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峨呢派拳术
几千年来,中华武术的传授,主要是口授身传,史籍记载,传世资料少 之又少,十年浩劫时,武术是四旧,手稿与抄本又多遭焚毁,四川是浩劫时 期的重灾区。然而峨嵋派拳术在四川民间一直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广为流 传,高手辈出,人才济济。如:成都体院武术教授习云太、王树田、叶道清、 邹德发,四川省武协副主席赵子虬、邓昌立和肖应鹏大师、李毅立大师、陈 季康大师、刘兴无大师、刘震南大师、王金蝉大师等等,实难尽述。有“一 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的说法。这“五花八叶”之说是对峨嵋派拳术的概 括。五花是指流派(门派拳种〕、流派的地域;八叶是指流传较广的“僧、 岳、赵、杜、洪、化、字、会”的八门拳和八大拳种。实际上峨嵋派拳术在 民间流传不下二百种。其中主要拳种有:
1.五龙拳
即青龙、盘龙、乌龙、火龙、龙形五拳
2.五虎拳
即黑虎、白虎、虎形、虎爪、玄虎五拳。
3.八门拳
即僧、岳、赵、杜、洪、化、字、会八门。
⑴僧门拳,主要套路:大连、单鞭、虎豹、缠丝、六通,以及刀、枪、 剑、棍等。
(2)岳门拳,主要套路:头部、连城、六合、五虎捶、小六捶、炮捶,以 及春秋大刀、沥拳枪、八母棍、十八桩等。
(3)赵门拳,主要套路:奇门拳、太祖拳等。
(4)杜门拳,主要套路:七星拳、六合拳等。
〔5)洪门拳,主要套路:洪门捶、武松手等。
(6)化门拳,主要套路:解铃、扣绳、制化13法、36闭手等。
(7)字门拳,主要特点:以一、十、挂、卜、赵、子、分、人、走、田等 108字形取意练拳。
(8)会门拳,主要套路:抢风、追风、过风、卷门等。
4.余家拳
主要套路:拐子、探花、五官、七星、霸王腿、得胜捶、四水归池、十 字洪拳、龙虎斗、掰扣手等。
5.査闭门
主要套路:总桩、八门、六连、猫儿、二路、八卦、十二手等。
6.方门拳
主要套路:青衣拳、血路拳、拗步连环、一马三箭等。
7.绿林派
主要套路:宰手、撬桩、十八、连成、单鞭捶、六合捶、一字梅花、二 字梅花等。
8.稀有拳种
主要套路:峨嵋拳、峨嵋八卦梅花掌、七步云脚拳、跛脚拳、黄鳝拳等, 以及少数民族中流传的拳术和器械。
(十九嗟跌门
蹉跤门创始人是清朝大侠张酒海。据说张酒海武艺高强,身怀绝技,与 人对招,发辫一甩出,对方应声倒地。他根据甩发的劲道,结合所练武功, 创出“甩发”拳术,后称蹉跤。蹉跤门二代传人是张恒庆。
恒庆大师自幼跟张大侠学武,一生苦恒,深得张大侠拳法真谙,尤善腿 功,有“铁腿张恒庆”之誉。第三代传人是何玉山大师。玉山大师是张恒庆 大师高足,平生浪迹江湖,晚年定居扬州,设武馆传武功,门徒众多。成为 当时扬州四大名师之一。至今蹉跤门武功在扬州一带广为流传。
“臂如软索手似锤,腰如蛇行脚似钻”,首句讲的是晃肩甩拳,二句讲的 是拧腰拔跟。讲究甩拳拔跟,当敌正面攻击时,先卸身侧闪,然后以腰为轴, 以步为钻,迅拧腰躯,拳从腰际晃扇甩出,流星飞锤,扬手脱镖,全凭一股 甩劲,弧形闪电般出击。甩拳同时,箭步拔根,即脚掌转劲,后跟挨起,由 于甩拳时后跟拔起,像赛跑运动员,起跑前的蹬力,加上拧腰,转跨,合成 一股劲。这股劲同时至肩窝、再至肘拐而至拳掌。甩拳动作轨迹都是弧形, 迅猛搏发多变幻,形成了强大的离心冲力。后跟拔起,关节顺其自然,适应 甩力惯性,臂陡延伸,拳止而力不停,似乎劲力透拳而出。因此蹉跤拳的爆
发力和冲击力也特别强。这一系列动作是一瞬间完成,灵活自如,技击性高, 攻防兼备。蹉跤门拳术挂掌也很独特,一般先卸身侧闪,前腿回扣,一掌护 胸,一掌下拦,劈挂时前腿落地锁步,下拦掌迅速由下向上,向前,在胸前 划一弧圈,直臂抡臂,同时肩撞臂靠齐发,防中反攻,一气呵成。
特点:讲明暗。有明八腿、暗八腿、明八掌、暗八掌、明八捶、暗八捶 之分。
腿法:里踩腿、外桩腿、侧铲腿、里合腿、连环腿、蹣子腿、蛇添腿、
掌法:盖、缠、绞、云、推、披、挂、劈、穿、挑、撑、拦、格、压、 抖、捧等各种明暗掌。
招式:蝴蝶摆风、狮子张口、寒鸭浮水、燕子抄水、鸳鸯上架、锦鸡抖 翎、猛虎奔岭、犀牛望月、狸猫洗脸、白鹤亮翅、惊心蹣蹄、鹞子钻云、喜 鹊登枝、饿马摇铃、黑虎掏心、龙形捆手等等。
演练:起伏转折,大开大合,动静相同,虚实分明。
劲道:柔中寓刚,软中带硬,动如奔兔,静似挺松,奔路注重腿法,讲 究身腰,下盘功架多,比较吃功夫。
蹉跤门除拳外,还有气功拳相结合的行气十三势少林,通臂、龙行番子、 鹞鹰、练步等。
器械:八卦单刀、八卦双刀、梅花单刀、梅花双刀、六合单刀、六合双 刀、单戒刀、锁喉枪、九转梅花枪、春秋大刀、三节棍、双头枪、双钩、猿 猴棍、九节锻等。
对练:徒手靠打、单刀缠丝枪、空导手夺抢、三节棍对抢、夺匕首等。
(二十〉邻家拳
邹家拳属南少林拳的一种,传授者是邹若衡大师,云南省昭通市人,晚 年在昆明市授艺,享年84岁。后人因念邹若衡大师之德艺,称其拳为邹家 拳。
拳路特点:①套路短小,每路十多个动作,往返同,加上起势、收势仅 有20多个动作。每个动作都有固定名称,技击性强的动作在每个套路中都有 重复。②上肢动作多,腿法较少。手法常用:蹬、挂、撩、插、推、宰、掳、 扣、标、摆、勾、提等。长短混击手法。腿法多用:扣、铲、踩、撩等。步 法除弓、马、虚为主要步型外,还有跪步、抱步、仆步、跟步、垫步、骑龙 步、半马步等。身法要求: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塌腰、提肚。呼吸: 采用逆呼吸,收腹蓄劲,身动气随,不求发声,只允许在发劲时,随着丹田强有力的收缩,由喉中迸发出强烈平气。凡发劲必从根起,力由脊发,一气 呵成。
技击:长短混手,长手摧敌,短手自保。以腿代步,攻守连环,肘膝并 用,以快制慢。立身中正,意及八方;静若处女,动如脱兔;手起一片,击 人一线;强击巧敢,得“势”不让人。
套路:虎尾鞭、七步四门、铁迎五峰、六合连环、七星赶月、八步缠丝 六个小趟。
学习方法:为三个阶段,初、中、高。
初:先马步剁桩、后双手缠环、再四门方挂和四门双砍两个组合。练习 做到出拳稳定有力,步法落地生根。其次练习啧手和击打沙袋。 啧手即靠臂,可单练步法的灵活为主。也可对树桩练,以练铁臂功为主。 对练,练习手、眼、身、步的协调与意、气、劲的配合。打沙 包要求速度快。四角悬挂,练者站中,快变快击,连续击打,逐渐加重。练习手的硬度和出手的力量。腿、肘、膝的抗力也用同样方法。
中:学习套路,以用散招为主。渐进,不可过多。每学完一路后,就勤 奋苦练,练熟后可在二人活步啧手中试招,试招时切忌乱打。待学到四五路 后,就可双人和多人灵活操练。这时主要研究如何用自己动作的转换去控制
对手。
在发招或应招时身体重心的变化要做到拳由心发,顺乎自然。达到进、 退、闪、转,身不露形,虚、实、开、合,手不露形后的技击水平。“取中 架高架,换式先提脚,行步走三角,近敌须侧身,回手必缠绕”。
高:是内修功法。
二 摇家拳
瑶家拳流传在湘桂边界一带。这一带是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其中以瑶族 居多。这一带也是远古兵家必争之地,战乱时强盗匪帮打家劫舍经常发生。 瑶族拳师为了保家防身,汇集中华民族武术的精华,尤其是南少林拳法的风 格特点,自创成拳。世世代代传习,久之形成了一套步稳势烈,动作紧凑, 灵活多变,以声助威的瑶家拳。
步法:多用马步、虚步、丁字步、小弓步,很少用大弓步。
手法:多用反掌、阴掌、顶肘,很少用直冲拳。
腿法:脚踢不过腰,多闪展,少跳跃,以适应山区路不平的特点。
套路:短小精炼,一般只有十几个动作,但技击性很强,招招都讲究攻 防技巧。
器械:以齐眉棍为主,有时用扁担替棍。另外还有双刀、虎钯(三叉〉等器械。
套路:一路(头合〉、二路(下盘〉、三路(猛虎下山〉、四路〔利刀修 竹〉、五路(跑马回头)
棍术有:左棍〈又称大七星棍〕、右棍又称懒人挑水)还有:一路双刀、一路虎钯、一路板凳。
器械对练:棍对棍一路〔十八响〕、一路双刀对棍、一路板発对棍。
散打搏击特点:主张以快制敌,善用边步进击、靠身短打、打击要害、辅以点穴。
瑶家拳套路参考:起势:〈1〉双按掌;〈2〉左跳步右冲拳;〔3〉右手抡掌;〖4〉右
顶肘拳;〈5〕退步右抡掌;〈6〉脱手右架掌;〈7〉上步右冲掌;〔8〕左虚步护中退守;
(9)左旋横推掌;〔10〕右顶肘冲拳;〈11〉左推掌;〈12〉脱手右弹踢;〈13〉右连环掌;
〔14〕右撩掌;〔15〉上步双推掌;〔16〕虚步右撩掌;〔17〉按掌左冲拳;〈18〉左双笼抡掌;
〈19〉左顶肘冲拳;〔20〕退步左抡掌;〔21〉脱手左架掌;〈22〕上步左;〈23〉右二虚步护中退守;
(24)右旋横推掌;〔25〕左顶肘冲拳;右推掌;27)脱手左弹踢;〈28〉左连环掌;〔29〉左撩掌;
〔30)上步双推掌;(31)虚步左撩掌;(32) :按掌右冲拳;(33)虚步脱拳;(34)下击反掌;
〔35〕后砍掌;〈36〉前砍掌,收势。

浏览2,12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