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原式太极拳


一、八卦掌|张三丰原式太极拳





八卦掌作为武当内家拳的支柱之一,其源流问题, 1932年12月31日出版的《国术周刊》(第87期),有姜 容樵先生所撰写的“太极八卦考?考二” 一文,考证谓:



“一祖师洞玄真人,本名张全一, 又称丰子。 三丰拳剑历若干年传与张松溪,再经赵太斌、王九成、 颜昔圣、吕十娘、李大年五传。大年传陈荫昌,安徽 人,在九华山静养,道号丹云旅者,为第七代(此指由 张松溪下传共七代)。荫昌传野鹤道人,一名毕云霞, 或云避月侠,白发老人,籍贯未详,道号还丹子。荫昌 又传毕澄霞,或曰避灯侠,籍贯未详,静养九华山Q此 二人为同胞兄弟,……为第八代。野鹤道人传宋德厚 (宋唯一),奉天北镇县人,在医巫闾山静养。……唯一 卒于民国十四年(1925)冬间。毕澄霞传董海川,顺属 文安县朱家坞人。……海川、唯一为第九代J



八卦掌的源流来自武当丹士张三丰,从清末民初武 当派八卦掌第九代传人宋唯一的“武当剑谱”得以旁 证。原来,八卦掌的流传与丹派剑术是一脉相承的,开 山祖师都是张三丰。而第一代掌门人乃是张三丰的弟子 张松溪。张松溪传下武当丹派剑术,也同时传下了八卦 堂 o



八卦掌在第八代上是处于道门中的几位神秘人物, 即前所说的避月侠、避灯侠等。该门第十代宗师李景 林,当年传弟子杨奎山、万良等,曾口术了八卦掌第八 代、第九代重要传承关系Q其中情节如下:



董海川少时进深山遇到老道避灯侠,学八卦掌数年 后,随师到师叔避尘侠处,由师叔传教其兵器。艺成下 山时,二位师父特别叮嘱海川,所学八卦掌乃刀形;另 有一师伯避月侠云游在外,他所教乃为剑形八卦。言以 后见到剑形八卦掌即知是师伯的门下。董海川下山后数 十年一直未见到剑形八卦,直到80多岁的晚年,有年仅 18岁的宋唯一来拜访,出手亮出剑形八卦,这才与师伯 门下之师弟初次相会。



然而,避氏三侠到底是何等神秘人物呢?



本世纪80个代初期,该门第12代传人吴志泉、黄 万祥二人,循着历史线索亲临九华山采访,自述终于弄 清了历史真象,并披露情况如下:



以前所谓的毕澄霞、避灯侠、毕云霞、避月侠等, 实为碧月侠、碧灯侠、碧尘侠三位道门师兄弟。他们同 在九华山太逐洞修炼习武,得道后,云游天下。云游 中,碧月侠传了弟子宋唯一;而碧灯侠和碧尘侠传了董 海川。后人有言董海川创造了八卦掌,实为误传。碧氏 三侠后又陆续回归九华山羽化。九华山本是僧道同居之 地。他们羽化后被制成贴肉金身藏于九华山燕子洞中, 以前,包括燕子洞在内,九华山共有僧道贴肉金身8 个,所有金身都有僧道弟子轮代守护。这种情况一直延 续到本世纪60年代中期。文革开始后,附近瓜抗小学某 教师带领“红卫兵”将燕子洞碧氏三侠和龙汇庵化德法 师等贴肉金身一齐炼毁。通过这一调查,再从八卦掌的 哲学基础本质研究,以及从道家这一调查,再从八卦掌 的哲学基础本质研究,以及从道家的禹步、罡步、转天 鼎、拜北斗等在八卦掌动作形态里所留下的痕迹,肯定 了前人所传八卦掌出自“武当内家”的可靠性。



近年,天津武林前辈韩英魁先生(1994年82岁) 也披露了一件八卦掌的源流史实:韩先生祖籍山东,是 个武术世家°他于15岁时(即1927年),经私塾先生介 绍,聘请了原出家于北少林寺的高登华老先生住家教



拳。当时高老先生已70有余的年纪,住于韩家5年,其 中教了韩英魁一套名叫“八卦转九宫”的拳功。高先生 言,此拳功创自武当张三丰,后秘传于北少林门中。此 拳功多在道佛门中流传,极少传于俗家弟子。所以,八 卦掌传自三丰祖师。韩先生严遵师训,数十年虽自练不 辍,直到如今确直未传人。但他说,他倒不是不愿传 人,盖因此“八卦转九宫”需要极好的腰腿基本功才能 练出活盘转法来,不然就练不了Q



但他近年却在不少地方公开演示了这一八卦掌法, 得到天津、北京八卦掌界知名人士的赞赏。并一致公 认,此八卦掌源自武当张三丰是可信的。还有许多他所 熟悉的八卦掌健在前辈,也都承认八卦掌源自武当张三 丰。





浏览2,79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