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拳的基本技术
4.1手型
1.拳
五指卷屈握紧,拳面要平,拇指压于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 节上,任何指骨都不得凸出拳面(图4.1)。
2.柳叶掌
拇指弯曲,其余四指伸直并拢(图4. 2)。
3.虎爪
五指用力张开,第二、三节指骨弯曲,第一节指骨尽量向 手背的一面伸张,使掌心凸出(图4. 3)。
4.鹰爪
拇指弯曲外展,其余四指并紧,使第二、三节指骨弯曲, 但不得并拢(图4. 4)。
5.鹤嘴手
五指捏拢,指尖要平,直腕(图4. 5)。
6.单指
食指伸直,其余四指的第一、二节向内紧屈(图4. 6)。
4.2步型
1.马步
两脚分开,距离约三脚长,脚尖正对前方,屈膝半蹲,膝 部与脚尖垂直,上体正直,收腹敛臀,双手握拳置于腰两侧 (图 4.7)。
要点:膝盖与脚尖成垂直线,收腹、立腰,脚外缘用劲, 使两脚尖正对前方。
2•弓步
两脚前后分开,距离约三脚长。前脚脚尖里扣,斜向前 方,屈膝半蹲,膝部与脚尖垂直;后腿挺膝伸直,脚尖里扣; 两脚全脚掌着地(图4. 8)。
要点:上体正直,臀部收敛,前脚踩,后脚蹬。
3.虚步
又名吊马步。以左虚步为例,左腿屈膝前伸,前脚掌虚点 地面;右腿屈膝半蹲,脚尖斜向前方;收腹敛臀,重心落于右
腿(图4. 9)。
要点:虚实要分明,上体保持正直。
4.拐步
两腿前后交叉。前腿屈膝下蹲,脚尖外展(约90°);后腿
屈膝下跪,膝部接近地面,脚跟离地;收腹敛臀(图4. 10)。 要点:上体保持正直,沉气、坐跨、前脚踩地。
5.骑龙步
前腿屈膝半蹲,全脚掌着地;后腿屈膝下跪(不得贴地), 前脚掌着地。两脚间相距约三脚长(图4. 11)。
要点:上体正直,收腹沉胯,重心偏于前腿。
6.跪步
两腿前后分开,距离约两脚长。前腿屈膝下蹲;后腿屈膝 下跪,膝部接近地面(不得触地),脚跟离地,臀部后坐(图 4. 12)。
要点:上体正直,重心略偏后腿。
7.半马步
两脚左右分开,距离约三脚长,屈膝半蹲。左脚脚尖朝 左,右脚脚尖朝前,重心偏于右腿(如右脚脚尖朝右,则重心 偏于左腿),收腹敛臀(图4. 13)。
要点:腰微向左(右)转,收腹敛臀,上体正直。
8.独立步
一腿伸直站立支撑体重,另一腿屈膝提起,脚面绷直,脚 尖朝下;收腹立腰,站立要稳(图4. 14)。
要点:支撑脚五趾抓地,挺膝、沉气。
9.单蝶步
一腿屈膝下蹲,另一腿跪地(小腿内侧贴地),收腹立腰 (图 4. 15)。
要点:下蹲腿全脚掌着地,脚跟与跪地腿的膝盖基本平行。图 4. 13
图片1

图片2

图片3

图片4

图片5

图片6
4.3手法
4.3. 1奉法
1.左右前冲拳
(1)由马步抱拳开始。右拳向前冲出,拳心朝下成平拳 (拳眼朝上为立拳),高与肩平。目视右拳(图4. 16)。
(2)右拳收回腰间。同时左拳向前冲出,拳心朝下,高与 肩平。目视左拳(图4. 17)。反复练习。
要点:冲拳时以腰发力,上臂催前臂,力达拳面,当肘关 节将要离开腰部的瞬间,臂内旋,以气催力,拳带钻劲。收拳时主动屈肘后拉,前臂外旋,拳走直线。
.2.左右侧冲拳
(1)由两脚并步、抱拳开始。右拳从腰间向左侧冲出,拳 眼朝上,高与肩平。目视右拳(图4. 18)。
(2)右拳收回腰间,左拳向左侧冲出,拳眼朝上,高与肩平。目视左拳(图4. 19)。反复练习。
要点:挺胸、立腰、竖项,以肘催手,拳面领先,沉肩 旋臂。
3.左右撞拳
(1)由并步抱拳开始,左脚向左侧横跨一步,左腿屈膝成 左弓步。同时右拳屈肘由下向前、向上勾撞,拳面朝上,拳心朝里,高与肩平。目视右拳(图4. 20)。
(2)以两脚掌为轴,身体右转180%右腿屈膝成右弓步。 同时左拳屈肘由下向前、向上勾撞,拳面朝上,拳心朝里,高 与肩平;右拳收抱于腰间,拳心朝上。目视左拳(图4. 21)。 反复练习。
要点:撞拳要充分借助扣膝、转腰的力量,发短劲,手腕 微向里扣,力达拳面,上臂与前臂的夹角在90°〜100°之间。
4.左右盖拳
(1)由并步抱拳开始。左脚向左侧迈步,脚尖朝前,屈膝 半蹲成左弓步。同时身体左转,左拳向左侧伸出后直臂向下、 向体后抡摆至与肩同高,拳心朝下;右拳向右侧伸出后直臂向 上、向左弧形抡盖至体前,拳心斜朝里,力达拳心。目视右拳 (图 4.22)。
(2)身体右转180°,左腿挺膝伸直,右腿屈膝半蹲成右弓 步。同时右拳由前向上、向下、向体后抡摆至与肩同高,拳心 朝下;左拳由后经下向上、向前弧形抡摆至体前,拳合斜朝 里,力达拳心。目视左拳(图4. 23),左右反复练习。
要点:转体时,以腰带臂,臂绕经体侧沿立圆运行,腰背 发力,收腹含胸,下盖到终点要制动,发力要明显。
5.左右抛拳
(1)由并步抱拳开始。身体左传,左脚向左侧迈出一步, 屈膝半蹲成左弓步。同时左拳直臂向左后侧摆至与肩同高,拳 心朝下;右拳直臂向右斜上方抛起,拳举于头上方,拳眼朝 后。目视右前方(图4. 24)。图 4. 24 图 4. 25
(2)身体右转,右腿屈膝半蹲成右弓步。同时右拳直臂由 上向下、向右弧形摆至右后方,与肩同高,拳心朝下;左拳向 下经体侧向左斜上方抛起,拳举于头上方,拳眼朝后。目视左 前方(图4. 25)。左右反复练习。
要点:抛拳路线由下向斜上,紧贴身体,臂外旋,力达拳 眼(或前臂桡骨侧),收腹立腰。
6.左右挂拳
(1)由马步抱拳开始。左拳向内经上向左侧抄挂,臂微 屈,拳心朝上,力达拳背。目视左拳(图4. 26)。
(2)右拳向内经上向右侧抄挂,臂微屈,拳心朝上,力达 拳背。同时左拳收抱于腰间,拳心朝上。目视右拳 (图4. 27)。左右反复练习。
要点:挂拳时臂先内旋后外旋,经体前立圆运行,眼随手 动,以腰带臂,手腕微扣。
7.左右扫拳
(1)由并步抱拳开始。左脚向左侧横跨一步,左腿屈膝, 右腿伸直成左弓步。同时身体左转,右拳内旋侧伸,直臂向 前、向左抡扫,屈臂置于胸前,拳心朝里,力达拳面;右拳随 转体收回腰间。目视前方(图4. 28)。
(2)身体右转,左腿伸直,右腿屈膝成右弓步。同时左拳 内旋侧伸,直臂向前、向右抡扫,屈臂置于胸前,拳心朝里, 力达拳面;右拳随转体收回腰间。目视前方(图4. 29)。反复 练习。
要点:以腰带臂,力发于腰。扫拳时以肩关节为轴,臂由 直至屈,加快扫拳速度。
8.左右鞭拳
(1)由并步抱拳开始。左脚向左侧跨一步,微屈膝,脚尖 朝前。同时右拳变掌向右侧伸直,拇指侧朝上;左拳平屈于胸 前。动作不停,右脚经左腿后向左侧插一步,腿伸直,脚跟离 地。同时左拳由体前向左侧鞭甩,拳眼朝上,力达拳背(鞭击 的部位有上、中、下之分);右掌附于左肩前。目视左拳 (图 4. 30、图 4. 31)。
(2)右脚向右侧跨一步,脚尖朝前,微屈膝。同时左拳变 掌,右掌变拳。动作不停,左脚经右腿后向右侧插一步,腿伸 直,脚跟离地。同时右拳由体前向右侧鞭甩,拳眼朝上,力达 拳背;左掌附于右肩前。目视右拳(图4. 32、图4. 33)。左右反复练习。
要点:插步、鞭拳、转头要协调一致,鞭拳时以肘关节为 轴,臂由屈至伸,发力干脆,甩臂明显。
9.左右劈拳
(1)由并步抱拳开始。左脚向左侧跨一步,左腿屈膝半 蹲,右腿屈膝下跪成左骑龙步。同时右拳由腰间经上向斜下直 劈,拳心朝里,力达拳轮;左拳随之上架于头上方。目视右拳 (图 4.34)。图 4. 34 图 4. 35
(2)身体右转,右腿屈膝半蹲,左腿屈膝下跪成右骑龙 步。同时左拳由上向斜下直劈,拳心朝里,力达拳轮;右拳经 脸前向头上架起。目视左拳(图4. 35)。反复练习。
要点:劈拳时臂微内旋,以拳轮为力点,扣膝、切胯、转腰要一致。
4.3. 2拿法
1.左右推掌
(1)由马步抱拳开始。左拳变掌用力向前推击,掌指与肩 平。目视左掌(图4. 36)。
(2)右拳变掌用力向前推击,掌与肩平。同时左掌变拳, 收抱于腰间,拳心朝上。目视右掌(图4. 37)。反复练习。
要点:臂由屈至伸,推掌时臂肌收缩适度,力发于腰,力 达掌根或掌的外缘。推掌可分为双推、单推、横手推和蝴蝶 推等。
2.挑掌
由马步抱拳开始。两拳变掌经内向上、向外弧形挑起,两 掌心朝后,掌指略高于肩。目视前方(图4. 38)。
要点:掌经内向外弧形挑起,以肘关节为轴,以拇指侧为 气点,两肘下垂微向里合。
3.标掌
由马步抱拳开始。两拳变掌直线向前标出,臂高与肩平,掌心相对,力达指尖。目视两掌(图[ 两掌同时向左侧平推,两肘微屈。右掌心朝上,掌指 朝右;左掌心朝下,掌指朝右。两小指侧成平行,高与胸平。
目视两掌(图4. 42)。] [ 两掌由前向下、向右经脸前向左盘手,右掌置于左胸 前,掌心朝左,掌指朝上;左掌置于左腰侧,掌心朝前,掌指 朝下。目视右侧(图4. 43)。此势称为左侧蝴蝶掌(下同)。] [ 两掌同时向右侧平推,两肘微屈。左掌心朝上,掌指 朝左;右掌心朝下,掌指朝左,两小指侧成平行,高与胸平。 目视两掌(图4.44)。左右反复练习。
要点:盘手以肘关节为轴盘绕,高不过头,低不过腹,不 可停顿,绕行时两臂要靠近躯干。推掌时两掌小指侧齐平,向 左推掌时左臂成半圆,右肘下沉;向右推掌时则右臂成半圆,
图片5

图片6

图片7

图片8

图片9

图片10

图片11

图片12

图片13

图片14
4.左右盘手双推掌
(1)由两脚开步抱拳开始(图4.4)。
(2)两拳变掌,左掌从左向上经脸前向右盘手置于右胸 前,掌心朝右,掌指朝上;右掌从右向左、向上经脸前向右盘 手置于右腰侧,掌心朝前,掌指朝下。目视左侧(图4.41)。 此势称为右侧蝴蝶掌(下同)。
左肘下沉。
4.3. 3爪法
1.左右抓面爪
(1)由并步抱拳开始。左脚向左侧开步,脚尖朝左,两膝 弯曲成半马步。同时左拳变虎爪,由腰间经外向里、向下按, 手心朝前。目视左爪(图4. 45)。
(2)身体微左转,左腿屈膝,右腿蹬地挺膝成左弓步。同 时右拳变虎爪,由腰间向前抓击,手心朝前,高与面平;左虎 爪置于腹前,手心斜朝下。目视右爪(图4. 46)。
图 4. 45
(3)右脚上步,身体左转,两膝弯曲成半马步。同时左虎 爪变拳,收回腰间,拳心朝上;右虎爪略经外向里、向下按, 手心朝前。目视右爪(图4. 47)。
(4)身体微右转,右腿屈膝,左腿蹬地挺膝成右弓步。同 曰寸左拳变虎爪,由腰间向前抓击,手心朝前,高与面平;右虎 爪置于腹前,手心朝下。目视左爪(图4.48)。此动作在行进 间反复练习。图 4. 47
要点:上步要平稳,半马步时闭气蓄劲。弓步抓面爪的发 劲由下至上,充分借助后腿的蹬劲,躯干微微前倾,做到形 (虎形)意合一。
2.左右鹤嘴手
(1)由并步抱拳开始。左脚向前上步,身体微向左转,右 拳变掌,向右前上方穿出,掌心朝上;左拳变掌,自然后摆, 掌心朝下。目视右掌(图4. 49)。
(2)上动不停,躯干微右转,右掌以腕为轴沿逆时针方向 缠绕一周,变鹤嘴手向右上方啄击,指尖朝外。目视右手 (图 4.50)。
(3)上动不停,右脚向前上步成右虚步。躯干微右转,左 掌变鹤嘴手,绕经左肩外侧向右前上方啄击,指尖朝右,与太 阳穴同高。左臂微屈,肘关节下垂;右鹤嘴手随屈肘拉至右肩
要点:以上动作要连贯,虚步定势时手脚配合要完整,躯 干略向右拧转,右臂内旋,左臂外旋。鹤嘴手五指捏拢,直腕。
4.3. 4林法
桥一般来说即是指上肢的前臂,亦即前臂的尺骨侧与桡骨 侧。桥法则是指运用前臂进攻和防守技法的统称,亦称桥手、 鞭法。在福建南拳传习者中,习惯上将单人演练时的上肢动作 称为“鞭法”,将两人对搏时的上肢动作称为“桥法”。
习惯上,南拳的桥法有长桥与短桥之分。长#指直臂或臂 微屈;短桥指大小臂弯曲小于135°。以长桥完成的动作属长桥 类桥法;以短桥完成的动作,则属短桥类桥法。桥法的内容一 般包括:由上向下运动的劈桥、沉桥、膀桥、切桥、压桥;由 下向上运动的架桥、搭桥;左右横向运动的截桥;圆形缠绕运 动的缠桥、圈桥、盘桥、剪桥、滚桥;由后向前的攻桥;以及 由前向后拉回手臂的抽桥;沿肢体穿出的穿桥等。一般常用 的有:
1.缠桥
由右弓步抱拳开始。以左手缠桥为例,左拳变掌,左臂侧
要点:缠桥时上肢保持松、沉,缠手后即变擒拿动作。
2.圈桥
由半马步抱拳开始。以左手圈桥为例,左拳变掌,左臂侧 伸,以肘关节为轴,前臂向内或向外沿立圆圈绕(图4.54、 m 4. 55) „
要点:圈桥时肩关节保持下沉。
3.盘桥
由前后开步抱拳开始。以左手盘桥为例,左拳变掌,左臂
要点:沉肩垂肘,臂保持适当的弯曲。
4.沉桥
由两脚开立步(二字马步)两臂屈肘于胸前(掌心朝后) 开始(图4. 58)。屈肘内旋,同时下沉,使前臂用力向下压, 掌心朝下(图4. 59)。
要点:沉肩夹肘,臂肌保持适度紧张。
5.劈桥
由马步抱拳开始。以左劈桥为例,两拳变掌,以左掌前臂 尺骨(小指侧)为力点,经上向斜下劈至体前,掌心朝上。同
要点:沉肩、转腰,腕关节保持紧张。
6.攻桥
由马步抱拳开始。两拳变掌,两臂内旋向前撞击,肘微 屈,掌心朝下,力达前臂尺骨侧(图4.61)。此势为双攻桥, 如单臂向前撞击则为单攻桥。
要点:旋臂、屈肘,以腰催手,发力于腰。
7.膀桥
由左弓步抱拳开始。以右膀桥为例,两拳变掌,右臂内 旋,由外向内滚动挫击,臂微屈,掌心朝外,力达前臂内侧 (拇指侧)。同时左掌附于右上臂内侧,掌心朝外(图4. 62)。
图 4. 60 图 4. 61 图 4. 62
要点:旋臂与挫击要同时。
8.截桥
由左弓步抱拳开始。以左截桥为例,两拳变掌,左臂外旋 屈肘,以前臂尺骨侧(小指侧)为力点,由外向内截击,掌心 朝内,掌指朝上。同时右掌松握于左上臂内侧,掌心朝内 (图 4.63)。
要点:臂外旋,发力要以腰带臂。
9.架桥
由弓步抱拳开始。以左手架桥为例,左拳变掌,左臂内 旋,以前臂尺骨侧(小指侧)为力点,向头上架起,肘微屈, 掌心斜朝上(图4. 64)。
要点:屈臂内旋,架桥略高于头。
10.穿桥
由左弓步冲拳开始。以左穿桥为例,左拳变掌,沿右臂下 面向前、向外弧形穿出,腕外展,指尖朝外。同时上体微右转 成半马步,右拳收抱于腰间。目视左手(图4 65、图4. 66)。
图 4. 65 图 4. 66
要点:展腕、沉肘,穿桥时右臂微用力回拉。
图片15

图片16

图片17

图片18

图片19

图片20

图片21

图片22

图片23

图片24
1.上步
后脚经前脚向前上步。
要点:除了接跳跃动作外,一般重心较低,全脚掌着地, 沉胯、踝脚。
2.退步
前脚经后脚向后退步。
要点:步幅适当加大,前脚掌着地,重心下沉。
3.拖步
前脚向前迈一大步,后脚拖地跟一小步。
要点:前脚向前迈步时要充分借助后脚的蹬劲,跨步的大 小与拖步基本一致。
4.盖步
一脚经另一脚前横迈一步,全脚掌着地,脚尖外摆,两腿交叉。
要点:步幅要大,坐胯、踩膝、重心下沉。
5.插步
一脚经另一脚后横迈一步,前脚掌着地,两腿交叉。
要点:步幅较大,重心要低,胯下沉。
6.走三角步
(1)由并步开始。左脚向右前方上步,脚尖外摆,膝微 屈;右腿屈膝下跪,脚跟离地(图4. 67)。
(2)右脚由后经左脚前绕上一步,脚尖里扣,膝微屈;左 脚脚跟离地,微屈膝(图4. 68)。
(3)身体左转,左脚弧形后退一步,转身成弓步或马步
要点:重心下沉,上体中正,摆扣步适度。
7.麒麟步
(1)由并步开始。左脚向右前方上步,脚尖外摆,膝微 屈;右脚屈膝下跪,脚跟离地,两腿交叉(图4. 70)。
(2)右脚由后经左脚前向左前方上步,脚尖外摆,膝微 屈;左脚屈膝下跪,脚跟离地,两腿交叉(图4. 71)。
(3)左脚由后向左前方上步,脚尖朝左,双腿屈膝成半马 步(图 4. 72)。
图 4. 70 图 4. 71 图 4. 72,
要点:重心较低,步幅较大,步频逐渐加快,注意沉气、 坐胯、踩脚、敛臀,上体保持中正。
1.前蹬腿
腿由屈到伸,脚尖翅起,以脚跟为力点向前猛力蹬出,上 体保持正直。目视蹬腿方向(图4. 73)。
要点:蹬腿是屈伸性腿法,提膝与蹬腿要连贯,提膝时小 腿放松,蹬腿时爆发式用力;支撑脚五趾抓地,收腹、立腰、 紧臀。
2.前钉腿
一腿屈膝提起,由屈到伸,迅速向前下钉踢,脚尖绷直, 高不过膝。目视脚尖(图4. 74)。
要点:提膝时以大腿带动小腿,踝关节放松。钉腿时挺 膝,脚面用力绷直,发劲快、脆。
图 4. 73 图 4. 74
3.踩腿
一腿屈膝提起,膝关节外展,由屈到伸,迅速向前下方踩 出,脚尖勾紧并翻转朝外,高不过膝。目视脚跟(图4. 75)。
要点:边屈膝边外展,脚尖尽量朝外,用劲短促、干脆, 力达脚掌内侧。
4.侧踹腿
由叉步抱拳开始。右脚支撑;左脚屈膝侧抬;由屈到伸, 脚掌用力向左上方踹出,脚高于跨,挺膝,脚尖勾紧,脚外缘 朝上。目视左脚(图4. 76、图4. 77)。
要点:屈膝时小腿放松,踹腿时挺膝、开髋、勾脚。支撑 腿伸直,脚趾抓地。
5.横钉腿
两腿右前左后站立。右腿支撑,脚尖略外转;左腿屈膝侧 抬,脚由左侧弧形向斜上方猛力横钉,脚尖勾起,高于腰,力 达脚前掌。目视脚尖(图4. 78、图4. 79)。图 4. 78 图 4. 79
要点:抬腿时以大腿带小腿;钉腿时腿部屈伸明显,先松 后紧,快速用力,勾脚收腹。
4.6南拳的发劲与发声
4. 6. 1态奉的犮劲
拳经云:“力,其源于脚,发于腿,宰于腰,形于手。”南 拳长于手上功夫,因此发劲的练习与发劲的好和坏在南拳中尤 为重要。其劲力的应用,何时刚,何时柔,何时绵,怎样收发 自如,是衡量南拳功夫的关键之一。
南拳的发劲分长劲、短劲和粘缠劲。发长劲时,肩部、肘 部尽量伸直,使劲力直达于拳面;发短劲时,沉肩屈肘,腰部 发劲,使劲力尽快达到拳面;粘缠劲则要求肩、肘、腕各部松 沉、柔顺并伴有短劲。发劲的方式虽不同,但南拳对其劲力的 发放与应用是一致的劲力顺达,无论何种劲,南拳都要求:劲 力顺达,不沉滞;发劲自如,气贯长虹。
南拳的发劲是通过腿部、腰部、背部、臂部而达到拳面 的,要让劲力顺达,必须使腰、腿、背、臂灵活协调,一气呵 成。如做盖拳、扫拳、挂拳、截桥、劈桥等动作,往往是在弓 步转马步或马步转弓步的同时,利用腰腿的旋转而加大发力。 做冲拳、弹拳动作时,应先屈肘把拳收于腰侧,然后臂内旋使 拳心向下,随着腰腿的转动,使拳带钻劲向前冲、弹出,达到 加大发力的目的。
一般来说,发劲的练习开始以缓慢、刚硬的单手动作为 主,步法以马步为主。这样的练习,可以使马、腰、桥缓慢地 配合,劲力由内表于外,表里合一,但以外劲为主,这是静力 练习;到中段,手法、步法逐渐展开,上下左右,手腿交替运 动,此时速度逐渐加快,劲力的练习融于手法、步法、身法的
变化之中,劲力的发放仍以外力为主;最后一阶段必须将劲力 的练习融合于技击性较强的散手攻防之中,并配以灵活多变的 步法,而且速度加快。随着架势的迅速变换,练习长劲、短 劲、粘缠劲,要求内劲、外劲一起运用,以达到劲力收发自 如、准确有序的境界。
4.6. 2.态奉的发声
.发声是南拳的独特风格之一,它是在南拳的演练过程中, 根据动作、发劲的需要,发出各种声音的运动方式。南拳的发 声一般遵循两个原则:一是结合动作发声,做到力、气、劲合 一;二是模仿象形动作因势发声,做到形、意合一。吸气蓄 劲,吐气发音,以气催力这是南拳发声的基本原则。南拳发声 的风格一方面表现在广泛性。几乎所有南拳在运动过程中都伴 有或多或少的发声,一般为“嘻” “喝” “哗” “晦” “嗌” “咿” 以及模仿一些动物的发声等;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其独特性:有 些发声在南拳中是独一无二的,如像蔡李佛拳,常发“域”、 “的”、“益”三音,故有“听其三声者可知其为蔡李佛派” 之说。
图片25

图片26

图片27

图片28

图片29

图片30

图片31

图片32

图片33

图片34
5.南拳的基本技法和动作组合练习
5.1南拳的基本技法
1.连续冲拳
两拳紧握,屈肘收抱于腰侧,然后两臂交替内旋直臂连续 向前冲出。冲拳时,可站立成开立步、马步、弓裆步等步型 (图 5.1 和 5. 2)。
要点:冲拳时力发于腰,臂伸直。
2.连续抛拳
(1)两脚呈开立步站立,两拳握于腰间(图5. 3)。
(2)右脚向右侧前方上一步,屈膝半蹲;左脚略跟步,脚尖内扣,挺膝成右弓步,同时腰微右转。右拳经腰侧向下直臂 圈绕至右后侧成平举,拳心朝下;左拳由腰侧向前方直臂抛 起,臂微外旋,拳心向后、目视左拳(图5. 4)。
(3)左脚向左前方上一步,屈膝半蹲;右脚略跟步,脚尖 内扣,挺膝成左弓步。同时腰微左转,左拳由上向下摆至左后 侧成平举,拳心朝下;右拳由后经下向前直臂抛起,臂微外 旋,拳心朝后、目视右拳(图5. 5)。
3.马步双标掌单指沉桥
(1)马步站立,双拳握于腰间,目视前方。.双拳变掌,由腰间双双向正前方标出,直臂,两手心相对(图5. 6)。
(2)上动不停,两掌变单指,指尖向前。接着两臂屈肘, 两手上挑,分别置于两肩上,肘尖正对前方,目视前方 (图 5. 7、图 5..8)。
(3)两肘下沉,两手辱前向下划弧收至两腰侧,手心朝 前,手腕朝上,目视前方(图5. 9)。
(4)两手指从腰侧向前慢慢平伸推出,双臂微屈,两手心 朝前,手指朝上,目视双手(图5. 10)。
(5)重复(2)至(4)再完成一次沉桥推指。
要点:双指向前平推时,应保持臂部肌肉紧张,并发喊声 以气催力。
4.左右骑龙步蝶掌
(1)双脚呈开立步站立,双拳抱于腰间(图5. 11)。
(2)左脚向前上一步,脚尖外撇,两腿屈膝半蹲成左拐 步;身体左转,两拳变掌从腰间同时向左下方穿出,掌心向 下;眼看左掌背(图5. 12)。
(3)上动不停,左脚以脚前掌为轴,右脚随上体右转向前摆 步,脚尖外撇,两腿屈膝半蹲成右拐步;两臂在身体左侧向上向 右立圆绕环一周后,右掌屈腕收于腰部右侧,指尖向下,左掌屈 腕收于胸部右侧,指尖向上。两掌掌根相对成蝶掌(图5.13)。
(4)上动不停,左脚向左前方上一步,脚尖朝左前,两腿 屈膝成半马步。目视左前方。右腿挺膝伸直成左弓步,同时腰 微左转,两掌向左前方推出,左掌在上,掌指朝上;右掌在 下,掌指朝下,两掌掌根相距20厘米〜30厘米。目视双掌 (图 5. 14、图 5. 15)。
(5)膝半蹲,接上动,右脚向前方上一步,脚尖外撇,两 腿屈身体微右转成右拐步;两掌从体右侧向下、向后穿出,掌 心向下;眼看右掌背。上动不停,以右脚前掌为轴,身体左后 转,左脚在身体右后转时向前摆步,腿屈膝半蹲成左拐步;一 周,右掌掌指向上,两臂由身体右侧向上、脚尖外撇,两向左 立圆绕环收于胸部左侧;左掌掌指向下,收于腰部左侧,两掌 根相对成蝶掌(图5.16、图5.17)。
(6)上动不停,右脚向右前方上一步,脚尖朝右前,两腿 屈膝成半马步。目视右前方。左腿挺膝成右弓步,同时腰微右转,两掌向右前方推出。右掌在上,掌指朝上;左掌在下,掌 指朝下,两掌掌根相距20厘米〜30厘米。目视双掌 (图 5.18、图 5. 19)。
要点:左右上步步幅宜大且沉稳。推蝶掌时注重后腿蹬 地、扣膝、转腰的发力顺序。
5.腾空侧踹
从右脚开始向前跑动三步,右脚蹬地起跳并屈膝上提,于 空中脚面绷紧内扣;左腿屈膝上摆后在空中向左侧踹腿。同时 身体在空中微向右转并向右侧倾倒。左手屈臂立掌于左膝上方, 右手握拳屈肘于胸前,两手相距10厘米〜15厘米(图5. 20)。
图片35

图片36

图片37

图片38

图片39

图片40

图片41

图片42

图片43

图片44
5.2南拳的基本动作组合练习
5. 2. 1 组合(一)
并步半马步—左右弓步 动作说明:
预备势:
并步抱拳。
1.半马步
左脚向左侧迈步,脚尖朝左;两腿屈膝半蹲,重心偏于右腿,目视左侧。
2.左弓步
右腿蹬地,脚跟外转,挺膝;身体左转,同时左腿屈膝前
弓成左弓步。
左脚回收还原成并步抱拳,左右转换练习。
要点:成半马步时,重心保持前四后六或前三后七,犹如 被压缩的弹簧般闭气蓄劲。由半马步转弓步时,重心不可上 提,发力要注意蹬足、扣膝、挣胯、转腰的顺序。完成弓步后 要前脚踩后脚蹬,产生一股对称相挣的“内力”。
易犯错误:①开步成半马步时,重心过于前移。②转弓步 时先转腰后蹬腿或身体立起。
纠正方法:①强调先屈膝,将重心控制在支撑腿之后再开 步。②请同伴将两手按在自己肩上,以免先转腰或身体立起。 如此按要点多次重复正确动作。
5.2. 2 组合(二)
并步—虚步—马步^单蝶步—骑龙步 动作说明:
预备势:
并步抱拳。
1.左虚步重心移至右腿并屈膝半蹲,左脚向前上半步,脚尖点地成 左虚步。目视前方。
2.马步左脚向前上半步,脚尖内扣。同时,身体右转,两腿屈膝 半蹲成马步。目视前方。
3•右单蝶步左腿屈膝全蹲,右腿屈膝下跪,小腿内侧贴地成单蝶步。躯干直立、目视前方。
4•右骑龙步
身体稍起立并右转。同时,左腿屈膝内扣,脚前掌着地; 右腿半蹲,膝盖前顶,全脚掌着地成骑龙步。收腹立腰,目视 前方。左脚向右脚并步还原成预备势。左右反复练习。
要点:虚步变马步时,转体与扣膝要同时,沉气、实腹、 敛臀。马步变右单蝶步时,右脚稍向后移动,收腹立腰。骑龙 步时,前脚下踩,五趾抓地,后脚蹬地,扣膝挣跨。
易犯错误:马步时脚尖外撇成“八字步”。单蝶步时躯干 前倾,骑龙步不稳。
纠正方法:变马步时要有意识地使两脚脚跟外缘用力外 蹬。单蝶步时强调臀部紧贴于全蹲之腿,勿低头。
骑龙步重点体会要点。
5.2. 3組合(主)
并步—左、右拐步—半马步—弓步 动作说明:
预备势:
并步抱拳。
1.左拐步
左脚向右前方上步,膝关节微屈,脚尖外摆;右腿屈膝下 跪(不着地),脚跟离地成左拐步。目视前方。
2.右拐步
右脚由后经左脚前向左前方上步,脚尖外摆,膝关节微 屈;左腿屈膝下跪,脚跟离地成右拐步。目视前方。
3.半马步
左脚由后向左前方上步,脚尖朝左,两膝弯曲半蹲成半马步。目视前方。
4.左弓步
右腿蹬脚挺膝,左腿屈膝前弓成左弓步。目视前方。可接 右拐步反复练习。
要点:步法移动中重心不要起伏,做到沉气、坐胯、踩 脚,步幅较大,步速逐渐加快,成半马步后应稍停顿,蓄劲后 再转弓步,要求保持立腰、竖项、四平八稳的身型。
易犯错误:重心有起伏,步幅太小,左右拐步不明显或做
成并步。
纠正方法:除认真体会动作要领外,初练时可在做出每一 个步型后都静止适当时间,通过站桩使腿部力量加强以后,再 按照正常的节奏练习。
5.2. 4组合(四)
左弓步冲拳—右虚步穿桥—马步冲拳—右弓步冲拳—左虚 步穿桥—马步冲拳—并步抱拳 动作说明:
预备势:
并步抱拳(图5.21)。
图片45

图片46

图片47

图片48

图片49

图片50

图片51

浏览8,44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