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动静兼修的养生原理
太极拳是形神双练的,并认为静功能养“神”,动功能养“形”,所以太 极拳功夫的养成是要结合动功、静功的。这里的“形”指的就是我们的形体, 包括人体的脏腑、皮肉、筋骨、脉络及充盈其间的精血。道家认为只有形与 神俱,才能形体不坏,精神不散,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道家还认为在 人的生命进程中,“形”、“神”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器者,乃生化之宅,器 散则分之,生化息矣”。这里所讲的“器”也是指形体而言的,古人认为形 体是神之宅,故叫作“器”,承载东西之意。如果形体不存在了,生命活动也 就停止了。因此,养形也是养生的重要内容。而养神的好处上几章节已经说 很多了,这里就不再重复。
明代著名的医家张景岳认为:“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 因此,这里阳和阴是指物质的动与静、气化与凝聚、分化与合成等的相对运 动,进而说明物质和能量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作用。自然界万物的产生、 发展和变化,其实都离不开阴阳的相互作用。阳主动而散,可促进万物的气 化。阴主静而凝,可促进万物的成形。化气与成形,是物质的两种相反相成 的运动形式。阳的特点是主动,阳有气化功能,可以促进脏腑发挥正常的功 能。阳性热,所以可以化阴为气。阴的特点是主静,阴性凝敛,所以可以凝 聚而成形。有人会问人阴虚了,那喝水不就是最好的滋阴补阴手段吗?问题 是喝水根本就补不上阴,因为没有阳的气化,水进不了我们的生命,所以阳 气才是生命的根本。
具体来讲人体的正气是无形的,属阳;精、血、津液为有形的,属阴。 阴精和阳气可以互相转化,简单来说,阳有化气的功能,可以把机体的物质 化为无形的气,因此,阳以功能为主。而阴有成形的功能,可以把外界的物质 合成自己的身体物质,因此,阴以形体为主。属阴的精、血、津液转化为气,就要依靠阳的气化作用;由气转化为精、血、津液,也离不开阴的成形作用。
肥胖症,身体某部位肥大,必然是这一部位的阳气不足以化气,于是形 乃聚而成形。有句话说“十个胖子九个虚”,虚的就是阳气。如果用泻法来治 疗肥胖,肯定是越泻越虚,越虚而越胖。肥胖症是要补阳的,阳气足了,自 然就能进行化气的功能,慢慢地就能把多出来的肥肉气化掉。所以多运动生 发阳气,才是治疗肥胖症的关键所在。医家认为所有的“阴成形”的慢性病, 多属阳虚体质而生。阳气不足于抵抗邪气(邪气为阴,正气属阳外邪因而 客人机体,耗伤阳气,久之阳越虚而阴则越盛,聚痰血等阴物而成形,发为 大病。《黄帝内经》说:“积之始生,得寒乃生。”这句话说得非常清楚明白, 治疗任何的“阴成形”的疾病,必须以扶阳气以化阴寒为主。这个“扶阳气 以化阴寒”就全要靠运动了。因为适当的运动比吃药扶阳要好得多,人运动 起来身体就活了,新陈代谢也就旺盛了,生命的潜能也就激发出来了。不运 动身体的阳气就会不足,湿气就会淤积。比如死人泡在水中会膨胀起来,这 是因为死人没有了阳气,不能气化水湿,水湿因而聚积胀大。活人与死人的 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活人有阳气,而死人没有阳气,死人只是一堆死阴而已。 所谓生命,其实就是阳气。有了阳气的支持,我们的躯体才是活的。像我们 的组织器官、躯体就是阴,喝的水也是阴,吃的饭也是阴,而目前我们的营 养也不缺,所以阴是足够的,其实躯体缺少的是阳气,所以健康来源于运动, 而不爱运动的人身体必定是亚健康的。
因此古人总结出不爱运动者有如下弊端:1.伤肌肉。人不爱运动会导致 肌肉松弛无力。而且肌肉松弛无力的人,身体的微循环也不会好,还会导致 气血运行不畅。2,伤脾胃。人不爱运动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气血运行不畅 则脾胃运化功能也就相应的下降,这就能引起消化不良、便秘、痤疮等病。 3,伤心。心主血脉,人不运动血脉就运行不好,致血溢于脉外,这会导致冠 心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4,伤颈。是指不运动导致气血淤滞则易引发颈椎 病,故此叫伤颈。5,折寿。人久坐不动阳气就会亏损,新陈代谢自然就降低 了,人体抗疾病能力也会下降,这会影响人的寿命。
我们的形体属于阴,他的本性是易于静而难于动。形体这种好静而乏动 的习性,常会使人发生食后始卧或终日稳坐的现象,长此以往就会造成气机 郁滞、气血凝结,乃至损寿。“形”是我们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形体的动、 静状态与精、气、神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要想保养好我们的形体就需要锻炼,让它动起来,来加大精化气这一过程,这足可以解决气机瘀 滞、气血凝结问题,如练法得当还可以壮大自身的气场。
武术前辈曾通过实践总结出“动能生阳,静能生阴”的道理,他们认为 人体之气,不外乎阴阳二气,阴气主凉润、宁静、抑制,阳气主温煦、推动、 兴奋,阴阳二气在人体里的升降交感、相互作用,激发和推动着机体物质与 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推动和调控着人体的生命进程,所以人本身就是 一个阴阳对立的统一体。我们的身体里到处都充满了阴阳二气,父母的精血 相媾,形成我们的生命体,阴阳二气存在于其中,滋生无数变化。气在人体 内的运行与天地之气的运行相同,清阳之气上升,重浊之气下降。清阳之气 上出于眼、耳、口、鼻等孔窍,浊阴之气下出于前阴、后阴二孔窍;清阳之 气向外开,发肌肤腠理,浊阴之气向内归,藏于五脏。不仅我们的气是如此, 就连气在人体内运行的通道一人体十二经络也是每一条阳经都有一条阴经 与之相表里,它们内连脏腑,外连四肢百骸,进而又形成阴阳协调的奇妙搭 配。人一旦养成好静恶动的习惯,就会阴淤阳衰,人体的阴阳平衡就会被打 破,阴阳之气的升降宣肃就会受阻,人就会疾病缠身。中医曾讲:“惟以血气 流通为贵,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人体运动则谷气得清,血脉流 通,病不得生。”所以运动对身体是大有益处的。人在运动流汗的时候,体温 在一升一降的过程中,能让血管更有弹性。尤其是冬天,更要坚持每天运动, 而每次至少要持续半个小时以上,这样才能提高人体血液循环能力,刺激心 肺功能,增强免疫力。运动时间短会没有效果,时间过长、过度运动却又会 降低人体免疫力,使精神疲惫、体力恢复慢。所以人体需要运动,但也不能 运动太过,不加保养。比如习练太极拳者,只懂得练拳而不懂得以静养神的 方法来调理自己,则会过度地透支自身的体能,使内部像个空心萝卜似的, 甚至过早夭折,这是因为内气长期外泄,内脏不得调养所造成的伤害。那么 只懂得打坐炼气,而不知舒展筋骨以动养形也会损伤到自身的气机,也会给 身体带来伤害。太极拳神形兼顾、动静兼修的练拳目的,是为了回到“形神 合一”的生命本原上来。太极拳强调以动养形、动静结合、综合调摄,就是 为了顺应天地和人体的自然规律来调养自己从而得功。
今人常会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想当然”。凭空想象与真实印证过的结果是 有天地之别的,有些修行者一味地只讲究“静修”,修行方式只停留在静坐、 收心、放心,炼己、采药、炼用上,以为如此便可得到真诀,但他们忘了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古人说的“以静修入道香,性光易得,命火难求”。 特别是一些年龄稍长和身患陈疾者,如果只修静功,往往难以长久,身体会 很快出现问题。
须知有多少静修者盲目打坐,并在此法门栽过跟头。传说当初达摩祖师 云游到少林寺时,曾看到少林寺的和尚们因久坐而伤身,他们个个面带菜色, 形容憔悴,这是因为他们长期单纯地打坐,违逆了阴阳之理,身体因长久不 动损伤了人体先天的真元所致。达摩祖师见状便说服和尚,并传授他们动功 习练之法,用于强身健体,这就是民间传说的少林拳法的由来。少林达摩祖 师是否真传授过少林拳暂且不论,但通过这个传说,可见久坐伤身早在古时 就是已被认知的了。有人说“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鳖”,你看这两种动物就爱 静养不爱动,照样活得长。其实这种说法是大错特错的。乌龟身上有230多 块骨头,90多关节;人身上有206块骨头,230个关节。人身上那么多关节 就是让你运动的。只有运动才能保证关节软骨的健康。关节软骨里没有血液 供应,必须得吸收关节液才能营养,而关节液只有活动时才能大量分泌。
不运动、不出汗是违背人体生理规律的。人体出汗少,感冒、关节炎、 失眠就会找上你,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病率也是成倍增长,所以人体适量出 汗才是健康的。汗的成分中,98%是水,2%中有尿素、尿酸、乳酸、盐分 等。出汗不仅有给人体降温的功能,更为重要的是,人体内的许多垃圾,如 乳酸、尿酸等;多余的氯化钠,甚至毒素,如重金属、化学物质等;还有许 多脂肪等有机物质,是不能完全通过大便、小便排出体外的,必须通过汗腺 排出。为此医家总结了出汗的8大好处:
1.排毒防癌
医家认为出汗是最好的排毒防癌方法。研究数据显示,汗液是体内砷、 镉、铅、汞等有害物质的排出途径之一,在汗液中可以检测到与尿液中浓度 相当的重金属成分,有时浓度甚至会比尿液还高。
1润肤护肤
很多人脸上、后背等处经常冒痘痘,这就是由于皮肤毛孔不干净,堵塞 毛孔造成的。出汗能去除堵塞毛孔的毒素,消除皮肤上的粉刺和痘痘。所以 多练拳,出一些汗,你会感觉皮肤变得紧实细腻,有光泽了。
3,减肥防慢性病
练拳出汗还能消耗身体多余热量,有助于促进脂肪的分解,有一定的减肥作用。血管内的脂肪少了,自然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及心血管疾病的 发生频率也会减少。
I提高免疫力
练拳出汗还有另一个惊人的好处,那就是提高身体免疫力。很多人为了 提高免疫力经常会吃一些保健品,一些保健品所含成分不明,有些保健品含 激素,反而抑制免疫系统。其实最好的方式就是科学地出汗。医家研究发现, 汗液中含有的抗菌肽能有效地抵御病毒、细菌和真菌,抗菌肽能进入细菌的 细胞膜,对其进行分解;出汗能有效地增强自身免疫力,提高抗菌抗病毒的 能力。2013年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研究成果表明:皮离蛋白 能够非常有效地对抗结核病菌和其他细菌。这种天然物质比抗生素更为有效, 皮离蛋白这种天然的抗生素在微酸性的汗液中能够自然的被激活。
5,促进消化
人有时往往会没食欲,不消化,这时促进消化最好的手段就是通过练拳 运动出汗。因为出汗时会加快整个身体的代谢,有助肠道蠕动,改善消化。 特别是对于有便秘的人来说,通过练拳出汗,对缓解便秘也有很大帮助。
6,增强记忆力
练拳流汗对大脑会产生积极正面的效果,出汗会让人体细胞处于旺盛状 态,还能让人的专注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保持精神集中的状态,出汗还能增 强记忆力,让大脑更有活力。
7,稳疋血压
练拳出汗有助于扩张毛细血管,加速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壁弹性,从而 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同时,练拳出汗加快了血液的循环,有助于消化系统 和神经系统调节。所以,预防高血压除了饮食控制,练拳出汗就是最佳的疗 养方式。
8,防止结石
结石的形成主要是体内的磷酸镁等无机盐类在体内结晶沉积形成。而练 拳出汗能有效排出体内盐分并保留骨骼中的钙质。这一生理过程能限制盐和 钙在肾脏和尿液中堆积起来,而这正是结石的来源。练拳出汗的人会喝更多 的水,从而也防止了结石的形成。
我们的心脏一天通过跳动要往外打10万次血,血出去后还得回到心脏, 谁在起作用?全身的640块肌肉。只要肌肉运动,就会把血挤回心脏,我们
的眼睛打开、闭上、再打开,眼皮使劲就能够把眼球上的血挤回心脏;我们 走路,每走一步就相当于把脚上的血挤回心脏,所以你在练拳运动的同时增 加了身体的血液循环也减少了心脏负担,从而也保养了心脏。
有些人吃完饭老打嗝,其实这是病。人吃五谷粮食,就会产生气,但是 气一定要从后面排出来,练拳就能帮助你排气。发现自己肠道不好、胀气、 积食、便秘,每天晚上吃完饭后坚持练拳运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胃胀、 胃酸、肠道胀气自会减轻了。
医家讲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强调的是运动对于生命健康的重要意义。 据医家研究最新发现,运动对于危害生命的大敌一一癌症,有明显的预防效 果。人通过身体的活动,增加氧气的吸入,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人的肺很 有意思,吸得越多,吐得越快,肺张开得越大;吐得越快,张开得越大,吸 进的量就越大,所以运动对提高肺的免疫力和弹性,提高肺部血管的通透率, 保护肺部健康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过,这是需要在负氧离子多的环境下 才有此作用,如果你在浓重的雾霾里运动会适得其反的!
通过上述理论总结出太极拳武道的修炼必须要首重动功。练武修道必须 先从炼精化气的阶段人手,因此阶段修炼时间长,往往耗尽数年的时间才能 随心意运行身中大道,如果这段功夫没做,是不可能仅凭打坐就能够“以心 驭身”的。许多人误以为自己的心力能够主宰一切,其实作为一个没有经过 训练的肉身来讲,其心力主宰是十分有限的。而善于动功修炼者,随着功力 的精进,内心调控身体的能力也会不断加强,练拳的行为还能将内在的自然 灵性渐渐唤醒,同时再合于敏慧之力,自会逐渐达到心到意到、身心一统的 境界,内家拳形形相合将不是一个梦想。因此我祖父讲:“天下之万理,莫不 出于一动、一静",所以懂得一动、一静之理才能真正明白太极功夫是如何养 成的及太极拳的养生全命之道。
前文讲过“盖武火者,即呼吸之气急重吹逼,采取烹炼也;而文火者, 即呼吸之气,沐浴温养也”的道理,故此一动、一静的修习方法及善用“文 火”、“武火”者才是太极拳修真的关键所在。文、武火功夫的主要锻炼目的 还是在修身养心、先固根本上。也就是“武火”积精以化气,“文火”积气以 添神,最终结于丹鼎,会于黄庭,此丹无形无象,不过它灵妙不测,刚勇莫 敌,为内丹之至宝,太极拳气力之根本也。所以动静兼修的锻炼方法才是太 极拳得功、得道的唯一法门。
浏览67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