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自陈王廷创拳以来,代代相传,名手 辈出,其中最拔尖的代表人物当推陈长兴、杨露禅、杨 班侯、杨健侯、陈有本、陈青萍、陈发科、陈照丕、陈照 旭、陈照奎……诸前辈。顾留馨生前曾说:如今像陈 长兴、杨露禅、陈发科他们那样的拳艺水平,已成绝 响。他这话确实是给我们敲了一记警钟。作为太极 拳的爱好者又身为中国人,今后,应当是教者毫无保 留的认真教,学者扎扎实实的认真学。共同研习,以 期赶上前辈的水平。这些年来,外国人特别重视大极 拳,国内陈、杨各式高手经常被礼聘出国教拳。这些 外国人的条件好,学得又认真,尤其是日本人,特别有 那么一股钻研的劲头。这里插一个故事,日本有一位 名叫大山的空手道拳师,他写了一本《世界打斗旅行》 的书。书中说:他隐居在日本千叶县清澄山中,苦练 经年,功力达到一拳可以打裂岩石,一掌可以击毙一 头壮牛的水平后,他出来传授空手道,走遍32个国 家,遇到各式各样的对手。甚至有执刀抡棒的,但都 败在他的徒手之下。可是,他到了香港,遇见一位姓 陈的中国老翁(陈约60岁)较量之下,终于破了他的 招式。他说:“刚一开始。我完全感觉不到陈先生的 呼吸。如果我这时闭上眼睛,我会完全感觉不到陈先 生的存在。我全力调匀气息,一点点捕寻陈先生的空 隙,陈先生一动不动,他只是静静地立在那里,轻稳得 像练功室里的空气一样。一瞬间,我觉得,陈先生的 身体仿佛是一个没有实体的半透明的东西。”
“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我使出了自己掌握的全 部招式。当我出手或投足时,陈先生的身体就像流动 似的旋圆圈,每当陈先生用旋转的圆圈挡回我的手或 足时,我就全身都像被推击似地不得不赶快退避。因 为他的手和腿旋出的圆圈在挡避我的招式的同时向
我袭来。”
陈先生说:“你的空手道功夫的确不错,既有速 度,也有力量。可是,你的拳术是直线式的,即'线的 拳术呀’!以点为中心划圆,是中国拳术的最高境界, 而线只是圆的组成部分。”
“陈先生的全身,以点为中心,旋出拥有一切角度 的圆,也许说是球,更为准确。总之他立在这圆中,控 制了制空权,任何入侵者都将被击落——这就是陈先 生的拳术”。
这件事发生在1957年,可惜,他没有写出陈先生 的名字。
他还提到:“东渡日本传来少林拳法的明末诗人 陈元赞,的确是日本空手道的恩人。”
试想针灸乃中国人发明的,可是现在日本人领先 了,围棋也是中国人发明的,然而高水平棋艺,日本人 已与我们并驾齐驱,且骚驳乎驾而上之了。太极拳也 是中国的,如果我们再不努力,十分可能在不久的将 来就要落在别人的后面。我国的第一部中国武术史 就是日本人松田隆智所写《中国武术史略》。旁征博 弓I,如数家珍,其史笔之严谨,言必有征。竟出自异邦 人之手,思之汗颜。
前辈高手如陈长兴、杨露禅、陈发科他们的水平, 高则高矣。难道我们后学就不可能攀登吗?绝对不 是。其实,只要一个“勤”字,就能解决:勤于学习,勤 于思考,一勤天下无难事。问题是你下的功夫够不 够。朱老师说过:“把拳打上三千遍,算你一个小成 功。
浏览31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