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理论研究


一、拳的种类和握法|形意拳理论研究





在形意拳中拳的种类和握拳方法,大体上分为门别捶、 自然捶、报拳、枣核拳四个类型。门别捶的握法是食指、中 指、无名指、小指四指蜷曲,大拇指的指肚压在食指的第一 关节至第二关节之间(如图四卜自然捶的握法,就是一般男 子在日常生活中所自然形成的习惯握拳法,即四指蜷曲后, 将大拇指的指肚压在中指的第二关节附近(如图五卜损拳的 握法是,在四指蜷曲以后,将食指的第二关节向前突出,大 拇指的指肚压在食指的第一关节上,拇指的关节突起(如图 六b枣核拳的握法是,四指蜷曲后,将中指的第二关节向前 突出,而后将大拇指的指肚压在中指的第一关节上(如图七)






(2)拳的用法



门别捶在技击中,一是运用大拇指的指尖和食指的第二 关节进行点打,二是运用四指的根节进行砸打,三是运用腕 关节(靠手背的部分)进行弹打。自然捶在技击中主要是运用 拳面的四指根节进行砸打和栽打。摸拳在技击中一是运用食 指的第二关节进行点打,二是运用大拇指的关节进行点打, 三是运用四指的根节进行砸打。枣核拳的用法基本上与携拳 相同,只是握法不同而已。



以上的四种拳型,不论是采用哪一种或使用哪一种打法, 都不外乎阳拳、阴拳、半阴半阳拳三种用法。阳拳是拳心向 上,多用于钻打;阴拳是拳心向下,多用于上栽捶、中栽捶 和下栽捶;半阴半阳拳又叫阴阳拳和立拳,是拳眼冲上、拳 心向左侧(右拳)或向右侧(左拳),这种拳多用于点拳和崩 拳。



<3)握拳的角度



握拳的角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所谓“错之分毫则 谬之千里%嵬点就是讲的角度和尺寸,所以每伸一拳一掌, 都必须符合尺寸和角度的基本要求。例如,当使用钻拳时, 拳面和拳背均应向下倾斜二十至二十五度左右,使拳心的面 近似水平,而拳背至前臂的下沿,大约形成一百二十度的角 度,而且小指一侧应向上微微拧劲,使尺槎二骨产生一种拧 合的劲(如图八)。如果伸出去的钻拳不是这个角度,而是使拳 背面与前臂的下侧形成一条平行的直线(如图九),那么这种 拳的本身就不是纯属于向前、向上走的劲,而是因为拳心有 一种自然的向内弯曲劲,所以就会自然地产生一种向回走的 劲,假如对方要给予一定的回击托力时,那么我方的拳和臂 就会因撑劲不足而向内弯曲,甚至会在对方回击托 力迅猛 时,造成自己的拳头打了自己面部的后果。所以在练习钻拳 (包括劈拳中的一钻拳)时,这种出拳的角度是不正确的。



图八









图八



当使用阴拳(即栽捶或称单马形)时,上栽捶或中栽捶的 拳背的平面应与前臂的上平面形成三十五度和三十度的倾斜 度(如图十、十一同时小指一侧应向回收敛约三十度左右 (如图十二)。因为从拳至肘大约有一尺左右的距离,伸出的



图十上栽捶图十一中栽捶图十二






图十上栽捶



图十一中栽捶



图十二



臂必然要有一个自然形成的斜度,然而拳面的前进方向又必 须是正直向前的,所以拳的前进方向与前臂之间也就自然形 成了一个角度,这样才能在进击对方时,使食指和中指的根 部关节首先接触到对方的身体。如果没有这个角度,就会使 小指和无名指的根部关节先接触对方,这样打击到对方身体 上的力量不但不大,而且容易使自己的小指和无名指关节受 到挫伤。因此,在使用栽捶时,主要是应以中指和食指的关 节领劲,运用梯骨一侧的劲力击出。如果是使用掌,则主要



是运用尺骨一侧的劲力,同时是由无名指和小指向前领劲, 当使用半阴半阳的拳(即



崩拳)时,其拳面应向下倾斜 I



四十五度左右,使虎口的上平 二口三气壮令 "



面与前臂的上平面形成一条平 一



行的直线(如图十三),拳面的



着力点应集中在食指和中指的



关节上。



图十三





浏览4,28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