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起源于⑴世纪中叶(清道光年间至今不过15〇年左右,但杨 式太极拳已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成为亿万人民强身健体的好方法

杨式太极拳的创始人杨福魁(17"〜IS72),字禄禅,出身于河北广平府永 年县城南关的一个农民家庭。永年县学武之风源远流长,杨禄禅从小就学练少 林拳,农闲时,他常在县城西大街一家粮食店打短工。有一天,一个恶棍闯进 粮食店隔壁的太和堂药店。欺侮药店掌柜陈德瑚不是本地人,硬要廉价购买珍 贵药材t 一边骂、一边要挥拳动武,只见陈德瑚把手一举,那恶棍随即跌到街 上。杨禄禅一见十分惊奇,过几天就向陈德瑚讨教拳术。陈德瑚起先总是食糊 推辞,后来见杨禄禅为人忠厚、满腔热忱,才向杨禄禅介绍说,本人是河南怀 庆府溫县陈家沟人T那儿有很多人学练太极拳t也叫沾绵拳。我的师父是同族 的陈_长兴.他的拳术才是天下第一。杨禄禅听到这个消息十分高兴,即托陈德 蝴介绍到河南陈家沟拜了陈长兴为师。

杨禄禅在陈长兴的指导下,不分寒暑刻苦磨练。六年以后,他带着出众的 拳术,回到家乡。当时永年县学拳的人很多•其中有个颇负盛名的人扬言:禄 禅学艺回来了,我要请教一番。后来双方比试了一下,杨禄禅被对方击败。但 杨禄禅不甘失败.发奋再往陈家沟学艺,又刻苦学了六年。当他再次回到家乡 时,正好过年,附近的邻居借贺年之际,与杨禄禅较量,都没人能胜他,大家 都说老禄这次真学到本事了。但当地一个姓武的官宦人家,有一位曾和陈家沟 人有亲戚关系,也学了各种拳术。他听说杨禄禅回家,提出要比试一下,结果 不分胜败。杨禄禅觉得自己还是不行.于是三进陈家沟,随陈长兴又学了三年。 杨禄禅为学太极拳之真传t三进陈家沟的精神深深感动了陈长兴。陈长兴在暗 暗试探并考验了杨禄禅的学艺意志和为人品质之后,终于将他的一身真功夫教 给了杨禄禅。又过了两年,陈长兴对杨禄禅说,你可以回去了,这次回去可没 人敢招惹你了。杨禄禅一 0到家乡,人们都来看他与别人交手,不知怎么的, 只见他一拱手,就把对手拱到身后去了。于是,大家都说杨禄禅真的把货办来 了(意即学到了真功夫)

杨式太极拳教练法

杨禄禅三进陈家沟学拳8年,学到了陈长兴的真功夫后并不满足,自己又 不断地钻研和苦练,终于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成为当地的著名人物。

不久,杨禄禅应远房亲戚武汝清的邀请去北京教拳。武汝清是清道光进士, 当时任刑部员外郎。在北京城里,杨禄禅先是随武汝清到富豪张某的公馆做客。 张某先开小店,绰号“小铺张'后暴发致富。张公馆就是他们官绅富豪寻欢作 乐的场所,那里还雀有武术教师数人,教一班富家子弟学武练拳。在初次会面 的宴席上,小铺张见杨禄禅身材痩小,便有些看不起,把杨禄禅排在一班彪形 大汉的武师之后。席间,小铺张问道:“杨先生,你的绵拳能不能打人? ”杨禄 禅说我这绵拳除了铜人、铁人、石头人不能打,父母生的有血有肉的都能打/ 小铺张又说:“那么.你能不能与在座各位比试一下呢? ”杨禄禅说:“好,我 就和各位师傅亲热亲热〔意即过过招)。”于是,在座的人都到了园子里。比武 开始时,一个拳师气势汹淌直奔杨禄禅而来,只见杨禄禅略一举手,那个拳师 就即刻跌到几丈远的地方。另一个拳师一见.便说“他不行,我来! ”又打了 过来,也不过一招•就见跌了出去,其余的拳师就不敢再比了。小铺张一见大 惊,马上吩咐重新用银器摆酒席.要请杨禄禅坐上首。但杨禄禅见主人前后态 .度判若两人,很不以为然,于是愤然离席,扬长而去.

杨禄禅在张家比武一事传开以后,不断有人慕名而来,要与他比试较量, 但都败在他的手下„于是,北京械内提起杨禄禅,都称他为“杨无敌”。后来- 武汝清介绍了不少王孙公子随杨禄禅学习太极拳t使太极拳这一拳种在北京城 内广为流传,而当时官宦人家也以能请到杨禄禅为荣。就这样,杨禄禅带着他 的两个儿子杨班侯〔1337〜1即2)和杨健侯(1839 ~1917)长期住在端王府中 教拳:直到晚年才回到家乡。

杨班侯是杨禄禅的第二个儿子7自幼即随父学武.练就一身好功夫。他虽 然脾气急躁t但性格刚直不阿。有一次,北京来了个打过七省擂台、人称“万 斤力”的拳师,声称要与杨禄禅比个高低。杨家父子得知这个消息后t杨禄禅 认为不必理睬,而杨班侯却对父亲说:“我们开的店里有货,人家来买,你怎么 能不卖呢?(意即我们有的是真功夫,怎么不能和别人较量呢)”于是杨班侯一 人去与“万斤力”约定在西四牌楼比试功夫,并立下生死文书。到了那天,“万 斤力”以其发达的肌肉赢得了观众的喝彩,同时人们也为书生一样痩小的杨班 侯担忧。比赛开始时只见“万斤力”一拳扑来,杨班侯一闪身躲开,但当“万 斤力”再次进击向杨班侯面部袭来时,只听杨班侯一声喊,大家还没看清了 “万 斤力”已被踢出数丈外,而且被杨班侯--个分脚踢在裆中,当场身亡。而当人 们还在赞叹不已时,杨班侯已从容不迫地回端王府了。

杨式太极爷简史

杨祿禅的第三个儿子杨健侯t拳术刚柔并济T特别善于使巧劲,对刀、剑 和抢等也极为钻研D他性格温和,在比赛和练武时,对任何人都不轻视.所以 每次比赛他都能取胜。

杨家的第三代学武者有杨班侯的儿子杨凌霄,字兆鹏,跟杨班候的徒弟陈 秀峰学艺,后来又随堂兄杨澄甫学拳,而后在浙江绍兴和广西等地教拳。杨健 侯的长子杨兆熊,号少侯.自幼学拳,以散手为最优,动作迅速,拳架沉着, 一生坚持锻炼。而杨健侯的第三个儿子杨兆清,号澄甫,聪敏过人,深得父亲 杨健侯的亲授,艺精技高,终于成为杨式太极拳的一代宗师。

杨澄甫(ISM - !936)在父亲的教诲下,一直在北京埋头学艺。直到杨健侯逝 世后,他才应邀南下,先后在武汉、南京等地教拳。IMS年,他应张之江邀请 在南京任教于中央国术馆,后来又应张静江邀请到杭州任浙江省国术馆教务长。 杨澄甫1930年定居上海,出版了《太极拳体用全书>,1932年又应陈济棠和李宗 仁之邀去广州教拳,两年后才回到上海。

杨澄甫在杭州任浙江省国术馆教务长时,馆中有一练太乙拳的拳师高守吾 —贯轻视杨家太极拳T经常对杨澄甫出言不逊。一日,杨澄甫忍无可忍,与高 守吾争执口角,高守吾持长枪要与杨澄甫较量,杨澄甫执长抢只轻轻一扣高 守吾的抢即脱手而出,飞落在地上,高守吾一见儍了眼,顿时羞愧得无地自容。

杨澄甫性情温和,拳术绵里藏针、刚柔相济,具有放得开、收得拢,舒展 大方的特点,所以为许多人所欣赏和仿效^杨禄禅虽然是陈长兴的传人,但他 并不墨守成规,又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作了发展T使之更合理化、大众 化,并使之老少皆宜,都能练习,当时人称“杨式太极拳'杨家太极拳经过杨 禄禅及其子两代人的不断切磋、改进,直到孙子杨澄甫的手里才正式定谱,形 成了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T轻炅沉着兼而有之的杨 式太极拳。

也正是由于杨家三代人的努力,才使太极拳这一传统的拳种得到推广、发 展和广泛流传,并使太极拳有了丰富多彩的流派:如杨禄禅所传武汝清胞弟武 禹襄,创编了武式太极拳;武禹襄传外甥李亦畲再传郝为真,又创郝式太极 拳;郝为真又传孙禄堂,创孙式太极拳;杨班候所传全佑> 全佑又传其子吴鉴 泉,创吴式太极拳。因此,可以这样说t杨式太极拳是武式、郝式、孙式和吴 式太极拳之根。I 956年国家体委又采取流传面最广的杨式太极拳创编了 一套简 化太极拳,当时采用的拳谱拳照等资料就是由傅钟文提供的。此后的八十八式 太极拳、四十八式太极拳等,都是国家体委根据杨式太极拳整理创编的,正如 武术史学家唐豪先生所说“杨式太极拳和推手作出的贡献最多T开展面最广在杨式太极拳发展的年里,杨禄禅传授了杨班侯、杨健侯、王兰亭、武 禹襄等人,杨班侯传授了万春、凌山、全话、侯得山、陈秀峰、张信义、李莲 芳、张印堂、教莲堂、纪老福等人,杨健侯传授了杨少侯、杨澄甫、许禹生、 刘胜魁、张义等人,杨少侯传授了刘希哲、徐岱山、田兆麟、尤志学等人。杨 家三代致力于太极拳的推广和流传,桃李满天下,尤其以杨澄甫的传人最多. 除了他的儿子杨振铭、杨振基、杨振铎、杨振国之外,还传授了拜门弟子陈月 坡、阎仲魁、尤志学、崔毅士、王旭东、牛春明、李椿年、王景星、张庆林、 郭子荣、陈微明、姜廷宣、刘东汉、张钦林、傅钟文、武汇川、田兆瞵、董英 杰、褚桂亭、郑曼青等人。

傅钟文、傅声远、傅清泉一家三代都致力于太极拳的发展和传播事业。祖 父傅钟文先生(丨93~ 1的4)为著名的太极拳之乡河北永年县人氏.9岁起开始学 习杨式太极拳,丨4岁到上海后长期跟随一代太极宗师扬澄甫学拳。他敬重师父, 勤奋刻苦,加之他与杨师傅的侄外甥女结亲1深得杨师傅的信任和真传a太极 名家陈微明先生称他为“太极拳之正宗/杨澄甫在广州、南京、芜湖等地授拳 时,傅钟文都作现场示范,并代杨澄甫出场比武,连连取得胜利。为了发扬光 太太极拳,提倡民间传统武术以振奋民心,强身救国,傅钟文在蒉延芳、马公 愚、黄警顽等先生的大力帮助下,于1944年10月1曰创建上海永年太极拳社。新 中国成立后,傅钟文积极参加各种太极拳的社会活动T 1956年在北京担任全国 十二省市武术比赛裁判工作期间得到国务院副总理贺龙同志的亲切接见和 鼓励;1958年成为上海市武术队首批教练员之一,为培养上海市的武术运动员 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并且带领武术队在全国武术比赛中每次都取得了优异的成 缋。19 72年同济大学邀请傅钟文和傅声远去教授杨式太极拳,并会同上海体育 科研所、上海高血压研究所、华山医院等科研单位,对杨式太极拳的保健、治 病功能进行了科学测试。研究证明,杨式太极拳锻炼辅以药物治疗是健身防病 和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关节炎、肠胃病及神经衰弱等慢性病的有效方法T并 能改善人的心肺功能,增强体力,使锻炼者積力充沛,学习和工作效率提高。 这一科研成果引起国家体委的重视,并得到了国际上的关注,日本、德国、泰 国等都有人来了解这一科研成杲。“文革”期间傅钟文先生受到迫害,年恢 复名誉并被推选为上海市武协副主席。在晚年时,他仍然频繁参加太极拳的社 会活动。I9W年被评为"全国太极拳十三名家”;〜I"3年间协助组织并 带队参加第一、第二届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I"4年以岁高龄应邀访 问美国,受到热烈欢迎.并曾先后赴新加坡、曰本、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 瑞士等国访问教学s有力地推动了太极拳在世累范围内的传播。1994年9月M曰,傅钟文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享年91岁。

傅声远先生〜)深得父亲的真传,是一位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咸望的太 极拳太师。傅声远先生9岁起随父学拳,解放前就助父推广杨式太极拳。新中国 成立后他参加了上海体育干部进修班,成为上海市体校首任武术教练,曾应遨 到同济、复旦等高校授拳。“文革”期间曾下放到工厂劳动,之后回到高校继续 从事武术体肓教学,直至退休。80年代中,他应澳大利亚太极拳爱好者及有关 人士的邀请,远渡重洋,在欧、美、澳多个国家传授杨式太极拳,后定居澳大 利亚。目前他虽已古稀之年,但仍然不遗佘力地为太极拳事业的发展而努力。 现在,傅声远先生主要立足澳大利亚面向欧美各国推广杨式太极拳。1998年, 鉴于太极拳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开展,成立周年的上海永年太极拳社已经完 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傅声远先生在上海永年太极拳社的基础上创建了世界永年 太极拳联盟,并担任主席;9卵年莸得了中国武术八段,同年由于他在国际上 为中国武术的普及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中国武术协会授予他“武术推广奖'

傅清泉先生(1^1〜)6岁起随祖父和父亲练拳T从小就接受了正规的武术训 练。so年代他成为专业武术运动员1985—1987年连续三届获得上海市杨式 太极拳冠军;19SS年在全国太极拳剑比赛中莸得太极剑冠军,杨式太极拳亚 军;1989年代表国家队参加中日太极拳比赛,莸得杨式太极拳冠军。同年随 父移居澳太利亚,创办傅声远国际太极拳学院,15年起担任世界永年太极 拳联盟副主席。因祖父去世,傅清泉先生于1997年起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 条件和高额的报酬,回国内继续祖父未尽的太极拳事业。1998年莸得中国武 术六段。现在立足国内,面向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木等东南亚国家推广杨 式太极拳。

傅清泉先生的太极拳动作规范、轻灵自然、形神兼备、富有美感,深悟太 极拳之精髓,有“太极少帅”的美誉。他不仅拳艺超群,而且有一套具有鲜明 特色的教拳方法。在教学中特别善于将太极拳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条理清晰、 形象生动、妙趣横生,使人们能轻松愉快地进入太极拳的太门。他秉承家训、 乐观豁达、释疑解惑、机敏练达,体现了新一代太极名家的风范。他在国内及 澳大利亚、曰本等国家授拳多年T均获得极太成功。丨999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 他讲演的杨式太极拳、剑、刀、推手的系列教学片,反响热烈。从傅清泉先生 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太极拳事业在21世纪蓬勃发展的美好前景。

纵观杨式太极拳的发展历史,其流传之快之广是前所未有的。这说明了杨 式太极拳的确是一种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好方法,是人民群众喜爱而极富有 生命力的体育形式。可以相信,在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共同努力和不断交流之后,杨式太极拳一定会成为国际性的体育项目,为世界各国人民的体育文化作 出更大的贡献。

浏览3,87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