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心原理
人体的每一个部分,都因地心吸力而产生重力。在运 动时体位无论怎样改变,各部分的重力的方向都是垂直向 下,其合力作用通过一个点,这一个点就是重心。换言之, 重心就是物体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人体所以能够站立, 主要由于两个下肢的支承,但是身体重心的下垂线,一定 要落在两足支撑面积的范围之内。如果重心超出这个支撑 面积,那么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会跌倒。人体要稳定其重 心,有两个办法,一个是降低重心位置,另一个是扩大支撑 面积。打太极拳时要屈膝采取微蹲姿势,以及气沉丹田等 都可使身体的重心下移。京剧舞台上演武生或翻跟斗的人
以矮小者为有利,这也是因为重心较低的道理。但是人们 两只脚支撑的面积并不能任意扩大,而且两只脚的地位如 纵向扩展,则横的方面很小,如向横的方面大,则纵的方向 就小。这狭小的方面,就是虚点,受到攻击,容易失去重心 而跌倒。另外在打拳或推手时都要两只脚虚实变更,这是 移动重心的位置,使与支撑面相适应,就不会失去重心。可 以拿走钢丝的人作比方,表演者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横 杆,这是使重心下降,使他在钢丝上可走得平稳些。但是功 夫较好者可以不用横杆,此则全赖足上功夫,在一足不稳 时立即将重心移到另一只脚上,他的原理和推手时两只脚 虚实变换相似。
2 .力偶作用
力偶是指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是作用在一条 直线上的平行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应用到力偶,例 如用钥匙开锁,两个手指拧住钥匙两点,两个作用力使劲 方向相反,力量相同,钥匙就轻易地旋转。其它像拧自来水 龙头螺丝,汽车司机双手转动方向盘等也都是力偶作用。 太极拳中一些对拉和两手走劲相反的动作,如高探马、手 挥琵琶等都含有力偶的用意。在推手时我以两手抚对方两 肩,右手由彼之左肩下捋,左手攻其右肩,两手作交叉之 状,发劲呈环形,这也是力偶,可使对方难以招架而跌倒, 因对方很难两面兼顾。太极拳的矛盾劲可形成力偶,作用 在对方时使对方难以招架,作用于本身时,则可以平衡力 矩,维持中定。
3 .衡量和动量
衡量的大小等于作用力与作用时间的乘积。因此如力 的作用时间延长,衡量也随着增大。推手在出击时一般用 长劲与柔劲,黏住不放,虽用力不大,但由于作用时间延 长,可使对方受到更大的威胁。当石匠用硬柄铁锤击石时, 虽用大力,由于反作用力,虎口已被震痛,但有时石块仍未 击碎。如改用柔韧而有弹性的竹柄,由于铁锤震动石块的 时间延长,石块就容易被击碎。又如突然用猛力推停顿着 汽车,只能使车身震动一下。如用持续的力量推车,车身就 会移动。这些都是由于力的作用时间延长的缘故。
为了使学者对太极劲有较形象化的概念,下面介绍一 些事例,作为参考。
作者之一马岳梁老师在一次表演时用金鸡独立的架势, 只用一只脚站地,另外有6名壮汉排成二行,齐力向他腹部 猛扑。只见马老师腹部稍微动了一下,6个人全部被击出跌倒 在地,而他自己却巍然不动。这个道理首先是由于马老师中 定劲功夫扎实。中定劲是太极拳推手最基本的功夫,在上章 论太极拳十三势中也已介绍过,读者可以参阅;其次是利用 听劲探测到来力的方向与虚实,就可以改变其方向,而击其 虚点;第三是在与来力接触前的一刹那反击,对方就难以招 架。这些作用的综合就是太极劲。这也是一种自发的反应,如 先通过大脑思索而后行动,一般在时间上就来不及了。这种 功夫只有通过长期磨练,才能得到°
下面的短文原载于上海鉴泉太极拳社《社讯》第6期,
文章题目是《马岳梁老师的太极劲》,作者钱超群。
我是一个业余体育爱好者,因为幼年体弱,从小就跟 入学拳,通过锻炼,体质慢慢强壮起来了。但是,在武术上 没有进展,谈不上有功夫。
抗日战争爆发,我逃难到内地,长期的流浪失业,使我 对学习武术的欲望几乎消失,只是有空时自己一个人练拳 架。1943年重庆召开全国武术比赛大会,我是观众之一。 大会有马岳梁老师的武术表演,博得观众好评。当时小报 上还登载说:“马岳梁老师是峨嵋山来的剑客”等等。
解放前,马老师在上海劳动公园教太极拳,我是一个 老观众。马老师的推手发劲是很精彩的武术表演,当时我 还幼稚,认为太极拳推手虽好,但实用起来恐怕不会像表 演时一样,轻灵巧妙地将人打出去吧?
解放后我很长一段时期还跟过几个老师练其它拳,就 是所谓为实用着想,没有练太极拳。后来得了严重的胃病, 医生要我动手术将胃切除四分之三,我害怕开刀,只好请 长病假在家养病:不能吃米饭,只吃点面食。当时我什么拳 也不能练,有人叫我改练太极拳,讲太极拳能治疗慢性病, 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跟人练杨式太极拳。经过一年多的 练习,胃病有好转,但其它拳也没有放弃,还是照常练着。 后来我跟马岳梁老师学吴式太极拳,但重点还是练习其它 拳。1964年10月1日上午在复兴公园跟马老师学推手。当 时我心中想试试马老师的功力,来证实一下过去对太极拳 的想法是否正确,我暗中运气,猛力向马老师当胸双掌按 击,自认为用了这一招,马老师当被击中,就是打不出去, 也要迫使马老师退步移位。但是,事与愿违,真想不到双掌 之劲突然好似按击在弹簧上,失去功效,自己却被马老师 一记折叠劲跌出十几步之远,而马老师身体不动,稳如泰 山。穿在我脚上的一双新的北京鞋鞋帮和后跟,因我被击, 缝线断裂而散开,变成拖鞋。而我的小腿顿时发涨发硬,不 到半小时,双脚肿痛难行,在此情况之下,只能叫三轮车回 家,在家里休息了半个多月才能上班。
在休息期间,我反复思考为什么不能把人打出去,反 被打伤,原因在哪里,始终找不到答案。病好后我向马老师 请教,恳求指示,马老师讲这是太极劲,是借劲发劲,所以 学太极拳必须周身放松,动作轻灵,如果利用力大打力小, 手快打手慢,那就不称为太极劲了。从那以后,我才重视太 极拳,想尽一切办法,将周身放松,但要真正练到轻、灵、 变、化,是不容易的。我虽然练了几十年太极拳,但离马老 师讲的要求,还是相差万里。学习要有毅力和恒心,下苦功 夫才能有进步0还要虚心不耻下问,学习他人长处,才能进 步快,收获大。自己是60多岁的人,少年时的雄心壮志是 没有了 ,由于练习太极拳,我身体是健康的,各方面正常, 病假吃药比别人少些,退休后我没进过医院吃过药,这大 概是练太极拳的成效吧。
浏览54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