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李小龙这样的优秀拳手,看上去动作总是轻松自如、巧 妙准确、优雅悦目。当他冲向对手时,既能轻而易举地落拳,又 能自由自在地离去,似乎总能机智地攻击对手。相反,一个劣 等的拳手,看起来动作总是显得那样笨拙,往往我不到正确的 距离,反而泄露了自己的动机,这样不但控制不了对手,反而 会被对手所控制。李小龙曾在擂台上显露过他那惊人的速度,
53 • 大家有目共睹,他虽在几尺之外移动,但却无人能够挡住他攻 来的拳脚,其快速攻击时的身形,尤如眼镜蛇般快得令人防不 胜防。而李小龙所最拿手的便是利用快速的出脚,来跳过对手 的知觉范围,并在出脚前尽量采取轻松的姿势,用快速的出脚 来“逮住”正想脱身的对手。也可以这么说,步法本身就是一件 强猛而有力的武器.
在激烈的实战过程中,要想准确有效地打击敌人,就必须 在日常训练中高度地重视步法的练习,才能在实战中运用自 如,得心应手,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技术和战术,这就要求我们 在步法训练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此为李小龙武坛生 涯经验之总结):
第一、随时保持戒备势的步型,全身放松,以保证起动迅 速,闪避稳,而且下肢要有良好的弹性和韧性。
第二、由于搏斗的情况在不断地变化,要想适应这种复杂 的环境,各种步法就必须结合、连贯起来使用,才能克敌制胜。 因此,训练时就要不论进退,不分左右地进行综合性步法练 习,以培养在不同情况下的搏击攻防能力。
第三、在步法实战运用中,不要做不必要的大幅度移动, 特别是防御步法的移动,因为闪避不是逃跑,而是为了更好地 攻击,假如移动的距离太大,会影响反击,又消耗自己的体力。
第四、步法练习的最初体会是自己的重心移动,所以要把 握好自己的重心。并培养高度灵敏的距离感。李小龙曾对学 生们说过一句话:“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其道理,对我们的步 法练习很有用。我们要充分体会和运用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学 会用步法控制距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敌人攻击打不着,我 攻敌人跑不掉。
第五、在熟练掌握各种步法的基础上,尽量做到综合运用 各种腿拳、拳法、肘法。并学会观察对方的心理及步法移动,随 时破坏或阻止对手的攻击欲望,从而控制对手,而不被对手所 摆布。
第六、截拳道的步法要尽量力求精炼,绝不可象西洋拳师 那样又蹦又跳(既消耗体力,重心又不稳)。因为精炼的步法不 仅可以增加速度,且可有足够的时间来回避对手的攻击。截拳 道的步法移动还要求放松、自然,它不仅有助于增加招势的速 度,而且还能够利用一个小动作来闪避对手的攻击,进而乘机 予以反击。在搏斗中,要确保自己的距离感,并不时在自己的 有效距离内绕动,藉以扰乱对手的距离感。当对手被我方的动 作困惑后,而无意间踏前时,此时你应乘隙予以致命的攻击。 所以说步法运用的策略,就是要用自己的步法去迷惑对手的 步法,因而在进攻和防守时,都要以对手前进和后退的步法为 ,依据。
截拳道的实战步法有:垫步、疾步、侧步、环绕步等,现分 别介绍如下:
(一)截拳道的垫步
垫步的特点
向前垫步突进或猛冲是截拳道中速度最快的动作,也是 最难掌握的动作之一。因为这要靠身体良好的协调性,不然很 容易失去平衡。这一动作多用于李小龙向纵深发起的攻击,并 主要结合侧蔚进行攻击。
向前垫步是一种向纵深的猛攻,而且在最近的测验中得 知,用垫步向前冲,只用3/4秒的时间便可前进2. 5米左右,
55 • 这大概便是李小龙生前极力推崇此步法的原因吧!同时还得 知,如用传统武术中的垫孝前冲,得用L5秒的时间才能达到 同样的距离,即需约3倍的时间。在此为了提高速度和使动作 变得自然、协调,可以在每天连续不断的、反复的做这个动作, 并保持在运动中的身体平衡和动作的连贯性。而且随着对动 作的不断适应,可以加快速度,用越来越熟练的技巧来缩短在 一定距离上的时间。同时,还要学会轻而易举地进攻对手和保 持越来越快的速度的本领,这就要求每天都以猛冲动作来练 习数百次,因为只有在步法的训练中才能提高加速作用。
- 垫步的运用方法
运用时,可由戒备势开始(图19),先用前脚跨出
20—50 厘米(图20);同时,可用前手作为动力向上猛扫,这样可造成 一个猛冲的势头,而且手的这一突然袭击,不但分散了对手的 注意,而且也打乱了对手的作战计划。当手向上扫去的同时, 散部也几乎同时向前摆动,并将后脚前拉,当然有时也可以做 大幅度的纵深性跳跃(图21),但在这一瞬间身体的重心应落 在前脚上(图22)。因为在左脚刚刚落地的同时,前脚早已又 把身子带出了 1—2米远,注意在此步法中,象(图21)所示的 那样,后脚可能会跑到右脚前面去,但这只不过是一瞬间的。
- 动作要领
开始练习这一步法时,不要担心或老想着你的两手,只要 把两手保持在李小龙所规定的正常位置,且注意力集中在步 法上就可以了,并逐渐习惯于用正确的平衡来完成脚步动作 之后,再学习每跳一步将手向前猛挥一下。但要注意图中李小 龙不断继续保持身体的完全平衡和防御的状态。而且向前滑 动时,脚步应轻,身体重心要放在两脚之间。除非在前进过程中前后脚处于分离的一瞬间,身体重心才略向滑动脚移动一 点。运用这个步法可随时灵活的向任何方向迅速地移动身体, 因此对于进攻或防御来说,此步法为最完善的姿势。

运用时,可由戒备势开始(图23),重心置于两腿间,两腿
膝关节微屈;接着,左足用力蹬地,力传至腰胯,身向前进,以
腰带动脚步使右脚先上步(图24),左脚后上步(图25),使两 脚交替(追赶)到第三步,然后,右脚顺势腾空,起垫一步,快速 接近敌人(图26)即三步击倒敌人。但在实际运用中,则不一 定非要上三步,有二步、五步、七步即可定位。所谓定位,用李 小龙的话来说就是用步法卡死对方,使他不能动弹。

- 动作要领
截拳道的冲刺步,是一种杀伤力和命中率特别强的进攻 性步法。前几步是为了接近对手,或实行诱惑麻痹,使对手在 战术上造成一种错觉。况且对手后退的速度远远不如我方前 进的快,当接近对手时,可突然进右步或起腿攻击,从而使对 手失其所向,措手不及。此冲刺步法,关键在最后的右脚定位 上。而且不论是右冲刺孝或左冲刺步,都必须靠膝关节猛伸直 和小腿足弓的弹力,且以顺势冲踏的惯性力量,猛力向前移 动,使对手防不胜防。
练习时,还必须不断地有意识地使两脚“轻如羽毛”,并又 如“蜜蜂冲刺一般”,这样到最后自然会轻快、敏捷,同时运动 时,不得紧张,要用两脚掌移动,且两膝弯曲,后脚跟抬起,这 实际上是个平衡问题。李小龙还要求拳手在训练时,每做完一 个动作之后都要恢复到戒备势,以便进行下一个回合的搏击。
截拳道的侧步
- 侧步的特点
李小龙认为,侧步是闪避对方拳打和脚踢的~种有效的 防卫战术,如动作运用得当,这将是一个稳妥而有效的行动。 而且在格斗中,优势通常在于防守的一方,因为他有充足的时 间来做准备,并有时间酌情反击对手。
侧步,是身体向左右运动而又不失却平衡的一种步法,这 是一种防御的战术。此外,在缺乏戒备时,侧步还是寻找反击 的绝佳机会和手段。在训练中,自然地站立要做到放松、舒适,' 这样肌肉就可以充分发挥效用。要学会区别人们在生活中的 舒适感和训练中的舒适感。要灵活、机动、沉着应战,绝不能使 自己处于僵硬或紧张的状态之中O
在截拳道中,步法运用的目的是用最少的动作来取得最 有效的结果和速度,移动只要能避免对手的进攻和打击就够 了。要让对手充分消耗体力,而不是消耗自己的体力。如果是 近身攻击,那么反击是相当简单的,而渗透性的攻击,如猛攻 或向纵深的猛冲,对付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你必须闪动的恰 到好处,即要能躲避拳打脚踢,又要迅速恢复,并在对手刚刚 冲过去和拳头打过来时,进行突然袭击。
运用方法
运用侧步时,可由戒备势开始(图27),先敏捷地向右移 动右脚至恰当的位置(图28),而且当右脚掌轻轻地落地时, 应当迅速滑动左脚跟进,并以正确姿势恢复到戒备势(图 29)。

- 动作要领
几乎在所有的脚步动作中,脚移动的第一步,是要向达到 的那个特定方向迈出,简言之,如果向右侧步,则右脚移动的 第一步就是向右方迈出。而且为了迅速地完成动作,应该在刚 刚要迈出第一步时,身体重心就应向那个方向移动,但在移动 时不得使平衡受影响,同时侧移时还务必要观察对方攻击动
作的征兆,否则,会饱受对方拳脚的痛击。
采用此战术时,必须小心翼翼。如 果你假装低头或低得过早,就会给对 手造成进攻的机会。这时所能采用的 防守动作是晃动身体,迅速离开原位 置,低头时,眼睛也要一直盯住对手。 但是截拳道认为,有时不得不向右跨 步来迷惑对手。向右跨步时,需要有更 高超的时机选择和反击技术;在向右 跨步闪避时,必须较好地掌握好时机
和动作,而且要更快地发出反击(图 图30
30)。因为对手仍然面对着你;处于再次发起攻击的位置.
在练习攻防技术时,应该和步法结合在一起进行。无论手 法和腿法怎样简单•,都应在前进和后退中协调一致,这种训练 最终将能练就准确判断距离的本领,而且动作优雅、协调。
拳道的后移步
1•后移步的特点在截拳道中,向后方迅
速猛撤的动作,同垫步前冲的动作 几乎一样,所不同的只是方向相反。此步法不但迅捷而且顺
畅,是强而有力的后退动作,而且后移的时机必须恰到好处, 使对手的攻击刚好岔开。如果动作过早,对手就会改变战术; 动作过晚便会挨打。同时避开攻击以后,必须随时准备防御再 遭打击或准备反击,动作的准确性,也只有通过长时间的训练 才能获得O
李小龙在运用后移步时,根据情形的需要,可以持续后 退,也可以在攻击机会出现时由后退而突然踏前。在平时就应 勤加练习防御即转攻击或攻击即转防御的动作,且不论是攻 击或后退的动作都要隐蔽,让对手摸不清情况而难以攻击或 贸然攻击。向后移步时,如训练有素,可同向前垫步一样快,并 且,当你了解了对手的步型时,就要适应它。那样,你就可以在 退中或紧迫中,都能做到恰到好处,以便寻找出拳机会。在这 里,步幅的大小,要随对手移步的情况而调整。在前进和后退 中的直觉,也就是何时应该进攻,何时应该防守的直觉。
- 运用方法
运用时,可由戒备势开始(图 31),先将前脚向后移动(图32),如果 在前脚尚未收回时就先移动后脚,则 前脚就会站立不稳。前脚离地后不要 停顿,不得与后脚交叉。紧接着身体应 随着左脚向后猛冲(图33)。
在日常的训练中,可连续做向后 移步以获得速度、平衡和节奏感。但步 法要轻巧,并通过不断地练习,来缩短 在一定距离上运动所用的时间。后移
步与前进的步法所不同的是:前脚向后滑动时,身体重心应稍 向后脚或支撑脚移动,若要继续后退,则重复上述过程即可, 同时还必须学会脚步轻、快和后脚跟抬起的本领。而且象李小 龙这样的一位熟练的拳手,从来都不长时间停留在某一点上, 而是以不断地运动来迷惑对手,使对手错判距离O因为一个移 动的目标不仅较难被击中,而且在运动中发起进攻要比从固 定位置上发起进攻来得快。
(五)截拳道的环绕步
环绕步的特点在截拳道中,环绕对手进行移动的步法,同侧移步的动作 几乎一样快,但更具高速度和灵活性。以力图站在对自己最为 合适的距离和角度上,一般是刚好站在对手的攻击距离之外, 而在运动中等待良机逼近对方,或在对手变换步子或位置中 有可乘之机时发起攻击。
运用环绕步时,动作应该迅速、有力,并成习惯。等到对手 明白你的动机,再行报复或防守时,已经为时太晚了。挥拳攻 击的理想时机,是对手大惑不解之时。在搏斗中,要以
娴熟的 步法尽可能地逼近对手进行反击。动作要轻捷、膝部微微弯 曲,这样一旦时机成熟,就可冲向对手,给予其以致命攻击。
运用方法运用时,可由戒备势开始(图 34),当对手猛冲过来时,可先将右 脚向右侧移动(图35);接着再移左 脚(图36),从而移到对手的侧后 方,然后可再重复上述过程(图37、 图38),以占据绝佳的反击位置°
- 动作要领
李小龙认为,环绕步是要让对 手有个起腿的间距,有时这是逼迫 对手不能出拳攻打的绝妙战术。因 为聪明的拳手通常不是做前后的直 线运动,而是力求环绕移动而成为一个变幻莫侧、难以应付的 目标。
如果是防守一位习惯于用右手的拳手,那么闪避时就应 向他的左侧跨步,因为在他出拳失误后,你已经站在了他的背 后,这样他是无法防守和再发起连续攻击的。在实战中常会遇 到这样的情况,对方来势迅猛,我方在作转移腾挪时,对方紧 迫不舍,我以娴熟的步法与其周旋,本步法就在这样的形势 下,伺机击敌,攻其以出其不意.

李小龙以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些手法为基础,并吸收了 酉洋拳击和其他一些国家技击术中拳法的优点和特长,而创 编了在武林中独树一帜的截拳道拳法。
截拳道的对抗虽说很激烈,但它的技术实际运用却是简
捷的。其拳法结构就不象传统武术那样追求本门派的所谓的 “高深招法”,而是广泛地汲取各种技击术的综合技术,因此, 在下面介绍的拳法中,很明显地可以发现它的综合性技击特 点。过去,人们总认为截拳道的拳法技巧高深莫测,令人难以 琢磨。其实不然,截拳道的拳法却极为简单,比任何一种门派 的拳法都要简单、直接,即一切以精简、实用为原则。只不过是 由于李小龙进行了有机的组合和灵活运用而已。并且对于外 人看来,截拳道的拳法技巧竟与西洋拳击相似,但这只不过是 因为李小龙早年曾受挫于拳击,之后又刻苦学习拳法,并把拳 击中有价值的东西揉合到自己的功夫中去的原因。从这里,我 们可以看到,截拳道的拳法与西洋拳击是有区别的,是高于西 洋拳击的,因为截拳道的拳法中有着深厚的中华武术功底。
在截拳道的拳理运用上,李小龙还吸收了传统武术中出 拳强调拧腰、调胯的特点,从而使发出的拳法具有很强的拧挫 劲、穿透劲和摧毁力。同时,在出拳、发力时还要求在身体内部 贯以“流动着的能量”,即丹田内力,也就是用意念来强化攻击 力量,从而使所到之处无坚不摧。也即使内部力量如同流水一 般节节摧向攻击点,以求在落点之处达到鞭击的效果。但这就 需要协调地控制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并具有很快的速度和力 量,从而有效地发挥出截拳道拳法快、准、狠的技击特点。'
截拳道的基本手法有:标指、前手直拳、后手直拳、摆拳、 勾拳、反背拳和寸劲拳。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截拳道的前手直拳前手直拳的特点在截拳道中,最常用、速度最快、准确性最佳、突发性最强
和最具威胁力、破坏力的拳法便是前手直拳。李小龙则将它称 之为“拳法中的中坚骨干和截拳道初习者练习进攻技术的首 要拳法”。它既可攻,又可守,亦可在最短的时间内阻截住对手 的复杂攻势。并由于李小龙充分运用了“两点间直线最短”的 技击原理,所以前手直拳打击对手的机会和实用性最佳。并且 能运用上腿部和腰部的力量,因此攻击力较强。虽然李小龙刚 开始学习的是中国南派名拳咏春拳,但富有创造性的李小龙 逐渐改进了这种拳术中的许多不合理的技术,并保留了一些 有用的东西。例如,前手直拳便是李小龙少年时代所练咏春拳 中的中坚拳法“日字型冲拳”的改造和升华。从这里,我们当可 理解到李小龙创业之精神广处处针对固有的咏春拳术,而且 跟传统相反七
但最重要的,并不是上述形式上的改变,而是截拳道这种 新拳术的中心思想。李小龙一反传统观念,而注重“活用”的方 法。他要求的是“随机应变”、“条件反射”式的技巧,因为敌人 是活的,而且绝对不会“事先让你知道他要怎样打你气所以截 拳道并无预先排列好次序的招数,取而代之的是实战、随机应 变的练习——双方纯粹靠本身感觉加上反应变化,而绝无默 契。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李小龙的出拳方式与一般中国武术 方式大不相同。另外,出拳前,手绝不置于腰间,也绝非象传统 的咏春拳那样从腰间出拳。因为,它不但不切实际,而且暴露 的空门太多。此外,又凭空增加了许多无谓的攻击距离。
在截拳道的训练中,学习拳法技巧之前,须先学会正确的 握拳方法,并力求达到自动化状态,因为不正确及不熟练的握 拳方法,不仅不能有力地打击对手,反而会给自己造成损伤。 而且正确的握拳方法是:除大拇指外,其余四指先弯曲内收,指尖抵在拳心,然后大拇指扣于食指和中指上。
- 动作要领
当前手攻击时,后手应适当高抬(图39、图40),以保护自 己因出拳而暴露出来的空门。并要求出拳时,身体要尽量放松 与自然。且在击中对手的瞬间,才紧张肌肉、握紧拳头,并想象 自己的拳头能“穿透”对手的身体,而绝非将力量作用在躯体 表面或点到为止.这样,才能获得较深和较强的穿透力及渗透 力。但有一点须注意,出拳切勿有预动,以免暴露先机;收拳 时,绝不可将手放下,而是必须养成由原路线收回的习惯,并 将手随时摆在适当高度,以防御对手任何可能的攻击。这是李 小龙武坛生涯的经验之谈,习者须切记。

李小龙还强调过,前手攻击时,最好能经常改变头部的位 置,使头随手变,来增加防御的效果(图41)。拳刚击出几寸 时,头保持在原姿势,数寸后,就要随时因势而变了(图42、图 43、图44、图45、图46)。此外,为了减少对方的反击,出手前 尽量先用假动作,当然假动作与头部的晃动均不可太过,要记
住一切动作应以精简为原则。在这里,前手必须灵活、快速,绝 不可僵硬地一无动作,使手微微晃动着,是一种威胁姿态,可 使对手坐立不安。应象眼镜蛇般,动作只能感觉,却不及见之, 此一特点对前手刺击尤为贴切、真实、有用。

尚 在实战中,有时前手连续的直击也极为奏
芬繇 效(图47), 一来对手意料不到,同时对手的韵 SS)律也因此受干扰,如此还可以为后拳连环攻击 铺路。更为重要的是,当进步攻击时,前脚在前 手未接触目标前,不可落地,否则,身体在击中 二\ 对方前就不易前进,动作不灵。切记,利用后脚, I踏地撑前,可使出拳更有威力。
\ 在截拳道的攻击里,也并非全凭手打人,而
v 是全身皆是手,浑身上下均是武器o换言之,不
少* 仅仅是利用臂腕的力量,而是利用手臂做为传
图妇 导,将腿、腰、肩、腕等部位传送出来的力量送达
:拳掌。如果练习时真能如此的话,那么它可以使你的攻击力有 一个飞跃。而且前手直拳出击时应以鼻子为身体的中心线,而 并非由肩而发,也就是由身体中心冲击,且出拳前,身躯向下 微转,在冲击的刹那,再瞬间转上,以增加李小龙所谓的
“螺旋 劲儿”。
另外,充分的放松,方能造成既快又有劲力的出击。出拳 时,应尽量放松与自然。并在击中对方的瞬间,才紧张肌肉,握 紧拳头。所有的拳击,必须能深贯入对方身体三寸内,而绝非 点到为止。
(二)截拳道的后手直拳
- 后手直拳的特点
在截拳道中,后手直拳攻击的劲力甚强,如运用得法,也 是很有威力的。这种拳法,可用以反击或组合攻击,而且其力 量要比前手大得多。与前手直拳相仿的是,身体应随着拳闪动,既可用身体扭动获得更大的力量,也可以十分有效地降低 对方的防御效果,另外,用来对付身材较高的人也较有效。并 由于距离目标之间甚远,因此能使拳头在击中对手之前不断 地增加打击力。还可以充分利用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动作,将全 部力量集于这一拳之中,给予对手以致命攻击。.
据李小龙解释:后手直拳不妨经常使用,倘若时间取准, 发拳正确,此拳威力极大,也较其它拳法安全些,这是因为李 小龙收拳时有俯身之故。而且使用此拳机会较多,倘若对方用 另一手发拳,则必有一面暴露,此时为左手反击之最佳时机。
- 动作要领
运用时,可由戒备势开始(图48),前手上置、手掌张开, 肘部轻贴身体,以防对方反攻。头部则贴于出击手臂之下(图 49),左拳自然发出。出拳刹那,臂部肌肉绝不可紧张,而肌肉 紧张则是在拳头击中目标之瞬间。且拳之劲道大小全系速度 与对对手之良好的时间判断上,并需记住运用后腿蹬地所产 生的反作用力,来强化左拳的攻击力、
截拳道的理论认为,直拳无论是用来攻击或防御,做动作 的时间均较其他手法为短。多数的好手,均以直击作为主要的 攻击方式。如碰到一个缺乏决断能力的对手时,在其欲出拳而 收手时,自己可以有利地用右左直拳连击去重创对手,倘对方 患了上述防御错误,又贸然向前移步时,则会使自己的后手直 拳打击更易奏效。另外,后手直拳需配合智慧与速度的运用, 一来其攻击距离较弧线短,再则其攻击目标的时间短。后手直 拳准确性也较勾拳、摆拳来得高,又能充分利用手臂的长度。 而且后手直拳的基础是建立在对人体结构的了解和其杠杆作 用的原理之上。它的每一击,均需用全身力量,以身体来攻击 对方。因单凭手臂的力量攻击是不够的。真正有力、准•、正确 的出拳,系将身体之重量,以臂与肩为枢纽,先手臂而运至身 体之中心线。
但在此须切记住,一拳出击时,另一拳则收回,此动作还 须熟练、轻松、正确,方可在实战中运用自如,而且运用后手直 拳时,动作切不可迟疑,倘知自己何处有空门,决不可不注意, 故须设法保护好该处。
后手直拳的打击力量由腰部迅速扭动而发,但它与摇摆、 晃动不同,而是以前脚做枢纽来扭腰(图50)。臀部须无拘束 地摆转,肩膀松驰,臀与肩能先手前扭转而出、如此方可产生 最大的劲力。如果一旦身体前半面,首、肩、腰、膝、足所构成的 直线被破坏,则发劲之力道也会丧失。因为身体前半面所成直 线恰似支点,劲道系由此发挥至极限。而且所发劲力之大,一 个真正的高手,甚至能不踏前一步来获得冲力,击倒对手。后 手直拳系长距离攻击法,若克敌制胜,则发拳须如箭般地快 速,且事前绝无一点征兆,此外,后手直拳出拳愈直愈具威力,
另外,对出拳时的“松驰与紧张”也应有更深切的了解,过! 于紧张,则对有效一击所需的柔软性和对时间的良好判断不』 易获得。出拳时,无需挥转手臂出击,真正的动作应该是放松 肩部肌肉,使前臂控制良好,并在攻击对手的瞬间,才握紧拳 头紧张肌肉,此种动作亦可使臂膀恢复到正确姿势上。
后手直拳出拳时肩部之最高点,恰与自己所欲打击之目 标在同一高度上。倘若遇到较高的对手,不妨抬起脚跟,以脚 掌着地出拳攻击其头部“此时,肩膀恰位于其下须水平上。一 旦攻击对方胸口时(图51),出拳前两膝须微凰些,使自己肩 膀位于对手胸口高度上。出拳时,以两脚掌为轴,使身体旋转, 拳头直接由身体中心而发,而双腿蓄力于下,有时双腿快速地 跳起10厘米,左手会更易达到自•己的目的。因为自己以左拳, 攻击对方时,常以右脚微向前踏一小步,只数寸距离来出拳, 此种动作,可使出拳更具力量,尤其是在距离颇远之时。攻击 时,脚后跟抬起,并向外展,使两腿微微弯曲,使大腿肌肉象弹簧般随时可移动或踢起,移步时的步幅,需够及对方,出拳时 须瞄准,并贯穿对手,为确保攻击效果,直拳与进步需连成一 气,以便协调良好。此种动作原理就象猛然关门一样。
愈直则攻击距离愈远。
- 标指(亦称指戳攻击法)的特点
在李小龙以前所学的咏春拳功夫中,“标指”是咏春派最 高级的拳套。在标指拳套中,差不多极大部分的招势均采用 “以攻为守”、“以打为消”之诀。此等招势固然较为凌厉,但难 度亦甚大,如拳手没有良好的根基,有时会变成适得其反。故 将标指放在高级课程中,自有其理。在标指之后,跟着要练习 的便是将整个拳套内的拳法,运用于实战的练习中。如果能够 将标指拳套内所包括的招势使出,无疑会增加更强劲的“攻击 力量七因为,标指内所含的招势,较之前述两种拳法要来得更 狠毒及迅速得多了。食也是为什么标指攻击法深受李小龙青 睐的原因所在。
前手的标指攻击法是进攻和防守的第一线,因它能相应 地使你和目标之间的距离缩短7—12厘米,并由于距离的缩 短而便于迅速出击。据李小龙所称,标指宛如剑术家的剑,给 对手的威胁是基常不断的,其主要攻击目标是人体上的穴道 与对手的眼睛。而且运用这种技术时无须十分有力。相反,准 确性与速度却是最重要的。对于对手来说,标指戳击是很有威 •胁性和很危险的武器,因为它的破坏力很大而且很难防御。
如果你未击中对手的眼睛而是碰到其头部或骨头等较硬 的部位,那么就应保护你的手指而不让它受损伤。在此,应先 学会运用正确的手型,将手指排列好,微屈较长的手指,并与 -74 - .较短的手指相适应,拇指内扣,使整个手形成一支矛(图52)。 要想提高标指戳击的速度,需要做大量的练习。而且大部分的 练习,应是你实践体会的结果,在这里,速度取决于动作的简 捷、实用,而标指戳击又是一种有机会去体验的技术。戳击象 截拳道所有的打击一样,不带有任何后缩动作地向前猛力突 刺。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快速打击上花费的时间越多,手的动 作就会越快,在这里纸靶便是一种训练指戳的极好装置,而且 对于希望增强打击或戳击速度的人来说也是十分有益的。除 了纸靶之外,李小龙还常用一片厚皮革进行练习(图53),这 样可使手指更加坚韧,当手指戳中时,它表面虽陷下,但却有前手指戳不仅是截拳道中的最快的手法,而且是打击最 准确的手法。因为它是在近距离内向前直击的,这不仅能保持 身体的平衡状态,而且能象前手直拳一样地难于阻挡,特别是 在运用连续的短小动作时,就更是如此了。除此之外,在运动 中比在固定位置上实施速度更快,它与前手直拳一样,以其威胁性的姿势使对手感到紧张不安。
浏览70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