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龙桩拳
龙桩拳是流传于福建泉州、仙游、宁德、古田等地的神奇拳法。早在二 百年前就以勇猛凶犷,灵活多变,享誉武林。
关于祖源有一个代代相传的故事。在清朝初期,河南嵩山少林寺高僧飞 钹禅师,禅悟中观想龙的姿势,龙行、龙腾、龙爪、龙缠、龙摆尾、龙绞柱 等,想象龙的各种技能,通过观想黄龙滚水之势受到启发,结合自己多年的 武功精验,又历经多年琢磨、充实,逐步完整,创出龙粧拳法。后来传与铁 杖和尚。铁杖大师传铁柄、铁珠、铁鞋三位大师。据说龙桩拳出手之际,先 竖四,就是纪念四师祖,后才抱拳请礼。
龙桩拳传到民间是清雍正年间,由于官府兵剿少林寺,寺内僧众多流离 他乡,身怀龙粧拳技的铁珠大师逃至福建,收永春县李春为徒,李春练功吃 苦过人,悟性也极高,得到铁珠大师真传,被誉为“江南第一腿”。从此少林 寺龙拳正法在民间流传。
“江南第一腿”李春的后辈传人,吴申天大师和仙游县朱山大师,都以秘 密传授的方法选定传人。朱山大师传南洋乡彭德成大师,彭只传男金山,男
大师在古田山洋乡传瑶大师,瑶大师传余贵涕、来正,来正大师传余其贤。 余其贤大师龙桩拳法造诣极深,名扬南北。余大师传宁德府著名拳师黄勤茂, 黄将原有的武技融汇其中,创编出龙桩拳对打108法。
龙桩拳犹如真龙得水,两肩如龟,前胸内含,含深则水注。背弓如虾, 能伸能屈,以弹力起腰,似龙行呈绵软起伏之势。因此,吞吐浮沉,运气弹 力,起伏滚浪乃龙桩拳之要法。
此拳由三子法,四午法,三关法,三斗法,四海法,三牛一燕子法,六 虎法和城峰边拦,七锤八锏,三狮四门,二十八兽,配打拳,七步缠身,遮 脸,角槌战,铁桥,三十六马,龙鹤,十三太保等套路及龙拳对打108法和 刀、枪、剑、棍等器械组成。
龙桩拳要求:一字马,一字横一字直,势由身、手、脚沉下泼上,沉如 水流而下,水纹旋转不泻。浮如山似小浪泼起。吞如龙戏珠,又似猫儿戏鼠。 吐如虎过山,似虎出林。以气运弹力而起势,由于气无形状,也练成无穷之 法,以气促劲,有移山倒海之势。起手寸寸轻而有劲,脚动步步柔而有根。 欲消诸拳,诸杖,诸刀,用此一字分身之妙法,可保一身而无虑。由于龙桩 拳有一些拳法诡毒难防,因此历来都不轻易传授。而深知其拳法奥妙者为数 不多。
(三十九)峨山眉派五龙拳
峨嵋派五龙拳实际上是五个龙形拳种。其概况简说如下:
1.青龙拳
相传清道光年间,青城山纯阳洞单正道人所传。至今流行于成都、广汉、 绵阳、三台、乐至一带的市、县与乡村。
主要套路:(丨)青龙拳。〔2〉青龙探爪。青龙返首。以第一路最典 型,有64动,风格独特,讲究龙爪,蛇腰,穿梭步。
手法有:插、抓、搓、拿、挖、拧、点、截等。
拳法有:贯、冲、砸、撩、甩、劈、撞、架等。
腿法有:勾踢、撩挂、蹬、弹、点、踹、拐、提绞、剪等。
青龙拳取龙之灵而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神聚而形似,动如山崩,静如 伏兔,步快急稳,绕转穿行。身似游龙,吞吐浮沉,大小长短,变幻莫测。 动合阴阳,静含伏击,手随身出,身追步摧,招式相辅,圆活巧妙,拳艺奇 特,击法玄异,功夫别致。
主要动作有:青龙出水、青龙腾空、云龙现身、青龙吐雾、青龙吞云、
青龙摆头、青龙转身、青龙摆尾、青龙戏水、青龙落地、青龙探爪、横空旋 绕,双龙戏珠等等。
青龙拳以走功为基础,常于山道、烂泥地(或沼泽地〉、沙滩等地方练 功,故能很好地增强下肢力量。青龙拳又很重视龙爪功、二指禅、一指禅和 抓拿功的技击法训练,因此青龙拳有较突出的攻防格斗技能。
器械有:青龙剑、青龙刀、青龙枪等。
2,盘龙拳
四川成都市西郊著名的道教圣地青羊宫,宫内有个八角亭,亭柱以石刻 盘龙著称。其中流传一段神话故事,被后世拳师取盘龙之名,冠以拳术;吸 取民间“水龙”舞的躲闪、升腾、拧旋、盘叠等动作,揉于峨嵋拳法,形成 一种以遮拦闪躲为主的龙形拳术。
盘龙拳主要流行在四川的川西地区,重庆市、温江、郫县、新都、彭县 和成都市。
盘龙拳以龙舌掌为主,多鸳鸯掌法和旋腕掌。
手法有:戳拳、卷腕、插掌、滚穿掌、小开手、大云手、剑手、刁手、 搂挖手、搓手、旋肘、晃手等。掌到指先行,专攻人眼、鼻、喉、胸、肋和 跨部,并击之为内伤。
步法常用:三退三、左进右退、右进左退,走之字形的连环步。
步型有:梭梭步、矮步、盘龙下卧势、缩地势、盘根错节势等等。
【歌曰】身似游龙势如长虹,吞吐浮沉软硬并用时长时短躲闪刁滑,拧旋折叠虚中藏法。
器械有:盘龙枪、盘龙棍、盘龙双刀、盘龙剑(长穗〉等套路。
3,乌龙拳
乌龙拳又名乌龙摆尾,是一种模仿蛇形拳变化的拳术。
传说清代中叶,峨嵋山龙神堂(今伏虎寺)报善法师,幼爱拳脚,少年 出家,云游四海,至巴州,得乐和尚传蛇形拳一路,回山苦练十年,与人斗 不胜,思拳理不解。一次入山,观雨后之黑龙江咆哮奔泻于崇山之岭、峡谷 之间,绕山麓、穿巨石,勇往向前,宛如黑龙飞升,摇头摆尾、旋绕前进, 顿时悟出:练拳之道应柔中含刚,盘旋中寓猛进之势。于是改蛇形拳,将其 小而柔改为形长势大,拳刚掌巧腿多变,取蛇形拳练气摧力的特点,逐步形 成一种形似龙形,步绕蛇行,突出腿法快猛的拳术。
至清末,峨嵋山洪椿坪果椿和尚得以继承,成为峨嵋山拳法之一。如今 流行在川西、川南各地的乌龙拳路,已不是昔日之拳路。
乌龙拳讲究功力和拳法,是一种突出腿法打人的拳术。
【拳歌云】乌龙摆尾手画圆,龙起龙纵身扭旋。
出水无声腿无影,吞吐云雾藏奇拳。 形似游龙归大海,神发两眼功自然。 静如卧龙气息缓,动似苍龙舞云端。 三年拳脚三年腿,十年功夫十年拳。 龙形龙态龙虎掌,练精化气力无边。
手法有:截、挖、搂、缠、点、扣、搓、拦、挂、劈、撩、砍、云、绞、 挪、端等等。要求:伸手旋臂急晃肩,收手拧腰髋扭旋。
步型有:骑龙步、卧龙步、鸳鸯步、连环步、玉碎步等。
腿法有:金蚊剪、鸳鸯连环腿、跟子腿、穿心腿、迎面腿、十字披红、 朝天蹬、缠丝腿、扇形腿、龙摆尾等。要求:出腿如雷鸣电闪,收腿如烈火 烧身。
乌龙拳包括:乌龙出水、乌龙吸水、乌龙夺珠、乌龙翻云、乌龙绞柱、 乌龙摆尾、乌龙人洞等72势。
4,火龙拳
火龙拳是四川隆昌县黄林寺所传,清代嘉庆以后传到民间。据说:黄林 寺有位僧人,精通火龙拳,秘授给刘教石,刘传绘刘松云。从刘松云大师开 始公开授徒,主要徒弟有宋鹞山、钟俊之、钟润之、张海门。宋鹞山大师传 徒侯万里、陈大力、钟方汉等。钟俊之传周开臣等;张海门传张玉龙,张玉 龙再传付思齐等;侯万里传刘震南等,至此火龙拳广为流传。在流传中,自 然而然地形成了钟、宋两家大同小异的火龙拳风格。从总体上看,钟家拳硬,
宋家拳柔。
火龙拳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火龙舞”的许多风格,产生了步势高、活、 稳的特点,成为峨嵋派高桩拳的典型拳路。
火龙拳以柳叶掌为主,凤眼拳为辅。
手法有:关、盘、抉、拨、提、断、剔、破、封、闭、擒、拦,以及正 撩捶、子午捶、阴阳捶、砸肘、愣克肘、鸡克肘、反肩肘、挂撞肘、架肘等。 腿法有:破脚和蹬腿。
步法有:蛇绕步、擦滑步、箭步。
步势有:长山步、含机步、骑马式等。
技击有:“高来用提手,逢中用破手,单边用盘手,伤人用箭手。”顺势
借力,以攻带守,巧打、点穴、断骨。“五峰六肘”。
火龙拳(即挨盘)有108动,每功招式鲜明,击法准确,左攻右防,右 攻左防,动作重复,活动范围小,属初级拳路。十盘108动,蹲桩36动,套 路短小精悍,是火龙拳中的中级拳路。四平拳因走四正四斜方,动作暗合8、 8—64动之意,加上练时要求心平、气平,所以名叫四平拳。四平拳是高级 拳路,另外还有:“火炼金丹”、“单手”、“二排手”、“单扣”、“八法扣 手”、“挨盘扣手”、“走盘扣平”、“四平拳扣手”。
火龙拳以拧腰转胯,活肩旋肘为主,步走偏门绕绕蛇行,造柔克刚,借 力巧打,充分体现活、快、巧、变的风格。
浏览2,75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