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子太极剑的一些问题
剑,是古代随身佩带的一种兵器,它尖端锐利,两刃锋 利,身长柄短,富有韧性,它是随着古代人们生活、自卫、战 斗的需要发展而来的,可说是一种较古老的兵器,素有“百 刃之君”、“短兵之帅”的美称。我国铸剑记载始于黄帝,世 称轩辕剑.《黄帝*本行纪》载:“帝采首山之铜,铸剑,以 文古字题名其上”。可贝当时涛剑的技术工艺已较完备,而且 已有剑的应用.春秋时代,铸剑技艺和剑术技击都日臻精良 和娴熟,因而练剑运动得到广泛的开展,世有“吴王好剑客, 百姓多疮瘢”的说法。在《汉书•艺文志》中兵伎巧十三家 一百九十九篇中,曾提及剑道三十八篇。庄于对赵惠王讲击 剑的道理说:“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 对剑理的阐发十分精辟&太极剑技击的要义亦如太极拳,以 静待动、欲抑先扬、以柔济刚、至柔至刚.以退为进、蓄而 后发;彼微动,己先动,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这与庄子之 言十分吻合。太极拳术的原理,已为太极剑准备了一整套比较精密完善的体用准则。凡是一种大的拳派都有其独特的拳架风格,并在此功夫 上操练各种长短器械;也有的拳类,只操练一二种器械,或 者单练拳不练器械;也有的荜练剑不练拳;也还有拳术剑种 交错练习的。就拳术而由于祖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也 蕋武术源远流长,形成流派繁多的原因。有的创建于历史名 将,有的创建于丛林寺院,有的流传于通都大邑,有的世传 于山乡僻壤,各具特色,焕发异彩。隨着哲学、医学、宗教、 气功的发展和影响,武术中崇尚意气运行锻炼的自成一派,形 成为内家拳术,太极拳即内家拳9当然太极剑亦以内家拳的 拳理拳法为准则。再因太极拳的各家流派的出现,太极剑自 然随各流派而产生变异。
但是太极剑目前尚未具备各派的专著论述,不能详其差 别。然从五派拳的演变,架子不外大小繁简之別;风格不外舒展、紧凑、轻灵,松柔相成,刚柔相济之別;而套路结构 及动作名称大休仍多相同之处;且锻炼原则和基本要求仍是 —致的。因此,学习太极剑应当以太极拳的基本要求为要领, 以剑法的特点为准则。已经学会太极拳的人,可在剑法技击 方面的“用法”上多下功夫,对未学过太极剑的人,本书也 谈到太极剑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拳理,便于学习者在 “体”“用”两方面同时下功夫,为自学者明示途径,增进锻 炼兴趣,速见成效。
剑是古人随身佩带的宝贵武器,所以习惯称为宝剑。春 秋时代,吴王季子的缻剑价值千金,书曰:“延陵季子兮不忘 故,负千金之剑兮挂丘墓'可见当时铸剑已经是千锤百炼, 精益求精,剑的装饰竭尽珍贵,尽善尽美,显示了剑的宝贵剑术又与舞蹈密切结合,如现代的剑舞,在武术中剑术的演 练亦称舞剑,但要求舞姿优美,又要有明确的剑法,因此不 能等同于剑舞如《史记*鸿门宴》中“项庄舞剑意在沛 公”,名为助兴,实则暗藏杀机,可算剑术技艺的妙用.而项 伯亦拔剑起舞r处处掩护着沛公,演出丁一场惊心动魄,斗 智、斗勇的剑术比武。晋人祖狄"闻玛起舞”的典故,激励 一切有志报效祖国的人,勤奋地从事各种体育运动。剑术与 国画、书法等艺术息息相关历代名画记:S曰:“开元中将 军裴旻善舞剑,道玄C吴道子,唐代名画家)观旻舞剑,见 出没神怪,既毕,挥毫益进”。《宣和书谱》载:“(张旭,唐 代书法家,尊称‘草圣’)尝言初见祖夫争道,又闻鼓吹而知 笔意,及观公孙大娘舞剑器,然后得其神,可见画、书、剑 相通的道理。王截之《题卫夫人(笔阵图> 后》记:“夫欲书 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乎直振劲,令 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用这种思想来指导学习太 极剑也是十分有益的&有人发现画家、书法家、太极拳家大 耜高龄长寿,这与三者都在心静、气舒、思想集中上下功夫, 长期地修养锻炼有关系a虽然祖国的剑术不断地发展演变,形 成各家各派,争辉夺妍,各家的风韵、节奏和剑法的特点各 有千秋。而太极剑各式形象化的名称,更显示其舒展大方、柔 勻优雅之风韵,与太极拳术一样成为一项广大群众喜爱的武 术运动^ '
二、太极釗体用谈及健身祛病原理的探讨
太极剑运动的要领与太极拳完全相同,概言之就是杨澄甫著《太极拳体用全书》中提出的“虚灵顼劲”、“含胸拔 背'"动中求静'“用意不用力”等十要,以及其他太极拳 著作中所阐发的太极拳拳理等,成为练太极拳的整个运动中 必须遵循的原则,当然也萣练太极剑运动全过程应该遵循的 原则。但是拳是徒手运动,拳法有堋&婿軋挤、按、采、 例®、时、靠;剑是器钱运动,剑法有劈、剌、撩、扫、截、 挑、拨、挂、崩、点、划、拉、抜等a因此,从太极剑的体 用上谈,它与太极拳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也有不同的地方简 单的说它们在练“体”上是完全相同的,在练“用”上就不 是完全相同了。按《太极拳论》所说:"若言体用何为准、意 气君来骨肉臣,把体用的关系比怍君臣的关系,体用的锻炼, 是以意气的锻炼来指挥骨肉的锻炼。因而练太极剑要求做到 “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身运剑,身剑协调,
明白太极拳的运动原理,也就明白太极剑的运动原理,太 极拳的健身祛病的道理,主要是以太极拳的意气运动的特点 利与之密切相关的练拳运动的要领,从医学埋论上加以探讨& 下面从四个方面谈健身祛病的原理。
(一)太极剑以意气运动为根本
拳和剑都以意气运动为根本,‘意"是意识对气起主导作 用。“气”就是中医学、武术、宗教所说的人体固有的“元气”、“正气”、“中气”,统称为“内气'从现代科学实践证 明,“气”的本质是某种能量(可以是光、热、电、磁波、红 外线、趄声波、粒子流等乂练拳时要求的松、静,沉、柔, 都是为了气在体内合乎自然法则的顺当运行,或是促使这种 特别能量的种种物质的聚汇、运转,发拝其功能a从而使大 脑皮层和中枢神经的兴奋和抑制得到合理的调节,有利于气 机畅行于经络,运行于周身,以及刺激和调整内分泌腺D
(二)太极剑以内气锻炼为主,外气为辅
太极拳和太极剑都以内气锻炼为主,外气为辅,主张呼 吸自然,随着气沉丹田,内气运转和匀、缓、沉稳的运动,遂 渐达到腹式逆呼吸的要求,加大了肺活量和隔肌运动檑度。对 内脏起到抚摩的作用,又由于毛细血管壁的扩张,促进了血 液循环、静脉的回流和新陈代谢作用,同时也增迸肠胄的蠕 动,从而对内脏功能起到保健的作用。
(三)太极剑要求意到气到,气到劲到
太极拳和太极剑都要求意到气到,气到劲到.拳和剑的 各式肢体运动,都要求在“松”的基础上以意气为主导,以 腰脊为率领四肢而动,不准使用拙力,动作柔勻缓慢,绵绵 不断,形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这使筋、骨、皮、肉的弹 性、韧性、耐性都得到训练和加强,加之剑的运动速度虽然 比拳略快,包仍要求在“松”和“柔钿”中去完成,这对增 丧肌肉筋腱的弹性,防止骨质变性和畸形都有锻炼作用6 太极剑各式名称,除个别是按照动作、剑法的武术木语 命名外,其余绝大部分是采取太空幻景、神话传奇、珍禽异兽、生物特技的奇妙情景、优美动作来命名的,这样容易引 起练剑者的形象思维,在思想高度集中的状态下,进入怡然 自得的境地。这是太极剑以意识为主导的锻炼特点,它能起 到自我疗法的健身祛病效果。
(四)太极剑用法是以静制动,后发制人
太极拳在周法上要求“舍己从人”,“先化后发”,“四两 拔千斤”,“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等后发制人, 以静制动的手法。太极剑的各式动作中所讲的用法,也是按 照这些原则的。它有助千陶冶性情,培育武德,从而增强体 质,祛除疾病,可谓体用兼修,相得益彰。
三、太极剑练法要领
(一)太极剑的基本用法——十三式
太极剑是太极拳类型的短兵器之一,它的锻炼要领和要 求基本上和太极拳相同,剑法上主要有劈、刺、撩、扫、截、 挑、拨、挂、崩、点、划、拉、抹十三式a练习时宜轻灵沉 着,舒展大方,柔和匀称,圆转自如_用法明确,来去适度t 过之和不及皆会失其作用。
剑身使用方法
剑为两面刃的器械,剑的两刃和剑尖皆各有不同的使用 方法6为便于说明,有利于在练习中对各式动作的用意明确, 形象生动,姿态优美,在练各种剑法中,必须对剑身和剑刃 所向的方向给于恰当的名称,以便识别。例如持剑的手心向 上,剑身端平,剑尖向前,名之为R剑,剑刃在小指一侧为 里刃,在拇指一侧为外刃;反之,如持剑之手心向下,剑身 端平,剑尖向前,名之为阴剑,剑刃在栂指一侧为里刃.小 指一侧为外刃6又如阳剑的里刃往上扬,使整个剑身摆为45 度,则名之为老阳剑;阴剑的里刃往下扣,使整个剑身摆为 45度,则名之为老阴剑.又如持剑的手心向里,剑身平H,剑 刃向上下者,名之为正剑。反之,持剑的手心反向外侧者,为 反剑。
太极十三剑用法说明
用正剑的下刃由上向下劈的动作为“劈”;用正剑、或反 剑、或阳剑的剑尖向前直刺的动作为“刺”;用老阳剑的前节 里刃,由下往上的动作为“正撩、以老阴剑的前节外刃由下 往上的动作为“反撩”;用阳剑的里刃由右往左,或用阴剑的 外刃由左往右横割的动作为“扫、同老阳剑、或老阴剑、或 正剑的前梢部分切人手腕的动作为“截、用老阴剑的前梢部 分,由下往上挑人手腕者为“挑”;以剑尖斜向前下方,用剑 身由前往左侧后拨的动作为“拨、以剑尖斜向前下方,用剑 身由前往右侧后带挂的动作为“挂”;用正剑的剑尖,由前下 往上突起,剑柄下沉的动作为“崩、用正剑的剑尖,由上经 前猛然F啄的动作为“点、用各种剑法以剑尖由上往下、或 由前往后划的动作为“划”;用正剑妁上刃或下刃,由前往后 抽回、或由左柱右、由右往左柚拉的动作为“拉”;用阴剑的 外刃、或阳剑的里刃向前斜割的动作为“抹'
太极剑用法的部位
太极剑法朴实无华,每一动作皆含有一定用法的部位,所 以练习时,应按照每一动作的说明所指的部位去完成。其部 位的高低,即以练者本人的身材为标准,如刺头、面的动作, 则剑尖应平头部;剌胸的动作,则剑尖应平胸部I刺膝的动 作,则剑尖应平膝部;刺脚背的动作,剑尖应平脚背,以求 真实,不可随意忽髙忽低有失用法含义a
(二)太极剑对整体动作的要求
太极剑整体动作的锻炼方法,来源于太极拳,因此练太 极拳的手、眼、身法、步型的训练,亦是练太极剑的基本功 训练a太极拳功夫练得扎实,练太极剑的方法就容易掌握,以 后再练太极类型的刀、枪、推手等,都较容易学会。但不是 说没有练太极拳的人就不能练太极剑或刀、枪等,只要根据 练太极拳的要领和要求,进行练习太极剑或刀、枪等,亦是 可以取得应有效果的,只不过掌握要领较为困难而已。具体 要求在本节及(三)、(四)中将分别叙述。
周身放松、体靜神舒
练习太极剑时,首先要求周身放松,体态自然,恩想安 静,心畅神舒,而且眼神、意志都要集中于剑的动作上,这 样才能表现出神与意合、意与体合、体与剑合,柔勻舒展,动 作协调的优美姿势。
用意识指导动作
在做每个动作之时,要注意内则思想意识集中,外则腰 胯四肢协调面动。以内在的意识贯注于外表的动作,以意领 气,以气运身,以身运剑。同时每一动作都要想到它的技击 用法,即十三式的用法^体现出方法明确,运行合度,不多 动,不妄动,无过之,无不及,刚中有柔,柔中寓网,神态 自然,内劲充达的完美姿态。
虚灵顶劲、气沉丹田
练剑时,头部宜正直,以意识徐徐上顶,虚若顶物,要 出于自然,不可用力,此为虚灵顶劲.呼吸顺其自然,吸气 时以意导气徐徐下沉人于丹田(肚脐以下4. 5厘米深部),此 为气沉丹田。呼气时以意领气由丹田发出,经脊达臂,形于 器械,使体态与器械协调配合,精神与意气、动作统一。吸 为收为合,呼为放为开。开合互变,收放配合,呼吸自然,内 外协调,表现出姿势舒展、气魄浑厚的雄伟形象,
(三)太极剑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
顶头拔背
虚灵顶劲是内在意识的运用。同时在外型上,头部亦必 须随之上顶,下颠内收,头容正直,精神贯注,而且背脊亦 应随之向上拔拉,避免挺胸、驼背,使百会穴与会阴穴上下 遥遥相对,以利气沉丹田。若头不顶,则精神散乱;背不上 拔,则影响气沉丹田、力由脊发:、身械协调的效果.
松肩垂时
两肩应隨周身放松而放松,咯略下沉,肘关节亦应随之 放松略向下垂,避免耸肩抬肘3有利于气血的流畅、经络的 伸舒,使内劲通灵,经脊达臂形于器械。动作协调完整,柔 和美观。
松腰敛臀
在运动中,腰部是主宰身z本上肢部位活动的枢纽,腰不 放松,转动则石灵活。臀部凸出,腰身便不能中正,上下不 能协调,因此臀部必须收敛,使腰身中正,下盘稳固,运动 才能灵活,转化自然,达到上下相隨,腰为主宰的作用。
上下相随,内外相合
人体上为躯干、两臂和手;下为腿胯和御,在做各式动 作中,上下部分要注意相隨相济,相辅相成;内为意识,外 为躯体,要注意以意识领先,以腰胯领率,逋之动步、动手 臂完成剑的动作,上下协调一致,同时完成。内外上下,相 映成趣,表现出太极拳的R姿,自然也体现于太极剑中。
(四)太极剑的步型和步法
步型是完成各式动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式动作皆始于 启步,形成于手和剑,贯注于眼神,故出步的方法和方位正 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步型的完成。步型的完成与否,又直接 影响到架式的完成和姿势的优美由此可见,一切动作皆基 于步型的正确完成。
太极拳和太极剑的步型,是柔匀缓慢地1准确地表现出 来的&每个动作都有一种步型,既要准确地完成,又不停顿。 这就涉及到完成步型的方法,称为“少法'步法的正确与否 关系到动作的用法和优美的形象。因此步法是练好太极拳和 各项器械的重要基本功之一。步法可在练剑之前或之后单独 练习,练法如下:
自然站立,两腿半蹲,脚尖外撇45度,全身放松,两臂 下垂,两手舒松,头容正直,目视前方,然后向前或环形行 走,出步时迈出的那只腿脚跟先着地,然后后脚跟蹬稳向前 送胯,使前腿曲膝成正弓箭步,随即重心前移,慢慢提收后 脚向前迈出一步,脚跟先着地,然后后脚蹬稳向前送胯.使 前腿曲膝成正弓箭步。如此不停地左右交替向前或环形行走, 但要注意,在完成每个弓箭步时,后脚全掌着地蹬稳,不准先起踵同时要保持上身中正,顶头拔 背,松腰敛臀,松肩垂肘等要领.每次 最少练习五分钟左右,并且要保持身体 平稳,不准一起一伏。所以在拳论中说 “出步如描行'简称“猫行步”,或“虎 步”,形容如猫行之平稳轻灵,如虎步之 沉稳而不滞。这是完成各种步型的步法 练习,亦是练太极剑必练的菡本功。

步型分为:并立步、下蹲步、独立步、 虚步、马步、正弓箭步、半弓箭步等。
并立步
两脚并立.自然站立(如图1)。
独立步
一只脚自然站立,另一只胸曲膝提起,脚尖自然下垂 (如图2)

虚步
左脚脚尖外撇45度,踏实,略曲膝下蹲;右脚伸出以脚 尖虚虚点地,为右虛步,反之为左虚步(如閉3)。
马步
两脚平开,略0.6米(2 尺)宽,脚尖向正前方,不可 外撇,曲膝半蹲,幵胯敛臀 (如图4)。
左正弓箭步
左脚脚尖外撇4_5度,踏 实,曲滕半蹲,右脚向正前方 伸出,曲膝前弓至小腿垂直 为度;左腿同时蹬直,但不宜 硬挺;松腰敛臀,臀部两侧平行向前,不可歪斜(如图5)。

右半弓箭步
左膊内扣45度,踏实a右脚向在前方伸出一步,脚尖斜 向前方,曲膝前弓以小腿垂直为S,同时左腿蹬直,但不可 硬直;身体和臀部半斜向前方(如图6)。
下蹲步
(左式)左腿自然曲膝下蹲,同时右脚靠于左脚里侧,以 脚尖点地;松腰沉胯,身体不可过f前俯(如图)

(五)太极剑的手型和握剑法
剑身各部位的名称
剑,分为剑身和剑柄两部分&剑身包括剑尖和两刃;剑 柄靠剑身部分为护手,护手之后为剑柄。各人使用剑的长度, —般以剑尖着地,剑柄顶端齐肚脐,或左手反握剑,剑尖齐 眉为合适。
太极剑的手型和握剑法
太极剑的手型是一只手握剑•另一只手必须成剑诀。若 两手重兹抱剑时,则左手变掌,手心向上托着握剑的右手。在预备式和收势时,是左手反握剑,手掌贴着护手,食指伸直 贴亍剑柄、拇指琺握着护手里侧,其余三指曲握着护手外侧; 右手成剑诀,右手握剑时,手握剑 柄*虎P靠着护手,不宜握得太紧;
左手成剑诀A剑诀是:尤名指和小指 内曲,拇指亦内曲,以指尖按于无名 指和小指的指甲上,食指和中指并 拢伸直。运动中与剑的动作互栢配 合,不可呆板疏忽。
反手握剑式(如图)
右手正握剑式(如图 剑決(如图10)

四、太极剑各式名称略释
太极剑因系太极拳类型的短器械,它的基本要领完全与 太极拳相同。古今人们背说“舞剑”,便是寓舞蹈于剑术,太 极剑也是如此。但是太极剑的运动仍以舒展大方、绵缓柔和
为主,不失太极拳的特色a而其各个姿态的命名又往往取法 于太空景象的变幻、神话传谙的情态、生物特技的活动等,这 易于引起练者的形象思维,由形象思维而达到动作的形象化, 由动作的形象化而结合于舞姿,形形融于剑法1
为丁便于对太极剑的研究和学习,这里从两个方面加以 解说,一方面是技击的问题,即拳术中剑的用法问题(在后 面太极剑动作名称中,各式都有图解示范及用法说明,在此 不作赘述)f另一方面是技艺的问题,即姿势的名称和形象美 的问题&有必要探究各式名称的来由和用意&只有把它弄清 楚,在舞剑的时候,才会既能体现到剑的要领,准确地表现 它的技击作用,正确地完成各个姿势;又能体现出优美的形 象,两者相辅相成,如能在练剑时运用、领悟,既可以发展 寓文艺舞蹈于武术的优良传统t又可以借形象的思维,易于 引人入胜。亦易于锻炼用意不用力的功夫,身心浑然一体,练 体却病,延年益寿。
下面对太极剑各式的名称分类加以解释:
以太空现象、神话传说、禽兽情态为名第一类的名称,采取太空的现象、神说的幻变传说、珍 吳禽兽的持殊情态,由丰富的想象勾画出美妙的形象,促成 优美的动作。
三环套月:在皓月当空的时候,月亮周围出现彩色晕环, 叫做月华,它是风云欲变的预兆,这里把剑比喻为月亮,双 手弧绕三次,故名“三环套月”,賭示剑法变化的开始,
魁星式;魁星,星座名,是北斗七星中形成年形的四颗 星。神话故事中说是天空主管文事的星宿,传说中的魁星点 斗,则是统此二者的形义人物化了,常见的旧时画卷和塑像,也暗示着剑法变化文雅多姿,小魁星的取意同魁星式只是 动作、形姿略较紧缩些。
流星赶月:流星是分布在星际空间的细小物体与尘粒,叉 进地球的大气层,跟大气摩檫发生光和热的现象。这个动作 比喻剑掠空而过剑光闪烁而构成的形象。
探海式、鱼跳龙门:相传为黄河三门峡的鲤鱼跃入神门 化而为龙,皆神话中传说的形象。这个动作的用意是剑尖弧 形f:而下刺的形态。
凤凰拾头、凤凰展翅:相传凤凰为百鸟之王,借此美化舞剑的姿态.
龙行式、乌龙摆尾、青龙出水、青龙现爪:龙,相传为 水族之灵丧。古人形容舞剑时剑的动态为“剑如游龙'美化 舞剑的姿态6龙行式可以借鉴于蛇昂起头部,左右揺摆而带 动身体前行的姿态。
白猿献果,白虎搅4:猿猴攀藤爬树,以果为食。此势 是双手捧剑前刺的动作t形如捧果献上之状.在£水浒》的 武松打虎中,吊睛白额的老虎用搅尾的猛势,竖起虎尾钢鞭 打人,舞剑的姿态与其相近。白色的猿和虎则是对两种动物 的神化。
以生物、人物形态为名
第二类的名称采取生物的特技活动形态和人为的特珠形 态,因其形象鲜明,耐人琢磨寻味,借以揣摩美化动作。
燕子抄水、燕子入巢:燕子掠水的动作轻盈优美,它飞 如一圆弧掠于水平面向上而去.燕子卷身折飞而复入于巢中 也是一种优美的动作t前者着意子剑的前里刃*后者着意于 剑尖。
黄蜂入词:正如黄蜂绕巢一周复入其蜂巢,喻剑如黄蜂, 用意在全剑外叨,最后落于剑尖。
燕子衔泥、灵猫捕鼠、野马跳涧皆为易见的生扨特技,易 于体会,不用多言。皆着意于剑的尖部的下点或平刺,与跳 步互相配合的形象化。
以上各式皆取法于生物的某种特技活动,以下则是人为 的各种持殊姿态:
左右狮子摇头:是取法于节日人们舞狮的游戏形象^
乌龙绞柱:是取法于古代庭殿建筑的游龙抱柱的形象&以 龙喻剑,人比喻为柱,剑在身体周围绕行的姿态^
抱笏式:封建帝王时代,臣于上朝奏事,怕遗忘,把上 奏的事记于手板“笏”上&朝见时,手捧手板宣读上面所记 的事。此式就是捧剑上刺的形象> 意在剑尖。
钓鱼式,回身勒马:以上两式形象简明*前者取意于完 成时剑身的反劈动作,后者着意于剑前刃的回抹姿态,皆用 意于剑刃。
以文学、成语、日常活动为名
第三类的名称是用文学上遐思的比拟、抒情的描绘,成 语的借用与日常活动的想象与美化.
天马行空:天马是汉代西域所产的好马,在文人的作品 中,把它想为:“其所以神化,面超出于众表者,殆犹天马行 空而步骤不凡,这里形容此剑法驰骋纵横、掠空面过的形象。
大鹏展翅:此名来自于庄子的寓言:“鲲之大不知其几千 里也,化而为鸟,其名曰鹏。”此势比拟为大鹏欲飞腾的姿势
宿乌投林,风卷荷叶:前者如栖息之鸟飞往丛林中投宿, 描绘剑由下直指而上的姿态;后者比如风吹起了荷叶的底面,描绘剑身的翻转圆抹的形象。
落花式,风扫梅花:前者如轻风微起,芘瓣自然飘荡坠 落的形态,此式剑的动怍由高而底t左右摆动飘然而下&后 者比喻秋风扫落叶,更为强烈而有雅兴,表示以剑刃向外环 扫一周,如凜M的朔风,环扫一尽落地的梅芘,意在剑刃把 周围的敌人一扫而光。
顺水推舟,海底捞月:前者含义是因利乘便如顺水行舟, 意在剑身顺敌退势而推进。后者是武术谚语“指上取下”,意 在以剑前刃向敌腿部捞去6
怀巾抱月,犀牛望月:两者所指之月均为剑,前者沾连 敌剑嘅势向怀中抱回。后者乃是落步回头,望剑之势如传说 中的犀牛回头望月^
財雁式,挑帘式:二者皆会意而象形,前者以剑费先劈 后拉,剑诀向前指去,形如开弓射雁。后者以剑尖由下往上 挑起,形如挑起门上的门帘,意在挑起敌人的手腕。
左右迎X掸坐,左右车轮:两者都是形象的动作,前者 形如鸡毛帚平置于桌面左右拭动禅除尘埃,加上“迎风”乃 显示剑费顺风前抹敌人的颈部。后者如车轮灵活地滚动前进, 意在以剑身左右轮挂前劈,
虎抱头,朝天一柱香:前者老虎前身斜伏,两脚前抱如 抱头,势欲向前纵跳之狀,意在两臂捧剑由前抱回,活者着 意于挂敌之器械,意在剑身笔直向上瑕如立香一柱。
上步指南,仙人指路:二者形象皆甚简明,都是以剑的 去向直指前方之敌.好像得到“仙人”或“指南针’’指出方 旬~样。
左右栏扫,左右跨拦:这是采用武术用语,前者是左右。
往复,拦腰割扫后者是左右跨步,拦截敌方手腕。两者皆 形于剑身,意在剑刃.
合太极:取义是还原到起势的状态,即所谓一元复始,此 时心神具合仍归于太极
之初,
五、太极剑动作名称及图解
太极剑动作名称
1.预备式 |
18, |
乌龙摆尾 |
三环套月 |
19, |
實龙出水 |
3.魁星式 |
20, |
风卷荷叶 |
4-燕子抄水 |
21- |
左右狮子摇头 |
5.左右拦扫 |
22. |
虎抱头 |
6.小魁星 |
23, |
野马跳涧 |
7.燕子入巢 |
24. |
囬身勒马式 |
8.灵描捕鼠 |
25. |
上步指南 |
9.凤凰抬头 |
26, |
左右迎风掸尘 |
10.黄蜂入洞 |
27- |
顺水推舟 |
11.凤凰展翅 |
28* |
流星赶月 |
12.小魁星 |
29- |
天马行空 |
13.凤凰右展翅 |
30. |
挑帘式 |
M.钓鱼式 |
31- |
左右车轮 |
15.龙行式 |
32- |
燕子衔泥 |
16.怀中抱月 |
33, |
大鹏展翅 |
17,宿鸟投林 |
34- |
海底捞月 |
怀中抱月
探海式
犀牛望月
射雁式
青龙现爪
凤凰展翅
左右跨栏
射雁式
白猿献果
左右落花式
玉女穿梭
白虎搅尾
虎咆头
鱼跳龙门
乌龙绞柱
仙人指路
朝天一柱香
风扫梅花
虎抱头 抱笏式
合太极
(二)太极剑动作图解
预备式
面向正南方®,头背自然伸直,全身放松,体态自然,两 脚并立;左手反握剑柄,剑尖向上,剑身直竖紧贴于小臂之 后;右手自然下垂;两限平视前方,以待出动(如图1)
4环套月
动作:①接前式,先向左转体,随即向右转体;同时两 腿略下蹲,出左脚向左前(正东)方出一弓步,右腿蹬直成为使学者易于弄情每个动作的方位,本套路预备式特注明面南而立.下 面各个动作的变化均以此为基本方向,
左正弓步;在向右转体的同时,左臂上 起平肩往右绕,再往下经左膝前,褛至 左膝外侧;剑尖向上,此为第一环形;在 搂膝弓腿的同时,右手成剑诀,经右胸 前向正前方指去,掌心向里;眼神随动 作平视前方(如图2 — 1)。

②左脚尖略外摆,随上右脚,胸尖 外摆45度,踏实;同时右曾向左弯曲环 绕,左手剑柄向右臂肘弯上,穿出向右 前方环绕;此时两手绕成第二环形(如 图 2—2)

前势不俜,左脚向正前方出一弓步,成左正弓步;同 时两手各向左右后方分开,经两侧向前平行环绕至正前方,两 手相接成第三环形;剑尖横向左方,将剑交与右手;左手变 剑诀;眼神注视正前方(如图2 — 3)。
要求:每个动作都要完成步型,还要注意顶头拔背,松腰敛臀,体态自然,精坤贯注
。魁星式
动作:接前式,重心后移,右手握剑用阴剑外刃,由前 往下经后抽拉至身后时,剑尖上翘;同时身体重心后移,右 腿伸直站立,左腿曲膝提起,脚尖自然下垂;随即将右手剑 上举至额前上方,剑身平,剑尖向正前方;左手剑诀由左胸 前向正前方指去;眼神隨剑的动作向前方看去(如图3)。

用法:当我交剑与右手时,敌用短器槭向我下部刺来,我 即以阴剑之外刃抽挂其腕;同时提起左脚以避其锋.然后我 将剑上举,以剑诀向其面部指去。此为指上打下,声东劳西, 以观其变,
燕子抄水
动作:接前式,身体珞下蹲,落左脚向左前(东北)方 踏出一步,成左弓步;同时右手剑向下落,经下以老阳剑里 刃往左前上方撵去,左手剑诀隨右手之动作往右向下再经左
向上划弧;曲臂手心外翻,置亍前左上方;眼神亦随剑之动 作,向左前上方看去(如图4).
用法:假设我剑正在 上方时,敌复向我下部刺 来,我即落步向左前方迈 出,以老阳剑里刃截其手 腕,随向左前上方撵去
。
左右拦扫
动作:①接上式,左 脚尖略外摆,踏实,提右脚向右前(东南)力出一 田
4熟T抄水弓步;同时剑尖向左甩头,以阴剑之外刃由左往右平胸部扫去;左手剑決附于右小臂处,随之前往;眼神视剑之动作方向(如图5—1)
。
右脚尖略外摆踏实,剑身稍向上起,随即向右甩头;同 时提左脚向左前方出一弓步,左手剑诀往下向左上划弧绕至 前额左上方;隨弓步以阳剑之里刃由右往左平胸部扫去;眼
神随剑之动作看去(如图5—2)
。用法:
我上撵其腕后,其胸部必亮出,我便上右步进身; 同时用阴剑之外刃向其胸部横扫去.
接前势,如钕方用器械由下往上挑我右腕时,我剑 即往上略起避其挑腕
f将剑绕至敌器械之下,同时向左出左 步;以阳剑之里刃向其胸部由右往左横扫去;眼神亦需随剑 的动作看去.
小魁星
动作:接前式,提回右脚向右前(东 南)方迈出一步,踣实,再上左脚至右脚 之前,以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同时劍尖向 左甩头,以阴剑之外刃经下往上提割,剑 身倒置体前,剑尖斜向前下方,剑诀随剑 甩头时即下落附于右腕里侧;眼神要随剑之动作转移,最后注视剑的前方(如图6).
用法:如敌抽剑复向我前腿部刺来我剑正在彼剑之上时,我即将剑向左甩 头,经下往上提割其腕苛。

燕子人巢
动作接前式*提左脚向身后(西北方)退一步;身体 向后转体成左弓步;随着转体的同时,剑由前方贴身转向身 后,以阳剑向前剌去,剑尖高与膝平。握剑之右手放于左掌 上;两臂抱圆;眼神随劍转移,注意剑尖前方(如图7)。
用法:如身后有敌来犯,我急转体向敌下部刺去。
炅猫捕鼠
动作:接前式,提起右 脚向前(西北)方跳出一步,踏实;再提左脚仍向前跳出 —步,右脚续跳一歩,成右 半弓箭步;同时抱剑的两手 在跳第一、二步时,随身上 下略为摆动I跳第三步时
右手持剑向前下方刺去,尖平膝左手剑決向后(东用法,如敌退步,我即跳步向其腿部刺去。南)方展开;顶头拔背,眼神注意剑尖前方(如图8—1、图 8-2)。

凤凰抬头
动作:接前式,左脚尖外摆,右脚尖里扣,向左转体闪 身成左半弓步
;同时右手剑柄陡然下沉,剑尖突然上起,剑 身直立,左臂上曲;眼神注视剑尖(如图9)。
用法:如敌抽剑向我上 部刺来,此时我剑正在彼剑 之下,旋即向左闪身避其剑 锋,这时将我剑柄陡然下 沉,剑尖上起向其腕部崩 去。

黄蜂人洞
动作:接前式,身体微 起成马步,剑向左甩头。
于腰处;左手剑诀亦下落与右手相衬,然后左脚尖外摆,提起右脚并使左脚踏实,再向 左继续转体360度,剑平行向左随体转动,至面向西北方时, 辻左腿成左正弓步;同时,以左掌托右手剑柄,向前下方刺去
用法:假设敌用剑向我胺部刺来.我急向左转身,以剑 身向左横割,以比其劲,趁势转身360度,进步向其腹部刺去。

凤凰展翅
动作:接前式,左脚尖里扣
s收回右胸复向左前(东 南> 方出一弓步.成右半弓步;同时以阳剑由左下向右上方 展开t左手劍诀,手心向下,向左下方展开;眼神注视剑的 动作,意在®剑之外刃(如图11)。

用法:如敌向我身后上部击来,我 便以阳剑由左往右后上方横斩去。
小魁星
动作:接前式,提回右脚,复向右 前(东南)方去半步。脚尖外摆踏实;再 上左脚于右脚之前,以脚尖点地,成左 虚步;隨着提右脚之同时将剑尖往上, 经左甩头环绕;复甶下往上以阴剑向 上提割,剑尖斜向前下方;眼抻隨剑移 动,意在阴剑外刃(如图12)
。用法:如敌避开我剑,向我腹部刺来,我将剑向左甩头, 隨上步提割其腕部凤凰右展翅 动作:接前式,左 脚向左后(西北)方退 一步,随之向友转体,左脚尖外摆,右脚尖里 扣,向左弓腿成左半弓 步;右手剑隨着往下 落,以阴剑之外刃向右 斜下方截去;左手剑诀 随之向左上方展开;同 S 13凤凰右展翅时眼神亦隨剑的动作 注视剑外侧右下方(如图13)。

用法:如敌抽剑又向我头部刺夹,我急向后退步偏身,以 避其锋.但此时敌之腿部必亮出,我便以阴剑之外刃下截其 腿部;眼神于退步时注 视上方,退步后注视右 下方。
钓鱼式 动作:接前式,左 脚尖里扣坐实,收右脚 于左挪之右前方,以脚 尖点地,成右虚步;同 时将剑由右往左,向上 正前方摆头;以反剑之下刃,向前平胸部反劈,剑尖向正前方,左手剑诀随动作附 于右小臂处I眼神注视剑尖下方(如图14)
用法:假设敌又向我正面上部刺来,我剑正在彼剑之下 时,我即收右脚成右虛步,同时将剑经下往左翻上,以反剑 之下刃向前,反劈其腕部,眼神随剑移动。
龙行式
动作:①接前式,提右脚向右前方出步,向前弓腿;同 时向内翻腕,以阴剑之前外刃,平胸部肉前撵截,左手剑诀 附于右小臂内侧;眼神注视剑尖梢外刃(如图15—1)。

提左脚向左前方出步,向前弓腿;同时向上翻腕,以 阳剑之前里刃,平胸部向前撵截;左剑诀附于右小臂内侧随 动;眼神注视剑稍前方(如图15—2)。
@动作同①(如图15 )
用法:如敌见我劈其右腕,必然向后抽剑退步,我即乘 势出步以剑之前刃,连续撵截其手腕及胸部;眼神随剑移动
。
怀中抱月
动作
t接前式,左脚稍抬即落,向左半转体,将右脚收 回并于左脚,以脚尖点地,随之下蹲;同时将右手剑抽回,斜 抱于面前(剑柄在左膝前,剑尖在右肩前),左剑珙附于右腕 内侧;眼神注视剑身(如图15)。 '
用法:如敌向我腹部刺来,我剑正在右前方时,我急将 剑粘其来剑往回挂之,以化其力。
宿鸟投林
动作:接前式,提右脚向右前方(东北〕去一步,身势 隨起,侧身前探,右手以阳剑隨身势向右上方刺去;左手剑 诀附于右小臂内侧,左脚曲膝虛悬身后,脚尖下垂;眼神隨 动作注视剑尖前方(如图17K)

用法:当我将敌器械向左下回挂后, 即上步起身,向其头部刺去。
乌龙摆尾
动作:接前式,左脚下落在 右脚之后半步,踏实;重心移交 于左脚,右脚略收以脚尖点地,成右虚步;同时将剑下落,向右 拨挂,剑尖斜向下,止于右腿之 右前方;左手剑诀经下往左,向 上绕置作注视之前方(如图18)
用法:敌见我向其上部刺去,必将上部脱开,而向我下 部剌来,我即略退步,并顺势以阴剑之外刃拉其腕部;眼神 亦随剑移动育龙出水


动作:接前式,提右脚向左前(东北)方上半步,脚尖 外撤,踏实;同时将剑由右下经左上,再向右摆头,左脚向 左前方上出一弓步.成左正弓步;同时以阳剑剑尖向左时上 方刺去,左手剑決随起,置于左额前上方;眼神随剑之动作, 注视剑尖前方(如图19)
用法:如敌以剑向我腹部刺来,我剑正在其剑之右下方 时,叩经左往上右格挂,其剑必落空;不等其剑抽回,我即 上右脚,再上左脚一步,以阳剑之尖,向其喉部等处刺去;眼 神随剑的动作注视剑尖前方。
风卷荷叶
动作:接前式,左脚里扣,收右脚往右后转身,出一步,成右正弓步;同时将剑略上起,随即翻为阴剑,随转体平胸 部、向右后(正西)方平抹去,左手剑诀随动作扶于右小臂。
内侧;眼神随着注视剑外刃 前方(如图20)。
用法:我向敌头部刺去,敌如由下挑我之腕,我剑即 向上略起避其挑腕,随即下 绕向其胸部抹去。
左右狮子捅吳 动怍:①接前式,左脚稍抬,向前跟步,随即旬后退一 图20风卷荷叶步;同时右手执剑逋动作向
右甩头变阳剑,剑尖斜向前下方,向左摆动,意在阳剑里刃; 左手剑诀罩于前额左上方;眼神注视劍之动作(如图21 —:1)。
③收右脚往后退一步,左手剑诀下落,扶于右小臂内侧; 同时右手剑尖向左甩头,以阴剑之外刃向右摆动,意在阴剑 之外刃;眼神注视剑的动怍(如图2】一2h)

收左卿往后退一步,左剑诀上抬,罩于前额左上 方;同时右手剑尖向冇甩头,变阳剑向左摆动,意在阳剑 之里刃;眼神注视剑的动作 (如图 21 —3)。
用法:如敌用枪或剑向 我下部连续刺来,我便向后 退步,同时以剑费左右摆动,拨挂其器械,待机进取。
虎抱头
动作:接前式,右脚向右前方出一弓步,以阴剑之外刃, 向右前方乎腰部展幵,随即收右脚在左脚之前,以脚尖点地, 成右虚步势;同时变阳剑,由右前上方向胸前抱回,剑尖略 高,面向前(西)方;左手剑诀变掌,亦由左前上方向胸前 弧形抱回,扶于右手之下,两臂抱圆
f眼神随剑抱回后,注 视IE前方(如图22—1、图22 — 2)。
用法:如敌从右前方向我下部刺来,我即避开右腿,以 阴剑之外刃攆截其腕部;如敌抽剑又向我正中上部刺来,如 我剑正在右前方时,我便急速收右脚,同时以阳剑之里刃,由 右往左以粘其剑身,)岈势回挂,其势必落空。
野马跳润
动作:接前式,身势略含;右脚略起即落,随即弹起上一 步,左脚跳上一步,右脚再上出一弓步,成右正弓步;同时两 手抱剑,随腿之弹跳自然颇簸,然后向正前(西)方平胸剌 去;眼神注视剑尖前方(如图23)。

用法如敌抽剑退步,我即趁势跳步向前,对准其胸部 刺去,眼神隨动作注视剑尖前方。
回身勒马式
动作接前式,全身向左后(正东)方旋转180度,右脚略提起,随着转体向左脚跟步,再向后撤步,踏实;左脚亦随之略后移,以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在全身后转的同时, 两手抱剑,以汩剑之里刃,平胸部向左后平斩,而后往回略 收,仍抱于胸前,剑尖斜向上,向正前方f眼神随剑的动作,注视剑的里刃(如图24)
。
用法:如敌向我左后侧攻来,我急速向左后旋转,以阳 剑之里刃向其胸部横斩去。
上步指南
动作:接前式,左脚向前上一步,随即上右脚并于左脚, 同时双手捧剑,向前平喉部剌去,剑柄平胸部
;眼神注视剑 尖前方(如图25)
。用法:我向敌胸部平斩去,不等其回势,顺势上步,向 其喉部刺去,眼神注视剑尖前方。
左右迎风掸尘
动作:接前式,①身势往右略含,左脚隨即向左前(东 北)方上一步,成左弓步;同时以阳剑的里刃(剑柄尖平喉)向左前方抹去;左手剑诀随动作往下经左向上翻腕, 罩于前额左上方;眼神随剑转动,眼神注视剑前上方(妇图 26-1)。

收右脚向右前(东南)方去一步,成右弓步;同时剑 尖向左甩头,以阴剑之外刃(剑柄平胸,剑尖平喉),向右前 方抹去;左手剑決随即下落,扶于右小臂内侧;眼神隨剑之动作注视剑的前上方(如图26-2)。

收左脚向左前(东北)方去一步,成左弓步;同时剑 尖向右甩头,以阳剑之里刃(剑柄平朐,剑尖平喉)向左前 方抹去,左手剑诀相随,往下,经左向上翻,罩于前额左上 方;眼神隨剑转动注剑的前上方如图
用法:U)如敌向我上部刺来,我剑正在彼剑之左时,即 以剑身往右挂其来剑,旋即以阳剑之里刃向其颈部抹去。
(2)如敌剑刺来,我剑正在彼剑之右时,我便将剑翻于 彼剑之上,向左以挂来剑,随即以阴剑之外刃向其颈部抹去。 左、右用法相同,第三个动作不再重叙.
顺水推舟
动作:①接前式,提右胸向前跟歩+苒向朽后(西北.方 退一步.踏实;随即将左脚收回落于右脚之前,以脚尖点地; 随退步的同时.将剑向下栽头,剑柄向上,以剑身向后带挂; 左手剑诀随之下落,扶于右小臂(如图27 — I)。

接着左脚向左前方去一步,成左半弓步;同时向右侧 身,以老阴剑之外刃向左前方推去,眼看剑的前下方(如囝 27-2)。
用法:接前势,如敌方向我下剖刺来,我剑正在其上时, 我便将剑尖栽头倒置,向后退步,同时以剑身挂来剑,使其 落空,不等其回势,我便以老阴剑之外刃和剑尖向其腿腹等推去。
流星赶月
动作:接前式,左脚尖里扣,提回右脚,复向右后(原西 北)方出一弓步,同时身势右转,以正剑经上向右前下方劈 去;左手剑决向左后丄方展开;眼神隨动作注视前刃下方 (如图28h)

用法:如敌由我身后刺来,我急向右后转身,用正剑经上向右前下方向其头、面等处劈去。
天马行空
动作:接前式,提起左脚向左前(西南〕方去一步,踏 实;再上右脚,往左脚之前,脚尖点地,成右虚步;在上右 脚的同时,将剑由右下在上,再向前下方劈去,左手剑诀合 于右臂脉门处,眼神注视剑之前下方(如图29)。
用法:如敌剑剌我左前方,在其已发未到之时,我便向 左前方上步,以正剑由后经上,向其头、面等处劈下。
挑帘势
动作;接前式,提右脚向正 右前(正西)方一步,踏实,左 胸曲膝提起,成右独立势;同时 以阴剑之剑尖由下往上挑起,剑 举于头部之右上方,剑尖向正前 方;隨即左手剑诀相随扶于右臂
内侧,眼神注视剑尖前方(如图30)。
用法:如敌向我右侧中部刺 来,我即以阴剑的前刃向其腕部 向上挑去。

左右车轮
动作:①接前式,左脚尖外 撇下落,踏实;同时身势隨落步 向左转体> 以阴剑的里刃,由上 往下,经左腿前往后挂(如图31 —lh随即右脚向前(西南)方 上一步,曲膝前弓,成右半弓步;
司时剑由左下经后往上,向前劈 去t左手剑诀相随,在上右步前 劈时,即向后(东北)方展开;眼 神隨剑转动,最后注视剑尖前下方(如图31 — 2)。
@右脚提回半步,脚尖外撇落下,踏实;顺势将剑翻为 老阳剑,剑尖向T,向右后挂(如图31—3)
&随即上左脚,向前西南)方一步,踏实;随之再上右脚,向前方半步,以 脚尖点地,成右虛步;剑不停顿,随上步由枉后下方上起,上往前(西南)方劈去;眼神随剑移动,最后注视剑的前方 (如图 31~4)
。


用法:
(1)如敌向我左下方刺来,我剑正在上方时,便以阴剑向左下后方挂之,使其落空,其剑必 抽回,我便颀势进步向其头、面等处 劈去f眼神隨剑移动
f最后注视剑刃 的前下方。
〔2)如敌剑复向我右下方刺来,我便撒右脚半步,同时以阳剑之外刃 向右后挂之,使其落空,我便顺势上 步,用正剑由后、经上、往前,向其 头、面等处劈去;眼神随剑移动燕子衔泥
动作:接前式,身势略下沉,以剑尖向下点去,左手剑 決仍扶于右小臂内侧;眼神注视剑尖下方(如图32)
p 用法:当我向敌上 部劈去,敌必仰身退 避,此时其下部必亮 出,我便顺势以正剑剑 尖向其腿脚等处点去大鹏展翅 动作:接前式,提 起右脚,往右后(东 北)方转体180度出一 弓步,成右半弓步;同 时以阳剑之外刃向斜上方展开;左剑诀向左后(西南)下方 展开
f眼神随剑移动,最后注视剑刃前上方(如图33).
用法:如敌向我右后上方刺来,我便转身,用阳剑之外 刃向其头臂等处斩去。

动作:接前式,左手剑诀 收千胸前,复向左前方指去i 随m提起左脚,向左转体,左 脚落下,踏实:再提起右脚, 向左前(西南)方出一弓步, 成右半弓步;同时以阳剑之 里刃由右上经下,往左前下 方捞去;左手剑诀随动作向左搂膝后,向身体左侧斜上方展开;眼神先看左手剑指方向,复随剑移动,最后向剑尖 前下方注视(如图34)。
用法:如敌抽剑复句我下部剌来,我便抬左腿,以避其 锋,然后落步,再上右步,以阳剑之里刃向敌下部捞去。

怀中抱月
动作:接前式,左脚相 抬,即落步踏实;随即收右脚 并于左脚,脚尖点地,身势下 蹲;同时将剑收回,斜抱于面 前1剑柄在左膝前,剑尖在右 肩前,左手剑诀扶于右小臂 内侧;眼神注视剑身前方(如 图 35)。
用法t如敌向我腹部刺来,我便以剑身粘其器械,顺势往回挂,使其落空,以待进 取。

探海势
动作:接前式,起身向左前(西南)方出右脚一步,踏 实;以阳剑之剑尖探身向前下方刺去;同时左脚提起,悬于 左后方,曲膝,脚尖自然下垂;左手剑诀由后、向前上方弯 臂,罩于头前左上方;眼神随剑注视前下方(如图%)。
用法:当在敌器械落空时,不等其回势,我即探身向其 腿脚等处剌去。
犀牛望月
动作
f接前式,落左脚于左前(东)方一步,成左半弓步;同 时将剑回抽,剑柄向左、剑尖向右后(西)方,平置于肩前;左手 剑诀扶于右腕处;眼神注视剑刃上后方(如图37)。

用法:我向敌下部剌去,敌必脱开,但由于我是单脚独 立,不便进攻,于是便往后落步,将剑收回,以观其变,待 机而动。
射雁式
动作:接前式,抬右卿向左 前方上半步,踏实;随即将左脚 略提起,再向左前方出半步,以 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在上右脚 的同时,剑尖上起,向左前方劈 去;在出左步时将剑抽回,左手 i剑诀向前(东南)方指去;此时剑尖指向剑诀的方向;眼神先注视剑之劈势t后注视剑尖方向 (如 12 38)。
用法;如敌向我面前刺来,我便陡然以正剑向其头面或 臂等处劈去,并随之抽剑以拉其臂腕等处。

青龙现爪
动作;接前式,左脚往左前 (东南)方上一步,踏实;再上右 脚,并于左脚成并立步;同时两 手捧剑,随上步向前上方刺去,旋即将剑柄上举,剑尖 栽,两 手高于头部;眼神注视剑尖的方 向(如图39),
用法:如敌将剑抽回,必亮 出其面部,我便顺势上步,向其 面部刺去;如其用器械上架,我即用剑尖下点其头面等处
凤凰展翅
动作:接前式,向右后转体130度,右脚出一弓步,成右半弓步;司时以阳剑之外刃向右上方展开,左手剑诀向左 后方伸出;眼神注视阳剑外刃(如图40)。


左右跨拦
动作:①接前式,右脚尖 稍向夕、摆,踏实,提左脚向左 前C西南)方出一弓步,成左 半弓步;同时将剑咯起,向 上、向右、甩头,变老阳剑
f 向左前方抽拉,剑柄平胸、剑
尖略高于头部;左手剑诀抉 于右腕处;眼神跟随动作,注 图
41 一 1左右fS拦 视阳剑里刃梢部(如囝41 一)
②提右脚,向右前(北)方出一弓步,成右半弓步;同 时将剑尖向左甩头,变老阴剑向右抽拉,剑柄平胸、剑尖略 高于头部;左手剑诀扶于右腕处;眼神注视剑上刃的前上方(如图 41一2、图 41 一 3) 。

用法:如敌剑向我头部刺来,我便向左上步偏身,同时 用阳剑之里刃由右往左抽拉其腕部(动作①)
如敌复向我头部刺来,我便向右上右步,并略向右侧身, 同时以老阴剑之外刃由左往右抽拉其腕部(动作②h)

射雁式
动作:接前式,向右略转身, 提左脚向右前方出一弓步,在右 脚之前,以脚尖点地,成左虚步; 同时以正剑前刃向右前方劈去, 随即沉着收回,剑尖向前剑、柄 在腰右侧;在抽剑之时,左手剑 诀亦向右前方指去,眼神跟随剑 的动作注视剑尖前方(如图42)。
用法:如敌剑由右句我上部 刺来,我剑正在其左方时,我便向右转身,以正剑前刃向其腕部劈去,复拉回;眼神注视剑 的前劈。
白猿献果
动作:接前式,向正左前(正西)方上左脚一步,随上 右脚并于左脚;同时左手剑诀变掌,两手捧剑,以阳剑平颈 部,向前上方刺去,眼神跟随动作注视剑尖前方(如图43)。

用法:如敌抽剑尚未剌来时,其上部必亮出,我便趁势 上步,向其喉面等处刺去。
左右落花式
动作:①接前式,剑与身势略往左含,踢右脚往后退一 步,身势略下蹲;同时剑向左绕,变阴剑平胸部往右后平拉; 左手剑诀扶于右小臂处I眼神踉随动作注视剑之外刃(如图
44-1)
②提左脚往后退一步,身势略再下蹲;同时剑向右绕变 阳剑,平腰部向左平拉;左剑诀扶于右小臂处;眼神注视阳 剑里刃(如图44一2)。

提右脚往后退一步,身势再略下蹲;同时剑向左绕变 阴剑,平跨部向右后平拉;左手剑诀扶于右小臂内侧;眼神 注视阴剑外刃(如图44—3)
用法:提左脚往后退一 步,身势再略下蹲;同时剑 向右绕变阳剑,平膝部往 左平拉;左手剑诀抉于右 小臂处;眼神注视剑里刃 (如图 44一4)。
如敌剑从右前方割我之右腕时,我便往左以一
3左右落花式
闪避,出其不意变阴剑,向 其胸部横拉去如敌剑由左往右割我腕部时,我便往右避之,出其不意变阳剑,由右往左楦拉其腰部。


如其连续不断向我腕部截劃,我便左右翻剑,向其 跨、膝等处拉抹去,勢如落花飞荡,飘忽不定,变化无常。此 势亦为败中取胜的要着之一。
动作:接前式,犮腿略弹起,即 落,右脚随起向左前〔正南)方出一 步,再上左脚一弓步*成左正弓步;玉女穿梭同时剑由下往上、往后绕圈,然后变 阳剑,以剑尖向前平胸部刺去;左手 剑诀跟随动作划弧,向左上起罩于 左额前上方;眼神随剑移动,最后注 视剑尖前方(如图45).
用法:如敌剑向我上部刺来,我俊剑正在其下时,我即由下往上撩其手腕,其腕必抽丌,我便 向其胸部刺去。
白虎搜尾
动咋:接前式,左脚略内扣,向右转体,随即提右脚向 右(正北)方出一弓步,成右半弓步;在出右脚的同时,剑从下、由左往右摆,逐新变为阳剑,至右下方,用腕力以剑 尖由下往右上,搅圈至剑尖向上、剑柄下坐、剑身直立;左 手剑诀抉于右臂内侧;眼神注视剑尖(如图)
用法:如敌剑向我右恻上方刺来,我便由左往右,向其 腕肋等处用剑尖搅去。
虎抱头
动作:接前式,左手剑诀先向左前(西)方指去;然后 左胸稍抬即落,随即收右脚,以脚尖点地,成右虚步,面向 正前方;同时左右手均由前上方往胸前收合,左掌托千右掌 之下,合捧剑柄抱于胸前,两臂堋圆成阳剑,剑尖略高,向 正前方。眼神注视剑尖前方(如图47X)

用法:如敌剑向我上部刺来,我剑正在其右下时,我便 将剑经右上,粘其剑往收合,以空其力
。鱼跳龙门
动作:接前式,右脚略起即落,随即弹起,趁势提起左脚,向前跃出一步,右脚再上一弓步,成右正弓步;同时以 阳剑随跳步自然上下摆动,最后向前(正西)下方刺去眼 神注视剑尖前下方(如图48)。

用法:当敌退走时t我即跳步向其腿、脚等处剌去。此 势可用于一切跳步前刺。
乌龙绞柱
动作:接前式,右脚稍抬即落;同时以老阳剑由前上起、 经左上撩(如图49一I);剑往后、往下栽头|随即上右脚一 步,以老阴剑之外刃由前往右上撩(如图49_2>;左剑诀随 势划弧;眼神随剑移动)
用法:如敌剑向我头部剌来,我即收右脚半步,同时顺 其来势,以老阳剑之左刃经上向其腕部撩去;如其抽剑复向 我右上部刺来,我即上右脚以老阴剑之外刃向上、向其腕部 反撩过去。

仙人指路
动作:接前式,上左脚半步,再上右脚向右前(西)方 出一弓步,成右半弓步;同时剑往后、下落,变阳剑以剑尖 向正右前方平胸部刺去;左剑诀向正后方展开;眼神注视剑 尖前方(如图50)。

用法:我将敌右腕撩开后,其胸部必亮出,我即上步向其跔部刺去。
朝天一柱香
动作:接前式,右脚尖里扣,向 左略转身,成正马步i同时将剑尖 上抬竖直,随转体由右往左横挂,立于左胸前,剑柄靠近左腿前方,左手剑诀扶于右小臂处i眼神注视 剑身前方(如图51)。
用法:如敌剑向我胸部刺夹,我急将剑身竖直,由右往左,横挂 其器械,使之落空,待机进取i 52.风扫梅花动作:接前式,提起右脚脚尖外撇,向右前(西南)方 一弓歩;同时剑尖向左倒变阴平釗,重心继续前移;左手剑 诀向左伸开,随即将左脚悬起,向右转3仰度,剑之外刃平胸部也跟隨横扫一周,最后左脚仍落原处;眼祌随剑移动 (如图 _1、图 53 — 2、图 52 — 3、图 52 — 4)。

用法:我将敌剑挂开后,其胸部必亮出,我便顺势向其 胸颈等处旋身扫去。此势在四面受敌之时可使用之。
虎抱头
动作:接前式,左脚略起即落,踏实,随即收右脚以脚 尖点地*成右虚步,面向正前(南)方;同时左手变掌,右 手剑经上往胸前收合(右手放于左掌上捧剑于胸前,剑尖 略高,斜向正前方I眼神跟随动作注视剑之里刃(如图53)
用法:如敌剑向我上部刺来,我剑正在其右方时,即收 右脚,同时以阳剑里刃粘其器械,顺势回挂,使之落空,以 观其变。
抱笏式
动作:接前式,向正前方上右脚一步,再上左脚并于右 脚;同时将剑稍稍回收,随即向前上方刺去,两手捧剑,两 臂抱圆;眼神注视剑尖前方(如图54)
用法
f我将敌剑回挂后,不等其回势,随即上步,向其 喉面等处剌去
。

合太极
动作:接前式,将剑倒向左臂, 交与左手,倒握剑柄,然后两手各向 左右经下、往后、再往上向前绕圈下 落;同时剑尖经前往后翻*使剑身贴 于左小臂后方,还原于预备式;此时 心神合于丹田如太极之初(如图 55)
浏览4,62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