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截拳道中,需练习体会在攻击时、连续攻击时、后撤或 反击时,犹能维持双脚间及双脚与身体间适当的姿势,但需注 意在各种拳脚攻击时的姿势变化。若必要的话,需能在走路的 速度下做所有的动作,并体会身体在平衡与不平衡时的感觉。 向前、向后并向两侧移步,协调拳与脚的配合方式,且确定出 招够劲、够快。攻击时最重要的是能保持身体的平衡与快速的 收招。
在截拳道中,锻炼身体平衡感觉的最佳方法之一是跳绳。 但绝非任意而无技巧的乱跳一通,速度需达至你的极限速度, 而三回合的各种不同方式的混合练习,是赛前的极佳准备动 作。
身体感觉意味着肉体与精神的一种和谐与一体的相互作 用关系。下面分别介绍技击中的身体与精神上的感觉。
攻击时的身体感觉
肉体上的
在攻击前后与攻击时考虑平衡的感觉与情形。
攻击时及攻击前后,考虑防守是否严密。
学习和研究如何攻入对手的防守线,并贴进对手做动 作的手与脚内,限制并妨碍其行动的灵活。
精神上的
H)培养意欲攻击中目标的“愿望
考虑精神的充沛与否。
以机警、小心留神来应付攻、守形势的突然变化。
随时严密注意对方,留神看清对方的一举一动,决定 该如何采取策略。
练习有效地攻击一个移动的目标,犹能保持放松,自然而快速。
(二)防御时身体的感觉
研究对方的动作与发招的方式——是否有任何征兆 可寻。
练习预知对方第二下、第三下的动作可能是为何一 由此可知对方的打法为何,并解决简单直接攻击所不能得手 的问题。
获知对方防守力薄弱,无可自救时的情况为何。
4・将厉害相权衡,并乘势追击对方。
诱使对方失却平衡,而自己犹能维痔良好的控制。
向后撤步时犹能保持动作的故率,并实验各种不同移 步时的情形。维持良好平衡以做决定性的一拳或一脚的攻击。 但须配合下述要领,快速攻击:①正确一致的发招时间。②正 确的距离。③正确的计算时机,把握时间。在武术的久远历史中,盲从模仿,似为多数人的通病,究 其原因多半是人的天性使然,再者与保守与传统的派别也有 关。因此,欲求一位有创新的老师是十分不易的。
每个属于某门某派的人总会谓其是唯一拥有真理的',他 们并不真正面对实际的搏击,大多数均与真正的功夫相去甚 远,因为实际的搏击是简捷且直接的,而他们不是曲解了它, 便是空想,并不会直接理解真正的核心和关键,妄凭花巧的招 势与人工化的技巧,欲求符合实际的搏击情况。当你真正与人
搏击时,搏击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活的,而花式与空想的招势 既是无能且局限僵化了原是流动的技巧。此等招势充其量不 过是盲从于无谓的练习罢了。一旦真的感情愤怒或恐惧发生 时,能以传统的形式与技巧来表达吗?倘若是自由的,应是以 真正的人的自主人格来表达自己,或是一如机械,听任别人指 使?该是流动的整体,还是偏限于自己的派别模式中,阻止了 整怵与创新的意识,这些问题都需很好了解。
一门一派的武术家往往不但不直接视问题之关键所在, 反而盲从所附会的形式,及固定的招势上,从而愈陷愈深,至 不可自拔的地步。另外,一个人所受的教导既是偏颇与歪曲, 也是无法明确地辨别何者为是。因此,传授需与事物的本质相 合方可。
只有避免机械化人工的技巧,方有自由可言。一个头脑明 晰、单纯的人,往往对事物并不做过多选择,他们认为是便是, 不是就是不是,这种根据观念而采取的行为,显然是有局限 的,而此种行为亦非自由的。相反却带来更大的阻力与矛盾。 象这种固定的形式,非但无法适应真实情况下变化,而只能制 造槛笼罢了,而真理则在牢笼之外。因为形式套路只是无谓的 重复,它使自己自以为是地避开面对真实的敌人的自我探讨。 此种累积是自我封闭似的阻碍了自己,而花巧的动作更增添 了此等的阻力。
传统的武术家只抱着传统的观念,他们在照着不变的例 行工作方式去做,他们的动作均是承袭旧有的而无创新。在现 实中,知识是固定在某一段时间的,今日是,明日可能否;而求 知却是永远不断的。知识是由累积结论而来,而求知则系一不 停的动作•如何能使传统的门派,所谓的专家与制度趋于灵活
变化之境?传统中也只是静态:固定、僵化的,或许也可指出路 来,但那条路是有限的,绝不能趋于灵活变化之境°
截拳道的真理取决于与对手的关系,因此,它会不止地移 动,并灵活变化,而绝非静态的。真理是无途可至的,真理并不 是绝对的,截拳道亦是在不断改变着。截拳道的真理并无休止 之境,而且无形、无固定组织。一旦你见之,你当会知道灵活变 化之物亦是自己应为之的。而由静态的、人为的形式,及固定 的动作都是绝对无法表达截拳道的那种灵活变化的自我的O 也就是说,传统的形式只可能迟钝你的创造力,冻结你的自由 感性,一旦陷入传统的纯粹中,此时你就不再是你自己,而只 是一无知性地照着做罢了。
欲了解搏击,需以极简捷直接的方式为之。因为了解的产 生是经由感觉的,它在某一瞬间由关系的明镜前映出。另外, 欲了解自己,必是由与别人接触后方反求自己。倘今夜我看到 一全然簇新的事物,而这事物为我的经验所感觉,而明日倘若 仍想重温一下此种感觉,体验其中的乐趣,则此种经历将会变 得麻木和无甚知觉。所以,真实的也唯有在当时可见罢了,真 理是没有明日可谓的。 ,
当我们深入研究问题时,必会发觉真遍的所在。问题中自 会隐含答案,就是说了解问题亦同时解决了问题。倘欲思想, 便非可谓之自由,则所有的思想皆是局限的,而绝非整体的。 因为思想只是记忆的反应,而记忆经常只是局限于一部分的。 因记忆只是经验的结果。因此,思想只是心灵由经验所产生 的。知心何以空,何以静;以空灵之心,无形、无法来面对敌人。
在哲理中,初始的心原本是无活动的,而道是需无思以行 的。内视自己才深知自己之原本天性并非可创的。如你能不役于外物,不为外物所敝,自会有静与镇定产生。而且能静意 即能无幻念,进而能无妄念。中国的武术是经过三千多年的演 变与流传的武术,由于它不易受侵扰,而有求稳定的共同心' 理,人们便开始建立行动、思想的模式、规范,久之,即变为此 模式之奴,以此不实之模式为真了。这种求某种动作的模式、 规范,使得参与者得以有一定的规则可循,这在拳击或篮球中 或许是可行的。然李小龙所创新的截拳道则不然,截拳道之精 神旨在自由之精义,是不该为任何模式所拘束的。
许多武术家常是盲目地接受其老师所传授的,结果造成 了其行为、思想上的麻木、呆板。他的反应自是依循者已定的 模式,使其心灵更加限制与狭窄。而自我的表达是整体的,是 立即而无暇思考的,唯有肉体与心灵的完全自由时,方可能完 整地表达自我。此即为截拳道之真义!
在截拳道或现实生活中,心灵的偏狭意味着心灵的冻结。 一但停止其必需的自由流动性,心灵将不再是真正地处于心 灵的状态L不可移动性”是能量的集中于一焦点,就如轮子转 轴的轴心般,并非纷乱分散的。而重要处是在丛事某事的过程 而非其完成结果。没有动作者只有动作,没着经验者只有经 验。 -
在李小龙的意识中,一无自我意识时,艺至其最高之境 界。一个人一但能超乎其所做事物成败之关键,则必可发现何 为"自由气
截拳道是无任何形式的,也可是任何形式的。因其是无派
31- .无别,又可适于任何派别。截拳道能运用各门各法,不为任何 ,限制所限,它善用一切技巧,而一切手段均为其所用。欲于截 '攀道中有所精进,必先对意志有控制锻炼的意念,忘却成败胜 负,忘却骄傲与苦痛。让对手因挑战而遭受更严厉的反击。而 失败时的最大谬误是预先对结果妄加臆测,不应对成败得失 有所在意,让一切自然发展下去,如此你的四肢与身体自会在 是当的时机发起反击。
截拳道使我们一旦确定了方向即不再回首反顾,它对生 死是置之度外的。截拳道并不虚张声势,李小龙亦不在迂回地 ,走着,而是朝向一直线目的的,因为简捷的一直线是两点之间 最短的距离。
截拳道的技巧简单、精湛之说,就是如何使动作简捷直 接,如何去表现真正的自我,它是存在而真实的。它能自由无 '拘无束,不为外在的依恋和偏颇所限。截拳道可谓启开智慧之 火炬,它是生命之道,直接朝向意志力与控制力的动作。
一个受过良好训练的拳手在各方面均应能生动与有活 为。然而在实际搏击中,他的心灵尤需冷静,不为外界所纷扰, 能以不变应万变。他一旦前进,他的步法需轻盈与平稳%他的 双眼需不滞停,而注视敌人之每一举每一动。他的行为表现仍 与平时一般,而无任何意料产生的可能。对此,你应做到:
第一、摧毁面对于你的敌人——消除自由、正义与人生的 障碍。
第二、摧毁任何纷扰你心灵之物,毋需伤害人,但应能克 服自己的贪婪、愤怒与愚昧。截拳道是注重自我发展的武艺。
拳与脚均是消除自我意识的武器,此等武器代表着直觉 的力,本能而直接,不似智慧与复杂的自我意识,它并不分裂自己,即能防卫其自立与独立性。此等武器可使你一往直前而 无回顾四盼。人天赋所具的纯洁心灵与空无一物的心理状奄, 使其四肢可善用此等性质,以运用自如。四肢一如不可视见的 精神,还使得心灵、身体、四肢处于最大的活力。另外,抛弃那 些陈腐老朽的技巧,方可至整体与自由灵活的运用。将心灵专 注于一焦点使之警觉着,使之能瞬即知觉真理,而真理是各处 无所不至的。心灵需可由旧传统习惯、偏见、限制的思想过程 中解脱出来。
在武术的锻炼中,应葆有自由的意识。一种受到限定的心 灵是绝非是自由的。勿为任何门派传统所限,武术该是自由 的。而欲自由发挥并表达自我,昨日一切非的尽可抛开。由旧 的传统固然可获得安全感,但在新的创造中则可获得流动且 机变的武术。如你深信自由的可贵,心灵必须学习正视生命, 不受时空所限之生命。自由是存在于知觉意识内的。注视中 切勿停止悟解,欲深悟生活于现在,昨日的一切均需抛却。
一个人一旦不能表达其自我,必不是自由的。唯此,他开 始挣扎,而挣扎则孕育了规律化的例行法则。一个搏击者必须 能经常保持心灵单纯,心中只存一个目标——如何搏击。他必 须去除阻碍其前进的障碍,无论是感情的、身体的或是知识上 的。
在打斗中,能超越任何系统的约束,方可能自由与整体地 为所欲为。一个一心欲求真实的人,是不会受任何形式所束缚 的,他只存在何者为是之中。倘你需了解武术中的真理,并洞 悉你的对手,你必须抛却一切门派的观念。然后,你的心灵方 向可能平和而一无偏颇。在此种沉静中,自可清楚,并全面地 视物。
倘若某门某派教你如何搏击,你可能依据着那种方法的 极致去搏击,然而那并非实际的搏击。一旦你随着传统的模式 :走,那么你所了解的只是老路子,传统与传统所造成的隐影罢 了,因为你并不了解自己。如单单只是重复地演练规则化的、 固定的动作,当会剥夺搏击之“灵活"与“真气
李小龙祈望今日的武术家能更加注意武术的根本,而非 ;武术繁盛不实的花叶上。而在根节处的争论是可以由根本处 CT解的。
, 在搏斗中,不必关心何者是柔何者是刚,踢击与拳打,擒 莓与手打脚踢,长距离与贴身搏击之优劣。因世上并无确切的 何者比何者强。唯一需防范的是,切勿使部分琐碎的东西去剥 夺真朴的整体。搏击之道绝非是根据一个人的好恶来选择的o 傩有每一时每一刻在搏击中追寻方可,也唯有不受偏颇,斜曲 或任何的模式所限时,方可能迈入截拳道的殿堂。
在搏击的艺术中,一直有着如何使自己更加成熟,技巧更 高物问题。而成熟是一个人的本质,实体上的渐进的进步。这 也唯有从自由表达中的反省与自我要求,方可达到,绝非是模 仿、重复传统的模式动作所能及的。有些门派偏重直线的动 作,也有些门派偏好曲线或圆形的动作。这种偏于某一面的武 术皆非自由的。而截拳道的技巧旨在自由地运用各种的动作, 是一种注重自我又超越自我的武术。况且,武术绝非是装饰性 的。一种选择的方法,无论是多正确,亦唯有使人限于一模式 内。而博击是于瞬间之中产生千变万化的技艺。如依循着某种的模式练习,只会导致阻碍自己的发展,欲由之深解自己是 绝无可能的。 !
截拳道是无所谓形的,故亦可适于任何形,且因其无分派 别,故亦可适于任何派别。它能善用各种的方法技巧,以求达 到武术的最高境界。而武术的至高境界必是趋向简捷,以不变 应万变。而境界不高的,就是那些花拳绣腿。据李小龙所言, 对于端正、消除外在不实,及花招的招势,是不难的,然而对内 在则难矣。另外,唯有在无比较时方有何者为是,如此亦可至 无所纷争之境。
搏击绝不因你是不同的派别,而有所不同。对此,你可不 妨以自己所学的门派(无论是西洋拳、国术、空手道、泰国拳) 来观察街头的打架。也唯有不为门派所限时,方可清楚地观察 入微。如此,才能无好憎地用客观全面地来观察。所以,截拳 道面对的是实际,而非徒然的形式。也就是以无形为形。
一个无所根本的搏击者,不可再谓之是真正的自我,他的 移动犹如机械入,他使自我受外在的影响,并埋葬了其独立的 意识。而其独立意识是其迄今所从未知觉过的。所以,在现实 中无所停留,意味着所有事物其终极源流是人们所无法理解, 也非时空所可局限的。
在截拳道中,自我的表达是无法以形式化的练习来完成 的。而形式的练习都只是表达的一部分。在这里,无形的 “形”并非意味着无形。无形之形是由“形”或“型”进化至更高 深更完美的自我表达的境界。欲突破自己,需要深知自己的自 觉。
许多武术家总想欲求更多,但一味欲求一些特别的东西, 即不知真理。而正道却蕴含在简单的动作中,正因是这样,他 们却不能见之。倘若说出原因的话,那便是在追寻中即迷失了 原来所存在的。倘欲求身体的不实的夸大与强己所难,自会偏 离正道,如欲求心智的虚幻的理想,当会无法见到实际的真 象。
截拳道是一项新兴的激烈对抗的竞技体育项目。由于它 的对抗特性,决定了它的训练方法和要求均截然不同于其它 运动项目。正确的掌握技术,提高自身的技击对抗能力,都必 须通过规范化的基本功训练。以下着重介绍李小龙生前所列 出的有关进行基本技术训练的方法。
在训练中,李小龙认为基本功是提高人体运动水平的基 石,没有良好的基础素质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各种技术练习, 更谈不上提高运动成绩了。现代技击水平的高度发展,更具对 抗性,这些特点对截拳道基础训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 也越显示出龛础训练的重要性。
截拳道基础训练的内容包括:格斗戒备势、攻击目标、脚 步移动、基本实战拳法、基本实战肘法、基本实战腿法、基本防 御方法、截拳道的呼吸训练、截拳道的眼法训练等。
现代技击运动非常讲究格斗戒备势,因为它是为攻击和 截住对手而保护自己这一目的服务的,以下将其简称为戒备 势或警戒势。这亦是李小龙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技击状况、 身材、技巧、战斗能力及特长,并经过长期实践而采用的既便 于进攻又便于防守的一种姿势。同时利用此姿势可使身体始 终处于强有力的状态,而且它还是最有利于机动的施展出浑 身解数来的桩步,它在运用时,以侧身对敌,以减少被攻击的 面积和有利于起腿攻击,而且每当完成一个或一连串的攻防 动作之后,都应快速恢复到这一姿势,以便进行下一个回合的 搏击。并且由于两手不断地晃动,象蛇吐信一样闪进闪出,可 迫使对手处于迷惑、慌乱的困境。
在截拳道中,腿法和拳法虽然占了很大的比例,但戒备势 却是它们充分发挥出来的保证。在实战中,若想保护1好自己, 又能有效地击败对手,并最终取得胜利,就必须真正领悟戒备 势中各个部位的技术要领,并能在实践中加以灵活运用,戒备 势在实战中又有左、右之分。 .
首先,身体必须略向前倾,以保持攻击的势头,且一脚在 前,一脚在后,双腿要微屈,身体65%的重量集中在后脚,前 脚只占体重的35%。同时,前脚行动一定要灵活,不要受任何 物体所阻碍。
另外,还要注意保持人体的重心,只有保持重心的平衡自
头部姿势
在实战搏击中,头部被认为是最重要的部分,因为他象一 棵大树的主干,且大多数攻击均朝此而来。所以,在打斗时,上 盘一定要小心保护,尤其是贴身搏击时更要加倍小心,如果头 部保护不够灵活的话,便会顿处下风。不过双手有时会因忙于 攻击或格挡,而无暇顾及脸部,所以最好把脸向肩膀方向转 动,并把肩略为提高,把头略微垂下,使肩膀保护脸。因此说, 在格斗姿势中,两肩与头的位置十分重要,在这个姿势*中,肌 肉和骨架的结构须处于最大可能的协调位置上,以保护下颁 的要害部位。在近战中,头与下颁应保持垂直,下领下缘应压在锁骨 上,下须的一侧隐藏于前肩内,但是这一姿势很少被采用,只 ,是偶尔用在打斗最激烈时,因为这种姿势会改变头部的角度, 使颈部处于不自然的状态。另外,以这种姿势进行对打,容易 使前肩、前臂的肌肉紧张。并妨碍动作,以致引起肌肉疲劳。所 以李小龙强调,一切动作应以自然、舒适而实用为原则。
以肩保护脸部的方法一定要纯熟,才能应付自如。在这种 条件下,最低限度也会使敌人难以打着自己的脸庞。
四肢的姿势
在此姿势中,手腕应轻微下垂,以便随时进行搏击。在这 里,整双手臂放松的好处很多,最起码可使手臂能象压缩的弹 簧一样打出。而且前臂与手也应尽量减少急剧的移动,以免过 度疲劳,这是“保留实力”的最佳方法,更可借此应付持久战。 前手伸出的位置,应当稍稍低于肩的高度,后手贴于下须上, 用以保护上盘。肘部路下垂的原因是要保护身体中部和下部。 一般人均在这方面吃亏,其实他们不是不想保护自己,而是无 法抵抗对手向自己身体中、下部的攻击。不过,若专心一志地 去保护中、下部的话,那么头部又会成为敌人攻击的目标,从 而使上下身难以兼顾°所以,身为技击家要攻守兼备,把握时 机采取主动,这是十分重要的。而且,有时候可以采用低格斗 姿势,两手亦可不分前后,这种类型的姿势可以迷惑对手,并 有力地牵制对手,在某种程度上能够阻止对手的突然攻击。这 时,暴露的头部便容易成为对手打击的目标。但是可以依靠灵 敏性和与对手保持较安全的距离来保护自己。
至于下肢的大致形状是:一脚在前,一脚在后,使身体如在一个立体之中,重心则介于前后腿之间,以备随时应战。同 时,还要懂得,一定要把负荷体重的前脚转由后脚承担,假如 后脚位置一旦转换为前脚,一样要转移体重的负荷,只有这样 才可以保持身体平衡。但是,很多拳手却都忽略了此点。在这 里,前脚应控制着身体的姿势,如果前脚的位置合适,那么整 个身体自然会呈现出正确的姿势。另外,使前脚同身体成直线 也是十分重要的。当前脚向内转时,身体也应随之向同一方向 运动,这样就只向对手暴露出了身体的一个较小部分。如果前 脚1向外转,身体成正面,则暴露的部分就大些。对于防御来说, 暴露得越少就越有利。而且正确的姿势是格斗姿势的基础,它 可以减少无效的动作,并消耗最少的体力而取得最大的效果。 手臂、腿脚I都必须充分放松,即减少那些容易引起疲劳的无效 运动和肌肉活动,从而使拳脚出击能象闪电般迅速有力。
平衡亦是格斗姿势中的重要的方面。如果拳手没有始终 如一的正确平衡,就会在动作中失去对身体的控制,只有正确 及时地调整身体,才能保持平衡。双脚应当位于身体的正下 方,两腿自然、舒适地分开,间距为一自然步,这样就能站得 稳。虽然以上原则i般是适用的,但并未严格规定出脚后后跟 是应该抬起还是落下放平,这要取决于当时的情况和身体的 位置。
在格斗姿势中,两脚最理想的站位是一只脚能够迅速地 向各个方向出击,并能成为全力进攻时的一个转动轴心,而另 一脚能够保持有效的平衡,用以抵挡来自各方的攻击,同时也 提供了出其不意的打击力,就如同打棒球一样,挥动球棒的力 量也是由腿部产生的。而且由格斗姿势出拳踢腿时,全身的动 作不要过分:因为那样会影响平衡,一个站立姿势过高的对手进行反击练习时,在他一脚击空而失去平衡的一瞬间,就往往 容易受到一次攻击。他唯一能够依赖的,也是相当安全的办 法,就是保持膝部的稍微弯曲。而要掌握肌肉的收缩与放松的 本领,唯一的方法是置身体及身体各部分于不同位置,并深切 感受这些位置的不同处。例如,身体处于平衡的位置,然后身 体倾斜失去平衡,当向前、向后及向两边运动时感觉其中的悬 殊差别。一旦获得了这个感觉,当身体运动从自如到别扭,从 轻松到紧张时,就可运用这种感觉来不断引导身体的运动。最 后,使动觉达到很敏锐的程度,即当身体的动作不能以最大的 努力来取得最大的成效时,就会感到不舒服。
躯干的姿势
躯干的姿势有赖于手脚和腿的活动, 假如脚和腿的位置正确,身体的姿势亦可 视为正确。有一点要注意的是,身躯必定要 和“预备踢出”的成一直线。而预备踢出脚 的脚尖是稍为向内的,整个身体不由自主 地微微向侧,这样身体便不会完全对着敌 人(图2)。如此,被攻击的目标便变窄了, 从而利于自卫。假如整个身体完全向着敌 人,那么胸腹部范围就大了,遇到强敌时便 不易应付。这是徒手搏击中的“金科玉律”。
打斗时,格斗姿势固然重要,但切不可 一味“摆姿势”,因为摆得太久,这样只能会•
削弱自己的进攻力和防守力,所以一旦有机可乘,切不可错过 主动攻击的机会。在这里,手臂除了保护身体胸部及下部外,
亦有攻击的作用。而且若不用拳,可用“摆掌式”,手掌的位置 可放在介于对手和自己的肩膀间。手臂下部亦可贴紧身体,俾 一定要放松、自然,并且进可攻,退可守,把双手运用得生龙活' 虎。以保持戒备、遮蔽身体、避免袭击。
另外,双腿的灵活性亦是取胜的关键,所以后脚脚跟必须 提起,这样才可以减轻摩擦力,转动才容易,进退才灵活、敏 捷。手脚攻击的要领是:收缩臂膝,随时准备出击,使手脚象压。 紧的弹簧一样,一放松便能弹射出来,至此,你的手和上臂便 可自由活动而痛击敌人,直至获胜。有意迈向截拳道技击殿堂: 者可不妨仔细研究和观察、模仿一下,因为这是学习技击术的 第一步。不过,在选择站位的时候还要注意,应以动制静,即选 择宽阔之处做自己的根据点,并始终保持自己的优越地位,而 且变换位置的时候,要留意对手的行动,以消解由对方行动所 造成的劣势。另外,还要善于利用对方行动而采取主动,即反 宾为主。如果自身已经处于主动的话,则应把握机会乘胜追 击。不给敌以喘息之际。
下面再介绍一下在格斗姿势中易犯的毛病与缺点:
前脚跨出得太远,妨碍了踢击动作的运用,两拳置于 腰部,把上半身和头部完全暴露给了对手(如图3).
姿势过于端正、呆板,容易失去平衡,还击对手的时机 也被限制了(图4)。
前脚跨步太大,身体过于延伸,易受攻击,特别是身体 的前半部给^•手造成了进攻的空隙。伸出的手也无法灵活机 动,而且撤回时会在无意中泄露出进攻的意图(图5)。
两手伸出过多,后臂抬得过高,使身体暴露部分过多。 前手过分伸出以致不能进行任何攻击行动(图6)。
两脚站位过窄,妨碍了进攻和撤退,也很容易失去平 衡(图7)。
身体过分僵硬,进攻的前手伸出得过多,后手又太低, 使攻防失去效果(图8)。
两脚站位过宽,无法进行任何形式的变化,采用这种 姿势进行不暴露意图的突然进攻是很困难的。下身太暴露,易
被踢中(图9)。
这种猫式站立姿势限制了动作的灵活性与腿击的速 度,特别是以右前势站立时,向右方做侧步是很困难的。其次, 以这种姿势击出的拳脚没有力量,因为身体的全部重量都落 在了后脚上(图10)。
两脚站位太窄,失去了步法的弹性及踢击的爆发力。 ,而且为了具有爆发力和弹跳力,腿必然稍微弯曲,这样既有预 动,速度也太迟缓(图11)。
此姿势象猫式站立那样,身体重量过多地压在后脚 上,这样就限制了向前运动的灵活性。特别是当两脚站位较 宽,而又为了打出一拳时,就不得不把身体重心移向前脾,但 这就暴露了攻击的意图(图12)。
正确的戒备姿势对进攻和防守都是极为有益的,采用这 种姿势能用碎步做快速移动,并在跨步接近对手的同时,能保 持身体平衡,能隐蔽和选择进攻的时间。这种姿势还具有下列 几方面的优点:快速、放松、能保持平衡、移动自如和出脚有 力。这样,.当踢击时身体倾斜或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而失去根基 时,也能够迅速地掌握和恢复平衡。
此外,可经常对着镜子检查自己的姿势,手的位置和动 作,看你的姿势是否象一猫站在那里,弓背、低颁、前肩稍微抬 起,随时准备扑跳.此动作对于蹬踢、击打和给身体提供足够 的力量来说,也都是最有利的姿势。
, 第二节截拳道的攻击目标
在实战搏击中,我们可以把人体中由于受到外力打击或 压迫,致使出现伤残、昏迷、休克、死tf,以及某些组织器官、神经或肌肉,发生功能性障碍的部位,称之为要害部位或攻击目 标,亦可叫做薄弱环节。因此,在实战中如击中对手的要害,即 使是轻轻的一击,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练习和 运用截拳道的技击法时,还要特别注意保护自己的要害部位, 并设法打击对手的要害部位。
在技击对抗比赛中,是禁止打击属于危险的区域的。在自 卫中则可以适时选定,同时练习技击者,亦应明确的了解自身 的重要区域,并做适当的闪避或防守。技击术的各种招术原则 上以防卫为主体,但反击时则必定要心狠手辣,就象李小龙所 强调的“一招必杀”那样,达到招无虚发的功夫。
人体的要害部位根据李小龙实际的攻防练习,可分为两 部分去练习与熟悉,乃至运用。它们是:要害部位与穴道攻击。• 现分别介绍如下:
两手置于腰际,身体和头部完全暴露,容易被击中。 并由于后腿处于十分别扭的位置,使裆部毫无必要地暴露了 出来(图14)。
此姿势大部分的身体重量压在了前脚上,这样就容 易被对手的扫踢腿击中而失去平衡。而且向前跨步太大的站 立姿势,,膝和胫骨也易被对手踢伤(图13)。
浏览6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