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拳是秀平八卦拳之简称,其动作规格的要求近似少林拳。据清代顺治 元年的秀拳拳谱上记载,秀拳是少林和尚法清大师所创,并有以下称颂:
“少林和尚把教传,少林和尚来点化,天下访友逞英贤,天下访过十三省,各 省教师皆不沾,天下聚化十三势,取名秀拳往下传。”
法清大师创传秀拳,有两位高徒:翟景愚、郑其天。翟景愚又传了三个 徒弟,即张子纵、邓北海、袁天笃。此后秀拳多在张姓族门流传。
目前秀拳主要流传在发源地河南省考城县。如今民权县的北关乡、林七 乡、褚庙乡、顺阿乡、阎集乡、拓城县也有练者,其他地域练此拳者甚少。
套路:分为上式、中式、下式等套路。另外还有对练拳(捶〉、秀刀、秀 枪及其他对练套路。其精华部分为中式,又称为“秀平八卦十三式”、“聚化 锤”。是由炮拳之主、佛按拳之主、猴拳之主、金刚拳之主、飞手拳之主、小 阳掌之主、字拳之主、西洋掌之主、小红拳之主、大红拳、八卦拳之主、梅 花拳之主、飞虎拳之主等13种拳术的动作所组成。13势及聚化锤均由此而 得名。秀枪对练套路,短小精桿,由避水擒龙、回马枪、恶虎攒山、老龙吊 腰、铁牛耕地、巧女纫针、夜叉探海、拨草寻蛇、卧龙出水、臧王赶命、吕公倒撤袍、黑虎人洞、獅子摇粧、仙人传艺等动作组成。
风格特点:虚实兼用,内外一致,一气贯注,刚柔相济,以刚为主,法 式多变,主重技击。其套路短小精悍,结构简练,朴实无华。
(二十三)五势梅花桩
五势梅花粧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武术流派。当代“合”字派名师韩其昌大 师,拜师河北省深县北溪村尹谢章大师所得。
它的内容有:架子、成拳、赢拳、攻拳、器械、气功、桩功等。
1.架子:即基本功套路,有桩步、行步之分。
桩步为“静”,即套路中静止的拳势。练时每个桩步要静站三至五个 自然呼吸。是练全身气和力的主要方法。以左右对称,大、顺、拗、小、败 五势为主。按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和阴阳转结的规律进 行变化。动开,静合。桩步五势为诸拳势之母。
(之)行拳为“动”,即套路中运动和变化的手、眼、身和步法,练时迅 疾、轻灵和连续不断。是练步法之快的主要方法,以摆法、撤法、扎法三法 为宗。
①摆法:为行步之首。忽左忽右,忽进忽退,忽上忽下,妙在活步。多 用于与敌周旋,对敌袭扰的步法。
②撤法:有抽撤之迅。它不仅用于摆脱敌人,也包藏埋伏、进攻的步法。
③扎法:求进攻之疾。用来冲打,追击敌人。
总之,行步三法的内容皆疾箭蹿跳,横走竖高,俯之则深,退之则促, 随东就西,声左则右,使敌如坠雾中,不辨其向。
四门为架子的拳路,它包括四正四斜的八个方向。在每个方向的顶 端^“角”上,都有一次桩步五势的左右循环变化,如盛开的双瓣梅花。各 “角”上的桩步间又都以行步相连接,如梅花之枝干,故此拳又称“千技五势 梅花桩”。套路特点:粧步、行步齐全。交替出现,动静相间,内外兼练。整 趟架子要一气呵成,形气合一。架子可以一人单练,也可以两人、四人、多 人对练。
“八方”又名“群步”,有大八方、中八方和小八方三种。
歌曰:“上步需要先上身,脚手齐到才为真。”对敌时的活步,主要用于 成拳之中,为散手之源,是梅花拳之特长。
2,成拳:应用手法的对练套路。在练习时也按四门的八个方向,由行步 及八方群步将各个“角”上的对打套路联系起来。其对练交手,都是事先安 排好的出手引手,见手使手,见劲使劲,借劲发劲等方法。有上、中、下三盘的抓拿摔打,跌扑滚翻等近于实战的对打套路。通过“成拳”训练,练者 可由听劲、化劲而达懂劲,能审敌势,查敌长短。遇敌交手,见劲使劲,借 他之劲,引进落空,行门而力,方可出奇制胜,败中取胜,操必胜之权。成 拳为二人对练,而多人对练时又称“群拳”。
3,蠃拳:实战对打形式。二人对练,已无定手定步,而是捷手快拳,连 环脚,得意手,见空按豆,随势而布,见劲而发,随意而动,拳无空去,意 无空回,潇洒自如,变幻无穷。手似浮云步随风,随风入进,随风入化,横 封竖封。封打封打,交手时,打就是封、封就是打,胜败只在“哼、哈” 之间。
4攻拳:更进一步的群战形式。多人在一起混战,散手乱拳,脚手齐下, 能在乱中取胜者就算练成,“赢拳”和“攻拳”的练法已融为一体,练时要 如同实战,而用时又似玩拳。
5,器械:十八般兵器样样齐全,还包括许多罕见器械。尤以大枪、落子 枪、提戟、文棒、方便伊、大刀等套路更为出色,变化灵活,朴实大方,左 右对称,可四门八方路线进行对练。
6,气功:以丹田练法为主。梅花拳认为,内丹必借外丹而成,练形以合 外,练气以实内,内外合一,才能养成内丹。内丹既成,必食气不绝。温养、 食气之法,即梅花拳的气功。内容有:小周天、八段锦、十二段锦、达摩老 祖易筋经等,以及定神、运气、调息、清心诸法。此皆练精、练气、练神之 良法于“真息”中练内丹之要诀。
学梅花拳者,初练“架子”能“外三合”而达“身化”,再练能“内三 合”(即六合)而达“气化”,再加功苦练,内丹、外丹俱成,武功、拳艺可 达“神化”深奥的妙境。
梅花拳练习有“浑元一气”,“聚气”之说。此皆武术气功之要诀,练 形、练气之秘法。平时锻炼可感神清气爽,气血流畅,周身舒适,气功效果 明显。
经常练习可使丹田充盈,精力倍增,记忆力增强,注意力集中,对强身 健体效果显著。“成拳”、“赢拳”、“攻拳”在交手对练中,有“行气”、 “过气”之法。遇敌交手又能“点气”,着人肌肤,气入体内。轻者深人骨髓, 截断营卫,壅塞气血之道路,有被点穴之症状;重者断骨折筋,脏腑内伤, 致残毙命于顷刻。
7,桩功:据梅花桩前辈讲:过去梅花桩、盘架子及交手等,都在桩上进 行。根据功夫深浅,分低粧、中粧、高桩三种。每步一桩,根据套路、场地 要求来安排,多者约有百根。随着历史条件的变迁,约在清末以后,五势梅 花桩也在地上练功,但仍保持着原有的动作、步点及上、中、下三盘的练法,称为“落地五势梅花桩”。
【歌曰】任他勇猛气总偏,此有彼无是天然。
直截横兮横截直,一气摧二二摧三。
由他滑快归远路,我守安逸自粘连。
若问是甚无妙诀,只在行气一动间。
【注】头二句为捣虚之法,可攻其无备。后面就是埋伏之法。但关键还 在于行气,其机只在一动。
梅花拳主张:要摧人必近其身,不得在大门、二门周旋,交手得门就登 堂入室。
(二十四)梅花提拳
为少林拳的一支,但又融汇了各派的精华,出拳颇似形意,运掌又类八 卦,某些招式如“玉女穿梭”、“单鞭”等则又与太极相同。因此,此拳内外 兼修,刚中寓柔,柔中寓刚,既适于养生,又利于技击。
清朝末年时,流行在齐鲁大地。武术家韩愧生大师擅长此技,韩大师传 于禹城付秀山大师,付大师曾有专著留世。
特点:①在于一个“捷”字,出手快捷,攻敌专取捷径,使人防不胜防。 ②捷拳的应用:贵巧不贵力,乘敌为隙而动,远则手足,近则肘膝,身体灵 活,动作敏捷。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克敌制胜。③捷拳以劈、挑、闪、冲、 斜为基本五式,以上、中、下三盘为捷法。整个套路连起势、收势在内共48 式,短小精炼,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前后贯穿,一气呵成。④技击心法强 调:眼明、手快、心沉、步稳、胆壮。这五条本是各派技法的共同原则,但 因捷拳突出一个“捷”字,而使这些原则得到更好的发挥。⑤练习技法有12 字诀:点、按、伸、缩、奇、正、吊、掳、速、巧、活、合。
点:是把劲力凝聚于一点。力聚于一点,比分散的力大而速。拳谚说: “拳轻掌重指送命。”
按:是当我手未近敌身,视之若无力,直到贴住敌身,方才发力一吐而 用按,其力可直透脏腑。
伸:是舒,即引申而张大之意。使对手“仰之则弥高,摸不到边际,其 力落空”。
缩:即钦,聚气欲神,所以蓄力待发。
奇:即上下左右出奇招。指上打下,指东打西,指前打后,虚虚实实,使人难测。
正:即正面,凡技击都不出奇和正,奇正相生,变化无穷。
吊:即吊手,敌手来之,我以手吊之、掳之,乘其势,借其力而应之。 掳:即掳手,或吊或掳,借其力而应之,使对方来得愈快愈猛,则跌得 也愈速愈远。
速:即神速。为捷拳之特长,敌手未到我手已至,我手不见其去而已去, 不见其来而已来,我手先发先至,后发还是先至,使敌无从格拒或化解。
巧:即谋略。引进落空、避实击虚,各种巧斗功夫,使敌欲攻无所攻, 欲守无所守,处于被动地位。
活:即心机灵敏,动作活泼,身法犹如常山之蛇,见首则尾应,见尾则首应。
合:内而精、气、神,外而手、眼、身、法、步,处处相合,做到表里 相应,上下相随,刚柔相济,动静有节,虚实互用,豁然贯通,一动无不动, 一合无不合。
浏览1,96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