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的转掌三十六歌诀和手法四十八法诀,是董海川 先生口授传下来的唯一的经典著作。这些歌诀每一句都含有 深刻的意义,对于身法之练习,步法的动转,手法的使用,怎样
练劲力,怎样运气呼吸以及对敌作战应注意些什么,都做了明 确的规定。这些法则对于锻炼身体,或者练习技击,都不能忽 视,因此锻炼者必须把这些歌诀加以熟读,并要求能背诵出 来。以便从中深悟八卦掌的奥妙所在。以前由于门户之见,八 卦门中把这些歌诀视同供壁,不肯轻易传人。这些歌诀原文都 是术语和俚语所组成,学者一时很难理解和应用。为此,我根 据练拳的经验和对李子鸣老师教导的领会,将三十六歌诀试 释如下。
[歌一]空胸拔顶下塌腰,扭步掰膝抓地牢。
沉肩坠肘伸前掌,二目须冲虎口瞧。
[注释]空胸,即含胸,空胸紧背气归丹田。拔顶,即虚领 顶劲,也叫顶头悬,头正身直,两目放光,神采奕奕。下塌腰,即 腰往下松沉。扭步,即两腿往里扣,亦即是走圈时外脚的脚尖 微扣向圈内。掰膝,即两膝相靠似挨非挨之意。抓地牢,是指 两足趾在行走时,两足落地足趾向下抓地,即所谓五趾抓地, 步若趟泥,这样可以站地稳定。沉肩,两肩向下松沉。坠肘,即 肘尖向下有下垂之意。虎口瞧,虎口是在大拇指食指中间,两 眼向前观看必须从虎口缝中向前看。
总之要“严守四坠”即肩坠腰,腰坠胯,胯坠膝,膝坠脚。这 样会使身体重心下降,气入丹田产生“内劲”。
这第一首歌诀是炼八卦掌的纲要,是走圈的基本要求和 要领。开始便要求锻炼者,在姿势上要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松 腰松胯,将自身的体重下降到两腿上,从而使下盘稳固。同时 要求精神专注。
[歌二]后肘先叠肘掩心,手再翻塌向前跟。
跟到前肘合抱力,前后两手一团神。
[注释]叠肘,即后手臂弯曲折叠向里,肘弯窗紧对胸 口。翻塌,手心原来向上,两手同时往圈中心扣压下塌。合抱 力一团神,两臂在沉肩垂肘同时一紧,如捆抱一物状,抱成为 一个整劲,周身上下形成一团神。
这首歌诀是对两臂两手提出要求。八卦掌在锻炼时,两臂 先伸直,两手心向上,并分为一前一后,后手先要叠肘,叠手能 起到保护自身胸肋部的作用。所以说“肘掩心”。后手跟随前 手停放在前手肘关节之下或稍离寸许。由于两手手指向上顶, 手腕向下塌,必然使两臂紧抱,如抱物状。由于两手分为一前 一后,在走圈或对敌作战时,在步法的变化下,使两手也能同 时变化,即前手可变作后手,后手可变作前手,两手互相照顾 穿掩自由。也就是穿即掩,掩即穿,前手即后手,后手即前手, 此即阴阳变量之理。所以称两手一团神,也就是两手表里如 一,一股劲。即所谓“手随步开
[歌三]步弯脚直向前伸,形如推磨一般真。
屈膝随胯腰扭足,眼到三面不摇身。
[注释]这首歌诀对腰胯以下提出了要求。在锻炼走圈 时,必须是里脚直进,外脚向里微扣,这样向前走去,自然便成 了圆圈了。由于运动始终向着圆圈中心转,好象推磨人对着磨 盘转一样。练八卦掌可以树为中心绕着树走圈,但在走转时, 必须屈膝,将腰以上的重心下沉到胯、膝、脚,下沉的同时,还 要将腰扭向中心,尽力扭转至极处为妙。这样便形成四方步四 斜角手的姿势。由于屈膝坐胯,使两脚必须分清前后虚实。前 脚伸时形如涉水。重心尽量下降合膝坐胯,从而使上身灵活, 下身稳固,两眼才能顾盼多方,而不会使身体动摇。
[歌四]一势单边不为奇,左右循环乃为宣。 左换右兮右换左,抽身倒步自兮机。
[注释]锻炼八卦掌不能只会一边的势子,必须左右两 面都会练,所以走圈必须左旋右转右旋左转,随势变换两面互 换,两面精熟。对敌时只会左的招术,而对方偏用右的招术,那 你就会手足无措。在熟练的基础上,不论是抽身倒步,势大势 小,都可随机应变,自然合机合拍。
[歌五]步既转分手亦随,后掌穿出前掌回。
去来来去无二致,要如弓箭离弦飞。
[注释]这首歌诀说明手脚配合的重要意义。武术界有 句谚语:“手到脚不到,自己寻烦恼。眼到手脚到,方算得弦 妙。”手脚不能密切配合,这是技击上的大缺点。因为脚先到而 手后到,击人无力,又因手慢而易被人所击;如手先到脚后到, 虽然能击人之身,但其力也不大,因力无根,并且自己容易失 势,力被人所借,也是造成失败的原因。为了达到手脚的密切 配合,还有句谚语:“手脚齐到方为真。"八卦掌叫做:“手随步 开",与上意相同。“来去去来无二致"的意思是指两手来去如 撕丝棉之意,去是击人,回是捋人(或者去是推,回是带)。并且 来去之势要如弓箭离弦飞去那样急速而有力。但在发劲时还 必须注意二点:一是手的来去要靠腰的转动来完成;二是出的 力只能发八九成,要留有余力,必要时还可做第二发之用。
[歌六]穿时指掌贴肘行,后肩改作前肩成。
莫要距离莫犹豫,脚入裆兮是准绳。
[注释]准绳,是用以测定物体平直的器具,此处用作标 准讲。这首歌诀是前歌的继续,前歌讲上下要相随,两手互换 要劲足而迅速。这首歌是说应该怎样穿掌和脚如何配合才有 . 22 .
利于自己。因此在穿掌时指尖要直指对方穿去,即直戳去。后 手穿时必须紧贴前臂肘部向前穿,前手回肘至后手肘部停止。 两肩由于两手前后互穿而变换前后。在穿掌时步法也必须配 合,也就是左手穿时左脚在前,右掌穿出时右脚在前,且必须 向对方裆部直插进去,这样穿掌才能发挥强大的威力,可使对 方立刻倒下。穿掌是八卦掌中厉害手法之一,有“好汉怕三 穿”之说,因此有两句话必须牢记:“肘不离手、手不离肘。”所 谓距离就是不离开之意。
[歌七]胸欲空兮气欲沉,背紧肩垂臂前伸。
气到丹田缩谷道,直拔颠顶苴精神。
[注释]八卦掌是内家拳术,所以必须与道家的导引吐 纳术(即气功)相配合。要使气能沉到丹田穴(小腹部),则必须 空胸(含胸),气自然沉入丹田。要空胸则必须紧背如箕底。肩 垂也是胸空必要条件。所以紧背垂肩胸必空。两臂前伸只能 用意不能用力,两臂力气必上浮。由于沉肩坠肘,紧背胸空,用 意不用力,就使气道通畅下达丹田。但气至丹田后还必须缩谷 道(即提肛:将肛门往上托,如忍大便状),这样就能使气通过 任脉,过会阴穴,达到督脉,再上升直拔顶颠到达百会穴,腹下 降经任脉而至丹田。这样周而复始贯穿到周身。所谓一脉通 而百脉逋,精神自然饱满、通体舒泰。锻炼日久,便能产生一种 内劲(即真气)。这种气还可用意来支配,在对敌时便可以“意 到气到,气到劲到,发挥无穷的威力,便可无往而不胜之”。
[歌八]走时周身莫动摇,全凭膝下两相交。
低垂虽讲平膝胯,中盘也要下腿腰。
[注释]三盘,有两种解释,一是指练拳的架子而言,即 上盘高架子,中盘中架子,下盘低架子。另一种指手臂为上盘,
? 23 .
身、腰、胯为中盘,腿脚为下盘。八卦掌以步法走转兜圈子来胜 人,所以对腿部动作要求甚严。走圈时要做到上身不动摇,姿 势平稳,就必须腰胯下坐,重心下降至两腿,两腿相屈,两膝相 抱。如此,八卦掌的走圈是两小腿相互交叉进行运动,所以谓 之“两相交”。经久锻炼,下盘自然稳固,上身自然不会动摇而 走圈自如,达到“上宜静而不宜动”的要求。走圈最高的要求是 走低架子,走时膝与胯要相平,这样做运动量特别大,特别吃 力,但功增长快。大部分是走中盘架子为宜。走时也要求腰向 下坐,腰胯下坐后,腿部才能得到锻炼。腿力增加,达到周身平 稳有力,如同坐在轿子中一样平稳。
[歌九]抿唇闭口舌顶腭,呼吸全凭鼻孔过。 力用极处哼哈泄,混元一气此为得。
[注释]歌诀七讲的是结合导引吐纳术的气沉丹田。这 首歌诀讲的是导引吐纳的呼吸方法和发劲方法。八卦掌是内 外兼修的内家拳,即练体又练气。练气必须通过呼吸来完成, 其方法是将两唇闭合,舌向上卷曲顶着上腭。这样使呼吸通过 鼻孔来进行,用鼻呼吸可使呼吸深长匀细。若用口呼吸,既不 合乎卫生,又使气粗而促,对人体的健康也不利。另外,舌顶上 腭还有两个好处,它能使口中生津,在运动中或对敌时可以避 免口干舌燥喉呛等现象发生。当津液咽下入腹后,还能增加胃 液,加强消化能力。人的呼吸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呼吸,另一种 是深呼吸,内家拳是采取自然呼吸。其具体做法是:将新鲜空 气吸入到丹田,然后在呼气时将体内的浊气呼出。这种呼吸叫 做自然呼吸。做气功必须学会这样呼吸法。就是气沉丹田。通 过长期锻炼,可使丹田中的气愈聚愈多,到修炼成功时,自然 会向下流注,通过会阴穴,沿着督脉上升,直达头顶百会穴,再 向前而下沿着任脉下降,仍回到丹田(在气功中叫做周天),通 过舌顶上腭再流向四肢百骸。这种气在导引吐纳术中叫做"浑 元一气”,在武术中叫做内劲和整劲。凡是内家拳锻炼者,都非 常重视这种气的修炼。只有把这种气练好,才能算真有所得, 身体也随之强健起来,南于对敌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蓄 劲时吸气归于丹田,发劲时向四肢发射,加之用鼻音之“哼”字 或口音之“哈”字,来助长自己的劲力,增加自己的威势,同时 还能减泄对方的力量,从而达到震慑对方取得胜利。
前辈武术家有句口头禅说:“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 他们对于练气是非常重视的。流传至今的口诀是:
紧闭牙关口莫开,开口气泄力何来。
须知气存常在腹,撒手休将气放怀。
回转翻身轻转动,贯通筋骨状形骸。?
终朝练习常如是,体质紧牢胜铁胎。
[歌+]掌形虎口要挣圆,中指无名裂缝开。
先戳后打使腕骨,松膀长腰跟步钻。
[注释]此歌诀专讲掌形和掌的使用方法。八卦掌在锻 炼时要求虎口撑圆,这样才能使力达五指尖。不管是立掌、俯 掌、仰掌或撩掌,都要将大拇指微扣,中、食二指伸直,无名指 和小指靠拢,使掌心内含。中指的中衔穴,无名指的关街穴,两 穴不宜挤靠,如果并拢时就阻止了气的贯通。所以必须将中指 和无名指用劲伸直,它就自然分开了。气也容易贯注在指尖 上,久炼如钢,在交手时先用指向对方直戳,再用腕根向下击 打,同时后脚蹬劲,前脚直插入对方裆内,后脚再跟步而进,是 利用后脚的弹力和地面反作用力向前直冲。加之松肩松腰,两 手往下塌劲,使全身之力都贯注到腕上,以掌法制人。
[歌十一]上步合膝倒步掰,换掌换步矮身骸。 进退退进随机势,只须腰腿巧安排。
[注释]八卦掌的换势上步,必须合膝如扣步,使两膝相 抱似换非换,欲转身则必须先倒步掰步,这样身体动转便能灵 活,这就是扣步掰步的作用。变掌换式时,一定要将身体下蹲 一些,使下盘稳而动转灵活。总之,一切动作都由腰为主宰。不 论进和退,变招换式,高式低式,都是由腰胯动转变化来、安排 的。只要腰腿安排得当,便可随心所欲。
[歌十二〕此掌与人大不同,进步抬前乃有功。 退步还先退后足,跨步尽外要离中。
[注释]八卦掌的最大特点就是讲究步法。步法属于“八 反”之一。在与人对敌时,向前进攻要先进前脚,即将前脚先略 抬起离地,然后后脚蹬劲并立即跟上(即跟步)。它利用地面反 作用力向前猛冲,在时间上抢在前面,在劲力上由于使用后脚 的蹬劲(所谓根节劲),也就是使用了整劲。所以说:“抬前乃有 功。”向后退时先退后脚,就是后脚先离地,前脚向后蹬劲。在 八卦术语中叫做“半步当先”,或叫“半步跟”。再加上整劲,就 无往而不胜了。至于跨步要离中,是当敌方向我直线攻来时, 我则不与敌方做正面冲突,利用身法(即侧身法)、步法(即向 斜上方上步),避开敌方的攻击。同时也使敌方劲力落空。由 于贯性作用对手的身体继续向前,从而导致失去重心,站立不 稳;而我则绕到敌方的侧面,乘他未站稳之前向他攻击,便可 取得胜利。
[歌+=]此掌与人大不同,手未动兮膀先攻。 未从伸前先后缩,吸足再吐力独丰。
[注释]此歌诀讲的与他种拳术不同之点是在未发劲之
? 26 ?
先,应当先蓄劲,待劲蓄足后再发力,这种力必然大于不蓄劲 所发出的力。同时在蓄劲时必须配合自然呼吸,这样所发之力 很有威力。特别应该注意的是蓄与发都必须用意为之,就是蓄 劲时用意蓄于根节,到发时则一抖而出。所以说是手未动兮膀 先攻,未从前伸先后缩,这种蓄与发的方法,是内家拳所独有 的。
[歌十四]此掌与人大不同,前掌后掌力相通。
欲使梢兮先动根,招招如是不能松。
[注释]此歌诀讲的是两手如何配合及劲从何处发出。 凡出掌用劲必须用整劲,在歌十一中已讲过,其根在于脚,发 于腿,主于腰,形于手指。整劲必须从根节而出,“使稍先使 根”。其两掌力相同者,是指一种对称力或分力。这样可使前 手发力更足,而后手回时还带有捋劲,也就是歌诀五讲的“去 来来去无二致”。这种方法不论是锻炼还是对敌都是很重要 的,切不可松懈,务必要做到稳、准、狠。
[歌十五]此掌与人大不同,未击西兮先声东。
指上打下就得知,卷廉倒流更神通。
[注释]锻炼八卦掌的人,都必须深知兵法。它包括着不 少奇课方略,如“以逸待劳、声东击西、无中生有、顺手牵羊、欲 擒故纵、混水摸鱼、远交近攻、假痴不癫、反客为主、调虎离山、 走为上策”等等。这些计谋在对敌时都可以应用,特别是如能 运用兵法中的刚柔奇正、进退攻守、兵不厌诈等变化来声东击 西、指上打下,使对方防不胜防、不知所措。我便可做到“知己 知彼,百战不殆”了。所谓“卷珠倒流”是由下往上打,也就是使 用了整劲中的抖劲。所以练八卦掌的人必须要研究和练习“钻 翻劲,拧动劲、惊弹劲、崩炸劲、抖擞劲、螺旋劲”和它们的使用 方法,这些也正是不同于其它拳术的地方。
[歌十六]天然精术怕三穿,不走外门是枉然。 他走外兮我走内,伸有而得不费难。
[注释:]三穿掌是八卦掌的重要手法之一。这首歌诀讲 的是三穿掌在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由于我一再向敌方穿掌 换式,使对方感到目迷神乱,这时我便可乘隙击败他。但在穿 掌的时候,步法必须配合向左或向右走跨步。
[歌十七]掌使一面不为功,至少仍需四面逋。
一横F直三角手,使人如在我怀中。
[注释]此歌诀第三句讲的是手法原理,末句讲的是用 好手法的效果。以自身两手来讲,一手直,一手横,中间成为一 个三角形,从而可变化无穷。对敌时以我的横破敌人的直,以 我的直攻敌的横,这样在双方手的形状上也成为一个三角形。 因此三角形手法在使用时是大摸大盖,也叫四大开的手法,所 以与敌方一交手便使敌人如在我怀中一样,可随我任意摆布 了。
[歌十八]高欲低兮矮与扬,斜身绕步不须忙。
斜翻倒翻腰'着力,翻到极处力要刚。
[注释]敌方比我高的,我应以低势攻他的下路;比我矮 的,则应扬我之势即用高势向他的上路进攻。但无论如何换 势,都必须以正取斜,或以斜取正,设法使对方入空,从而战胜 对方。在敌方来看,我是侧方,其实我是正方,也就是不与敌作 正面交战,而是让过敌手以后,紧跟敌身而进,制敌取胜。腰既 是一身的主宰,所以不论是斜翻或倒翻,都要靠腰肢的动转来 完成。但有时腰转动到不能再转时,翻转就不能用柔劲了,而 必须用刚劲才行。
[歌十九]人道掌法胜在刚,郭老曾言柔内藏。
个中也有人知味,刚柔相济是所长。
「注释]郭老,即郭济元先生,山东省招远县人。他拳术 一道门类很多,但就其用劲的性质来讲只有两类:一是刚劲 (即硬劲);二是柔劲(即软劲)。八卦掌击人时用的是整劲,使 受击者感到威力无比,误认为是用刚劲击人,其实不然。正如 郭先生所说:“八卦掌是刚柔相济的拳术。"因此练拳的人必须 懂得刚柔相济是拳术的精髓。总之,刚柔是对初学者所说,若 是锻炼加深以后,自然就能使自己做到刚能达柔,柔能达刚, 那时就没有刚柔的区别了。所以说:“长拳不长,短拳不短",就 是这个道理。
[歌二十]刚在先兮柔内藏,柔在先兮刚后张。
他人之柔腰与手,我则吸腰步稳扬。
[注释]在这首歌中又进一步谈了刚柔相济的道理。在 我们使用刚劲之先必须稳含柔劲,这叫“刚中寓柔"。在用柔劲 之前,必须以刚劲为后备,这叫“柔中寓刚”。攻与守都不能脱 离这个原则,对敌时也是如此,即对方用柔劲时,我则以刚劲 对付,他用刚劲时,我就用柔劲吸腰稳步而化之,然后再击之, 就可战胜了。但刚与柔虽能随时变化,其变化的方法,还必须 靠步法相佐,方能奏效。
[歌二■―]用到极处须转身,脱身化影不面痕。
如何变幻端在步,出入进退腰先伸。
[:注释]极处是指上一势与下一势的接连处。脱身化影, 是指身法而讲。八卦掌胜人之处,全靠步法,如步法精纯,就进 退出入无不随心所欲。但步法的变换.手法的千变万化都必须 用腰来带劲。所以说:“以腰带步,身随步翻,掌随身变,步随掌
转,上下相随。”
[歌二十二]转掌之神颈骨传,转项扭项手当先。
变时缩颈发时伸,要如神龙前尾连。
[注释]人要显出精神抖擞,气魄雄伟的形象,必须将颈 项竖直,能保持颈项挺直,精神自然贯通,就显得威武了。因为 脊椎是人体的支柱,而颈椎上接头颅,下连脊柱尾骨,承上启 下关系到全身的正直姿势,所以颈项不能歪斜,否则便是失 势,必须“眼随手动,手随眼动”,这便是转项手当先。至于变时 缩颈发时伸,讲的是在变招换式缩颈时要松而自然,好象将颈 往下缩之意。在发劲时将颈与头一齐往上顶,这样可以助长发 劲之力。这就是一动全动,手眼身法步一齐配合起来,而达到 首尾相连的境界。
[歌二十三]打人凭手膀为根,膀在肩端不会伸。
敌欲进时进前步,若进后步柱劳神。
[注释]此歌诀前三句讲的是对敌时使梢先使根和手脚 配合的关系,第四句是说进步必先进前步而跟后步,若进后步 动作慢而效力顿减,是徒劳无功的。
[歌二十四]力足发自筋点骨,骨中出硬筋须随。
足根大筋通脑脊,发招跟步力能催。
[注释]拳击技术须要有力,但这种力必须是整劲,并不 是一般的浊力或拙力。这种劲力是从骨中锻炼出来的,叫刚 劲,从筋中锻炼出来的叫柔劲。两种劲合而为一便成为刚柔相 济的整劲,即所谓“有本之力”。这种劲的发出又必须从脚跟开 始,通到腿部、腰部到脊背,再诱达到手指,用此其威力之大真 能达到无坚不摧,所向无敌。
[歌二十五]眼到手到腰腿到,心真神真力史真。
三真四到合一处,防己有余能制人。
[:注释]八卦掌除讲手眼身法步密切配合以外,还要“心 与意(神)合,意与气(呼吸)合,气与力(劲)合”。这便是三真四 合,也就是要“内.外相合,周身一家”。同时也是眼看敌之强弱, 手感觉敌之虚实,用心意辨其内,用整劲攻其外,不论攻与守 都能应付自如,从而取得胜利。
[歌二十六]力要分兮劲要柔,刚柔偏重功难收。 过刚必折真物理,优柔太盛等于休。
[注释]劲力之刚柔,前歌十九、二十已讲过。这首歌讲 的是其他拳术有的是以刚硬胜,有的是以柔软胜,但这种刚柔 偏重的拳术遇到刚柔相济的内家拳时是很难取胜的。因为刚 硬物质性脆而易断,柔软的物质多无力而易萎,所以劲力之大 小都必须要求刚柔适中,即所谓“刚以破之,柔以化之”。如能 知道这些道理,那么就会掌握打拳的要领了。
[歌二十七]刚柔相济是何言,刚柔相辅总无难。 刚柔当用乾坤手,掀夭揭地海波澜。
[注释]阴阳虚实,刚柔软硬,都是矛盾的对立面,对立 的矛盾必须求得统一。所谓太过与不及,太过是偏于刚、硬、 实、阳;不及则是偏于阴、柔、虚、软,这些都是失败之因。所以 前歌说:“刚柔偏重功难收。”因此研究拳术者必须明了“刚能 济柔之偏而不至于弱,柔能泄刚之偏而不失于强”。此即刚柔 相互辅助而使矛盾得到统一。但在运用上当以虚实二字来讲 容易明白。这个虚实是随时可变化的,就两手而言,前手实后 手虚,或前手虚后手实,以一只手来讲也可分虚实。两腿要分 虚实,身体上下也要分虚实,即前后左右都要分虚实。如能够
明白虚实之理,取得胜利是没有什么困难的。所谓乾坤手者, 乾代表天(即代表阳刖),坤代表地(即代表阴柔),也就是两手 一虚一实,一上1下或一左一右交替使用,如海浪一样,前浪 接后浪,波涛起伏不断,威力无比。
[歌二十八]人刚我柔是正方,我刚人柔法亦良。
刚柔相遇要求胜,解此纠纷步法强。
[注释]对方用刚劲击来,我厕用柔劲之步法,避过对方 之锋,便可取胜。若我用刚劲击对方,而对方亦能用柔劲化我 之力,那么他的方法也很好。这时我遇上了劲敌,谁胜谁负就 难以预料了,现在我就必须用身法(腰)来取对方。然而身法还 必须依赖于步法。总之,刚柔相遇,当以身法步法来对付,胜负 便可立见,也就是“不能得机得势,当以腰腿求之”的意思。
[?-+九]步法动时腰先提,收缩合宜显神奇。
足欲动兮腰不动,跄跟迈去误时机。
[注释:]前面已讲过步法,现在再讲动步时应注意之处。 腰是一身主宰,所以一举一动都须听命于腰,也就是要以腰为 轴带动四肢。所谓拔腰是指在走转时动步前将腰先略微转动 一下,并不是向上提。所谓收缩,是指胯而讲的,也就是将胯微 收缩一下。再讲具体一点,就是两胯左右要虚实互换。如欲提 左脚,先将重心落实在右胯,轻轻托起左胯;如欲提右脚,则将 重心落实在左胯,而轻托右胯。这样步法的变换自然轻灵而圆 滑了。梁振圃先生曾讲:“提而不见提,全凭心力含。”因此说迈 步而不动腰则必板滞不活,对敌时跄跟迈步,是给敌人以可乘 之机,所以切忌切忌。
[歌三十]转身变法步莫长,擦地而行莫要慌。
看准来路方伸手,巧女穿针稳柔刚。
[注释]凡是动转变势换招,步法要小,切不可大,因步 法小动转灵活快速,发之必急,使人难于躲闪。与敌周旋时,心 要静,步要稳,要从容自若、不慌不忙,看清对方来势的虚实顺 逆,然后出手应付之,则定能取胜。最后一句是比喻,针是硬 的,线是软的,针孔是小的,穿针者必须心静,稳住刚硬的针和 柔软的线,才能将线穿入针孔内。意思是要求眼要准,身心要 稳,手要狠。
[歌三■一]人持利器我不忙,飞剑逼遥到身旁。
看他来路哼哈避,邪不胜正语颇良。
[注释:]与人对敌首先凭胆气胜人,其次是凭技艺,所以 有“一夫拼命万夫莫敌”的说法。因此必须胆壮,胆壮则心静, 心静则眼明,眼明则手快。在对敌时不管敌手拿什么利器,哪 怕刀砍剑劈已到我身旁,但我必须心静以待,看清来势,伸手 御之;再以哼哈之气以震慑之,使他闻声而惊失其利,我便乘 隙以取之。这就是用我的正气镇他的邪气。
[歌三十二]短兵相接似难防,那怕锋利似鱼肠。
伸手取来搽裳物,指山打磨妙中藏。
[注释]鱼肠,剑名。传说春秋时欧冶子所铸造,锋利无 比。吴国公子光遣刺客专诸将剑藏于鱼腹内,在献鱼时乘机刺 死吴王僚,而夺取政权,所以叫鱼肠剑。此诀是前二诀的继续, 在对敌时还是强调心静神安,静以待动,虽锋利如鱼肠剑,并 可伸手可得,如探囊取物一样容易。虽然我心定神安,能看清 来势,但敌方毕竟是锋利无比的器械,因此我还必须采取声东 击西的诱敌策略,以迷乱敌方,才能趁势而进,取得胜利。
[歌三十三]人众我寡力难挡,巧破千钧莫要■忙。
一手不劳凭指力,犁牛犹怕反弓强。
? 33 ?
[注释]古代度量衡30斤为一钧,千钧就是3万斤。人 多我少势难敌,当以智取之。称杆虽小能起千斤重物,所以与 多人相敌时,当用穿花打柳的方法,指东而击西,避实而击虚, 胆要壮,心要细。以一人而对多人这句话很有用处。在对敌时 还要懂得力从人借使的道理,自然便可制胜敌人。例如犁牛身 大力强,若搬它的头角,也能把它搬倒,所以只要用巧劲便可 以制人。
[歌三十四]伸手不见掌前伸,又无油松照彼身。 收缩眼皮努睛看,底盘掌使显神奇。
[注释]油松:古代夜里作战时用以照明的亮子,也叫火 把。此诀所讲的是在黑夜之中遇到敌人,伸手不见五指,又没 有灯笼火把的情况下该怎么办?最好的办法是蹲身下势,既容 易看清对方,又便于自己施展招术。
[:歌三十五]冰天雪地雨泞滑,前脚横使且莫差。 翻身切忌螺丝转,高低紧避乃为佳。
[注释]在雨雪纷飞的天气里,路途地上泞滑难走,如遇 上仇敌时应怎样对付呢?办法仍是在于步法。即将前脚横迈, 也就是扣成丁字形步,这样使前脚落地面积大,不容易向前 滑。其次是前脚横迈,必须合胯合膝重心稳定,也不容易向前 或向后滑去,因而容易站稳,也便于进退转换。切忌直脚向前, 直脚迈出落点小,容易向前滑出,而导致后仰跌倒。在翻身变 招时切忌用脚跟或脚掌作螺丝式的拧转,因为拧转体重的支 点小,也是容易跌倒的原因。所以必须将脚全部离地,再根据 .需要或扣或摆,待落地后再将重心换好,方能再将另一脚提起 再转换,这样便能始终不失重心稳固。对于地形的高低,地上 有无障碍物,都要注意,这对于自己能稳如泰山很重要。
[歌三十六]用时最要是精神,精神焕发耳目真。 任凭他人飞燕手,蚁鸣我听虎龙吟。
[注释]凡与人对敌,最主要的是精神集中,心定神安. 神气鼓荡。这样便能耳聪目明,不管敌人怎样凶猛快速,我则 守定以静待动的原则。这样对敌方的一举一动我都能觉察出 来,当听到蚂蚁小虫的鸣声时就好象虎啸龙吟一样。这是形容 感觉器官的反应迅速敏捷。
[歌赞]掌法拳法与岳议,传出日久或忘记。 我歌我歌三十六,字字句句有真意。
[注释]以上三十六歌诀是董海川先生在山上,研究八 卦掌的锻炼方法(掌法、步法、身法和使用方法)以及哪些地方 要注意,怎样避免偏差,如何配合导引吐纳法等等,全面地用 歌诀形式口述于后人,其字字句句都有深刻的含义,它把八卦 掌的原理阐述得很透澈,是锻炼八卦掌的精奥秘诀。因此锻炼 者应当把咨些从未发表过的歌诀要加以背诵,只有牢牢记住 才能运用自如,日久定会收益甚深,练出真功夫来。
浏览1,17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