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拳术拳法或随名师学拳时,发现大师用招如他自己所说,往往从无到有,然后又从
有到无。也可以说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又从复杂到单纯的用招用式过程。著名拳术拳法或
名师拳术拳法看似简单,实际上里面蕴藏着丰富的武术之神韵。 “无”不是不存在,是蕴藏
在丰富的拳术拳法中。 “大道至简”的 “简”不能理解为简单,而是繁复演变为精髓,表面
上看似简单,实际上是经过了浓缩后的表现。千百年来关于武术的书籍可以说汗牛充栋,拳
术拳法的方法也是成千上万;南方和北方都不一样,南方人喜欢用拳,北方人喜欢用腿,所
以 有 “南拳北腿”的说法。南方人个子小,打架的地方也小,深街小巷,挤挤巴巴,难以施
展,还是用拳头方便。北方天高地阔,一马平川,好汉们又一个个人高马大,一脚飞起,能
把对方踢出数米远,很是过瘾,所以愿意在腿脚上下功夫。现在各种关于拳术拳法的文章、
视频更是让人目不暇接。拳术拳法原本很简单的道理和方法,出于各种原因,被搞得极其繁
杂,让人无所适从。 ,,
关于拳术拳法的一句话“法于阴阳,合于术数”,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人所做的一切都
要符合人和自然的规律,不能乱来,要根据人体的生理科学运动,不能和天较劲。这就是古
人 (古拳法等)经过无数人的生死教训得出的至理名言。但是,这样一种拳术拳法的精髓,
千百年来却很少有人能够领会和实践。为什么会这样?这和大道的另一个属性相联系,就是
“知易行难”。初学拳术拳法或随名师学拳,很难模仿他们。因为名拳师的技艺已到至境,
不是反复练习就能成功的,而是需要耳曜面的艺术修养才能完成。拳术拳法之道看似简
单.但是要做到也非常之难。就拿令 心 按 时 吃 饭 健 蜘 说 吧 ,当今社会有几人能做到?各
种诱惑无处不在,经得住考验的盲W L 人?
“大道至简”还揭示了一个认识真理用I实践箕理的过程。有人认为拳术拳法之道既然
这么简单,何必花时间学习。人活毒世都想走一遍人生之路,这条路走得顺不顺、好不好;
是浑浑噩噩瞎胡混,还是认真学习前人的经验,效果决然不同。只有认认真真学习,并不断
总结自己的实践,才能在众多的拳术拳法中化繁至简,找到适合自己的拳术拳法之道,并且
逐渐把拳术拳法同化为自己的日常生活,转化为人生内容,而不是外加的一种负担,这时拳
术拳法之道就浓缩为无,变成一种简单的生活。
中华咏春拳,不仅仅在咏春拳上是正统的佛山咏春拳,同时又有着丰富的咏春拳体系内
容,并对咏春拳其他支系以及衍变咏春拳术都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本书中,咏春拳
内容保留大量的正统佛山咏春拳内容,以及对姚才、叶问、阮奇山“咏春三雄”的拳法精粹
进化内容,咏春拳练习者可以从中窥出并不多见的传统佛山咏春拳的丰富体系内容,以及传
统的训练拳术招式、训练方法等。中华咏春拳正统也是咏春拳的代表和概括,其意义咏春拳
练习者自然可以深思。本书内容以传统中华咏春拳为主,其他衍变支系的咏春拳内容均可借
鉴本书内容加以对照参考,去深入认识咏春拳。
为了继承和发扬咏春拳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本书内容中以弘扬中华传统咏春拳为宗
旨,即严咏春夫妇传至黄华宝再传至梁赞流传至各咏春前辈的佛山咏春拳,让世界来认识和
了解中国咏春拳术。
《咏春搏击术精粹》一书,收录了咏春拳搏击技术技法内容。咏春拳在众多拳术拳种
已经产生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鲜明个性的自由搏击式拳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产
生了大量的方法体系。这些不同的方法因个人的传承演变为所谓不同的流派,乃至不时发生
互相贬斥抵犒,这对咏春拳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是不利的。我们虽然在练习咏春拳,只要掌
握各式各法,用意感应、道理、正确位置、尺寸、距离、力角、力向、力度、力点以及怎样
做才正确,如此等等,方可达到以熟生巧,并使咏春拳自由搏击式的方法方式适应于截拳
道、散打、泰拳等任何形式的搏击术。因此,本书除了咏春的部分专业动作方法,大部分理
论和实践的内容适合任何形式的搏击术,各位修习者可注意并引用参考。
本书在出版的过程中,得到了佛山和其他地区咏春拳前辈们(包括移成海外的咏春拳前
辈们)的指导修正,非常感谢他们。同时感谢陈建平、李杰、黄美凤、余紫芳、魏慧敏、李
潮华、安小路、韩桃、黄亚洲、元向露、禹雅婷、劳杰学、蔡小雨、袁雪、鄂静平及尊敬的
为本书得以出版而劳苦奔波、付出了艰辛工作的各位。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编写本书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敬请方家教正,也欢迎广大
读者提出批评意见,共同丰富完善中华咏春拳的内容,让其得以流传到世界各地。
第一章咏春搏击术摆桩
中华(佛山)咏春拳历史悠久,其拳术和搏击术内容丰富,基本功是具有咏春拳特点的
对敌摆桩式,并有咏春拳特点的各式各样的训练内容,等等。
咏春拳既有搏击格斗形式的运动,也有套路表演形式的运动。前者为拳术套路,后者为
搏击(散手、散打)。通过两种运动形式的训练,有利于发展人体的速度、力量、灵敏、协
调和耐力等素质,有利于培养勇猛、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咏春搏击的特点是直接展现真
实的徒手攻防格斗,咏春搏击中的对敌桩式、各种攻守技法都有着不同的攻防格斗技巧特点
和规律,本书将逐一展现咏春拳搏击术的丰富内容。
第一节准备活动和整理放松活动
咏春拳拳术套路或搏击训练的前后,做些适宜的准备活动和整理放松活动,这是教练
(师傅)和练习者都应该知道的。
一、准备活动和整理放松活动的生理机制
从生理上看,准备部分实际上是身体训练基本部分前的功能准备阶段,这种准备可以
使人体功能进入最有效的肌肉活动状态,从而使机体各种生理功能在运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出
来。
适宜的准备活动可使人体体温适度升高,使参加活动的组织得到充分的伸展,增强肌肉
韧带的弹性,增大关节活动的幅度,减少受伤事故的发生率。体温的适度升高有助于提高神
经肌肉的信息传递速度,使肌肉黏滞性降低,促进肌肉组织中氧和二氧化碳间的更好交换,
16
笫一部分永呆将•击术
提高肌红蛋白和氧的结合能力等。
人体运动还要克服其生理学上的惰性,才能充分发挥最大工作能力,获得最佳的效率,
但这需要时间和身体练习。
因此,要科学合理地安排适宜的准备活动,它能缩短人体功能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达
到最大的功能准备。
二、 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内容的选择是直接影响到整个咏春拳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准备活动的内容极为广泛,但各种基本技术、身体素质的练习都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
的。在研究制订准备活动内容的过程中,要注意动作变化的规律,结合咏春拳教材的特点,
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采用分解、辅助和诱导的方法,选用与咏春拳相类似的练习
作为准备活动的内容。
准备活动与训练课的基本内容是互相联系的,抓好训练课的准备活动,不仅是完成训练
任务的需要,也是培养练习者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三、 放松活动
训练后,一定要进行全身肌肉的放松活动,同时并要注意意念放松。在训练后,进行全
身放松,可以使训练发热、发胀的肌肉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使血流量增加、肌纤维增粗、肌
肉体积增大的情况得以恢复,这样也更有利于肌肉的增长。
1. 训练中的放松
每一组训练动作做完后,就会感到肌肉酸胀。在下一组开始前的1分钟时间内,最好做
一些缓解肌肉的放松动作,以保证下一组动作的完成。例如,在做完连环冲捶后,可将两臂
自然下垂,做放松抖动动作,放松臂部肌肉和肩、肘、腕关节,或用手捏、拍打、按摩肱二
头肌使肌肉放松。
2. 训练后的放松
训练后,应慢走几分钟,直到呼吸平稳,心率恢复正常。然后再做几组热身准备活动的
动作,使紧张的肌肉得到放松。
或者采取其他有益方法或手段进行放松。
第二节咏春搏击术摆桩
咏春拳搏击对抗比赛时,可以看到从一开始,比赛者都会摆出特定的应战姿势来,并会
贯穿于比赛的始终。在咏春拳中,此种基本的应战姿势,即为咏春拳摆桩式’又称为拳桩或
17
永条搏击术精粹
实战姿势等.摆桩的功用,在于提供给练习者一个正确合理的预备(应战)姿势,为在散打
搏击中灵巧地移动、有效地攻击和防守反击提供保证。
咏春拳搏击中的摆桩式可有多种,常见的有钳阳马(图1 )、侧身马(图2 ) 、摊手式
(图3 )、护手式(图4 )、握拳式(图5 )、问手式(图6) 等。且这些姿势均可左右运用,
并由此衍生了咏春拳搏击术挡法四门理论等。
实际上在搏击中具体运用哪种桩式应敌格斗,练习者可在熟练掌握咏春拳的基础(三套
拳法)上.根据自身特点喜好来选择适于自身特色的摆桩式。
为了较好地叙述或表达左右手或左右脚的动作,在接下来的咏春拳搏击术中均以侧身马
握拳式的摆桩,并且可以左右式运用(图7、图8为左右式,图9、图10为左右式侧视图)各
种攻守技法。





由咏春拳基本摆桩式衍生的四门挡(防守消解法,左右摆桩消势)千变万化的消势(图
\ 永象痔击术精粹
_、鼬
- 动作
可将自己灵活有力的手脚置于前站立,以便于积极主动地发起攻势。两手握拳前后摆放 适宜位置。
- 要领
沿水平中线确定两脚位置,前脚(右脚在前摆桩桩式,前脚即右脚)处于25° ~30。位 置,后脚处于45。~50。位置。前脚须有踢击准备,后脚踏地,脚趾抓地,脚心含空(便于 发挥踝关节效能,有利于攻防技术施展与移步迅速)。随时做好身体向任何方向运动准备。 保持两腿膝关节微微弯曲。前手伸出稍低于肩部,后手靠近前手肘部,两手紧守自身中线, 后手距身体10~11厘米于胸前。前臂、前肘实战中用来保护自身中部及右侧,后臂后肘实战 中用来保护自身中部及左侧,避免受到伤害。前手用来保护面部和小腹,后手具有与前手相 同的作用。前膝微微内扣,有防小腹区域之意。头部采用摆动与摇晃来避免受到对手攻击, 欲击中移动目标,较击中静止的目标难得多。
- 说明
练习摆桩时须注意,前脚的位置对身体姿势正确与否有较大影响。正确自然的摆桩或简 捷攻防动作,能减少身体能量消耗,极便于练习者■随心所欲地施展浑身解数去获得胜利。
练习者要经常对着镜子检查自己的姿势、手的位置和动作,看姿势是否正确-
拳手摆桩的正确与否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其能否取得格斗中的主动权。认真的练习者 会在实践中发现,如果重心过于偏后或站位过宽,就会妨碍动作的速度与攻防动作的迅速完 成,并有可能给予对手可乘之机;如果两脚站位过窄,膝部僵直则难以保持自身平衡与提供 足够的力量供迅速移动等。
实战中,练习者总是竭力寻找对手的破绽,同时练习者要尽量手脚协调地保护好自身要 害,不留给对手可乘之机。实践过程中,练习者要用心体会摆桩的正确与否对攻防技术直接 或间接的影响,应及时发现缺陷并予以弥补。
咏春拳要求练习者练习摆桩时,身体要适度放松,尽可能避免精神、肉体紧张,并时刻 保持警觉之心,要随时准备向对手发动攻势和对对手动作做出迅速反应。精神与肉体的放松 有助于技巧淋漓尽致地发挥及较长时间保持身体能量的充足。
练习者要将摆桩练习成为本能动作。经过长期的修习,练习者可感到自身肉体的均整轻 灵、身体内部质的流动(内劲)等,直至身心合一(敏锐洞察力与其他结合),有感即发, 修达咏春拳散打搏击的至高境界。
- 作用
摆桩可使身体暴露面小,立体攻防全面兼顾,能适应现代搏击灵活多变的战术要求’
…第一部分
永原拷去术
J二、 摆桩式左右式
- 右方摆桩
摆桩桩式动作需要有正确的姿势,才可使身体功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但这必须要经过 长久练习才行。
身体保持自然挺立姿势,一脚在前,一脚在后,两腿要屈膝,后脚脚跟要提起;同时 前脚行动一定要灵活,不要受任何物体所阻碍。还有两点要注意:整个身体一定要放松、自 然,身体的肌肉包括手和脚才可运用自如;其次是“肌肉的自由”,即不受任何紧身衣所束 缚。
这个摆桩式是机械的、是技术性的,但必须具备最警觉才能发挥其效果。
现在谈谈右方摆桩位置。要保持自己的重心稳定。千万不要紧张,要放松自己,随时 准备应战。左脚踏地也保持随时的灵活;右脚,随时准备侧身出击C左手握拳或摆掌提起, 保护面部左右方,是防卫的主力,左前臂保护身体的中央,左肘保护身体左方,头部自由左 右活动,右臂和右肘随时戒备,以保护面部右方。右肘保护身体右方及中部。右膝微转向左 方,以保护下体左右位置。
与右方摆桩动作相对。放松肌肉,两脚保持固定位置。
正确的姿势大概要注意三点:①手脚必须互相配合,保护身体和头部;②尽量掩盖自己 身体的重要器官,非必要时切不可露出;③将自己的身体处于最灵活的位置,反应和动作一 定要快。
既然有右方的摆桩位置,必定有左方的摆桩位置。其实这两个姿势一样,只不过是左右 之分而已。不论左方也好,右方也好,整个身体需要自然舒适和松弛,随时配合圆滑迅速的 动作。头部的闪避行动也要迅速,当左右两方移动时,身体要保持平衡。左肩略为翘起,随 时准备保护左方面颊。左肘保护身体中央、左肋骨及身体左方。左膝微向右,以保护下体及 两侧。左脚跟微提起,脚尖向右,以备随时踢出。右手架放在胸前,保护面部,手掌是主要 的防卫武器。右前臂保护身体中部,右肘保护身体右方。左手手掌及手背除了保护面部外, 也是最重要的攻击武器。
三、 摆桩个性化姿势
摆桩桩式的变化差异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搏击者本人的体形、技能、心理素质的差 异;二是搏击实战战况的不同。
在世界各地各种武技搏击家,都有适合自己的独特风格的实战姿势。此种个人风格可以 促进搏击者把本人的体能、技能和意志品质运用到搏击中去。个人风格的摆桩桩式与基本摆
永益搏击术精粹■
桩桩式的不同,在于搏击者根据自身特点及实践的需要,合理地调整双手高低配置以及步型 与重心。换言之,只是双手封闭或开放的区别以及高、中、低三种桩式的变化。但无论如何 变化桩式均应符合攻防两便的原则。
四、摆桩的训练方法
在咏春拳搏击训练和比赛中,为了始终能保持准确的姿势,充分发挥其效用,初学时必 须要重视基本摆桩桩式的训练,特别是要重视在变化的条件下保持正确摆桩桩式的训练,以 培养出巩固的动力定型和时刻保持基本摆桩桩式的习惯。
- 基本训练步骤
- 掌握静止状态下正确的基本摆桩桩式姿势;
- 在此基础上练习移动中保持基本摆桩桩式;
- 在跑步过程中迅速摆出基本摆桩桩式;
- 在攻击、防御以及反击过程中能保持基本摆桩桩式匚
整个训练中都要求要重视基本摆桩桩式的练习,在思想上绝对不能前松后紧或前紧后 松。
- 摆桩桩式训练法
(1 )摆桩桩式定桩练习
- 首先正确理解基本摆桩桩式的要领,明确双手、双脚攻守之式与心体一致的关系。对 镜调整试做各部位正确姿势,表情自然地练习,以形成动作概念,体会肌肉(姿势)本体感 觉。
- 在地上画“十”或“井”字图形,明确摆桩桩式的方向和位置,按正确摆桩桩式要领 做静桩练习。静站时默想动作姿势(身体放松.表情自然)或保持实战攻防联想和意志,
用2~5分钟练习。左、右摆桩桩式要互换进行练习。
(2 )活桩练习
- 反复进行快速解散和恢复摆桩桩式的练习:
- 反复进行左右摆桩桩式的快速变换练习O
- 在跑步过程中迅速摆出基本撰桩桩式。
- 在走马步法移动和各种技能技巧训练中,始终保持(或迅速恢复)摆桩桩式,要在思 想上形成重视与自觉。
第二章咏春搏击术步法
咏春拳搏击术认为,保持静止状态下的平衡姿势是容易的,但变化与流动的咏春拳散打 搏击艺术却要求搏击者能在快速移动中,平衡自如地攻守,而由此产生的在搏击中按照一定 规律移动和变换方向的脚步方法,称之为咏春拳搏击步法。咏春拳搏击实践证明,步法沉稳 是动作平衡的根本,步法快疾是动作迅猛的保证,步法灵活是动作敏捷的基础。
在咏春拳中,步法也称为走马或动马。
第一节步法
正确的步法可促使练习者在咏春拳搏击中保持良好的身体平衡,能够有力地发起攻击 和避免对方的进攻。步法好,便于进行任何形式的踢打。运动中的目标要比固定目标难打得 多。熟练地运用步法,可以减少被迫用手臂来格挡对方的踢打。灵活的步法动作能够避免许 多攻击,同时又做好了反攻的准备。
除了躲闪攻击以外,借助步法还能使你迅速地接近对手摆脱困境,并保存体力,以便发 出更有力的拳脚。一个步法不精而凶猛的拳手,是毫无用处的。因为往往在企图攻击对手之 前,自己已经筋疲力尽了。
脚的最好位置是能够向任何方向做迅速移动,同时又能保持身体平衡,以便抵挡来自任 何角度的攻击、两脚必须始终位于身体的正下方,这样才能保证身体平衡。
步法的好坏,对于搏击家的技巧优劣,有甚大的影响作用。
咏春拳的步法,主要以桩马的形态形成了基础步法、直线步法和变角度步法。
下面所述咏春拳各宗步法均以右脚在前的摆桩桩式示范,如果以左脚在前的摆桩桩式做 步法动作,则动作、方法相反。
_、前进步
- 动作
由摆桩做前进步动作,前脚先前滑约半步,在两脚一分开时,后脚随即跟上.迅速恢复 开始的摆桩桩式,并眼视前方(图1~图3)。如果是继续向前进,重复此过程即可。
要保持自身平衡和随时防御各种可能面临的意外;切忌平足(全脚掌)移动,应以前脚

掌灵敏地动作;双膝要微屈,且适度放松,为减少身体紧张程度,前脚也可随情况而展开, 但不能死死钉在地上;做快速移动或改变方向时,前脚要自然抬起稍许;做前进步移动时, 除脚步要轻巧以外,身体重心必须置于双脚之间,除向前进步时,重心才瞬间略移向前。
- 说明
前进步,亦可称为进马。是一种不影响身体平衡的前进步法。这种步法脚步移动步伐 小,前进时两脚可以不离地贴地前滑,在移动中突遭到攻击时,仍可以使自己随时采取防御 动作,同时可令自己随时确保基本的防御戒备姿
- 作用
前进步可以调整缩短距离以待机进攻,这种步法的关键在于稳定、快捷,其作用可逼使 X寸手产生防御性的反应或诱其先攻而暴露出破绽。
二、后退步
1 .动作
由摆桩做后退步动作,后脚向后移动或滑动约半步,在后脚后退时,前脚随即后退约半 步,两脚后退是瞬间完成的,完成动作后,迅速恢复开始的摆桩桩式(图4~图6)。
- 要领
参见前进步中内容,与前进步动作相反。
- 说明
后退步,亦可称为退马。是后退时的移位步法,做这种步法,后退动作两脚滑地而行, 并在步法移动中力求身体随时保持平衡。

练习者在开始练习步法时,多会感到动作笨拙、迟缓,如果经由耐心刻苦的练习,不久 情况将会有所改变。练习者要逐步提高步法的速度与灵活程度,直至得心应手、随心所欲地 施用步法。
4.作用
后退步的作用是调整或拉开距离,以利防御或进攻,是能确保移动的平稳步法。
三、左侧移步
- 动作
由摆桩做左侧移步动作,左脚向左前方移动约25厘米,身体成直线并保持平衡,移动 时身体重心均匀落在两脚上,左脚一移出,右脚随即跟上,然后迅速恢复开始时的摆桩桩式 (图7~图9)。
- 要领
在做前脚先滑移的侧移步动作时,需注意动作的轻快自然、流畅;以髓部拧摆带动肩部 时,要注意控制自身平衡;正确、灵活的前后脚重心转移.可提高动作灵巧及速度;保持膝 关节的弹性(微微弯曲)及肌肉的适度松弛。
- 说明
侧移步,亦可称为侧移马。是咏春拳散打搏击中常用的步法,其主要用于防御。它是一 种身体向左右移动且不失平衡的移动技巧。
- 作用
侧移步除用于改变角度、主动攻击对手外.多用于简捷的移动闪躲反击对手,或者以侧 步移动抢占易于攻击、反击的有利位置,有时也可借以扰乱对手。

四、右侧移步
- 动作
由摆桩做右侧移步动作,右脚先敏捷地向右前方迈出25厘米,在右脚前掌轻快落地时. 左脚蹬地提供向前的推力,在前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移向前脚,左脚随即快速滑移,然后 迅速恢复开始的摆桩桩式(图10 ~图12)。
- 要领
参见左侧移步内容,与左侧移步刚好相反。

- 说明
无论是向左或向右侧步,都以两脚轻擦侧滑移,两脚小幅侧移,距离要相等。
- 作用
参见左侧步,唯是向右侧移步运用。
五、回旋步
- 动作
由摆桩做回旋步动作,右脚(左脚)向左侧(右 侧)回转移动时,左脚随即调整幅度跟着向左侧方 .(右侧方)回转跟上,然后迅速恢复开始时的摆桩桩 式(图13)。
- 要领
动作移动必须灵活、轻松,保持随时的戒备姿 势;一脚移动,一脚跟随向左或向右环绕而动;必须 连续移动以脱离开战圈
- 说明
回旋步(环绕步),也称为回马,是以对手为中 心.并围绕他移动的一种步法。环绕步有顺时针方向 (左侧回旋步)和逆时针方向两种
4.作用
回旋步是以对手为中心左右迂回,使对方摸不清意图;并在迂回过程中观察对方,寻找 进攻时机和目标,同时也可借此保持距离,作短暂的休息
六、跨步
- 动作
由摆桩做跨步动作,后脚踏地提起,移向身体左前方着地,前脚随即紧跟至后脚后方,
移动中控制身体平衡,然后迅速恢复开始时的摆桩桩式(图14~图16) o
- 要领
跨步动作要迅速、轻灵,并注意控制身体重心;在跨步中,有一瞬间是正面对前,要 尽可能地缩短此时间;与侧步相同的是,跨步同样要注意髓部拧摆带动肩部动作要领;跨步 时,双手一般保持桩式中的手部动作,仅前后转换;跨步练习,均由桩式开始、结束。
- 说明
跨步是动作幅度稍大的步法技巧动作,练习时身法与步伐要协调、连贯、迅速。



- 作用
跨步主要用于变换姿势及各种进攻技法中。
七、垫步 /
- 动作
由摆桩做垫步动作,重心向前移,左脚跃向右脚所占位置时,在左脚着地的同时,右脚 前滑一步或提膝,眼视前方,然后迅速恢复开始的摆桩桩式(图17 ~图19)
o整个双脚动作必须迅速、轻灵;前后脚移动要协调;前脚要在后脚刚触地碰及前脚瞬间 前滑或提膝;动作要有一触即发之势;如果是配合踢法时,要注意做支撑脚的后脚脚尖的朝 向调整,以恰当地做好攻击准备。



- 说明
垫步是一种技巧灵活的步法,需要上下协调地配合动作。
- 作用
垫步主要用于发动攻击或配合踢击使用。
八、换步
1.动作
由摆桩做换步动作,左脚向左侧前方上步至与右平行,同时身体右转,右脚蹬地向右 手弧形滑摆,两手同时交换防护姿势,由右式摆桩桩式变为左式摆桩桩式,眼视前方(图 20 ~ 图 22 ) o

- 要领
左脚先动,右脚滑摆随动;滑摆动作不要过度,注意重心平稳;换步与转体协调一致, 双手变势自然迅速。
- 说明
换步是幅度变化稍大的步法之一,做此步法时上下要协调、灵活、流畅。
- 作用
换步,亦称为换马。即随时可以左右换势.以利闪避、突然攻击和迅速组织反击。采用 此种步法,有利于变角度抢占对方外侧有利位置,形成我顺敌背的态势。
九、转at步
- 动作
由摆桩做转at步动作,以两脚前掌为轴向左转体, /
两脚跟斜向前方,右脚跟稍抬起,身体重心落于左脚, /
同时右肩稍抬护颌,侧对前方,两手保持防护不变,眼 \
视前方(图23)。
_ 曲跪
- 要领
以腰带腿快速转体;上体略后倾;原地转趾步时步 /
变手变。
- 说明 ']
转趾步是脚前掌辗转调整防护姿势的步法。 / „
- 作用
转趾步用于避开对方拳攻或下盘的踢击,或为了诱敌深入以顺势反击.
第二节步法运用要诀
/
咏春拳搏击术走马步法,是在前进步(进马)、后退步(退马)、侧移步(侧移马)的 基础上根据格斗的态势形成了适合搏击格斗变化的步法,这与咏春拳理论是融会贯通的。
可以说走马步法就是咏春拳运动的科学。在咏春拳中,练习者学得越多,也就越懂得步 法的重要性。即“移动的艺术是格斗术的精华”,移动即是步法。移动的原理构成了咏春拳 搏击格斗的核心C
一、走马步法的作用
走马步法的作用:
- 感应对手的灵敏性;
- 活力而自然的流畅性;
- 步测距离的直觉性;
- 启动和制动的平衡
由上可见,如果运动步法失灵,则将不可能很有效地运用手和腿,如果是迟缓地移动 脚步,那么出手和腿击也将会延误。总而言之,步法既可令攻击成功又可摆脱挨打被动的困 境。对于咏春拳步法的另一重要工具,是学会如何正确地判断敌我之间的距离'
因此,优良的步法也可以说是咏春拳散打搏击的重要运动武器。
■.
第一部分永原痔击—4二、 步法是非常有目的的移动
通常来看,走马步法是咏春拳的一种移动方式。但有一点,不要单纯仅仅为了移动步 法,在移动步法出击之前,要有很强的自制力和尽量减少多余的动作。直至看准对方的漏洞 空隙,随后才出手,结果对手就会被击倒=每次移动时都必须有意识的,或许是为了发动攻 击,也或许是为了摆脱对手对你的攻击局面,
走马步法成功的要诀就在于将动作做到简练,如果你的针对性简明扼要,则远胜过错 综复杂的步法。步法如果平滑,准确而有效,而且动作简练,将一直处于轻松自如的状态。 这样能够缩短出击的反应时间,出击的反应时间,并在进攻、防守和反击速度上起决定性作 用。
正确地掌握走马步法,将会提供一种意识去利用惯性力,只要适当地应用这种惯性力, 就能使练习者的拳突然大增其威力,这些就是如此重视步法的主要原因。同时步法也可以增 加自己身体的协调平衡力,以求促进格斗更具有压倒性的力量。
再有,从格斗方面来说,正确的步法能够提高速度。即步法会带领练习者到那个位置 上,使其充分发挥其技术。并且步法还提供其方便地离开那个位置,当对手要展开反击之前。 步法不仅有利于进攻或回避攻击,还将其投入竞赛状态,因此,步法也是战术战略的部分。
三、 咏春拳步法运用要诀
咏春拳步法简单直接,自然实效,讲究进退轻灵迅速,攻防坚实稳固。其实际运用要诀 如下:
- 随时保持正确的摆桩桩式
无论是静止或是攻防移动时均需尽量放松身体,且双腿要时刻保持微屈的柔韧和弹性 状态,此是为了保证随时灵活启动,稳健且有弹性地进退转折,有利于节省体力,以利持久 战。
- 任何步法运用均需简洁和讲究效率
搏击中,应多采取小步移动技巧,尽可能地避免大幅度的移步或跳蹦,以保证步法灵活 巧变与移动的平衡咏春拳散打搏击的攻防转换节奏非常快,如果移步过大,不仅影响及时 反击,也徒耗体力。
- 移步规律
无论向任何方位移步,均应是一脚滑动,另一脚跟随地互相紧随,连续而非同时进行 的平稳动作。且必须以动脚(移步路线所指方向)向前,另一只脚紧随完成动作。
- 时刻注意步法移动与身体动作的协调一致
移动中要善用双脚脚掌、脚踝以及小腿的弹性作用,以脚掌擦地、脚跟浮在地面上进行 轻巧的滑动。
- 移步时身体重心应保持在两腿之间而不偏向一脚
优秀的拳手在移动中,重心甚至带有不匀速地左右微动,以此来造成对方错觉,此有利 于随时变换方向。任何移步动作必须坚决,不可退疑。
- 移步的步幅要准确和自如控制与变换
准确的步幅可保证拳手抢占准确恰当的距离和位置,充分发挥攻防技能的效应。并可针 对对手心理和步幅特征,变换移动步法的长短和快慢,扰乱对方的判断和准备,抑制对方攻 击企图,达到控制局面的目的。
第三章咏春搏击术手击技法
咏春搏击术手击技法,是指攻击时以手法体现的动作方法。咏春拳中的手击技法主要以 小念头、标指、寻桥中的手法衍生而成,即以冲捶、抄捶、铲捶、爆捶、单刀手、双刀手、 标指等手法所构成。在技术上讲究简练实用、自由发挥。
手击技法是以咏春拳术的三套拳法中手法技术为基础,构成了以最短的距离、最快的速 度给予最有效的打击手法,同时更讲究手法与肘、腿、膝、摔等全面技法的整体配合和自由 运用。在搏击中,运动员可以用拳面、拳背和拳轮及指掌部位为力点,采用任何方式的自由 攻击,因此技法更加全面和实用多变,更符合咏春拳散打搏击的需要。
从咏春拳搏击术整体攻击技艺构成上来说,手法除了灵活多变所占优势之外,其直接攻 击的威力比肘、腿、膝法要有所不足。咏春拳搏击的技巧在攻击范围上包括整个身体,因此 手法技术不可滥用,否则会导致练习者易遭到对方腿法之类技术的突然袭击和制裁。所以, 在全面立体化的咏春拳散打搏击中,运动员(练习者)应多以手法配合肘击、脚踢和膝撞法 作为攻击武器,并可用手法发挥试探、引诱、控制、虚掩和攻击的作用。
浏览85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