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论“眼法”
眼为七窍之一,光明视见。纳山川之大,及毫芒之细; 悉云霄之高,尽泉水之深,皆光明之所及也。故眼为见性, 能洞察万物,有不可思议之神妙。
练少林拳,习少林把,运使各种兵器等,定要注意眼法。 所谓眼法,即打拳、练把、运使各种兵器,眼神与各种有形 的准确动作,恰当配合之法也。眼神为何?眼神者,精神贯 注于目,即有二目充分体现身心手足,上下相印,由内到外, 百骨百节,周身灵通合一之精神也。所谓“神聚于目”,“形 神合一”之为也。不仅少林如此要求,就其他各家拳术,亦 无不强调重注眼法。
少林拳术之中,何以强调眼法?在战场与敌人交手作战, 当然不能钝视无睹,闭睛合目,而应视对方之动静如何。必
须以目先注,将势审定,透彻清楚对方使的什么招,用的什 么术,如何进攻,是头先来、脚先来、手先来、或高或低、 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前或后,如何躲闪、怎样腾挪等千 变万化,均必须清清楚楚、了如指掌。所谓“其机在目”、“敌情 预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气因此“破敌全凭一双眼"之 说,在对敌交手作战中,起着克敌制胜的先决作用。
各家眼法,均有不同。关中派谓与敌遇宜先用眼光注其 肩窝;洛派则谓先以眼视敌之胸膛;北派则谓敌之手尖或器 物之端,须先凝注;川黔湘楚等技击家,则谓须以己之眼光 注射敌之眼光,此等之法,俱各有精妙自得之处,不能妄评 其优劣,总以汇会诸家之长,而以锐利为最要。
少林之眼法,别具一格,殊于各家,而不同者,在平素 之内功耳。内功为何?即解脱生死,心定神清,眼力到处, 威如猛狮,锐若鹰猿,其妙境不可思议。至于注射之点,以 敌之眼光为鹄,手尖物尖不注自注。习自精熟,自能解悟, 浅者不易知也。
为了便于记忆,特将“眼法”编成歌诀。其诀如下:
一、 目为七窍一,光明能视见。
可纳山川大, 悉知云霄高, 光明皆可及,
二、 攻击防御拳, 与人一交战, 对方啥动静,
观其何以来,制敌则不难。
三、少林拳术眼法真,手足先导信报君。
破敌全凭一双眼,运我日月定乾坤。
眼力到处猛如狮,锐若雄鹰威逼人。
注射之点真妙绝,敌眼为鹄来立论。
不注自注手物尖,习自精熟解悟心。
附:“洗头明目"、“损目破晴”各一方。
一、洗头明目方
凤眼草①即椿树上丛生荚也。烧炭⑵淋水洗头,经一年, 眼如童子。加椿皮炭⑶尤佳。
〔注释〕
(1) 凤眼草:苦木科植物椿树的果实。
(2) 炭:扫叶山房石印木均作“炭”似是。
(3) 此下有三十四字系规定的洗头日子,因其无实际意 义,故删。
〔说明〕宋,王衮《博济方》有此记载。凤眼草灰淋水 含有生物碱,洗头后可以去头垢,增进头部新 陈代谢和血液循环,间接也促进眼内血行畅顺, 对保护视力和恢复眼睛疲劳有一定的作用。
牛口涎⑵每日点眼两次,须要避风。黑晴破者,亦
〔注释〕
(1) 损目破晴:眼睛外伤损破。
(2) 牛口涎;牛口流出的涎沫。
(3) 瘴:病愈。
第五节论“听法"
耳贵聪,以天卜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也。武术听功,着 重是为严防敌之扼背,或暗狙袭击于我者也。能听,则仓猝 之间,即可躲闪避让,而不致于受敌之害耳。要之,听法仍 以禅功深者为易,禅定之人,听及毫末。达摩尊者,面壁九 年,能听阶下蚁鸣语斗。致此境界,区区听功,真乃渺尔微 尘,不足道矣。然则,武功听功,亦可以秋千之法为宜。经 过凝神静听之练功,习之既久,则后有人与物由侧背击来, 则可避让乘势而击之。但演习此法,非旦夕间可奏功,而必 须习功既久,方可效耳。
听功歌诀:
耳要静听,着重身后, 兼顾两侧,亦左亦右。 敌方击来,避让而就, 仓猝之间,躲闪有救, 平心静气,灵敏不臭。
第六节手、足、身、步法歌诀
一、手法足法诀
手起撩阴,足打膝分,膝起望怀,肘发护心。手之出入 不离口,足之进退紧随身。足随手起,手随足落。手到步不 移,定然打去迟。手起在人,而落于己,脚起在人,而落过
于人。步则进尽退存,手则滚出滚回。脚起在人,而落过于 人,脚起在人,而落过于己。
(一)手法歌诀
少林手法七妙灵
刻后手如燕取水 猛攻严守两手护
发手如猛虎扑食
(二)足法歌诀
二、身法指要
起、落、进、退、反、侧、收、纵。梢节起,中节随, 根节追。上提下赘中束练,动静呼吸一气连。身心一动脚手 随,要将两手业一腿,前手领,后手追,两手互换一气摧。
三、身法歌诀
少林身法九刚猛 更有反侧身妙法 收入伏猫织放虎 左右遇敌速侧身 利则飞进驱虎豹 起落进退侧快翻 起横落顺一条线 反身护后似武仙 谑则引放陷伏圈 良机可承雀翻山
四、练身行动歌诀
心动如火焰肝动如飞箭 肺动沉雷声 脾动大力攻 肾动快如风五行顺一气 故胆即成功
手似药箭身似弩弓
消息全靠后脚蹬
五、十字练身法
右肩与左胯合
右肘与左膝合
右手与左足合
上与下合
级是神仙也乖夺
六、步法歌诀
少林步法妙如神五尺站步二弓准 寸站快箭速转稳距临丈余跳箭步 近则寸步速上前 形如虎窜飞马奔
七、手起脚随脚下手下
身进手方出
束纵与反侧 欲进先要退 单调用接根 身回足退缩 齐起要齐落 欲开先要合 双避使拦搭
横展鹅亮翅 上冲下要伸 担扁出邪型 高以捶钩挂 远手近宜肘 交手审接取 想得劲,解法 一气通天地 死势不打人 功到妙自出 捧收猴献果 左挎右须括 前踩带后跺 低用足拍拨 挟押神搓摩 动静呼吸合 把把加鹰提 二气隔山河 要得身法活 朝夕好揣摩
八、出拳法诀
拳打一气连「兵战杀气勇,一灵之气合。惊战之力,内 外相合,即谓一卓。
内要提,外要随,起要横,落要顺。拳如炮,龙折身, 遇敌好似火烧身。着催着落,起落二字指身平,盖世一势身 终情。武艺要胜,四梢要齐。后腿大力攻,头顶日月分四齐。
九、出掌法诀
进步捷如风失机退宜快
第七节攻守八法
攻防顾打指要曰:“攻中有防,防中有攻,顾中有打,打 中有顾。对于正侧面进攻,采取横来竖打,即以横破竖,以 竖破横的灵活战术曜打破“攻为死机,守为生机”的古云古 习。迈翁在他的习技谈中辩证地认为:“攻者守也,守者攻也/ 又云L顾者打也,打者顾也/进退攻守,顾打如一,方为武 术之真理疽
敌攻我守,我攻敌守,敌我互攻互守,不离正侧两面。 踏黑门,踩边门,少林武当之法;入洪门,进中宫,峨眉流 派之规。入洪踩黑,纵有千变万化之妙,不外少林澄慧禅师 所传之“陈拿封逼,吞吐浮沉"八法。此八法,对当前开展 散打有参考价值,为此,特作整理,敬告读者,如有不当, 请斧正之。
一、阵:陈者何也?陈者,阵也,阵者,谓摆列之阵势, 亦即军师行武之列也。设式杀敌,善用兵然,如韩信所使万 人先行,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背水之阵。拳中阵式,如用兵然。 如霸王观阵之类,有虚实莫测之妙也。
二、 拿:单手曰擒,双手曰拿,少林拿法,不限于专拿 人之骨节,着重是:点敌要害,拿其脉络,断其劲路,比一 般拿法高,使敌之全身废楚麻木,头目晕眩,虽有千钧之 力,不能应用之谓也。少林拿法,以脑为帅,以目为探。随 手之便。脑与目合,明识标,攻其路,脑与心合,生妙计, 现其策;力与气合,发其劲,出其速,收其疾;力之大,声 如炸雷,劈如钢刀;手拿之易,马到成功也。
三、 封:封住敌之双手,不能变化也。
四、 逼:逼紧敌势,立足不住也。
五、 吞:吸为吞,呼为吐。吞者,退也,消也,化也。
表面看来系守势,与攻无关。实为诱敌、避敌 之手足步法,泄其劲,伺其隙。
六、 吐:进也,攻也,发也。即前伸为吐。乘敌之虚,
用一手或足而伸击之。吐主刚。
七、 浮:腾身纵跃为浮。
八、 沉:体下沉重而稳谓之沉;设敌攻我上盘,应即沉
下,以避其锋。再用倒身术,攻其下盘,如海 底捞月,老树盘根一类之式是也。总之,要 练到:
'陈法要有虚实莫测之妙; 拿法要有拿敌要害之能; 封法要封敌手活泼变化; 逼法要逼敌势立足之窍; 吞法要有诱敌避敌之步;
吐法要练手足伸击而中;
浮法要练腾身纵跃之术;
沉法要练沉稳以避其锋。
拳理曰:“所谓八法,惟浮沉不易兼全,浮功非足轻快不• 能高跃,沉功非足郑重不能稳立。若二法兼练,先从沉功起, 但沉功以运气下行为主,浮功以下部轻使为要,至于阵拿封 逼吞吐六种,用法相连,练习颇易。成功之快慢,在学者之 有恒无恒耳。今特将八法歌诀,志之如下:
二法本相应, 难制敌人命, 先探而后阵, 变化见机行, 沉法攻下层,
速度宜如风,妙用存乎心
浏览2,18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