临战才能应战自如,稳操胜券。气法的运用则强调呼 吸与动作配合,做到气劲合一,发劲时要以意领气,以气催力,力 发于腰,干净利落,突出脆劲。理论则有三节明、四梢齐、五行闭、 内三合与外三合之说。
拳术旨以搏人为主,主张以快打慢,闪避进去。去如风、回如 箭,打倒还嫌慢;疾、疾、疾快打迟,打倒还嫌迟,讲究一个“快” 字。搏击中充分运用手法、身法、腿法、步法,速度和目测距离之 准确,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打击对方,我即稍侧身,避其锋,或踩其 偏门,或踏其中宫,封逼而进,肘击其中上盘,膝、足击其中下盘, 电闪雷鸣致敌败绩。此乃拳术搏击之精要也。 -
(-)手型、步型和步法
- 手型
手型分为拳、掌、勾、指四种类型。拳有风头拳(中指凸起称 风头指)。掌有柳叶掌、八字掌、龙掌、虎掌、猴掌等。勾有鹰爪 勾。指有二指、八字指,其中有的在套路中并不出现,只是在搏击 中变化运用。
(1)五虎拳:四指蜷曲握紧,拇指弯曲,扣于食指及中指中节 处(如图1)。要求握拳如蜷饼,冲拳时一般要求拳心向下,称为 “阴阳拳”,旨在击拳灵动快变有力度。
⑵ 凤头拳:手握成拳后,将中指弯曲凸起,亦称中手 伽图2)。
(3) 柳叶掌:拇指弯屈,其余四指伸直并拢向后伸张(如图 3)o要求:“出掌如瓦珑”。其掌劲力集中,形势单刀,可推、挂、 劈、枪、戳等。
(4) 八字掌:拇指外展,其余四指伸直并拢向后伸张,与拇指 成“八”字,故而得名(如图4),其掌便用于拨、托、捋、拿等 法。
(5) 荷叶掌:拇指外展,其余四指伸直伸张(如图5)。
(6) 龙掌:五指弯曲分开,亦称龙爪(如图6)。特点是面积 大,可抓、可剪、可分、可捋。因其抓对方面时由上向下,所以还 称为“坠手”。
(7) 虎掌:五指微曲,稍分开,手心内合(如图7)。虎掌可 推、挤,按,着力点于五指和指根。
(8) 猴掌:屈肘、折腕五指微分开,弯曲朝下(如图8)。猴掌 可分拨、搂、创等法,要求手腕要活。
(9) 勾: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捏拢,其余二指弯曲内扣腕弯 曲成勾状,又名“撮子手”(如图9)。勾手可勾、扒、点、创,其 外还可以抓土眯对方眼睛。
(10) 二指:食指与中指伸直并拢,其余三指弯曲,拇指压在 无名指和小指第一指节上(如图10)
o二指较长,灵活快捷,可用 于点、戳。
(11)八字指:拇指与食指伸 直分开成“八”字状,其余三指并 拢弯曲内扣,根节挺直(如图11)。 八字指-是形象模仿鸵、鹤等禽类 头部之动作,二是便于卡拨对方的
胳膊。
在搏击时,手型要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转换,万不可拘于死手。前人将手型变换为“手变八法”。手变八法为:阴、阳、立、戳、梗、 中、坠、撮。诀曰:阴出神莫测,阳收鬼亦惊。立于攻防便,戳手 断脉经。梗手巧变化,中手滚肋行。坠手能开荒,撮手眯眼睛。以 为吟咏。其意义乃指搏击交乎时,要知阴阳、知变化,阴手变阳手, 阳手变阴手,变通无穷,阴阳不分者实不可与人交手。
立手指掌或拳立起朝上,手击出后,手腕向上一挑,即可挑对 方攻来之手;戳手指柳叶掌伸直朝前,可抢戳对方要害。亦称“点 穴手”;梗手变化既要直击,亦可锁带牵拿;中手指凤头掌,用于点 击对方弱点,故曰“滚肋行”;坠手能开荒,指龙爪可以抓脸开花; 撮手,指撮子手可抓土眯对方眼睛。
- 步型
有虚步、弓步、马步、蹬基步、仆步、歇步、丁步等。
(1) 虚步:虚步分为底虚步、高虚步和倒虚步。两脚前后开 立,身体重心置于后腿,后腿弯曲下蹲、脚尖外展,前脚面绷直, 脚尖内侧点地,腿微曲内扣、上体挺胸踏腰为低虚步(如图12); 后腿直立,前腿伸直脚尖里合,前脚掌外侧着地,膝内扣,上体挺 胸直腰为高虚步(如图13);两腿前后开立,前腿直立,身体重心 置于前腿,后腿伸直,脚跟提起,前脚掌着地,为倒虚步(如图 14),虚左脚为左虚步,虚右脚为右虚步。虚步可进攻或防守。
(2) 弓步:两腿前后开立,两脚相距约四脚,前脚微内扣,全马步:两腿左右开立,距离约为脚长的三倍,身体重心放 于两脚中间,脚尖正对前方,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膝稍内扣,脚着地,膝内扣,约与脚尖垂直,后腿挺膝伸直,脚尖稍外展,斜 朝前方,全脚掌着地,上体稍前倾,挺胸,塌腰,可练膝腿打人 (如图15)o
不超过脚尖,上体挺胸塌腰,可练胯打人(如图16)。
(4)蹬基步:两腿前后开立,两脚相距约三脚,身体重心放于 两腿中间,前脚尖里合,斜朝前方,后脚尖稍外展,斜朝前方、两 腿屈膝下蹲,膝内扣,脚尖抓地,上体含胸拔背(如图17)。
(5) 仆步:两脚左右开 立,一腿屈膝全蹲,大腿与 小腿靠紧,全脚着地,脚尖 朝正前;另一腿伸直平仆, 接近地面,脚尖里扣,脚外 侧不得离地,上体挺胸塌腰 (左右式)。仆步可用于闪化 (如图18)。
(6) 歇步:两腿交叉展 膝全蹲,前腿在上,前腿全 脚着地脚尖外展,后脚跟提 起,臀部坐于小腿上,接近脚跟(如图19)。
(7) 丁步:两脚开立,距离约一脚,两腿曲膝半蹲、一脚全脚 着地,另一脚在其内侧中间处,以前脚掌戳地,上体挺胸直腰(如
图19 图20
- 步法
步法为拳术之重中之重,拳术虽为手上功夫,仍得益于步法之巧 妙。所谓“打拳容易走步难”,“先看一步走,再看一伸手”,充分说 明了演拳及搏击中步法的重要。步要随身换,进步低,退步高,轻灵 稳固;抬腿踢脚,轻如惊鸿,重如泰山。练功踢树者,久能碾人致 命;带铅者,能拔足飞腾;步之前伸后发,还可逼迫连施;或左偷右 进,兼能开合自如;以敏健为主体,合腰肩为步骤;变化多端,翻腾 莫测,此即步法之妙用也。拳术中步法较多,除马步、单鞭顺弓、拗 步(十字步)、丁虚步、箭步、垫步、击步、搠步、旋风步等步型变 化外,其步法主要概括为:疾、倒、颠、斜、进、退、中定八法。
疾步指正疾步,简称疾步,倒指倒疾步,其中包括偷步,颠指颠 起步和颠踢步,斜指斜身绕步,进指向前进步,主要是跳步和上步跳
步,退指退步。中定指站势稳定,以及在进退闪展中身体重心不偏。
- 疾步:预备势 两腿并肩站立。动作说明:左腿向前上 步,随右脚前脚掌擦地跟步,全脚着地,落脚于左脚内后侧,同时 左脚又抬起向前上步,左脚落地,右脚再跟步。如此反复前进。左 脚在前为左疾步,右脚在前为右疾步。要点:两脚均不可离地过高, 不能以脚跟蹬地作声,落地要轻巧,动作疾速。
- 偷步:预备势 两腿左右开立,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动 作说明:右脚跟提起,以脚掌擦地,从左腿后向左插步落脚于左脚 左后侧,两腿交叉。向左插步为左偷步,向右插步为右偷步。
- 倒疾步:预备势 两腿并步站立,脚尖向前。动作说明: 左腿向左跨步,随即右腿从左腿后向左偷步,右脚落步左脚即抬起 向左跨步。向左跨步为左倒疾步,向右跨步为右倒疾步。要点:跨 步距离要大,动作迅速。
- 颠起步:预备势右脚在前,两腿前后开立。动作说明: 左腿大步前跨,右脚蹬地奋力起跳,右腿屈膝,上提,左脚落地, 右脚向前跨出落地。要点:前进距离大,纵起要高。
- 颠踢步:预备势 右脚在前,两腿前后开立。动作说明: 左腿跨步前跳,右腿蹬地跳起,随左脚落地,右脚尖勾起,脚跟擦 地向前踢出。要点:前进距离要大,左脚落地,右脚同时踢出。
- 斜身绕步:预备势左脚在前,两脚前后开立。动作说 明:左腿向前方上步,脚尖外展,身体以左脚前脚掌为轴向左 转,右脚随转身弧形绕步,落脚于左脚右边。先上左腿为左斜身 绕步,先上右腿为右斜身绕步。要点:绕步时拧腰与斜身相随, 身法灵活。
- 跳步:预备势左脚在前,两腿前后开立。动作说明:右 腿蹬地,左脚稍抬起前窜,右脚前脚掌擦地跟上,两脚落式仍成蹬基 步,左脚在前与右脚在前分别为左右跳步。要点:前蹿时身体重心前 移,称为以身带步,左脚离地不得过高,前进冲力要大,距离要远。
- 退步:预备势 左腿在前,两腿前后开立。动作说明:左 脚蹬地,右脚抬起向后跳,右脚落地、随即左腿跳起后撤,落脚与 右脚前,或者左脚蹬地,右脚向后跨步,随即左脚跟抬起,脚尖擦 地后撤。要点:后退距离要大,动作迅速,故有“前进一丈,后退 八尺”之说。
(二)手法、腿法、身法、气法、劲法、上法与进法、顾法、 克法、截法、追法
拳的手法、腿法、身法、气法、劲法等是人体各部位在演拳和 技击中所运用的方法。它们不是各自无关、孤立的活动,而是紧密 结合,协调一致共为一体。在演拳或搏击时必须形神兼备,上下配 合,手随身转,步随身行,脚发手领,手到脚出,四法如一。
- 手法
手法是指演拳或搏击时上肢的攻防变化方法。手在拳术上有着 特别重要的作用,拳术本来就是手上功夫,包括拳、掌、指、肘各 部在内。手法名堂之多难以尽述,简述之,概括为起、落、崩、翻、 钻、转、横、竖八法。
(1)起:凡上行之手都为起,包括:托、挑、撩、扬等手。
- 落:凡下行之手都为落,包括:压、砸、按等(如图23、 图24)。
图23 图24
- 崩:腕部催拳发出的弹力。要求将力量聚于手腕.发力有 脆劲。整个胳膊屈伸或膀臂晃动发力弹拳为大崩,小臂及手腕发力 为小崩(如图25、图26)。
图25 图26
- 翻:小臂以肘为轴,绕环翻转,掌拳由阴变阳,或由阳变 阴打击对方,包括拧、搓、点等(如图27、图28)。
(5)钻:在掰手掩护下,将后手从前手臂上或臂下钻出打击对 方为钻.钻时要求含胸收腹,侧身顺肩(如图29、图30)。
MM(6)转:小臂旋转使掌拳等由阴变阳,或由阳变阴攻击对方, 亦称“转环手”。转环手一般都是在用阴手或阳手攻击对方受击时手 腕略转避开对方继续进攻(如图31、图32)。
图31 图32
- 横:避开对方正面冲击,胳膊横摆向左或向右发力,要求 晃动膀臂,运用全身之力(如图33、图34)。
手法之用,出没无常,循环变化,不外高挑平冲,低砍直砍, 擒拿点戳,虚实吞吐而已。或起或落、或崩或翻,回吞出吐、虚实
竖:掌、拳等向正前方冲击或向后牵拉 o
莫测,无从遮掩、手到功成。总之,手上功夫,崩翻横竖、钻转如 意,起落迅速,来去如风,作用如此,方臻其妙。
- 腿法
腿法是指演拳和搏击时,下肢的攻防变化方法。概括为提、圈、 掀、点、插、摆、踢、蹬八法。
(1)提:将一腿屈膝提起,称为提皇腿(如图37)。一是避开 对方脚下攻击,并扣膝护裆。二是以膝部撞击对方(如图38)。
(2)掀:一腿直立,另一腿绷直,脚尖里合,脚掌下扣,腰胯 用力向侧上摆,以脚掌外侧向上掀开对方攻我之腿(如图42)或掀 击其躯体。
图40
(3)圈:一腿直立,另一腿绕圈摆动(如图39),虚晃或防守 对方腿的攻击,继而用腿攻击对方(如图40、图41)。
⑷点:脚面绷平,腿曲伸,以脚尖弹击对方,着力点主要是 大脚趾。点法的形式很多,有平点、侧点(如图44)、趴
点、插点、仰点、飞点等等。点腿要求快速、准确,有“点腿如穿 梭”之说。
插:上步插腿于对方腿内侧或外侧,给对方腿造成障碍以 求上部发力使其失去平衡。或者插腿于对方脚跟、膝部前弓压迫对 方小腿,使其仰跌,称为“缠丝腿”(如图45、图46)。
- 摆:将一腿伸直摆动,泛指直摆性腿法,包括里合腿、外 摆腿、正扫腿、倒扫腿、勾腿、挂腿(如图47)。
(7) 踢:一腿微屈站立,另一腿前摆,脚尖勾起,以前脚掌前 击对方为踢腿。腿前踢时,以脚跟踢地,脚尖勾起,高不过一尺, 以七寸为宜,称为寸腿(如图48)。一腿直立,另一腿后撩,以脚 跟或脚掌后击对方为后踢腿。
(8) 蹬:一腿屈膝提起,向前或向一侧蹬出。其中包括踹和 跺。脚尖勾起,着力点放在脚跟者为踹(如图49);脚尖里合,脚 掌下扣,脚掌外侧着力者为跺。
图48 图49
以上各种腿法都有不同的变化,而且相互结合,构成各种不同 的攻防方法。这些腿法,分为上盘(腾空性腿法)、中盘、下盘,并有 明腿、暗腿、藏腿之说,而其式变化随势打势可左右逢源。这些不 同的方法约有八十一种,亦称八十一腿法,现详列如下:
①上盘腿法:
高撞腿,腾空飞脚,连环飞脚,飞点腿,旋风脚,蝴蝶脚,飞 云跺子脚,箭弹腿,风摆荷叶腿。
提法:提皇腿,提皇点腿,提皇踹腿,侧撞膝。
圈法:圈点腿,圈踹腿,圈跺腿,大缠丝腿。
掀:掀腿。
点:穿枪脚,仄点腿,.正托点(叶里藏花),侧托点,趴点,插 点,弹点,仰点,穿梭偷点,蹲身侧点,颠步侧趴点,摆点,连环 点腿,翻环点腿、前后点腿。
插:里插腿,外插腿,里插小缠丝腿,外插小缠丝腿,倒插腿。
摆:里合腿,外摆腿,拍腿(扣金钟)。
踢:寸腿(寸腿翻杆子,寸腿劈打,寸腿挑打,寸腿冲拳,寸 腿钻拳,寸腿劈挂手,寸腿枪掌,寸腿连环拳等)。颠踢腿(颠踢翻 杆子,颠踢取耳抱打,颠踢连环拳,颠踢掏心捶,颠踢劈打等)。掏 踢腿(掏踢外磕手,掏踢倒打等)。前撩阴腿,后撩阴腿,鸳鸯脚 (连环鸳鸯脚,玉环步鸳鸯脚,前踢后打鸳鸯脚等变化)。蹶子脚, 前后撩阴脚。
蹬:撞脚,侧踹腿,颠步侧踹腿,颠步侧趴腿。扁踹腿(狸猫 上树,蹬腿扑面掌,蹬腿转环拳等)。跺脚、踩脚。还有勾、挂、正 扫、倒扫、复合性腿法,寸腿撞脚,寸腿侧踹,寸腿飞点、金鸡落 架,绕码腿,蹶腿摆点,蝎子式,连环倒翻脚,勾挂连环腿。
③下盘腿法:
金蛟剪,钝镰割谷,老虎大偎窝,仙人过桥,大莽翻身,仙人 睡床,蛤蟆式,猴弹腿,乌龙绞柱。
- 身法
是指身体躯干在搏击中的变化方法。身为四肢之主,无冲锋克 敌之技能,有斜偏闪让之功用;左回右转,俯仰低昂;挺吸吞吐, 吸懈柔化之能力。身有八法:概括为扛、挤、撞、晃、拦、伸、缩、 坐八势。
(1) 扛:用肩背扛对方(如图50)。
(2) 挤:以身体挤吞对方(如图51)。
(3) 撞:以膀撞击对方(如图52)。
(4) 晃:晃动身躯闪开对方冲击,或用全身的劲力晃膀发力 (如图53) o
(5) 抖:两腿及胯部用力,将身体抖动,抖开对方的搂抱(如 图54),或带动肘手打击对方(如图55)。
伸:是与缩相对而言,指将收缩的身躯伸展发力或展身伸 膀使上肢活动幅度加大,便于接近对方,增强攻击力度
- 缩:是与伸相对而言,指含胸收腹,将身躯内缩(如图
- o一是缩身避开对方的冲击,二是蓄力待发,如压缩之弹簧。
图56
- 坐:以臀部下坐对方腿部,使其失去平衡,坐法必须在以 腿脚勾缠住或以手搂抱住对方腿部的情况下使用(如图58、图59)。
除上述八法外,腰为人体气力之中枢,虽无技击之攻,悉来补 充之力,兼有柔软、怯绵、灵活、刚闪八字也称为身法。身法其形 如游龙,手动先肩动,步动先胯动,肩胯动必先身腰动。其总诀为 柔里有刚,刚里兼柔,静中有动,动中含静,刚柔咸宜,动静有节, 不即不离,相依相随。练功时,务求腰部柔软如绵,则练拳之际, 方能起顿得势;颠起倒插,运用自如;踊跃挪移,俱能应变。视敌 肩宽腰细,知其久练之功;吸腹柔腰,必精技击;气沉丹田,提劲 注于肩臂,方能威力强大,
此又不可不知也。身法之用贵心“静” 外“猛”,所谓“守之如处女,犯之如猛虎。”常声东击西,指上打 下,佯攻而实退,视退而实进,虚虚实实,刚柔相济,乘势而击, 不与来势顶撞。视敌身左闪,宜备其右攻;其身后让,谨防左击; 回身之拳,其力必猛;翻身之脚,其势愈雄;身蹲者,其气必蓄, 底攻应知其变;身立者,其气已张,高击须知其势;探身之拳,其 臂较直立稍长;回身之肘,其劲力比拳击更利。盖善借人之力,顺 人之势,制其人之身方为妙也。
- 气法
乃指演拳或搏击时的呼吸方法以及在意念支配下将气运于四肢 身体,及其他部位的运气方法。运气之法同时含有精神与意念的作 用。
前辈拳师认为:心为主帅,眼为先锋,其跟在脚,主宰于腰, 形于手指。运气调息,抽象不直观,仅作简述一二。精神与意念。 首要正心诚意,要求神宜守敛,以心行气,思敏心残,运气沉着, 其气不散,其力自均。其旨在精神专注集中,摒去杂念,胸怀坦荡, 心情舒畅,泰然自若,从容不迫。正心诚意乃运气之先决条件,否 则心慌意乱,气散力泄,丧失战斗力。呼吸方法:要求气沉丹田, 腹式呼吸,宜均匀、深长、沉稳,虽然剧烈运动仍面不改色,气不 涌出。发力时一般以沉气鼓动小腹丹田用力配合发劲。呼吸时要求 齿扣、唇闭、舌顶上腭、垂肩坠肘、竖颈。运气之法,宜扣“三心” 即顶心要紧,手心要扣,脚心要扣。顶心紧,可除杂念,敛精神。 手心不扣则张,上肢搏转无力,气不能收于丹田。
搏击的劲法是指在演拳和技击时劲力的运动方法。要求做到浑 身力整。一是必须姿式正确;二是身体各部位必须协调一致;三是 必须内外一致,形神兼备;四是每一个动作所运用的劲法,必须得 当,力沉着。使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八法协调一致,如果有一 缺则劲便不整,动作就不合乎要求。先人把洪拳的劲法概括为绵、 软、硬、脆、滑五劲,均不外五劲。同时还做了很好的解释:绵劲 者,彼进我退,彼退我进,顺人之势,借人之力;软劲者,练拳之 际不逞强,不硬架,两膀软如棉,若不着则舒散自由,一着则力从 内发,有推墙倒壁之势;硬劲者,硬攻直进也;脆劲者,干脆、崩 点、冷弹令其不防也;滑劲者,溜滑也,随机应变,妙如转环,能 使敌人望空扑影,无从摸索。
总之,劲法运用于三性之中,发于一颤之倾,如虎伸爪不见爪, 而物不能逃;龙之用力不见力,而山不阻也。如是诸法合而为一, 克人岂有不利乎?
解曰:三性者:盖眼为见性,眼见则明,宜时常循环;耳为灵 性,耳听则聪,宜时常报应;心为勇性,心到则力生,宜时常惊醒。 此三性者,术中之妙用也。诀曰:临阵需提防,小心没大差,莫恃 己艺高,骄傲身自辱。
颤劲即抖劲,有钱难买机灵颤,此法最妙。机灵颤者,嵩山少 林派谓之突如其来的“抖”劲也,亦是下丹田的疾速发劲,唯拔气 高者始能为。
- 上法与进法
上法以手为妙,进法以足为奇,身法以活为要。手法与足法, 取其轻利稳固,万万不可习成滞气,以身陷于败地。所谓滞气不打 人者,此之说也。手之出入不离口,足之进退紧随手。足随手起, 手随足落。手起在人而落于己,足起在人而落过于人。起手如丹凤 朝阳之势,两手前后互应。进步要抢上抢下进,善用踩劲。手起撩 阴,脚打膝分,膝起望怀,肘发护心,上下相随,手是两扇门,打 人全凭连环腿。但须明三节,齐四梢,闭五行,身法灵活,手足之 法连,而后再视其宽窄,随其老嫩,一动而即是也,但须手到脚到, 有一不到打中也无用,此至理也。弱者我知其能逼,强者我知其宜 防。何以知之?练功于掌拳者,其手臂较一般人粗杨;练功于腿足 者,其步法比一般人轻固;精于外壮者,其体质必魁梧;神于内功 者,其筋络多干枯;矮小之人,防其用腿;昂蔽大汉,必惯使拳; 见其姿势,即知破其法门;发我手足,还当顾我周身;遇隙即攻, 见空必补,此方称知识之高,亦必能挫败敌方。然其方法亦有六焉: 功、顺、勇、疾、恨、真也。功巧妙也,顺自然也,勇果断也,疾 紧急也,恨愤怒也,动不容情心,一颤而内劲出也。真者,视之真 确,一发必中,而彼措手不及难以变化矣。此六法既明,上法与进
法,必然自得矣。然见其有隙可趁,而不敢攻,知其有空可进而不 敢近,乃胆性之症。胆小即无果断之心,胆大能胜谦人之技。恐怖 于中,必畏缩于外,故乘其怯,必攻其虚;我见其虚,反攻其怯, 转败为胜,反弱为强。此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者,能视锋刃如不 见,不屈不挠,艺高而胆大。常言道,技弱胆壮泼辣者,可击败技 高胆小畏缩之人。故战则“勇”字当头,方能寻得战机主动。诀曰: 身以滚而起,手以滚而出,身进脚手随,三节自可齐。动梢节必先 动根节,中节不明,四梢发空,此至理也。
盖顾法者,单顾,双顾,上顾,下顾,前后左右顾也。单顾要 用截手,双顾要用横拳,顾上用冲天炮,顾下用握地炮,顾前后用 梢捶,或用斩拳,顾左右用括身炮。克法者,左克右克,硬克,软 克也。左克用里括,右克用外括,硬克用灵活而有弹性的钢劲,软 克用随势打势,化力法的软劲,但其妙用存乎于心。截法者,截手, 截身,截言,截面,截心五法而已。截手,彼先动手,我可以手截 之。截身,彼身欲动未动,我以先动而截之。截言,言露其意,我 即截之。截面,面露其色我即截之。截心,彼眉喜面笑,言甘貌恭, 我应察其有心无心,彼若有心,我要迎机截之。
解曰:面笑不动唇,提防有意人。至于追法,上法,进法,可 一气贯注。即所谓随身紧凑,追风赶月而不放松,彼欲逃走而不能, 何患有其他杂技而自卫。
(三)演拳之法
演拳之法总要讲明,学之不讲是犹食而不知其味也。演拳之法 虽经师讲明,尤须自参。盖拳法千变万化,层出不穷,惟有触类旁 通,闻一知十,方能自善其用。
演拳之法务要讲明劲法,要将劲法演真,习练精纯,细心揣摩、 不可任意打走,不然劲一走则数十载功夫皆成车画也。
演拳之法勿要先定心,盖心定则能静,静而后能安。即猝然临 敌,而平时习惯于以静制动,万不可至心慌意乱,手足无措。
演拳之法以心灵为上,盖心灵则手敏。师云:手敏妙如转环, 逗引埋伏,出没无端。果能如此,方不至为死手所拘。
演拳之法务要练气。盖气者身之主也,气者练到,不惟无涌出, 且能使筋骨强壮,脚底有根。故医家所谓:气壮则体健,气舒则百 病除也。
演拳之法身体要灵,步法要轻,手腕要活,膀子要伸。身体灵 则跳跃必便,步数清则进退不乱,手腕活则变化无穷,膀子伸则手 可以及人。
演拳之法要识阴阳,阳手变阴,阴手变阳。阴阳不清者不可与 人交手。
演拳之法手型变换要活。手形者,拳掌勾指也。将拳握的死, 击人猛且重,但旋转似觉不便,故演拳之法要知手形变换。
演拳之法要讲站根。将根站好,才无跌扑之意。
演拳之法不可贪多。恐博而不精,务于多荒耳;此兵书所谓 “兵贵精,不贵多”也。
演拳之法要将师传演真,不可任意改变。如贪拳式华丽游场好 看,自作聪明,将师所传妄加损益,此必乱真传。
演拳之法尤宜缜密。将师所传每日默为参考,暗加习练。古云: 君子之不可及者,其为人之所不见乎。
(四)演拳秘钥
拳者,权也。万不可泥于死手,而又不可擅离老母。盖拳中变 化无穷,千变万化须由母生。世人所习者,不过眼前明招,供人赏 玩,一望而知其就理。经云:拳以熟而为上乘。若学者果留心探索, 将老母习练精熟,经师拆讲,又复自己参悟,将老母中身法、步法, 一一推寻。站一式则思其所以站所式之由,变一式则思其所以变之 故。反复思维,俨如敌人在前,既寻敌人之破绽,又将自己周身破 绽一一寻到。倘稍有不得力之处,既寻师考证,务要求出所以然之 故也。而后如此演来,方觉可刚可柔、可即、可离、可变、可化, 此真可谓演拳也。
- 脚论
脚者:身体之基也,脚站稳则身稳。拳法中言浑身力整,眼有 鉴察之精,手有搏转之能,脚有行进之功。脚前进,身随之,脚后 退身亦随之,脚里进,身斜之,脚外进身伏之,脚踢手拿之。手为 先锋脚为主帅。拳打六路,脚踢八方。脚踢时身先晃动,视其敌人 之眼目,手一领,脚疾发出。脚法有五起、翻、落、拈,忌踢,宜 踩脚为佳,如是而已。谱云:脚踢敌人莫容情全凭手领门路清。 手不虚发不空回,飞脚点肋百发中。有“脚起望膝,膝起望怀”之 说,脚打膝分,其形上翻,如撩阴手的翻起。至于落要像以石拈物。 忌踢者,一脚踢起,一脚着地,易失重心,有脚起浑身皆空之说。 踩脚者,如鹰捉物,置物于足下也。盖手法与脚法本自相同,而脚 之用,应如虎之行无声,龙之飞莫测,然后方可。拳家言:目中有 敌,始出拳,意中有敌方动脚。
- 腿法
搏击强调练腿为本。腿法练好,五行则顺,六合则对。如是不 练腿者,其必五行不顺,六合不对,出势不疾,进退不灵,运用筋 骨不易也,因此练武必先求腿力。腿有八法之说即:掀、摆、寸、 蹬、插、点、圈、提。摆腿为摆莲花之母,寸腿为踢脚之母,蹬腿 为飞云跺子脚之母,插腿为缠丝腿之母,点腿为叶里藏花之母,圈 腿为扣金钟之母,提腿为提皇腿。腿之法各有其妙,久练自能知之。
- 眼必要论
眼为心之苗。目察敌情,观其五官必知其内,达之于心,然后 能应敌变化,取胜成功。眼要毒。但交手之时,瞬息万变,眼不毒, 不能察其动静,识其变化,焉能出胜制胜哉。眼有鉴察之精。眼之 迟速,心变动,手脚出收之快慢,决定成败。眼者实练艺之必要也。 谚云:争场之上,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眼为见性,应时常循环。 目之所注,神之所依,以尖锐目光,视敌之意向,见缝插针,乘机 而起。在精神上压倒敌方,以目注目为鹄。以察敌颜,审敌势,以 疾速反应,灵活胜敌,谱有“起望眼,落望天”之说。内行者视敌 左肩一偏,即知其必发右腿;右手一扬,即防其必发左拳。虽时时 变换,但早有所料。知彼强劲,我走偏门;我较敌强,始踏洪门; 视其眸子,敌注我左,防其左攻;敌注我右,防其右击;张口之拳, 其劲必松;闭口之拳,其劲必足;左腿在前,防其后足;后足既来, 备其再攻。凡此种种,皆赖于眼能明察之功效。
- 三尖比论
三尖者,鼻尖、拳尖、脚尖,三者遥遥相对也。拳尖直出与鼻 尖要平又要止者,偏于左,则右边空虚,脚尖、鼻尖要对,如若不 对身有前俯,则后足无力,身有后仰则前面无顾。拳尖与脚尖要齐, 脚踢手随之,手脚起落要齐,拳打脚进不要前后左右之偏斜。
- 明三节、齐四梢
明三节:举一身而论之,则手肘为梢节,腰腹为中节,足腿为 根节。继而分之每一节之中,亦各有三节。上三小节:手为梢节, 肘为中节,肩为根节;中三小节:胸为梢节,心为中节,丹田为根 节;下三小节:足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总之,不外于起、 随、追三字。即“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这样不致 有长短、曲直、参差、伏仰等弊端。起、随、追,劲法也。节明虽 各异,劲法一也。统身劲法然,各节劲法亦然,俱起于根,顺于中, 达于梢。起要起去,随要随定,追要追上。一动三劲具到,无弊矣。
齐四梢:毛发为血梢,手指、脚趾为筋梢,牙齿为骨梢,舌为 肉梢,此为四梢。四梢要齐蔽,舌要顶,齿要扣,手指脚趾要扣, 毛孔要紧也。舌顶上腭则津液上注,气血流通。齿要扣,则气贯手 骨髓。手指脚趾要扣则气注于筋,毛孔要紧,久练勤习功成则固身
气沉而坚。舌之顶齿之扣,手指、脚趾之扣毛孔之紧,一齐如法为 之,无先后迟速之分,盖四者有缺点则气散而力怠,便不足以言技 也。但行拳或交手时,须发欲冲冠,指欲透骨,牙欲断筋,舌欲推 齿。意念一动心一颤四梢皆至,四梢齐蔽内劲即出。气自丹田生, 如虎之怒,龙之惊。气发须吐声,手随声发,声随手落。一动百动, 四梢齐蔽,内劲岂有不出之理?秘诀曰:上提下坠中束练,妙术尽 在呼吸间。
浏览1,90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