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二)杨氏太极拳
起祖杨福魁,字露禅,生于公元1799年,故于1872年,享年73岁。幼 年从师陈长兴学习陈氏老架太极拳,熟巧生变,自成一格,后经改造,创新 发展而成。
杨氏太极拳速度均匀,绵绵不断,不同于陈氏的快慢相间,蓄发相变。
杨氏太极拳动作简洁,运动似抽丝式地圆转,不同于陈氏的缠绕转折, 运动似螺旋那样明显。
杨氏太极拳在动作和呼吸自然结合方面单纯采用“气沉丹田”的方法, 不同于陈氏的“丹田内转”与“气沉丹田”相结合的方法。杨氏太极拳分为 小架子、中架子、大架子三种。
杨氏太极拳经过杨福魁和三子杨健侯,字镜湖(公元1839~1917年〉, 以及其孙杨登甫修订后的杨氏中架子、大架子。尤其是杨澄甫修订后的杨氏 大架子,成为现代流行最广、影响深远的太极拳套路。
特点:“架势舒展,简洁,结构谨严,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刚柔内含, 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上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
由于杨氏太极拳“姿势开展,轻沉自然,中正圆满,浑厚庄重,平正朴实,也就很自然地表现出气派大、形象美的独特风格。”
该拳以杨氏太极拳套路为主,辅以太极推手、太极练功法,形成了独具 一格的太极拳论和技术内容。
练好杨氏太极拳有十要:
“0〉虚灵顶劲;〈2〉含胸拔背;0〉松腰;“)分虚实;〈5〉沉肩坠肘;“)用意 不用力;〈7》上下相随;⑶内外相合;〈9〉相连不断;〇0〉动中求静。”〈摘自陈微明大师笔录,杨澄甫口述〈汰极拳说十要》)
杨氏太极拳85式中共分3段,1段14动,2段32动,腿法集中,3段 39动重复多,除起势收势外,动作都是在半蹲或全蹬下完成,一般练完全套 需8分钟左右。练好杨氏太极拳要掌握其运动特点,即柔韧性,完整性,连 贯性,圆活性,用意识引导动作,动作配合呼吸。
(六十三)吴氏太极拳
吴氏太极拳的创始人是吴全佑大师,在许禹生大师所著的〈汰极拳式图 解》里有这样一段记载:“当露禅大师充旗教师时,得其真传者盖三人:万 春、凌山、全佑是也;一劲刚,一善发人,一善柔化;或谓三人各得先生之 一体,有筋、骨、皮之分。”
吴全佑生于公元1834年,故于1902年。吴全佑之子吴鉴泉生于公元 1870年,故于1942年。吴鉴泉大师在继承杨氏太极拳的基础上,着重发扬 柔化特点,经过较长时间的改革修润,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技术流派,以柔化 著称,动作轻松自然,连绵不断,拳式小巧灵活。拳架由开展而紧凑,紧凑 中不显拘谨。动作缓和柔顺,速度均匀。由于吴氏太极拳架式比杨氏太极拳 紧凑,故称为中架太极拳,动作轻灵,有“斜中寓直”与“身体前探”的特 点。
徐致一编著的〈汰极拳》,吴鉴泉式技击上的几个优点:
以柔济刚,以静待动,以小制大,以退为进。
在动作上要:柔、缓、松、和谐、连贯、圆形动作、用意不用力的特点;在姿势上要:悬顶弛项、含胸拔背、转腕旋膀、展指凸掌、弓腰收臀、 屈膝坐腿等要求。吴氏太极拳套路由84式组成,除去起势与收势外,实际只有81式。而 其中重复动作45式,因此基本拳式只有36式。
⑴雀尾^八式^⑵单鞭丨十一式^⑶提手上式丨三式^⑷白鹤亮翅^三 式搂膝拗步(三式搬拦捶(四式如封似闭(二式十字手 (二式抱虎归山(二式“⑴)倒攒猴(二式斜飞势(二式海底
针(二式^ 13〉扇通背(二式^(⑷撇身捶(五式爪”)云手(三式高探 马(三式:);!: 17〉左右分脚(左右各一式:)“ 18〉退步打虎式(二式、(”)二起脚 (匸式)“%)玉女穿梭(五式^⑵)野马分鬃(三式下势(二式迎 面掌(三式手挥琵琶(一式肘底看捶(一式〉;〔26〉转身蹬脚(一 式〉;〈27〕进步截捶(一式〉;〔28〉披身踢脚(一式〕;〔29〉双风贯耳(一式〉;〔30〕金 鸡独立(二式^⑶)十字摆莲(一式彡心^)搂膝指裆(一式上步七星(一 式〉;〔34〉退步跨虎(一式〉;〔35〉转身双摆莲(一式〉;〔36〉弯弓射虎(一式〉。
练习吴氏太极拳应“重息不重形”,“各个人也不会在式子上的‘神似’ 上或者‘形似’上完全一致。”在盘架子时要求“先求开展,后求紧凑”。 初练太极拳要按三个阶段进行:
练端正〈盘架子的初期练端正其法则是:
①轻:由轻字人手达到“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一羽不能加,蝇虫不 能落的高度灵敏反应”。练好轻,动作只是为以后练功打下基础。
②慢:太极拳以慢动作为基础,宜慢不宜快,动作自然,呼吸顺畅,架 势准确,姿势柔和而开展。
③圆:人的动作是顺其自然的曲线运动而成为弧线变圆形运动,“动中 有静,静中有动”。动静转变相互循环,均以圆形动作为连接的阶梯。
匀:即“等速运动”。初练太极拳,无论一招一式,或盘架子均忌忽慢忽 快,达到“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
〔2〉练流利(在端正的基础上,使动作流畅,舒适完美其法则是:
①动作灵活,敏感为重,突出以腰带动手足,使之自然调和。
②体态松静,全身处处放松,毫无牵掣。做到“神舒体静”,“内实精 神,外适安逸”。心静、项松、腰松,以求沉着稳健。
③招式完整,即指一招一式上下内外完整统一,也指整个套路的完整协 调。“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④完美连贯,完整中包含连贯性,连贯中又有完整性。因此,动作的连 贯要以完美为主旨,使太极拳练习达到流利要求。
0广由着熟而渐悟懂劲”。达到懂劲、神明,应该在巩固并完善架子的基 础上做到下列四点:
①分虚实;②调呼吸;③用意识;④求虚静。
总之,练习吴氏太极拳必须经过上述阶段,逐步提高,逐渐深化,达到完美, 以趋臻然。
阿敏九式(吴阿敏选编九式太极拳〉:
起势〈1〉闻鸡起舞;〈2〉高探马;怀抱琵琶;“)如封似闭;巧坐金莲; “)嫦娥奔月;(了)搬拦进捶;“)西施浣纱;(幻双龙分水,收势。
(六十四)武氏太极拳
武氏太极拳传于武禹襄大师(公元1812~1880年武氏先从师杨露禅 学习杨氏太极拳,后又从陈氏,陈家沟的陈青萍学得陈氏小架。武氏继承了 杨氏太极拳动作连贯、均匀,姿势舒展、柔缓,步法虚实轻换、自然,身正、 步稳等特点,又吸收了陈氏陈青萍的拳式紧凑,动作徐缓,逐步加圈的小架 太极拳。去掉了原有太极拳的跳跃动作,变成了不纵不跳,双摆莲不拍脚面, 架势较高,结构更加紧凑,独具风格的小架武氏太极拳广为传播。
武氏太极拳共有96式,其中单鞭有12个,其他与杨氏太极拳基本相同。
武氏传外甥李亦番(公元1832-1892年〉,李传邻居郝为真,郝对武氏 太极拳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浏览1,41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